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6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1

多疑

這種人應拋棄成見,多與朋友開誠佈公地交流感情,樹立正確的認識能力,才能克服交往中的“無端愁緒”。

自卑

自卑的人並不一定表現為能力差,相反是自己期望過高,不切實際,因此必然容易導致失敗。

自負

這種人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得目中無人。高興時海闊天空,不高興時則不分場合亂髮脾氣,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另外,與別人初識時往往過於親密,講一些不該講的話,反而會使人出於心理防衞與之疏遠。

靦腆

靦腆有三種情況:一是生性內向、沉靜;二是由於過於自愛,過於重視自己的言行;三是在生活中曾遭受某種挫折,而變得消極被動。對第一種情況,要加強性格鍛鍊,對第二、第三種情況,要改變觀念,樹立生活的信心,並培養交際技巧。

角色固執

人的一生需扮演多種角色,不知道適時變通自己,就會形成社會角色固執。比如,有人在單位是領導,習慣向下屬發號施令,可把這個社會角色用在對待妻子上,妻子就不會買他的賬;用它來對待朋友,朋友更會認為他盛氣凌人,不值得交往。

干涉

這種人在與他人交往中,專門愛詢問、打聽、傳播、干涉他人的私事。這種人並不一定有什麼實際目的,只是以刺探別人的隱私而沾沾自喜。

孤僻

這種人孤芳自賞,只是認為別人世俗淺保克服孤僻的關鍵在於打破自己設置的心理障礙,敞開心扉,用坦蕩、真摯的感情去贏得別人的理解和友誼。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2

我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要正視和解決不願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問題,塑造自身形象,以積極的態度和行為對待人際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一、人際交往能力的含義:

社會交往能力是指妥善處理組織內外關係的能力。包括與周圍環境建立廣泛聯繫和對外界信息的吸收、轉化能力,以及正確處理上下左右關係的能力。

二、人際交往能力的種類:

(1)表達

理解能力表達理解能力意味着一個人是否能夠將自己內心的思想表現出來,還要讓他人能夠清楚地瞭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達。一個人的表達能力,也能直接地證明其社會適應的程度。

(2)人際融合能力表明了一個人是否能夠體驗到人的可信以及可愛,它和人的個性(如內外向等)有極大的關係,但又不完全由它決定,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意味。

(3)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前獨生子女的一大弱點是依賴性強,獨立性解決問題能力差,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弊端,因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交往能力。

三、培養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人際交往能力就是在一個團體、羣體內的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人是社會的人,很難想象,離開了社會,離開了與其他人的交往,一個人的生活將會怎樣?有人存在,必須與人交往。當我們走上社會的時候,我們會與各種各樣的人物打交道,在與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別人的支持、幫助,這裏就會涉及到自身能力的問題。我以為,我們在校學習期間,就要培養自己與同學、與教師、與領導、與職工打交道的能力。與同學交談,可以論爭不同的學術觀點,可以談對社會現象的不同認識,在論辯中提高自己的思辯能力;與老師交談,可以交流讀書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認識,可以從中受到啟迪;與領導交談,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對問題的不同見解,也許可以鍛鍊自己在領導面前不怯場;與職工打交道,你可以瞭解到他的工作狀況和不同的心態。善於與人交際,你會從中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四、人際交往是維護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

(1)人際關係影響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況

處於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人人都渴望真誠友愛,大家都力圖通過人際交往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對象和緊張的學習生活,使得一部分學生由此而導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劇。此時,積極的人際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緒飽滿,充滿信心,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一般説來,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學生,大都能保持開朗的性格,熱情樂觀的品質,從而正確認識、對待各種現實問題,化解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形成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迅速適應大學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積極的人際交往,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則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壓力,難以化解心理矛盾。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病態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可能形成惡性循環而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2)人際交往影響大學生的情緒和情感變化

處於青年發展期的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黃金時代,在心理、生理和社會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就容易導致焦慮、緊張、恐懼、憤怒等不良情緒,影響學習和生活。實踐證明,友好、和諧、協調的人際交往,有利於大學生對不良情緒和情感的控制和發泄。

(3)人際交往影響大學生的精神生活

大學生情感豐富,在緊張的學習之餘,需要進行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討論理想、人生,訴説喜怒哀樂。人際交往正是實現這一願望的最好方式。通過人際交往,可以滿足大學生對友誼、歸屬、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動地體會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價值,併產生對集體和他人的親密感和依戀之情,從而獲得充實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

五、人際交往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證

(1)人際交往是交流信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

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量之大,信息價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們對擁有各種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隨着信息量的擴大,也在不斷地增長。通過人際交往,我們可以相互傳遞、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豐富經驗,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啟迪思想。

(2)際交往是個體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孔子曾説過: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人際交往,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對自己的認識,以及自己對別人的認識。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彼此從對方的言談舉止中認識了對方。同時,又從對方對自己的反應和評價中認識了自己。交往面越寬,交往越深,對對方的認識越完整,對自己的認識也就越深刻。只有對他人的認識全面,對自己認識深刻,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同情、關懷和幫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實現。

(3)人際交往是一個集體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人際交往是協調一個集體關係、形成集體合力的紐帶。而一個良好的集體,能促進青年學生優良個性品質的形成。如正義感、同情心、樂觀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愛的人際關係中成長起來的。良好的人際關係還能夠增進學生集體的凝聚力,成為集體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互動。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積極向上的,反之,不利於個體的全面健康的發展。

六、如何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

人際交往的核心部分,一是合作,二是溝通。培養交往能力首先要有積極的心態,理解他人,關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動中,要主動與他人交往,不要消極迴避,要敢於接觸,尤其是要敢於面對與自己不同的人,而且還要不怕出身、相貌、經歷,不要因來自邊遠的地區、相貌不好看或者經歷不如別人而封閉自己,其次要從小做起,注意社交禮儀,積少成多;再次要善於去做,大膽走出校門,消除恐懼,加強交往方面的知識積累,在實際的交往生活中去體會,把握人際交往中的各種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認識到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打動人的是真誠,以誠交友,以誠辦事,真誠才能換來與別人的合作和溝通,真誠永遠是人類最珍貴的感情之一。

七、人際交往的原則

(1)平等的原則:社會主義社會人際交往,首先要堅持平等的原則,無論是公務還是私交,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進行交往,才能深交。切忌因工作時間短,經驗不足,經濟條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為自己是大學畢業生、年輕、美貌而趾高氣揚。這些心態都影響人際關係的順利發展。

(2)相容的原則: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與人之間的融洽關係,與人相處時的容納、包含、以及寬容、忍讓。主動與人交往,廣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與自己相似的人、還要交與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求同存異、互學互補、處理好競爭與相容的關係,更好的完善自己。

(3)互利的原則:指交往雙方的互惠互利。人際交往是一種雙向行為,故有"來而不往、非理也"之説,只有單方獲得好處的人際交往是不能長久的。所以要雙方都受益,不僅是物質的,還有精神的,所以交往雙方都要講付出和奉獻。

(4)信用的原則:交往離不開信用。信用指一個人誠實、不欺、信守諾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格言。現在有以誠實為本的原則,不要輕易許諾,一旦許諾、要設法實現,以免失信於人。朋友之間,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莊而不過於矜持,謙虛而不矯飾詐偽,不俯仰討好位尊者,不藐視位卑者顯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別人的信賴。

(5)寬容的原則:表現在對非原則性問題不斤斤計較,能夠以德報怨,寬容大度。人際交往中往往會產生誤解和矛盾。大學生個性較強,接觸又密切,不可必免產生矛盾。這就要求大學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計較,而要謙讓大度、剋制忍讓,不計較對方的態度、不計較對方的言辭,並勇於承擔自己的行為責任,"做到宰相肚裏能撐船",他吵,你不吵;他兇,你不兇;他罵,你不罵。只要我們胸懷寬廣,容納他人,發火的一方也會自覺無趣。寬容克制並不是軟弱、怯懦的表現。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現,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潤滑劑,能"化干戈為玉帛",贏得更多的朋友。

八、人際交往的技巧

(1 )記住別人的姓或名,主動與人打招呼,稱呼要得當,讓別人覺得禮貌相待、倍受重視,給人以平易近人的印象。

(2)舉止大方、坦然自若,使別人感到輕鬆、自在,激發交往動機。

(3)培養開朗、活潑的個性,讓對方覺得和你在一起是愉快的。

(4)培養幽默風趣的言行,幽默而不失分寸,風趣

而不顯輕浮,給人以美的享受。與人交往要謙虛,待人要和氣,尊重他人,否則事與願違。

(5)做到心平氣和、不亂髮牢騷,這樣不僅自己快樂、涵養性高,別人也會心情愉悦。

(6)要注意語言的魅力:安慰受創傷的人,鼓勵失敗的人。恭維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幫助有困難的人。

(7)處事果斷、富有主見、精神飽滿、充滿自信的人容易激發別人的交往動機,博得別人的信認,產生使人樂意交往的魅力。

九、要有效地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要有效地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可循兩方面入手,一是對社會情境的辨析能力,二是提高對其他人心理狀態的洞察力。

(1)對環境的辨析能力

對環境的辨析能力要有效地達到社交目標,便要因應情勢而作出相應的行為。社交環境瞬息萬變,交往的對象亦有不同的特質,要適應不同社交環境、人物,便非要有精鋭的觀察和認知能力不可。一個人如果能夠對情境間的細微不同之處加以區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環境的變化而做出合宜的行為,以適應不同性質、千變萬化的環境。

(2)對別人心理狀態的洞察力

洞察別人的心理狀態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環。一些人看到別人的行為時,不嘗試去了解對方做事時的處境和感受,便馬上從別人的行為去判斷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這種重判斷而輕瞭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發展的一大障礙。

要增進個人的社交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對自己及別人的需要、思想、感受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亦要細心觀察不同的情境和人物,分辨其中不同之處並加以理解分析,以加強對千變萬化的社交環境的掌握。雖然心理學家認為社交能力是可以訓練提高的,但要真正的提高社交能力,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成功與否還是取決於一個人的動機、決心、努力與恆心。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3

一、人際交往常見的心理障礙

有些人在於他人交往時經常是手足無措,緊張冒汗,滿臉通紅,口乾舌燥,心跳加快,恨不得儘快逃開人羣。人際交往常見的心理障礙有哪些?

1、猜忌心理

有這種心理的人喜歡用不信任的眼光打量別人和看待外界事物。比如,看到其他同志私下議論,就以為在講自己的壞話;獎金被扣除幾元,就認定是某某人從中作梗…猜忌成癖的人,捕風捉影,節外生枝,結果只能自尋煩惱,製造隔閡。

2、怯懦心理

涉世未深、閲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容易產生這種心理。他們在話鋒閃爍的論辯中,由於怯懦,不敢發表深思熟慮後的真知灼見;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由於怯懦,醖釀已久的大膽計劃設想不能實怯懦心理,是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一根繩索,應決斷而棄之。

3、排他心理

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創造,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表現為抱殘守缺,不去延伸認識的觸角、拓寬思維領域,只能促使人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裏兜圈子。

4、逆反心理

求異思維並不等於標新立異與專唱反調。有些人認識不到這一點,於是就產生這種現象:你説某種錯誤觀點站不住腳,他就偏要挖空心思為其辯護;你指東,他偏要向西。這種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其消極作用顯而易見。

5、冷漠心理

有人認為,言詞尖刻、態度孤傲、表情冷峻,就是“有個性”,於是崇尚冷漠成為一種時髦。其實,這是一種病態,它會使年輕人孤芳自賞、活潑浪漫的天性萎縮,從而步入寡合的死衚衕。因而,也是一種應該堅決克服的心理現象。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人際交往是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自我的發展、心理的調適、信息的溝通、各種不同層次需求的滿足、人際關係的協調,都離不開人際交往。每一個人都希望善於交往,都希望通過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關係、親屬關係、鄰里關係、朋友關係、同學、同事關係..而這些良好的社會關係可以使個人在温馨怡人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生活和工作。但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盡人意之處,影響了人際交往的正常進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際交往中頗受好評,很得“人緣”的人一般有以下特點:樂觀、聰明、有個性、獨立性強、坦誠、幽默感、能為他人着想、充滿活力等等,當然,不是説這些特點都具備才能有好的人際交往。而那些在人際交往中不太受歡迎的人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自私、心眼小、斤斤計較、孤傲、依賴性、自我中心、虛偽自卑、沒有個性等等。有了以上的參照標準,大家都可以對照自己,揚長避短。當然,在人際交往中,最主要的是坦誠,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人,不能喪失掉自我,阿諛奉承、隨聲附和並不能換來良好的人際交往。如何在人際交往中正確地估價自己和別人,古語説得好:“人貴有自知之明。”何為“貴”,為何“貴”,貴,説明其難,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的確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錯誤的自我估價中,對交往妨礙最大的,莫過於自卑和自傲。

6、羞怯心理

羞怯心理是絕大多數人都會有的一種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際場所或大庭廣眾之下,羞於啟齒或害怕見人。由於過分的焦慮和不必要的擔心,使得人們在言語上吱吱唔唔,行動上手足失措。長此下來,會不利於同他人正常交往。

二、人際交往的原則

l、平等原則

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關係,在我們的社會裏,人們之間只有社會分工和職責範圍的差別,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論職位高低、能力大小,還是職業差別、經濟狀況不同,人人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權利和人格的尊嚴,都應得到同等的對待,因此人與人之間交往要平等相待,一視同仁,相互尊重,不亢不卑。要尊重別人的愛好、習慣、風俗。只有尊重別人別人才尊重自己。

2、真誠原則

真誠待人是人際交往得以延續和發展的保證,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才能相互理解、接納、信任,才能團結相處真誠團結是現代社會事業成功的客觀要求。就人生而言,僅靠個人微薄的力量是難以到達成功、幸福境界的。交往中要真誠待人,實事求是,要胸懷坦蕩,言行一致。相互信任,尊重別人,謙虛謹慎,文明禮貌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友愛原則

中國儒家有“仁者愛人”之傳統,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裏,人與人之間更應團結友愛。人際交往中要主動團結別人。容人者,人容之。互相尊重,虛懷若谷、寬宏大度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友愛就是要愛同志、愛朋友、愛同事、愛人民。真正的愛心就表現在幫人一把,在別人需要時,奉獻自己的力量。

4、互助原則

互相關心,互助互惠,是人際交往的客觀需求,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有困難,需要他人幫助;工作中,也需要在各自的職位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通力合作。互相幫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人有難,眾人相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相互幫助就是要樂於幫助別人,別人有困難需要幫助時一定要熱情幫助。互助互惠,一個不願意幫助別人的人,很難要求別人自願幫助他。互相幫助不是互相利用,互相利用不是踐行真誠和友愛。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4

1.自負

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強調自己的感受,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目中無人。與同伴相聚,不高興時會不分場合地亂髮脾氣,高興時則海闊天空、手舞足蹈講個痛快,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和別人的態度。另外,在對自己與別人的關係上,過高地估計了彼此的親密度,講一些不該講的話。這種過於親暱的行為,反而會使人出於心理防範而與之疏遠。

2.忌妒

西班牙作家賽萬斯指出:“忌妒者總是用望遠鏡觀察一切,在望遠鏡中,小物體變大,矮個子變成巨人,疑點變成事實。忌妒是對與自己有聯繫的、而強過自己的人的一種不服、不悦、失落、仇視、甚至帶有某種破壞性的危險情感,是通過把自己與他人進行對比,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心態。當看到與自己有某種聯繫的人取得了比自己優越的地位或成績,便產生一種忌恨心理;當對方面臨或陷入災難時,就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甚至藉助造謠、中傷、刁難、穿小鞋等手段貶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爾所説:“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事業,便儘量去低估他人的偉大,貶低他人的偉大性使之與他本人相齊。

忌妒的特點是:針對性—與自己有聯繫的人;對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職業、層次、年齡相似而超過自己的人;潛隱性—大多數忌妒心理潛伏較深,體現行為時較為隱祕。

3.多疑

這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不好的心理品質,可以説是友誼之樹的蝕蟲。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説的:“多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黃昏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人的事業。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觀上設定他人對自己不滿,然後在生活中尋找證據。帶着以鄰為壑的心理,必然把無中生有的事實強加於人,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這是一種狹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據的一種盲目想象。

4.自卑

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時期如果各項活動取得成績而得到老師、家長及同伴的認可、支持和讚許,便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求知慾,內心獲得一種快樂和滿足,就會養成一種勤奮好學的良好習慣。相反,他們會產生一種受挫感和自卑感。個體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會環境長期影響的結果。

自卑的淺層感受是別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層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自卑的人並不一定表現為能力差,相反是自已期望過高,不切實際,因此必然容易導致失敗。

5.干涉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人需要一個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間;同樣,人人也需要有一個自我的心理空間。再親密的朋友,也有個人的內心隱祕,有一個不願向他人坦露的內心世界。有的人在相處中,偏偏喜歡詢問、打聽,傳播他人的私事,這種人熱衷於探聽別人的情況,並不一定有什麼實際目的,僅僅是以刺探別人隱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層次的心理滿足而已。

6.羞怯

羞怯心理是絕大多數人都會有的一種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際場所或大庭廣眾之下,羞於啟齒或害怕見人。由於過分的焦慮和不必要的擔心,使得人們在言語上吱吱唔唔,行動上手足失措。長此下來,會不利於同他人正常交往。

靦腆有三種情況:一是生性內向、沉靜。二是由於過於自愛,過於重視自己的言行。三是曾遭受某種挫折,而變得消極被動。對第一種情況,要加強性格鍛鍊,對第二、第三種情況,要改變觀念,樹立生活的信心,並培養交際技巧。

7.敵視

這是交際中比較嚴重的一種心理障礙。這種人總是以仇視的目光對待別人。這種心理或許來自童年時期被家庭環境使人受到的虐待從而使他產生別人仇視我,我仇視一切人的心理。對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寬容表示敵視;對比自己厲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敵視;對處境與己類似的人則用攻擊、中傷的方式表示敵視。使周圍的人隨時有遭受其傷害的危險,而不願與之往來。

8.孤僻

這種人孤芳自賞,只是認為別人世俗淺薄。克服孤僻的關鍵在於打破自己設置的心理障礙,敞開心扉,用坦蕩、真摯的感情去贏得別人的理解和友誼。

9.角色固執

人的一生需扮演多種角色,不知道適時變通自己,就會形成社會角色固執。比如,有人在單位是領導,習慣向下屬發號施令,可把這個社會角色用在對待妻子上,妻子就不會買他的賬;用它來對待朋友,朋友更會認為他盛氣凌人,不值得交往。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5

人際關係是維護大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之所以這麼説,是因為人際關係影響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況,也影響大學生的情緒和情感變化,精神生活。

另一方面,人際關係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證:

一、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基礎。社會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具體的人及其相互之間的交往編織起,對於大學生來説,與周圍的同學、輔導員融洽相處,使自己減少煩惱,身心愉快,為集中精力學習,順利完成學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

二、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利於培育大學生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一個健康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過去人們對心理健康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中產生孤獨感、自卑感、或喜歡過孤獨的生活,往往不會從心理不健康的角度去認識問題。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是一個樂於交往的人,既願意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又能坦然接受別人的言談舉止,容易與周圍的同學保持一種和諧的交往關係,而離羣索居、喜歡孤獨、亂離朋友、不願交往的人往往不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因此,大學生健康的心理需要良好的人際交往和溝通。

三、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未來事業成功的必備素質。一個人要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的要素很多,其中良好的人際交往是不可忽視的前提條件。因為人際交往是青年人增長才學、開啟心智;適應社會、準確定位;認識自我、完善自身;協調關係、攻克難關的有效途徑,而這些又是青年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四、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大學生未來家庭生活幸福美滿。只有善於與他人交往,對他人才能於所瞭解,又瞭解才能有溝通,有處理好各種關係。在不久的將來,你們都會擁有自己的小家庭,家庭生活是否幸福美滿,從某種意義上説,也取決於你們自身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

但許多大學生在人際關係中有困惑:缺少知心朋友,與個別人難以相交,與他人交往平淡,感到交往有困難,社交恐懼症。原因有三:

一、自私自利。如今像你們這樣的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期盼,對自家“獨苗”的呵護,成為培育“一切為我”的温牀。當你們來到大學校園,獨立地過集體生活,與同學相處時,一些同學自小養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無餘。

二、素質教育的匱乏。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仍處於應試教育階段,應試教育帶來的負面效應就是一些家長、學生、老師更多關心的是學生的考試分數。卻忽視了無法用分數衡量的內在素質的培養,這其中,就包括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這個作為社會人必須具備的素質。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6

良好的人際交往能讓大學生內心變得寬容、理解和信任,這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條件。大量事實表明,心胸是否寬廣、包容與大學生人際交往是否和諧直接相關,只有良好的人際交往,才能讓大學生的心裏對人對事變得寬容、理解和信任。在多年的心理諮詢實踐中,接觸了許多因人際交往不協調而產生心胸狹窄的實例,而且有的大學生為此形成了惡性循環,讓人很痛心。

小李從北方來到南方一所省城大學讀書,臨行前在一家企業做人事主管的父親反覆告戒兒子,在大學裏首先要和寢室的同學搞好關係,這樣你的生活環境才會愉快,大學四年心理才有歸屬感。進校後,小李時刻告訴自己父親的話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由於和同寢室的一名南方同學在對愛情的看法上相差甚遠,經常鬥嘴,導致彼此不服氣,互相看不起,矛盾時有發生,而那位南方同學用小李的話説比自己更會處理人際關係,到最後同寢室的其他同學都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自己的寢室同學關係開始變得緊張起來,其他人都不理解他、信任他,少數同學甚至奚落他。自己對他們也充滿怨恨和不信任,進而猜疑和反感,只要有兩位同學當着自己的面嘀咕幾句,自己就認為他們是在説自己的壞話,心理十分苦悶;而那位南方同學卻好像整天都過得很開心、很快樂,看到這一切,小李感到無能為力的同時又十分傷心,心胸開始變得狹窄,一度產生了退學的念頭。

從小李和南方同學的對比來看,可見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小李因人際交往的緊張,使自己的心裏充滿了猜忌、嫉妒和對他人的不信任。經過對小李人際交往技巧和藝術的輔導,小李對南方同學開始變得更加寬容,並試着改變和寢室其他同學的關係,慢慢在小李的臉上又看到了燦爛的笑容。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7

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在人際交往中對人的影響較大,是交際心理中較重要的名詞。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着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首因效應。我們常説的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這裏就存在着首因效應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職等社交活動中,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效應,展示給人一種極好的形象,為以後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這在社交活動中只是一種暫時的行為,更深層次的交往還需要您的硬件完備。這就需要你加強在談吐、舉止、修養、禮節等各方面的素質,不然則會導致另外一種效應的負面影響,那就是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後一次見面給人留下的印象,這個印象在對方的腦海中也會存留很長時間。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説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利用近因效應,在與朋友分別明,給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會在他的心中美化起來。有可能這種美化將會影響你的生活,因為,你有可能成為一種光環人物,這就是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

當你對某個人有好感後,就會很難感覺到他的缺點存在,就像有一種光環在圍繞着他,你的這種心理就是光環效應。情人眼裏出西施,情人在相戀的時候,很難找到對方的缺點,認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對的,就連別人認為是缺點的地方,在對方看來也是無所謂,這就是種光環效應的表現。光環效應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你很難分辨出好與壞、真與偽,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們在社交過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具備一定的設防意識,即人的設防心理。

設防心理

在兩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不時地會有些防範心理;在人多的時候,你會感到沒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你的日記總是鎖得很緊,這是怕別人奪走你的祕密。為了這些,你要設防。這種設防心理在交往過程中會起到一種負面作用,它會阻礙正常的交流。

心理健康問題,是困擾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一個重要衞生因素。關於心理健康與學習成績的關係,國內外已有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一致認為心理健康是影響學習成績重要的綜合性因素。但是具體到心理健康的某個層面,尚無法取得一致的結論。筆者採用了一些新的統計學法進行研究,以期獲得更為深入的信息。

研究表明:影響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平時努力程度、內外傾向性和性別。此外,自我概念、歸因方式和神經質等對學習也有一定的影響。

學習勤奮程度與學習成績之間的密切關係是不言而喻的,但個性的內外傾向性對學習的影響卻值得探討,國內外學者對此也存在比較大的分歧。有國外學者指出,使用一、兩個個性特質來預測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和學習能力是不現實的,但是將個性作為一個整體用以分析其對學習的影響也不切合實際。不過,個性的內外傾向性卻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問題。因此,在個性的內外傾向性背後似乎還有更深層次的信息需要挖掘,也就是説,內外傾向性是一個多維的概念。在探討它與學習成績的關係時,我們還不能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變量。傳統的統計學方法,往往忽視了這一點。新的統計學方法結果表明,個性的內外傾向性對學習成績影響有多方面和雙向效應。一方面,外向性對學習過程有負面影響。因為,外向學生不喜歡安靜地學習,卻對社交方面有着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社會交往往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這可能是造成外向學生學習欠佳的直接原因;而內向學生則反之,將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而且內向學生的思維比較縝密,考前準備比較充分,因而學習成績比較好、考試分數比較高。另一方面,外向性對學習也存在正面效應。外向學生對自己充滿自信,善於尋求幫助,一旦投入到學習中,更能夠發揮本身的潛能,從而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簡單地認為個性的內外傾向性對學習有着正面影響或負面效應是不科學的。筆者認為,個性沒有好壞之分,它對學習有着雙向的影響,最終決定作用方向的關鍵在於個性的合理發展。

性別是一個綜合的變量,許多心理行為狀態都具有性別差異,因此,性別是研究心理衞生不可缺少的一個因素。男生成績低於女生在醫學院校中是個普遍現象。在統計學研究中,筆者發現女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明顯多於男生。但是,女生並不是天生的學習能手,在醫學課程的學習中也具有不利於學習的一面。與男生比較,女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評價不高,具有多愁善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信、遇到問題不願意尋求幫助等心理特點。這種心理行為狀態不利於學習的進步。因此,對於性別來説,單方面地認為性別與學習具有某種確定的關聯也是不妥當的。實際上,男女生在學習上各具優勢。

此外,自我概念、心理控制源和神經質對學習成績的影響也是多途徑。而且,學習成績的優劣也會影響到個體歸因方式的變化。當學習不利於其個體的意志而無法迴避時,使得個體產生不愉快的體驗,進一步增強了失敗的情緒,對學習的興趣降低,使學習成績進一步惡化,容易形成惡性循環。統計學研究已證實了該效應的存在。但值得慶幸的是,個體的歸因方式和自我認知一樣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以一定的經歷或信息為依據。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機會,讓學生儘可能地感受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優勢,使之樹立強烈的學習自信心和能力感,促進學習的進步。

美國科學家最近通過研究發現,體內雌激素水平高的女性大腦很容易處在緊張狀態中。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解釋了為什麼女性患類似抑鬱症這樣與緊張有關的疾病是男性兩倍的原因。

研究人員解釋説,在人的大腦裏,有一個叫做額葉前皮層的部位。這個部位對緊張刺激十分敏感。有研究發現,當人的緊張情緒發展到難以控制的程度時,大腦這部分的認知功能會受到損害。

研究人員介紹説,女性在一生中患抑鬱症的概率為五分之一。而且患上這種疾病與年齡、種族和收入情況均無關係。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試圖瞭解為什麼女性較男性更容易受緊張的控制。目前比較認同的説法是生物學上的差異,如激素變化和基因構成等。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這一研究結果從另外一個方面解釋了為什麼女性較男性更容易患抑鬱症的原因。

研究人員將雄性和雌性實驗白鼠分別放在不同程度的緊張環境裏,然後測試它們的短期記憶能力,以確定這些白鼠的大腦對緊張所做出的反應。研究結果顯示,雌性白鼠在受到中度緊張刺激後即可使自己的行為變形。而在受到中度刺激後,雄性白鼠的表現卻可以達到如同沒有受到緊張刺激一樣。研究結果還顯示,對於雄性白鼠一點都沒作用的輕度緊張刺激卻會影響那些體內雌激素水平高的雌性白鼠。

研究人員表示,這説明,雌激素可以影響大腦對緊張刺激的反應,特別是影響對緊張十分敏感的那部分。儘管有多種因素可使女性容易患上抑鬱症,但研究結果證明,雌激素在其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對開發針對女性特殊生理情況的抑鬱症治療藥物十分有幫助。如果能通過控制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來遏止抑鬱症的發展,這對廣大女性患者來講將是一個十分慶幸的消息。

研究人員同時也告誡女性患者,當這種藥物出現時,女性患者千萬不要以為抑鬱症是一種單單通過藥物治療就能解決的簡單病症。藥物能延緩抑鬱症病情的進一步發展,但藥物卻無法解決抑鬱症給人們造成的後果,如對周圍事物無動於衷、難與別人相處和做不好工作等。這些是需要通過心理治療來加以解決的。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8

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在人際交往中,能與同伴合作,與老師和家長溝通;能關心他人的需要,體諒父母和老師;能寬以待人,誠心地讚美他人,接受他人善意的批評;在增進人際關係的同時,保持自己人格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有自私、嫉妒、猜疑、自卑、自滿等不良的人際交往心理,具體的説存在下列不良的心理表現。

1.自我中心

目前絕大部分高中生是獨生子女,長期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環境中,自我中心意識較強,注重自己的情感,高興時高談闊論,委屈時訴説煩惱,不注意他人的感受,也不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極易形成同學不願與其交往的尷尬局面。

2.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意識到某人、某事可能對自己有威脅時,產生的一種怨恨、憤怒、痛苦的複雜情感,是一種極不愉快的負性心理體驗。有些高中生往往表現為不能容忍別人的進步和成功,害怕別人強於自己,但自己又不願作艱苦的努力。常常諷刺挖苦、誹謗攻擊他人,以求通過別人的失誤甚至傷害別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嫉妒心理是人際關係中非常有害的腐蝕劑,是損己害人的心理。

3.猜疑心理

部分高中生過分敏感,在與人交往中過分留意別人的臉色和言語。猜疑成癖,捕風捉影,往往節外生枝,自尋煩惱,製造隔閡。

4.自卑心理

部分高中生,習慣於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較,過低地評價自己,常有“我不行”、“我不如他們”等消極暗示,對自己信心不足,盲目地依賴別人、取悦別人,不敢涉足新的交往領域,在交往中總是表現為羞怯、憂傷、退縮。而不敢交往、缺少交往則會使自己陷入更深的自卑中。

5.自滿心理

部分高中生驕傲自大、自以為是,看不起其他同學,喜歡對他人吹毛求疵,品頭論足。常常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聽不進別人善意的勸告,表現為抱殘守缺,不願延伸自己認識的觸角和拓展思維領域。自滿心理導致部分學生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裏逞能。

6.冷漠心理

有些高中生不尊重別人的人格,對同學缺乏熱情、關心和幫助,言詞尖刻、態度孤傲、表情冷峻,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態度。

7.膽怯心理

一部分高中生因為缺乏社交能力而苦惱,總感覺別人在注視自己,時常過度緊張。見到陌生人臉紅、心慌、緊張,不願説話,不敢説話,眼睛不敢看人。與其交談時常出現面紅心悸、手抖出汗、言語支吾、手腳拘束的情形,與人交往中往往採取迴避、退縮等消極行為。膽怯心理容易形成自我孤立、自我封閉的狀態。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9

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己短不知己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於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

怯懦心理:主要見於涉世不深,閲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怯懦會阻礙自己計劃與設想的實現。怯懦心理是束縛思想行為的繩索,理應斷之、棄之。

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別人議論什麼,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外生枝,説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只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槓,以此表明自己的標新立異。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説好他偏偏説壞;你説一他偏説二,你説辣椒很辣,他偏説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界限,常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

排他心理: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使得人們只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裏兜圈子。

作戲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是逢場作戲,往往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且喜歡吹牛。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誼和朋友。

貪財心理: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們只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而且常常是“過河拆橋”。這種人際交往中的佔便宜心理,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

冷漠心理:有些人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甚至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度孤傲就是自己的“個性”,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10

讀到大三,突然明白時間的寶貴,於是開始埋頭看書,卻不慎讓自己遠離了集體。已經有很長時間沒參加過集體活動,這次聽説要户外活動,起初還有點不想參加。

對於集體活動,我一直有種錯誤認識。很多年以來,我總認為這些集體活動都是在浪費時間,活動之後根本不會有什麼收穫,尤其是陌生人集體的活動。以往的經歷告訴我,在活動之後,陌生人還是陌生人,大家該幹嘛繼續幹嘛,沒什麼變化。而且,以我的思維方式,如果只是泛泛之交,那不如不要。現代人越來越忙,工作之餘的時間越來越少,這樣表面上的交往,實在不值得再浪費任何時間。

也是因為大學讀着讀着沒了激情,以前對於一些淺淺的交情還會稍微應付一下,現在乾脆連應付都沒有。特別是在上學期被一個朋友欺騙之後,對感情不夠深的朋友,很難再相信。於是謹慎的説話,謹慎的做事。可天生不是一個謹慎的人,還總是犯錯,就很多時候無心的一句話,因為交談對象是一個多心多嘴的人,這句話就可以完全變樣傳播出去。我相信人的善良,但身邊一些人,真的不願意為無關的人多做一點事情,而他們在乎的人,又實在太少。可能我運氣不太好,總是能碰到這樣的人,也可能是因為我對人的觀察比較細緻,總是能發現這樣的人。

説這麼多,挺廢話的,好在這不是寫論文。迴歸正題,談我們的遊戲。先説説我在這次活動過程中想到的一些問題。

首先是團隊中的小集體問題。這次分組一個組8個人,但有的組員之前就已經認識,於是在活動中就出現了忽略其他組員的問題。如果這個小集體人數佔小組中的多數,又或者有兩個甚至更多的小集體存在,而正好這個組的組員不夠細心,不會去考慮其他人的感受,那這個活動就會很失敗。並不是説小組玩遊戲的比賽結果失敗,而是這次活動真正的目的將不能達到。

還想到一個問題就是遊戲的心態。有人或許真的會把遊戲當作比賽,沒有了遊戲的心態,玩什麼都不快樂。在我們這組,遊戲玩得很開心。我們速度沒有比別人快,成績沒有比別人好,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快樂的進行遊戲。而如果把遊戲當比賽,那一切都變得很沒有意義。

再説説我的其他收穫。最大的一個收穫,我認識了一個很gentle的男生。這個還是不多説了,説説我們的遊戲。第一個遊戲,在蒙着眼睛的時候,能依靠的就只有身邊那個人。我要聽他的指揮跨越障礙,只有他能告訴我該往哪裏走。個人認為,這樣的遊戲引申了就很有意義,但我們在遊戲過程中,體會不到任何無助,也不存在信任或者不信任的問題。

之後兩個遊戲非常講究合作,人越多合作的難度就越大。值得一説的就是第三個遊戲,8個人綁着腳走,難度並不大。但很讓人驚訝的是,我們居然用了30多秒鐘走那麼短的一段路。以前看30人31足的遊戲,那些國小生用9秒鐘可以跑完50米,這可真是差距。

有一次看《創智贏家》,正好看到一個團隊因為隊員之間的矛盾,導致任務失敗。和那個節目不同,他們之間還存在相互競爭,但我們隊員關係只是隊友。如果與競爭對手合作,那我們又會如何處理呢?到那時面臨的挑戰,需要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如今這麼的簡單。

這次活動對我的意義,更多的是給了我一次和他們接觸的機會。也許我們並不會因此而成為非常好的朋友,但如果不給自己這樣一個機會,就根本沒有可能。不能因為害怕失去、害怕傷害而不去努力追求,努力之後也許什麼都得不到,但至少沒有讓機會離開,至少不會因此而後悔。

寫得很亂,因為想得很亂。一次的活動給並不能帶給我們很多改變,但能給我們一個很好的開始,我相信,很多同學都已經開始。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11

一、基本資料與主要問題

小武今年讀五年級,是個長得眉清目秀的女孩子,她成績中等,人很聰明,可是她卻無法和同學、老師好好相處,在她身上表現出謊話連篇、異性關係混亂以及非常嚴重的拖延行為導致的生活難以自理等問題。

二、背景資料

1、家庭背景:

這個女孩子很小時父母離異,由父親撫養。小武的父親平常在外打工,一個月不在家幾天,回到家也是喝酒,和孩子接觸比較少,照顧較少,而且脾氣比較暴躁,常用過激的語言責罵小武,父親與孩子關係非常緊張,小武曾用刀將父親的房門刺了一個大洞。小武的父親在其三年級時再婚,幾個月後又在離婚。繼母與小武關係尚好,但父親家的親戚根本不承認小武是自家的孩子。孩子與生母聯繫較少,其生母雖然會在電話裏稍微安慰孩子,但並不真正為她解決問題,來關心她。

2、本人情況:

該生和同學相處時總覺得自己受到欺侮,愛記恨,和同學關係緊張,於是在校外尋求認同。本學期該生和外校小混混來往更加頻繁,經常以自己在外校的男朋友來威脅同學,並多次在和外校男生約會時被搬上同學看見,更被同學們排斥。老師們也感到該生常以謊言來博取老師們的同情,往往當面答應老師好好生活、好好學習,但行為上卻沒有改變,使老師對她一再失望,該生在學校更加孤立。

三、原因分析與診斷

(一)原因分析:

1、缺乏家庭中的關懷、榜樣:

從和該生的會談中,我感到她非常渴望被人接受關愛。

該生的家庭存在三個問題:

首先,該生在家庭中長期缺乏關懷和愛,自卑感非常深。弗洛伊德曾説過:“得到母親的愛的孩子將會終生自信。”母愛被認為是無條件的、最堅強的,是孩子生存的基礎,缺乏母愛使孩子對自己的存在缺乏認同和自信,無法從容的接納自己。

其次,在會談中,我發現該生會將想象中父親對自己的重視、慈愛當做現實的告訴我,這雖然是謊言,但卻可以看出她心中對良好家庭關係的渴望。女孩子在進入青春期時,需要通過認識父親而瞭解異性,並習得和異性交往的方式。而其父親對她缺乏關心和尊重,經常粗暴責罵,使其在異性面前不會表現出自尊自愛的品質。

另外,該生的生活存在經濟上的困難,使她在生活中無助感更強。

最後,她缺乏學校中老師、朋友的支持。

小武四年級轉學到我校,由於自卑的心理,總覺得父母、師生不關心他,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同時又希望有機會改變現狀,虛榮心變得強烈起來,因此她在和同學交往時非常強烈的想要表現優越感,同學們不樂意和她相處。由於説謊的行為,班級老師對她印象不好,雖然沒有對她特殊對待,但老師的態度也影響了小武在班級中的地位,使同學們對她更加疏遠。在學校她很難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關懷。

(二)診斷:

對於該生而言,解決其心理問題的根本目標:認識真正的自我和學會用適合而靈活的方式和人交往,這個目標不是短時期內能實現的,僅憑學校心理輔導較難實現,還需要她的家長共同配合,並進行長期的努力。現在已經五年級,臨頭的問題是必須通過畢業考試,順利進入國中,因此對於小武而言,當務之急是改變其非常不能被社會接受的行為,例如到異性家外宿、逃學以及參與校外鬥毆行為。

四、輔導過程

根據小武的情況,經過分析,我決定對其實施多渠道、綜合性的心理輔導。

首先對其本人通過面談進行直接輔導,傾聽她的心聲和需求,坦率地表示自己的看法,與她坦誠相見,對她積極關注。從而使之產生老師是可信、可靠的觀念,與她建立起心靈互動的關係。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這個女孩子一開始幾乎沒有辦法完整的説完一件事情,往往説上一兩句,就把話題轉到了其他方面,把現實用大量的幻想混淆,在我和她的老師採集資料時,她的老師對她最不滿意的就是這一點,覺得是一種不誠實。但是,經過分析,我發現這是由於孩子強烈的自卑感造成的,而且幾乎所有撒謊成性的孩子都可能有這個問題。孩子需要生長在一個充滿接納、包容的環境,那麼她才會接受、喜歡真實的自己,所思所言生活中的現實。而小武的情況,與其説是“説謊”不如説是在“扮演”一個更好的自己。在孩子的內心中,母親遺棄了她,父親也很可能不再關懷她,她非常迫切地希望得到認可,可是現實中的自己,有那麼多的缺點錯誤,(來自家庭長期的忽視和挑剔斥責讓孩子這樣看待自己)怎麼可能得到愛呢?除非我變成“另外一個樣子”。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弱點、困境,但在關愛接納的環境中,他能接受這就是現實,而付出努力,去改善它們,最終真正獲得成長。在小武的內心中在她的心理此基礎上進行自尊心、羞恥心教育,培養小謝的自信心,通過行為指導,鍛鍊他的意志力。其次對影響小謝的相關因素採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強與其父母以及同學的溝通,取得他們的配合。

1、對學生的輔導

(1)首先,我採用了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因為我覺得"尊重與理解"是心理輔導過程中對待學生態度以及師生關係方面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存在的權利,承認他是不同於其他人的獨立的個體,承認他與教師、與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這是心理輔導成功的前提。另外,教師還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他的所作所為,這樣才能更深入地瞭解學生,理解學生。學生感到被他人理解了,才會產生一種"遇到自己人"的感覺,才會對你吐露心聲,才會對心理輔導絲毫不產生抗拒。自從擔任了小謝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後,我就在他補做完作業後,表揚他作業中的閃光之處,然後再詢問他為什麼不完成作業的原因,同時問他是否能幫助他。如果他願意交流,再與他討論以後如何來按時完成作業。如果他不願意回答,也不強迫。有時,我還設身處地地為他考慮,充分考慮他的感受。比如,前一天的作業沒補好,可是當天的功課較多,我就會讓他以後再補。

也許小謝感覺到了老師對他的尊重和理解,他慢慢對我產生了信任,願意向我傾吐內心的渴望、苦悶。這種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心理輔導獲得成效的基本條件。

(2)其次,我採用了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與小謝溝通的過程中,作為輔導者,我儘量避免使用"你聽我説"、"我告訴你"之類的命令式、灌輸式的口吻,而是用鼓勵性的、商量式的語氣與他談話。例如,"我能理解"、"請聽聽我的意見"、"我有個建議"等。他們小隊要佈置宣傳欄,我建議他也去參與。開始他不肯去,説小隊同學不會歡迎他。我再三説明只要他去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一定不會拒絕的。在佈置工作中,他邊學邊做,表現積極,一會兒給別人出主意,一會兒幫同學塗色,忙得不亦樂乎。在回家的路上,我與他邊走邊談,他説他很累,但不願讓人瞧不起,所以一定要堅持下來,最重要的是大家都願意和他相處了。我就馬上表揚他,並希望他將這種精神用到期末複習中去,爭取考出好成績。

我還和他一起研究制定了改進計劃,我負責幫他找一個好學生幫助他,包括上課提醒他聽講,課後幫他輔導、檢查作業等等,他表示一定配合,同時表示一定克服困難,讓大家刮目相看。小謝很努力,在不久以後的期末考試中終於及格了。

每當他有些許進步,我就及時加以表揚,有時再給他一些獎勵。但由於他壞習慣已養成,再加上自控能力差,所以反覆性較強,一個暑假過去,他又故態復萌。

2、與其他老師及有關同學的溝通

(1)與其他任課老師溝通。經常瞭解小謝的情況,希望他們多給他關心,多給機會,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温暖,老師的愛心。

(2)與小謝的同班同學經常溝通。有意識地找到素質較好的同學,對他們提出要求,讓他們多帶小謝參加活動,與他交心,主動關心他,幫助他一同進步,同時與他們一起商量幫助小謝的方法、時間、內容等。

3、注重家長與社會力量的參與,共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家長作為學生成長與發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長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觀念將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我主動與小謝的父母溝通。瞭解他在家情況,對他家庭的情況表示同情,並與他們一起商量轉變小謝的方法,同時也把學校的意圖告訴他們,希望他們配合。

五、結果與思考

(一)結果:

師生反映:小謝自覺性提高了,作業基本能按時完成,上課也能堅持聽半節課,課後與同學們一起玩,學習習慣大有好轉。

母親反映: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時也能幫母親做點家務,母親不在家時,常常能堅持先寫作業後看電視。

小謝自己:現在我不怕來上學了,上課也不再覺得無聊了,有時我覺得老師講的課還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我考試也能基本及格了。

(二)反省與思考:

1、從結果來看,這次輔導基本上是成功的,對其輔導還將持續下去,因為由於年齡關係,反覆性較強。

2、家庭、學校、環境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長的素質和我們教師自身的素質尤為重要。

3、對於後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更多的幫助,要轉變一個後進生首先應尊重他,然後再引導他,而心理引導應擺在第一位。因為作為主體的學生如果缺乏主動精神,缺乏受輔動機,我們強行對他進行輔導,則這種輔導必定會由於學生的抗拒、冷漠和敵意而毫無效果。心理輔導所要追求的終極目標是發展學生自我理解與自我指導的能力、自主地把握個人命運與獨立地應付生活挑戰的主體精神。只有當學生以主體的身分積極加入心理輔助活動時,這一目標才有可能達到。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12

一、人際交往及其效果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關係,是指人運用言語或非言語符號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和需要的進程。傑出的人際關係不光可以穩定情緒,給人以安全感,還有助於個別自我意識的深化發展。關於大學生而言,維護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不只是大學日子學習的需要,也是將來走向社會的需要,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人的全面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人際交往適應才幹是大學生社會化適應才幹的歸納體現。

二、今世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思特點

1.自卑心思。自卑是一種過低的自我評估。自卑的淺層感觸是他人瞧不起自個,而深層的體會是自個瞧不起自個。自卑的人失望、鬱悶、孤僻,簡單消沉地評估自個,總覺得自個在容貌、身材、常識、才幹、談鋒乃至穿着等方面不如他人,低人一等,假如遇遭到他人的的嘲笑與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辱負重。為了到達在交往中的“完美”,不敢進入新的交往,將社交圈子束縛在狹小的範圍以內,形成了人際交往隔閡的局勢。

2.自傲心思。自傲者在人際交往中通常變現為傲氣輕狂、高高在上、自命不凡,視他人為下級、被教學者。在與他人處事中,過於信賴自個,而不信賴他人,只關懷自個的需要,很少思考對方的需要,有時常常成心使對方墮入出醜、為難、為難地步。自傲的人自以為是、咄咄逼人,傲視一切,然後禁錮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

3.羞怯心思。害臊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思現象,年輕人面臨新環境的交往活動,常常體現出害臊、膽怯、拘束不自然。當他們在陌生人面前,或是在世人面前説話時感到嚴重,語無倫次,言不盡意,然後他們的舉動見人臉紅,手足無措。因為害臊者在人際交往中過多束縛自個的言行,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個的情感,常形成交往兩邊的不瞭解或誤解,且無法與人交流,繼而阻礙傑出人際關係的形成。

4.猜忌心思。猜忌心是在交往中因為片面推測而發生的對他人不信賴的複雜情感體會,體現為對他人的言行敏感,總以為他人在談論自個,瞧不起自個,而對他人老是持不信賴的情緒,不願講真話,戴着假面具與人交往。猜忌是大學生展開交往的大敵,它不只會使大學生之間關係鬆懈,也會使同窗好友因猜疑作怪而發生裂縫,使人際交往墮入消沉被迫的窘境。

5.妒忌心思。妒忌是在人際交往中,發現自個的才幹、學習、聲譽等方面不如對方而發生的一種不悦、自慚、仇恨乃至帶有破壞性的做法。妒忌心思是一種消沉的心思品質,變現為對他人的長處成果心懷不滿,抱以嫉恨,總期望他人落後於自個,乃至採納不合法的做法給他人形成損傷。妒忌會吞噬人的理智,形成品格歪曲,通常是以恨人開端,以害己告終。

三、對於今世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思疑問的對策

1.規矩人際關係的知道。首要,要準確知道自我。經過與社會上和自個位置、條件相類似的人相比來知道自個,在對比中認清自個的優勢和下風,長處和矮處,到達揚長避短,完善自個的目的。其次,要承認特性。大學生應當知道到,不一樣的人的特性是千差萬別的,互相相處中發生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咱們不能盼望得到每個人的認同,與每一個人都成為好兄弟,但要尊敬這種不一樣,以一種寬恕的情緒對待他人。準確的社會認知觀的形成,有利於增強自傲心,消除自卑、孤僻等消沉心思。

2.遵從人際交往的準則。首要,對等準則。在中國社會,無論是公事仍是私交,都沒有凹凸貴賤之分,都要以兄弟的身份進行交往,切忌因經驗缺乏、經濟條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為自個年輕優異而得意忘形。其次,真摯準則。真摯是一種對人腳踏實地的情緒,是待人誠心誠意的友善表明,真摯的心能使交往兩邊志同道合,互相肝膽相照,能使交往者的友誼地久天長。虛偽是交往的大敵,大話、詐騙、玩弄、自私是就義友誼的惡魔,有必要堅決拋棄。最終,寬恕準則,體現對非準則性疑問不錙銖必較,可以以德報怨、寬恕大度。

3.培育人際交往的品質。一是自傲,在人際交往中自傲的人老是不亢不卑,落落大方,談吐沉着;自傲者決非顧影自憐,盲目狷介,而是對自個的缺乏有所知道,並長於聽他人的勸告與協助,勇於改正自個的過錯。二是信賴,信賴即是信賴他人的真摯,從活躍的視點去了解他人的動機和言行,而不是口是心非。三是熱心,熱心能給人以温暖與安全,促進人的彼此瞭解,融化冷酷的心靈,交流人們的情感。

4.把握人際交往的技術。一是學會協助他人。以彼此協助為開端的人際關係不只使傑出的人際關係簡單建立,並且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思間隔。當人遇到困難波折時,哪怕是他人一個真摯的笑臉,一個別貼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言語,都能讓人感到安慰,感到振奮。二是學會適度讚揚。讚許他人要講究尺度和方法,不能太誇張誇大其詞,要長於調查和發現他人的長處,説出對方的可贊之處。三是學會詼諧。詼諧是美德和才智的結晶,是常識和才幹的展示,大學生要學會詼諧,注意培育自個敏鋭的調查力、豐厚的想象力、靈敏的應變力。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13

卡耐基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從自己親身經歷的所受所感、對人類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和探索,完成了很多著作,《卡耐基人際交往心理學》就是其中一本,這是一本讓讀者可以在其書海中受益終身的關係指導書。

我每讀完一篇內容,內心都在説:“説的真對,內心豎起大拇指”。其實在人際交往中就應該像卡耐基書中説的那樣:尊重並禮遇對方,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值得他人尊重自己,其實尊重是相互的;懂得理解和關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從對方的出發點想問題,這樣的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學會分享與合作,在社會生存,在一份工作崗位上,基本上都是團隊協作,這時的你應該拿出誠意,學會與他人分享,為他人創造快樂,這樣你的團隊會越來越好,自然團隊的其他人也是一樣的,所謂的眾人拾柴火焰高;與他人溝通要講究溝通的技巧,會讓事情事半功倍,好的溝通能讓你前進的道路順暢很多;改變自己和提升自己,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審視自己的行為,不要成為自己都討厭的自己,與人溝通的時候先正視自己的問題,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以驕傲放縱。不論是與同事、領導、陌生人、家人、朋友的交往,卡耐基的這本書都會讓你受益匪淺。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14

良好的心理諮詢素質,是人們進行廣泛社交活動的必要條件,也是語言技巧,交際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的前提。相反,心理諮詢狀態不佳,會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們交朋結友和適應社會。因此,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應該注重自身修養,努力克服以下種種人際交往中的病態心理諮詢。自卑心理諮詢: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於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怯懦心理諮詢:主要見於涉世不深,閲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怯懦會阻礙自己計劃與設想的實現。怯懦心理諮詢是束縛思想行為的繩索,理應斷之,棄之。猜疑心理諮詢:有猜忌心理諮詢的人,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別人議論什麼,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外生枝,説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只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逆反心理諮詢: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槓,以此表明自己的標新立異。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説好他偏偏説壞;你説一他偏説二,你説辣椒很辣,他偏説不辣。

逆反心理諮詢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常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排他心理諮詢: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諮詢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促使人們只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內兜圈子。作戲心理諮詢: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是逢場作戲,往往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且喜歡吹牛。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誼和朋友。貪財心理諮詢: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們只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而且常常是“過河拆橋”。這種人際交往中的佔便宜心理諮詢,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冷漠心理諮詢:有些人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甚至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度孤傲,高視闊步,就是自己的“個性”,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人際交往心理心得體會15

健康的心理至少有十個:尊重、理解、信任、寬容、忍耐、勇敢、篤行、自尊、勤勉和意志。這十個陽光心理分為兩類,前五種心理涉及到人際關係,後五種心理涉及到個體人格。——

涉及到人際關係的陽光心理有:

尊重。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洛姆説:“尊重意味着能夠按其本來面目看待一個人,能夠意識到他的個性和唯一性。”尊重就是承認一個人的唯一性,把他看作獨一無二的個體。只有尊重他人,自己才能受到尊重。尊重首先來於自重,自重的人才會受到他人尊重,同時,也才會懂得尊重他人。

理解。法文的“充分理解”就是“友誼”的意思。實際上從理解到友誼有一個過程,好在這個過程不是萬里長城而是近在咫尺。怎樣才能做到“充分理解”?“充分理解”就要“神入”,就要“感同身受”。到了“感同身受”的“理解”,不發展成“友誼”也難。理解是件不容易的事,誠如法國人彼德所説:“世界上最無法讓人理解的一點,就是人人都以為世界不難理解。”

信任。孔子説:“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信任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礎,沒有信任就沒有合作。“信”則不疑,“任”則授權。只有信任在先,才有合作共事在後。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誠在令外。然則言而不行,言不信也;令而不從,令無誠也。不信之言,無誠之令,為上則敗德,為下則危身,雖在顛沛之中君子所不為也。”英國實驗哲學家培根説:“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是精誠相見。”所以,誠信是人類不可須臾離開的心理品質。

寬容。關於寬容,法國大作家雨果有句名言,他説:“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寬容胸懷就是比天空和海洋更寬闊的東西。英國人喬叟説:“一味的正直是不夠的,還得考慮温厚的寬恕才是。”寬則得眾,容則大德。寬容之人能長久,寬容之人以德報怨、以忍報傷,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

忍耐。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忍字心頭一把刀,忍耐不僅是弱勢羣體的鬥爭策略,而且也是弱勢羣體的意志品質。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只有經過艱苦的忍耐修煉,才能勝任天降之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