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集錦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4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集錦15篇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

國小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

前段時間我有幸外出聽課,分別聽了江蘇省吳汝萍執教的《時分的認識》、廈門市的李鵬執教的《數學廣角》和北京市的慈豔執教的《分數的認識》。這三堂課對我很大的啟發。最後我們還聽了三位名師關於教學的設計及慈豔老師《如何評價一節課》的講學活動。這次觀摩活動我受益匪淺,針對這次活動我談談自己的體會。要上好一節課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優化: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於分散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比如吳老師的《時分的認識》就創設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情境,並把龜兔跑的路程變成一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走過的路程。這個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認識時分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這次慈豔老師的講座中也講到要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學習為生動接受,進而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分數的認識》時,慈老師利用笑笑和淘氣分比薩餅的方法,把一個比薩餅平均分給兩個人時怎麼分?在活動中體驗到用整數沒法表示,引入分數的知識。既使學生學習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

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既能滿足動的需求,又能達到啟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如李鵬老師執教的《數學廣角》一課,學習例2烙3個燒餅需要幾分鐘的問題時,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讓學生説,再讓學生用三個硬幣當燒餅,演示烙的過程並算出所需的時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白方法,並算出烙3個餅所需的時間。再如慈老師的《分數的認識》中也安排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折一折、畫一畫中認識分數,體驗到分數的產生及意義。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國小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吳老師的《時分的認識》一課中,讓學生通過跳繩、拍皮球等活動,讓學生從遊戲中去體驗,去感受一分鐘的長短,從而享有玩中學的樂趣。

因此,讓我進一步認識到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我們應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事例,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策略與機智,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2

20xx年9月14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精品課觀摩會,在這短短一天的時間裏,觀摩了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六位優秀數學教師的觀摩課,及來自永濟市教研員的精彩點評,讓我領略到了各位出類拔萃的數學教師的教學風采,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藴,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太原師範第一附屬國小教師成豔斌的課堂中,經歷《找規律》的發現與應用的過程,進而,讓學生在面對新的現象或者命題時,能主動的運用相關的策略有效的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整個創設學習情境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發現,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的、開放的去探尋盆花的擺放、四季的輪迴、彩旗的懸掛……的規律,體現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並在具體的情境中逐步優化解題策略。規律總是有章可循,但規律又總不是能一眼望穿的。有時還藏着很多既變的因素。要想真正掌握規律,除了洞察力要強,還要有極高的悟性。成老師的這堂課通過認真的分析,細緻的講解,多種形式的反覆操練,啟發誘導等,讓學生初步掌握了規律的由來,這正如上課,説起來課堂是應該有着既定的教學模式的,這也便可以理解成規律了;但模式通常又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也正如同規律的可塑性了。數學的規律,尚且還可探得一二;而人生這個大舞台的規律,確是沒有人可以真正地求得答案的。

二、以學生為主體

這堂課是由來自廈門第二實驗國小的許洋老師帶來的--《神奇的'莫比烏斯圈》。這是一節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有緣可循的,也就是説在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實踐的能力上的綜合運用,而神奇的莫比烏斯圈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數學視野的好題材。整堂課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一張普通的紙條翻轉粘合,居然就從雙側面圈變為了單側面圈。許老師就是用魔術式的手法把學生帶進莫比烏絲圈的奇幻世界。學生在不斷的假設、猜想、操作、驚奇中思考着問題,產生着新的疑問。在“猜想-驗證-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數學的神奇魅力。聽課過程中,我們也被許老師感染了,老師們也隨着課的延伸和課堂上的圖示製作着莫比烏絲圈,和許老師以及班上的學生一樣對它的奇妙驚歎不已。這是一節沒有結尾的課,是一部懸念劇。它的妙處不但是在教學生一個新的知識,而是在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奧祕的渴望。許老師還用他的這節課告訴我們這樣的信息:新課程、新教學、新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廣聞博覽,從文化學的角度來進行數學教學,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把握學生的學習心向,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審視課堂,這樣才能設計出令學生喜歡和驚奇的數學活動課,讓學生徜徉其中。

三、強化知識應用

來自常州市博愛國小的潘雪琪老師執教的《秒的認識》,讓學生用動作體驗1秒;聽兒歌體驗5秒、10秒;用跳繩、拍皮球,計算等體驗60秒。老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設現實而有趣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學習方法,真正體現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展示、在彙報交流中提示1分等於60秒。學生在解決一個一個問題中理解了1分等於60秒這個概念。同時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一秒有多長,能做些什麼?5秒,10秒,20秒,到一分鐘同時滲透思品教育,指導學生做個珍惜時間的小主人,從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3

今天我有幸觀摩了郭素英、王有花的課堂,此次觀摩學習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首先,郭素英老師在《常見的數量關係—單價、數量、總價》這堂課中,從孩子們身邊熟悉的“太陽城”超市引入新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拉近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新知識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很容易的引出“單價”、“數量”、“總價”的概念,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其次,結合例題中具體情境,分析得出單價、總價、數量三者之間的數量關係為:單價×數量=總價;並從中引申出:單價=總價÷數量、數量=總價÷單價。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流暢、條理清晰、層層遞進。最後,郭老師設計了既有新意,又有梯度的練習題,使學生當堂掌握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王有花老師在講授《加減混合》這節課時,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使學生迅速與老師拉近距離,投入到課堂中。在課堂開始時,王老師向學生們講述了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故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複習連加連減的運算,為學習加減混合運算奠定了基礎。通過一個故事,王老師創設了有趣的學習情境把複習舊知和探究新知很好的銜接了起來,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髮展特點,通過動靜結合地方式,使學生輕鬆且牢固地理解掌握了加減混合運算。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觀摩兩位老師地課堂,我認識到,在教學時要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願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使學生對學習不再陌生,不再感到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讓我領略了優秀教師的教學風采,為我今後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同時我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後的日常教學中,我將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爭取成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數學教師。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4

20xx年10月,我在濱城區實驗一小有幸聆聽了幾節濱州市國小語文教學能手評選的課堂展示課,分別是張豔玲老師執教的《去年的樹》,孫紹紅老師、劉春霞老師、張朝霞老師分別執教的《玩出了名堂》,王媛媛老師執教的《花鐘》,範文斌老師執教的《白鵝》和劉子煜老師執教的《貓》。結合聽課的感受,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課堂導入精彩紛呈。

例如:孫紹紅執教的《玩出了名堂》老師用孩子最感興趣的玩入手“孩子們你喜歡玩嗎?”張朝霞執教的《玩出了名堂》“上課前我們先來玩一個遊戲《找不同》”“你能告訴我,你為什麼能找的這麼快,這麼多?”這樣的開課以學生原有的情感因素為教學的出發點,喚醒學生心中積極的情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為精彩課堂奠定了一個基礎。

二、學習目標明確。

濱城區範文斌老師的課這一點最吸引我。範老師上的是第二課時,一上課,範老師先和孩子們回憶了上節課學習了什麼?接下來關注單元教學目標,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整節課範老師抓住一個問題“你認為作者筆下的白鵝哪一點最有趣,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展開教學。最後範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總結這節課的學習方法。

劉子煜老師執教的《貓》,整堂課圍繞本單元的習作要求展開教學,學習目標明確,讓孩子學有所獲。

執教老師的各個教學環節都在努力體現大語文教學觀。這也是我今後在語文教學中不斷努力的方向。她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精美的課件製作,設計簡練、巧妙的板書等,令人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從中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也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

三、我的思考

首先,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這幾位教師的彙報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温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説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閲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課堂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如在第一階段自讀感悟時,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第二個階段的自讀感悟,在出示了一組組以課文線索重新排列的詞語後,又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讀讀這組詞語,這些詞語在你腦海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由這些詞你又能想到什麼詞?第三個階段的自讀感悟,讓學生邊讀邊想,讀了全文後看看板書,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採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趙兵老師的彙報中提到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説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説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説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再次,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一句教育名言説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子?

最後,嶄新的教學理念

執教老師都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能緊跟時代的發展,真正體現語文教學“以人文本”,聽、説、讀、寫訓練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學生學得輕鬆,教師教得愉快,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高效。

通過此次聽課學習,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認識,也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積澱教學素養,努力成為一名學生愛戴、家長放心、領導滿意的人民教師。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5

20xx年11月,我在我校錄播室有幸聆聽了十幾節國小語文教學能手評選的課堂展示課,結合聽課的感受,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課堂精彩紛呈。

例如:《六個矮兒子》的指導朗讀“我從早到晚,無論颳風下雨,都為八隻腳忙”引人入勝;《伯牙絕弦》配着低沉的音樂讓學生深深體會到了了子期死的傷痛;《真實的高度》,有效的引導學生盡然理解的那麼透徹,“寫作水平的高度”、“人格的高度”;不得不佩服能手們所佔在的高度,這些課都以學生原有的情感因素為教學的出發點,喚醒學生心中積極的情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為精彩課堂奠定了一個基礎。

有的老師的導入,以學生原有的情感因素為教學的出發點,喚醒學生心中積極的情感,為學生情感階梯的攀登奠定了一個基礎,讓學生很自然地走進豐富的大自然,走進新課文。

有的老師的語言優美,在老師激情的話語介紹中,激發了學

生強烈的求知慾,不知不覺已經走進教學情境中。俗話説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的導入應盡求簡、趣。所謂的簡就是不復雜。簡單、明瞭,直奔主題。所謂的趣就是有趣,讓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總之,老師們個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式多樣,對比中讓我有了很多靈感,也讓我反思着自己的課堂。

二、我的收穫

(一)初讀的主導問題是簡單,讓學生很容易定位自己的初讀目標,積極投入文本中。

(二)分段朗讀,更是讓學生的初讀做到天衣無縫。讀中有指導,讀中有淺層的感悟,讓在座聽課的老師無不為他紮實、耐心的教學態度所折服。初讀要有一定的目標,沒有目標的閲讀像在長滿果實的果園裏閒逛,最終走出果園兩手空空。初讀中的目標一定要簡單,讓學生明確,複雜的目標就像小猴子下山,撿了西瓜丟了芝麻。

(三)詞語教學各有門道。

1.詞語教學,為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作好了良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學生真切地瞭解了本課的語言特點。

2.頗有特色的詞語教學,讓學生無形中把詞語化靜為動,賦予詞語的無限生命力。他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依據漢字的`字形特

點,對詞語中各個字的解釋,讓學生豁然開朗。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卻的一部分,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詞語教學是生硬的,呆板的,枯燥的,往往受到老師和學生的唾棄。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詞語教學也隨之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命力。

(四)圍繞目標,研讀課文。

1.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依據本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初讀、想象,抓住關鍵詞句,然後通過老師引導對課本外延的想象,出示圖片,讓學生有了更進一步的感悟,再讀,學生情感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中,明顯得到昇華。

2.明確解讀文本的段落,先讓學生自讀,個別朗讀彙報,這個彙報朗讀的階段中只是學生依據自己原有水平理解的感悟。教師順勢配樂範讀,學生的情感在教師的範讀和音樂的渲染下,得到了明顯的昇華,此時的朗讀水平是在模仿、想象中提高的。課的最後還不忘讓學生感悟所有這些都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所塑造的,引出語言文字的教學,實在是到位,實在是精彩!

三、我的思考

首先,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這幾位教師的彙報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温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新課標中説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閲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課堂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閲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如在第一階段自讀感悟時,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第二個階段的自讀感悟,在出示了一組組以課文線索重新排列的詞語後,又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讀讀這組詞語,這些詞語在你腦海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由這些詞你又能想到什麼詞?第三個階段的自讀感悟,讓學生邊讀邊想,讀了全文後看看板書,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採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趙兵老師的彙報中提到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説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説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説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

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再次,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一句教育名言説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子?最後,嶄新的教學理念

執教老師都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能緊跟時代的發展,真正體現語文教學“以人文本”,聽、説、讀、寫訓練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學生學得輕鬆,教師教得愉快,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高效。

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千位老師就有一千種教學思想,一千種教學方法。”通過此次聽課學習,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認識,也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積澱教學素養,努力成為一名學生愛戴、家長放心、領導滿意的人民教師。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6

11月5日,我有幸參加了“加強數學閲讀指導,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聽課活動,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一點感受。

為期一天的觀摩課活動我們一共聽取了6位教師的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老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各有所長,形式多樣,有的將知識點用一個故事情節串起來,有的將知道點分散到闖關的要求中,有的將知識點融入到遊戲裏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國小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於分散。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比如楊宏老師的《數學廣角》就創設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烙餅問題”引入教學內容,這個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主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慾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植樹問題》時,馬老師利用植樹的活動,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知識,這樣使學生對學習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

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李老師的《角的分類》一課中,就讓學生通過量一量,説一説等活動,讓學生從中去體驗,去感受,從而享有動中學的樂趣。

2、重視遊戲活動。

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國小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如《角的認識》一課,先讓學生找角,然後讓學生説,再讓學生去做,比一比,感知角的大小等等,學生在遊戲活動中,明白方法,能夠感知角的大小。

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創造性地學習數學。如羅老師的《條形統計圖》,使我受益匪淺。

教學中,遇到一些難理解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如劉老師的《數與形》,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發現規律,學習數學。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後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7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學校派往南昌參加由《國小教育研究》雜誌社舉辦的國小數學名師經典觀摩課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到全國各地名師數人,如北京市特級教師劉德武老師、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鄭毓信教授,還有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朱樂平教授,江蘇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國小特級教師賁友林教師等12位。參加活動的幾百名老師來自各個省市地區,雖然活動時間安排緊密,但名師們的教學和講座都非常精彩,給我們來學習的老師帶來的精神大餐讓我們記憶深刻。

活動開始由劉德武老師帶來兩節找規律一節是六年級《斐波那契數列》,他在引導學生思考合作學習,採用嘗試方法,有步驟、多角度的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中語言風趣幽默,以及豐厚的知識底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還有一節是一年級的《找規律》他根據一年級小朋友的特點從初步認識規律、到找規律、再到用規律最後是感受規律教師的行序漸進收放自如,使學生們更加喜歡數學,並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神奇。鄭毓信教授的講座《立足專業成長,關注基本問題》也是值得我們廣大教師是深思。 鄭毓信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課改所存在的“鐘擺現象”之後,明確指出,一線教師只有“以不變應萬變”,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好教師。因此,立足專業成長,關注基本問題,才是教師成長的正確路徑。

特別是賁老師講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題,賁老師的講座,言簡意潔,幽默風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經歷介紹了兩個十年的'反思歷程,就什麼叫反思、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寫什麼、怎麼用文字記錄四個問題進行了闡述。賁老師是個堅持的人,他認為反思就是反反覆覆的思考、反思是正過來反過去換個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顧;賁老師也是個執着、平靜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尋求工作的快樂,雖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賁老師還是個充滿智慧的人,他認為反思可以寫亮點、敗筆,還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紀實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隨筆。反思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意識。

一個多小時,一個個精彩真實的案例,讓我們感受到反思能給日漸貧瘠的心靈以豐富温暖的慰藉,反思能給平淡無奇的日子以清新亮麗的感動。

一個多小時,我們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巨大作用。

通過這次的學習,本人更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數學教師 。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8

上週末,聽了《全國國小魅力課堂數學大賽》中的“用韋恩圖解決問題”“用數對確定位置”“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三節課。這次聽課活動使我受益匪淺,針對這次活動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這次聽課中我明顯地感受到這些上課的老師都很善於啟發學生、引導學生,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潘彩老師的《用數對確定位置》這一節課,潘老師的精彩之處在於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現,去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上課開始,通過創設“少年軍校演練”的情景,找小強的位置,由於大家的回答不同,引出一般情況下用列行表示位置,接着引導哪是列,哪是行,學生思考、回答、老師給予肯定,最後再説説自己的位置。通過找生説自己的位置,其餘同學記錄,比比誰記得快,最後通過討論認識數對。

在教學中潘老師沒有教給學生確定,而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自己創造形成知識。在《用數對確定位置》一課中,學生解決了一個問題,教師隨即又引導着提出了新的問題,整節課就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矛盾衝突中探索、發現新知。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建構新知,發展思維,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師的有效引導是這節課成功的保證。

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9

我有幸參加《全國蘇教版版國小數學教材第五屆優秀課評比暨課堂教學觀摩會》,雖然南京氣温驟降,陰雨連綿,但糟糕的天氣絲毫沒仃遮南京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熱鬧氣氛。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我的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為期3天觀摩課活動,我們一共聽取了來自全國的15位選手的課堂評比課和6位特級教師的展示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名師教態自然,語言簡潔、精煉,課堂中,他們關注每一位學生,注重激發興趣,不吝嗇表揚,每一個表揚評價都恰到好處.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也各有千秋。

首先每位教師都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了特色的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數學學習世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顧夢亞老師在教學《認識千克》時通過簡單活動(愛的抱抱)導入新課,不僅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還在不知不覺中讓生感受到人的體重有輕有重,進而引出生活中的物品也是有輕有重,從而引出千克這一重量單位;還有的是華德勇老師在教學《因數與倍數》時以最近熱門的全面二孩話題導入,讓生感受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進而很自然的引出在數學中,數與數在這樣的相互依存的關係,也就是本課所要研究的因數與倍數。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趣,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方面,讓我特別欣賞的是吳凌豔老師上的《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她注重的是整合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內涵,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學具準備了多組線段,每小組研究一組線段,有的小組可以圍成三角形,有的小組不可以),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不是所有的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讓學生在衝突中研究出兩條線段長度和小於或等於第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然後很自然總結出“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一定大於第三根小棒”這一規律,接着動手畫圖驗證猜想,體現數學教學的嚴密性,特別值得我們去學習。

王恆幹老師執教的活動課《樹葉中的比》,王恆幹老師以大方自然的教態,親切温和的語言,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展示出其嫻熟的教學技能和深厚的數學底藴,完美地向全國數學專家及教師呈現了一節組織有效的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活動課例。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計算、比較、分析,探索並發現一些常見樹葉的長與寬的比,感受剄樹葉的形狀與它的長與寬的比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積累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數據分析觀念,增強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王老師的課堂詼諧幽默,激趣,引起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整節課堂,老師教得輕鬆,學得愉快。

特級教師張齊華老師的《確定位置》一課,設計新穎,層層遞進,讓生自己探索船的位置,讓學生在交流探討中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船的方法,不斷讓孩子產生學習探究的需求,最後更是將方向與距離提升到面、線、點的高度,深化確定位置的要素,整堂課站得高、挖得深、講的透、學得好,這正是特級教師的魅力。

特級教師張冬梅老師的《小數乘整數》一課如潺潺溪水叮咚前行,沁人心脾,她不糾纏於乘法豎式如何計算,而是緊緊圍繞着如何處理小數點的這一重點展開教學與練習,對於課堂上學生產生的錯誤,採取兵教兵的方法,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更深刻。接着通過各種練習層層遞進的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

總之,通過本次活動,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將所看到的所學的用在平常每一節課上,潛心學習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的專業水平,讓自己的成長之路越走越寬!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0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的發展、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了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這次,到演禮國小、第二國小聽了三節優質課,並有幸聆聽了專家的教誨,我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現在就將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具有幾方面的特徵,對國小生來説,最重要的是學習過程,學生能從學習內容入手、在教學中堅持兩個原則、即學生能自己説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課堂上教師將方法交給學生,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如四年級的《圖形的旋轉》中,先出現學生熟悉的,簡單的圖形的旋轉,提出數學問題。接着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經歷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並組織相互間的交流發現總結方法,然後出現類似的數學問題或通過情境變式,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談出自己的觀點後,並作出自己的解釋。教師再進行點撥。這樣,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種學習過程,學生充滿成就感,有了信心,這一切又激發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

二、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活動探索

我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他認為從五個方面入手,解放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兒童的大腦,讓他們敢想;解放兒童的雙手,讓他們多做;解放兒童的嘴巴;讓他們敢問多問,有了問題的自由,就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解放兒童的空間,讓他們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多學,兒童的空間,得到解放,才能收集豐富的資料,擴大眼界,發揮內在的創造力;解放兒童的時間,讓他們有空暇時間消化知識,增長知識。這幾節課充分做到了這幾點。

三、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

新一輪課程要求學習自主探索、主動獲取,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相學習。合作學習如何在課堂上落實呢?讓每個學生承擔着不同的學習任務,每個人承擔的角色隨時改變,這樣,每人都需要與他人交流、合作。《數學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這是讓學生的主體參與,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習的互相作用,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技能、發展數學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的過程。許多過去課堂上需要教師完成的工作,現在可以有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產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慾望,教師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解題的方法,同時有分享別人的解題方法,共同討論不同方法的優缺點。這對於發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創造性思維十分有利。

總之,數學教學要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學數學。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1

第一,兩位老師都較好地運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課件設計的恰當合理,充滿趣味性,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兩位老師對學生因材施教,注重引導學生,使學生一步一步進入課堂,從而充分理解並且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第三,在課堂中,兩位老師語言親切,對於學生的鼓勵性語言較為常用,對於學生的出錯點語氣並不刻板,不譏諷,做到了尊重學生,欣賞學生的一個老師應該具備的師德品質。

第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了小組合作的理念,以小組為單位探討課堂中的'重難點,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做課堂的主人,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不是被動地學習,我覺得這樣更能讓學生的積極性及學習興趣得到很大的提升,對於他們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也就順其自然,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學習是一種享受快樂的過程。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2

4月14日至4月16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國小數學(人教版)示範課觀摩交流會,與會期間一共聽了17節課、6場專家點評及報告。這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我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一點點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為期三天的觀摩課活動,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上課的老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教學理念超前、各有所長,形式多樣,有的將知識點用一個故事情節串起來,有的將知識點分散到闖關的要求中,有的將知識點融入到遊戲裏……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比如貴州省的王春蘭老師在《打電話》一課中,“將某地發生車禍,正碰到清明假期很多醫生護士放假了,值班醫生要儘快通知休假的15名醫護人員回到醫院搶救傷員”為主線引入教學內容,這個真實的情境,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平均數》時,河南省的李敏潔老師利用學生熟悉的讀書情況入手,引導學生自然進入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中以讀書作為主線,貫穿整節課,學生在這個情境中不僅學習了平均數的知識,還受到了多讀書的教育。這樣的學習對學生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操作活動。

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新疆省的何立姣老師執教的《有餘數的除法》一課,她先出示預習要求,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有圖的任意一種圖形,用不同的根數多試幾次,比一比每次擺的結果有什麼不同,然後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分享。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了平均分的兩種情況,從而為理解有餘數的除法做好了鋪墊。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後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3

就戴聖育老師上的這節課來説,他對教材把握是很準確的,選擇的教學方法是比較有效的。

對我來説,感觸比較深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整體教學層次性強,各環節過渡自然流暢,“扶”“放”有度,反映了教師具有強烈的目標意識和在課堂中能及時捕捉學生的信息資源。由於教師預設充分,點撥恰到好處,所以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比較到位。

二、運用了多元化解決策略。整節課無不滲透着多元化的解決問題策略。戴老師帶領着學生運用割、補、拼的方法,解決了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問題。戴老現甚至帶着學生把紅旗圖的解決方法提升到一個較高的層次:因為構成兩個三解形都是同底等高的等積三角形,從而把紅旗的平面圖面積計算演化到一個三角形的面積計算。

三、較好地拓展、提升到跟其他知識的聯繫。戴老師不僅僅拘泥於公式的聯繫,他在讓學生分別計算出紅花、黃花、綠草的種植面積時,就聯繫到了分數的知識。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美。為此提出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1、以解決現實問題引入,有沒有起到與學生已有知識的聯繫,難度似乎大了一點。得要先解決基礎題,再去解決有難度的問題。

2、在紅旗圖的講解時,為什麼要學生小組討論?一個有效的交流,前提是獨立思考,先要動筆,自己想,然後讓每一個小孩子在小組都有發言權。

3、在紅旗圖的講解時,沒有讓大多孩子瞭解為什麼面積一樣呢?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相信只要我們的教立足於學生的學,我們的課堂將更精彩,更豐富多彩。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4

通過本次的網絡學習,使我對國中數學教學感想很深,體會很多,受益匪淺。

一、教育教學的理論得到轉變。

在集中培訓學習中,聽了好多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專家講座,結合新課程,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我深刻地認識到:在學習觀上,要以學生為本,將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課程觀上,教學不再只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的過程,而是創建與開發的過程;在教學觀上,教學是師生交互、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新課程注重過程與方法,注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經歷。不僅教師的觀念發生了變化,而且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教師應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自己也體會到,要轉變觀念,解放學生,讓學生學會生活,引導學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並用人格力量的去引導學生,去感染學生才是我們應有的教育價值觀。新時期師生關係在業務上應是雙方積極性、創造性都得到充分發展的業務組合。在理論上應充分體現個性、民主和發展精神;而情感上應在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情感聯繫,是師生個性魅力的生動體現,是師生相互關愛的結果。同時我們應該去做一個創新型的教師,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全新的教育觀念,合理的知識結構,熟練的教學監控能力,熟練的課堂教學管理藝術。在教學評價上,應着眼於學生,注重長期的效應,注重過程的評價。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

二、課堂教學的能力得到提高。

聽了專家的精彩的講解,我深受啟發:在課堂教學中,學會了更好地設計教學,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如何上好各種類型的課,怎樣追求課堂教學的藝術。通過講解與交談,我體會到,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既然是科學,就要按規律辦事,改革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提高教學的質量。同時要講究藝術性,儘量上好每一節課。另外要加強説課和評課,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在這一階段裏,我努力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煅煉自己,對課堂教學有了很深的體會和思考。

體會一:課堂教學要注重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課堂才能保證有效的教學。

體會二:要處理好兩個關係,

第一,教材、教師、學生之間的關係,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二,課前、課內、課後的關係,課前要吃透教材和學生,課內要重示範、點評、變式的教學,課後要及時跟蹤、反饋,暴露學生的錯誤。

體會三:課堂教學中要體現如下幾條原則,

第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經歷、去感受,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

第二,要能夠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問題的情境中學習,去解決問題,提示矛盾;

第三,教師要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第四,教學中要有創新精神,要常教常新。

三、教科研的能力得到發展。

在教科研方面,聽專家介紹了論文的寫作,從培養意識到選題,收集素材,怎樣寫,學會了論文寫作的一般方法,養成了平時及時總結經驗的習慣。我深刻地體會到: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有較強的教科研意識,要把教研和科研緊密結合起來,要用科研促進教研。通過培訓,我認識到,要進行科研,必須做如下幾點:

第一,要注重自己的理論學習,為自己的科研提供理論以據;

第二,要注重自己平時的教學研究和教學積累,為科研準備好第一手資料;

第三,要找準自己教科研的切入點,注重科研的針對性、實效性。

教師,即研究者,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研究,及時將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做研究型教師。

四、多媒體教學的`能力得到培養

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好的展現知識的發生,更好的傳授,使課堂更精彩、更有效。現代中學生具有較強的聯想、想象能力,好奇心強,側重於形象思維。現代教育手段的運用能更好,更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培訓部門為我們安排了《幾何畫板》的課程,懂得了將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為以後運用現代教育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國中數學幾何畫板是很好的輔助教學手段。我一定要學好幾何畫板,為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通過學習和培訓、實踐和反思,我已逐步樹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了課堂教學和教科研水平。但我深知,自己還有好多的不足之處,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多學習一些教育教學理論,用科學理論來指導我的實踐,使教育教學行為符合教育規律,符合學生的發展,同時,要注意積累、學習、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大面積提高課堂效率。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5

非常有幸能夠參加“上饒市第三屆國小數學教學能手課堂教學觀摩課”這一活動。從4月17至4月19號,為期三天,共有14位來自上饒市各縣的精英教師參加比賽,一共聽了14節課。參加這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更深刻的瞭解到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

對參賽教師的總體印象:

(1)參賽教師穿着都很大方得體,語言和藹可親,舉手投足間透露出精幹、幹練。

(2)參賽教師課前的準備活動都很到位,都精心的設計過。有提問形式的,有課前遊戲形式的,通過這樣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3)參賽教師都對學生進行了及時評價,關注了學生的情感,表揚的.特別多,且並不是單一的表揚表現好的學生。

(4)參賽教師課前精心設計了課件,也還都為學生準備了學具,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自己動手得到結果。

(5)參賽教師都很好的利用了視屏展示台,對學生的勞動成果進行了展示,對學生那更是一種肯定。

對當地學生的總體印象:

(1)當地學生的綜合素質都很高,進場秩序井井有條,下課後還不忘跟所有在場老師説:“老師辛苦了!老師再見!”普通話很標準,表達能力特別強。

(2)當地學生特別聰明,總是能回答出老師想要的答案,也總是能提出老師想要的問題,真是幫老師解決了一大難題。

對課堂效果的總印象:

總體效果都聽不錯的,每位參賽教師都想盡各種辦法來活躍課堂氣氛。有的教師在課堂上跟學生就像是朋友一樣,很隨意的跟學生對話,讓生從中得到想要的答案;有的教師就像學生的媽媽一樣,時刻都那麼的和藹可親,面帶笑容,讓學生不會一直處在一個緊張逼人的狀態當中,學的很自在輕鬆;有的教師還不忘跟學生互動,對學生做了鼓勵的動作,摸摸學生的頭之類的動作,使得學生學的很有信心。但我個人覺得這次的活動當中有個很大的失誤就是:雖然課堂氣氛都調動起來了,但大部分老師對課堂的一些生成並沒有處理得當,時間也沒掌控好,拖堂特嚴重。當然也有時間掌控很好的老師。

本次學習給我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是鉛山縣實驗國小的鄒紅玲老師的那節課《三角形的內角和》。整節課都面帶笑容,平易近人。課堂上她總是鑽空就表揚學生,讓學生在一種很快樂的氛圍當中學習。她還有一個很大的閃光點,在教學過程當中,她讓學生用折角的方法求三角形內角和。有個學生在用折角求和法的方法求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時候,通過折角,結果就重合了一個直角了,畫面上就只有一個直角了,那個學生就説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90°。在這時候,鄒紅玲老師非但沒有責怪笑話他,反而將這位學生不小心犯的錯當成了一個閃光點,通過耐心的演示解釋,最終讓全班學生都知道了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講完這個知識點後,還特意請所有師生對其表揚了一番,説謝謝他不小心犯得這個錯誤。因為如此,才能讓所有學生都那麼深刻的記住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沒有例外。這節課讓我更清楚的知道了,並不是按你設計好的課堂走才是一節好課,一位好老師就必須得知道如何處理課堂上的一些一想不到的生成,怎樣對待回答的答案不盡你意的學生。並不是所有的正確答案才是有益學生學習的,有時抓住學生犯的錯誤,將它當成一個閃光點去處理,説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這樣做,不但不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能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越來越自信。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用心經營每節課,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