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通用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2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校共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通用15篇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中學習的模範,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就十分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當然並不是單單的教會孩子背幾首唐詩,讀幾首兒歌,熟悉幾個漢字,而是教育孩子為人處事的道理,教會孩子生活的技能,使孩子養成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當然,對於惟獨兩歲多的幼兒來説,空泛講授深奧的道理並不能使他明白其中的含義,孩子自然就不會理解,所以具體的還是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

(一)首先是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的和睦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會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愛,愛別人和愛自我。假如缺少家庭的關愛,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自私。看到過許多的案例,孩子的墮落,麻木等等問題,都是因為家庭缺少愛,試想一個孩子連自我的父母和家人都不愛,他還會去關懷體貼生疏人嗎?所以,必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温馨和諧的家庭生活,讓我們的孩子都能快樂無憂的生活。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模範,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巨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禮貌尊重他人的時候,能夠想想自我是不是這樣做到了呢?記得有一次,涵涵犯了錯,我狠狠的訓斥了他,還説了一些重話,説你再這樣我就打你了。本來沒覺出問題,但是之後他居然學會了這句話,動不動就説我打你。這讓我很懊悔,也很悲傷,懊悔以前不該對孩子這樣説話,悲傷的是孩子對媽媽説這樣的話,所以趁孩子還能糾正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必須要謹言慎行,對自我的一舉一動都要三思而行,不管你是在多麼生氣的狀況下都要想到我這樣做這樣説會對我的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三)獎罰有度實事求是孩子發脾氣冷處理

孩子做對了,我們要專心的誇獎,孩子做錯了,我們也要及時的糾正。獎勵和懲處都要有度,適可而止。雖然此刻教育專家都提倡多誇獎孩子讚美孩子,但是我覺得這還要分什麼事情,因為我這是有切身體會的。在涵涵還是一歲多小孩的時候,他玩積木,本來是搭錯了,但是我想他第一次玩就給了他誇獎激勵,本想能促進他進步,結果卻恰恰相反,反而使他每次搭都出錯,而且變得還個性固執,我再怎樣説他還是不聽不理解,這就讓我想到,假如在他第一次搭的時候,我就給他糾正,也許就不會呈現此刻這種狀況了。所以我堅持家長在誇獎孩子方面還是要實事求是,不能一味的盲目的誇獎誇獎。當然批評就更要有度,假如批評過度,甚至打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反叛,當孩子做錯的時候還是堅持以道理説服,而且就事説事,不能翻舊賬,最重要的是你説的話能讓孩子聽懂聽進去。以前涵涵做錯的時候我都會跟他説一大堆的道理,結果他還是我行我素,之後聽了專家的推舉是讓你説的話孩子更能理解,不要説一些空泛的大道理。而且,在孩子任性發脾氣的時候,你説任何道理他都不會聽的,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冷處理,讓孩子自我去鬧,家長能夠做個冷眼旁觀,等孩子覺得哭鬧也沒有意思,冷靜下來的時候,我們在去跟他説道理,這樣反而更能讓他理解,假如在他發脾氣的時候還去跟他説這説那,只會加重事態的發展。假如哭鬧繼續不止,那我們只能迅速把他抱離現場,轉移孩子的注重力,這樣做也許效果會更好。

(四)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首先父母就要先學會尊重孩子,這是我一貫的堅持。在涵涵還很小的時候,我就能蹲下來聽他的意見。有人會説,這麼小的孩子能有什麼意見,其實不然,雖然孩子小,可還是一個個體的人,他也有思想,所以我們更要尊重他。例如,涵涵每次出門都會帶玩具,剛開始孩子的爺爺總是阻止他帶玩具,但是這樣就會鬧好久才幹出門,雖然玩具是放下了,但是會哭好久,此刻想想,那時的哭也許就是對大人的不尊重而感到不滿。之後,我就跟涵涵商議,剛開始的時候是跟他商議出門要帶什麼玩具,漸漸地就變成他主動跟我商議,而且變得更聽話了。即使在外面,涵涵和小朋友相處的時候,我也會教他學會尊重他人,比如看到別的小朋友的玩具,自我想玩的時候,我就會教他你跟小朋友商議,“等你不玩的時候能夠把玩具給我玩一會,好嗎?”當別的小朋友想要他的玩具的時候,我就會教他:“把玩具給這個小朋友玩一會,好嗎?”一切都是看孩子自我的意願,不能強加大人的意願。以前我就以前犯過這樣的錯誤,和朋友的小孩一齊玩的時候,看到朋友的小孩哭鬧着向涵涵要玩具的時候,我總是不假思量的把涵涵玩具搶過來給別的小孩,所以之後涵涵就養成了抱住玩具不撒手的習慣,即使睡覺的時候一拿下來就哭,我想就是那個時候我傷害了他的自尊,我對他的不尊重對他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雖然此刻經過時光的沖淡,涵涵已經慢慢好了,但是對我的衝擊還是挺大的,讓我自省了很久。

(五)及早讓孩子學會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

在涵涵剛會坐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把他放在凳子上和家人一齊吃飯,雖然那個時候他還不能自我吃,但是我們堅持讓他看我們大人是怎樣用餐的,所以慢慢的涵涵自我就學會吃了,而且是很早就學會拿筷子吃飯,家裏只要能讓他做的事情,都是堅持讓他自我做,比如掃地洗菜拿碗筷搬凳子等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那麼小能幹什麼呀,還不是越幫越忙,其實做不好是肯定的,但是隻要他參與就好,假如你總是阻止他幹活,他就會覺得媽媽不需要我,久而久之他就不再願意幹了。而且勞動習慣的培養會讓他更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比如説自我玩的玩具不要亂放,垃圾不亂丟等等。

(六)營造孩子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有一段時光家裏人看電視看的多點,涵涵也跟着看電視看多了,之後覺得不能再這樣,所以此刻家裏人都學會看書,即使不看書也會看報紙,這樣涵涵也跟着學會了閲讀,雖然時光堅持不了多久,但是習慣是慢慢培養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就會好的。俗話説,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所以只要有時光還是會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學習知識更能讓孩子理解。雖然教育專家都不推舉孩子那麼小就學唐詩古詞之類的,但是我覺得雖然孩子還不懂,但是多讀點這類的詩詞能培養孩子的美感和節奏感。至於兒歌音樂之類的,多讀多聽肯定是有好處的,要害是涵涵很喜愛這些,我覺得培養愛好是最重要的。

(七)培養孩子的男子漢氣勢不溺愛孩子

涵涵的爸爸經常在外地,涵涵一年也見不着幾回爸爸,所以我這個做媽媽的既要做好媽媽的職責也要當好爸爸的主角。所以我總是有意無意的想培養涵涵的男子漢氣勢,但是分的寵他溺愛他。例如,當涵涵摔倒的時候,我從來都不扶他起來,總是激勵他自我跌倒自我爬起來,然後拍乾淨身上的土。假如摔破了,即使心裏心疼,也不會表現出來,只對他説沒事。所以此刻涵涵摔倒了,只要不是很嚴重,基本上不哭,反而安慰我説:“媽媽,我沒事!”雖然看似我冷血,但是我自我覺得我做的沒錯,尤其是對一個男孩子,必須要培養他堅毅的性格,不能懦弱。

以上就是我在家庭教育中的心得體會,還是那句話,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獨特的人格,沒有萬能的教育,只能是每個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不斷的摸索實踐,有人説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也是在不斷成長的,就讓我們和孩子一齊長大吧!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2

現在,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有許多家長很少能夠把更多的時間抽出來用在多關注孩子興趣、道德、心理等成長上。而更多的是關心自己孩子的考試成績、分數。如果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為孩子狂報補習班……

這就形成了一種不好的效應:作為家長,非但沒能幫助到孩子,反而弄得自己身心疲憊;孩子也是被逼得不堪重負,沒有放鬆的時間,缺乏幸福感。

有這麼一所中學: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教育觀念,啟發引導,注重社會實踐。一批具有高尚師德的老師們開展精彩的分組討論課堂生活培養了學生積極向上,力求上進,健康的學習心態;豐富的課後服務,注重培養特長的先進教育手段,使得不同層次、不同理想學生的發展各得其所,這所學校就是朔城區五中。

在感恩五中、慶幸自己孩子成為五中學生之餘,更感覺到作為家長,自己的責任重大,需在品德、人格和生活方面給孩子立好榜樣,真切地做好“家校共育”。給孩子指引到正確的方向,邁向幸福人生。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3

非常感謝學校請潘老師分享的主題。這個主題充滿了經驗和智慧。更新了我對考試的認識——檢測工具:學習態度、方法、效率……這個視角是非常的實用,可以有效的實操,幫助孩子發現問題,提高學習興趣與成績。但這個講座,最重要的是讓我看到了潘老師一顆為父的心,是一顆真正愛孩子的心。幫助孩子的成長和進步,不是為了滿足家長的期待,不是為了解決家長的焦慮,也不是為了家長的面子,而是真正的、單純的為了孩子的益處,為了孩子的全人發展的陪伴,這些讓我更加受益。謝謝潘老師的分享,也謝謝學校的組織安排。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4

每個家長作為初學者,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是摸索着前進的。我也和所有的父母一樣,也有“望子成龍”的“理想”,可是怎麼教育卻感到非常困惑甚至是棘手,可這僅僅只是育兒漫長過程中最基本的一步,除此之外,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太多太多。

《父母課堂》告訴我:兒童心靈的啟蒙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我們不是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而是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自己,來好好發現我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並鼓勵他成為的自己。我們要給孩子提供好的土壤,讓他能夠發芽、成長。

楊絳先生説過“好的教育首先是激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而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這就要求做父母的我們平日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共同學習進步。

學習方面,我們要求他上課會聽講,學會基本知識並會應用就行,不是特別在意考試的分數,而是針對孩子對各個科目的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和情況與孩子進行交流,針對薄弱環節進行輔導,儘量讓孩子帶着興趣主動學習;同時,我們也會不定期的就孩子在校的表現與老師進行溝通,做到有問題及時督促改正。讓孩子快樂學習,享受學習的過程。

為了開拓孩子的視野、增長知識,我特別重視孩子的閲讀,為孩子開啟閲讀之門,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讀書貴在堅持,要保證孩子每天的閲讀時間,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書,定期給他買書,養成正確的好的閲讀習慣,好的書籍會讓孩子記住很多優美的詞句並運用到作文中,幫助提高寫作水平,我們家每週都有親子閲讀和討論書籍時間,讓他感受到讀書的快樂,習慣成自然,每天他不看會書就覺得少了什麼。

俗話説“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行可以讓孩子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邊走邊聽邊看,那種感受是入了骨髓的,是可以存在記憶裏的。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我都會帶他去外地旅遊自由行,自己提前做好攻略,網上自訂住宿,機票,雖然麻煩,但是適合親子游,一切都是慢節奏的,有名勝古蹟的地方就多停留一會兒,講講歷史典故,讓他自己通過自己的語言把旅途所見所聞以錄音、日記或者作文的形式記錄下來,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習機會。隨着年齡的增長,我也開始適當的讓愛美食的他自己做美食攻略,今年帶他去西安、重慶、北京等,就是他負責查找的,提供的幾個地方還不錯。並且寫作文時文字越來越生動,內容越來越豐富。

在孩子的家教上,我特別注意行動力的培養。做孩子的遊戲玩伴,不僅增進親子感情,還能培養他的行動力和學習能力。玩和學習是統一的,有益的玩和科學的學習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在遊戲中孩子可以保持平和心態,勝不驕敗不餒。實踐出真知,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很多時候,我們往往知道該做什麼,卻沒有做的力量,或者不知道如何做到。

光想不做、光説不練或者憑一時的情緒簡單做做,都是靠不住的。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僅僅需要講道理,更多地給孩子提供一個實踐行動的氛圍,使孩子們在行動中培養行動力,才可以讓我們的下一代學得更好、走得更遠。

龍應台説過“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這也是我對孩子未來的希冀。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5

《如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促進家校共育心得體會》適用於老師的教學心得體會 ,老師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表現非常好。父母更應該調整心態,信任孩子,欣賞孩子。通過孩子的努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相信她會越來越好。我也知道挫折教育,但是我們的孩子剛剛開始系統學習,自信心還在建立過程中,需要的是耐心和鼓勵,儘量不去批評,有些時候甚至需要家長去創造條件來表揚孩子,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學校與家庭是教育的“兩手抓”,缺了哪一個,教育就一定會落伍。Schholminski還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依賴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良好合作可以更好地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優化學校教育環境。

在《管子·權修》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年之計,莫若樹谷;十年之計,莫若樹人;終身之計,莫若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樹也,一樹百穫者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把一年作好,種上一棵莊稼最好;把十年作好,種上一棵樹最好;把一生作好,培養出人才最好。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家校共育的深度融合,從而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在這個問題上,我有兩個體會。

積極有效的溝通是建立成長的橋樑。

一、家長與教師的有效溝通。

父母與教師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目的在於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學習狀況及情緒狀態,以便更好地幫助孩子。廣陵國小家校互動的舉措很多,比如家長會、各種節日活動、官方微信等等,此外,教師還在微信上建立了班級聯絡羣,每天都會公佈孩子的學習內容和要求,讓我們可以實時掌握孩子的學習任務;老師們也經常通過微信發佈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讓我們看到孩子在學校的另一邊,全面瞭解孩子;更難得的是,教師還經常與我們分享教育理念和教育心得,從中我看到了教師的高素質、高責任心,最重要的是對教育的熱愛。

從這裏,我學會了“傳遞正能量”,幫助孩子正確看待問題,朝着陽光方向成長;懂得了讀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明確了“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缺位”,努力創造條件抓緊時間讓孩子多與父親在一起;得到了對我所提出問題的解答。在閲讀了組織思維所寫下的美麗的詩歌后,我也看到了用詩意的語言來表現數學的理性,學會了如何幫助孩子們一絲不苟地、仔細地理解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除了我們這些家長,我知道在學校裏,有一顆熱情、真誠的心在關注着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舉一動中,她告訴我們要有耐心地等待,用一朵花兒的時間,等孩子每天長大一點。

如此誠摯、高效的家校溝通方式,不僅直接幫助我,還幫助孩子快速順利地進入國小學習環境,快樂成長。

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能力。

父母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從孩子的角度去認識她在學校的生活,鼓勵、安慰、引導都無形中影響着孩子的心理狀態。

我試了好長一段時間,想要孩子們回家後高興地與我分享學校的事情。自幼稚園開始,我每天都會問她,為什麼要把小小的愛帶回家,老師獎勵她,慢慢養成了「欣欣説,我們聽」的習慣,不僅是聽,我們還會評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讓溝通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繼續保持着在上國小以後説什麼話都要説的好習慣,不僅老師稱讚這些好事,有時還跟同學們玩鬧,她所做的小壞事都開始與我們分享。不管怎樣,我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好奇,肯定了她的情感反應,也對她説了我們自己小時候的趣事,回憶起自己或她父親如何處理童年時遇到的類似困難。這種分享使欣欣心平氣和,也給了我們一個機會來幫助她找到處理困難和挫折的方法。

三、兒童與教師的良好溝通。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看到老師們都能及時關注孩子的動態,但我更希望欣欣本人能積極主動地與老師接觸,與老師溝通。曾有一段時間,我特別羨慕有些孩子能主動關心老師,與老師交談。幼兒與教師的直接交流有助於幼兒在情感上信賴教師,在將來的學校生活中有安全感,能夠自信、積極。但直到現在,儘管她很喜歡並崇拜自己的老師,卻不敢與老師進行落落大方的交流與互動,總是顯示出一種害羞的一面。這個方面,我們在培養上做的還不夠。這是因為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缺陷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因為小的時候怕生病、怕麻煩,我對她太照顧了,集體活動少,外出旅遊少,與人交往也少,導致她在人際關係上不夠主動。下一步,我們將與她一起參與拓展、旅遊等活動,拓展她的視野,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相信問題會得到改善。

其實不僅僅是這個問題,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很多問題都會出現,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培養孩子的良好心態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好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的成長。

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於孩子健康快樂自信。

第一,尊重兒童的自然成長過程。

某個班級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發展,而各個能力的發展也不一定是均衡的。對於孩子身高體重等方面的差異我們一般都會比較寬容,但對於孩子能力方面的差異則不會那麼淡定。父母太瞭解孩子了,所以能很清楚的看到孩子的不足。

以欣欣為例,她的動作能力發展得較慢:旋轉呼拉圈,一轉就掉;跳繩,能一蹦老高,但不能跳幾個。欣欣開始寫起字來像蚯蚓一樣,她曾經左右不分,bd會寫反,整個認讀音節都不記得…有時候想自己小時候,再看看別的孩子,再看看她,不由自主地着急、糾結,為什麼我的孩子沒有那麼好呢?

事實上,這些缺陷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個必然的自然過程,沒有誰生來就是好的,誰也不會做任何事。違反事物發展規律,拔苗助長反而是有害的。書寫不好,是因為孩子手上的小肌肉沒有發育好,如果多練習會適得其反,影響發育,延遲能力的發展;左右不分,有些字會寫反,這是幼年時爬行不足的後果之一,適當多做運動,多做運動,就會進步…

認識到這一點,我明白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靜待花開。還有一次,我在欣欣的筆跡上畫上了“愛”的記號,她剛進國小的那幾個月,筆畫變得越來越幹練,甚至還知道什麼是懸針豎,什麼事垂露豎;欣欣跳繩最近才有所進步,從原來的一個位數提高到兩位數;她還能獨立讀注音書,看起來越來越好。正如老師所説,生活是一個慢慢成長的過程,每天一小步,與自己比較,天天進步。

二、相信孩子對他們的欣賞。

這過程中,除了不足之外,我們經常應該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欣賞孩子的優點。小孩都有自己的喜好,一些經常得到表揚和鼓勵的事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做。老師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表現非常好。父母更應該調整心態,信任孩子,欣賞孩子。通過孩子的努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相信她會越來越好。我也知道挫折教育,但是我們的孩子剛剛開始系統學習,自信心還在建立過程中,需要的是耐心和鼓勵,儘量不去批評,有些時候甚至需要家長去創造條件來表揚孩子,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從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現在的文明禮貌,像每個人的孩子一樣,我們都會越來越好。如今我每天都能看到欣欣覺得她是個奇蹟,讚歎生命給我們的恩賜!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6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作為一名孩子剛剛步入國中生活的家長,充滿了各種焦慮。今天非常榮幸聽了學校安排的資深教育顧問潘從紅老師為家長分享的講座“以長遠的眼光和非功利的心態看待考試”的講座,通過這次講座總結瞭如下幾點:

一、對考試有了更寬範圍的瞭解,之前理解考試是對所學知識的一個檢測,考不好就是孩子對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複習時間投入的不夠,通過講座認識到考試其實是對學習態度、方法、效率、興趣、學習時間的投入、落實和孩子的心理承受壓力的一個檢測。

二、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各科成績優異,有時孩子考不好回來就是一頓教訓,通過講座認識到考不好其實檢測出孩子的很多問題,每一次考試不管成績好與壞,家長都應該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思考總結,找出問題,及時糾正和改進。

三、和孩子多溝通交流,輔助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目標和明確的學習規劃,學習規劃要做到有事可幹,專時專用,監督孩子在學習知識過程中進行思考總結,然後形成專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四、要讓孩子勞逸結合,在完成學業的前提下要堅持運動和閲讀的好習慣,業餘多參加一些公益和興趣活動,增加孩子的知識面。

孩子進入亦中學習和生活快一年的時間了,在這一年的時間裏充分感受到了學校方方面面為孩子們着想的氛圍和老師們專業負責的精神,相信孩子在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共同監督下會成為的自己。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7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相輔相成,必不可少。教育不單單只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也不代表學習科技知識便是教育的全部。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父母的行為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一本教材,家長要做到言傳身教。

我們班的劉奕君同學吃飯很少吃菜,經常感冒,耽誤課,並且她遇到一點困難就哭鼻子。她爸爸也這樣不吃菜,在與她爸爸溝通後,讓孩子家長做出榜樣,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敗是正常的一件事,對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強求。後來,孩子有了很大改變。

如何採取正確的方式教育好孩子?我認為必須家庭與學校兩方面共同發力。家長和老師也要多多溝通,與老師一起查找針對小孩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瞭解孩子情緒是否穩定,採取科學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得到改進。平時多與孩子平等交流,耐心聽取孩子的不同意見,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我們班的苗宇航同學學習拖拉,在家裏不講衞生。在與家長溝通後,讓他給妹妹做榜樣,有一個哥哥的樣子,慢慢的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能自己疊被子了,學習有了進步。他的父母也不老是看手機了,能跟他談談學習,説説心裏話。

班裏還有一個男孩,家庭離異,孩子跟着爺爺奶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疼愛,經常表現出一些過激的行動,與班裏的其他孩子不合羣,老打架,不完成作業,老師與家長溝通後,他的媽媽回來看他了,孩子也變得開朗了,與很多同學成了好朋友。

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我們要通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8

通過閲讀呂校長的《強化課後服務,落實全面育人》與楊東平教授關於《什麼是理想的教育,什麼是好的學校?》兩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明白了關於現代教育的一些內容,現代教育不僅要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擁有健康的人格、準確的價值觀、良好的行為習慣、自我學習的能力、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充實的精神生活等對一個人的終身發展和幸福也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有效落實全面發展新理念,更加貼近現代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五中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課後服務活動,它的主要形式有:補漏提升活動和個性興趣活動。通過開展課後服務活動,充分開發了同學們的潛能,培養了同學們各方面的興趣愛好,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校雖然是教書育人的主力軍,但也需要家庭教育的協調與配合。作為一名家長,除了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各項工作,還應在日常生活和學習方面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關心和教育。首先,要教孩子如何做人,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日常言行與舉止,若稍有偏差,應立即進行矯正。其次,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後鞏固,有計劃地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創造獨立完成事情的機會,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儘可能讓他獨立完成,以培養孩子以後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

總之,家校共育不但拉近了學校與家長的距離,而且更重要的是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系統學習和良好溝通的渠道,充分體現了學校對孩子高度負責的精神,感謝學校為每位學生能夠健康成長所做的努力。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9

今天是中秋節假後上課的第一天,距開學已過去三週了,孩子自升入四年級後,在學習積極性方面比起三年級的她真是判若兩人。孩子的班主任王老師打電話給我,讓我寫一篇《育子心得》,以便了解孩子的學習習慣得以好轉的外在原因。聽到這裏,我的心裏真是感到無比慚愧。因為在教育孩子上,我自認為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從一年級起,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方面的習慣上,我一貫只是言語告之,而不去嚴格督促,長此以往就導致了孩子做事拖拉的壞習慣。孩子從)一年級一直到三年級上學期,她書包裏所有的書本基本上沒有完好無損的,全被女兒親手戕虐到一級到三級傷殘不等。各科老師隔三差五的反饋給我説孩子的某個書本又莫名其妙的不翼而飛了。很顯然,事情已經到了一種很嚴重的地步了,必須馬上採取措施補救。現在想起來,我當時的想法真是很偉大:這不是孩子的錯,孩子急需幫助!從那以後,女兒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我除了告訴女兒如何做,還要示範給她看,看着她去改正,耐心的去教她。做好了就給予獎勵,不論是精神上的口頭表揚,還是物質上的實際獎賞,説到就及時做到,只要許諾就一定落實,從不食言。孩子逐漸有了好轉。孩子的壞習慣一旦養成,改起來是很困難的,是需要時間的,也許三年級的下學期就是女兒轉變的一個過渡期吧。孩子現在的表現雖然積極向上,但仍需要乘勝追擊。孩

子的好習慣需要家校持之以恆的共同努力。

總之,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方面,家長和老師有着極其重大且不可推卸的責任。只要家校聯合,耐心正確的教導孩子,就一定會教育出高素質的學生。

以上所談,實在談不上育子成功方面的心得,因為我和孩子她媽媽對於孩子近期的轉變一直都很迷惑,也許這種疑慮正是源於孩子現在的老師的緣故吧。所以衷心地道一聲:謝謝老師!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10

看了家校共育平台裏面的專家講座,感觸頗多,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跟我一樣,平時只注重孩子的學習,不要説家務勞動,就連孩子自己的個人衞生都基本是父母包辦了,很多家長都有“學習至上,生活習慣培養無所謂”的觀點,看了講座才知道,把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割裂開來是一個很大的認識誤區,一個生活上毛毛糙糙的人,學習上很難不馬虎;一個生活懶散的人,學習上也不會勤奮。

現在孩子們的勞動習慣,的確讓人汗顏,生活環境舒適,家長對家務活大包大攬,就連最基本的掃地、擦桌子、分碗、分筷子等基本的家務勞動都不主動去做,有時候還要在家長的“利誘”下才象徵性的去做這些基本的勞動,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嬌氣、懶惰的不良習慣。家長總會習慣的認為現在孩子還小,樹大自然直,覺得孩子大了就會自覺幫忙,到最後才發現孩子越大越不懂事,理解不了父母的辛苦。

有位教育家説過:“教育不但應當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敬和熱愛,它還必須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而家務勞動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的方式,在家務勞動中才能讓孩子對勞動尊敬和熱愛,讓孩子在勞動中體驗自己的感受,讓他看到自己的價值。

俗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讓孩子參加適當的家務勞動,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裏的地位,而不純粹是學習的機器,這也是鍛鍊孩子的一個方面。

那麼,家長怎麼培養孩子愛勞動呢?

1、要培養孩子勞動的興趣。要根據孩子好動、好模仿的特點,培養勞動觀念。他們常常喜歡爸爸媽媽做的一些小事,得到表揚後顯得異常興奮,家長應鼓勵下去,使孩子感到自己做的對,高興的堅持下去,由無意識的模仿動作變為有意識的自覺行為。

2、要經常對孩子鼓勵和表揚。對孩子的勞動成果,老師應及時的表揚和鼓勵,要學會吃飯、漱口等一些基本動作。

3、要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孩子開始學習勞動時,家長必須言傳身教,一步步給孩子示範,手把手的教,要注意安全、衞生。

看了講座以後,從現在開始,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讓孩子從勞動中認識到勞動的價值,讓他們在勞動中體驗生活,鍛鍊自己,培養他們自食其力、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品質,讓孩子們樂在其中、學在其中、親身感受到幸福生活背後的心酸和不易,要讓孩子認識到勞動是父母、社會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種生活,是社會、父母對他們成長的一種磨礪,更是一種深深的愛。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11

學校與家庭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動都是讓孩子們能夠幸福成長,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聯繫,和諧統一發展,教育才有可能發揮其的育人效益,更好地促進孩子幸福成長。

然而所有這些宏觀的道理都應該從微觀的細節入手去做。楊老師的講座深入淺出地給我們介紹眾多細節。“五個一”每一個“一”都是細節,都可能被忽視。需要家長和老師都重視起來。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説明,古人早已認為學校和家庭教育是一體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難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和孩子有着血緣關係為基礎,在家庭教育中常常能做到以情動人。另外,父母和孩子的接觸時間最多,瞭解最細,所以父母能根據孩子的實際進行鍼對性的教育。而學校具備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教師也經過專業訓練,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有計劃、有系統,從而更專業地培養和教育孩子。所以,家庭和學校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長,如能進行優勢互補,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幸福成長。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1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學校,人們常説:“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家長是孩子的鏡子”,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聽了這次老師的講課,我受益匪淺,簡單總結了一下:

一、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為孩子作出榜樣

孩子升入國小以後與幼兒園相比,生活習慣、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孩子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對於家長而言,孩子讀一年級以後才發現,原有的生活秩序完全打亂,每天得為接送孩子次數的增加而奔波,為孩子的一日三餐的安排而苦惱,為了如何督促孩子完成作業還得大傷腦筋,與此同時,我們父母還得面對我們自己的繁忙的工作和社交圈,可以説,苦不堪言,然而,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不能因此而忽視了孩子。

孩子在家庭中成長,如同一棵小叔在自然界中成長。良好的自然環境對樹木生長有利於它快速成材。同樣。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快樂的成長。父母温暖的笑容就像金燦燦的陽光普照着小樹,而父母的愛就如同綿綿細雨滋潤着小樹!俗話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顯然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在各方面起着積極作用,所以作為家長要成為孩子們榜樣,比如不要在孩子面前説不文明用語、翻閒話、或者經常發牢騷,要把快樂的、輕鬆的,樂觀向上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二、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有愛的家

孩子的健康成長,最離不開祥和安寧的家庭環境。在家中,不但要給孩子和諧愉快的學習空間,而且還要儘可能的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難的精神,要有愛心,耐心。再次要出點時間來陪伴孩子,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父母的參與和陪伴!這會讓孩子產生心裏上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三、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態

有的時候孩子作業做錯了,做事情拖拉墨跡,我們做父母的心情一下子就會變得很急躁,有的家長會對孩子體罰、大聲吼叫。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我們這個時候要靜下心來和孩子平等溝通,講道理,只有孩子感覺她被得到尊重,才會接受我們的觀點。我們現在已是為人父母了,我們也是從孩子慢慢長大成熟起來的,別讓孩子以為家長批評就是不喜歡他們了,批評是愛的另一種表現。

四、適當表揚和鼓勵

教育孩子的時候,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表揚能提高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在多次實驗中發現,表揚孩子對其成長髮育具有促進作用。對孩子取得優秀的成績後,我都會適當給予表揚及獎勵!

五、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學習現代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質和對孩子的教育能力。

六、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好鋼是練出來的,出色的孩子、良好健康的性格是培養出來的,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民主的氛圍,平等,尊重,是家庭健康和諧的生命所在。

最後非常感謝學校給我們創造的學習機會,感謝老師們的良苦用心,讓我們期待攜手靜靜等待花開!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13

承蒙老師的信任,給我這個機會和大家共同探討、交流孩子的家庭教育,我深感榮幸。我們孩子能走進341班這個快樂的集體,能遇到用心用愛教導他們的老師,這是他們的緣分,更是他們的幸運。在此,作為家長,我要説聲:“吳老師,辛苦了!感謝您這五年的陪伴與教導!”下面,我就教育孩子的幾點感受和各位家長交流交流,如有不當之處也請大家多加指點。

很多教育專家都説過:“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而且家庭教育這是一項大工程,往往是一個鬥智鬥勇、勞心勞力的過程。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該怎樣去培養?他們和我們那一代不同,我們那時只需養,育是老師的事。而現在的孩子既要養,更要育,不僅要育德,還要育才。所以現在的孩子家長都是壓力山大,身心俱疲,而且階級矛盾突出。該怎麼讓他們健康健全成長,我也一直在摸索,不過我從靜怡的養育之道上還是有所收穫的,現在就從一些瑣碎上和大家進行交流。

一、快樂是學習的前提

靜怡剛上一年級時,其實是一個羞澀、內向的孩子。剛入學一個星期,我問她“你交了哪些朋友?下課玩些什麼遊戲?”她説:“沒有交朋友,我下課就坐在座位上看他們玩。”這下我意識到出問題了,一個沒有朋友不會玩的孩子有什麼快樂而言。長此以往,一旦養成了孤僻的習慣,可能終身難改。所以我温和的告訴她,每天都要和同學們玩遊戲。而我每天都會和她交流怎樣和朋友們玩,他爸爸也身體力行陪她玩比如反對貓等遊戲。我一直認為快樂是學習的前提,不快樂逼迫式的學習,難有成效難以堅持。五年級,有些孩子已經出現厭學情緒了,當孩子們不喜歡學習時,我們家長可以另闢蹊徑從玩上加以引導,當你們有共同語言了,作為家長你的話就有分量了,也有了。

二、努力是一個孩子的優勢

一年級的靜怡其實學習上問題挺大的。那時每晚她説的最多的一句是:“媽媽,我不懂!”因為幼兒教育我們崇尚的是“無知”教育,除了玩不教她任何與課本有關的東西。進一年級時,1—20她數不順,識字不到10個,而她也不是別人口中所説的具有慧根的孩子。所以一年級的期會考試,其他孩子都沉浸在百分的喜悦中時,我家的靜怡拿着只有七八十分的試卷惶惑着看我,還是那句:“媽媽,我不懂試卷的意思。”我笑着問她:“閨女,你是不是覺得你挺笨的?”那時她哭了,這麼小的孩子其實也有了心思,她爸爸給她講了個“笨鳥先飛”的故事。我告訴她,當你不如別人時,唯有比別人努力。相信這句話現在應該已經深植於她的心裏。因為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我只重過程輕結果。不管是她參加跳繩比賽,幹部競選還是大大小小各類活動,我問的第一句話都是:“你認為你盡力了嗎?”如果她點頭,我一定會對她豎起大拇指表示鼓勵。有朋友可能會問:“不問結果嗎?”我認為只要盡力了,結果一般都會好,就算不好,盡力了,還有什麼值得苛責的呢?孩子不一定要拿來和別人比的,只要他比昨天的自己有進步,難道不值得稱道嗎?這是我在帶靜怡之道上我認為做的最成功的一點,因為她夠努力,所以我不擔心她今後的學習,甚至不擔心她今後的人生,因為努力已經成為她的一種習慣。

三、要做智慧型的家長

1、學會放手

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做父母的千萬別替代。有專家曾説過當媽媽的越不操心,孩子可能越讓人放心。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靜怡讀國小到現在我幾乎沒給她整理過書包,但是她的書包整理得整整齊齊。我很少叫她起牀,只丟一個鬧鐘給她,她幾乎不遲到。週末去上特長班,這兩年我不管,可是她搭公交車也沒出過簍子,向陌生人問路比我還順溜。作為家長其實我們需要適時的放手,其實怕這怕那,將她時時擁在懷裏,才是一輩子的風險,因為你可能將他養成一個巨嬰。當然放手不等於放任自流,家長一定要默默的監管和評估。

2、做有原則、有底線的家長

教育孩子有些事定不能讓步,比如逃避責任的撒謊,又比如説挨批評時摔東西甚至離家出走,遇到這種問題我是主張家法處置的。但是我們要注意懲罰的目的不是發泄自己的怒火,關鍵是讓他們沒有第二次,所以我們應該理智、妥善處理。

3、聰明溝通,做民主型家長

孩子長大有主見了,做家長的不可能讓他們什麼都一板一眼的照做了,但是也不能什麼都由着他們性子來。因此很多時候溝通、交流就尤為必要。以這次學葫蘆絲為例,前兩天靜怡回來就説不要學了。我問她原因,她説:“我們班很多同學都説葫蘆絲不止一個調,要收很多錢,都不學了”我是這樣和她説的,付錢是我們大人的事,如果難以承受我會和你商量的。你需要考慮的是,你喜不喜歡學?你會不會堅持?會不會盡量學好?還有授課的老師適不適合你?如果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我也會支持你,只提一個要求:儘量學好!如果你不想學,也要找一個説服自己和媽媽的理由,我們就退出。今後不管做什麼千萬別説別人這樣,我也這樣,要學會理性分析。這就是這次葫蘆絲事件我們溝通的結果,我認為很多時候我們不要一味的去依順孩子,但也要聽聽他們內心的.想法,我們應該民主,選擇一種有利於他並雙方都認同的意見。

最後,我們作為家長,在養育之道上一定要擺正心態。忌溺愛,因為你生他養他並不欠他;忌嘮叨訴苦,因為你要生他養他,他不欠你。這樣我們才能平等對話,愛的天平才不失衡。

20xx年7月13日至17日,滑縣致力於新教育的同行40餘人遠赴六朝古都南京,參加新教育第xx屆年會。今年年會的主題是“家校共育”,三天的參觀與學習,使我對家校共育作用有了飛躍性的認識。

通過聽報告、觀看特色成果展示、入校實地查看,我認識到,要想對學生的教育達到最理想的效果,讓每一個生命都閃亮,不能單純依靠學校,必須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就像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語文特級教師、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李鎮西所講“學校教育無論多麼重要,它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把家長看作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戰友,利用家長各自的資源教育學生,正如美國麻省波士頓終身教授嚴文蕃教導我們,家長是學校沒有的資源,要利用家長的長板補學校的短板。又如朱永新教授在主報告中所説家庭教育有其獨特的優勢:

一是時間上的優勢,孩子的日常只有6-8個小時在學校,而其餘更多的時間在家裏和課外。

二是情感上的優勢,家庭教育可以利用親情和父母言行的示範性作用,對子女進行教育。

三是資源上的優勢,家庭教育可以超越學校的時空限制,利用所有的資源多種途徑進行教育。

回想我校對學生的教育,在家校共育方面做的還不到位,沒有做到家校協調統一,沒有發揮家長在教育孩子中應有的作用。僅僅體現在每學期期末的一次家長會,平時利用班級微信羣、校訊通給家長髮一些通知、家庭作業之類的信息。平時通知家長到校,大多是學生犯了錯誤,給家長告學生的狀,讓家長批評學生,立即糾正錯誤的。所以我們現在非常有必要反省自身的育人方法,根據學校的實際,充分利用家庭優勢,攜手父母,搭建家校共育的橋樑,實現家校共育的合力,達到教育的最大優化:

1、成立家校合作委員會,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

2、充分利用微信羣、校訊通、QQ羣等加強家長和學校的交流合作,達到資源共享。

3、開展家校互訪活動。通過課程展示、節目展演等環節幫助家長及時瞭解學生情況、學校動態。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14

1、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快樂學習”許愷佶從小時就很愛學習,我們家長看準了孩子的這個特點,特別注重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從小至今一直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我們家長從來不給孩子定學習任務,而是經常通過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比如用撲克牌算24點,早期的時候讓孩子玩電腦教育遊戲軟件等等,最重要的一點是每當發現孩子的學習有了進步,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識,家長就要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增強他學習的快樂感受,引導和培養他愛學習的習慣。

2、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適當的時候幫助孩子減輕壓力孩子的心靈是比較脆弱的,壓力太大可能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甚至喪失學習的興趣。我們家長從來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沒有要求孩子考試要考多少分以上等等,許愷佶有時候測驗或考試沒考好,心情特別沮喪,我們家長在這時候往往是對孩子進行保護,安慰他,鼓勵他,幫助孩子減輕壓力,使他迅速地從失敗的陰影中解脱出來,等過一段時間後再來總結上一次失敗的原因。我們覺得這樣做在保護了孩子同時,也教會了孩子正確面對失敗的辦法。

3、培養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孩子在學習時家長不要在旁邊陪着孩子,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和自覺學習的習慣。每天放學,許愷佶基本上都在家長還沒回家的情況下很快地寫完作業,寫完作業後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看電視或幹些別的事情,我們家長從不干涉。通過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自覺學習和獨立學習的習慣,而且使孩子養成了寫作業不拖沓的好習慣。

4、尊重孩子的興趣,注重培養孩子好的興趣許愷佶在很小的時候,看見別的孩子都學樂器,我們家長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給他報名學電子琴,可是孩子對學琴沒有多大的興趣,一到練琴時間就哭。看着孩子傷心的樣子,我們反省了自己的做法,最後決定讓孩子放棄學琴。這件事也一直在影響着我們的教育理念。要尊重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家長的意願,家長應當注重培養孩子好的興趣,帶領孩子去體驗一些活動而不是逼迫他,引導他的一些好的興趣如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快樂,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

5、注重表揚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往往並不知道自身有哪些優點與特長,我們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優點與特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許愷佶也和所有的小孩一樣,有些方面有優勢,有些方面有劣勢,我們家長經常注重表揚孩子的優點,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參加一些自身有優勢的項目,一方面發揮孩子的特長,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6、注重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我們經常與孩子處在平等的位置上進行溝通和交流,鼓勵孩子把他的感觸和情緒表達出來,瞭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所説的一切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我們有時也讓孩子參加大人的一些活動。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孩子的動態,更重要的是通過平等對話喚起了孩子心靈深處做人的自豪感與責任感。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15

我與許許多多的家長一樣,很關心自己孩子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並能健康成長。雖然我覺得孩子比較乖巧懂事,但他也有不足之處。

談到家校共育心得,我看了許多其他家長的文章,使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認識。進一步瞭解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樣重要,作為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各項工作。及時的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讓孩子健康成長。

家長應先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教育孩子學會做人。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在生活學習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在生活上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都讓他們獨立去完成。多多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終生受用的,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要心急,要有耐心對孩子少責怪批評。多鼓勵引導,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應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伴孩子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

家長應理解和尊重孩子,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導孩子向好的方面發展,對不好的習慣要加以改正。從而發現自己的個性。

家鄉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的看待孩子所受的委屈,比如孩子受了委屈。對於老師的批評有時不能正確地看待,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正説明老師關注他。如果家長、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有利於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所取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心的同時,不要一味的關注成績。要注重孩子的綜合素養,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培養。

家長應讓孩子經歷挫折,之後再給孩子分析原因,講明道理,讓孩子承受委屈挫折的同時,能勇敢的站起來。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心態和積極的鬥志。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可能一蹴而來就,學習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我們作為家長,希望學校能夠搭建起家校溝通的平台。共同努力。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已深深的體會到做家長就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藝術,在關心孩子的吃穿和身體健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在多方面對他能正確的引導,耐心的教育。不能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