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4W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讀書心得,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心得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1

這個寒假,我讀了高爾基的三部曲第三部——《我的大學》。

這本書講述了在作者十六歲的時候,便離開自我的家鄉,獨自一人去__求學。可是作者__並沒有上成大學,上大學便成為了高爾基的一個夢想。沒上成大學,作者為了能夠生存下去而四處奔波:住在貧民窟,賣苦力,和流浪漢接觸,在麪包店工作……之後,事情有了一絲轉機,高爾基在和古裏,普列特尼奧夫,傑連科夫以及霍霍爾這樣的大學生和提高人士的交往中,高爾基進了一所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這所社會大學裏,作者經歷了許許多多:經受多方面的生活考驗,對人生意義和世界的複雜性進行了最初的探索。

高爾基從小善良懂事,當他來到__,寄住在一個貧困中學生家裏。這個家裏便有了三個孩子,這位媽媽很可憐,高爾基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就算是“媽媽“給一塊小麪包心裏也覺得如巖石般沉重,之後,高爾基決定找個工作,讓這位媽媽減輕些負擔。

《我的大學》是部自傳體小説,故事情節簡單,明顯。作者用優美的語言寫出了他成長的片段。這本書是19__年完成的,作者此時已有55歲,年過半百。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無論什麼情景,多麼艱難,也要想辦法克服。並且要懂事,學會隨時隨地為他人着想。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2

雖未深究,然終有所得,隨寫一文,以記此。

《大學》開篇名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直接指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完善自身美好的品德。"在親(新)民,在止於至善"是對"明德"的一個闡述,要完善自身的美好品德就要不斷使自己的精神境界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最終達到一個"至善"的境界。"物有本末,事有終始"。首先要明確學習的目的,明白了事物什麼事"本",什麼是"末"。而完善自己的品德就是學習之"本"。然後提出按步驟實施達到目的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後逐層、逐步闡述了學習的目的、方法和要點。找準自己的位置,事抓住根本,獲得知識的途徑,不要自欺欺人,修身先正心,齊家先修身,治國先齊家,平天下先治國從古時起,人們就很注重品格修養的問題了,一個被世人念念不忘的人,不在於他的貢獻有多大,而在於他的高尚的品格、德行。

古時的人為什麼那樣重視個人修養呢?為什麼如今的人都很難做到呢?古時生產力低下,經濟不夠發達,社會誘惑相對較小。一個人生存所需要的條件就少。只要"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就可以去做學問,去修養身心了。現如今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一個人要生存下去,要生活的好,不拉人後,就得不停地學習,工作、掙錢,所以生存壓力就大,整天忙都忙不過來,誰還會顧得上修養身心?再加上外界誘惑太多,生存不僅僅是生下來,活下去。面對種種誘惑,有了還想要更好的,説到底不過是一種虛榮心作祟。不斷的攀比,只能是自己累上加累,徒勞身心。説句題外話,這跟如今的自由市場經濟,國家為了提高"擠兑屁(GDP)"也不是沒有關係的。一個小孩從三四歲就開始為了自己以後的生存開始學習,有的從一兩歲、甚至從未出生就開始學。學的啥?學的無非都是生存的技能。生存都成問題了,誰還去做那些沒有的事!?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其實是現代人們把問題弄反了。"生存"也就是所説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修身"(也就是"明德")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明德"是"本","生存"是"末"。現代人卻把本末倒置,棄本逐末。無怪乎精神壓力大,整天煩惱,痛苦不堪了。文中用孔子的話"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闡述了抓事物要抓住事物的根本,要明確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聽訴是為了無訴",不久之後很多達官顯貴就本末倒置了,他們不是為了減少案件,護佑人民的權益而辦案,卻是把此作為撈取利益、實惠的機會。因此才有了"自古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只説,一直延續到今天。今天似乎更是被演繹的淋漓盡致,並且被掩飾天衣無縫。

這裏的譯文註釋裏有一句話很是耐人尋味,"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藥生塵"。看看當今的社會,多少醫院"醫生"為了金錢利益,給病人開貴藥,開沒用的藥,讓病人浪費錢財,還身體,心理上倍受折磨。不用説那些滿天飛的假藥,虛假廣告引得無數病人"競折腰"。説到這裏,似乎有點遠了。如果把本和末弄反了,不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反而會適得其反。我想這就是當今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人的幸福感日益減退的根本原因吧,也是政府對人民的態度和人民對政府態度重大反差的原因吧。

總之,做學問學習知識,首先要明確學習的目的,抓住問題的根本,在掌握好正確的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修養和德行。只有每一位公民的素質提高了,社會風氣,社會面貌才能有所改變。國家才能真正的永遠強大。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3

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温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的,這不只是一個願望,一個口號。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於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讀者印象深刻,頗有感言。

母親在那個險惡的年代,在個人安危毫無保障的日子裏,她心繫遠方的兒子和孫子,她剋制着內心的恐懼和痛苦,把堅強、安詳、無微不至的關懷傳送給漂泊異國他鄉的親人。一件為孫兒一針又一針織出來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卻為禮薄而不安,為了讓兒子在異國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她一絲不苟地寫下菜餚的製作程序,惟恐疏漏一個細節。她愛夫愛子,一生為這個家奉獻,然而,她同樣為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嚴的踐踏和侮辱,*二人一同將生命融合,邁向永恆,或許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個結束。然而這個結束卻從沒讓人把他們夫婦倆分開過。

夫婦二人作為中國人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兒子成材,大兒子傅聰成為的鋼琴大師,小兒子傅敏成為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後成家,在他們的人生的句號中,就用人字結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憶不願讓自己屈辱,不願再讓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們寧肯拋棄自己而獲一個解脱,來完成人的詮釋。

他們的死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輕時那樣為他們痛楚,只求半個世紀來他們真正的安息。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的藝術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教的過嚴過細卻不以為然。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吧?為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著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説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這種關愛不是意識一個階段,而是伴父愛而來。這位嚴肅的父親,從來就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圍成孤島時,他就把孩子關在家中,而且很早發現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為音樂工作者的素質,正如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一樣,對待幼小的孩子一樣,他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制定日課,一一以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怎樣説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兒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為人間的這一遭父子情驚歎,對,是朋友,是同志。

除了感慨傅雷在創作上甚豐的翻譯作品,驕人的成績,還為他是這樣一個集藝術與生命都美妙地融入自己生命中的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他的生活有規律,人生就是優美的弧線,那留給我們的點點滴滴那樣温暖每個少年、青年、父母的心。

對待兒子,他説: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説: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説: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鋭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為孩子包辦,而為孩子這種蜕變的過程而高興,並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為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他説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面對現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匯款單,沒有其餘的問候,而這位父親告誡兒子寫信就是*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麼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自己,不*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的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而這樣嚴於律己教子的人,他卻説:身外之名,只是為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驚歎;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卻沒有相干。孔子説的富貴於我如浮雲,現代的名也屬於精神上富貴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們不因該受羈於貪念和*。對成名成家的兒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當成年後,兒子面對感情的選擇,他竟也不失時機的幫助:要找一個雙方缺點各自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這一點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矇蔽,服人的眼光---結婚就會變,變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這一着,必遭後來的無窮痛苦。而當他們成家後,他有叮囑切勿錢在手頭,撒漫使花,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

隨處讀來,有反覆叮嚀,有温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有的甚至連點重重的着重號,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如細流般温潤人心的句句話語,難道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這是千年修來的服氣。翻動着每一頁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總能被染的金燦燦的。

隨書還附錄了兒子傅聰,傅敏給父親的信,看來這些信並非一去不復返,並有幸被我們讀者讀到這樣一本好書,比起其餘誡子書更增添幾分*平等。不幸的是這樣幸福一家被時代過早的拆散,作為一名教育者,一位家長,我力推這本書,或許你從中可以領略的更多,不妨親自拜讀。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4

看過一個調查,一項總計15萬人參與的“百本經典閲讀”情況網絡調查公之於眾,結果顯示,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最多,但也只有2.62%,讀過《百年孤獨》的人很少,僅有1%。

相信這少之又少的比例裏面,學者或者專門的研究人員閲讀的佔大多數,那麼,千千萬萬的祖國的棟樑,數以萬計的青年們閲讀的又是什麼,只是現在小説家們淺顯易懂的文字還是根本就不閲讀呢。在此並沒有貶低現代作家們的意思,只是現代社會下的產物永遠都不能與歷史的經典相提並論,怎樣的背景下就會產生怎樣的思想。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那麼多的文字那麼多的書籍那麼多的思想被淘汰、棄其糟粕、取其精華,被留下的是什麼?是經典,是經受了時間考驗的不朽的經典。是值得世世代代的人都好好挖掘的寶藏。

然而事實是,像《大學》、《論語》、《詩經》等等的傳世經典被人類遺忘,甚至可以説是拋棄。多少人除了在學校必修課中學習到的就再沒看過別的呢。又有多少,你只是聽過它的名字,只是簡單的膚淺的“聽説”,卻從來未曾走進書裏,瞭解先人們留下的種種。大學》,並不像心靈雞湯那樣淺顯易懂,不是一目十行一眼掃過就能瞭解其深刻內涵,確是必須要靜下心來好好體會的;不想現代的言情小説武俠小説等的生動有趣,你亦或會覺得有些許的乏味,但等到你真正願意靜下心來、願意真心的去閲讀、去了解、去感悟,你得到的不是簡單的一笑而過,而是深入靈魂、深入骨髓的影響,而這些,將引導你走向更遠的未來。大學》,其本身早已不用我在用任何華麗淺薄的語言做任何的修飾,時間早已證明了一切,而我切切實實是從《大學》起步,開始了閲讀經典的旅程,有時候似懂非懂,有時候感慨萬分,更多的時候是從中聯想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點,讓我懂得一個人的渺小,自己所看到的東西遠遠不及事物的十分之一或是更多,卻一直以盲人摸象的姿態高傲的藐視一切。

歷史的經典裏有讓你感悟當下的力量。生活並不需要時時有新的力量,即使是華麗的《霸王別姬》,力量也在於真實的市井人生。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5

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回《西遊記》,第一次讀時,純粹是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節;後來再讀,對書中的各個人物的性格和行為就有了一些看法。《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喜歡他的善良、調皮、機靈、法力無邊、對各天神説話時的直率、打妖怪時的執着(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和對兄弟、師傅和猴子猴孫的情誼。在唐僧師徒四人中,孫悟空經常第一個發現妖怪,可是他的師傅唐僧卻總是輕易地被那些裝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騙,而對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緊箍咒懲罰,甚至不顧他的解釋把他趕走。悟空雖然心有不甘,但還是聽師傅的話,沒有死皮賴臉地跟着師傅。但是當八戒又來找他幫忙時,他一聽到師傅有難,就不記前嫌、義無返顧地跑去救師傅,沒有半句怨言。他雖然天生比較衝動,性格比較火看爆,有時會因為一時衝動而殺生,但是在我看來,那些人都是罪有應得的,都是些*無數的強盜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卻不信,他不管怎麼樣都不讓悟空*,卻不去管那些惡人去害人,我總是覺得悟空很冤枉。唐僧在他們師徒四人中是讓我比較難以理解的人,他總是被妖怪抓走。在師徒四人之中,他總是帶來麻煩,沒有什麼本事,只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有時還會添亂,要是沒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經去另外一個西天了。

他是一個善良、樂於助人卻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師傅,見到妖怪害人時,總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當悟空打死那些禍害蒼生的人時,他卻大驚失色,不僅念緊箍咒,有時還要趕走他,難道他就不會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傢伙給殺了,他們又會去禍害別人,這樣,豈不是為了一條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嗎?但是,唐僧卻也有着超乎常人的執着,為了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造福蒼生,他不僅不要快速到達西天而不讓悟空自己飛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的,也從沒讓悟空幫他飛過。唐僧在一路上遇見了不少人善意或惡意地極力挽留他,甚至給他金山銀山,乃至整個國家,可是他都拒絕了,我想這是因為他始終堅持着要取得真經的信念吧。豬八戒是一個又懶又饞的大肥豬,有時悟空叫他去找點水果給師傅吃,可是他要麼就是在路上躺着睡大覺,要麼摘了許多水果,卻在回來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來卻隨便找個藉口説個謊想敷衍過去,但總是被機靈的悟空識破,被整得很慘。我覺得八戒在取經的路上總是想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會兒在這藏一點錢,一會在那藏一點寶,還總是想着高老莊的媳婦和嫦娥,師傅被抓了,他動不動就説:我們收拾收拾行李散夥吧、我回高老莊去了這類喪氣的話。他還有一個壞毛病,就是總愛吹牛,有時候,悟空把妖怪打敗了,他卻繪聲繪色地向別人吹噓着自己如何把妖怪打敗的。但是,他有時也會發揮作用,如:在師傅被白骨精抓住時,他來到花果山想着辦法把猴哥給請了出來,最後,把師傅救了出來。所以我覺得八戒還是挺可愛的,雖然時不時動點歪腦筋,但也會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一個,他始終對師傅忠心耿耿,對兩位師兄也是畢恭畢敬。可是打起妖怪來卻是毫不手軟,雖然沒有悟空那麼厲害,但是在關鍵時刻還是能保護師傅的。而且,在師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覺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師傅。雖然《西遊記》已經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會經久不衰,因為這師徒四人,實在各有妙處,很吸引人。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6

《大學》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它就像老前輩一樣,講述着人生的道理,讓我們在閲讀中成長。

在《大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這句話的意思是:修身在於使自己的內心純正,如果心中有怨恨,有恐懼,有喜好玩樂,有憂患,都不能使內心純正。

讀到這時,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我去叔叔家燒烤。在燒烤前,叔叔把我們幾個小孩叫到客廳上,我們一時莫名其妙,但還是來到了客廳。我們坐下後,叔叔就開始説了:“你們現在可要好好學習啊!不然長大會後悔的。”這時,叔叔停了停,望着天花板,勾起了回憶:“我以前就是不好好學習,長大後做生意也要和別人合夥。幾年後便合不來了。然後,我們便拆夥了。記得剛開始時,沒有那麼多資金週轉。

既要入貨,家裏又遇上裝修,差點連出工資的錢也沒了。幸好堅持下來了,要不然現在我可要流落街頭羅!”叔叔説完後,我百感交集,我想:如果換作是我的話,可能一天也熬不過來,更別説是熬到今時今日。這時,我彷彿瞬間體會到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在每一次失敗中,我們都給予自己一個微笑,給予自己繼續前進的自信心,把失敗看作是成功的墊腳石,這樣我們便會走向成功。

當我們內心去掉一切的浮躁,去掉一切的喧鬧,我們就會心如止水。每個人都是希望自己能從煩惱中走出來,但覺得煩惱總是會來,所以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平。這時我們只是心裏太過執着而已,只要我們放開自己,享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快樂,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人生才會活得更有價值。就像《光明的心曲》中的盲女孩,雖然她眼前的世界是黑暗的,但因為她那不抱怨的精神,使那無憂無慮的歌聲成為了照亮她心中的明燈。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

生活其實是一首歌,同樣有旋律的升騰跌宕。當旋律高昂時,人固然樂不可支;當樂曲進入低潮時,我們也不要悲傷。笑着面對,才是真正的樂觀,才能讓自己的樂章演奏得動人心絃。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7

午後手捧一本書,靜靜地品讀書中的“黃金屋”、書中的“顏如玉”,總會覺得時光流逝的很快很快,好不愜意。讀書對不一樣的人而言有不一樣的見解,有人説:“讀書是一種享受,我們能夠在享受中得到體會。”有人説:“讀書是一種體會,我們能夠在享受中得到樂趣。”還有人説:“讀書是一種樂趣,我們能夠在享受中得到知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總之,讀書,給了我許多歡樂。

讀書是人類提高的階梯,它能夠引導我們奮力前進,更進一步。一本好書就像教師、家長,在我們出現紕漏或者錯誤時,她都會幫忙我們指出錯誤,並指引我們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是我們人生的指明燈,例如《世上最偉大的促銷員》她教會我在工作途中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充滿信心的做好工作,幫忙自我走向成功。多讀好書,會使我們脱離庸俗,脱離無知,走到那裏彷彿都有一種屬於書的清香伴隨着我們,書香瀰漫。有文化底韻的人,都會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一種高貴的氣質,僅有多讀健康有益的書,努力地學習,才能為自我幸福的將來奠定良好的基礎。

讀書更是人類的親密朋友。我們能夠從書籍中品出歡樂的味道,品出人生的樂趣,就像知心好友與你分享他的樂趣,有時也品出艱辛的味道,好似一位友人向你訴他的憂愁。書,讓我們體會出人生的酸甜苦辣,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之類的瑣事。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能培養文化修養;若果經常地去研究,去讀,去思考,便能從中央到地方找到新的知識點,正所謂“温故而知新”,還能夠把知識點都牢牢地記住,就像刻在腦海裏一樣。

讀一本文學經典,詩情畫意隨即呈現眼前: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繪了北方大草原的遼闊,牧草豐盛,牛羊成羣的迷人風光;賀知章的《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經過讚美柳樹,進而讚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孟浩然的《春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則表現了大自然的盎然春意和勃勃生機;王維的《鹿柴》“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描繪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詞們都能讓人陶冶情操,益人心智。

讀一本史書,一幕幕動人心絃的場面歷歷在目:“秦王掃六合”、陳勝,吳廣起義、楚漢之爭、漢武帝的大一統……它解開了緊鎖歷史的密碼,打開塵封的史冊,見證過往的興盛和繁榮,發人深省。唐玄宗説過:讀史使人知興替。在科技迅速發展,社會飛速提高的今日,我們更應當多讀書,讀史書,從這些書中學習史實,明白事理,並跟着老夫子一齊吾日三省吾生。

讀一本古典小説,藝術性和思想性結合的情景在腦海中泛起狂瀾: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描述了東汗末年和三國時期錯綜複雜的政治與軍事鬥爭;施耐庵的《水滸傳》歌頌了農民的鬥爭精神;吳成恩的《西遊記》讚頌了人民蔑視封建統治、勇於反抗的精神;曹雪芹的《紅樓夢》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耐人尋味。

讀書,讓我學到許多的道知識,為人處事、個人修為、歷史政治、科學奇觀等等。此刻,我已參加工作,工作之餘,我會捧上畢淑敏、郭敬明、泰戈爾等這些文人墨客的書慢慢的欣賞。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從書中找到了我的黃金屋——那就是歡樂。朋友,你找到了什麼呢?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8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好處和巨大藝術魅力的作品。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是高爾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寶貴財富。

《我的大學》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喀山時期的生活。16歲的他滿懷期望的來到喀山想進大學讀書,但他的大學夢很快就破滅了。他開始為生活奔波忙碌,他在那兒上了一所特殊的大學——社會大學。在這所大學裏他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理解方方面面的生活考驗,受到各種思想的啟迪和教育,對人生的好處和世界的複雜性進行了初步探索,這所大學為他展現出一個越來越廣闊的世界。

作者是一個孤兒,沒有人給他呵護,沒有人給他引導,獨自成長在一個底層世界,他大敞着年幼的心,睜大眼睛觀察周圍的一切。他的觀察不成體系,甚至雜亂無章,但就是這樣的觀察使他倔強地成長了起來。應對苦難的生活,他沒有一點抱怨,他的善良的心充滿了感恩和期望。他明白苦難的日子很漫長,他對自我説:“苦難的日子裏我變得更加堅強了,我並不奢望他人的救渡,也不渴求偶然的好運降臨,生活環境越艱苦,越能磨練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這個道理我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年少單純,在苦難面前,他更深切地覺察出的是苦難帶來的無與倫比的財富!

他生活在沙皇專制的時代,他那雙敏鋭的眼睛見證了當時俄羅斯民眾的生活及思想真實——底層民眾庸俗、空虛、無奈、褻瀆,同時又具有在苦難的洗禮中積澱出的善良、樂觀、吃苦等完美的人性。他們的醜陋與完美無掩無餘地裸露在作者觀察的眼睛裏,對於人們那些粗俗甚至低級下流的舉止,他流露出淡淡的悲傷和無奈,但他富有同情心,他滿眼都是善,所以,那些醜陋甚至不顯得骯髒;他極力讚美人們的完美,完美的思想,完美的歌聲,甚至是一點點完美的流露,在他眼裏,這些完美閃爍着高貴的純淨的光澤——他幾乎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在他眼裏,勞動是一種心曠神怡的戰鬥。在簡單的純淨的心裏,他學不會去在意生活的艱辛,更多的他會直接發現苦難中的美麗,感恩它,讚美它,並在這些盪漾在苦難的河流中的真、善、美中尋找成長的底氣。

作者曾想過自殺來結束那種承重的痛,加入閲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脱了自殺的精神危機。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學識、社會經驗方面都有長足的提高。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沒有善,同樣也沒有惡。當還不會辨是非的時候,我們甚至會把惡當作寶貝珍藏。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直接發現並深刻地記住善。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重重疊疊的抱怨,那是因為在成長的路上,我們變得成熟起來,不安分的心用心地追求如同世界般的複雜。當遇到麻煩甚至苦難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是為苦難所累,而是為我們應對苦難的態度所累。縱使世界萬般複雜,我們時常會身不由己,但我們仍需要持續一份濃郁率真的心氣,成長從那裏開始,也必將在這附近到達它的極致。

成長的過程不是像白楊一樣由時間直直地拉離地面,也不像瀑布一樣清清爽爽地徑奔幽深的潭底。如果説人的思維是草,那麼,成長就是這株草的幼芽在時間與空間裏蜿蜒招展的結晶。成長在短時期內真的不具有有機性和完整性,儘管夢想是牽引成長的一條線,它存在,但不清晰,甚至遼遠而迷茫,有好多閃光的片段散落在這條線之外。僅有當回首時,在得與失、喜與憂的反覆回味中,我們才會真真切切地聽到自我拔節的聲響,彷彿一條繩子自然而然地拉直。

高爾基在他的大學裏無情地吸吮着社會發展創造的各種財富。在病態社會裏的毒瘤完全沒有腐蝕掉他童年歲月裏的思考着。

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應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蔚藍。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9

《基督山伯爵》講述的是一個男人復仇的故事,這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小説,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關係錯綜複雜,復仇之路神機妙算,整個故事雖然時間跨度很大,但內容緊湊一氣呵成,最終還給主人公一個公道。這樣精彩的好書難怪成為世界不朽之作呢!

唐泰斯是一位勇敢的水手,在即將成為船長並與心愛的姑娘梅塞苔絲訂婚當日,被嫉妒他當船長的會計唐格拉以及情敵費爾南設計陷害,以拿破崙同黨之罪名身陷囹圄。而檢察官維爾福知道其父才真正是拿破崙同黨,為免牽連,他沒有幫助唐泰斯洗刷罪名,而是判處了他終身監禁。在14年的監牢中,他與一位智者學習生活併成為忘年之交,老人死前將基督山島藏有寶藏的祕密告訴了他。在他成功越獄後,搖身一變成為了基督山伯爵。他在瞭解真相後,報恩於摩萊爾先生一家。同時他巧妙安排,向他的仇家――已經是巴黎社交界的三大名家展開了復仇。

這是一個並不十分複雜的復仇故事,但作者卻將它繪製的有聲有色,內容精彩絕倫,實不失為一本老少皆宜的好書。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上帝會還給你一個公道是本書的核心思想。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10

提到高爾基,我們就會不經意的想到這位作家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三部小説其實是他的自傳,而《我的大學》更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渴望知識的青年在黑暗的統治下表現的無奈,而也是知識的力量讓他得到了成長,成為了一個優秀的革命者!

阿繆沙的青少年遭遇了艱難的生活歷程,當他16歲的時候,他決定去喀山尋求機會上大學,因為在大學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但現實是很無奈的,他不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在貧民窟生活的他,為了生存不得不去打工、做苦力,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太大,他一度陷入了自殺的精神危機。

後來他接觸到了一些大、中學生、祕密團體的成員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受到這些人的思想影響,他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逐漸成為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及其著作的忠實讀者和粉絲,從而瞭解了紅色革命和其本質,並擺脱了自己的頹廢狀態。

如今,我們都有機會上大學,可為什麼很多學生都不懂的珍惜呢?擁有優越的環境和條件,他們卻無心用功讀書,將心思放在了玩樂上。例如,很多大學生讀完大學之後,出來什麼都不會,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閲讀《我的大學》,會讓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讓我更加努力和勤奮,不浪費大學裏的時光,將來考上大學,成為一個優秀的大學生。

現在有一句玩笑玩叫做“你上了大學,還是被大學上了!”雖然是出於幽默的説法,但也確實反映了當代很多大學生們的生活和學習狀況,閲讀灣《我的大學》,你會變得勤奮刻苦!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11

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 “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説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師愛最為公眾期待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説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悦耳”。 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脱離羣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

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教師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12

歌德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説話。”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後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還使我懂得了如何從容鎮靜地去應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

這本書敍述了主人公抱着上大學的念頭來到嘎山,但很快明白窮人上大學是不可能的。他住在貧民窖裏,為了生存,他去當碼頭工人,又在麪包坊中幹活,這使他體會到受剝削壓迫的痛苦,除了痛苦的革命理論,他還勸説發動工人們與剝削階級做鬥爭。即使革命鬥爭的挫折令他有時悲觀失望,可是他經受了鍛鍊,革命思想逐漸構成。

這部書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高爾基本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經受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催而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小草般茁壯生長並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多麼渴望他那樣,在雨的洗禮中純潔清新!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應對,甚至半途而廢。從此刻起,我必須要學習高爾基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就將自我你塑造成一位對社會大有貢獻的人才。

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使我想到了家中一本本書,而我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讀”?難道僅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我的大學》之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而退”的道理。

“書是人類提高的階梯。”讓我們吸取知識的精華,沐浴智慧的洗禮。這部文學使我受益匪淺,銘刻在我的心中。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13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之一,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作品後,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並且還向我們展現了世紀之交廣闊的時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長曆程。它問世之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鼓舞着無數渴望光明和知識的年輕人勇敢前進。作品敍述了少年的“我”懷着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夢想破滅之後,不得不為生存而勞碌奔波,住“大雜院”,賣苦力,與小市民和大學生交朋友。他進入了一所天地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那裏學到了在有圍牆的大學裏學不到的知識,經過痛苦的思想探索,最終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我的大學》至今仍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激勵了幾代人從高爾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氣和信念。

高爾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慘而又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生命力頑強的小草,艱難的生長並且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啊!多麼渴望像他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應對,甚至會半途而廢。

主人公那種頑強的學習精神,使我想到了自我:家中厚厚的書,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能讀?”不,自以為知識已經很豐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説“學無止境”嗎?難道僅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才真正體會到僅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有所作為。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14

在沒有參加《大學》分享活動之前,對《大學》的認知甚少,只知道它是“四書”之一,至於書中所講,和一無所知差不多,很是慚愧。書中發人深思和給人啟示的地方很多,我只想説説“慎獨”這一點。

其實早在我上幼師時,就從我的班主任柳老師那裏第一次聽到了“慎獨”這一詞,當時只是覺得是一個很奇怪的詞,從未聽過,後來經班主任老師舉例解釋過之後,才懂了它的意思。“慎獨”讓我受益很多,以此為我的人生敲響了警鐘,讓我更加自律,更注意自己的行為。因為我是一個粗枝大葉的人,處事也是粗曠型的,不太注意細節和小節,總覺得那沒有必要,只要我問心無愧就行,比如當我的好朋友不在時,我需要用她的東西,我就會很隨意的拿起就用,因為我覺得即使她在也會欣然同意,所以就沒覺得有什麼不妥。還比如當沒有人在身邊時,我吃東西或者做事情就會不太顧及形象,特別隨性,想怎樣就怎樣,並沒有一個約束,我當時還想這才是真我的體現,沒什麼不妥。在生活中會有很多類似這樣自己認為沒什麼不妥的事情,可“慎獨”卻讓我再次審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真的沒什麼不妥當的嗎?其實不然,沒有經過別人的允許就動別人的東西,是對她人極大的不尊重;沒人在跟前,就肆無忌憚會助長一些不良習慣的養成。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對孩子的影響是任何書籍、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批評和獎勵方式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這就要求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在隱蔽處下功夫,在別人見聞不及之處做到謹慎不苟,嚴於律己。要對孩子心懷敬畏,應該意識到,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孩子們幾十雙眼睛盯着我們,須知天地之間再也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細,更加敏捷,再也沒有任何人像孩子那樣能捉摸一切最細微的事務。因此幼兒教師要發自內心的熱愛自己的職業,尊重對面的孩子,審視自己的行為,反思自己的教學,加強自身慎獨意識的修養,這樣才能用自己健全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塑造孩子美好的心靈。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15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義和巨大藝術魅力的作品。其作品敍述了少年的“我”懷着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夢想破滅之後,不得不為生存而勞碌奔波,住“大雜院”,賣苦力,與小市民和大學生交朋友。他進入了一所天地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那裏學到了在有圍牆的大學裏學不到的知識,經過痛苦的思想探索,終於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我的大學》至今仍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激勵了幾代人從高爾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氣和信念。 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作品後,我深有感觸。高爾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了欺凌與欺負。就是在這悲慘而又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生命力頑強的小草,艱難的生長並且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啊!多麼渴望像他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 當初我剛考進這所大學時,因為專業是被調劑的,心中也就不平衡,對學校充滿了抱怨與不滿。對學習不是很上進,整天在學校無所事事,不是看小説,就是跟朋友們聊天,將大好時光白白浪費掉。還有的就是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面對,甚至會半途而廢。到了期末考試時,由於平時的不努力,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導致期末成績出來不理想。等到讀了這本書後,我才深深的感悟到我是多麼的不懂的珍惜着美好時光,有這麼好條件讓我讀書,獲取更多的知識。為此我深深的反省,要好好的藉此去學習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生活,擴大自己的視野。另外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以及頑強的學習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家中厚厚的書,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能讀?”不,自以為知識已經很豐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説“學無止境”嗎?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才真正體會到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才能有所作為。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也許真的是要經歷磨難才懂的自己身邊的幸福,這樣才明白自己比別人是多麼的幸運。所以我們要積極追求光明與知識,讓自己成為有用的人,對大學,人生充滿熱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