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正面管教》學習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5.15K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正面管教》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正面管教》學習心得體會

《正面管教》學習心得體會1

2年前,當時正困惑於孩子的教養方式以及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雖然也閲讀了許多的育 兒書籍,並在生活中不斷嘗試及應用,但感覺始終不得要領。心中始終懷着應與孩子成為無話不説的朋友、規避傳統家庭養育的弊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人格……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似乎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但自己很糾結,讓孩子也有些無所適從。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買到了一本《正面管教》的書,在拿到書的當天,感覺似乎在迷霧中看到了一絲亮光,懷着激動而急切的心情,迅速地通讀全書。

並開始了我的"正面管教"初體驗,與孩子制訂"時間慣例表"、"選擇輪"……,運用"糾正錯誤的3個R"、"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共同解決問題的七個步驟"的方法與孩子溝通,這些方法與工具在剛開始使用的時候,效果極佳,讓我感覺似乎破譯了與孩子有效溝通、和諧相處的密碼。

但好景不長,在新方法的新鮮勁過去後,與孩子的關係又重回原點,讓。我對"正面管教"也產生了質疑,難道是國外的體系也"水土不服",不適應我們的國情?

我的"正面管教"初體驗以失敗告終,《正面管教》的書也被我束之高閣。

第2次"正面管教"之旅

去年,愛人報名參加了"匯智有方"的正面管教課程學習,我還抱着質疑的態度,這都是已經驗證過了的,學了也沒用……愛人結束學習之後,根據學習的內容,在家中開啟了新的"正面管教"模式。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我驚奇地發現,我的家庭氛圍不斷地在改善、和孩子的溝通越來越順暢,難道是施了魔法,這些工具和方法我也都用過,可一段時間後就無效了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經過與愛人的一番交流,我又重新拿起了《正面管教》,開始了我的第二次"正面管教"之旅。

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我放下功利的心態,試圖從更深的層次去理解和體會"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當以平和的心態更深入地閲讀了《正面管教》、《孩子挑戰》、《被討厭的勇氣》等書之後,我深切地感受到,其實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家長的我們才是最應該改變的,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只有先內觀自己,清晰地認識並照顧好這個內在小孩,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社會、養育孩子。

所以,我想要想養育好孩子,我們首先應該從認識自己入手,只有真正瞭解自己,才能正視自己、接納自己,也才能構築與孩子相處的堅實基礎。

自我覺察 感悟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寶貴的禮物,他們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也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一切,但我們常把孩子看作是自己希望的實現者,容許自己拖延、謊言、軟弱……卻無法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我們認定若想要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讓他感覺更糟!"我們在與孩子的"較量"過程中,不斷嘗試去贏了孩子,而不是贏得孩子;我們始終認為孩子還太小,什麼都不懂,不願平等地與他們對話;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時常越俎代庖、事事代勞,剝奪孩子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機會;我們常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去代替孩子思考、做決定,卻始終不願俯下身來傾聽孩子的心聲……

回頭看看,以上種種不正是作為父母的我們的`"慣用伎倆",看似在孩子成長的初期,我們取得了優勢,但隨着孩子的成長,卻發現我們正逐步喪失了對孩子的"控制力",問題不斷顯現……

我想正面管教所帶給我們的尊重、平等地對待孩子、幫助孩子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讓孩子獲得"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理念體系,正是我們這些在傳統教育體系下成長起來的父母所缺失的。

"大腦蓋子"理論和"和善而堅定並行"的養育理念更讓我認識到了自己以往在養育孩子過程中所經歷的誤區,也找到了第一次正面管教之旅失敗之源——不瞭解自己、不理解孩子,一味地控制,當新方法的新鮮感過後,孩子自然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

作為一個父親,以往的養育方式始終更傾向於嚴厲,雖然也有閲讀相關育兒書籍,但在實際運用中更側重於技能而疏於心靈,因此常常困惑於與孩子的關係。

感恩遇見了"正面管教",它讓我首先能正視自己、接納自己也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更好地傾聽孩子的心聲、平等地對待孩子,努力去"贏得"孩子的心!

《正面管教》學習心得體會2

學習了《正面管教》,我喜歡裏面的這句話:你可以把馬兒牽到河邊,但你不能逼他喝水。蜂釀蜜,雞司晨,人不學,不如物。怪不得老人常責罵懶惰的後人連雞狗都不如。生靈萬物降臨世間,是快樂多一點還是苦難多一點?或許,上天總那麼公道,苦與甜相扶相伴,想有點甜,總需要用苦去換。所以有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名句。

人上人的威風我們夢寐求之,有了這個目標,人們都想打了雞血一樣精神,向前衝!向前衝!一代人沒有完成的夢想轉移到了下一代。可憐稚子尚幼,早早的就在競爭中浮躁,也所以就出現了上述的馬兒,你牽她到了清清河邊,可他就是不喝水。作為學生來説,自身學習動機不強,對學習的厭煩可能與原有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對學習價值的認識有關。前三個方面都是外部因素,第四個方面是內部因素。作為老師來説,要改善學生的厭學狀態,從學生內部因素入手要顯得相對容易且效果更明顯些。

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必須透徹瞭解隱藏在背後的各種學習動機因素,然後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實現教學目標。更為重要的是,學習動機本身也成為教育的關鍵目標之一。學校不僅要激勵學生建構必要的知識、技能以及學習能力,更要使學生養成強烈的學習動機,推動着持續不斷的終身學習。我認為當務之急是瞭解學生的現有需要。一輛車動力系統的好壞直接決定它的車速和持久性。我們每天的學習也有這樣的動力系統,為我們的學習提供動力,它的好壞直接影響我們對學習的態度,也間接影響着我們的學業成績。想象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有一個發動機,一旦啟動就會給你的學習帶來動力,它是什麼呢?請同學們根據帶給你動力的'程度,由大到小羅列出來。

把握時機,及時讚揚鼓勵,及時的讚美猶如生病及時服藥一樣,對年幼的孩子會產生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活動課上時,當孩子們回答問題時表現的非常棒時,這時就需要我們老師及時的把握時機進行鼓勵:“你的聲音真響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進行中,就給以適當的讚美和鼓勵,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時忘記了,應該設法補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師的説服下,吃飯時終於肯吃蔬菜了,那麼我們馬上就要補上一句:“xx,真棒,葷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總之,該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在經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快樂健康的成長。

《正面管教》學習心得體會3

暑假裏,我讀了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書中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藴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的信息,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在家庭和學校裏,我們有時都會認為懲罰和驕縱會永遠存在。很多人都會從這兩個極端考慮問題。那些認為懲罰有效的人,通常就會懲罰孩子。那些不相信懲罰的人,常常就會走向另一端,對孩子驕縱。正面管教能夠幫助家長和老師在與孩子溝通時找到一條既不懲罰又不驕縱的路。在學校裏課堂上,調皮搗蛋的學生時常會讓我們不知道拿他怎麼辦,往往我們採取的態度就是讓學生站一會,或是課後留下他再就是請家長了。第二天他來學校就乖乖的一段時間了,老師們往往這時會覺得“還是請家長有用啊”。看了這本書發現這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學生沒有真正有收穫,沒有愛上學習,反而會對這門課的老師產生厭惡,根本達不到學習的目的。

書中説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有時我們會認為鼓勵並不容易,因為老師或是家長很習慣以負面方式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作出迴應,懲罰能促使孩子改善他們的行為。老師和家長也沒有深想過懲罰帶來的影響。這也就回到我們上面的問題,遇到孩子們犯錯,特別是還要請家長去學校了,當然是絕大多數的人認為幫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對他做錯的事進行懲罰,才不會再犯。而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要鼓勵。而書中説到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鼓勵是給孩子機會,是對孩子的相互尊重。書中講到一個叫傑森的五年級孩子,在課堂上如何的搗蛋,傑森的老師在開始也試到這些懲罰,留下抄幾遍課文,請他站起,送校長辦公室,而結果是傑森只會做鬼臉。之後老師怎樣運用鼓勵,給與尊重和友善的態度,在傑森每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哪怕是今天的'課堂只是比前兩天的課堂少了幾聲亂叫,老師都會鼓勵並回以微笑,終於讓這個孩子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越來越愉快地相處。

書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讓我們老師在與孩子們的相處過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的方法,對待學校裏課堂上的一些活潑的好動的學生們,老師們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們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將來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正面管教》學習心得體會4

春節期間,我抽空閲讀了美國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這本書,感觸良多,相見恨晚,現在我簡單介紹一下正面管教。

象這樣的話“很多家長不理解孩子們在操縱父母方面是多麼巧於心計。”現在孩子在這方面太聰明。

“溺愛而不幫助孩子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是對孩子多麼大的不尊重。”

“在社會環境中,沒有秩序也就沒有自由。”都是經典。

把這些觀念當做知識來接納是一回事:要把它付諸實踐則是另一回事。我們現在就是要選擇付諸實踐。在實踐之前,我們還要認清一些事實和真相。所以我們要看一下現在社會的一些變化:

第一個變化:現在的孩子不像以前孩子那麼聽話,那麼好管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社會發生了重大變化,二十世紀中期以來,由於人權運動的發展,今天的大人們已經不再給孩子樹立服從和順從的榜樣。人權運動以前,不論爸爸説什麼,媽媽都很順從,或者至少表面上順從,因為那是當時的時代所要求的。而今天,這一傳統成為了歷史。現在男女平等觀念早已深入人心,現在的媽媽們再也不給孩子樹立順從的榜樣,這是社會的進步。現在我們很難再看到有誰願意繼續扮演卑下和順從的角色,而孩子們總是追隨他們周圍的榜樣,當大人們都在積極爭取自己的權利,謀求完全的平等與尊嚴時,孩子們當然也模仿大人,也希望得到平等與尊嚴。所以現在的孩子很少像以前孩子那麼聽話和順從。

第二個重要的變化,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責任感和上進心。因為我們不再需要孩子像過去那樣為家庭生計付出努力。相反,孩子們被以愛的名義給予的太多,而無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太多的父母相信,好爸爸好媽媽就應該保護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們會包攬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難或對孩子過度保護,因而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起伏”這個信念的機會。父母們因為忙於生計,或者不懂得“讓孩子對家庭有所貢獻”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所以常常忽視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我們常常剝奪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做出貢獻來獲得價值感的機會,然後卻反過來埋怨孩子,嫌他們沒有責任感。最悲哀的是,孩子們因為從來沒有得到過能感到自己很能幹的鍛鍊機會,而產生了“我不夠好”的信念。從而使這些孩子將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為上。這樣一來,他們怎麼可能培養出成為有能力的人所必需具備的感知力和技能來呢?

現在這個世界到處是機會,而往往機會來時,孩子們卻往往還沒有準備好,這是最遺憾的。今天的孩子很少能有自然的機會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但父母和老師可以精心為孩子提供這種機會。我們必須明白,給孩子們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上進心,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必須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擔責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合作,遠比專橫的管教更為有效。

生活中,常見的管教方式有三種?

第一種:嚴厲型(也可稱為獨裁型)。這是中國數千年來最常見的.教育方式,它的特點是,將自己的觀點和方式強加給孩子,並堅信這樣做是為孩子好;如教育孩子説:“我要你怎麼做,你就得怎麼做”。“這些是你必須遵守的規則;這是你違反規則會得到的懲罰”。孩子基本上不參與決策過程,這樣的孩子有規矩但沒有自由,孩子沒有選擇。“嚴厲型”教育的問題在於,不良行為雖然一遭到懲罰就會立即停止,但不久就會再次出現,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也可能會累積到一定時期突然出現惡劣事件(符合量變到質變的規律),如生心理上的病,自殺等。令人扼腕歎息。

第二種:嬌縱型(亦稱為“縱容型”、“溺愛型”)。這種教育方式是從西方進口的,在中國,這種教育方式也比較常見。嬌縱型父母不會給孩子任何限制,而是讓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孩子有無限制的選擇,這樣的孩子有自由但沒有規矩。嬌縱型父母堅信:孩子需要許多“自由”,才能快樂;這樣的父母往往潛意識裏對孩子説:“我們沒有規則,我相信我們會愛對方,並且會幸福,我相信孩子你以後會選擇自己的規則”。嬌縱型教育的問題在於,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很自私,很難明白別人也很重要,也有自己的權利;很難學會負責,很難面對並承受壓力,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都會感到高度焦慮。

第三種:正面管教型(亦稱為引導型、民主型)。這樣教育的孩子有規矩也有自由,孩子可以有限制的選擇。父母與孩子一起制訂對雙方都有利的規則;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選擇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當父母必需獨自做出決斷時,父母會堅定而和善的進行。父母比較注意維護孩子尊嚴、尊重孩子並且態度堅定時,孩子很快會明白,他們的不良行為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會激勵孩子在保持自尊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行為。

《正面管教》學習心得體會5

每個孩子天生都是精靈,在他們剛出生的時候都是聰明的、有可塑性的。怎樣培養好孩子,在我家寶寶一次犯錯誤幾乎讓我“歇斯底里”後成為我要認真正視的問題。於是,帶着育兒方面的種種疑問,我走進了“美國正面管教”的課堂。對於正面管教,我有幾點建議:

一、正面管教首先是對教育心態的顛覆

孩子的成長不是家長教出來的,而是需要孩子自己體會掌握的。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以漁,正面管教給予孩子的正是這個漁。我們希望孩子具備優秀品質,並不是因為我們告訴他優秀的品質是多麼的重要,而是要在孩子一次次犯錯的過程中,懷着開放寬容積極的心態幫助他認識到,只有具備我們所説的優秀品質,他的生活才能幸福

我認為,我們既不要讓家長的侷限性而成為孩子發展的天花板,也不要因為家長的個人喜好而為孩子的發展設界。

二、正面管教關注孩子長久的影響,而非短期特效。

承認孩子和成人一樣具有趨利避害的心理幫助我更好的理解了為什麼獎勵和懲罰短期有效而長期無效。正視了懲罰和獎勵都是來自外界的控制,只能控制孩子的行為而非信念。行為可以控制一時,不能控制一世。

我們越是對孩子加大懲罰的力度,孩子就更積極的,更早的想逃離這種懲罰,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而我們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我們越是對孩子加大獎勵的力度,孩子就更貪婪的,更迫切的想要迎合這種獎勵,反應在生活中,就是我們覺得孩子的胃口越來越大,對我們的獎勵越來越不買賬了。而沒有獎勵,他似乎就不願意做任何事。

事實上,就算孩子在大學前都願意接受我們的獎勵和懲罰,進入大學、進入社會後,我們的獎勵和懲罰也是鞭長莫及的。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外力”的控制,無論在時效性上,還是持久度上,都不可能伴隨孩子終身。

如果把孩子走向社會看似是走進大海,那麼懲罰和獎勵就是一個一直在泄氣的救生圈。這個救生圈或者讓孩子感覺束縛,或者讓孩子產生依賴。而我們必須一直做的,是更加費力的給救生圈補氣,以便於讓孩子在當下能活得安全。但孩子終歸要遠行,而我們也終究要老去,救生圈終究要消失。與其疲於應對給救生圈補氣,不如在淺灘時就教會孩子游泳,就算他現在嗆了口水,崴了下腳,但長久來看,這樣的孩子才更能適應大海。

三、把犯錯作為最好的學習機會。

我們應當給孩子更多的包容和成長空間,理解他們對於自己未知的`問題犯錯很正常,相信他們自己已經在犯錯中感受到了悔恨,並有機會和能力在我們的正確引導下改進。將犯錯作為最好的學習機會。

如果孩子在一個問題上反覆犯錯,我們需要“翻譯”一下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不要膚淺的應對孩子當下的行為,而是要找到產生這樣行為的信念。參照“錯誤行為目的表”對症下藥。

四、沒有情緒安全就沒有情緒誠實

當我們和別人聊天總被打擊或説教時,那我們下次也沒有開始再聊的興趣,更何況是孩子呢。如果不想讓孩子以後回家鎖在自己的世界裏,如果不想讓孩子和我們越走越遠,那我們最好不要把訓斥和不屑掛在嘴邊。對他們的話題多一些興趣,對他們的錯誤多一些寬容,學會“孩子氣的,創意的語言”。

不要把精力放在問責上,而是關注解決問題的辦法。關注問責會帶來逃避責任,讓孩子敢説,願意説。

正面管教不是靈丹妙藥,不會藥到病除。我們的轉變需要時間,我們的技巧需要反覆練習,它必須成為我們的習慣,成為我們的反射,而且在實踐中不斷的修正。我相信不同的孩子對待不同的工具接受程度一定也是有差異的。我們不必一股腦的把所有的工具都施展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找到孩子更樂意接受的那幾個。

以上是我對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我知道教育孩子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希望能給有孩子的同事們帶來一點幫助。

《正面管教》學習心得體會6

這個暑假,很有幸拜讀了“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這五個字是我讀完《正面管教》這本書之後,在我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幾個字。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就是,作者用平時的語言講解他的觀點,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並且還給讀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説的“正面管教工具”。對於家長來説,這本書可以教會他們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教師來説,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為更加合格的老師。

閲讀這本書的過程是我作為一個青年教師不斷回顧和反思的過程。封面正中的三行紅字,“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這一問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為它問出了無數家長和老師的心聲。雖然我走上教學崗位才短短兩年的時間,作為老師幾乎每天都要跟學生相處。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如何有效處理常常是困擾我的問題。若是處罰過嚴,肯定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若是不處罰,或懲罰不力,學生又會認為老師是在嬌縱犯錯誤的學生。這本書提出了“正面管教”這樣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方法,讓我產生了深深的疑問,這樣的方法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方法,對孩子來説是否真的有效呢?帶着這個疑問,我隨着作者踏上正面管教之旅。

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犯很嚴重的錯誤就是急躁,尤其是在面對那些叛逆、頑劣的孩子時,往往會火冒三丈,並且仍然深信自己是對的,覺得都是學生的錯。一番指責之後,能解決問題倒還好,怕就怕學生更加極端地為自己辯解,使小問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實,當我們要求學生控制自己情緒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還是很聽話的,都想要在老師面前當一個好學生,但是當他們犯錯的時候,卻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對。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犯錯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師和家長往往更加關注於懲罰而不是問題的解決。犯了錯誤的學生為了避免責罰和保持良好的形象,於是短期性地表現良好,以達到彌補過錯,重新獲得認可的目的。但是這樣的表現只是暫時性的,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好了瘡疤忘了痛”,繼續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能夠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在以後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做得更好。不過,首先我們自己就得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之前當班主任,無意間看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我讓班裏孩子將這句話寫在黑板上,予以勉勵,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犯了錯之後,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師的斥責,而是從錯誤中得到了哪些收穫。

在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犯錯的孩子。啟發性的問題的首要目的就是讓老師會和家長停止告訴孩子答案。當孩子的思想或是行為不恰當時,幫助孩子分析接下來應該做什麼,讓孩子學會自己分析和總結,最終與孩子一起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還能對解決方式更加認同。作者還認為,將啟發式問題運用在班會當中,效果也很不錯。對我們教師來説,正面管教既不會讓學生感到屈辱,也不會讓老師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與合作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學會對他人理解和寬容,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起責任。這樣好的教育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大膽的嘗試。

《正面管教》這本書,還有很多理論和例子,啟發人在教育上着重細節、採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和諧、友愛的環境中快樂健康的成長。這本書真正的好書,以後在工作中,我會經常拿出來拜讀,相信它能引領我的教學之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