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國小德育教育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9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德育教育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德育教育心得體會

國小德育教育心得體會1

班級中開展的活動,形式多樣,趣味性強,我有了顯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參與意識日益加強,自理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處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更是使日常生活成了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習慣的演練場。而對於不同年齡、年紀、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個性、興趣、

學習習慣的學生要區別對待,做到因材施教。

比如我們班上有名學生李某,他性格孤僻,上進心不強,逆反心理重,學習成績不好,缺少家庭的温暖。老師初步分析了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並制定了應該先從心理疏導開始的教育方法,儘量讓他取得小的進步,循序漸進的轉化。具體的教育方法是:先通過班級師生交流,取得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學生交心,還通過集體活動,為該生參加集體活動提供便利條件,讓其感到集體的温暖。幫助他正確認識和

評價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發揮優勢,彌補不足。從而樹立必勝的信心和勇氣。通過以上的工作,學生李某的行為習慣大有改變,進步比較大,學習上也開始努力,初步收到成效。相信他能轉化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積極進取,奮發圖強的好學生。 不論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他們的思想都不是一下子形成的,都是從小到大,通過點點滴滴的事情和感受,逐漸形成的,因此,思想道德教育要從小抓起,從點滴做起!

國小德育教育心得體會2

今天的少年,是未來國家的棟樑,肩負着振興中華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談一下幾點體會:

一、 為人師表,率先垂範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最基層的組織單位,而班主任則是這個單位的領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靈魂的工作,班主任對創設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學校裏,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在學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範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範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範。我作為一名班主任,在幾年的工作實踐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帶頭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個學生人格,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我每天和學生一起打掃衞生;教育學生團結友愛,首先做到和同事搞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我板書首先做到書寫規範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同時也贏得了學生的愛戴。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師更應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職業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風範去影響學生,當好學生健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 抓好常規,培養習慣

國小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一個人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在於國小階段的教育。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夕一朝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薰陶才能形成。我以課堂生活為主體,以常規訓練為主線,加強了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禮貌、衞生和勞動等方面基本行為準則的教育,務必使每個學生具有“服從集體,服從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約束力,形成習慣,保證整個班集體隨時表現出活而不亂,嚴而不死”的良好班風班貌。

1.重視課堂內的常規訓練,培育學生的自控能力。

我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對於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了學習習慣的培養。首先訓練學生正確的讀書和寫字的姿勢,每天提醒他們注意“三個一”,讀書是要求全班同學都拿起書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只要做作業,就不停地提醒糾正不良姿勢。當學生起來發言時,則要求他們站端正,兩眼平視前方,態度自然大方,並且説話時聲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在聽的能力方面,則要求他們注意聽別人説話,聽清楚説話的內容,記在心中,要説得出來,如每次學校開會,我要求學生注意聽清講了幾件事?是什麼事?回到教室後抽查學生起來説出要點,這些辦法對學生聽的習慣養成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2.建立學生一日常規,培養學生自理能力

為了規範學生行為,我根據國小生思想品德評價手冊上的在家,在校的要求具體化,制訂了班上一日常規。要求學生每天按時起牀睡覺,養成在家裏認真複習和參加勞動的習慣,培育學生自理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洗臉、洗腳、洗小件衣服,回幫助父母掃地、倒垃圾。總之讓孩子通過勞動來理解勞動的意義,體會勞動的艱辛,體貼父母的辛勞,體貼尊老敬老的美德。

3.開展“人人有事幹”培養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班級也是一個大家庭,每個同學有權利和義務管理自己的“家”。我把班級的大小事務統列出來,如關燈、鎖門、倒垃圾、擦黑板讓學生選取其中一項認真負責,通過管理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同時班主任的工作也輕鬆自如,這真是一舉兩得。

三、 優化幹部,以點帶面

一個班的集體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幹部決定的。小幹部對班集體有着“以點帶面”和“以面帶面”的作用,我稱他們是老師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選擇和培養幹部隊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漸從繁重走向簡單與輕鬆。

當選的幹部應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幹部隊伍的組建不能僅僅作為一種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須精心培養:其一,要大力表揚幹部優點,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蹟,幫助他們樹立威信;其二,在鼓勵幹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的同時,要更嚴格要求幹部個人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其三,培養幹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幹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式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亦即“以面帶面”。

四、 協調關係,齊抓共管

班主任只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須力爭本班科任老師和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並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順利輕鬆。

在教育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做事,學會生活”的過程中,國小班主任的內容是複雜的,任務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們真誠地捧着一顆“愛心”,加深理論修養,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形成系統科學的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夠幹得非常出色的。

國小德育教育心得體會3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着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國小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性教育,是培養造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格公民的起點。國小德育是基礎教育,它要在德智體諸方面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打好基礎,要為學生步入社會打好做人的基礎。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學校教育不僅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並認真學習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認識,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為了確保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多年來,我們加強了學生德育教育、教學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理論學習和德育實踐研究。

1、加強師德理論學習。我們在教師政治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了《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關師德教育和建設的文件資料等,有效地加強了師德建設。

2、積極參與德育科研活動,我們以新課程理念努力轉變班主任的角色,並通過小課題研究、理論學習、案例撰寫等形式開展德育科研活動。每位教師都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撰寫學習心得體會,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論水平。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

1、愛國主義教育:

1.1、學校德育處認真抓好了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國家意識,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

1.2、開展好“讀書漂流活動”讀書活動,並根據學校有關要求,組織了徵文比賽。學生通過讀書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愛國熱情。

2、安全法制教育:

2.1、加強安全知識的宣講教育;

2.2、繼續抓好學生校內、校外的安全工作,簽定有關責任書,規範制度,落實好各種措施。本學期此項工作運行良好,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

2.3、各班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一些苗頭性現象及時加以教育,杜絕學生的各種違紀現象;

2.4、開展了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如黑板報、專題廣播等,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環保教育:

通過宣傳櫥窗、校園廣播積極宣傳環保的重要意義,上好《環境教育》課。我們教育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4、文明禮貌教育本學期,本人校繼續加強了學生常規教育,特別是文明禮貌教育,以新的《中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為內容,開展“文明班級百分賽”活動,以班級教育、自我教育為主,紅領巾督察隊為陣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學校認真開展了關愛“後進生”教育工作。

三、切實加強家校聯繫。

為真正提高家校聯繫質量,本學期制定了家長學校各種制度並開展活動,還對班主任或其他任課老師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學校、家庭、社會聯繫更為緊密,構建立體的教育網絡。

國小德育教育心得體會4

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的成功影響很大,它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人、成材的前提。現在的國小生辨別能力較差,模仿能力極強,一些不文明的髒話可以毫不顧忌地説,不文明的行為也因為年幼無知而輕易地被大人原諒,有的孩子待人長幼不分。很多學生在家長的溺愛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作業本上寫錯的字都是家長代勞擦了,作業寫完了,本子、書文具盒放在書包裏的事都是家長代勞的。等等,等等,長此以往,造成學生做事沒有方向,動作磨蹭,有始無終,丟三落四的壞習慣,自理能力極差。俗話説:“播下行為,收穫習慣;播下習慣,收穫性格。”怎樣幫助一年級孩子走好入學的第一步,使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非常重要。

一、養成教育要從點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由於一年級的學生都是剛從幼兒園進入國小的新生,入學後,他們首先感到非常新鮮,尤其是剛開學前幾周,新的學習環境、新的學習夥伴、新的學習方式,使他們異常興奮。原來幼兒園一直窩在教室裏分不清楚上下課的他們,彷彿終於嚐到了什麼是自由的滋味,每到下課,他們就衝出教室,如同出籠的小野獸在操場狂奔,結果可想而知,重則頭破血流,輕則大哭小叫。下課是這般模樣,那上課呢?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聲交談,有的嘴裏吸着果凍條,有的才坐下又像彈簧一樣跳起來衝了出去,原來他剛想起來要上廁所了,他們彷彿置身世外桃源,外面的鈴聲,從外面走進來上課的老師,他們全都沒有看見沒有注意,或者説看見了還是繼續他們的事。等等事例舉不勝舉。真慶幸校長的開明,發了一個小喇叭,不然我真的不知道我要用多少分貝的音量才能讓他們聽見我説話,讓他們知道上課了,要安靜了。開學的幾周,我感覺自己像一個老太太,每天嘮叨着:聽見鈴聲進教室,坐神氣等老師,下課要及時上廁所,要做好課前準備。上課説話要舉手,不能隨便離開座位。不能隨便扔垃圾,見到垃圾要隨手撿起來,校園內裏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不要遲到,服裝穿戴整齊,有病有事要請假……總之,什麼事情都要細細關照,什麼事情都要手把手教,什麼事情都不忘示範指導。

二、養成教育要堅持不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這些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説很簡單,可是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來説,讓他們做好並不容易。小孩子看懂了,學會了,還不等於他們會按要求去這樣做。要想讓他們養成習慣,必須經過長時期的堅持才能形成,還要經常檢查,經常指導,力求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習慣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因此,作為一年級孩子的班主任,我們要持之以恆,要有耐性。我們需要經常在孩子們耳邊耐心嘮叨,並且以身示範,讓孩子們耳聽目染,學會跟着做。看不懂的就一對一,手把手的教。學生不良習慣矯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可不能灰心無輒。要知道矯正一個壞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的過程,就好似一個漫長的較量的過程。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持久才有收穫。

有的學生做作業動作慢,坐姿不正;有的學生握筆姿勢錯誤,屢教不改;有的學生坐立不穩,東張西望……這些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你要一下子讓他改正過來,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剛提醒,轉身之間他又那樣了。又比如掃地,有些孩子直着腰,拿着掃帚滿地亂劃拉。我就告訴孩子們,掃地要彎下腰去,用掃帚的整個斜面接觸地面,按順序從後向前掃。小角落就把掃把豎起來掃。抹灰時,有些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門上、講台上留下一道道髒水印。我就教孩子們,抹布擰乾再擦。排課桌要橫裏豎裏一起看。勞動的程序講得越清楚,指導越具體,孩子學會、學好的可能性越大,成功機會越多,就越能激發孩子的勞動熱情。所以,我們班主任要在平時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勵,多表揚,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你一定能看見成效和回報。

三、養成教育要方法多樣。

如論是什麼樣的孩子,都對故事感興趣。一味的嘮叨會使孩子厭煩,耳朵也會起老繭。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兒童故事,濃縮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形象。我們班主任可以多講講故事,學生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中能夠感受生活,得到教育。在教育學生時,可以根據孩子們的行為偏差,適時引用一些兒童故事,這些故事可以是經典的世界童話,可以中間篡改章節,也可以根據需要即興編個。雖然沒有尊重故事原著,但是我們自編或篡改的這些故事,可以使孩子們從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改正行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指導了他們的品行方向,為他們樹立的榜樣。孩子們也確立了自己前進的目標。

開學以來,我這班的孩子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大都好動好鬥,經常大事沒有,小事不斷,不是手臂破了皮,就是膝蓋裂了嘴。常常這事還沒處理完,那裏又有孩子哭開了。真是一個頭兩個大。我就利用《狼人毛力克》的故事,稍加改動,把毛力克塑造成一個遵守紀律,團結夥伴,樂於助人的孩子,動物都有規則,孩子們也要遵守規則啊。慢慢的,孩子們知道了一些規則,懂得做了錯事要道歉要彌補,儘量不錯不好的事情,做事前要用大腦思考下是不是可以做,等等。

總之,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不斷強化的過程,我們一年級的班主任要抓住新生入學這個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強化訓練,加深烙印,習慣成自然,來促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範。

國小德育教育心得體會5

今天的少年,是未來國家的棟樑,肩負着振興中華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談一下幾點體會:一、為人師表,率先垂範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最基層的組織單位,而班主任則是這個單位的領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靈魂的工作,班主任對創設良好的班集體,全面進步學生的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學校裏,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在學生眼前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範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範自己的行為,進步學生的素質,首先要進步本身的素質。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為人師榜樣先垂範。我作為一位班主任,在幾年的工作實踐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帶頭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個學生人格,教育他們酷愛勞動,我天天和學生一起打掃衞生;教育學生團結友愛,首先做到和同事弄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我板書首先做到書寫規範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同時也贏得了學生的愛戴。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在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師更應進步本身素質,建立職業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風範去影響學生,當好學生健康的指導者和領路人。二、抓好常規,培養習慣國小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一個人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在於國小階段的教育。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夕一朝構成的,而是通過每件事,每項活動,每節課,長時間薰陶才能構成。我以課堂生活為主體,以常規練習為主線,加強了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禮貌、衞生和勞動等方面基本行為準則的教育,務必使每個學生具有服從集體,服從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束縛力,構成習慣,保證整個班集體隨時表現出活而穩定,嚴而不死的良好班風班貌。1.重視課堂內的常規練習,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我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和練習,嚴格要求,一抓到底。對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一切有益時間加強了學習習慣的培養。首先練習學生正確的讀書和寫字的姿勢,天天提示他們留意三個一,讀書是要責備班同學都拿起書做得手到、眼到、口到。只要造作業,就不停地提示糾正不良姿勢。當學生起來發言時,則要求他們站端正,兩眼平視前方,態度自然大方,並且説話時聲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在聽的能力方面,則要求他們留意聽他人説話,聽清楚説話的內容,記在心中,要説得出來,如每次學校開會,我要求學生留意聽清講了幾件事?是甚麼事?回到教室後抽查學生起來講出要點,這些辦法對學生聽的習慣養成起到了一定的增進作用。2.建立學生一平常規,培養學生自理能力為了規範學生行為,我根據國小生思想品德評價手冊上的在家,在校的要求具體化,制定了班上一平常規。要求學生天天按時起牀睡覺,養成在家裏認真温習和參加勞動的習慣,培養學生自理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洗臉、洗腳、洗小件衣服,回幫助父母掃地、倒垃圾。總之讓孩子通過勞動來理解勞動的意義,體會勞動的艱辛,體貼父母的辛勞,體貼尊老敬老的美德。

國小德育教育心得體會6

德育工作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程,如何幫助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做法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對學生的未來成長十分重要。而教師從中扮演的應該是一個引導者。如何當好這個引導者,下面我根據現實工作來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加強養成教育,提升管理水平。

1、教師平時的做法舉止很重要,俗話説得好,教師應該為人師表,因為學生很喜歡模仿教師的言行,如果教師平時的言行舉止都不規範,那就談不上去教好學生。

2、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需要教師時常加以提醒,因為學生畢竟還是孩子,他們有的時候容易遺忘,所以需要教師給予及時的提醒,如我們平時的排隊吃飯不能插隊,不能在公共場所吃零食,教師講課的時候不能插嘴等。

3、可以把一些文明禮貌知識滲入到我們的課堂,當那些內容與所講的知識點有關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聯繫現實説一説,如五年級的學習內容“文明只差一步”,就可以拓展出生活中我們要講究衞生。

4、批評與表揚並行,當學生屢教不改的時候,如排隊的時候總是講話,勾肩搭背等,可以適當批評,並讓他站到隊伍的最後面作為懲罰。對那些講文明、講禮貌的學生可開展適當表揚,並列為榜樣,讓其他學生學習。

5、學校要與家庭並行,教育子女不只是學校的事情,還需要家庭的教育,所以孩子生活中的家庭成員也應該樹立好榜樣,尤其是低齡兒童。

二)加強德育常規,重在實踐教育。

1、每個學期開學的第一、二週,都是學校的教學常規周。校少先隊大隊部要求各中隊組織學生學習貫徹《德育大綱》和《守則》《規範》以及我校規章制度,嚴格考核班級工作,每日一檢查,每週一小結。

2、加強學校文明崗的執勤力度。每天安排禮儀衞生、紀律、兩操、放學路隊的執勤隊員,檢查監督每個在校學生的行為表現,對校園內不文明行為給予及時糾正。使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3、加強執勤隊員行使管理、監督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少先隊、值勤崗的職能作用,值勤隊繼續參與學校班級日常工作的檢查評比,做好當日的情況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1、愛國主義教育

每一個學期我校堅持抓好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以激發學生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國家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意識。

2、安全法制教育

加強安全知識的宣講教育。持續抓好學生在校園內、外的安全工作,簽定有關責任書,規範制度,落實好各種措施。在每位教師和學生的腦海中樹立“安全無小事,責任重於山”的意識。

3、環保教育

配合學校的校本研訓,教育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4、文明禮貌教育

本學年,我校繼續加強了學生常規教育,特別是文明禮貌教育,以班級教育、自我教育為主,紅領巾督察隊為陣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先隊主題活動

1、主題月活動

依託節慶日、紀念日等有意義的傳統節日開展形式多樣的少先隊活動。如三月份:讓大地披上綠衣裳——環保主題教育月。四月份:民族精神代代傳——民族精神主題教育月。五月份:讓真情滿校園——感恩主體教育月。六月份:金色童年歡樂過——勤學善思學習月。七月份——八月份:(暑假實踐活動)。

2、特色活動

依託校園美文誦讀,書香墨香的特色,開展形式多樣的少先隊活動。

總之,學生的德育工作需要每一個培養孩子的人去用心、細心、有恆心地去努力實踐。

國小德育教育心得體會7

德育,作為五育之首,它的重要性早被教育界乃全世界所熟知。常言道:“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劣品,無德有才是危險品。”這其中就強調了德育的重要性

學校教育是一個倫理性的整體結構,意味着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都包含着價值可能性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只要最大程度地發揮這種可能性,對學生的品質的形成產生積極影響,便是德育的意義所在。下面我從學校教育的倫理性出發,談幾點國小生的德育特點。

一、超越性

學校道德教育是指向求教育者發展的可能性的。它存在的價值就是引道求教育者在成長過程中走向更為豐富的道德可能性。不斷把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也就是在教育的價值引導中,學生不斷地在道德理解、道德判斷能力、道德經驗、道德智慧、德性品質各個方面獲得更新和發展。學校教育具有了超越性,才能夠引導學生實現價值的可能性。

學校道德教育之所以具有超越性,是因為學校道德教育建立在追求善的價值的基礎上的,建立在對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的理想上。作為建構美德的價值引導,學校教育各個方面都滲透着人類的價值和理想。為了更好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新一代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作為建構美德的價值引導,德育指向必須有所超越。國小生單純、幼稚、天真無邪,學校教育是他們獲得道德發展的重要條件。對道德理想的理解等間接道德認識,道德判斷能力與實踐性的發展,只有在學校通過系統教育才能系統地獲得。可以説,在學校所獲得的道德發展對個人終身的道德實踐和道德追求都具有影響。因此,德育教育應該緊扣時代主題,努力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生活價值理想,從更廣、更豐富的層面幫助他們建構道德精神;引導他們走向發展,走向創造,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黨中央提出“教育要面向未來。”這就意味着德育是指向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説,教育的任何組成部分都具有超越性的本質。同時也意味着,教育要努力為未來的發展和目標的實現,改變社會現狀,推進社會發展,提升人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新人,實現對現有社會和現實人的超越。因此,德育不僅要關注現實的存在,更要關照人們未來面對的問題。人不會滿足現狀,社會也不會維持現狀。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發展表現為一種世界範圍的廣泛競爭,反映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和社會生活的每個環節。如現代社會的複雜性、變更性、競爭性、發展性,使每一個人隨時都面臨着多種選擇、多種風險和許多思想道德方面的實際問題,人們需要消除對未來發展的困惑,避免挫折和失敗。德育必須對人們的發展進行引導,進行符合規律的預測、預防和指導,幫助人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這種預測、預防在現代社會是越來越重要。可見,德育也是一種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實踐活動,這種實踐活動隨着社會和人們的主體性的增強,其作用越來越重要。

德育只有緊扣時代主題,大力促進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德育才能顯示其時代特徵,體現其超越性的本質屬性。如果德育不能實現人和社會對現存狀況的超越,僅僅是維持現狀現實社會秩序和人們現有思想水平的手段,那麼,德育就會逐漸陷於保守,無所作為。德育不僅為過去、現在所決定,更為未來所決定。因此,學校在構建辦學目標和學生培養目標時,確定了與各個年級品質培養相呼應的具體目標來幫助引導學生建立和實現道德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道德教育中總是以應有或理想的境界、社會和人,在道德目標的追求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某種必要的張力”(《德育社會學》一書)。如此,學校道德教育具有了超越性,就有可能引導學生實現價值可能性。因此,具有了超越性的道德教育是合目的的道德教育。

二、引導性

學校道德教育是道德價值的引導和個人德性追求的自主活動的結合。引導性意味着道德教育的影響是建立在求教育者的自主性上。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説過:“我深信,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學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樂於接受時,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只有變“要我做”為“我要做”,變“他律”為“自律”的時候,學生內部活動才能被啟動,其思想道德素質才能真正提高。正如陶西平同志所説的:“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於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形成內驅力,由此推動學生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形成各種良好的素質。”

而這良好的素質形成,需要教師平常對學生各種良好習慣的訓練和引導。從國小生道德行為習慣形成的特點看,低年級甚至中年級的兒童,其道德行為多半是在教師的要求下,或仿效他人的情況下實現的。到了高年紀,其道德行為的自覺性才日益明顯地發展起來。所以,良好的習慣不可能靠自發形成,必須經過指導和訓練。同時,還要明確,習慣是一種定勢,不良習慣一旦養成便難以改變。國小階段是國小生諸多習慣養成的起始階段。烏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某種神經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這句話道出了良好道德習慣對於人的極端重要性。由此,在高度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從國小生開始就應重視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重視從生活實踐中逐步引導學生的道德理解、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判斷和道德品質的自我構建。

如我們在創設各種德育活動中應充分發揮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正確地應用教育學、心理學和方法論等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以研究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為核心,創設有利於發展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環境和恰當的教育方式,以此來引導和激發兒童自我教育的動機,促進兒童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以此獲得“變他律為自律”。這樣讓學生逐步地從自主的生活實踐中,從自己的道德體驗中,獲得自我超越,獲得在多元價值中選擇自我的價值定向,從而自主地培養自己的德行品質。

我們所處的時代正經歷着翻天覆地的變化,隨着德育外在環境的發展變化,我們學校德育工作者應努力更新觀念,教育的思路和手段也應相應地發生變化,要從長遠的發展觀、社會觀來正視自己的教育對象,不負教育的光榮使命。我們的學生最終是要走上社會,成為社會人。一個人走上社會無論是環境的適應,還是知識技能的獲得,抑或事業的成功,都靠自己的拼搏,即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他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如何與他自身的綜合素質密切相關,而他的綜合素質如何,又以自我能力相關,自我教育能力越強,就越有利於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其生存和發展能力就越強。所以,只有從國小生開始積極引導和培養兒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個人成長的需要。

三、指向性

學校教育是一個倫理性的整體結構,無論是學校課程,管理實踐和學校所營造的精神環境等,都具有價值的意藴。對學生道德發展而言,它們都是具有互動性的教育意義結構。學校教育在整體上以人類社會的崇高價值作為建構教育目標、安排教育內容、籌劃和開展學校教育各種活動、美化教育環境的價值基礎,並且把這些崇高價值滲透於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學校教育作為倫理性的整體,意味着學校教育在實踐中具有價值指向性。也就是説,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具有道德教育意義,對學生的道德發展構成價值影響,即學校教育各個方面均包含着道德教育,教師在創設德育的各種途徑中會有一定的指向性。如:教育引導學生,要獨立完成作業,練習和考試,這是誠信教育;上課不遲到早退,這是守時教育;遵守課堂紀律,不影響其他同學,這是自律守紀教育;學會傾聽教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這是尊重教育;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這是合作教育。

還有社會實踐、主題教育、團隊活動等等,對學生都產生積極的教育作用,都將促進學生道德精神的成長。其實,一個合格的教師,在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上,他都能充分利用教育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如:作文課,班會等活動,有意識,有步驟地引導學生的道德評價能力,逐漸由現象到本質,由依賴別人評價到自我評價,由片面到全面發展。他有時甚至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微笑,一個目光,或一種批評和一個預期的懲罰等,都是有意識地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定向控制和改造,最終形成預期的行為習慣,他德育指向都十分明顯。當學生在獲得一定道德成長的良好狀態下,就會自然朝着道德的指向發展,最終形成預期的行為習慣。

因此,我們學校教育要形成一致的、有效的、正確的道德教育途徑,努力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激發學生的道德意向、情感體驗,形成穩定的情感和正確的情感定向。通過認知體驗,把德育內容帶進人的生活情境,與個體的生活經驗及其感受聯繫起來,從而進一步理解價值,體驗價值,力行價值,實現道德行為。

此外,對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適當進行倫理反思。因為學校教育是倫理性的社會實踐,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都是進行價值評價的對象,評價它們是否是貼近現實的道德生活的,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合道德的,是否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而正確的道德教育,是否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形成有積極影響。如此,讓道德都在現實生活和具體人生的反思基礎上的提升,這種提升是以道德的可能性為指向,因為可能性意味着對道德現實性的進一步建構,意味着在更高、更廣、更豐富的層面建構道德精神。

四,實踐性

學校道德教育雖然是在學校裏組織進行的,是通過道德教育的內容、手段、方法和情境實施的,但是學校道德教育從根本上説是通過學生日常生活及其經驗而產生作用的。因為道德表現在日常行為中,它本質上是實踐的,是人的具體的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體的生活的。道德的學習與發展也是在生活的實踐中進行的,離開了生活,道德教育是無意義的,也是無效果的。如此説來,學校的道德教育總是以關懷學生的現實的生活為價值取向的,學校道德教育的實踐性就意味着學校在價值引導的基礎上,通過系列的道德教育實踐活動來實現兒童品德的由“知”到“行”這一目的。如開展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訓練和各種實踐活動等形式來幫助學生獲得對生活意義的領悟,獲得對生活、對世界、對人生的反思和感受,獲得對現實生活中人性的豐富性和複雜性的認識,從中開拓了學生豐富而獨特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學生對世界、對他人、對自己的道德關懷意識。因此,好的道德教育是內在於生活的,是必然地與生活的意義聯繫在一起的。這是道德教育實踐的含義所在。

其次,再面對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年齡來講,他們是兒童。兒童在道德形成的過程中,常常會產生許多錯誤概念或糊塗觀念。因此,對國小生進行道德教育,不要講空洞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在進行通俗的説理和評價促進國小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的基礎上,再通過實踐使學生獲得道德行為的經驗和富有積極情感色彩的體驗。當學生從實踐中親身體會到按一定的道德要求行為給集體、別人帶來好處,得到輿論的好評的體驗時,他們才會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教育者的道德要求的正確性,從而加強繼續執行這些要求的堅定性與熱望。

其三,隨着德育外在環境的發展變化,德育手段也應相應變化。如果學校僅僅利用各種手段獎懲、約束兒童的生活中的行為,那麼就把道德教育變成了道德控制。這種道德教育不但不能培養兒童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斷能力,反而把兒童訓練成唯唯諾諾的服從者。如此缺乏生活實踐性,我們學校道德教育僅僅成為道德灌輸和道德管制,容易失去道德教育的實效。而在學校教育裏一切會被認為是絕對適當必要的。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了,而是嚴格的道德監督。兒童是小心的生活在倫理之中,根本無從談起道德的自主發展。他們一旦走出學校,那些道德戒律的作用便不大或無用了。而今我們所處的時代,正經歷着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必然引起社會心理環境的變化。學校作為整個社會大環境的組成部分,必然也會受到影響。因而學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手段也要發生變化。如:在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我們可以積極開展“重在實踐,體驗過程”的課題研討活動,做到“三個結合”,既“以人為本”,與“依法治校”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校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如此充分的發現、利用學校內部及其周邊社區的各種社會自然環境等德育資源,積極的創設德育情境,讓學生在學校接受有關德育信息的同時,在現實生活中獲得切身體驗,真正對教育者所傳送的品德內容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所內化,將外在的品德規範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品德言行。

我認為,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所理解併產生強烈的情感,我們應廣開思路,廣泛開展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不斷地練習,使許多道德行為形成牢固的習慣;在活動中,增進感情,獲得友誼;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大家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諒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

綜合以上德育的幾個特點的闡述,説明學校道德教育如果離開了學校教育各個方面的作為倫理性結構的協同影響,就不能對學生的道德發展形成有效的價值引導;同時也説明學校道德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組織開展的道德教育課程和道德教育活動,而是貫穿於教育的一切方面。為此我認為:學校道德教育要在國家教育方針的引領下,高屋建瓴。努力創造出有利於個體道德發展的良好環境,即創造出以人為目的的,基於個性的自主、自由、自律、自覺而展開的教育活動,以寬容、健康、快樂、向善的精神展開教育與個性的交往的教化方式,引導學生個體德性的養成和對美善生活的追求,從而建構最佳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品質。

國小德育教育心得體會8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整個社會的活動都是我們的教育範圍”。1如果説“學校無小事,處處是教育”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那麼我覺得“學校無小事,處處可以進行德育。

《家庭教育》上説:“國小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一個人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德,關鍵在於國小階段的教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薰陶才能形成。班輔教師是一個教學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我們的工作,影響着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的健康成長,影響着孩子們一生的成長。作為眾多班輔教師中的一員,我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務的艱鉅。為加強班級德育工作,我和班主任商量並制定好了德育工作計劃。本學期我班德育工作認真按計劃進行。

一、抓好常規訓練

由於是一年級新生,開學初,我和班主任用了整整兩個星期系統全面的對孩子們進行常規訓練。

本學期開始,剛從幼兒園或者學前班進入一年級的孩子課堂秩序一片混亂。我針對孩子們紀律意識淡薄,自控能力差,學習習慣沒有形成的現狀,和班主任密切配合,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了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和班主任劉鳴鳳老師在語文數學教案和教參以及兒童讀物1轉引自《試教通訓》2003/37—39合刊國小語文專輯(七)第42頁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精選了喜許多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教孩子們讀背。孩子們在饒有興趣的讀背中自覺的規範了自己的行為。訓練學生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時,我們就背《讀書歌》和《寫字歌》。比如,當孩子們坐得東倒西歪,心不在焉時,我們就帶孩子們背“兩腳放平,兩手放正,抬起頭,挺起胸,小眼睛看老師。”孩子們背完兒歌,一個個都精神抖擻,坐得端端正正,等着老師表揚呢!讀書時要求全班同學都拿起書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業,我就會提醒“兩腳放平,身體坐正,抬起頭,挺起胸,胸口離桌一拳頭。”每當這時,孩子們坐得跟寫字書上示範的小朋友一樣標準,一個個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學生起來發言時,則要求他們“雙腳併攏站端正,兩眼平視前方,態度自然大方,説話聲音響亮。”在日常行為規範方面,則背《文明禮貌歌》“下課了,彆着急,書本擺好再出去。不追不跑不打鬧,上下樓梯靠右行。”??這些兒歌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養成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促進作用。比空洞乏味的説教管用得多。現在孩子們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説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增強了自控能力,課堂秩序有明顯好轉。

二、教育以表揚為主

孩子們就像一顆顆幼苗,總是期待雨露的滋養,總是朝着有陽光的方向生長。而老師的表揚就像雨露陽光,哺育孩子們茁壯成長。表揚運用得恰當,學生的積極因素就會像原子裂變一樣發生連鎖反應。例如:上課了,大部分同學在吵嚷,沒有做好上課準備,如果泛泛批評,收效甚微;如果點名批評,別人往往幸災樂禍;倘若從亂

哄哄中找個坐得好,不説話,書本都準備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其他學生便會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揚不但有批評的作用,還不傷害學生自尊心。我常用表揚某個學生道德品質、思想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後進學生中存在的消極因素,寓批評於表揚之中。這樣有利於孩子之間互相學習,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三、為人師表,率先垂範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班輔對創設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學校裏,班輔老師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孩子們善於模仿,可塑性強。在學生面前,老師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範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範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範。在工作實踐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帶頭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我每天早上和放學,我和劉老師輪流同學生一塊打掃環境衞生和教室清潔衞生;在校園的任何地方,見到垃圾我們總是主動撿起。教育學生搞好團結,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師搞好團結;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我在板書時首先做到書寫規範認真。升旗儀式時,我自己戴好紅領巾,站得直直的,態度嚴肅認真,唱起國歌聲音響亮。學生代表和輔導員獻詞完畢,我總是熱烈鼓掌孩子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一一效仿。這樣言傳身教,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師更應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職業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風範去影響學生,當好學生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四、培養良好的班風

良好的班風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級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薰陶、激勵的作用。因此,班內要注意培養良好的班級風氣。善於引導學生對班級生活中一些現象進行議論、評價,形成“好人好事有人誇,不良現象有人抓”的風氣。有的學生不注重自己身邊發生的小事,如:放學後窗户沒關就走了,大白天六個管燈全開着卻不知道關等等。針對這種情況,我組織開展了“我是一個國小生”的班會,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用相關的視頻和課件讓學生分清是非對錯,然後同桌交流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對,再全班交流。實踐證明:有了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就會無形的支配集體成員的行為和集體生活,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五、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

我們這個班,後進生的人數挺多。全年級唯一一個有智障的孩子就在我們班上。因此,轉化後進生是我們班輔教師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後進生最大的問題不是學習吃力,而是學習不好帶來的自卑和人格分裂,將影響他們的終身發展。所以,我認為對後進生要給予特別的關愛。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視,感情上不厭倦,態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對差生的一片真誠的愛心,去叩響他們的心靈之門。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降低標準,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在課堂上不要緊

緊盯着優等生,應多給後進生創造條件,鼓勵他們舉手發言,及時給予肯定、獎勵,使他們也能自信地面對學習。比如:對這個有智障的孩子,我們總是安慰家長“您的孩子不傻,只是發育遲緩一點。”起初,這個孩子每次説話只能斷斷續續的説兩三個字,什麼都不會讀寫,也不會計算。一上課就往桌子下面鑽,怎麼喊也不肯出來。面對這個智障兒童,我和劉老師從來不歧視他,看到他有一點點進步就大大的表揚。比如:看到他還沒來得及鑽桌子,就立刻表揚他“你今天真乖,坐得很端正。”看到他看一眼黑板就趕緊説:“你都會認字了,真了不起,來,老師獎勵你一顆五星!”知道他會認某個字了,就故意在全班同學面前説:“請小明(化名)給大家讀一讀這個字。”他口齒不清的讀了,我馬上熱情洋溢地説:“同學們,掌聲送給他!”每當這時,那孩子總是樂呵呵的,一臉的幸福。雖然這些讚美不像對正常孩子那麼管用,雖然他仍然坐不端正,仍然不怎麼寫字。但他進步相當明顯了,能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能認不少的拼音和漢字,最大的轉變是他不會再總是鑽到桌子下面去了。也能説一些簡單的完整的句子了。最讓我欣慰的是:當教室裏鬧哄哄,我有些生氣地撅起嘴巴埋怨大家不喜歡我時,他總會熱情又大聲地説:“老師,我喜歡你!”由此可見,以心換心,這個孩子正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六、關愛留守兒童

在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十分普遍。關注和關愛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班單親家庭的孩子就有六個,留守兒童有二十多個。那麼多的孩子缺少父母的愛,一來到學校,

國小德育教育心得體會9

唐代文學家韓愈在《師説》中曾這樣寫到:“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裏的“傳道”在我們當今社會不妨視為學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學生在學校所受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在人生之路上剛剛起步的國小生來説更是顯得尤為重要。孩子幼小的心靈純潔得猶如一張白紙,我們為人師者不但要用科學知識武裝他們的頭腦,更要教他們懂得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醜、惡,引導他們用稚嫩的小手描繪理想的藍圖。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和班主任,我在語文教學以及班級管理中,對德育教育有一點膚淺的體會和認識,在這裏與各位老師共同探討。

首先,我利用語文課固有的思想性較強的特點,在授課過程中有機地滲透德育教育。通過語言文字的教學,加深學生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在認識上有所提高,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我在教學《黃繼光》這一課時,通過範讀課文以及對課文內容的講解,讓學生了解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蹟,學習黃繼光叔叔為了戰友的安危,為了戰鬥的勝利,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用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口,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和平年代裏,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要犧牲個人利益,以大局為重。又比如在教學《勞動最有滋味》這一課時,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認識到勞動最光榮,從而尊敬勞動人民,愛惜勞動成果,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讓學生明白只有通過勞動換來的錢,才花得問心無愧。在背誦課文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切實體會到“任何工作都不是馬馬虎虎就能做好的,馬馬虎虎必須另做一回,倒不如一下手就仔仔細細,做得妥妥貼貼。再比如在教學《小珊迪》時,教育學生要學習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優秀品質等等。總之,在語文課堂上,德育教育可謂無處不在。

其次,配合學校、班級開展的活動,不失時機地進行德育教育。記得有一次,我們班獲得了全校紀律衞生評比的流動紅旗,當流動紅旗掛在班裏後,同學們都很高興。我先是表揚了全班同學,指出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然後,我根據班裏的實際情況,讓學生清楚,雖然流動紅旗掛在了班裏,但是我們仍有不足之處,要戒驕戒躁,總結不足,發揚長處,爭取更大的進步。這樣,學生在取得榮譽後能及時明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不至於在榮譽面前迷失自己。還有一次我們班與四(2)進行拔河比賽,我班學生使足了吃奶的勁兒,手掌都被繩子磨紅了,終於勝利了。在賽後的總結中,我引導學生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在集體生活中,大家必須心往一塊兒想,勁兒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兒,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在活動中增強了學生的凝聚力,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前段時間學校大隊部舉行爭“國情章、家務章”活動,我利用課餘時間引導學生加深對國旗、國徽、國歌的認識,讓學生通過不同渠道瞭解我國的自然概況,瞭解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廣闊的地域、豐富的資源;結合建國五十週年的閲兵式,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祖國正一天天強盛,讓他們從內心體會到做一箇中國人是多麼的驕傲和自豪。在爭“家務章”時,通過讓學生觀察父母一天的生活,體會到父母一天的辛勞,要學會體諒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諸如掃地洗碗、收拾房間等等,成為爸爸媽媽的小幫手。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教師的言傳身教。教師要為人師表,自己的言行舉止、舉手投足都可能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我在平時儘量嚴格要求自己,衣着樸素、整潔,上課鈴響,準時出現在教室,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在參加義務勞動時,跟學生一起動手,頂着烈日,堅持到最後。無論課堂內外,都以平等姿態與學生交流,即使在批評他們時,也注意不使用過激的言語和動作,以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在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可以説是潛移默化的,要時刻注意不要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德育教育則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視,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抓住一切有利時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塑造他們美好的心靈,使他們成為知識豐富、道德高尚的人。

國小德育教育心得體會10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説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開發學生智力的同時,應該有意識地加強理想教育和科學興國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尊師守紀、助人為樂、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道德,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使學生由技能的學習提高,直至思想的昇華。然而,國小語文教師如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既講“文”又傳“道”,“文”、“道”有機滲透呢?

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談三點體會德育滲透的內容很廣泛,它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質教育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國小語文課的幾百篇課文所涉及的德育滲透內容,方方面面無所不有,但每篇都有側重面。教師要找準每篇課文的滲透重點。如政治教育包括: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人民,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等,教材中,側重這方面的課文有《開國大典》,《圓明園的毀滅》,《難忘的一課》等等。思想滲透包括: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等,教材中側重這方面滲透的有《我不是最弱小的》、《慈母情深》、《生命,生命》等等。道德滲透包括:熱愛集體、關心集體、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助人為樂等,教材中,側重這方面滲透的有《觸摸春天》,《網上呼救》,《鄉下人家》等等。心理品質滲透包括: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意志、情操等,教材中,側重這方面滲透的有《全神貫注》、《父親的菜園》、《魚游到了紙上》等等。有了重點,就能在備課、講課、作業佈置等一系列教學環節中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就能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就能提高德育滲透的效率。

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了解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挖掘教材內容,按照課文的實際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宜的施教方法。比如國小語文第九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全文記敍了這樣一件事:兒時的巴迪寫了一首兒童詩,媽媽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當他迫不及待地等爸爸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正是因為這兩種決然不同的風,讓小巴迪健康,勇敢的面對自己,最終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再如,《慈母情深》,母親工作那麼辛苦,家裏那麼窮,可母親從不剝奪兒子讀書的權力,這是多麼偉大的母愛呀!正因為有偉大的母愛,兒子也突然間長大了。用媽媽給的買書的錢買了奢侈的罐頭——給媽媽吃。確實是很感人啊!

針對課文特點,設計滲透方法。

1、“設身處地”的方法。通過採用心理換位的方式,使學生在心理上改變角色,這樣可使其與作者、主人公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容易把對文章中的思想內容學習變成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如《悲壯的一幕》、《大江保衞戰》、《印度洋上生死夜》、《船長》等課文部可用這種方式。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讓學生站在主人公的角度上去體會主人公的所見、所聞、所想、所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

2、“身臨其境”的方法。通過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動過程,把抽象文字符號描述的事物還原,形成相應的新形象,可以增強學生置身其中的感覺,激發他們潛在的情感。如《將心比心》、《尊嚴》、《風箏>等文章可用這種方法。這些課文都有教育孩子如何做人。《黃果樹瀑布》,《富饒的南沙羣島》,《美麗的小興安嶺》課文中描寫的日月星辰、巨川大山、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等景物,已經融進了作者讚美之情,不再是純客觀的景物,而是一種人化了的自然美。享受課文中美的內容、美的語言、美的畫面、美的情感,對學生無疑是一種薰陶感染,會情不自禁的讚歎祖國之美。如《黃果樹瀑布》是作者李有貴被黃果樹瀑布壯麗的景色深深陶醉而寫下的一篇散文。教學時,可放錄像,聽水聲、瀑布聲,還可放錄音,讓學生練讀:自由朗讀、伴樂朗讀、背誦。要求讀得入情入景,陶醉於美景中,自然他們的心靈得以美化,愛國之情感也就不言而喻了。祖國有這樣美的大好河山,有誰又會不去熱愛她呢?

3、“直觀演示”的方法。有一些課文內容比較抽象,學生難以接收、理解,這就需要準備充足的掛圖、教具,使教材內容變為直觀的東西,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加強印象。只有學懂課文,德育滲透才有效果。如《自然之道》、《大自然的啟示》等文章,在進行德育滲透時可用這一方法。

4、“課外活動”的方法,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組織興趣小組,開展演講、板報、設計製作、課外勞動、調查報告、知識競賽等活動,建立校內與校外、學習與生活的聯繫,在活動過程中去學習、理解,激勵學生學習動機、情感,能夠培養學習的興趣和意志力,促進學生品德的發展。

在語文課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應針對學生真實思想進行適時教育。好像細雨潤物一樣,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使之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去,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自覺地受到思想品德的薰陶。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素質培養,並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教師應有強烈的“既教書又育人”的意識。“造就一代新人”的責任感必將促使我們去發現,去總結各種方式方法,使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素質培養的嘗試日臻完善。

總之,國小語文教師要採用多種方法,開闢各種渠道,積極進行德育滲透,把德育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滲透到課外活動中,也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使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