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合集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8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合集8篇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1

説起考研,不得不説説我的大學聯考,因為大學聯考的不如意,選擇了一個普通的二本院校。但是我仍然依稀記得,高三的志願大學榜單上是南京師範大學。所以,在大一第一次班會的時候,我就説出了我的夢想-南師大研究生。所以,考南師大是我一直不可動搖的信念。

首先我談談教育學專業課的複習,因為我喜歡教育學,所以我在大學前兩年的時間打好專業課基礎,而真正準備考研、瞭解考研是從大三寒假開始。由於之前南師的教育學考試的內容一直按着統考的節奏來的,所以我買了統考的書籍和資料着手複習,在剛開始的3-6月時間裏,我主要閲讀專業課書本,積累專業課知識點。我那時候買的專業課版本就有好幾個。其中教育學有王道俊的《教育學》、十二五規劃的《教育學基礎》,中國教育史主要是孫培青的《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有吳式穎的《外國教育史教程》、周採的《外國教育史》,教育心理學有劉儒德的《當代教育心理學》、全國十二所重點院校《教育心理學》,教研有裴娣娜的《教育科研方法》、袁振平的《教育科研方法》等,我花了近4個月的時間閲讀課本,整理脈絡,做筆記以及對比不同的説法等等。雖然這個過程很枯燥,也容易讓人不耐煩或者沒有成就感,但是我堅持下來了,因為這個積累的過程、思考的過程會內化成自己的東西,不是靠背誦記憶的。下面我詳細説説我每門課的複習:

由於這幾門課我在本科階段都學過,有過一定的基礎,所以我能夠了解書本中基本的內容。在複習《教育學》時,我先記憶書本中目錄框架,瞭解這本書大概的內容,然後逐步閲讀書本,我想説的是書本一直到考試前都不能丟,每一次看課本都會又不一樣的收穫。在閲讀第二遍時結合統考大綱做筆記,整理出自己的筆記。對於中外教育史,我認為主要有兩條線索:一是教育思想家,二是教育制度史。把這兩條線索理清楚並且多加記憶與比較就可以了,由於這兩本書內容比較多,工作量比較大,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教育形式與內容,需要加以區分,而不是僅憑記憶,如果不理解,記住了以後也會忘掉。

這三本書我一直花費的時間比較多,佔據了這4個月的大部分時間,在一些視頻資料、音頻資料進行補充。其實教育學的資料很多,各種各樣的資料都有,自己應該有選擇的進行復習,而不是都去看,都去做,時間上和精力上都會不夠用。我記得當時的視頻資料和音頻資料都是同學之間互相複習給我的,我沒有系統報過培訓班,因為我學過這個專業,所以我選擇自己複習。當然,我也不否認,機構的複習資料對我也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我認為跨專業的學生可以針對自己情況有選擇地都買資料以及報培訓班。其次,對於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科研方法,我佔用的時間比較少,因為我分析了南師大教育學真題,他們的分值比較小,所以我大部分時間花費在前三門專業課複習中。但是,我認為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學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教育學的5門課都不可割裂開來,在系統複習完書本之後可以聯繫起來看,這是非常重要的。

總體來説,專業課就是前期看書本,中期整理背誦、多做題,後期加強記憶與思考以及複習錯題集(主要選擇題,對於統考的學生很有必要)。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從主觀方面來説,我覺得學生厭學主要有以下原因:有的學生紀律觀念淡薄,沒有正確的學習目標,缺乏遠大的理想;有的學生智商比較低,對問題反應慢,學習跟不上去;有的學生是因為學習基礎差,對老師所講述的問題理解不了,學習甚感吃力;還有的學生是由於對某些學科或者某些老師的好惡程度不同。

從客觀方面來説。學生厭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受當今社會上所流行的新的“知識無用論”的影響;第二、家庭管教失誤,對學生過於放縱或過於嚴厲;第三、受當今社會上某些不良思潮的影響;第四、某些教師教育方法的失誤。

要想遏制厭學現象的發生,及時挽救厭學的學生,我覺得可以嘗試這樣做:

根據厭學者的實際情況和具體表現,幫助其制定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但要注意目標不可定得過高,不能讓學生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在使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達到該階段目標後,學生在享受勝利歡樂的同時,再製定下一個目標,經過若干階段的努力和練習,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家庭與學校配合法。教師經常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繫,互相通報學生的情況。針對學生的不良習慣,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管教。通過家庭與學校的配合,才能形成一股合力,從而發揮最佳的教育效果。

i即讓厭學者充當新的角色,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學生的信任,接受新的習慣,改掉不良的風氣。比如讓對某一學科厭惡的學生充當該科的課代表,迫使其培養對該學科的興趣。

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使自己能夠成為學生的心理醫生。要看到,學生厭學,並非都是不喜歡學習,而是由各種各樣的主客觀原因造成的,教師應抓住學生想學又學不好的心理矛盾,及時找學生談話,對學生產生厭學現象的心理原因加以分析,使學生理解到學習成績並非判斷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只要在學習上盡了最大的努力,遵守校紀班規,就是好學生。從而端正學生的思想態度,鼓勵其向好的方面進行努力。

抓閃光點,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即使厭學者也不例外。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並及時給予鼓勵,讓學生的優點得到充分地發揮,從而使學生實現徹底的轉變。

總之對這些特殊人羣的學生一定要有耐心。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3

雖然教育學每週只有一節,但是我還是獲益匪淺,從《教育學》這門課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在此,要感謝老師為我們傳授了《教育學》這門課程,我覺得收穫確是難於言喻。其實教育學去年我們就開始學習了,以前總不把它當回事兒,心想又是一門像《毛概》一樣無聊的理論課。但是,到了今年我就徹底改變了我之前的想法。一是,老師上課很有趣,有吸引力。在課堂上,您不僅給我們舉了很多大哲學家,先賢以及大教育家們的例子,還給我們講訴了許多實際生活中的案例。您所舉的.許多例子不僅對我們學習教育學有很大幫助,而且還對我們自身也很有啟發作用。二是,您還會和我們互動,用問題來引導我們、激發我們。通過互動和同學間討論,讓我們的課堂變得輕鬆、民主,也同時讓我們變得主動學習、主動思考。通過上您的課,通過您對教育的解釋,對教育學的解釋,以及許許多多貼近生活的事例,我發現:原來“教育”並不是一個遙遠的話題;教育學也並不是一門枯燥無味的理論課。

依然清晰的記得這學期我第一次翻開《教育學》這本書時的情形,當時我發現書裏的內容特別的枯燥乏,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是我誤解了《教育學》。現在再回到我開篇就提到的收穫卻難以言喻上。因為我確實在《教育學》這堂課上學到了很多的知識,不僅解除了我對《教育學》就是一門枯燥的理論課的理解,還豐富了我對“教育”,“教育學”的理解。

還記得老師在給我們講“教育的本質”這一節的時候,您給我們提出了幾種不同的定義。其中令我映象最深的就是愛因斯坦對教育的定義:教育是把受過的教育全部忘掉之後,剩下的東西。通過對“教育”本質的學習,使我開闊了思維,不再把“教育”一詞想的空洞而深不可測。

通過教育學的學習,我還深深的喜歡上了教育學。其中有許許多多我感興趣的話題,比如中西方文化的傳統的差異所造成的中西方教育意義的不同。老師給我們形象的舉例闡述他們的不同之處,老師把中國的灌輸式教育形象的比喻成木桶給杯子倒水:老師是木桶,學生是杯子,老師主動灌輸,學生被動接受;更有意思的西方的教育,老師把西方的引導式教育用“產婆術”來做形象的比喻:老師是接生婆,學生是孕婦,而孕婦產下的胎兒則是學生內在的潛質,通過老師的“助產”,使學生主動學習、思考,從而發掘自己的潛力和才能。通過老師形象

的比喻,使我深深的理解了中西方教育的本質區別。

上老師的課,從歷史的角度上來説,我也是獲益匪淺,通過您對“教育的產生和發展”這一章節的介紹,我瞭解了教育在人類社會的五個階段: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各自的特點,以及教育的緩慢發展史。在講到農業社會的教育史時,中國西周時期的“六藝”教育讓我倍感驕傲,我國的先賢們在那個時期就已經提出瞭如此優秀的教育理念。除了瞭解中國的教育史發展之外,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國外的一些典型的教育內容。其中很特別的是古希臘的“斯巴達教育”,他們當時的教育目的僅是是培養合格的軍人。而正是這種教育,它對我們的教育事業也是具有進步意義的。看着最近學校裏大一新生幸苦的軍訓,就讓我不禁想起了古希臘“斯巴達教育”。西方世俗封建的“騎士教育”也讓我印象深刻。它的教育也很特別,教育分成三階段,其中最讓我好奇的是第二階段:護衞。不僅要幫男主人打仗,侍奉男主人的生活,居然還要視女主人為情愛對象!通過這樣特殊的教育方式來培養騎士的軍人品質和紳士風度。還有古希臘雅典的“通識教育”,等等。真是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教育的目的各異,內容各異,教育的方法和組織形式也大有不同。《教育學》真是讓我對歷史上的各種教育大開了眼界,豐富了我的知識和視野。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4

一週的見習實踐使我近一步地瞭解到教師的職業生活,也提供給我一個現場觀察教育現象,關注教育熱點,思考教育問題的平台,更重要的培養我一種能夠在理論知識和現實實踐之間尋找差距和發現理論知識的可能性並加以利用的能力。學生就像一張白紙,社會是一個大染缸,而教師則是以一支合理調配顏色,勾勒圖畫的筆的形式存在。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5

實習目的:學習新課程的理念,參與新課程的實驗,把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實際教學活動中。鞏固和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教育和教學上的獨立工作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前言: 為期8周的教育實習,確實意義非凡。通過自身的爭取和多方面的協助,我不僅有幸到鳳崗銀星學校做一名實習老師,更幸運的是我還能到英才學校(東莞有名的貴族學校)和油甘浦中心國小參觀學習,這無疑讓我獲得了更多豐富知識及經驗的機會!雖然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了許多的困難,但在指導老師及其他在校老師的幫助下,加之同學們的積極配合,讓我在順利完成實習任務的基礎上,學會了許多在學校沒能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也讓我發現了自己存在的種種缺點和不足,激勵着我不斷地進步和成長!正所謂“千淘萬漉雖辛苦,一波三折有收穫”啊!這為我後來繼續留在銀星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學生的天真、爛漫、求知似渴讓我有了真實的感觸,勵志從此以後一定繼續從事教育行業,特別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及輔導。

剛離開學校,又走進了學校,這種感覺是既陌生又熟悉的,可以用“激動萬分”來形容。與銀星結緣是因為銀星設有一個學生小記者站(我是新聞學專業的),那天恰逢來考核我的領導是學校董事長成總,他給出了一道意想不到的題目:寫進入這所學校得感觸。當時的寫作與其説是作文不如説是心聲,現在還記得裏面加重又重複的詞——激動,激情、耐心、愛心、神聖……。是的,做老師是我從小的夢想。

實習的主要內容包括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調查研究。實習期間,課堂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給了我較深的體會。

 一、教學工作:

基本情況:完成新授課12節,練習課8節(語文、數學、英語、)

由於各種原因實習期間,在教學工作方面,我得到的教訓要遠比我得到的收穫多。讓我深刻地明白到:教學工作容不得馬虎,要善於學習,要樂於學習,要認真對待!給我較深體會的是一下幾點:

1、善於學習、樂於學習

教學是一個很個性化的過程,每個老師都有屬於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風格,有着自己的獨到之處,在教學實踐中善於與其他老師的交流、聽其他老師的課、從其他老師的課堂中學習、虛心地向其他老師請教,這要比自己盲目地摸索要直接、更省力、更見效。但學習絕非生搬硬套,因為適合別人的東西卻不一定適合自己,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要有自己的觀點。在教學《翠鳥》時,我先聽了劉老師在3班的課,在還沒吃透教材的情況下,我只是簡單地模仿劉老師的教法,將劉老師的課生搬到1班,結果那堂課是我上得最失敗的一節,條理不清晰、教學重難點沒有把握好,教學銜接不流暢,將完全沒關係的減法與除法比較教學。這堂課讓我明白,要在有自己的東西的基礎上學習,要會學,而不是模仿。

2、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難點,做好備課工作

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並不多,知識點也比較細,在把握教材、掌握教學重難點方面有一定的難度。備課時,要熟知了解教材,知道這課教學內容是什麼,教學的重難點又是什麼,結合教參書和學生的練習再來備教材,在教學時才會有清晰的思路。對於在教學過程中無法串起來的部分可以請教一些有經驗的老師。在備《文具店》時,通過閲讀教材,我知道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就是“誰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其本質是“幾個幾”的問題,教學的難點就是如何使學生區分“誰是誰的幾倍-除法”和“誰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在如何引入方面,我始終無法把握,古老師給了我一個建議,用一個“拍手遊戲”很順利地導入課堂。這堂課花了比較多的時間準備,指導老師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教學設計不錯,教學流暢,教學重難點處理得比較好,也指出了不足之處,讓我感覺進步了不少。

3、及時鞏固,查缺補漏

通過練習與作業及時鞏固,查缺補漏。老師評講時,只許學生聽,不許學生訂正,常用舉一反三的方法來評講試卷練習,然後再讓學生獨立訂正錯誤。把仍不會的學生集中出來,再進行個別輔導,而且同時發信息給家長,讓家長在家加強輔導,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好所學的內容,讓每個學生的知識點過關。

4、確定目標,節節進步

在教學過程中,瞭解每一個學生,對於基礎好的學生嚴格要求,對於基礎較弱的同學放寬要求,多點表揚。在對每個孩子心中有數的基礎上,給每個孩子訂立一個目標,這個目標要切合每個孩子的實際,對達標的孩子還要給以特別的獎勵,激發孩子繼續達標的興趣。對於沒有達標但取得進步的差生也要給小小的獎勵,鼓勵他繼續努力爭取達標,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促使每一個孩子都有進步。

二、班主任工作:

組織過一次《感恩母親主題班會》觀摩課

初期的班主任工作學習,很機械、很重複,只是簡單地跟早讀、跟操、跟值日,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班主任如何完成學校分配的任務、如何處理班級事務、如何與家長溝通,從看的角度去學習,感悟其中的微妙之處,注意其中的細節問題,努力地記憶,努力地模仿。實習中期,因為一位老師臨時因事請假,我接管了她的班級,來到了二(1)班。在兩個星期裏,我以外行人的身份擔任了這個班的語文老師,完全以一位班主任的身份融入到老師中、融入到學生中,獨立地做着班主任工作,教學、出操、分早餐、應付學校的作業檢查、處理班裏的事務、做學籍冊等等工作都讓我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國小班主任工作的瑣碎,同時也感受到了作為一名老師、一名班主任的責任,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更直觀的認識。通過看、通過做、通過想,對班主任工作我有了以下幾點的領悟與體會:

1、重視學生安全,安全排第一位

2、明確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賞罰分明,恩威並重,説到做到

4、善於培養有能力的班幹部

5、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很重要

 三、總結:

教學,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有着太多的感悟,有着太多的體驗,有着太多的渴望,希望自己在未來的教學中學習、進步、成長。爭取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閲讀指導課等領域有更好的突破。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6

《弟子規》能治社會百病,能給千家萬户來幸福,這是真的嗎?是真的,千真萬確。這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還是假想,想的厲害不厲害。如果真想而且又想得厲害,那就必須真學真幹。所謂真學,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習,恭恭敬敬地學習聖賢人地教誨;所謂真幹,就是真力行,真實踐。只有這樣學,這樣幹,才能真受益。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對《弟子規》的認識。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弟子規》一書內容簡明通俗,不談空洞理論和教條,而是教導基本的品德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應有的禮節。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還存在着素質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知書不達禮、沒有責任感和事業心,生活如同行屍走肉等現象。這些人缺的是什麼?我覺得缺的就是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弟子規》一書深刻地訓導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如何具備博愛的精神及正確的讀書方法等。諸如書中所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毋變;”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乃為如何友愛兄弟,尊長愛幼最基本的語言及行為規範。另外,書中通過列舉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瑣碎的習慣及現象,進而訓導我們如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具備博愛的精神和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等。本書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舉的都是生活當中最為普遍、最基本性的習慣和現象,而這些習慣和現象可以説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為,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二、自己的幾點做法。

①以自己先學,帶學生跟着學,不懂的字句問語文老師或上網查資料,課間或班會課與學生交流討論,各抒己見,説説自己對哪些句子、段子印象深刻,哪些平常沒做到或沒意識到,現在怎樣做等,對照《弟子規》一書,哪些沒做到位,

或還需改進的學生的不良言行,要求及時發現,及時糾正。

②學懂了要求會背誦,可以在跑操時一邊跑一背,既培養、鍛鍊學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學生跑出節奏,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三、自己的幾點感受。

(1)、從《弟子規》裏,我讀到了誠信。為人處世,除了孝道,就是誠信了。誠信為本,誠信也是國人所追求和倡導的一個基本素質。任何時候、任何朝代,一個人立於世,只要開口説話,首先就要講究信用,欺詐不實的言語,在社會上是不可能永遠行得通的。同時還要注意的是,話説得多不如説的少。凡事實實在在,不要講些不合實際的花言巧語。

目前在社會上,有一些人還未看到事情的真相,就喜歡輕易發表意見;對於事情瞭解得不夠清楚,就輕易傳播出去;遇到有人談論別人的是非好壞時,不管與已是否有關都喜歡參與進去,這些都不是正常現象,是與中國人的傳統道德相違背的,是應該屏棄的 。還有些人,聽見別人説自己的過錯就生氣,聽到稱讚自己就高興。殊不知,這樣一來,圍繞在自己身邊的虛偽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真誠有益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少。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如果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先應該自我反省,檢視自己是不是有這些優點,是不是空有虛名;當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過錯時,要正確地接受和麪對。只有這樣,正直誠實的人才會喜歡和自己接近。

(2)、從《弟子規》裏,我還讀到了仁愛。提示自己對於身邊的人要有顆關懷愛護的心,如同蒼天與大地,絕對沒有私心、壞心,不論好人、壞人、聰明、愚笨、尊貴、貧賤、種族、國界都一樣給予保護和承載,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為名利也毫無虛假。這也正是“天同覆,地同載”的大同境界。雖然現在已經不是“主子、奴才”的社會,也很少有人用婢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現在這個社會裏,上下、尊卑的關係仍然處處可見。而這是與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提倡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因此,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弟子規》裏的“泛愛眾”思想,多為大眾着想,共同營造一個相互關懷、相互體諒的温馨、和諧社會。

總而言之,《弟子規》所講的道理,正是聖人的訓誨,從“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着手,尋求人生的歸宿,是很多偉人、聖賢的最大願望。在《弟子規》中,聖賢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這就是所謂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了,我們這些後者有真正的福報,能夠聆聽到聖賢的教誨,對我們將是莫大的幸事。所以讓我們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反覆讀誦,深入內心,並把它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和行為。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7

在這所學校雖然待的時間有限,但那裏天真無邪的孩子給我留下了深刻影響,他們活潑,他們樂觀。學校根據他們的發展規律設計了相關的課餘活動,有踢毽子、丟沙包等,同時成立了許多社團,讓其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加入自己喜歡的社團併為之努力,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然,這樣讓孩子的課餘活動豐富起來,成為自己的精彩瞬間,但這也有一定的隱患。而學生的安全問題就是重中之重,雖然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同時,學生之間的關係問題也成為了教師關注的點,而班級管理如何能更好、更合適地進行就脱穎而出,成為了教師的心腹大患。而我覺得,班級管理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針對不同的學生,依據不同的方式,進行有效的管理。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 篇8

今天下午在辦公室裏看到一個班的數學老師教育一個學生,言辭比較激烈。請了家長後是學生的奶奶來了,説學生的父母都忙着工作,不管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在管。這就反映出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實際上家庭教育缺位並不是個別現象,很多老師都反映過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父母確實很難做到工作和教育一直把握在一個平衡狀態,但工作絕不應該成為鬆懈孩子教育的理由。這位數學老師也説這個學生學習習慣不好,那學生的學習習慣除了家庭影響之外,老師對他的影響也應該是很大的。學生在低年級階段主要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這個五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一些毛病,是不是也有一些原因是與以前教授他的老師有關?我們都知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從來都不是獨立的問題,二者相結合才能促進學生髮展,但實際上,在學校和家庭教育相結合這個問題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