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2017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3W

是因為羣體的互動作用促進了信息的傳遞和自主性的激發,也就是團體動力的形成。在團體中,團體動力對於團體目標的實現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團體成員也是靠着動力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2017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2017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十大標準

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突出表現為: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等方面的問題。

心理健康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能夠保持內外和諧。內部和諧表現為具有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並用積極的心理狀態接納自我;外部和諧表現為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主動減少問題行為和解決心理困擾。二是無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包括各種心理與行為異常及心理疾病,例如:焦慮、抑鬱、厭食、反社會行為等。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準:對有益於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動做出積極反應。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認為心理健康標準的核心是:對一切有益於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動做出積極反應,其心理便是健康的。結合青少年的心理髮育特點,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標準包括以下幾點:

1、智力正常。正常的智力是生活和學習的最基本心理條件,一般而言,智商在80分以上為心理健康的標準。

2、情緒穩定、積極樂觀。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經常保持輕鬆、愉快、協調的情緒,能適度表達和控制情緒。

3、堅強的意志品質。心理健康的人有着良好的自制力和挫折耐受力。青少年出現的網癮、煙癮等行為問題往往與意志品質薄弱有關。

4、心理與行為符合年齡特徵。行為表現正常包括:行為內外一致、行為與年齡相符以及行為與角色一致。例如一個學生在學校裏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在家裏卻亂髮脾氣,較少參與家務勞動,這樣的學生心理不能算是健康。

5、人際關係和諧。青少年很多心理問題的出現都與人際關係有關。當家庭不和睦、同學相處不融洽時,青少年容易出現抑鬱、焦慮、嫉妒、敵意、敏感等不良心理問題。

6、保持健全的人格。培養青少年健全、獨立、完整的人格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是青少年適應社會的重要保證。

7、良好的社會適應。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夠較快地適應環境變化,能與現實的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與適應。

8、正確的自我意識。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自信、自尊、自愛,而不自責、自怨、自卑。

9、面對現實、接受現實。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既有崇高的理想,又不沉湎於不切實際的幻想。對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和挑戰都能勇敢面對、妥善處理。

10、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心理健康的人是珍惜和熱愛生活的,並能積極地投身於生活,享受生活中的樂趣。

二、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

青少年是個體發展的關鍵時期,生理髮展逐漸成熟,自我意識增強,但是由於閲歷不深,容易產生各種困惑和矛盾,使青少年易出現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

1、厭學。厭學是指學生對學校生活失去興趣、對學習持否定態度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度和厭學行為。主要表現為對學習厭惡反感,甚至感到痛苦,乃至逃學或曠課。厭學往往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

2、考試焦慮。當自我施加的壓力過大,超過一定程度的時候,青少年就會出現典型的焦慮行為反應,如心慌、煩躁、胸悶、不安等。家長和老師首先要接納青少年的緊張焦慮,主動與青少年溝通,傾聽他們的不安和擔心,讓他們學會釋放壓力。

3、學習疲勞。學習疲勞主要包括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其中生理疲勞是指肌肉和神經系統的疲勞;心理疲勞是指情緒煩躁、注意力渙散、思維遲鈍、反應緩慢等。可通過培養青少年科學用腦的習慣,勞逸結合。

4、煩惱。煩惱主要體現在:(1)與家長溝通困難。(2)業餘生活枯燥。(3)學習壓力大。(4)知己朋友少,社交範圍小。(5)沒有自我成長環境。(6)家長老師的觀念、教育方法和學校教程陳舊,趕不上時代步伐。(7)到青春期不讓結交異性朋友。(8)有煩惱無處傾訴。

5、抑鬱情緒。抑鬱是以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徵的情緒。青少年正處於一個自我意識高漲的時期,會更容易也更經常地體驗到抑鬱情緒。比如,因考試沒考好被家長嘮叨了,與同學關係沒有處理好被誤解了。這些事情都可能會觸碰到青少年敏感波動的心靈。

6、逆反心理。青少年期正處於逆反期。經常會發現有些青少年跟老師、家長“對着幹”。逆反心理的出現往往與青少年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增強有關。要從根本上化解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就要做好與青少年的溝通。

7、網絡成癮。青少年網絡成癮症是青少年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的一種心理疾病,家長和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達成一致,給予青少年全方位的關心和關注,培養青少年良好的興趣愛好,養成合理控制上網時間的習慣,鼓勵青少年多參加户外活動等。

要改善青少年心理問題突出的現狀,需要從各方面努力。第一,需要學校的改革和教師的努力。第二,需要家長的幫助和引導;言傳身教;為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第三要優化社會環境,發揮媒體的宣傳教育作用。同時,青少年自身應不斷學習與提高。

三、青少年心理調適的方法

理性認知調節法:從多角度看待事件

青少年處於從兒童向成人過渡的時期,他們對人和事物的看法缺乏穩定性,但又有着強烈的獨立需求,容易對人和外界事物產生極端想法,從而產生不良情緒。理性認知調節法認為情緒的發生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經歷事件的人對事件的解釋和認識引起的。該方法的目的在於引導青少年從多個角度對引發情緒的事件進行解釋,從而達到調節情緒的目的。

當青少年因某事件出現不良情緒時,要引導青少年改變對事件的看法,從多方面、多角度對事件進行解釋,不沉浸於事情的負面效果,不被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

積極的情緒調控

1、自我激勵。在面對挫折和失敗時,可以使用“我可以……”“我能行……”等語言進行自我激勵。

2、注意力轉移。把注意力從消極情緒轉移到較感興趣或有意義的事情上,也可以轉換一下環境,外出散步、參觀旅遊,或者暫時離開產生消極情緒的環境等。

3、放鬆訓練。催眠音樂、瑜伽運動都可以讓人放鬆心情,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回憶曾經經歷過的愉快情境。

4、積極期望。不論是自我的積極期望,還是他人對自己的積極期望,都能傳遞正能量,使自己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

良好的親子溝通

進入青春期後,青少年與家長的溝通變得更加困難。青少年不再像兒童時期那樣對家長遵從和依賴,而是更多地表現出分離和獨立。很多家長有這樣的體會,孩子有話想説,但又不想跟家長説,家長想跟孩子交談,孩子卻找藉口推辭。因此家長應學會一些溝通技巧。

1、相信孩子。以平和的語氣給予青少年建議和指導,相信青少年能改正錯誤和缺點。

2、學會傾聽。家長要放下家長的架子,傾聽孩子的心裏話,知道他們想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青少年關心和幫助。

3、創造機會交談。與青少年的溝通需要恰當的時機。飯桌上、睡覺前、郊遊途中、散步時間等都可以找機會與青少年交流。

4、討論青少年感興趣的話題。家長與青少年出現溝通困難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沒有共同話題。

5、多鼓勵和讚美孩子。恰到好處的讚美和欣賞會增強青少年的自信。

6、溝通時持親切、尊重的態度。青少年期自尊感較強,有了對社會和事物的個人理解能力,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

2017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心理健康教育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成為了一個幫助青少年心理健康重要的途徑,解決學生在校其間的心理困擾,幫助其建立健全的人格,培養良好的性格,增強其社會適應性,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分。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撥的意志、艱苦奮鬥的`精神,才能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在市關工委的關心下,在我校領導的重視下,在政教處和各位班主任老師的配合下,我校開展了一場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心理講座,現將心理講座總結如下:

一、本次心理講座的主要內容

12月1日,我校邀請到陽泉一中心理健康教師陸海濤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開展了一場講座《正是楊帆起航時》,講座以青少年人際關係為主題開展,主要講了以下幾點內容:

1、人際交往中要去自我中心化

2、在人際交往中要學會喜歡別人,勇敢的打開心扉,主動與別人交往

3、對人際交往要自信

4、如何面對父母的嘮叨

這些問題針對性強,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心理年齡,對剛入學的新生來説是一場很有必要地心理講座,不僅能使學生掌握人際關係的技巧,而且幫助學生更好地與同學、家長溝通。講座歷時一小時,在講座中進行了多次互動,同學們反響熱烈,積極參與互動,達到講座的高潮,使學生明白如何與同學交流。

在講座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到會時間遲。

2、講座紀律不佳。

希望以後引起注意。

二、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今後工作努力方向

1、繼續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方面的探索研究,力爭在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方面創出一片新的天地,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增添新的內容。

2、要在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加強對個別有輕度心理障礙的學生的個別輔導,爭取積累更多的經驗。

3、應加大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的力度和深度,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提高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水平,促使家校合一,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探索的勇氣,但更需要有行動的決心,在行動中不斷創新、改善。對於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途徑、內容與模式,我們還將進一步摸索和研究,我們希望得到學校領導的支持,以及專家的幫助和指導,以便更加科學、有效地搞好這項工作,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的實現,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出新的貢獻。

2017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感覺統合失調是指由於大腦對身體感覺器官所得到的信息不能進行正確的組織與分析,以至整個機體不能有效運作的現象,主要表現有:

1.前庭功能失衡:表現為自控能力較差,好動不安;上課或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喜歡做小動作,下課時到處亂跑,愛招惹別人;平衡能力差,走路東倒西歪,愛摔跤;嚴重的還有攻擊行為。

2.本體感失調:動作不太協調,反應比較遲緩、手腳笨拙,做手工、剪紙等精細工作總是做不好;學習跳繩、拍球困難;寫作業速度慢,喜歡邊寫邊玩,寫字不工整;計劃性、條理性、自理能力差,事事愛依賴家長。

3.觸覺防禦過度:不喜歡被別人觸摸、擁抱;不喜歡剃頭、剪指甲,愛咬手指甲;脾氣暴躁、任性;害怕陌生環境,膽小不合羣。

4.視知覺障礙:看電視、閲讀課外書時視力沒有問題,但卻無法流利閲讀;寫字緩慢不工整、經常丟字漏字、筆畫顛倒、抄錯題、寫錯數、計算經常出錯。

5.聽知覺障礙:語言表達能力弱,不能完整敍述或描述一件事情,詞彙貧乏,組詞、造句、作文困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