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11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11篇

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1

在“親子共讀”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貴在堅持。每日為工作和家務勞碌的我幾乎沒有陪孩子看過課外書。後來,在學校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後,為了做好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一致的培養目標和教育方法,我不得不忙中抽空,每天固定了一個時間和孩子一起閲讀,做孩子閲讀的榜樣,使之成為習慣。我是利用晚飯後,家庭作業完成後的時間,每晚20分鐘至30分鐘,雙休日每天早晚共同閲讀一小時左右,就這樣經常去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複述出來,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講出來,然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發表看法,對孩子進行教育。以下是我對近段時間親子共讀的心得體會:

一、順應孩子的心理特點,選好孩子愛看的書,是孩子對書產生好感,除了老師要求的讀刊外,可根據孩子現有的知識水平,儘量給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觀漂亮,內容豐富有趣,符合兒童想象和思維特點的書。

二、不易對孩子的閲讀過程管的太死,我家孩子缺乏耐心和持久力,不專心,一般都是我讀他聽,過幾天習慣了,他就會自己產生興趣了,主動讀書。

三、把閲讀選擇的權利教給孩子,家長只需觀察、瞭解、引導,不宜過多幹涉,如果讓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計劃,那註定是不會長久的,要讓孩子形成自己的愛好和興趣。

四、親子共讀為孩子建立良好的榜樣。和孩子一起讀書時時不時的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説一下,然後和他一起討論、分析,會發現他每天的.閲讀水平都會進步。

通過親子閲讀,能讓孩子在平時講話和理解能力上,有了明顯的提高。有的時候,他的一番講話能讓我們大吃一驚,從來沒想到他的話裏能夠迸出一些不常用的語句,問他是從哪裏學來的,他總是很自豪地説是從書裏。總之,作為家長,陪孩子多玩多讀是提高孩子素質的一種方式。我很感謝學校組織了這樣的親子閲讀活動,親子閲讀使我與孩子得到了很好的溝通與交流,同時也讓我體會到了兒童文學的魅力,拉近了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而孩子也將在知識的海洋中開闊自己的視野。

讓我們和孩子攜起手來一起讀書吧!

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2

這次學校開展親子讀書活動,在親子閲讀中,我們不斷總結讀書的經驗,形成了一些適合我們家庭的讀書方法。

一是固定讀書時間。我們把晚上八點至八點半作為親子閲讀的固定時間,在這個時段裏,孩子已完成當日的作業、預習完功課,家長做完了家裏的雜務,關閉電視和電腦,全家一起漫步在書中,享受讀書的快樂。

二是選擇讀書姿勢。我們採取了“依偎”的親子方式,在舒適的牀上或沙發上,讓孩子依偎着家長,家長用手攬着孩子,不時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小臉蛋,營造具有濃郁親情的讀書氛圍。

三是注意讀書的語調。我們在為孩子讀書時,避免平和的語調,注意富有表情地朗讀,放慢閲讀節奏。

現在每個家庭裏都是隻有一個孩子,又處於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以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積極,知識豐富,思維活躍。但是,怎麼樣才能做到這些呢?單就讀書這一項,我的體會是: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在書中感受故事的精彩,詞語的優美,一起回味歷史的厚重沉澱,體驗自然的美妙天成,探索科學的新奇和不可預知,讓孩子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因此孩子在上幼兒園的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了一個快樂書蟲,家庭製造的計劃。我的目標是讓未來的書蟲與書籍親近,品嚐書籍帶來的甜美感受。書蟲是最快樂的,書蟲可以從書中體驗快樂,那裏有前人與今人的故事,美麗的詩行,人類亙古的思考,充滿勇氣和睿智的探索,奇妙動人的幻想,還有神奇的萬千世界。當然除了美麗和歡樂,也有醜陋和悲哀,還有一面面警世的鏡子,照着人世間的醜惡、齷齪與淒涼。合上書,無論曾經歡笑還是哭泣,沉思還是暢懷,憤懣還是激昂,只有一個詞彙能準確描述書蟲的感受,那就是:快樂!讀書帶給我們最雋永的樂趣,讀書帶給我們豐富的世界,讓我們用善良和純真的目光看待一切。

今年學校裏開展的讀書活動很好,這項活動不僅加深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更進一步鍛鍊了孩子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從一個故事引發的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寓教於樂,其樂無窮。因此,對於父母來説,千萬不要奢望可以教給孩子什麼,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給孩子一個“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的環境,讓孩子有一個完整的成長,包括身體的,感覺的,情緒的,認知的,心理的,精神的完整成長,而不只是被灌輸屬於父母的認知和技能,那樣的`人生無味而無趣。

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並不是一日之功,它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也是對我們做家長的考驗,我們應督促孩子每天朗讀一篇文章,讓孩子有意識的識記文章中好的句子和詞語。在讀書中遇到問題提出疑問時做家長應儘量正確的回答孩子的疑問,遇到回答不出來的問題時要翻閲其它書,一定要正確對待回答孩子疑問,要幫助孩子提高一下思維空間,第一次接觸的詞語要重複的閲讀和深刻理解其中的含義,這樣記憶才會更深刻。通過陪孩子讀書,讓我這個做家長的更加了解自己孩子想的是什麼,讓孩子懂得了什麼是自尊,什麼是愛心。在今年我生日的時候,兒子親了親我,趴在我的耳朵旁對我説:“媽媽,今天是你的生日,祝願您生日快樂”我當時真的好感動,這除了要感謝學校老師的耐心教導,我覺得是有益的書籍讓孩子知書達理、懂得了感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和孩子一起快樂的讀書吧。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小書蟲。

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3

今天,一看到書香家庭申報表,我的心裏特別高興,渴望能成為學校書香家庭的一分子,給我的孩子營造一份更加濃厚的書香氛圍。

説起親子閲讀經驗,作為家長的還挺業餘的,大概女兒小班的時候,我無意間發現小傢伙時不時的拿着書坐在板凳上一本正經的看起來,那時的她還根本看不懂什麼字,只是看些圖片,於是,我就抓住機會買了幾本印刷美觀漂亮,內容豐富有趣,情節發展符合想象和思維特點的圖畫書,過段時間,就和她一起指着書裏面的.字一個一個的認識,有時會把字卡片貼在房間各個地方,讓她認字,等到女兒中班時,每天晚上我都會給她講故事,一起看故事書,聽聽故事磁帶,到了大班時,不知不覺她就能閲讀簡單的故事書,在發現不認識的字時,就會推我問“媽媽,這個是什麼字啊?”,經過一段時間,後來我發現她不怎麼推我了,就這樣識字量越來越大了,晚上,我們大人看書,看報,女兒不僅會看自己喜歡的書,而且會看報紙,去年上一年級時、僅一年時間,已經能自己閲讀200—300頁沒有注音的書籍約40本,作為家長心裏還是挺開心的,我現在會買一些兒童百科全書給她看,我認為閲讀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求知行為,所以我基本上不會去約束和控制書刊的內容、類型和範圍。

平時在家裏,晚上女兒寫完作業,先練習她的柳琴,然後就是一家人看書的時間,作為家長應該多多和孩子一起看書,做孩子的好榜樣,周未有時間,會帶她去圖書館,讓她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拓寬視野,這對孩子的記憶和口頭表達能力會有很大的幫助。確實,閲讀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對文字的理解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都非常有益,另外,好的讀物能豐富孩子的心靈,擴展孩子的視野,偶爾,我會讓女兒讀一些她認為精彩的片段,我的要求是讀的時候一定要有感情,聲情並茂的閲讀,以朗誦的形式來表達,久面久之,每次她在讀語文課本和其他故事時,都會比較有聲有色。

總之,閲讀能給孩子帶來快樂,讓孩子不斷的遨遊在書的世界裏,只要我們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就會引領我們的孩子走過語言的關鍵時刻,我願意和學校、和其他家庭互相交流經驗,去塑造孩子良好的習慣和人格。

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4

女兒是貴園中一班的學生。作為家長,我很高興孩子能在這兒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受到老師們的精心培養和愛心幫助。閲讀是學習的基礎,通過閲讀逐漸學會獨立思考並不斷培養自己的思維方式,閲讀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親子閲讀是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學習方法,同時,也是給孩子、家庭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本次親子閲讀會的成功舉辦讓我更加明瞭了親子閲讀的重要性,更加懂得了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閲讀習慣,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對親子閲讀的心得體會。

首先在親子閲讀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貴在堅持。在我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給她買各種圖書,但是受電視節目和電腦的誘惑,有些書籍並沒有得到及時的很好的利用,所以我們要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和計劃,將親子閲讀進行到底。

其次是要了解孩子的閲讀心理,不宜對孩子的閲讀過程管得太死,適時地對孩子的閲讀提出要求,保護好孩子閲讀興趣,儘可能為孩子提供輕鬆自由的閲讀環境。在孩子學習閲讀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對提供給孩子的書刊進行精心的挑選,儘量給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觀漂亮、內容豐富有趣、情節發展符合兒童想象和思維特點的圖畫書,如動物畫冊等。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點。他們喜歡的閲讀方式是一會兒翻翻這本,一會兒翻翻那本。對此,家長不必過多的去強制他閲讀。通常,在這一階段,只要是孩子願意把一本書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長就應該感到心滿意足了。因為,這類表現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閲讀心理,是孩子在閲讀求知的道路上邁開重要一步的標誌。

第三是要親子共讀,給孩子樹立良好的閲讀榜樣。涓涓細流匯聚浩瀚,滴滴微水藴成大海。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身教的魅力不可低估。言教不如身教,要讓孩子有良好的閲讀興趣和習慣,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孩子與父母朝夕相處,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孩子對孩子事事處處起着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中國有句古話:“潛移默化,自然似之”。閲讀也是這樣,做父母親的如果熱愛閲讀,孩子也一定會喜歡上閲讀,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快樂、共同成長。

第四是要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閲讀機會和形式,孩子閲讀的時間不能只侷限於家裏和學校裏,也不僅僅是閲讀書籍,逛書店是我們母女週末經常要做的事情,在書店看一會兒書,每人都選擇一些需要的書本,讓孩子感覺閲讀是生活中必須的事情。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轉移,一定要採用有趣的方式,吸引她們的注意力,可以採用故事與音樂組合法、故事遊戲法、延伸想象法、角色扮演法等,讓孩子有間接或直接的體驗機會。

第五是把閲讀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儘可能為孩子提供輕鬆自由的閲讀環境。閲讀是一種求知行為,也是一種享受。因此,家長除了需要對真正有害於孩子的書刊進行控制外,不應對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類型和範圍進行人為的約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範圍越廣越好。一般説來,大部分孩子在閲讀內容的選擇方面已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對此,家長應注意觀察、瞭解和引導,不宜過多地干涉。

總之,閲讀能給孩子帶來愉悦感,閲讀,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對文字的'理解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的培養都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好的讀物,能豐富孩子的心靈,擴展孩子的視野。關於閲讀,一定還有很多好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我們有一顆愛孩子的心,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一定會引領自己的孩子成功的走過這個語言的關鍵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閲讀習慣,從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5

當老師多年,我深知閲讀對於孩子的成長無比重要。書,對孩子而言,是認識外在世界的重要渠道,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歡閲讀,也期望孩子把這種愉快的經驗延伸到未來的成長階段。針對於孩子年齡小的特點,目前讓孩子進行獨立閲讀是沒法做到的,取而代子的應該是親子閲讀。我認為,親子閲讀是一種陪伴,是一種激勵,同時更是一種交流。

從孩子一歲半開始,我們就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紅袋鼠幼兒畫報一直都是我們作為親子閲讀的首選。通過兩年的親子閲讀,讓我感受頗深的`是:

陪孩子一起閲讀,應該順應孩子的心理特點,選好孩子愛看的書,使他對書產生好感,在讀書的過程中不要過多的限制孩子的閲讀。由於孩子小不識字,我們的做法就是經常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所看到的事物或具體內容説出來,如果孩子沒能説出來或有遺漏的我們可以提示他還有什麼等等,除了孩子看到的形象事物説出來,我們還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交流和討論。這樣做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孩子的閲讀興趣濃了,同時閲讀水平也有了提高。我覺得這是一個讓孩子學會觀察和想象的很好方法。除了讓孩子説看到的和談想法,我們也可以把自己看到和想到的與孩子進行甲流,引導他以後學會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就這樣一個閲讀過程,我們就不知不覺地和孩子一起陶醉在書的"世界裏,一起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與幸福。久而久之,孩子愛上了閲讀,也和我們親密無間,我們還體會到,在陪孩子閲讀的同時,我們也充實和豐富了自己。

閲讀貴在堅持。每天堅持抽時間陪孩子讀書。平時只要我們睡前都會抽出一點時間陪孩子讀書,講故事。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已經會講很多小故事。親子閲讀不應該只是一次活動,更應該是持之以恆的常規,每天閲讀既營造了和諧的親子關係,又讓孩子享受到讀書的樂趣。孩子的閲讀是單純快樂的,每天與孩子一起閲讀,是我們一生當中最快樂的時光!

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6

這次親子閲讀活動當中,我看到了自己孩子認真的一面,我也認識到了閲讀帶給我們的享受和歡喜。所以此刻,我的感受也是非常多的。對於我自己的孩子而言,或許以前我對他的瞭解並不多,但我總是沒有意識到這樣的事情,反而覺得自己很瞭解他,很關注他。其實孩子的內心世界是我們很難看到的,只有在這樣的活動中,我才有了一次機會去多加了解他。所以很感謝這一次閲讀體驗,讓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更近了一步。

通過這一次和孩子的接觸之後,我發現孩子是一個特別有愛心,有想法的人。比如讀一本書,他會被其中的情景影響,有時候還會被感動的流淚。孩子在我眼中一直都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人,平時什麼事情也會開開心心去做,開開心心的面對所有的一切。但在這次活動中,他突然問我,“媽媽為什麼會有人死去?為什麼死去是永生?”

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震驚了,為什麼我這麼開朗的孩子會問出這樣的問題,原來是他讀了一本書,其中有一位心地善良的人被奪去了生命,他才發出感慨,但是聽着他的語氣,總感覺他常常在思考着這樣的問題。我有點心慌,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去説,就跟他説因為生命其實很脆弱,而生命的結束也代表着一個人的一生就結束了。有時候生命的結束並不是代表完結,或許它使用另外一種方式存在。孩子聽完之後,點了點頭,感覺是理解了。然後對我説“媽媽,我以後不會因為生命的逝去而傷感了。”然後接着傻兮兮的笑了笑。

我很有感觸,平時這麼開朗的孩子,沒想到也會有時候去想一些這樣的'問題,我總覺得了解他,理解他,其實我看到的只是表面罷了。平時他讀書,我也很少去和他有一些交流,我對他的瞭解真的很少,只關注他的衣食住行,並沒有關注到他的心理和想法。所以這是我組我誒母親的失職,也是我應該彌補的一些地方。

這次親子閲讀,孩子很認真的看書,這也是我第一次和他這麼近距離一起看書,他有問題就會問我,沒有問題就會安安靜靜的看下去。到了後面的時候,他突然對我説,“媽媽,你陪着我看書真好,可以和你分享,有不懂的也可以問你。”我當時才發覺,原來孩子需要的不是什麼別的,而只是簡單的陪伴罷了。以後我會多給孩子一些陪伴,做好一名母親的責任,不再讓孩子孤單的成長了。

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7

一位法國作家曾經説過:一個家庭中沒有書籍,等於一間房子沒窗户。我覺得首先應該把閲讀當成一種樂趣,而非一種任務,跟孩子一起讀書,讓孩子受到千奇百怪的故事的薰陶,充滿對神奇世界的嚮往。現在孩子還小,沒有太多的要求,就是尋找樂趣,養成良好的習慣。每天晚上我們就坐在牀上,有時先玩一會,有時緊緊的摟抱一會,有時毫無來由的傻笑一陣,其樂融融,然後瑋瑋把他的書都搬出來,我也沒有特意買很多書,就是他幼兒園裏已經學過的書,還有小時侯的童謠,唐詩,枕邊小故事等。

我認為早期閲讀還是很有用的,現在瑋瑋可以認一些簡單的字,像幼兒園,小朋友,老師,爺爺,奶奶,爸,媽,太陽,悄悄,跑,手,路,豬,貓,狗,兔等等,還不少呢,一些常見的字都能夠認的,一些很簡單的,他可以自己讀。不過就是有時認半邊字,把每認成海,把雞認成鴨,把能認熊,我有些擔心會不會以後長大了也讀錯別字呀。

還有就是現在瑋瑋已經習慣了睡覺前一定要讀書的,不讀他就睡不着,偶爾一次沒讀,他會説,媽媽我還沒讀書,每次都是我説讀完這個就睡覺,催他睡,不然他會越讀越興奮,這段時間,是他最乖的時侯,如果我有事,他自己先翻翻,有的自已看看,他自己先挑一些認識的字念,他會很認真的,拿到一本書,從封面到封底,包括圖片,都要翻翻。

上次,我説媽媽給你讀,你給媽媽表演節目,想來想去,他説我給你表演《小松鼠和大灰狼》,只見把畫畫用的大本子捲成筒狀,放在屁股後面,在牀上跳來跳去,還真點像。他也習慣了我的提問,比喻,我在讀一個故事前約定,瑋瑋你先找10個認識的.字,媽媽再給你讀,不能重複,他就一個一個的挑的,計數的時侯比我計的還精,少算一個都會被他發現,還有一次,我連講了四個故事,他找不出了,就翻到封面,找到陳王甫瑋他的名字來湊數,每每這個時侯,我會表現出也是個小孩子,和他論真,較勁,我要叫他讓步,因為現在都是獨生子女,有時太霸道了,他是個小小男子漢,我要叫懂得忍讓女生,也只有這個時侯,他是最聽話的。

小傢伙也很搞笑的,有一回,他爸爸給他讀《小雞吃米》,小雞小雞要吃米,找到東來找到西,找到幾顆大白米,嘰嘰嘰嘰好歡喜,他爸爸讀成找到幾顆大白菜這個就成了他的笑柄,每次他自己讀時,他故意讀成大白菜,然後就哈哈大笑。因此我每次就很小心的,手點着字一個一個慢慢念,便於他認字,也好讓他聽明白,回答我的提問。我給他讀豬爸爸做牀,貓爸爸讓豬爸爸做一隻,狗爸爸讓豬爸爸做二隻,結果豬媽媽生了八隻豬寶寶,只好睡在一張大牀上。我就問瑋瑋,豬爸爸一共做了幾張牀,還有幾個豬寶寶沒牀睡,他都能高興的答正確。

1—2歲的時侯是我帶着他閲讀,讀唐詩,讀童謠,最值得高興的是,他拿着一本童謠,可以從前到後給我們讀出來,還有那些簡單的唐詩,稍為提示下,他都能讀出來,最重要的是,他現在已經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可以説現在是瑋瑋帶着我讀,逼着我給他讀。我想在今後,我會隨着他年齡的增長,給他買一些適合他讀的書,現在我就讓他在閲讀中多認一些字,便於他自己一個人讀。

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8

説到閲讀,我就會想起坐在台下聽王麗峯老師給我們講座的情形,她的氣質、博學讓我讚歎不已,一個女人竟然如此的“美麗”!而這美麗源於她的學識。枯燥無味的內容,因她而顯得那麼生動有趣,在她的精彩演講中我們深知閲讀的可貴,在她的循循善誘下我也閲讀了她推薦的'許多書籍,讓我受益匪淺,現學校開展了”親子讀書”活動。

幼兒期閲讀培養

1。創設閲讀環境是閲讀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對閲讀環境創設所起的作用充分重視,我覺得它是一種隱性課程,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接受有關書面語言的知識。如在給活動室、書房及牆壁上貼一些圖案、在實物上配備以文字;建立圖書角,及時更新圖書等,讓孩子時時刻刻感受到書面語言的信息,為孩子達到自主閲讀的目標而努力,我們對孩子的輔導還包括讓孩子學會翻閲圖書的規則與方法,如用拇指和食指一頁一頁地翻書,會看畫面能從中發現事物的變化,將之串聯起來理解故事情節,讀懂圖書,使孩子能知道在文字、畫面中發現人物的表情、動作、背景進而理解故事情節,或聽媽媽念圖書文字等。

2。為孩子提供一些廢舊圖書和畫報,讓他們做小作者,自編圖書,通過剪剪、貼貼和講講,結合閲讀內容,提出問題引起孩子的懸念,從而積極主動的投入閲讀活動,帶着問題孩子就會認真閲讀,採用和孩子一起移動手指點讀的方法,以引導孩子視線的正確移動,喚起孩子對文字的注意。此外,還為孩子提供一些卡片,讓孩子在學會觀察的基礎上,編述故事,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和實際水平主動的選擇活動內容,進一步激發了孩子愛書的情感。又如通過“夢想劇場”、“字寶寶樂園”、“跟我讀”等牆飾以及象形字,看圖識字等活動材料,使孩子根據自身的要求,興趣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操作材料,豐富他們的知識領域,又如:大圖書閲讀活動,根據孩子年齡特點、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自制大型圖畫故事書,並利用這種圖畫故事書幫助孩子學習和掌握按順序仔細觀察畫面和將前後畫頁聯繫起來理解的閲讀技能,在小圖書閲讀活動,主要幫助幼兒掌握翻圖書的方法。

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9

今年寒假期間我和孩子閲讀了《大紅母雞和撿來的蛋》這本兒童繪本,繪本主要講述一隻有愛心大紅母雞,她像媽媽一樣一直幫大家照顧孩子,她幫忙照顧鵝寶寶、照顧黑水雞寶寶、照顧鴨寶寶以及十個火雞寶寶,可是她最想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寶寶來愛——小雞寶寶,後來她在灌木叢中撿到了一個不知名的蛋,她用了二十天的時間來孵蛋,在孵蛋的過程當中,她不知道蛋裏究竟是什麼動物的寶寶:是鸛鳥嗎?是天鵝嗎?是海鷗嗎?亦或是貓頭鷹嗎?但不管是什麼動物的寶寶,大紅母雞都愛他(她),當所有的朋友都來陪伴她孵蛋看到底是什麼動物寶寶時,蛋破殼了,孵出了一隻小母雞寶寶,大紅母雞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寶寶,完美的結局。

其實這個這個故事去年就給孩子講過,但這個假期再次親子共讀的時候,我又有了新的體會,故事中所反映的一些思想可能是孩子無法理解的,比如:大紅母雞的愛是沒有偏見的愛,是作為母親最純粹的愛,是不求任何回報的愛,哪怕是不知其類的鸛鳥、天鵝或是貓頭鷹,她都愛,想想我們現代社會,有時這樣的愛在我們人類當中都是缺失的,孩子在母親肚子裏還沒出生的時候,母親可能會擔心會不會殘疾不健康,或是父母離異,或是未婚媽媽等等,孩子留下來會不會對自己將來的幸福造成影響,於是最終選擇——不要,這樣的愛是有選擇的,由條件的,但大紅母雞不是。作為孩子,他並不理解這些道理,當然也沒必要讓他

理解這些道理,通過閲讀,孩子收穫了開心、快樂和習慣,這就足夠了,一個好的故事可以陪伴孩子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就像這個大紅母雞和撿來的蛋的故事一樣,講一百遍或是半年,沒關係,每天晚上睡覺前躺着牀上陪伴孩子講一遍兩遍,只要你願意,孩子都覺得是新鮮的。

所以,在假期的親子閲讀中,為了達到我作為家長的`“目的”——讓孩子愛上閲讀和在閲讀中認識簡單的字。我着重做了兩件事,一是讓孩子把閲讀當作玩,閲讀其實也是一項遊戲,在遊戲當中培養孩子的閲讀,二是陪着孩子一起閲讀,這一點,我的感觸是比較深的,當自己投入多少精力陪孩子一起閲讀時,孩子就有多大程度愛好閲讀,家長和寶寶的感情就有多深。孩子喜歡玩,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讀書也是一種玩,是不帶任何負擔,沒有任何功利性、目的性的閲讀,書本在孩子看來也是玩具,男孩子可能喜歡棍棒、喜歡槍、喜歡車??所有的興趣愛好其實都是父母及家庭的影響,關鍵看孩子家裏是一個什麼樣氛圍,記得有一次帶孩子去昆明,辦完事後,我對孩子説帶他到新華書店逛逛,想給他一種薰陶,因為平時都會跟他講要愛讀書,要把知識裝進腦袋裏,於是那天孩子在路上就對我説,爸爸,我們要去書店看書,要把知識裝進我們的腦袋,對不對?驚得路人目瞪口呆,這件事給了我很多的思考:孩子愛不愛閲讀,怎麼閲讀,這一切都取決於家庭,一個愛閲讀的家庭,孩子無疑是喜歡閲讀的,反之亦然。

孩子承載着一個家庭的希望和幸福,閲讀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活動,不要去要求孩子能做什麼,想想在孩子一生的閲讀中我們能做什麼,給孩子多少精神食糧,孩子將長得多結實。

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10

當拿到老師發給我的《弟子規》親子讀本時,如獲至寶。説實在的,我本來對文科就發怵,更何況之乎者也就更不感興趣了。但這本書老師解釋的淺顯易懂,並結合了孩子的實際,非常適合兒子和我的共同學習,所以打心眼了喜歡。

隨着孩子的長大,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時常感到力不從心。特別是遇到王東這位老師後,深感自己的差距很大。再從孩子身上折射出的種種不足,經常使自己無地自容。於是決定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身體力行,和孩子共成長。

聖然是一個活潑開朗的陽光男孩。面對太貪玩、甚至經常玩起忘記回家的缺點,分析原因,第一,家人忙,沒時間管第二,家裏除了電視、電腦能吸引他外,基本沒別的吸引點。面對這種情況,我禁不住拿起了久違的課本,參加有關證書的考試。耳薰目染,他也喜歡上了讀書,尤其近期能一口氣讀完《三國演義》的上下部,這是他有史以來的讀得最快、最完整的一本書。特別是看書的內容及感想能在期會考試中的作文中表現出來,可想而知,他受益匪淺。我真的為孩子高興,因為他從書中找到樂趣了。看到他的進步,我真的'太高興了,這也更堅定了自己“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讓孩子和我共同分享成功總是在苦苦攀登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喜悦。

面對孩子的個性鮮明,非常任性,脾氣大的缺點,我深深地認識到,這他的成長是極其不利,非常着急。當孩子發作時,我會提醒他,《弟子規》是怎麼説的來?他就會立刻背到“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這時我會自然成為合格的學生,搖頭晃腦的來上幾句。這時是幸福的、是快樂的,這也是對他最大的認可和鼓勵。

我家住在一個大院裏,對孩子來説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孩子同齡朋友多多,不孤單,玩得很快樂;不利的一面,孩子的素質參差不齊,“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在孩子不能明辨是非的的情況下,出現了污言穢語比較多的壞習慣。我非常頭疼,為此,我制定了家庭管理條例,相互監督,現在初見成效,看到孩子的進步,沉重的心情稍微舒緩了一些。

《弟子規》在約束我們改正陋習時,可能感到沒必要,其實這是在放縱自己,改掉壞習慣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包括孩子和我們自己,這時我都會想到孩子的雙眼時刻在盯着自己,就在不斷地進步。《弟子規》能時刻約束着自己和孩子,並且能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我認為是很幸運的事,常誦常讀,經常反思,會受益終生的。讓我們共同學習,來陶冶我們的情操,淨化我們的心靈吧!

親子共讀家長心得體會11

十月我們班開展了親子共讀《弟子規》的活動,在和孩子一起學習的這一個月中,使我對《弟子規》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其中有許多是對兒童行為的規範,比如尊重長輩,坐立有序,生活方面講究衞生,待人禮貌,講誠信,珍惜時間等等,這些都是對兒童起到很好的教育意義。

在學習的過程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有這幾點:當我們學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孩子有些慚愧的説:“媽媽這點我做的不好,你經常叫我的時候,我都沒有及時答應,有時你叫了我三四遍我才回應你,這點我今後一定改正。

當學到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時,孩子有些小自豪的.説:“這個我都有做到,有好吃的我都讓爸爸媽媽先嚐,坐公共汽車時,看到爺爺奶奶我都趕緊把座位讓給他們。”

和孩子共讀的過程中也會有許多有趣的時刻,比如有學到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時,她感慨到原來古代人也不喜歡挑食的孩子呀!媽媽我告訴你個祕密靳老師也不喜歡挑食的孩子,雖然我以前也挑食,但是我已經在慢慢改正了,在學校不管愛吃不愛吃的我都吃。我要努力做個不挑食的孩子!

學習弟子規也給了她教育爸爸的機會,其中有講到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他説:“爸爸這點做的不好,他就有喝醉酒的時候,確實爸爸喝醉的樣子還挺醜的。我要好好給爸爸講講道理,讓他少喝酒更不能喝醉,要不他就是最醜的爸爸!”

通過學習《弟子規》體會到了老師的良苦用心,老師希望通過親子共讀的方式,使學生明白做人因該尊師重道,孝順父母,誠信友善,培養孩子的思想美德要踐行在實際生活當中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