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國小課改經驗交流材料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2.9W

在實踐新課改的路上,我們還剛剛起步,我們還會遇到很多已知的或未知的困難,但既然已經走上的課改之路,我們決不會退縮,相反,我們會迎難而上,劈荊斬刺,我們相信,前面的路會越來越光明的!

國小課改經驗交流材料

國小課改經驗交流材料

我校從20xx年下學期開始實施新課程。經過一年的實踐和探索,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同時也存在相當多的困惑。現在就我校實施新課程的有關情況作一些介紹、説明。

一、新課程實施的管理制度

1、提高認識、統一思想

我校在20xx-20xx學年根據教育部新課程實驗方案對學校課程體系進行了規劃,在學校《工作計劃》中就制定了《學校課程改革方案》、《學校課程計劃》、《校本教材開發管理制度》、《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為後來新課程的實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學校行政一班人對新課程的實施高度重視。學校在20xx年寒假期間組織全體任課教師到呼市參加了新課程改革的通識培訓和各科的專業培訓,之後相繼又派出各科教師參加了全市的專業課研討和課例分析。假期組織高一全體教師參加了網上遠程培訓。為新課程的實施奠定了思想基礎,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在20xx年第一學期,組織了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成員赴山西等課改實驗區進行實地考察。20xx年第一學期,學校就着手製定新課程實施方案,為學校實施新課程進行了全面的規劃。

2、組織管理

為切實加強我校新課程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各項工作順利行,學校成立以下組織機構

(1)、課程實施領導小組

校長擔任組長,副校長擔任副組長。主要職責是負責對學校新課程實施做出正確的決策和部署,在經費投入、政策支持、辦學條件、制度建設、師資培訓、輿論宣傳等方面提供保障,對實施過程加強指導與監控。

(2)、課程實施工作小組

分管教學副校長擔任組長,教導處、教研組、政教處、辦公室、團委、總務處等處室與各學科教研組、備課組負責人任成員。負責教師的培訓、課程的編制、教學過程的管理、學校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建設,審定學校課程設置.

(3)、學分認定委員會

新課程實施用學分計量學生的學習量、學業過程,並對學生在課程方面的發展水平作出評價。進行學分認定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為確保學分認定的科學性、真實性、規範性,學校成立學分認定委員會。學分認定委員會是學生學分認定的最終機構。學分認定委員會制定學分認定標準,統一學分認定程序,認真監督學分認定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以確保學分認定的公正、公平、公開。學分認定委員會為每個學生組建學分檔案

學分認定基本程序:

(1)監督檢查學分產生的全過程中。包括學生出勤、檢測、考試命題、監考、閲卷、評分等。

(2)公示學分。接受公眾的監督舉報並負責調查處理。

(3)認定學分並註冊。

(4)建立學生學分檔案。

學分認定委員會實行校長負責制,委員會其他成員由學校其他領導人員、教導處負責人、各學科教研組長和各科備課組長組成。

(4)選課指導中心

學生自主選課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為指導與幫助學生形成符合個人特點的、合理的課程修習計劃,避免學生選課的盲目性,特成立選課指導中心。

選課指導中心負責制定學生選課的各種具體政策。指導中心提供學校詳細的課程安排,並對學生的選課提供建議和諮詢:通過心理測試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瞭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徵、發展趨向,為學生科學選課提供客觀依據;學科組負責本學科選課指導、諮詢。人員由教導處、各學科任課教師、班主任組成。

(5)學科課程實施研究組

組長:各學科教研組長

成員:各學科教師

學科課程實施研究組職責:負責組織課程實施的具體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組織各科教師進行課程的實踐活動:總結經驗教訓,收集課程個案,做好課程實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與第一線參加課程實踐的教師保持聯繫,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提出調整意見。

二、加強教師培訓,為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師資保障

新課程的實施關鍵在教師,教師對新課程的正確認識和教師的教學觀念關係到新課程教學的成敗。為此,學校把針對新課程的教師培訓作為實施新課程實施的首要工作來抓。堅持“全員培訓”和“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採取“集中培訓、分段實施”的方法,學校針對新課程的教師培訓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外出學習考察,學校派出學科專業指導小組成員外出學習;二是組織教師參加由區市組織的集中培訓。擔任新課程教學的高一和高二的全體老師和部分高三教師都參加了區市舉辦的各種新課程培訓;三是校本培訓。每學期開學初,教導處都要結合教學實踐對全校老師進行一次新課程的通識培訓,各教研組組織學科老師學習學科課程標準、開展新課程教學研究和新課程課堂教學實踐培訓,進行課例分析、和課例示範。

國小課改經驗交流材料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在實施課改過程中數學科目的變化最大,剛剛實施的時候出現了“老師教不了,學生學不會”的現象,後來經過不斷的培訓學習這種局面漸漸的沒有了,推開教室的門走進課堂,發現數學課上少了示範課、研討課、交流課、合格課的浮躁與繁雜,大部分老師正在嘗試着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不同程度的速度與新課標接軌,同時許多老師積累寶貴的經驗。但是,我們也遺憾地看到:儘管新課程倡導的理念反映了時代的要求,最終的迴歸點是最好的那張試卷,但相對於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來説,一些先進的理念還過於抽象和概括,許多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了一系列具體的問題,產生了種種的困惑和誤區。今天我將就如何立足教材,把握流程,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效果等內容與大家一起討論學習。

翻開我們的教材,大家會發現無論是第幾學段,教材在很大篇幅上是圖畫,編者為什麼設計這麼多圖畫呢?這是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也是新課改體系所必須的。

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儘管學生個體中存在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如果單純從學生個體誘發仍然比較困難。第一學段的學生認識事物正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認識事物表現最突出的階段,也就是由實物向具體的數的概念抽象的過程,因此我們在講授一節課時一定要從圖畫開始,讓學生在圖畫中發現數學信息,用已經看明白的數學信息來學進一步學習數學。

很多老師在講課時,直接培訓孩子們發現數學信息的能力,直接提出“在這幅圖畫中你看懂了哪些數學信息?”這是非常好的做法,也是我們數學課上所缺少的東西,只有長期培養了學生的這種認識數學信息的能力,學生們才會遇見任何問題都會處理,然後在探索的基礎上看能夠學會多少,千萬不要一切都代替。老師講例題的做法,就像壓題的性質是一樣的,我們應該先放開手腳讓學生學,再在學生學的基礎進行點撥和引導。

當孩子們找到了數學信息後,讓學生學會採集歸納,儘量往本節課所設計的目標上靠,在學生髮現不了的情況下,教師才點撥和引導。一定要先點撥,點撥達不到要求時再引導。這兩個詞的概念是不一樣的,點撥的程度要輕一些,原本的意思是“指點”;而引導的的程度是比較重的,原本的意思是“帶領或帶着某人向前進”,大家看,程度是一樣嗎?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運用時要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

無論是點撥還是引導,在學生對數學信息已經徹底弄明白後,就應該進入自主探究階段,所謂“自主”就是“自己作主”,願意怎樣學就怎樣學,根據已有的不同方法去學;而“探究”則是“探索研究”的意思,這也是有一個層次問題,先自主後探究,探究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合作的過程,在自己得出結果的基礎上與別人對一對,比一比,看一看彼此的不足,這是一節數學課的第二個環節。最後鞏固訓練延伸。這個環節不多説,我們的老師們做的都不錯。

其實,流程是及其簡單的,就是:立足生活文本 → 總結數學信息 → 自主探究合作 → 彙報總結規律 → 鞏固應用延伸。

在立足文本,把握流程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①、數學信息,呈現開放。

現行教材中的數學信息都是通過圖畫,圖表等配以簡練的文字敍述來呈現的,每一條信息都是有順序的,因此讓學生學會按順序採集數學信息,然後逐個處理所呈現出來的條件,有時所有的條件學生都是用得上的,有時部分條件就是多餘的,是用來迷惑學生的,通過多餘條件來檢查學生對事物規律的探索掌握情況,這與現實生活是接軌的,現實中的信息傳遞是多途徑的,電視、報紙、對話等都可以帶來條件和問題,呈現形式可能是文字的、圖表的、聲音的,信息也許是雜亂無章的、可能是多餘或不足的,需要重新篩選、梳理、結合。因此,無論是教材還是我們平時的訓練必須讓數學信息應儘可能開放,“讓學生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通過開放性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大部分學生都能想出至少一種方案,這些方案的出台勢必會有對有錯,有簡有繁,無論什麼樣一定要考慮問題是否有序,也就是這個問題的提出的淵源在那裏。此時老師的點撥尤為重要,經過篩選比較後,那一個對的,那一個簡單些,那一個是解決問題的捷徑,老師就要重點點撥那一個,而此時老師站出來稍加點撥,學生就會感悟真諦,而比老師滔滔不絕大講一通強的多的多。這樣,使得智力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也能着手解決問題,品嚐成功的喜悦;而對於智力水平較好的學生來説,為他們提供了充分施展才華的空間主,真正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新的教學理念。

③淡化模式,呈現創新。

隨着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不斷更新,人們對傳統的東西將更多地投以審視的目光,企圖擺脱傳統的束縛,而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我們在着手課堂教學時,要充分地認識到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策略的變換,綜合地處理好下列關係,通過這些關係的協調,來進一步提高課堂效果。

1、處理好“尊重教材”與“靈活處理教材”的關係

“靈活處理教材”或者説“創造性使用教材”已經為廣大教師們所認同,於是不用教材的例題,自行編纂,這有一定的好處,但是我們一定不要脱離教材的本意,在靈活處理時一定要現弄懂編排意圖,然後在編纂,而隨意的不加思考的發揮想象,其結果或許是背道而馳和南轅北轍的。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重新處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與靈活處理教材相結合,確定符合實際的內容範圍和難度要求。每一節課都應當具有針對性,沒有一個適合任何學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師在設計一節課具體的課時,實際上就從事着一項創造性的活動。

2、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係。

結論與過程的關係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對十分重要的關係。從教學角度來講,所謂教學的結論,就是目的或結果;而教學的過程,就是達到目的和結果的經過,通過在過程中的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類比、概括等活動,尋找到數學中本來就存在的共同規律,如果沒有求異的思維過程和多樣化的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這個共同規律就學生難以獲得,也難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和鞏固。更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所以,必須重結果,更重過程,在過程中尋求規律,在過程中尋求結果,切莫盲目把規律結果提前出示。

3. 認清“新理念”與“舊方法”的關係

課程標準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是:讓學生們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後得出數學內在的規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評價不僅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信心。而過去以教師講授為主,先揭示規律,讓學生拿着規律去套用,於是學生就不用去思考去探究了,整個一個課堂在套用中完成。事至今天我們當中的許多教師還沒有轉變觀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該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地方,還沿用傳統的方法和方式進行教學,一堂課下來基本上是老師牽着學生走,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探究學習和算法多樣化等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總是怕學生學不會,於是嘮嘮叨叨,羅裏羅嗦,吐液橫飛,滿堂生講,老師們只有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觀點,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組合作學習,才能使我們的數學教學處於不敗之地,那時成績自然會遙遙領先,名列前茅的。那時唯一值得高興的地方就是:大家都輕鬆了,不累了,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5.處理好形式和目標的關係

數學課堂一定要處理好形式和目標的關係。任何形式都是為目標服務的,學生學會各種知識要通過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來實現。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知識,簡而言之就是期末考試的一張試卷。因此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外,一節課要達到什麼目標,讓學生學會什麼,且不要只重視了豐富多彩,繁雜紛紜的形式,而忽視了最終的目標。

總之,數學教學仍然在嘗試和探索中,不可能一朝一夕、立馬追擊就能達到一個什麼程度,它需要教師通過頑強的拼搏,持之以恆,常抓不懈。在平日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學習成績,還要善於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並及時給予鼓勵與培養;既要了解學生在發展中的需求與困惑,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心,還要重視綜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基本數學素養的培養,以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價值觀,所有的這一切,切不可急於求成。

國小課改經驗交流材料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的教育教學改革,在大江南北的中國小課堂上,猶如陣陣春風拂面,枝枝紅杏出牆,課堂教學改革依然成為基礎教育最惹人注目的一道風景線。江蘇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改模式,山東聊城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教學模式等,是這道課堂教學改革風景線上最吸引眼球的盆景。全國很多地方的城鄉中國小以洋思、杜郎口等為旗幟,結合本校實際,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課改浪潮。可我校從新課標實施以來,就一直提“課改”這個詞,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均沒有形成全校大面積的課改氛圍,但部分教師在不斷的嘗試新的課改理念,義無反顧地向傳統教學模式提出挑戰,一年來,我們便開始走上一條充滿挑戰的課堂改革之路。 通過近一年來的課堂教學的改革,我校的老師、學生等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老師們的教學態度變了,現在白天老師在一起談論的不是別的,都是在研究課改,如何去備課、組織課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高了,無論是成績好的成績差的,同學們的學習勁頭都十分足;校園內更亮了,這一切的變化都來自於課改。今天,藉此機會,把我校近年來實施新課改的'點滴做法給各位領導彙報,與各位同仁交流。

一、 改變課堂,首先從改變思想做起

領導換腦,老師洗腦,學生清腦

我們全體教師一致認為,只有課改的課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課堂,經過多次的教師會討論,思想得到統一。給老師洗了腦,我

組織教師在網上學習一些先進的課改模式,提出了“一年定模式、二年成名師、三年創名校”的目標,併發放了班主任培訓資料和任課教師們培訓資料,並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課改交流和班主任工作交流。

二、改變課堂,關鍵是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

1、以生為本,關愛學生——老師眼中要有學生

實施了新的教學模式,老師要打破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由原來的傳授者變成策劃者;課堂上由原來老師的一言堂變為現在的百家爭鳴,由原來的單純知識型轉變為現在的知識能力情感型;學生學習由原來的死記硬背變為現在的體驗感悟;這一切的變化,老師要從台前走到幕後,學生主宰整個課堂,但老師想要使課堂做到活而不亂,還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及變化,使他們在課堂上能真正發揮應有的價值。

2、老師要徹底轉變角色,主導而不是主演,主持而不是把持 新的課堂教學,對老師角色的轉變尤為重要,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老師一時很難適應新的教學方法,但新形勢下老師又必須去適應學生,適應課堂,這就要求老師要認真學習研究,如何儘快轉變角色。①由“傳道者”轉變為“引導者”老師要 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幫助學生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並努力尋求達到目標的途徑;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喜悦。②由“教書匠”轉變為“研究者”,傳統的教學活動和研究活動是彼此分離的。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研究被認為是學者、權威們的“專利”。俗語説:“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③由“單幹户”轉

變為“合作者”,課改呼喚綜合型教師,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加強與他人的交流合作。

3、老師要徹底轉變教學方式,我要教變為我要學

新課改的趨勢之一就是走向教材的個性化。教材的個性化問題實際上也就是因材施教的問題。其次,由“教學模式化”轉變為“教學個性化”,教學是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死記硬背”,這種做法讓課堂變得枯燥無味,以至於學生常説“愛你不容易”。新的課改要求老師針對每一位學生要有一種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4、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去説,大膽展示自我

實施新課改,老師的教學方式不僅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更要發生變革,在課堂上老師要設法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學生參與面廣了,整個課堂氣氛才能活起來,讓學生體驗到“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長”、“我的課堂我做主!我的課堂我主宰!”的道理。去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中,感受到參與課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5、課堂評價機制,給新的課堂注入活力

為了能使我們的課改長期推行下去,不致於某些老師和學生有“三天熱”現象,學校還制定了好老師、好學生的評價標準,通過課堂加分和扣分來評價老師和學生。並每星期進行總結,教導處實行獎勵,同時引進小組競爭和班級競爭機制,使學校的教學工作有序地進行。

三、 改變課堂,最根本的是要落實課堂效果

所有的課改,最後都要落實於最後的課堂效果上,不能光看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活起來了,最關鍵要看效果是不是好起來了。

為此,學校在校園內寫出了一幅標語“三天改變態度,三個月改變習慣,三年改變命運”。新的課改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為了落實課堂效果,學校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改變座位及分組方式,為學生合作交流提供便利

在班內佈局上,我們首先打破傳統的秧田式的座位,改成茶館式,各班根據本班學生數,按成績、興趣愛好、性格特徵等把學生分成五至六個學習小組,小組內分工明確,有小組長,有管學習的,有管勞動衞生的,有管紀律的,有記錄分數的等,每組中的人員都有“兩人結對子”做到的一幫一,一帶一,能把“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落到實處,組與組之間也有合作,有競爭,有評比,能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

2、使用課堂指南教學,變先教為主為先學後教。編寫課堂指南。

要開拓創新,教師要在個人鑽研和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編寫課堂指南。沒有課堂指南,不準上課。對課堂指南的的基本要求是能體現“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指南內容一般應有:⑴學習內容;⑵學習目的要求及知識要點;⑶教學過程(體現預習、展示、反饋三個環節);課堂指南重點體現過程導學,要有指導學習的方法,要針對學生,不能成為純粹的習題訓練;(4)要有學後反思。

3、 狠抓課堂的各個環節,使課堂實現高效。

杜郎口和寧達中學取得成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抓住了學校教育的關鍵環節——課堂教育。在反思、總結、借鑑的基礎了,他們創立了“預習—展示—反饋”三個課型,同時也是三個課堂重

要環節。預習: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節課的重、難點並初步達成目標;這個環節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展示:展示交流預習環節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這個環節培養學生的勇氣和自信;反饋: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迴歸性的檢測,實出“弱勢羣體”讓他們説、談、演、寫,讓弱者鞏固達標,讓強者反思提高。總之,預習是知識的構建、儲備、蒐集信息及情感體驗,是展示課和反饋課的基礎,學校要求沒有預習和預習不充分絕不能進行展示,所以預習是新課中最關鍵的環節,同時也是老師和學生最難操作的環節。

四、改變課堂,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們課改雖然還剛起步,我們現在還是摸着石頭過河,但通過半個學期的課改,我們狠抓新課改模式下的班級管理,小組建設,集體備課形成課堂指南,課堂調控,校本培訓等等,取得了初步效果:

1、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

2、教師的備課工作,更加關注學生的主動發展

3、自主發展,動態生成的課堂已初露端倪

4、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初步形成

五、 改變課堂,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近一年來的課改之路,我們遇到過這樣那樣的困難與困惑,它一直困繞着我們,我們知道課改之路哪會是一帆風順的。

1、思想觀念更新的問題,對於我們的大多數老師都受傳統教學思想觀念的影響,從教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哪能説改就能改過來,何況,要改又得從頭開始,重新學習,這樣要投入很大的時間和精力。儘管我們做了大量的宣傳和思想工作,仍有少數老師

對課改半信半凝,“這樣的課改真的能實行下去嗎?”所以思想觀念更新不了,總是穿新鞋,走老路,這樣,就給學校的整體課改工作帶來一定的阻力。

2、實施課改,老師在教學中遇到很多問題,我們在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研究。比如①關於課型的問題。杜郎口和寧達教學提出“預習、展示、反饋”三個模塊,已經演變成三個課型,即“預習課、展示課、反饋課”,一課三上。這種做法固然很好,但在實際教學中,很難掌控課堂時間,導致完不成規定的教學任務。②關於預習問題。老師們普遍不知道如何組織學生預習;③關於小組討論交流的問題,有的學生根本不知道怎麼參與討論;④關於課堂指南的編寫問題。⑤關於課堂時間的分配比例問題;⑥關於教學面向全體的問題;⑦關於課堂知識呈現和展示的手段問題等;

總之,在實踐新課改的路上,我們還剛剛起步,我們還會遇到很多已知的或未知的困難,但既然已經走上的課改之路,我們決不會退縮,相反,我們會迎難而上,劈荊斬刺,我們相信,前面的路會越來越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