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有關《教育新理念》心得體會3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9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新理念》心得體會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教育新理念》心得體會3篇

《教育新理念》心得體會 篇1

閲讀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讓我的頭腦經歷了一番洗禮。處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時期的教師,需要以一種怎樣的姿態迎接這一轉變呢?我個人認為應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養性,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該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只有從教師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湧現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的多麼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的人格。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熱愛學生,做到對學生尊重與寬容

教育是人學。教師勞動的對象是有着豐富情感和人格尊嚴的、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具體的人。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應成為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邏輯起點。

(一)教師應尊重學生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學生多姿多彩的選擇,尊重學生主動活潑的呈獻。

(二)教師還要學會寬容學生

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施與這種美德會對受與者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種寬容並不是放縱。

教育需要嚴師,但更需要“愛”與寬容。對自己的學生寬容,更是一名教師應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作為教師,應充分理解、體諒學生的“不成熟”,寬容他們一時的過錯。

寬容是一種修養,能使教師遇到突發事件仍保持一種平等、平和的心態對待學生;寬容是一種胸襟,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廣闊的心胸;寬容更是一門教育藝術,它能使教師不厭其煩地對學生堅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給學生以自我反思、認識、改正錯誤的機會。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對犯錯誤的學生,常常讓他們先做一件好事,然後寫一份心理活動説明書,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時,做好事後心靈深處的舊我和新我是怎樣論戰的,這種做法,既能讓學生自覺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更能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

  三、要做伯樂,具有一雙發現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許多有特殊天賦的人、有着異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開始通常不會被人理解,反而被稱為愚蠢或傻瓜。

我們的學生中其實也不乏這樣與眾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為老師的我們是不是隻盯着那些分數指揮棒下的“優等生”,而錯把美麗的天鵝當成了可憐的醜小鴨了呢?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發展。需要教師關注個性差異,允許每個學生自由地發展與個性充分地張揚。我們對待學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因材施教,我們應當善於用欣喜的目光去發現去培養有獨特個性,富有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與鼓勵作為給學生們的禮物,説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有天才出現。

以上只是我的幾點感想,其實書中的每條建議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教育智慧賦注於教育實踐中,努力成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師。

《教育新理念》心得體會 篇2

空閒時間我認真閲讀了《教育新理念》這本書。通過閲讀使我深刻的體會到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只有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才能與時代同步,才能有足夠的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學生。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改變與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説某位年輕人來到一個地方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裏如何?”老人家反問説:“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着説:“那你快走,這裏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位年輕人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這位年輕人回答説:“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老人家便説:“這裏也同樣好。”一旁的人很詫異的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説法不一致呢?老人家説:“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當你以批評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為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學生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學生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無疑是沙漠裏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學生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授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了。

目前,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們有時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學生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問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

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

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通過閲讀《教育新理念》這本書對我真的收穫不淺!

《教育新理念》心得體會 篇3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大凡有思想、很健康的人,大都有一種很強烈的被人欣賞,被人尊重的情緒。作為從事教育的我們要經常給學生一個善意的微笑,給學生一個靈動的眼神,給學生一句真誠的讚美,給學生一個關注的點頭……

尊重是人最重要的需要之一,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認為人最大的需要是得到別人的尊重。尊重是一種不卑不亢的處世態度,是一種自尊、尊人的為人方式,它崇尚平等與寬容,與佔有、攻擊、暴力、貶損、傷害等消極心態與行為是相互對立的。尊重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是社會進步的階梯。

《新世紀漢語大詞典》對“尊重”的定義是:

(1)尊敬重視、尊敬看重;

(2)常用做承認失敗或表示順從的一種謙卑態度;

(3)自重,對自我的尊重。《現代漢語詞典》對“尊重”的定義是:

(1)尊敬或重視(個人、集體或有關的抽象事物,如意見、權利等);

(2)莊重(指行為)。

尊重,顧名思義,就是要重視人、理解人、信任人。指個體對客觀現實具有生命意義的心理反映,具體是指要尊重人的尊嚴,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和責任,尊重人的價值,尊重人在自我發展中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我們教育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是教師打開學生心靈的金鑰匙;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才能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才能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樑,學生才能信任教師。當今的學生,尤其是處於生長叛逆期的學生,他們追求個性發展,追求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平等交往。因此,教師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一定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理解學生,尊重學生。

理解就是理解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例如瞭解他們的學業情況,瞭解他們的家庭情況,瞭解他們對教師的要求,瞭解他們對學校的期望等。不能忽視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我們在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同時,又要承認學生與學生之間是有差別的,要全面發展但不是平均發展,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並不是放任自流,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有時還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評。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處處顧及學生的自尊心,諄諄教導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魏書生曾説過:“教師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教師的昨天,學生犯錯誤時的心情,教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的更具體一些。”如果我們能設身處地的為學生想想,然後再推心置腹地做做工作,師生之間的某些衝突時完全可以消除的。一味的訓斥,只能促成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更不能用挖苦、諷刺傷害學生的心。批評學生要慎用。

教師要平等友好地對待學生。校園裏,師生之間沒有人格的尊卑、貴賤之分。教師應平等對待學生,不能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家長式的作風對學生髮號施令。例如,當一個學生有缺點或出現過失時,教師對其進行幫助、教育以至嚴肅的批評,都是必要的,但必須抱着與人為善的態度,才能為學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師對學生進行挖苦諷刺,則只能引起學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師生間就會出現一道鴻溝。

教師應由衷地信任學生。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學生的一種特殊手段。同樣信任學生也是培養學生自尊心的一個原則。

蘇霍姆林斯基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説,就在於讓學生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我是一個勤奮的腦力勞動者,是祖國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兒女,是一個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斷取得進步完美的人。”作為從教者,一定要尊重學生成長的需求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在健康發展中發揮他們的潛能。尊重,是一縷春風,一泓清泉,一顆給人温暖的舒心丸。它常常與真誠、謙遜、寬容、讚賞、善良、友愛相得益彰。給成功的學生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對學生成功的敬佩、讚美與追求;給失敗的學生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對學生失敗後的同情、安慰與鼓勵。教育只要有尊重在,就有師生間的真情在,就有未來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後的繼續奮進,就有失敗後的東山再起。我在編排學生的座位時,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每個星期輪換一次,有時前後輪換,有時左右輪換,這種編座位的做法學生非常喜歡,家長也很滿意。有一天早自習時,我發現孫萬祺同學在玩四驅車,我並沒有當眾批評他,而是下課後找他談心。我親切地對他説:“玩四驅車當然可以,但要注意約束自己,利用下課的時間玩。”後來他按照我説的去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見,尊重學生是一種教育智慧,也是一種教育藝術。

熱愛學生是教育取得成效的關鍵,更是教育與轉化學生的一劑“靈丹妙藥”。熱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尊重教育,離開了一顆“愛心”將會寸步難行。我們班上有一名女生,學習成績優秀,人長的蠻可愛,圍着她的男生也不少,作為班主任總是擔心她受干擾,影響學習。雖然對她有所暗示,可她依然活潑好動,常常與男生打成一片。一天課上,我正講的起勁,猛然看見她笑着回頭與一名男生講話,看那“親熱”勁,我氣不打一處來,想起平日裏對她的忠告都置若罔聞,便看着她隨口説出“你以為你笑的很燦爛嗎?”説完,我接着講課,只見她的臉一下子晴轉多雲,繼而笑容消失,神色黯淡下來,我為自己的一句話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暗自高興。可是沒多久,我卻高興不起來了。課間她正和同學們談笑着,見我進教室,便立刻收起笑容,眼睛怯生生地朝我張望一下,如同老鼠見了貓,逃回座位,必恭必敬地坐着。偶爾用眼睛瞟我一下,又慌張地耷下眼皮。課上,無論同學如何雀躍的舉手發言,她總是紋絲不動,即使我點她發言,她也總是不苟言笑,問一句答一句,絕不多説一句話。以前那個我欣賞的侃侃而談的靈氣才氣在冰冷的回答中蕩然無存。自此一種負疚感壓在我心頭,很沉重。我沒想到,一向自我感覺良好的師生關係,竟然如此的不堪一擊,我不能讓這種局面持續下去!我決定補救這因我的失誤而造成的局面,礙於老師的面子,我把她叫到辦公室,向她表示歉意,可她唯唯諾諾,眼神裏滿是懷疑與冷淡,談話以失敗而告終。説者無意,聽者有心;我不能讓脱口而出的一句話改變她的一生,我要用我的豁達和誠意使她回心轉意。

上課了,我對全班同學説:“老師在一次上課時,犯了一個錯誤,用不當的語言批評了某某同學,老師感到很內疚,今天我當着同學的面,向某某同學道歉,希望以後同學們監督老師的言行。”説完,我發現她的眼裏充滿了感激,正大膽地望着我,似乎有話要説,我沒有讓她説,因為我知道此時無聲勝有聲。接着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從他們的眼神裏我看到了尊重換來的信任與讚賞。此後,我又看到了她那燦爛的笑容和閃耀着思想的火花。這讓我體會到教師的職業如履薄冰,它需要教育者時刻檢點自己,約束自己,提升自己,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個輕柔的撫摸都極有可能點燃某個孩子心頭向真、向善、向美的火種,改變某個孩子的一生。

尊重是一縷春風,讓人心靈之湖泛起圈圈漣漪。尊重是一曲音樂,讓人感到透徹心扉的震顫。尊重是一場甘霖,讓人體味到生活的甜蜜。

尊重是一束陽光,讓人沐浴在温馨的境界裏!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就要尊重教育,尊重孩子,讓每個孩子抬起頭走路,在陽光下成長,只有這樣,才能實施尊重教育,也才能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