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心理學的文章

欄目: 心理學 / 發佈於: / 人氣:2.66W

心理學文章1

心理學從誕生之初發展至今經歷的一個漫長而複雜的歷程,並由此衍生了許多流派,主要包括構造主義心理學,內容心理學,意動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機能主義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下面我們進行具體描述。

心理學的文章

內容心理學派產生於19世紀中葉的德國,內容心理學派的主要人物代表有費希納和馮特。其中費希納主張的是心理物理學,再次研究中,他曾創造了三種心理檢測的方法:最小可覺察法,正誤法以及軍差法。廢氣那吧,物理學的數量化測量方法應用到了心理學中,為後來的心理學提供了實驗研究的工具。從現在心理學發展的歷史和過程來看,費希納應被認為是,現在西方心理學的主要締造者,創建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學為馮特心理學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馮特是近代心理學的創始人,奠基人之一,在心理學史上,它的名字有心理學的獨特和實驗心理學的建立從來都是直接聯繫在一起的。馮特,一生治學嚴謹,論述成果極其豐碩。1865年他出版的《人體生理學教本》一書,曾經得到與他同時代的恩格斯的大力肯定,而《生理心理學原理》一書,更是被心理學界看作是心理學的獨立宣言。馮特的內容心理理論觀點,後來被他得意而忠實的學生鐵欽納帶到了美國,並且在19世紀末,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主要形成了一個在心理思想上預防的觀點極其相似但又有區別的,叫他學派--構造主義心理學派。由於內容與構造兩個學派的主體思想是一致的,所以後人一般都傾向於將他們視為一個整體的.學派。內容心理學派的理論興盛了有二三十年的時間。

那種心理學派的主要觀點是:主張對人的直接經驗進行研究。所有的人的直接經驗就是指人太具體的,心理過程中可以直接體驗,感受到的,例如感覺,知覺,情感等。馮特認為人的這種直接經驗是可以進行分析的。他家心理分析到最後不能再分析的成分稱為心理元素,因為心理元素是心理構造的最小單位,人的心理,是通過聯想和感覺,才能把這些心理元素綜合為人的直接經驗的,而且心理學的任務就是要分析心理的結構和內容,發現心理元素複合成複雜觀念的內在元素與規律。為此,馮特的心理學體系被稱為內容心理學。

1879年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他把人的直接經驗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一個導師的身份去聚集他的同事,同學在實驗室裏從事心理研究工作。馮特指出:心理實驗就像被試者系統地進行自我觀察,而一切實驗手段都是自我觀察的輔助手段。在馮特和他的學生看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就是通過自我觀察而直接感受到自我經驗也就是人的直接經驗。

心理學的文章2

類自從誕生以來,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別是當今社會處於多變革、快節奏、高信息、強競爭的情況下,重視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質,不但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類自我完善的客觀需要。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學會更好地認識自己、瞭解他人,開發自身的潛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調適 方法 ,優化心理健康途徑,預防心理疾病,糾正不良心理,促進身心健康與人格完善,都是大學生自我修養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 教育 的重要課題。

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尚為最後形成,心理還未完全成熟,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難免會出現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強心理品質鍛鍊,學會自我心理調適,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礙,而且是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有效地學習和工作,發揮自身聰明才智的基本條件。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處於人的心理現象的更高層次,是個體主導心理活動和行為選擇的靈魂和準則。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人生觀趨向定型時期,正確的人生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證,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喪失信心和追求,不會在身處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導致心理困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科學地對待社會、人生與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才能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環境有適度的心理反應,防止心理反應失常,促進心理健康,使自己處於一種樂觀奮發的精神狀態之中,樂觀地工作學習和生活,這有利於提高對心理衝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礙的發生。總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是保持心理健康,戰勝一切心理動盪和不安的最基本條件。

二、增強心理品質鍛鍊

1.善於認識自我

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悦納自我的態度,確立合理的自我評價體系,找準自我評價的標準,客觀地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長而驕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養健康的人格品質,自信而不自負,謙虛而不自卑,樂觀而不盲目,克己而不過分;勇於承認錯誤,善於自我批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抱負水準,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2.意志品質堅強

意志是一個人支配自己行為的心理過程。意志品質在人的行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猶如汽車上的方向盤,主導着人的行為,又如制動器在遇到問題時要及時剎車或減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們會遇到各種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種挫折,能否始終不愉地堅持目標,戰勝困難和挫折,最後成就事業,關鍵在於有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所以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對大學生來説是十分重要的,沒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就不可能構建完美的個性。只有果斷堅毅、堅定不移、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才能促進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豐富的 心理 健康知識

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對大學生來説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學習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閲讀有關心理學書籍,從理論上提高自己。並藉助心理學書籍來認識自己,包括認識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自覺地有意識地改變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觀念、想法,用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武裝自己。注意自己的性情修養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終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響。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 文化 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峯。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係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心理學的文章3

職場的泥濘區眾多,既然混跡職場,就不能渾渾噩噩,得過且過。但有時候,往一條路上不斷行走的時候,此時極容易陷入思維定性,久之會成為一意孤行。

有一個小故事説,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裏。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脱去了衣服躺在一起,卻是背靠着背。

秀才解不透這三個夢的寓意,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説:“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衣服都脱去了,躺在一張牀上了,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

秀才如此這般説了一番,店老闆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説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脱掉了衣服,背靠靠躺在牀上,不是説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

秀才一聽,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結果中了個探花。

在上面的這個小故事當中,算命者的思路是消極的思路,所以他就看到了消極的出路,而店老闆的思路是積極的思路,所以他看到了積極的出路。秀才也不愧為秀才,他選擇了積極的思路,所以高中了探花。

世間積極的人,就象太陽一樣,照到哪裏哪裏都是亮,所以總有光明照亮他們的出路。而消極的人,他們會象月亮一樣,七年級和十五總是不一樣,每當遇到七年級的黑暗時光,他們就看不到光明的出路了。人生要有好的出路,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自身的素質,培養積極的心態,只要具有了積極的.心態,也就擁有了積極的思路,自然也就有了令人振奮的出路。

有人曾經對人們在人生定位、心態、思維模式、職業發展、人際關係、愛情婚姻、做人做事、能力培養、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的重要問題進行剖析,並提出了針對很強的“思路突破”——謀求發展與成功的正確思路。

由此引導大家,尤其是青年朋友們,在現實中突破思維方式,克服心理與思想障礙,確立良好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把握機遇,靈活機智地處理複雜和重要問題,從而開啟成功的人生之門,譜寫卓越的人生樂章。

其實生活工作,沒有思路不行,組織管理,沒有思路不行,企業經營,沒有思路不行……在逆境和困境中,有思路就有出路。

在順境和坦途中,有思路才有更大的發展。人們在事業、工作、人際關係、愛情、生活等方面會遇到很多困境和和難題,它們影響命運、決定成敗。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正確的思路。明確思路對人們在人生定位、心態、思維模式、職業發展、人際關係、愛情婚姻、做人做事、能力培養、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的重要問題進行剖析,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正確思路,以幫助廣大讀者突破思維定式,提高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困難,從而成就輝煌的事業和美好的人生。

心理學的文章4

話説在一個繁華的鬧市區,有兩家小吃部南方的那家,在主顧要粥的時候,總是問:“打上幾個雞蛋啊?”

北面的那家,在主顧要粥的時候,總是問:“要不要打上雞蛋啊?”

結果,兩家賣掉雞蛋的數量是紛歧樣的,南面的那家一天總比北面的那家多賣幾十個雞蛋,僅此一項,利潤也就有了差距。

兩家小吃部異樣是賣粥,賣雞蛋,但在營銷心理學的使用上分出了高下。南面的小吃部給主顧的意念是至少要打上一個雞蛋。而北面的小吃部給主顧的意念是要不要雞蛋隨主顧心意,一些不愛吃雞蛋的大概不太餓的主顧就不要雞蛋了。在心理學上,這叫心理暗示,其作用是非同小可的。

隨着企業營銷的當代化,市場競爭的激烈化,企業家積極地使用當代心理學研究成果,富厚營銷盤算和營銷技巧,收到了精良的結果,使當代企業營銷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度。著名的通用集團公司有一次招聘中層領導,沒有稽核經濟學、管理學、商務貿易等專業知識,而是給了一部莎士比亞的劇作,讓每個應聘者寫一篇讀後感。主考官以為,對付這些學子來説,專業知識已經是“小兒科”了,而對莎士比亞作品的領悟卻要利用社會心理學知識,不用一番心思是不行的。

不足為奇,一位集團公司總裁到一茶室小坐,茶室老闆一見是大總裁駕到,就派去了自己的`業務司理前往服務。業務司理先給主人斟上了一杯稍涼的茶,總裁喝了。業務司理又斟上一杯稍熱的茶,總裁逐步地喝了。業務司理再斟上一杯熱茶,總裁不克不及頓時喝了,就與業務司理閒聊起來。

總裁問:“您斟的這杯茶,為什麼熱涼紛歧樣呢?”

那位司理文質彬彬,逐步説道:“您剛來時,口是渴的,以是第一杯是稍涼的茶,為您解渴。您喝了第一杯之後,就不那麼口渴了,第二杯茶稍熱一些,讓您逐步地喝。喝了第二杯茶後,您就不是多渴了,以是給您斟上的第三杯是熱茶,為您提供足夠的聊地利間。”

結果,兩家賣掉雞蛋的數量是紛歧樣的,南面的那家一天總比北面的那家多賣幾十個雞蛋,僅此一項,利潤也就有了差距。

嫻熟地掌握和運用營銷心理學,對本身的發展,以及對企業管理和營銷,其作用是不問可知的。

總裁有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看到業務司理精深的武藝,對事情過細入微的體悟,心理學的靈活運用,非常佩服,並動了心,説道:“我那邊正需要一名副總裁,年薪三十萬,不知您意下如何?”那位業務司理笑了笑,挺了挺身子,説:“我肯定會做得更好!”

心理學的文章5

夢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人人都會做夢。然而,夢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那麼,夢的背後到底隱藏着怎樣心理學?

人們常説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如果你在心理一直思考或者焦慮着某件事情,那麼在入睡後,大腦在白天這種高強度的連續刺激下,就很可能會再現白天腦海中的情景,從而形成夢。

一船來説,夢的產生及內容與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有聯繫,而且這種聯繫是非常密切的。

首先,思考、焦慮等心理及某種強烈的情感刺激都會引起入睡後做夢。説到底,夢是人心理的一種應激機制。對某一件事的過度思慮或者產生的某種強烈的情感都會刺激到人的大腦,這種刺激在人入睡後繼續延續便形成了夢。

其次,心理可以對夢產生一種暗示。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明明自己是在做夢卻又感覺非常請醒,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和願望支配夢境。比如,在夢中遇到敵人,眼看走投無路,心裏想着“我要飛”,然後夢裏的自己便真的飛起來。這就是一種“清晰夢”,在夢裏我們通過心理暗示讓自己飛起來。

最後,夢在一定程度上是心理學的一種反應。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心理學包含的內容有很多,比如慾望、憤怒、歡喜、排斥、熱烈等。而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應我們深層的心理和情感。影視藝術中有很多情節都體現了這一點。在電視劇武則天中,處在男權社會裏,武則天要想登上權力的頂峯,勢必會採取一些非常措施,比如犧牲他人。儘管在白日裏武則天威風至極,然而在夜晚她卻經常從夢中驚醒,夢裏她的姐妹一次次向她訴冤索命。這裏,她的夢便挖掘出了她內心最深層的恐懼和懺悔,而這些心理也許在平日裏連她自己也沒有意識到。

夢與心理學之間存在看不可分割的聯繫,一方面小理可以讓我們認識到夢產生的原因;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對自己夢境的分析,瞭解自我深層次心理。

生活中,當女人們做一個比真實還真的夢後,往往會對其進行探究和討論,如不少女人會向周公解夢尋求解釋。女人們對夢的探究精神值得鼓勵,但是在方法上卻應該反省。周公解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出答案,但是它多多少少帶有一些迷信納色彩。對夢的探究,女人們應該用一種更科學、更正確的方法。

一般來説,夢的解析主要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夢是事實的反應,是生命的自我暗示。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如果你的夢裏出現了某件事情或者某種景象,那麼可以反思一下,這是不是真實發生在你身上的事。如果夢中的你焦慮不安,那麼現實中你是不是確實在為某件事情焦慮看呢。

夢是生命的自我暗示

在這裏不得不説我們古人的智慧。在我國傳統的'醫學理論中,夢與身體各部位的健康狀況有着內在的聯繫,這裏的夢便成了一種生命的自衞反應。我們的身體通過夢的形式提醒我們身體的哪個部位出現病症,以此引起我們的關注。例如,夢見大火很可能是身體中陽氣太盛,從而造成了陰虛的症狀,這種症狀容易引發口舌生瘡,造成身體不適以及情緒偏執、易怒等;惡夢則是肺氣大盛、氣燥的反應,這種情況往往喻示着肝臟問題。上面的例子就是告訴我們人體陰陽的失調是可以通過夢境來表現的,因此,女人們應該至多關注自己的夢,及時排查自己身體的不適。

夢是心理學的反應,對夢的解析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對自我心理進行剖析,找到真實自我的一種途徑。因此,瞭解一些解夢的常識也是很有必要的。

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引用了大量自己的夢境,可見,他也是通過對自己的夢進行分析繼而更深入研究廣泛的夢境。對於夢的解析有利於我們排解內心的情緒,使得我們擺脱潛意識中的那些負面影響。

心理學的文章6

在龐大的宇宙中,你是極小的一部分,極不重要的一部分.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人正在遭受着跟你一樣的痛苦,有許多人遠比你不幸的多.

要面對現實和真理.不要總想替自己辯護,也不要逃避現實.

堅持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集中精力冷靜地想辦法,然後下定決心去做.

分析自己與他人在感覺與行動上差別的根源.時常問自己,我為什麼這樣感覺?我為什麼那樣做?再問自己:別人為什麼會用另一種方式?

在決定事情的時候不要三心二意,踟躕不前,不要希望你所決定的事情永遠沒有錯誤,也不要希望你的決定能讓別人都滿意.

別總擔心你的工作.因工作勞累過度而死的人沒有因思慮過度而死的人多.憂慮令你難以決斷,使你作無意義的思考.

正常的情緒與慾望是天生的,不要壓抑他們,也不要和他們作對.應該使他們適當地發展.

生存是你天生的`特權,同時你也應盡到生存的義務.要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但也要承認別人有同樣的權利.不要替別人生活,也不要想要別人替你生活.

心理學的文章7

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説,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説,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範、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着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於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係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係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一項關於當代人主要素質的調查表明,當代人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願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係不和而逃避羣體自我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髮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學生心理素質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土木水利學院 20xx級學生入學第一年便因心理問題休學4人,他們四人分別因為:1、追求女生遭到拒絕而情緒不穩定;2、長時間懷疑同學背後議論自己、鄙視自己,因而不敢面對別人;3、對生活目標喪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鬱;4、狂躁不安,行為異常。最終都不能繼續學業。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還表現為環境應激問題、自我認識失調、人際關係障礙、情緒情感不穩、感情適應不良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Tags:心理學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