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磨課心得體會(集錦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8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磨課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磨課心得體會(集錦15篇)

磨課心得體會1

您有磨課的經歷嗎?如果有,那您是幸運者,因為您已經擁有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如果您正在磨課,您將品味磨課中的酸甜苦辣,但不管是什麼滋味,請您帶着快樂的心情去品嚐,收穫的是美味佳餚。如果您還沒有磨課的經歷,您將感受不到成長的喜悦。磨課就像爬山,在山腳下,望着高山,您想退縮,您想打退堂鼓,就如我們剛接到任務時畏難的情緒與感受。在爬山過程中,我們會覺得累,但在累過之後,沿途的風景,山上的新鮮空氣,在山頂上一覽眾山小的感受,只有到了山頂才能感受。我有幸成為磨過課中的一員。

一個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有多優秀。一個人,想要優秀,你必須接受挑戰;一個人想要儘快優秀,就要去尋找挑戰。一個人的知識,必須通過磨練才能獲得。朋友,到磨課中去收穫快樂的果實吧,在磨課中學會成長。

磨課磨得友誼。在磨課過程中強烈地感受到同事對我的關心與幫助。我們全生物組老師,為了我的課來回奔波;我切身感受到通過磨課增進了同事間的感情與友誼。

磨課磨得是財富。磨課苦,磨課累,但在苦中收穫的是快樂,在累中收穫的果實。在磨課中,首先收穫的是教學"財富"。在正式上課前的每一次試教都是考驗,在每次的試教中卻都能得到教學的"財富"。其次,在磨課中收穫的是自信。在每次試教前,同事們給予微笑與鼓勵,一句句祝願與鼓勵的話,暖在了我的心裏。在磨課中我磨練了自己意志與膽量。這樣的"財富"將終身受用。

磨課磨得是體力。在磨課過程中,其它事情還是一樣不能少,只有在晚上8點之後的時間才能安安靜靜地靜下來想自己的課,想教學過程,想教學環節的銜接,想上課時的表情與動作,還要做教學用具、課件,請人糾正自己的語音語調等等,有時需要忙到很晚。因為自己的身體素質較差,這時的你如果體力跟不上,在課堂的正式展示前你就會倒下,那一切的努力將都是白費。這也跟爬山一樣,開始用力過多,到了山腰,就會體力不支,半途而廢。因此,在磨課的這半個月中我合理分配自己的體力,合理安排教學與休息的時間,並及時補充體力。所以,磨課磨出了我的意志,還磨出我的體力。

磨課生活已告一段落,磨課使我收穫頗豐,磨課使我在教學中成長很快,但留給我的是思考,是今後努力的方向。這次在朋友的幫助下,爬上了一座小山,而在我面前呈現的卻是更多更美的高山,想要領略高山的獨特魅力,只有努力,再努力。

磨課心得體會2

一次次的試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穫,這其中有過困苦與彷徨,有過希望與欣賞。在“磨課”的這些日子裏,經常有身邊的人問我是不是很累?而我,總是用微笑來回答,因為這是發自內心的微笑。我想我是幸福的。楊亞伶主任、劉建良主任、雷同社校長以及學區數學組的全體老師為了我執教的每一節課更是煞費苦心,大家齊心協力。每一次的試教,她們總會認真聽,聽完後總會為我獻計獻策,毫無保留地説出自己的想法,幫助我不斷完善教學設計、理清教學思路。每一次評課後我將大家給我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經過透徹的分析與理解,再進行第二次教學設計並進行第二次試講,各位教師再次聽課、評課,將兩次課堂進行比較,總結出我的進步與不足。當時大家坐在一起給我耐心講解的場面還歷歷在目。大家各抒己見,思維在交流中碰撞,許多真知灼見在相互的交流中產生,那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團隊精神的良好體現。我也一一記錄下了大家的寶貴意見,消化吸收。不斷改進、不斷提高。感謝給予我幫助的所有領導及老師們,讓我真誠地説聲“謝謝!”。

磨課心得體會3

在培訓中我聽取了3位老師精彩的英語課,每位老師的課都是那麼的精彩,讓我既羨慕又欽佩。

一、羨慕他們紮實的基本功:

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課上儘量多的使用英語。為學生學習語言創造了良好的語言環境。只有教師説英語才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是我望塵莫及的,但是在他們的帶動下,我也會努力的。也希望能為自己的課題創造更精彩的語言環境。

2、他們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這是多年教學生涯的沉澱。

二,欽佩他們的教學能力。

1、課堂駕馭能力。老師們都能運用了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工具輔助教學,使課堂更生動,比如慄傑老師運用網絡展現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以鮮豔的色彩、活動的圖像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滲透了思想教育,同時給人一種賞心悦目的感覺,創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利用電腦課件也使課堂的容量增大,節約了時間,提高了課堂的效率。課堂的整體性強,銜接緊湊,在控制時間上能靈活應變,使課堂趨於完整性。

2、教學設計能力。英語閲讀課的教學一直是我的軟肋。不知道怎麼處理閲讀與夯實基礎之間的關係。但是,這幾位老師為我解了疑惑。這幾位老師都能在閲讀教學中運用閲讀策略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有效的從學英語水到渠成的轉變成用英語。如樑金花老師講授“在恰當場合使用合適語言”之後,讓學生編對話,切實讓學生活用英語,用活英語。老師們都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多采用小組討論或創造一個語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同學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在每個教學的過程中,每個老師都能充分利用課堂,珍惜每一分中,提高課堂的實效。我在感歎如果是我自己上課的話,這麼多的練習能夠當堂完成嗎?可是在授課老師的課中,真的做到了當堂課程全部完成,讓人不得不讚歎老師高效的教學能力。在此次聽課中,可以感受到情景教學,任務教學,合作探究性教學等教學理念。讓我對這些新的教學理論在實踐中的合理應用有了進一步的體會與理解。教學真的是用心、用腦的大膽實踐過程。我想關鍵的關鍵在於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這次的教學觀摩活動,讓我學到了不少課堂教學方面的方法與形式,但是如果照搬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可能會不行。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效。課堂上執教老師好的地方,借鑑學習,不足之處,對自己也是一個警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磨課心得體會4

專家老師們集思廣益,深思熟慮制定出本次研究課例 要解決的兩個問題:

1.對於意藴豐富的文言文,怎樣從“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入手,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披文入境、披文入情,多角度、深層次品讀?

2.如何尊重學生的質疑,引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積累語言,在思維碰撞中昇華認識?

在經過兩次備課之後,丁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比較成功的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多角度、深層次品讀文本意藴,有集體誦讀、自由誦讀、個人誦讀等幾個多種方式,關注學生的閲讀體驗,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出色達成了“反覆誦讀、多角度品讀文本意藴效果”的目標。

二、依據情景導入——整體感知——賞析品味——拓展延伸的教學流程由淺入深,整個流程,師生傾情投入,層層品讀,邊讀邊品,以讀帶品,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碰撞,收到了讀者與文本共鳴的效果,達成了“感受作者微妙心境”的教學目標。如:在丁老師多次集體誦讀“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抓住關鍵詞“解衣”、“ 欣然”,體會作者“清閒”。品讀“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一句,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誦讀,小聲齊讀,再加速齊讀,最後,慢慢地齊讀“相與步於中庭”,加深了學生對“悠閒”的認識,讀出了“安閒”之意。在丁老師的點撥下,運用重點字重讀、快讀、慢讀、大聲讀等多種方式,體會出作者蘇軾的清閒、悠閒、安閒,促進學生對“閒人”的解讀

三、最後,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豁達樂觀的情懷,丁老師投放一些資料,又安排了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讀深讀透,獲取資源,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就這樣,結合背景資料學生體會到作者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被貶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的微妙複雜的心境。

本節課丁老師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誦讀課文,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學生感受到了月夜景色之美,品味出文章語言之美,還感受到了作者曠達閒適的思想情感之美,出色達成了“反覆誦讀、多角度品讀文本意藴效果”的目標。

針對這堂課,我想説一點自己的看法。首先是情景導入,用青島的月亮導入,並投放了照片,説實話,那圖片上,毫無特色的居民樓上空一輪空洞又無光澤的圓月,單調又無趣,與文本中美好的意境相差甚遠,再説,月亮美不美,與賞月的心情 有關,心情好,在對的時間與對的人一起 , 自然就美, 反之,就不然。所以,導語可否換一下,從蘇軾的作品、成就切入,不行嗎?

其次,這節課在“學生文言知識積累”方面,丁老師從實詞積累、虛詞積累、句式積累、名句積累、背景積累等多方面入手,

教學生積累了不少文言知識,在這一積累過程中, 如果能穿插一些形式靈活的小測驗,如:重點字詞句的解釋,寫景名句的小填空,背誦時雙人合作,一人背誦,另一人翻譯等等,那樣積累效果會不會更好呢?

再次,在解讀“閒”字時,面對稚嫩的學生,我們如何讓他們感受一種正能量,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世人苦被“名利”累,多少“忙人”沉醉於“案牘之勞形”不能自拔。只有正直、淡泊的人才有此心境,自己與張懷民才志同道合、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人生能有一知己,隨時相與中庭,共賞一輪明月,無聲勝有聲,這又是一件怎樣的幸事啊。

我個人覺得,我們不能把目光停留在蘇軾的悲苦與無奈上,我們可以在作者豁達樂觀上,做以引導。比如,可以從美麗的月色引發到博大的胸懷。可以從欣然、悠然賞月引領到積極樂觀的心境。可以從他“誰到人生無再少”“大江東去”領略他的豁達豪放。在人生低谷,在挫折逆境中,他的從容坦蕩,怎不令人動容?

磨課心得體會5

11月27日和12月4日,我帶着自己精心準備的《帶刺的朋友》一課分別到了兩個陌生的縣城送教――棗強和南宮,這次送教活動對我來説既是挑戰,也是學習,因為學校和學生的陌生,我必須要全方面的備好課,備好學生,儘量將課堂生成預設的穩妥,例如:孩子們會不會不善於表達?他們是否聽得懂我提出的問題?他們是否願意相信我、靠近我、積極配合我……備課時,我主動學習《新課標》和新部編語文理念,努力把課本挖透,遇到困惑時向同組老師請教,要讓工具的使用有提升課堂效果的作用,要讓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要體現“以學為主,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讓這堂課出彩。

憑着我認真的工作態度,這兩次地送教活動圓滿結束,在課堂中,我能感受到學生們的淳樸,從他們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他們對我非常信任和喜歡,雖然他們大部分孩子在語言表達方面還欠缺自信和完整度,但並沒有阻礙我們共同完成這生動的一課。但也正是他們的內向讓身為教師的我在課堂中體現了“教師是引領者”的身份。最後,在研討中,我受到了領導和同仁的一致好評,從他們的認可中我更加相信,相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從他們的表揚中我更加自信,讓我明白“信心比天才重要”。

在這次活動中,有成功,也有不足,課後,我對自己的表現反思如下:

教材方面,一是新教材把課外閲讀納入教材體制,本來想着把本課的原文出示出來,但感覺時間太緊張,如果能讓學生帶着和作者一樣的好奇心去讀原文,一定能有新的發現和新的趣味。二是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做到能夠‘行’的地步,才算具有這種生活的能力。”本文中小刺蝟偷棗的動作描寫為學生如何具體寫一件事做了一次很好的示範作用,像寫作技巧、生動句子的朗讀,對比內容的生動形象等等,這些都應該讓學生做到紮實的領會和掌握。

教師方面,一是整堂課的節奏有些趕,使得最後作者對小刺蝟的感情昇華薄了些。二是在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時要避免問題疊加,這樣會使得學生不知該具體回答哪個。

學情方面,一是課堂中學生參與度不高,無論是小組討論還是一對一的教學手段,沒有完全實現“學生是主體”的目標。二是在課堂上對學生正確回答問題、語言表達的完整度的點撥不夠徹底。

點評方面,這次送教,我也是評課教師之一,作為評課教師,我距離評課的專業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從聽課中聽到的疑惑不能很專業的表達出來,這説明我對國小語文專業理論的學習還不夠,需要多讀、多聽、多鍛鍊。

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我也會更加註意讓課堂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使語文學習真正意義上是為了生活的需要而學習,實實在在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

磨課心得體會6

近兩年來,磨課一詞出現在網絡上的頻率越來越高。出於培訓工作的需要,我們教師進修學校組織了磨課、磨題、磨文章的三磨研修班,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在三磨研修班結業典禮上,學員們滿懷激情地説:

磨課讓我們學會了交流,學會了借鑑別人的長處,學會了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磨課使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磨即研磨,磨課是教師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梳理教材,設計方案,共同探討,反覆推敲,最終生成好課的過程。具體來講,磨課以教師及其羣體為主體,以教學要素為內容,以體驗過程和生成好課為目的,讓教師在研磨過程中發生思維的碰撞,使研修成為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最終實現教師的專業成長。當然,磨課也可以是教師的個體行為,是教師自覺開展教學研究、實現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磨課通常包括以下九個基本程序:選定磨課課題開展備課分析,編制教學方案在備課組説課,集體討論修改觀看名師教學錄像,對比研討,二次修改方案組織同伴聽課試教,三改教學方案二次試教,錄像回放,四改教學方案如此反覆,直到滿意為止,形成終結教案撰寫磨課體會磨課教案結集共享。

有效磨課還必須遵守以下四個基本要求:

一是磨課活動要以五六人異質同組為宜。這樣,易於發現不同問題,提出不同觀點。因為,教師只有在不同的思想觀念、教學方法的交流與衝突中才能對各種觀點作進一步的比較與鑑別,才能獲得對問題更為本質、全面的認識,才能實現共同提高。

二是遵循磨課程序,實實在在地按序推進。一次磨課活動中,我發現參與磨課的教師不進行備課分析,而是直接編制教案,便問:你們編制這個教案的基礎是什麼?課標、教材還是學生?教師卻回答:經驗。缺乏課標和學情基礎的教學設計是教師的一相情願,這種固守經驗、本末倒置的做法違背了磨課的本意教師在生成好課的過程中獲取知識與技能,實現專業成長。

三是反覆但不重複。反覆是不斷地推敲,是質量的螺旋上升,而非簡單機械地重複。教學是具有創造性的藝術,磨課正是這種創造性呈現的過程。磨課可以使我們在推敲中產生新方法、新理念,促使教學更加完美,這才是反覆的價值。

四是經常化和制度化。要堅持每課必磨,周有小結,月有精品課。習以為常,我們的教學工作才更具藝術氣息,我們的專業水平才能迅速提高。我們要拿出十年磨一課的毅力,讓自己的一生在磨課中不斷成長。

磨課心得體會7

在課的前面加一個“磨”字,其中的往復和歷練可見一斑。有人説:磨課、磨理念、磨學法、磨學情才能賦予課堂第二次生命。這一點不假,教師要經營出一堂真正意義上的“好”課,其實是一個不斷否定、不斷完善,“眾裏尋她千百度”的過程;是一個反覆打磨、反思,讓頑石通透金屬般質地的過程。

最近一個階段的磨課,忙得我不亦樂乎,讓我每天的生活更加充實。白天講課,一到晚上就坐在電腦旁看名師講課,設計教案,修改教案,製作課件,天天忙到半夜。甚至半夜睡在牀上還在閉目凝思,有時腦海中靈光一閃,我就會迅速抓住靈感,把原來的教案又進行一“大手術”。我深深感受到磨課的過程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日日磨,夜夜思,一次次地顛覆,一次次地重整,讓心靈承受痛苦的煎熬;磨課的過程是一個成長的過程,磨課就是在一次次的試教試講中反思,在一次次的更新中收穫。

通過一次次磨課,我也對如何上好一節課有了更深的體會:

一、備課細節到位

在備課過程中,找出拼音平舌、翹舌,我偶爾的恍惚會教給學生不完整的知識點,所以要上好一節課,備課需要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將完整無誤的知識點講授給學生,使其掌握。

二、設計到位

課堂設計要貫穿一條主線,條理清晰。什麼時候認字?什麼時候字音和字形的比較?什麼時候朗讀?只有我設計完善的流程,才能合理的落實知識目標。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從過程中促進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三、要求到位,紀律到位

低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自制力較差,特別是在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明確的要求,常常會出現一種無序的、低效的狀態,所以對低年級的孩子合作、操作之前一定要有要求,但要注意要求不能過多,多了,學生記不住,仍然無效,要做到要求簡潔、明確。但必須行之有效。學生良好紀律習慣的培養是教學進行順利的重要保證。學生隨意下座位,站起來,個別同學這樣的情景經常上演。培養好的行為習慣在平時教學中需要加強練習。例如:舉手説話、做端正、不玩手和其它的東西、看黑板等等。

四、評價到位

評價在課堂中的作用不可小覷,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直接的導向作用,積極的激勵作用,及時的診斷作用,快捷的調控作用,互動的交流作用。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要及時、到位,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評價方面我還有很大的不足,需要對評價性語言的積累。

課後,我又對這次磨課的過程進行了反思。在反思的時候,我一直在反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多次的試教過程中我都無法將年級組老師們的意見運用好呢?他們都是浸盈教壇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名師,他們的意見自然是金玉良言。那麼,問題肯定更多地在自己身上,究其原因,是對我文本的解讀還不夠透徹,還沒到點,於是在吸收老師們的意見的時候都還顯得比較盲目,只是留於表面,學了個空架勢,而沒有足夠的內力做支持,充其量只能算是在模課,上起來自然是力不從心。但一次次的試教和修改其實也在促使我一次次地深入解讀文本。

可以説,“磨課”能不能取得所期望的教學效果,關鍵在於教師。因此教師對自身素質的打磨就顯得非常重要。我的經驗也告訴我:磨課的確讓我的專業素質提升了不少,它正在讓我不斷變的成熟和從容。磨課能有效地打磨教師,提升教師素質。

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曾寫了文章名為《磨你千遍也不厭倦》,我想説,即使磨你一生又何妨呢?

磨課心得體會8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從教學中轉變了認識,從今以後要重新挑戰自我。通過研修,教學方法有所改進。

教學方面,我把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後進生的轉化,中等生的優化和優秀生的進一步發展作為工作的總目標,注重考研,大膽改革,形成勤懇踏實,樂幫善帶的作風。指導老師班為我們介紹了一位位有着各種優秀頭銜的專家時,我認識到自己有幸加入了一個專業、規範、有着先進理念的培訓隊伍。這十天的的培訓必將改變我英語教育的專業化成長之路!

聽了老師的專題講座,使我認識到要讓學生有創新精神,那麼教師首先必須要有創新意識和能力。怎樣才能有做到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礎,廣才學,薄名利,遠物慾,樂在其中。

睿智的老師,讓我們見識到了來自中國頂級國中英語教師的風采。在這堂示範課中,我們初步認識了教育的理念:真實、自由、個性;我理想中的英語課堂應該體現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一種藝術,應該時刻洋溢着生活氣息,與生活聯繫在一起,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讓學生無拘無束,盡情的交流。快樂的英語課堂讓每一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張揚,引導學生帶着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學習活動。是啊,新的時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實踐和探索。我們應拋開形式主義和功利主義的誘惑,積極吸取先進的課改成果,投身新課改的浪潮,努力學習,讓自己的英語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設,在實踐中成長。儘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濘的,但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只要從頭做起,有自信,能堅持,我們的英語課堂就一定會煥發出生命活力,我們的英語教育一定會迎來一個嶄新的明天!當然,還要感謝老師,你們真的辛苦了,想餘下的日子學習會更加的精彩!

磨課心得體會9

一個經典的課例是怎樣誕生的?經歷過前段時間的齊魯名師工作室的課例打磨活動,我有了深切地體會:好課是磨出來的。尤其是跟隨着一個優秀的團隊,一個有名師指點、專家引領的優秀團隊。在專家引領、名師指點、每個成員智慧的碰撞下,在磨課過程中給自己帶來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站在專題的角度研究課例,在經歷了“遭遇困惑”“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後,促進了自身的專業發展。這一次齊魯名師趙國防老師為我們確定的研究主題是:如何促進學生對數概念的真正理解。選擇的研究課題是《分數的意義》。最初,我們的思路是引領學生在一步步地豐富對整體1的認識的基礎上,揭示出分數的意義,並板書出來,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概念。

可是,在第一次試課之後,我們發現,學生雖然能清晰地説出分數的意義的概念,但是在實際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卻感到困難重重。這引發了我們的思考,正如華應龍老師所説的那樣:學生會背誦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這句話,或者會依樣畫葫蘆地説出有關一個分數的一句話,是否意味着學生理解並掌握了分數的意義?我們的教學是重在體會分數的意義,還是重在體會分數形式化的概念?

毋庸置疑,我們的重點應該是在前者。於是,就有了後來的設計思路:先從平均分不同數目的蘋果中形成直觀表象;再創設分鉛筆、分蝴蝶的情境,在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接下來創設了如下情境:畫出只露出的笑臉遮住的圖形,根據操場上男女生的人數用分數説句話,看到你想到了什麼?露出蘋果的,遮住了多少?學生在想一想、畫一畫、説一説的過程中,由部分想整體,學生動用各種感官,在大量的現實情境中做出取捨、抽象和概括,在不斷變換的情境中,體會到情境雖然變換但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實質不變。這時候,板書不板書出分數的意義的形式化的概念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對分數意義已有了深刻地理解。

窺一斑而見全豹。通過這次磨課,我再次深深地體會到,學習有三個階段:感性認識感悟知識,知識是學習的最高階段。先讓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後得到知識,這個時候知識就變成了智慧。我們要讓孩子走完三個階段,才能得到知識。因此,在進行概念教學的時候,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流利地背出概念,而是要從學生的認知心理規律出發,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達到對概念的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其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想“當然”而為之,應該把“備學生”落到實處。

在最初,我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定在:對單位1的認識和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雙重任務上。因此,確定了我們的思路是:以問題帶動,在不斷變換的分蘋果的情境中,引領學生一步步地豐富對整體1的認識,引入單位‘1’的概念;接下來仍然以問帶動,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在闡述自己想法的過程中,再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然後在此基礎上揭示分數的意義。從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到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學生對分數的認知,就會沿着我們為他們鋪設好的階梯,一步一步地拾級而上,本節課的重難點就會得以輕鬆突破。這樣的設計,我們認為是時刻在為學生着想。可是,在接下來的第一、二次磨課中,卻發現學生對單位1的理解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困難。其實,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他們是有生活基礎的,如一包薯片、一盒鉛筆、一個小組等等,只是沒有給他們冠之以單位1的名稱而已。於是,又調整了教學思路,不再把單位1當做教學重點處理,只是幫助他們把散落在腦海中有關一個整體的零星表象彙集提升,引導學生用單位1的概念來表示一個整體的內涵。教學設計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説早已會説。但做,在很多時候只是想當然,會自以為是的認為學生應該是這樣的。他們到底已經理解了什麼,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是如何思考的,這還需要我們在備課前要真正地去了解、去研究。

再次,在進行教學設計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必將導致膚淺。在挖掘教材的過程中,我發現,教學分數的意義應該涉及到的知識,如分數的產生、分數符號的歷史發展、分數單位、量與率的比較等內容都非常重要,極想有在一節課中就傾其所有而告之之勢。這是我在備戰公開課時經常會犯的痼疾,還好有其他老師頭腦清醒,做事果斷,大刀闊斧,修枝剪葉,才令得本節課不蔓不枝,主幹分明。但是對量與率比較,終難割捨,大家在第一、二次的試課中都作為重點關注點之一。後來在吳正憲老師的指點下,趙老師捨棄了這一部分內容,把重點放在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上。張丹教授也曾經説過:學生對於分數意義的理解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老師不是隻見學生一節課,要從一個大單元的角度來設計分數意義的教學。

兩位專家只是寥寥數語,但它們所藴含的思想,豈止是對我一節課的引領。她們讓我懂得設計教學不能因為求全而面面俱到,不能因為求新而花樣百出,一定要把握準重點,懂得取捨。

俗話説,好事多磨。其實,課也是要經過多番磨礪才有可能變成經典。磨課帶給我的不單單是一節好課,通過此次活動我從團隊中的專家、名師、老師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帶給我更多地的是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去研究每一個教學內容,在沒有團隊的情況下如何磨課,要養成一種思考習慣。經過此番磨礪,希望自己在今後的課堂上能做得更好。

磨課心得體會10

《一個小山村的故事》這篇課文通過寫一個小村莊的人們無節制地亂砍濫伐樹木,使周圍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最後受到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沖走了,從而告誡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這篇課文雖然篇幅短小,語言樸實,但寓意深刻。這一課雖然只有短短六個自然段,經過反覆研讀,還是覺得想要上好這一篇課文實屬挑戰,但覺得自己應該嘗試下才會有所突破。

經過兩個星期的反覆教研、琢磨,感受到了教研團隊的`力量,每位導師都傾盡所有為這節課“出謀劃策”。經過研討,我們把教學目標定為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樹立環保意識。2、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抓重點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節課我們有以下方面的突破:

1、重視對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指導

學習字詞是三年級學生的重點,我們的學生在學習字音字形的同時,更要學習詞語的意思,理解詞語是擺在學生面前的一份大餐,怎樣享受好大餐,怎樣更好地為大餐服務,是我們急需努力的方向。所以在這一課的學習的過程中,我採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理解詞語,同時努力滲透着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如“咆哮”這詞對於學生是比較難以理解的,我通過引導孩子觀察“咆哮”的字形,再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解了“咆哮”的意思。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裸露”一詞的理解較為倉促,如果先讓學生區分“裸”和“裹”的字形,再借助圖片理解“裸露”的意思學生可能比較容易接受,從而再引出小知識點:樹木和植被是土地的衣服。

2、指導學法,抓重點詞體會句子深刻的含義

“抓住重點詞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是新課標對三年級學生的閲讀教學要求,也是培養學生閲讀理解能力的關鍵。“課文是怎麼描寫村民們亂砍濫伐、破壞環境的?”這個主幹問題是這節課的重點,為解決好,我先引導學生自己學會找重點詞,當學習“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倒,運下來。”學生能夠抓住“誰家、誰家”體會村民們砍伐的隨意性和抓住“一棵一棵”體會砍伐的數量多,我便明確地告訴他們,這些詞就是重點詞,抓住這些重點詞,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刻地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然後再引導學生怎樣抓住這些重點詞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或聯繫上下文去理解課文,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這樣由扶到放,不僅教給了學生學習方法,而且能讓他們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觸摸到課文靈魂深處的東西,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深刻的含義,悟出課文藴涵的深刻道理。

3、讀中感悟

指導朗讀是閲讀教學的“重頭戲”,成功的朗讀指導不僅使閲讀教學課堂熠熠生輝,其影響也是深廣的。為此這節課,我們精心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默讀、小聲讀、引讀、齊讀等等,對於重點句還有一些指導,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此外評價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在讀書指導中也是如此。當同學們朗讀得好的時候,我只是簡單地評價,沒有肯定學生朗讀句子時哪些方面讀得好,比如標點的停頓、語速的快慢、語氣的把握、情感的表現等。如果評價學生朗讀時從這些方面給予肯定或引導,學生才能明白朗讀時應該注意些什麼,這樣的評價才能促進學生朗讀得更好。

4、引導學生質疑

這篇課文作者通過對比的手法告訴我們亂砍濫伐所帶來的後果是多麼嚴重,於是我讓學生質疑:課文主要寫人們亂砍濫伐最後導致惡果,那第一段寫小山村的美能不能去掉?但由於時間關係,沒能讓學生好好思考,直接由老師點明,如果能給學生產生思維碰撞的時間,相信會成為這節課的亮點。

經過這次賽課,讓自己受益匪淺,不管是研課、試教、評課、修改設計……都讓我學到很多東西,每做好一件事,都必須用心;想要上好一節課,更需要用心與有心,還需要有深厚的語文功底,這節課透露出來的不足將成為我奮鬥的目標。有人説,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確,只有在挫折與困頓中不斷反思才能成長,這次的遺憾對我來説也是一種美好,讓我從中成長、從中反思、從中提高……

磨課心得體會11

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走上教師崗位,每一年都有許多次教育研究部門或教育管理部門組織各種各樣的優質課、公開課或觀摩課。怎樣才能鍛造出一堂好課?我覺得除了儘量釋放在學校裏所學的各種教學理論,諸如: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之類以外,重要的是要從兩個詞入手,即“摩課”與“磨課”。

所謂摩課,就是模仿別人的課,模仿別人的講課風格、講課樣式來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青年教師剛剛踏上講台,摩課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們可以從優秀的課堂教學過程實錄、教學影像資料中,學得優秀教師駕馭課堂的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導入,如何激發興趣,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何面向全體、分類指導,如何傳授知識、鍛鍊技能、培養方法,如何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等等。甚至於優秀教師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青年教師的眼裏都極有魅力,都值得一摩。

摩課一定要注意幾個原則。

一是摩課要摩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切不能只摩外部形式。李吉林、霍懋徵的課都是好課,可是,別人拿來往往就不倫不類,特別彆扭。這是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沒守着拿來主義這一原則。你穿上別人的舊鞋子走老路,自然會覺得道路不好走。所以,摩課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需要摩課的教師在摩課的過程中撥開雲霧見青天。發現一堂好課的真正內涵所在。比如説一個環節教師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他是運用了什麼樣的教學原則?他是以什麼形式來實踐這一原則的?如果讓我來上這一課,我還可以從哪些角度來踐行這一原則?會有什麼樣的預期效果?等等。

再如優秀的教師突破難點總是能深入淺出、遊刃有餘。他到底是採用了什麼教學方法?是講讀法、討論法、讀書法,還是實物演示法?還是多種教學方法的複合?我們摩課的教師一定要摸清他的教學方法,並能舉一反三。同樣的教學方法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哪幾種形式展示才能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從而選出屬於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並且再進一步發散思維:哪一些課型的哪一些環節可以採用這種方法,達到預期的最佳效果。

二是摩課要摩最適合自己摩的課。並非所有的優質課都值得你去模仿。有一句廣告語説得好,“只買對的,不選貴的”,作為一名新上任的教師,往往會眼花繚亂,看到哪一位教師的教學水平都很高,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總想一口氣把這些優點都學到自己手中。我想,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造就“千手觀音”式的教師,最終出現的形象必然是一個“四不像”。有一篇小短文講到:一個百分之百,強過十個百分之十。這就是説一個人在某一方面有着突出的特點,往往強於你在多個方面都有淺顯的涉獵,而哪一方面都不深入、不通透。我們當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有着強烈求知慾和獨特思維個性的學生,他們對教師的要求總是無定向、無止境的。當他們問你一個問題,你總是支支吾吾,好像知道,又説不出所以然。久而久之,你的魅力就會讓你自己抹殺了。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首先要達到在一個方面是專家,然後再逐步達到一專多能、多專多能。

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就要確定一種最適合自己特點的優秀課型為自己的教學基本式,並能提煉出其基本骨架課型,或者去修正別人的課型,並博取眾長,來形成屬於自己的教學基本形式。教學的基本課型的“鋼架結構”出台以後,再去豐富它,保養它,成就它,把課堂變得既思路清晰,又有血有肉。

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教學思路或教學基本形式並不容易,要想成就一個形式新穎,又很科學、很實用的模式更是非常難,必須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積澱、不斷提高,甚至要改正或推翻原來的形式,再形成新的教學基本形式。

一個人只有一種屬於自己的教學基本形式往往是不夠的。不同類型的課文,你只套用一個公式也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每位教師都要針對不同的課型,形成多種成功的教學基本形式。當然,這需要每一位教師求真務實、勤奮好學,要付出多年乃至一輩子的心血。這也就是“磨課”的過程。

所謂的磨課,就是打磨自己的課堂教學。一堂好課需要仔細地去雕琢,去打磨。磨課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需要有着豐厚的文化積澱,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有足夠的磁性、足夠吸引力的語言表達水平,需要有深厚的書法功底,更需要有將各種素質整合為和諧課堂的能力。這些都是需要用心去打磨的。

一個課堂教學的高手,他的文化是由內向外滲透的。他應該是在每一個眼神中、一舉手一投足中,都浸潤着文化。這就需要從教者去浮華,去功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這片寧靜的心靈,耐心地去磨礪自己。去讀書,去讀好書,去讀破萬卷書。為我們保證每一堂課都有源頭活水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課堂教學這條長河中,摩課只是一個起點,一個基礎。摩課的最終目標還是要跳出別人的圈套,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基本形式。磨課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它包含着摩課的過程,還有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過程。摩了課,再去長久地磨課,才是我們每一位教師課堂教學的成功之道,吻合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個打磨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一般人的成功之道。願成功屬於那些善於打磨自己的人。

磨課心得體會12

第一次磨課經歷讓我體驗到磨課的過程是一個成長的過程,磨課就是在一次次的試教試講中反思,在一次次的更新中收穫,這其中的滋味有困苦與彷徨。然而,這是一個追求完美的過程,雖忙碌但也充實,快樂。通過一次次磨課,我也對如何上好一節課有了更深的體會:

一、備課細節到位

在備課過程中,找出拼音平舌、翹舌,我偶爾的恍惚會教給學生不完整的知識點,所以要上好一節課,備課需要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將完整無誤的知識點講授給學生,使其掌握。

二、設計到位

課堂設計要貫穿一條主線,條理清晰。什麼時候認字?什麼時候字音和字形的比較?什麼時候朗讀?只有我設計完善的流程,才能合理的落實知識目標。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從過程中促進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三、要求到位,紀律到位低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自制力較差,特別是在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明確的要求,常常會出現一種無序的、低效的狀態,所以對低年級的孩子合作、操作之前一定要有要求,但要注意要求不能過多,多了,學生記不住,仍然無效,要做到要求簡潔、明確。但必須行之有效。學生良好紀律習慣的培養是教學進行順利的重要保證。學生隨意下座位,站起來,個別同學這樣的情景經常上演。培養好的行為習慣在平時教學中需要加強練習。例如:舉手説話、做端正、不玩手和其它的’東西、看黑板等等。糾正學生拖拉,有效率的學習。

四、評價到位評價在課堂中的作用不可小覷,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直接的導向作用,積極的激勵作用,及時的診斷作用,快捷的調控作用,互動的交流作用。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要及時、到位,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評價方面我還有很大的不足,需要對評價性語言的積累。

課上完了,可沒有想象中輕鬆的感覺,因為課堂中又出現了沒有預設到的各種問題,

磨課心得體會13

首先非常感謝省國小教師雙對接遠程研修課程資源開發領導小組,讓我有機會參與到了磨課這樣一個可以讓教師基本功素養快速提升的活動中來,本次活動我們團隊緊緊圍繞在趙國防主任的身邊,對趙主任執教的《分數的意義》一課進行了幾次的磨課,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讓我受益匪淺,現在將我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教研抓實效,研討促成長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是我們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教學研究以怎樣的形式更能體現它的作用則是我們更加關注的問題,通過一輪的磨課過程,我更覺得這樣的形式是非常可取的,記得趙主任第一次執教之後我們團隊進行了第一次磨課,還記得當時的情景,真是,一句恭維的話都不需要,直入課堂關鍵問題的處理意見上,比如在要不要給孩子明確呈現出一個什麼是分數的意義這個問題上我們做了一些研究很探討,當時團隊意見不一,後來就在磨課的過程中碰到了吳正憲老師,我們就這個問題有跟吳老師共同進行了研究,後來在吳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進一步統一了認識,不一定非要把分數的意義一字一句的定義性的呈現出來,學生對分數的意義的理解程度要遠遠高於去背過某個定義,所以我們就決定不一定非要呈現出來,但是從孩子們的理解中已經完滿的體現出了孩子對分數意義的真正的理解。我想就是這樣的針對某個問題進行的教研才是有針對性的,如果每一位教師能夠在這樣的教研形式引領下成長的話,我們的數學教育時時都是春滿花開。

二、吃透教材不是空話,深挖教材仍需揣摩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似乎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口頭禪,真的想來談何容易,趙主任的第一次授課我們把單位一的認識作為了本節課重難點進行授課,後來我們覺得這樣有點太過於去抓事物的本身,後來我們就改為了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作為本節課的重點,這樣一來就更多的引領孩子們不僅要關注整體,而且更加關注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係與對他們關係的理解,所以説,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要求我們對每冊的脈絡要掌握到位,對某一領域也好,對某一知識點也好它的講授點要把握準確特別是對重點的設置以及要求孩子理解到一個什麼程度要有個準確的度。這樣才能讓數學學習有一個完整的學習體系。

三、精心設計練習落在何處?

寧“精”勿“多”。最簡潔通過我們團隊的幾次磨課,我有了上述這樣的體會,練習是不是越多越好,顯然不是,一來,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容許我們去設計過多的練習,所以精心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想這也是我們如何向課堂要質量的一個深度思考,就在趙主任的第二次授課中我們可以看到練習題變少了,但是每一道題的設計都是那樣的用心和經典,每一個題都是承載着不同的訓練重點而出現的,每個題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拓展開來,並絲毫沒有彼此的重複。由此我覺得精心設計練習也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所在。

總之,通過本次教研活動的幾次磨課讓我體味到了很多,收穫也很多,真心感謝雙對接遠程教育培訓機構,感謝趙國防主任帶領我走過的教研之路,由衷的表達一下自己的內心想法———教研無止境,潛心是根本,我將乘着本次教研活動的東風繼續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有信心做一名研究型的數學教師。

磨課心得體會14

為幫助新教師儘快更好提高教育教學工作能力,促使其快速成長。在校領導和鍾老師安排下,我跟新教師黃莉確定了師徒關係。雖然懵懂的“被師傅”,但通過這麼幾個月的共同學習,特別是這一次帶着黃莉磨課的過程,使我深刻體會到做師傅,真的是一門學問。因為,要想做好這個師傅,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下面我就這次和黃莉老師磨課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對各位新老師給出一些建議:

一、克服緊張的心理很重要

作為一名新老師,剛踏出校園的殿堂,缺乏承受能力和教學經驗,對自己的教學風格,還處於初級的模仿階段,對能不能完成預定的教學計劃,按要求上好課,心裏沒底。各種擔心,往往會使得我們在上課的時候特別的緊張,經常會出現心跳加快、臉紅、思維混亂等現象。它會直接影響教師上課效果。那麼克服緊張的心理就顯得特別的重要。所以在上課前一定要意識緊張的心理會給你精心準備的課帶來種種危害,上課前可以跟自己對話:我是最棒的,我已經準備好了,相信自己。

二、備好課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有很多新老師可能有這樣的想法:要設計一節課那還不容易,只要百度一下,教案、課件分分鐘的事,或者那麼多優質課的視頻多看幾遍,模仿模仿、修改修改、背背記記應該就能沒有問題了。這樣的想法是肯定不正確的。在這磨課過程中,黃莉老師就這個問題就有深刻的體會,不要説是在網上下載的教案無法順利上手操作,包括用我或者是其他老師之前賽課上過的教案都還是不好操作。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別人的教案是根據自己鑽研教材設計的適合自己教學風格、適合上課學生的專用教案,這樣的教案不是適合每一個老師每一個班的學生。所以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自己吃透教材、摸索出每一個環節。

在這麼多專家面前講如何備課,還是有點班門弄斧,這裏只是向新老師們就備課説一些我的看法。

1、備課首先應該備教材

備教材就是要深入鑽研教材,鑽研教材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鑽研課文本身。從字、詞、句、段、篇到作者的思路、課文的主題思想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要勤于思考,勤於從有關的參考資料中吸取營養;要反覆地閲讀課文,深入體會課文中的思想感情;遇到疑難的問題,可以去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和他們一起研究。二是要吃透課標對全冊教材的總要求,把握每一篇課文在學期或者階段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總之,要吃透課文,哪怕是一個字、一個標點也決不放過。這樣,吃透了教材,就能合理地定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這次的磨課過程中黃莉老師的目標設定、教學環節的設置都是隨着對教材的鑽研程度改變的。從最初的“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理解掌聲的含義,懂得關心、鼓勵他人。”到後來加上“學習通過動作和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內心感受的寫作方法。”這個環節,都是隨着對教材鑽研程度改變的。鍾老師一再跟我們説:語文課“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教什麼”就是要分清什麼是“課程內容”,什麼是“教材內容”。課程內容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選擇的要求學生學習的語文知識、方法或者語文技能方面的內容,教材只是個例子。確定了“課程內容”才能更好地教好教材內容。黃莉老師最開始的備課就沒有確定好“課程內容”,只是單純教了教材內容。這樣就是沒有吃透教材,所以備課時深入地鑽研教材,確定“教什麼”是非常重要的。

2、其次還要備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備課是為了學生學習。學生原有基礎如何,學習這篇課文有哪些困難,有什麼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等等,教師都要有所考慮。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不僅能節約課堂教學的時間,而且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備課是教師的基本功,基本功的訓練要持之以恆。教師必須注意平時的積累,積累知識,積累經驗。不論是看書、看報、聽課、參觀、遊覽等,隨時隨地做備課的有心人,不斷地從知識的海洋中,從生活和教學的實踐中,吸收營養,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三、建議和反思

上完一堂課後,並非意味這課堂教學的結束,課後對本堂課的反思和對自己提出一些建議也是至關重要。有些新教師認為上完課就沒事了,很少及時進行自我分析,這種做法,不利於總結和提高,勢必影響新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上完第一堂課後,都必須及時進行自我分析。即上完課後都要及時回顧備課和上課過程,分析在本堂課中有哪些較好地實現了原定計劃,還有什麼不足;哪些沒有實現或實現不好,原因是什麼;哪些問題在備課時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學習中有哪些反應;下堂課教學要着重注意些什麼等等。分析的結論記錄下來,作為下階段備課和上課的參考。

總之,上一堂好課要用平常心,發現問題,認真總結,推敲琢磨,百鍊成金。

師徒結對子也讓我意識到自身的諸多不足。“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我這個師傅 “名”與“實”之間還是存在較大差距的,但既然接受了重任,就只能努力縮小差距了。所以我會在提高徒弟業務水平的同時,也努力充實自己。黃莉老師這次課雖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我從中我也看到了她很多進步的地方,我也從中學習到了不少,這讓我還是初感成效。我覺得有所成效是一種幸福,是一份榮耀,我會努力去追尋它。 作為師傅,我真誠地希望我的徒弟能少走些彎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祝願我們名師工作室的師徒結對活動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的每一個老師都從中收穫良多。

磨課心得體會15

在“省培計劃”名師培訓班的同課異構活動,從準備到選拔,從實戰課再到最後的成果彙報,我執教的《父愛之舟》一課先後講了三遍,這三遍受益匪淺,分別可以用三個詞來形容:吸納、刪減、提煉。

吸納。

第一次的備課是小組研修,老師們紛紛提出各種各樣的建議,我像幹海綿一樣,貪婪地吸取全組所有老師們的教育教學精華,融所有老師對文本的深度解讀為一體,於9月23號站在舞台上展示。當時的我自信滿滿,自認為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層次地挖掘,深層次地解讀,並且我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依照課標理念、統編教材的編排特點來設,不偏不倚,正正好。

刪減。

然而專家韓素靜老師委婉地指出,設計太肥胖了,臃腫的身材需要減肥。我仔細看我的設計,的確如此,對於第四自然段的學習,我設計了以創造性地複述故事為教學,先是讓學生想象並圍繞我的“饞”寫幾句話,再角色體會父親的心情。這一設計是在進行語言實踐活動,但是,卻不是本單元本節課的語文要素,學習重點。這些非主要內容的加進去,就沖淡了本課的學習重點。於是23號晚上我熬夜到一點,對教案進行了第二次建構。

提升。

25號上午我帶着減肥瘦身後的重新建構的教案,認認真真上了第二節課,很多人給我送來了掌聲與讚美,甚至有的老師説你們濮陽的教育真是做得好。但是我深深地知道,和名師相比,我的進步空間非常大,如學習第四自然段,指導學生閲讀,我層次性、目的性不明確,更沒有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提煉出來學習方法,讓學生遷移學法。知不足才能自省,自省才能找到奮鬥的目標。我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7號晚上主題教育結束後,班主任範老師通知,我們作課老師在28號的階段性成果彙報會上把課在講一遍。可是聽完名家的課後,我的教案還沒有最後修改完善,是按原來的講,還是重新調整?按原來的講也未嘗不可,因為已經很不錯了,再調整,也許會因為記憶不熟練弄巧成拙。我是個做事要麼做好,要麼不做的人,不想有一丁點兒的湊合。於是我開始了修改,沒想到一改就改到了凌晨一點。

28號早上我六點前就從牀上爬起來,背稿,改稿。頭天晚上我們排練了集體舞蹈,一起演的夥伴叫我穿上演出服去合影留念。我哪裏有心思拍照啊?找了一個角落,開始了我的稿子的背誦。

彙報的時候,我將學習過程可視化後的設計展示了出來,大家報以熱烈掌聲,變動雖然微小,也許別人根本就注意不到,但是我自己知道,那一個小小的變動,付出了我多少的心血?那一個小小的變動,領先原來的半步,也許就領先了整個世界。微不起眼的變化,是理念和思想的變革哦!

階段性的成果彙報結束了,我的思考沒有結束,我不是最優秀的,但我會做最努力的人,因為努力了不一定優秀,但是優秀的人一定是非常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