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7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

高中新課程在我省實施近一年,其間給高中教師帶來了新的理念,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對於已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來説,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能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順應新課程理念下,經過新課程的實踐,我有如下體會:

1、教育價值的界定

1.1價值的含義。作為哲學術語的價值,在時空領域裏,它表示物能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供求關係,或人賦予物有用性的社會存在。人類生活在今天的社會裏不僅是為了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加美好,生活得更加富有價值。教育是達到人生最高目標,實現人生最高價值的一個基礎工程。所以教育問題受哲學價值論的支配與價值問題密切相關。

1.2化學教育價值。(1)化學教育中的內藴價值,它討論社會對化學教育的需要或藍圖規劃問題,化學教育應該在學生身上實現哪些價值,即化學教育的目標是什麼,"教什麼"。(2)化學教育的功能價值,它討論怎樣的教學活動才具有教育上的價值,即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才能使學生有效地獲得化學教育中的內藴價值。從化學教育的整體過程看,化學教育實踐有活動目標和活動手段需要研究,所以必然包括化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和價值目標實現的基本策略這兩個價值子系統。

2、高中化學新教材特點

2.1許多學習小"模塊"。如:學與問、資料卡片、思考與交流、科學史話、科學視野、實踐活動、科學探究等。這些學習小"模塊"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學習理念,內容新穎活潑。有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與探討、科技前沿、社會熱點、生活生產實際、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史、科學實驗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富有"自主性"、"探究性"、"實踐性"、"趣味性"的學習模式,知識面廣,信息量大,創設了新穎的問題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慾;突出了基礎性和探究性學習,有利於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拓展創新思維;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十分有利。如:必修1第三章第三節中有一個"角色扮演"的實踐活動,問題是"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假如你是以下人員之一,對這一問題有什麼看法?請查閲資料並做準備,然後選擇角色,進行活動。可能扮演的角色:(1)開採鋁礦的工人;(2)生產鋁質飲料罐的工人;(3)飲料公司的老闆;(4)售貨員;(5)消費者;(6)環保局的官員;(7)回收公司的人員。學生對這樣的實踐活動積極性很高,它不但關注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而且還關注了學生終身發展的願望和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規劃人生的意識及能力,重視與人交流與合作,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非常有意義。

2.2大量的彩色插圖。這些插圖印刷精美、形象、直觀,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並使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和美的享受。如課本中的甲烷、乙烷、苯、溴乙烷、乙醇等分子比例模型圖。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掌握這些有機物的空間架構;一些實驗現象插圖,能有效地解決課堂演示實驗中現象不明顯的問題,同時也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實驗現象;通過飛機、自行車、硅太陽能電池、計算機芯片等許多實物圖片,學生就能很容易地瞭解合金、晶體硅等物質的廣泛應用情況。

2.3從實驗中學習化學。必修教材1的第一章第一節就是化學實驗基本方法,選修6是實驗化學,不論必修還是選修課中還有許多演示實驗和家庭小實驗。通過實驗學化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一些新的化學知識,為正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提供實驗事實,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和實踐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只有親自動手實驗,才能掌握實驗的方法和技能,真實地體驗實驗探究的艱辛,真正感受發現的樂趣和科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4時代性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內容更具備"淺、寬、新"的特點。

2.4.1跟蹤新科技、新發展。新教材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增加一些大自然奧祕、尖端科技成果等科技發展。舊教材中也曾經介紹了一些科學家的某些發明和發現,大部分是經典原理知識,有些是同學們早已聽説或已有所瞭解的。新教材除此外增加了較多最近的新科技、新成果等現代內容。通過對新科技、新發展的學習和了解,同學們不僅學到了有關化學知識,而且學習了科學家們從身邊小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索精神和科學研究的思維習慣,培養了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品質。

2.4.2關注環保問題。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不斷產生一些新的影響環境的有害物質。我們可以通過化學知識找到破壞環境的因素,從而研究出減少破壞環境的方案,甚至杜絕污染源或變廢為寶的策略。保護環境已成為人類共同的呼聲。

2.5體現學科融合性。

2.5.1與理科間的融合。隨着考試製度的改革,新教材更加註意與生物和物理之間的交交匯和滲透。在講述氧化—還原反應時補充了食物在人體中被消化及釀酒的實例;在NaHCO3的性質後,補充了NaHCO3是焙制糕點所用的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有講元素週期表時插有"元素在人體組織、體液中富集情況示意圖",還有碘的化合物對人體的作用,有毒物質的'中毒原理等體現了與生物學的緊密聯繫。在講鈉的用途時講鉀鈉合金用於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在講述摩爾時提到千米、克、秒等物理單位,及氣體摩爾體積中相聯繫的氣體狀態方程,原子結構中的原子、電子、α、β、γ三種射線等的發現,硅在電子工業中的發展起到的作用,光導纖維等,以及研究某物質性質時討論的狀態、熔沸點、導電性等方面,無不體現了化學與物理學的緊密聯繫。

2.5.2與文科間的融合。新教材中增添了許多閲讀材料,為了幫助理解相關化學知識離不開語文知識的指導作用;化學用語部分離不開外語知識的幫助;閲讀材中的歷史知識使學生輕鬆瞭解化學的發展史;天氣預報和空氣質量日報及地質變遷、天體成分分析、彩頁中的"南極上空臭氧層的變化"也體現了化學與地理知識密不可分。

在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文科方面的閲讀材料,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的科學文化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的興趣、愛好、個人情趣和精神生活。強調學生關心世界,關注社會,樹立責任感,真正實施科學知識的普及,推行素質教育。學生對這些教材的學習,不僅能夠獲得相對系統完整的化學科學知識,同時也為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和鞏固,提供了大量的科學事實和堅實的理論基礎。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2

伴隨着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進行,高二年級新教材培訓工作於20xx年7月19日—21日在梧州市第十五中學舉行。通過兩天半的認真聆聽專家的精彩講座,我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新教材的編寫思路,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機制等方面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課程最大的亮點在於它注重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

新教材強調知識的基礎性,重在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是新課改的一大特點。正因為如此,教材中許多基礎知識、基本原理或基本規律的敍述十分簡潔,有些是點到為止;然而在教材的“案例”和“問題研究”中的要求卻有較高難度。這種缺少必要知識的鋪墊,不利於學生理解教材,更給學生的分析、討論、探究帶來較大困難;同時對教師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是否適當補充和拓寬,帶來一定的困惑。因此,我們要重新認識備課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新課改對備課的要求更高更嚴,備好課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先決條件。我們必須刻苦鑽研教材與教參,在備教材和過程的同時,更要備學生和教法。

二.努力創設地理學習情境。

由於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着種種弊端,課堂教學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首先應努力讓學生熱愛地理這門課,有學習地理的激情。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把握教材,要設法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在地理課上靈活巧妙地創設地理學習情境和氛圍,從而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望。由“要他們學”變為“他們要學,樂意去學”。

三.實施探究性教學,培養學生地理素養。

在地理教學中傳授給學生地理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求知,如何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主導者,應巧妙設置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真正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另外,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多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充分思考問題的機會,引導學生不受學科間框框的約束,完全可以超越課本,延伸課本。教師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反應,應善於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抓住某一亮點並進行鼓勵。

四.新課程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而是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合理整合。

傳統的地理課程,無論是教學大綱、教科書還是教學過程往往都是以“教”為核心或者説相對忽視學生的“學”。教學大綱是“教”的綱目,教科書是“教”的'素材,教學過程是“教”的方法,課堂教學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理念不利於知識技能的形成,不利於創造思維的培養,不利於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質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當然,新課程也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而是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合理整合。

五.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傳統的地理學習評價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如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情感、重“打擊”輕鼓勵、重定量輕定性、重他評輕自評、重共性輕個性,並且還過於強調標準化,過分強調學生學習和思維方式的統一性,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的評價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注重激勵性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中,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尤其值得重視。定量的評價往往用“分數”來體現,但“分數”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與干擾,有時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分數的假象會掩蓋一些容易忽視的傾向。而定性評價就是教師通過觀察與分析,用恰當的語詞對學生的學習作描述性的評定。相比之下,這種評價比打個分數的評價難度要大得多。對學生地理學習的定性評價,除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以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學生教學參與度的評價;對學生質疑求異活躍度的評價;對學生探究水平的評價等等。

六.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

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除了要求學習必修模塊中有關地理信息技術的章節和地理信息技術選修模塊以外,還應該培養學生快速取得豐富的網絡資源的習慣與能力,引導學生注意地理學習重點的改變,側重對學生地理信息素養的培養,注意教師自身角色的轉換,盡力提供個別化的學習環境,充分認識地理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技術手段並高度重視學校多媒體網絡化地理專用教室的建設等等。

高中新課程還有待我們探索實踐,希望開啟地理教學的新篇章。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3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脱節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教學實踐,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化英語、理解英語,同時把學習到的英語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英語,感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Very good!You are excellent!You are very clever!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英語學科與現實生活緊密相聯,和日常活動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話題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3、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4、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着手、練習、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5、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總之,新課程改革,符合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新的起點、新的重任都需要發揮每位課改教師的聰明與辛勤勞動。“功夫不負有心人”,相信我們的汗水不會白留,耕耘過的土地一定會結出碩果。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4

這次新課改的培訓對象大都是在職教師,他們已經用經驗的雙腳走出了一段路,有些教師還收穫了豐碩成果。半路折回,重頭再來無疑是痛苦的,他們需要放棄,需要重建,更需要整合。因此培訓工作要扎深根,這個根,一是課堂深處,二是教師心靈深處。紮根課堂就是貼近課堂教學的實際,用理念灌注課堂;紮根教師心靈,就是激活教師的內在需求,使教師積極主動地進修學習。

一、理論學習與觀念轉變,是走進新課程的必然起點

理論學習與紮根課堂並不矛盾。有不少教師認為,新課程理念高高在上,距離課堂實際太遙遠,對課堂教學起不到具體的指導作用,其實這種想法是片面的`。有什麼樣的理念,就有什麼樣的行動,一個人的教育教學行為往往受他的意識理念所支配。新課程理念,相對一線教師是陌生的,實施新課程,必須進行理念翻新,並且入心研究,深刻領會其內涵精要。觀念不變,理念不明,根本無法走進新課程。沒有教育觀念上的徹底轉變,即使用上新教材新教法,新理念也只是停留在表層,甚至發生曲解,如果遭遇坎坷,還會拿出老一套來拯救。所以有效地搞好理論學習,是進入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二、研究新課標與新教材,提高把握新課程的能力

研究新課標與新教材必須和比照舊大綱舊教材同時進行,這樣才能在實施新課程的時候心中有數,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捨棄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課程的實施方向。我個人觀點是:在聆聽專家進行新課程新教材的解析之後,組織教師將本學科新舊課標與教材中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列出,進行比較研究。查閲網絡、雜誌等有關資料,吸收其他實驗區新舊教材探索的成果,和本校的研究結果彙總一起,形成文字,記錄下最初始的探索,為今後的正式實施準備寶貴的參照資料。通過比較分析,教師的研究視野開闊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課程的能力增強了。

三、研討課例與回讀理念,將理論落實到課堂細微處

從新理念到課堂的實際操作,是一個艱難的轉化過程,老師們普遍感到,前期的理論、課標以及教材的學習比較明白,理念已經深入內心,模擬實驗也做了充分準備,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卻又困惑重重。要麼是各種新招一齊上,一節課成了耍花槍;要麼無法調控學生髮言,老師無所作為;要麼仍然迫不及待地把結論和盤托出……這些情況的發生在意料之中,但是應該儘量減少走彎路,儘快使實驗成熟起來,那麼研討課例是最現實的做法。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5

轉眼間已經是新課程改革的第五個年頭了,從一無所知到逐步摸索,從反覆思考到大膽實踐,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教材及課程標準確實有着她獨特的魅力。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也在經歷改革的實踐中得到了洗滌和昇華,正逐步形成科學的、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具有時代特徵的教育觀念。

我們學校在本學期也開展了多次新課程改革培訓,每位教師都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有所學,有所獲,有所感,有所悟,並有所改,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指導。

新課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師進行角色轉換,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不是僅是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合作者。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想法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改教師教學生學為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合作,努力創設民主、輕鬆、雙邊互動的教學方式,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經過培訓後,我校的很多教師的工作都在發生着變化:張華芳老師的趣味課堂、彭秀峯老師的小組合作課堂、張豔老師的生動有趣的語文綜合實踐課堂、向安彪老師的研究式課堂……越來越豐富、有效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快樂的學習方式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孩子們的學習態度正發生着前所為有的改變:“我最喜歡我們班的語文課,一堂課下來,大家不僅玩得開心,也學得輕鬆!”“英語課真有趣,還學到了知識。”“以前我們學語文最怕的就是作文,現在啊,我們都迫不急待上作文課呢。”

雖然我們在改革中取得了很多進步,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仍然成為阻礙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拌腳石。

如如何轉變教師角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感受和健康價值觀的形成;如何創新處理教學資源;有效教學手段的更新;觀注學生學習能力可持繼發展等等各方面問題急等解決,再加上我校處於吉首市苗族集中的偏遠地區更加深了問題解決的難度。但我仍堅信,只要長期的開展教師培訓,不斷提升教師們的業務水平,我們的教學工作就會成為一項藝術創作,而全面發展的學生便是這項創作中的藝術品。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6

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作為一個語文教研員,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在“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研討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也談到:“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改變課程實施中過分依賴教材、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那麼,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學應注意些什麼呢?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必須注意的第二點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現代教學論認為學力大致可以由三個同心圓所組成:最外一層,是知識,對於語文學科而言,包含着字詞句篇、語言篇章等基礎知識和相關知識;第二層,是讀寫聽説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裏面的核心層,包含着學習動機、興趣、習慣和方法,也就是“知學、樂學、善學”。這是現代語文教學理論重心的轉移,是喚醒學生主體學習意識的重要標誌。

而且,學法指導不應只看作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只有驅動學生自己去主動介入,歷經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創造等心理體驗,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習慣,形成學力。其次,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基礎知識的學習應該充分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以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通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這就提醒我們必須繼續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教育觀。語文課本的選文是一部小百科全書,無所不有,無所不包,要把教材作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範例,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同時以課堂教學為主,開闢第二課堂,挖掘隱性課程,融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語文教育渠道,形成立體式、網絡化的語文教育環境。語文教師應像導演、像領航員,課外閲讀、社會調查、書法訓練、日記撰寫、詩歌背誦等等都可成為教學內容。就課堂而言,“天地閲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課程標準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塊就是課程的評價。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評價主要側重在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而評價的方式又大都採用試卷考核的方法,這種以“分”為本的評價嚴重地扭曲了語文教學的價值取向,使語文教學蒙上了強烈的功利色彩。其實,語文學科有着豐富的人文內涵,可以説它最能影響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就對語文課程的評價提出了新的實施原則、方法和策略,併為實施留下了一定的創造空間。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説,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説“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總之,一切的革新,必須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希望中學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7

一、中學生學習的正確方法

達爾文説過,“關於方法的知識是最重要的知識”。許多專家學者的體會也是這樣,即怎樣學比學什麼更重要。

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可以概括為五個環節,即課前預習,上課,課後複習,完成作業和自己安排的學習活動。這五個環節中,每一環節都反映着一箇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我們看那些學習優秀的學生,他們在學習方面的共同特點是:

1、有強烈的搞好學習的願望,有勤奮刻苦的奮鬥精神。現在隨着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中學生產生了貪圖安逸,追求享樂的傾向。於是關於學習方法的一些謬論也在他們中流傳開來。例如,“突擊半年,英語就能過關”。“越不用功,成績越好”等等。其實,每一個學習上成功的學生都是付出了艱苦的勞動的,單憑小聰明、臨時突擊是學不好功課的。

2、會自學。即自己制定目標,自己安排計劃,自己選定任務,自己監督自己。學習的成功固然與外界的諸多因素有關,如家庭、教師、同學、社會等等。但學生本人是內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一個學習好的學生一定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學習的奴隸。他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點,為自己選定有希望達到的目標。他會參照教學的進度和自己所處的環境,為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他知道自己今天該做什麼,明天該做什麼,而不是盲目地四處出擊,臨時應付。他內心對自己充滿信心,同時又腳踏實地。自己定下的任務,自己一定要完成,全然不用老師和家長的催促。

3、認真讀書,勤於動手。搞好學習不讀書是不行的。會學習的同學,讀書認真,邊讀邊想,務求領會書中的各項理論。但是,學習任何一門知識都必須與實踐相聯繫。只會理論上誇誇其談,不會解題,不會做實驗,學了寫作理論不會寫文章,學了英語語法不會與外國人交流,那就不叫真正學懂學會。會用是學習的最高境界。例如對一個學英語的學生來説,只有在他具有較好的聽説讀寫的能力的時候,我們才能認為他學好了英語。要真正達到會用,會熟練使用的水平,必須堅持長期的不間斷的訓練。那些懶於實踐,畏懼練習的人,哪一科也學不好。

4、及時總結,善於向別人學習。學習好的同學並不是生來就各科優秀。他們在國小、中學的學習歷程中也經受過各種挫折和失敗。但是他們沒有在挫折面前低頭。他們及時地總結學習方法上存在的問題,經過對比,找出不足,發現前進方向,以更大的幹勁向前邁進。他們的另一個成功的經驗是善於向別人學習,從別人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中,獲取寶貴的財富。一個人一般在中學只能學一次,許多人快到高中畢業了才懂得如何學習,可惜那就有點兒晚了。聰明的'辦法是從別人的成功與失敗中吸收於自己有益的東西。善於向別人學習,及時調整自己的方向,就能少走彎路,更快地進步。

5、認真對待中學學習的五個環節。課前預習要自覺,要力爭自己讀懂學會教師將要講的東西,並發現自己不甚明瞭的地方。有條件的話,還應自己翻查資料,攻克難點。上課要積極參與活動,聽講要學會抓重點,筆記要記下關鍵有用的東西。課後複習要及時,可採用回想法,並善於概括集中。作業不但要完成,還要從所完成的作業中總結審題、解題的規律。時間允許的話,還可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題或翻譯同一句子。最後一環是自己安排的補充內容。補充內容也不要侷限於做課外習題。對中學生來説,課外閲讀各種書籍、聽講座、網上查詢、訪問各行各業的優秀人物,都是對課內學習的有益補充。

二、中學英語學習的正確方法

1、堅持使用,敢於實踐。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是為了研究英語語言的規律,主要還是為了跟外國人交際,也就是能用英語聽説讀寫譯。這應該説是一種技能。而技能的掌握,光靠理論的解釋是不行的,要在實踐中反覆地、長期地訓練才能成功。因此,有志於學好英語的同學,應該趕快拿起文章閲讀,打開錄音機收聽,張開嘴説。多接觸英語,對英語的領悟就會加深,也就能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好方法。對中國人來説,練好説的能力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怕出錯,不怕別人笑話的勇氣。中文英文,差別甚大,發音方法很不相同。開始練習説,肯定錯誤百出。這時候,一定要挺磚沒有開始階段的“胡説八道”,就沒有一口漂亮的口語。

2、起始階段要格外重視語音語調。由於讀音習慣的不同,中國人要説出標準的英語,很不容易。這就跟外國人學中文一樣,讓他們説出標準的普通話,也很困難。但是,為了交際的需要,我們必須下決心掌握地道的英語語音語調。中學生年齡小,是學習語音語調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語音方面打下好基礎,將來終生受益。而中學英語説得不好,再大一些就不好改正了。目前的中學生中,很多人用心模仿外國人的讀音,他們反覆聽錄機,一遍又一遍地糾正自己的語音語調。他們利用一切機會大聲講英語,不怕犯錯誤,不怕別人説自己是中國式的英語,並在聽説的實踐中逐步接近英美人的口音。他們的作法是值得借鑑的。學習英語,應堅持聽説領先的原則,尤其在起始階段。我們看到許多國中生,甚至國小生,發音很糟糕,卻在那裏用心地鑽研語法規則,這真是本末倒置。須知語法規則以後是完全可以學好的,而良好的發音和口語能力一過了這一年齡段就不好彌補了。

3、抓好閲讀。閲讀是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閲讀能力是從文字中獲得信息的重要能力,也是中國人學習英語的最便捷的手段。中學生應從精讀和泛讀兩方面努力。所謂精讀,就是仔細讀,一句話一句話地將結構和意思搞明白。對不明白的詞或短語,要翻查辭典,務求弄懂。文章讀完後,還要學習歸納、綜合和推理判斷。有時候,將比較難的英文句子譯成中文對準確的理解英文很有好處。中學英語課本中的課文和一些英語名篇都可以作為精讀的材料。泛讀是中學生容易忽略的一種閲讀方式。所謂泛讀,就是泛泛一讀,只求瞭解大意,不去考慮句子結構和某些詞彙的用法。泛讀的材料多種多樣,簡易讀物,中學生英文報紙,各類比較淺顯的英語文章,均可以供中學生泛讀。讀這類材料時,不要一碰到生詞就翻辭典,儘量靠上下文來猜測詞義,除非一個生詞反覆出現,不知道意思實在影響理解全文,否則就不查。泛讀還要講究一定的速度,有時也不必逐詞細看。泛讀多了,語感就會強,還能逐步鍛煉出跳讀與掃讀的能力。可以説,不會泛讀的人,就不叫會閲讀。

4、寫作。中學生學英語還有一伯事要做的,就是寫作。聽説讀寫其實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寫的練習可以稍後進行,但高中生無論如何是應該經常寫一寫英文的。寫作,可以使我們對英文的掌握更精確,也可以促進聽説讀的能力的提高。中學生寫英語,開始不要長篇大論,要從寫簡單句練習起。先寫一兩句話,逐步發展到五句話、十句話。初學寫作時,可以依照中文意思譯成英文,慢慢地靠頭腦中的英文思維直接寫出英文。初學寫作,主要使用小詞、小句子,也就是常用詞和簡單句。待有一定水平了,也可以適當用一些複雜結構,如定語從句,非謂語動詞短語,強調句型等等。還要練習用好連接詞語,因為連接詞語用好了,可以使意思表達更準確,文章更順暢。有一點需要提及的是不要生造中國式的英文。中國人寫英文,應以模仿為主,用你聽過的話來説,用你讀的過的句子來寫。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8

新課程培訓即將結束,我認真的聽了各位專家對新教材的解讀和分析,並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教師的觀念應發生改變高中化學新教材學科難度明顯下降

知識面和新科技的介紹有大幅度的增加,課時大幅下降、與此同時新大綱所賦予化學教學的任務明確指出:化學教學的第一任務,就是要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公民、為此承擔化學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實施者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轉變。要從注重具體的化學學科知識點的嚴謹性、深刻性轉變為進行化學教育的大教育。化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化學,並能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不能只注重化學學科本身的知識結構,而要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使學生可以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科學、技術、社會和生活中的有關問題,瞭解化學制品對人類的貢獻,學會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使化學教學更清醒,充分體現化學教育的功能。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具體的化學知識點,而更是可以與具體化學背景聯繫的實際問題或思考方法。

二、教材的內容和功能發生了改變高中化學新課程與現行和原有課程相比

在課程理念、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堂教學、課程和教學管理、考試評價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必須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新課程,要不斷的更新自己教育觀念和知識體系,及時補充新知識,並對原有知識進行整合,更需要調整自己原有教學思路和方法,是自己的教學節奏適應新的教育形式。新課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發生了巨大變化,知識體系也隨之發生了改變。新教材採取模塊式教學,分選修和必修兩類,採取學分制,因此新課程表現出模塊化、多元化和層次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和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以三條內容線索來支撐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和落實,體現知識的基礎性、時代性、多樣性和選擇性,要從生活走向化學,再從化學回歸社會,以高視點、大視野、多角度、多層次地傳授知識和方法,將化學溶解於實際生產生活中。

三、教學方式的不斷改變。

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和不同知識內容的特點,化學課的課堂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教學可以採取的教學方法很多,如:探究討論式教學法、啟發討論式教學法、程序教學法、單元結構教學法、發現法、自學輔導法、實驗探究法等多種形式並舉。可以改變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到學而不厭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同時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應該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定要根據教學實際,做到形式為內容服務,形式和內容統一,並且要強化化學作為教學主體的能動作用,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使教學形式多樣內容新穎,達到學生喜聞樂見的效果。

四、學生的評價方式發生改變高中化學課程實行學分管理

學生要達到高中化學課程學習的畢業要求,必須完成必修課程模塊化學1、化學2和一個選修課程模塊,即至少要修滿6學分的化學課程。對化學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再選學若干個化學選修課程模塊。鼓勵學生尤其是對化學感興趣的學生在修滿6個學分後,選學更多的課程模塊,以拓寬知識面,提高化學素養。有理工類專業發展傾向的學生,可修至8個學分;有志於向化學及其相關專業方向發展的學生,可修至12個學分。這樣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此次新課程培訓給我感觸很大,對新課程的理解又更深一步。在聽取報告的同時,我也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結合理論,重新思考,也得到了很多啟發。相信在今後的教學當中,對新教材的理念有更好的體現。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9

參加新課程培訓使我想到:目前的教師隊伍中,特別是我們中老年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的禁錮,首先從思想上就很難擺脱這種根深蒂固的窘地,加之我們的知識陳舊,有的甚至遺忘,頭腦中尚存的淨是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碎片,遠遠不能滿足新課程的要求。

今天參加新課改培訓,若還與傳統培訓那樣,通過幾次專家講座或報告,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並敦促我們記住一些前沿的教育觀念.背誦教育理論文章,這顯然是不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的。如今,通過新課程培訓我們必須充分在教學中體現教師的自主性、針對性、生成性、實踐性、示範性等原則。強調新型的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關係的教育,多層次多領域地涉獵知識,極大地滿足教師的專業創造和教學創新,有意識地引導教師能動地、個性化地解讀教材,形成自己獨特的、開放的、創新的教學思想,培養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並能夠聯繫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學會收集、整理、利用與學科相關的資料,捕捉課堂以外的學科“風景”,接觸過去從未接觸過的東西,想過去從未想過的`問題。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不僅僅是教科書的更換,而是教育理念、人才培養方向、教學方式、教師專業化成長等全方位的整體變革。那麼,教師培訓應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呢?我們只有尋找一個充分以學員發展為本的載體,把握好三個結合點,抓住新課程培訓的關鍵,使我們通過對新課程理念的透徹理解,校正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0

新世紀國小參加了xx市數學新課程培訓,一天的培訓內容安排得很多,聽了1堂課了學習了2個教材分析,聆聽了11個專題論談。通過這次培訓我收益、感想頗多,此將我培訓的所思所想付諸筆下,作為自己在今後教學道路上的提醒和鼓舞。

一、耐住寂寞,潛心鑽研教學

從這次培訓來看,新課程對學生的要求低了對老師的要求確大大的提高了不再是過去照本宣科了也不再是作秀式的上課了需要的真真切切的有效課堂,要向40分鐘要效率。要想做到這一點,老師只有在課餘時間潛心鑽研教材,有時也許還要佔用你工作之外的時間。鑽研教材是枯燥的要耐得住寂寞,從枯燥中尋找樂趣,從孩子們好奇閃爍的目光中,從孩子們獲得知識的興奮表情中獲取我成就感。那麼鑽研教材需要讀懂教材,詮釋本質,理解本質,活用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現在書本上的內容並不完全適合你所教的`班級,內容也沒有像老教材那樣有條理清晰,因此備課時我需要吃透教材,深入淺出,對學生的任何表現都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就需要我付出大量的準備工作。

二、做一個細心的數學老師

數學課好像是一個追求結果的課程,因而我數學老師也很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考試考了幾分,作業的答案對不對,卻忽略了學生在題中出現的錯誤,以及解題的過程。有時看到學生做錯了只是讓他去訂正,或是説太粗心了等。那麼我老師是不是也太粗心了呢?忽視了學生有價值的錯誤呢?要善待課堂、作業中出現的錯誤,有時學生的錯誤是有價值的要從學生的錯誤中剖析解決的方法。經驗不正是從錯誤中一步步積累起來的嗎,讓我做一個細心的老師,關注學生的細小錯誤,也許它就是擦亮你思維之火的星光。另外我要堅持不懈的抓學生的學習慣,培訓學生的數學素養,從最生活的開始,從身邊最簡單最容易操作的開始。

三、注重自身的專業成長,成為一名專業教師。

為什麼我國小教師大家覺得是誰都可以當,而醫生卻不是人人都可以當的想主要原因是國小老師不夠專業,似乎老師能做的其他人也能做,那麼如何變得專業呢?想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專業成長,首先從模仿開始,向我所欣賞的名師教學片斷中學習他過人之處。二是從磨課開始,磨一堂課,磨同一類課,讓自己成為這類課的權威。三是從讀書開始,每天給自己哪怕十分鐘也好讀些書,看些書,總能從書中有所體會。四是從反思開始,教師的成長等於經驗加反思,每天對自己所上課的否滿意,把滿意的不滿意的做一些記錄,對自己今後的教學都是很好的積累。五是從寫作開始,自己對某些東西有想法了可以將想法付諸筆下,哪怕只是支言片語,可以寫寫精品案例,現場課堂評斷,或是自己的教學反思。

只有我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了才能進步才能更專業,別人也就無從仿效了愛我工作,愛我學生,也就能從中體會出我工作的偉大之處了。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1

通過學習和培訓,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初步的認識,認識到要上好新教材,我們教師非下苦工夫不可。為了適應英語新課程改革需要,儘快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我們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反覆學習新課程標準理念,深刻領會英語課程的要求。

我們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級的要求,學習有關文件精神,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研究英語教學的規律,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同時加強中外文化修養,拓寬知識面,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並能在自己的繼續學習和實際教學之中加以運用。

二、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為此英語教師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儘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三、儘量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儘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儘量真實,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鼓勵學生把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四、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我們應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制訂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採用推測、查閲或詢問等方法進行學習;

3、設計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4、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

5、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並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五、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有助於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例如可以利用第二課堂的時間開展英語對話朗誦、唱歌、講故事、演講、表演等英語課外活動,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

綜上所述,英語學習,應以興趣為先。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2

摘要:新課程目標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要求學生學會學習,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作為教師在積極地參與這場課程改革之中的同時,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重新定位,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師角色,以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本文將通過對師生角色的轉變的剖析,淺談在基礎教育下的師生角色如何轉變。

關鍵詞:新課程 理念 角色

現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到進行着。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演員只管自己演出是否成功,而對觀眾能否接受理解演出內容並不關心。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觀念必須改變,教師的角色必須改變,要由演員變為導演,讓學生去做演員。在教師的導演下,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和能力演好自己的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新一代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更為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因為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也必須隨之改變,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一、教師角色為何需要發生變化

人類已邁入21世紀,知識正在取代資本和能源,成為未來社會最主要的生產要素, 其結果必然是重視教育,重視人才。新課程改革立足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和現有的學科教學相比有很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

1.以問題為載體;注重調查。研究性學習以研究問題為目的,沒有教材和大綱,這給老師和學生留下了更多的創造空間。

2.呈開放性態勢,注重實踐。從研究問題的提出,資料的獲得,到研究結果的得出,都突破了原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學生走出書本,走向社會。

3.由學生自己完成學習任務,注重能力培養。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學習的內容,自由組合小組,制定實施計劃,設計方案。直至完成學習任務。

4.強調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注重研究過程。可見研究性學習突出的是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過程性。它的出現改變以往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他將同時成為學習者、組織者、協作者、參與者、研究者、指導者、促進者。

二、教師的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由教學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總是想法設法地將學生雖不大規範、但完全正確、甚至是有創造的見解,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面對新教材,我們的化學教師再也不是昔日知識的主宰者了,因為新教材決不是讓教師唱獨角戲的劇本。

一位教師在課程改革實驗體會中寫到:最近幾年我們一直在探索素質教育問題,而素質教育在我們的學科的突破口到底在哪兒?課程改革從目標上為教師提供了具體做法和指導,教師不僅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還要注重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並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變重結果為重過程,變重教知識為教方法,變重知識的掌握為重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變重學習成績為重學生的發展。這位教師的體會較為典型地反映了教師的思想轉變過程,這些變的背後説明了什麼呢?不言而喻,恰恰就是教師角色的轉變。通過課程改革實驗,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教師就是要由原來化學知識的代言人、教學內容的傳遞者、知識生產線的操作工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角色轉變,為課程改革實驗的順利實施鋪平了道路。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主持。在新課程中,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

(方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變成二種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過去,教師偏重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重理論輕實踐,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中把精力放在了知識的傳授上。而教材拋棄傳統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識的應用性,在知識傳授上重視以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等形式出現,強調了學生主體性。注重了實踐和創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轉變。

過去的課堂,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儼然是化學的絕對權威,為了應對考試,讓學生死記那些所謂的重點知識,再加上大量的反覆地訓練、課程改革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做法。教師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獨霸講壇,用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訓練模式、一種標準答案去所謂培養學生了。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溶於水的實驗時,學生設計出十多種方案,研究各個方案是否可行,讓學生感受到了民主、平等。又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感到合作學習的快樂。這樣增加了師生之間的瞭解和交往,更多地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交流融為一體。

那麼,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角色該如何扮演?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是積極地旁觀。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

三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三、學生角色的轉變

在課程改革實驗中,學生最大的變化就是藴藏在內心深處的學習熱情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主體性得到真正發揮。外在的表現就是對化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 學習方式的變化

2. 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的學習由過去的封閉、單向接受的方式向自由、多向交流和探究性為方的方向轉變。

3.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改變了過去聽、記、背、練的被動狀態。由於探究學習更具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在探究麪粉爆炸實驗中,學生探究了諸如麪粉爆炸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麪粉可燃嗎?為什麼要把麪粉吹起來等問題。在探究中,學生動腦動手,有挫折有反覆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識的學習中更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過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品質。

4. 在探究性學習中,廣大教師還注重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這一現代人的基本素質。在教學中,教師十分注意按不同層次設計問題、分組,既注意組內之間的配合,更注意小組之間的合作,互相關注,共同感受探索的焦急,承受失敗的失望,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和喜悦。

5. 學習形式的轉變

6. 在學習形式上,課程改革打破了一本書一本作業的多年一貫的僵化模式,變生動活潑、 靈活多樣。

7. 學生不再侷限於在書本上學習化學了,而是從生活中去學習,樹立了生活處處有化學 的新理念。有的教師設計家庭化學小實驗,有的教師密切結合現實,讓學生考察周圍環境在近幾年所發生的變化,調查10年來家鄉長江資源的變化,讓學生分組去污水處理廠考察,撰寫化學小論文。在這一開放的學習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公民素質。

8. 學生的學習形式豐富多彩,改變了過去作業的千篇一律。取而代之的是以小論文、小發明、小製作等。學生對知識章節總結或圖、或文、或詩、或小報,種類繁多,即使是作業,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有趣的小插圖,這些得益於新教材新穎形式的啟發。

9. 有的學生收集了近四十份材料,有實驗設計,有對某一節課的感受,有實驗報告,有蒐集的資料,有科普文章,有調查報告,有自我評價,有個人總結經驗,有討論材料,有章節知識整理與歸納等。

10 綜合以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轉變,可以概括為五多五少:教師講的少了,學生活動多了:教師照本宣科的少了,設計實驗、備課的多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少了,課外實踐多了;學生作業少了,作業形式多了;教師批評少了,鼓勵、表現多了。總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角色的轉變是關鍵。教師只要把自己放在導演的位置上,就會把講台與學生共享,把講台作為師生互動的平台,才能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潛力,演好自己的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教師如何走進新課程──課程專家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中國教育報,20xx年10月20日第3版

[2] 吳俊明《新課程理念與國中化學課程改革》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3] 《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角色》,遼寧人民出版社,20xx年9月10日

[4] 羅星凱、李萍昌,《探究式學習:含義、特徵及核心要素》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3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並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着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成為學生的朋友和榜樣。

師生情感關係,從整體上説,目前的狀況仍難以另人滿意,師生之間的情感冷漠缺乏溝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關係,不僅使得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的源泉。優化師生關係,重建温馨感人的師生情誼,是師生關係改革的現實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師生情感關係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係。創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係,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教師需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要利用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等優秀品質,這是優化師生關係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倫理關係和情感關係。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的師生倫理關係,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係。師生倫理關係是師生關係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應面向新時代,努力創建民、平等和促進個性發展的師生倫理關係,真正使師生關係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將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高亮麗的風景線。

 二、上好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並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2、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4、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5、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幾天的培訓,我的腦海裏充斥着新的教學理念及以人為本的教學態度。關注全體學生,放下架子把學生當作朋友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教學資源共享成為本次培訓的一大收穫。通過培訓對新課程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與體會。但對具體實施仍有一定的困惑,還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和反思,希望今後能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

阿基米德説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改進,力求將中國的教育事業推向一個更新的台階!

新課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課程理念,如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倡導課程的綜合化,及以課程管理的“去集權化”等。這些理念對廣大教師來説是全新的,在教學實踐中沒有遵循過的,因此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教師應積極對其做出迴應以推動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傳統教育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忽視表現在很多方面。在課程設置上,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課程曾經是必修課程一統天下,學生沒有迭擇的餘地,傳統的學校管理的觀念和方式有利於控制和效率,但不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與傳統的課程與教學相比,新課程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關鍵一點,就是新課程能夠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的學生權力的實現,保障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力,就是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性。求得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種全新的理念對傳統學校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國曆來有精英主義教育的傳統,追求學業成績的優秀,追求在考試競爭中打敗同伴,脱穎而出,這是一種精英主義的教育,它是以犧牲很多學生的發展為代價的,新課程就是從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力,求得每一個學發展的角度來對學校文化進行重建的,在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為了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有個性的發展。在課程結構上開設大量的選修課,讓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標準的前提下獲得更多的自由發展的機會。從而實現個性發展。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4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我有幸搭上課改頭班車,參加了暑期數學新課程培訓。

幾天下來,對於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胸中總湧動着一股澎湃的課改激情。

我個人感覺新課程有這它突出優點:

主要體現在:第一,內容結構上,打破了學科的本位主義框框,刪除了“繁、難、偏、舊”的內容和改變了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狀況。使學生體會到,不是為了數學而學數學。從教材所選例題及所編習題可以看到,數學中有物理,數學中有化學,數學中有政治、經濟、地理、環境及科技等;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在於應用,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自然與社會的各個領域。增強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來的自覺性。第二,培養目標的要求上,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摒棄了以往片面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傾向。誠然,無論是哪一門學科,要學好它,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但是,如果片面地去強調知識更新與技能,而忽視了其它的需求,學生變成了讀書的機器,沒有創新的能力,社會就難以發展。大家都知道,在我們印象中的恩師之所以成為恩師,不是他教給了我們多少的知識與技能,而是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學習、如何做人。這就是新課程的一大亮點。新課程中,無論是哪一個概念的形成、哪一個性質、定理的獲取,都設置了情景,將概念的形成過程及知識的獲取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提供了許多創造性思維的學習機會,使學生更能理解數學的形成過程,學會思考,學會提問,做到“看過問題三百個,不會解體也會問”。第三,學生學習方式上,改變了過去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在其中只起到了幫助、引導的作用。在概念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教師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師告之結論,而是在教師的幫助、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地去觀察、發現、蒐集信息、並用已有知識對所獲信息進行歸整而形成概念、定理的。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不可否認,課改是新的,一切都是在新的思維下產生的,不可避免的有它的不足:首先,在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因“義教”時期所用課程多以傳統課程為主,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以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為主。進入高中後,突然地轉變了學習方式,學生難以適從,而教師又礙於教學任務的完成,都在趕進度,未給學生留以緩衝期,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其次,在知識的銜接上,“義教”教材的知識結構可能與新課程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斷層,新課程很多涉及到的基礎知識在舊的國中教材中沒有,或未能真正地講透。學生在運用到相關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感到吃力,從而出現了編書者認為學生能完成而學生卻無法完成的練習、習題,給學生留下了什麼都沒有學到、什麼題都不會做的感覺,欠人性化,對學生自信心的'樹立產生了一定影響。最後,建議在高一數學①的編寫過程中,先介紹簡單絕對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數在閉區間內的最大(小)值的求法等知識的學習。作為初、高中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生適應高中的學習的過渡。同時也對集合知識的學習賦予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對函數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本次新課程的培訓中,我們聽了王尚志教授以及其他各位老師的辛苦講解,使得自己對此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也使自己認識到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下面是我參加培訓的一些心得:

首先是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怎樣作到這一點呢?我認為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積極源於興趣,我認為,在新課改條件下,要上好高中數學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對於教學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説敢做的氛圍中學習。因為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

經過一個階段的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總的説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經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大致內容。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佈;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於新增部分大學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裏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對於一個高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於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於新增內容,哪些是大學聯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繫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2.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數學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於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運算,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於我們的初高中階段,也許會貫穿於我們的國小、國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新課程、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數學的主線,對於一個高中數學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是把握數學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3.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點評,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新的大學聯考越來越傾向於“重視基礎,能力立意”。

“重視基礎”,意思就是從最基本的知識出發。從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中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試題,追根求源,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謂“能力立意”,意思是説試題不是基礎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組裝,通過這種組裝,題目就給人一種新穎、陌生感。“重視基礎,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學府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學子將來從事各種工作,研究和解決生活、社會問題的需要。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通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通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新教材的安排與設計充分體現了編者的良苦用心。作為教師,應該通過自己與集體的創造,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服務。

通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開闊,而且使自己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15

帶者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誇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着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