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個人範例 > 職業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

欄目: 職業 / 發佈於: / 人氣:2.95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怎麼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舞蹈教育專業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1

儘管普通中國小尚沒有專門設置舞蹈(學科)課程,但在實踐中,豐富多彩的載歌載舞表演、天真活潑的少兒舞蹈,以及各種與此相關的競賽和專題活動在學校教育中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隨着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舞蹈成為音樂課程、藝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國小錄用音樂教師,往往將舞蹈表演乃至即興創編作為對應聘者的重要考評項目。尤其是廣東省珠三角地區,具有舞蹈特長的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較具有聲樂、器樂、作曲特長的畢業生更容易求得音樂教師的職位。

教育市場的需求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師範類專業課程設置的變化。近年來,在大學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中,舞蹈類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中的比例呈逐漸上升的趨勢。然而,畢竟音樂教育專業不是舞蹈教育專業,辦學模式、師資、生源素質等,相當程度地限制了舞蹈教學質量水平的提升。難怪某些專業舞蹈教育界人士對音樂教師擔任舞蹈教學任務的普遍現象感到擔憂。

據不完全統計,自1994年至20xx年9月,國內師範院校學報和藝術類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舞蹈教學論文近500篇。但直接與音樂教育專業舞蹈課程與教學相關的文章不足50篇。其中所反映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關於音樂教育專業舞蹈類課程的目標、內容、結構與學時的問題;關於音樂專業學生舞蹈素質、條件與教學方法的問題。實際上,更為重要的是上述現象背後的本質性的、觀念方面的基本問題,即音樂教育專業的培養規格問題和舞蹈類課程中的技術規範與藝術規格的問題。

關於音樂教育專業的培養規格與舞蹈課程

培養目標與規格實際上是社會需求、個體發展和學科發展三方面的整合。從社會需求角度看,理想的中國小音樂教師,應既能勝任音樂課堂教學,又能承擔包括合唱、合奏、舞蹈、綜合藝術表演(展演)的各類活動的組織與教學。因為這樣能使學校在減少用人成本的同時滿足素質教育的需要。但要從個體發展和學科角度來看,某一個體同時具有如此全面的藝術教學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不可否認,幾乎每一個體都具有多元智能發展的可能性,但這並不是説大多數人能同時習得需要不同智能支持的多種藝術技能。另一方面,雖然學校藝術教育屬於普及型的素質教育,但這並不意味着藝術教師可以是低水平的。藝術師資培養中的粗製濫造會導致中國小藝術教學中的粗製濫造,也必將影響中國小生的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或者由於教師藝術水準的低下,導致學生對藝術類課程失去興趣。

從理想和實際結合的角度看,音樂教師在勝任普通音樂課的同時具有某一方面課外活動的教學能力,對需求和培養雙方來説都是可行的。一所中學或國小,當其規模較小時,正常的情況下,至少應有2--3名音樂教師。規模較大的學校,會需要4--8名音樂教師,每位教師除了能勝任普通音樂課堂教學外,可根據各自的專長承擔某種課外活動,如合唱、合奏、舞蹈等。從中國小講,這樣的教師較易於保證教學質量;從大學(師範類)專業的實踐經驗和培養結果來看,這類培養規格具有較多的可行性。

當較多地從市場和個體發展的實際考慮,我們會看到,少數具有某方面藝術專長的學生在擇業時具有一定優勢。有的中國小專門招聘從事某種課外活動(如舞蹈或器樂)的教師。一些文化事業單位、文化發展公司、私立學校等,專門招錄具有某方面藝術特長的畢業生。

重新認識和界定音樂教育專業的培養規格,是舞蹈課程與教學研究的重要前提。比如:

如果面對音樂教育專業的所有學生,儘可能努力追求理想化的統一標準的培養規格,即以寬厚的人文藝術修養為基礎的課堂教學能力為主,並具有多種課外活動的組織與教學能力,那麼,舞蹈類課程是否只能維持現狀?甚或隨着舞蹈學(師範類)專業的興起,音樂學(師範類)專業的舞蹈類課程是否會逐步縮減?

如果從社會需求、學生髮展與學科特點相結合的角度來看,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音樂課堂教學能力,同時擅長於某一項課外活動的組織與教學,那麼,舞蹈課程就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以中國小音樂課堂教學所需要的舞蹈知識技能為主要內容的舞蹈課程;另一類則是面向部分學生,加強舞蹈基本功和培養具有舞蹈教學和編導能力的課程。

如果較多地考慮個體發展的可能性和市場的多種需求,允許較少部分學生在能保障修滿規定學分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專業基礎和興趣,朝某一專業方向發展(如聲樂、鋼琴、作曲理論、計算機音樂、舞蹈、音樂教育學等),他們可以面向各類學校、企事業單位應聘工作崗位,也可自謀職業,還可通過加強外語學習,報考碩士研究生。那麼,面向舞蹈“專業”方向的舞蹈課程,就可以在上述舞蹈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更專業化的內容。有舞蹈專業的院系,可以允許這些學生選修某些舞蹈專業課程。

非舞蹈專業是否要強調技術規範與藝術規格

藝術教育首先是藝術的教育。藝術的本體是藝術作品及其表演或展現,從學生角度講,他們最缺乏和最渴望得到的,是能夠深入內心的美好藝術的滋養與薰陶。從中國小教師角度看,他們的基本任務是在藝術類課程實踐中,引導和指導學生圍繞藝術作品把藝術課堂搞得更精彩。中國小藝術類教師不可能是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但他們必須具有一定的藝術實踐能力。這種能力是以藝術操作行為的技術規範和藝術規格為前提的。換句話説,對中國小藝術教師的舞蹈、歌唱和演奏等,在技術水平的高度和藝術表現的深度上不必太苛刻,但在技術規範和藝術規格上要有一定要求。即使是跳一段兒童舞、做一個民族舞蹈動作組合,或彈奏、演唱一首幼兒歌曲,也要在視覺和(或)聽覺上給人以自然、協調、流暢的舒適感,動作和(或)音色、表情和韻味(風格)給人以藝術美感。

作為未來中國小藝術類課程教師,藝術操作行為的技術規範和藝術規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外在藝術操作行為的技術規範和藝術規格是內在審美情趣、審美標準等藝術修養的體現。養成良好的技術規範和藝術規格的藝術操作行為習慣,是不斷提升審美情趣、審美標準等藝術修養的重要條件之一。技術規範和藝術規格的習得,既是藝術專業學生培育自身藝術修養的必要途徑,也是藝術教師終身學習的必要條件。

其次,藝術操作行為的良好習慣和藝術的審美標準與修養,是“把藝術課堂搞得更精彩”的重要基礎。比如,課堂上,教師的藝術表演或操作行為的示範要具有美感,“美”可以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引發審美慾望、喚起學習興趣。而這種美感相當程度地依賴於藝術操作行為的技術規範和藝術規格;具有良好藝術操作行為習慣和一定藝術修養的教師,往往注重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在藝術操作活動中的良好行為習慣,對課堂上缺乏美感的行為或現象及時給予糾正或調節。使學生在一開始的藝術學習中就追求美。否則,不良操作行為習慣的形成和不講究藝術形式感的操作結果,會導致藝術教學活動缺乏藝術美感,看似紅火熱鬧的音樂課堂恐怕早已離開了藝術的本體或音樂“主線”。

最後,藝術操作行為的技術規範和藝術規格的重要性,在課外活動中似乎顯得更為重要。舞蹈隊、合唱隊、樂隊的排演,不僅對參加排演及其競賽的學生有藝術方面的教益,而且對觀看錶演的學生、教師、家長、管理人員的藝術審美情趣、審美標準等藝術修養,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也就是説,學校藝術類課外活動的質量,相當程度地影響着學生、學校、學區乃至社區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

也許,不少人仍然在強調學校藝術活動的“業餘”和“文化”屬性。筆者認為,“業餘”與“專業”主要指藝術學習時間和技術水平的層次等要求不同,而對藝術美感、審美情趣、審美理想的追求則是一致的。“文化性”與“藝術性”並不是對峙的矛盾,雅俗共賞是普及性藝術文化活動與專業性藝術表演的共同目標之一。“普及性文化活動”不該自甘“低俗”,“專業性藝術表演”也不應以“曲高和寡”而自傲。事實上,近幾年來,有為數不少的中國小舞蹈隊的表演已具有相當的藝術水平,通過大眾媒體(如中央及省級電視台)的傳播,對學校乃至社會藝術教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和推動作用。內行人不難看出,這些業餘學習舞蹈的中國小生所表演的舞蹈,在技術規範和藝術規格上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這些學校舞蹈隊所取得的成績,除了由於學校領導的重視以外,相當程度地取決於舞蹈教師的技術規範與藝術規格水平。

此外,筆者建議,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的技術規範與藝術規格,可以通過制定課程標準來體現,即針對不同類型的舞蹈課程(尤其是基礎性課程)制定相應的內容標準與評價標準,在具體標準的表述中體現一定的技術規範與藝術規格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黃明珠: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改革方案[J].舞蹈,20xx(2)

[2]張琳仙:高師舞蹈課堂教學思考[J].舞蹈,1999(4)

[3]陳林宜:高師舞蹈學科思考[J].舞蹈,20xx(3)

[4]馮愛雲:高師舞蹈課的基本特徵與相應策略

[J].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2)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2

舞蹈是幼兒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加強對學生的舞蹈基礎訓練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舞蹈的學習需要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通過動作語言表現音樂節奏和音樂的內在情感,因此,通過對舞蹈的教學,不僅有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舞蹈素質,同時還有利於拓寬學生的舞蹈視野。文章將從舞蹈的基礎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性出發,提出加強對學前教育的學生進行舞蹈基礎訓練的方式,以期能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打下良好的舞蹈基礎。

學前教育專業的開設是為了向我國的幼教事業輸送更為優秀的人才,而舞蹈作為能夠幫助幼兒鍛鍊自身協調能力和藝術修養的一門重要課程,則需要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在舞蹈教學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因此,加強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基礎訓練是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基礎訓練的概述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的開設是以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為主體的,以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幼兒舞蹈教學方面的能力為主要目的所設置的一門課程。通過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舞蹈的基礎訓練,不僅有利於提高他們的舞蹈能力,還能有效陶冶他們的情操拓寬他們的舞蹈視野,為他們在今後的舞蹈教學實踐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舞蹈的教學作為對幼兒進行藝術審美提高的重要課程之一,也是對幼兒進行綜合能力培養的關鍵內容。而作為培養優秀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專業,對學生的教學是要提高學生在今後幼兒教育工作中的執行能力和應到能力,為了使學生在今後的幼師工作中能夠提高自己的舞蹈教學質量,學前教育專業應當將舞蹈的基礎訓練作為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培養的重點課程,以此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舞蹈教學方面的能力。

二、學前教育專業中舞蹈基礎訓練的重要性

1.陶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情操

舞蹈是藝術的門類之一,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舞蹈的基礎訓練能夠有效鍛鍊他們審美情趣的養成,同時也有利於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藝術的海洋中陶冶自己的藝術情操,並對自己今後的實踐教學工作提供有力的幫助。針對年齡較小的幼兒來説,活潑好動、強烈的好奇心是他們的特點,使得他們在學習中很難長時間保持注意力,因此,舞蹈的教學過程就需要適應幼兒的這一特點。而在學前教育專業針對學生的舞蹈基礎訓練中,就是要通過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動作語言能力,來幫助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在今後的工作中以動作語言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以此來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今後的舞蹈教學中打下良好的基礎。

2.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舞蹈素質

舞蹈是一項具有綜合性特點的藝術門類,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中針對學生進行學生舞蹈基礎訓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併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提供有力的條件。通過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舞蹈的基礎訓練,能夠在幫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提高舞蹈基礎技能的基礎上,加強他們的綜合舞蹈素養,使他們能夠通過舞蹈的基礎訓練鍛鍊自身各關節和肌肉之間的協調能力,同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鍛鍊他們的身體柔軟性和靈活性,使他們能形成更加優美的身姿,並加強他們自身藝術氣質的表現能力,從而更加有效地提高他們的綜合舞蹈素質。

3.拓寬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視野

舞蹈的綜合性決定了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對其進行相應的基礎訓練時,能夠對音樂、節奏、旋律做出的不同的情感體驗,並以動作語言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有利於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舞蹈的音樂進行更好的把握,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針對音樂形式的廣泛性拓寬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視野。同時,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針對音樂的不同形式所採用的多樣化的多學生進行舞蹈基礎訓練的方式,也是對學生舞蹈視野進行拓寬的一種有效方式,而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除了對學生的舞蹈視野進行拓寬之外,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通過不同訓練形式的融入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不同特點學生的需求,進而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有利的幫助。

三、學前教育專業加強舞蹈基礎訓練的方式

1.樹立實用性的教學理念

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所進行的舞蹈訓練,是為了滿足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今後實踐工作中對幼兒舞蹈進行教學的要求,因此,對於枯燥的專業化的訓練而言,進行基礎性的舞蹈訓練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具有實用性的意義。教育形式的不斷改革對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就需要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而在舞蹈的基礎訓練中,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當通過不斷地鍛鍊來提高自身的舞蹈能力,以此來提高今後實踐工作中的實用性能力。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基礎訓練中,教師要充分樹立實用性的教學理念,以學生今後在工作中的實踐運用為教學的主要目的,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的實踐教學能力。

2.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的示範性教學方式

示範性教學方式的運用可以將以動態藝術形式為主的舞蹈藝術教學變得更加直觀化,講舞蹈動作以視覺傳達的方式傳輸進學生的大腦,讓學生通過大腦對舞蹈動作的分析,對整體的舞蹈動作進行更加清晰而定認知,從而讓學生能清楚的認識舞蹈動作之間的變化以及連貫性,這是一種通過言傳身教進行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對舞蹈有更加直觀的認知。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舞蹈的基礎鍛鍊中將舞蹈的動作進行分解和示範,以此來強化學生對舞蹈動作的理解程度,進而加深學生對舞蹈動作的記憶,來提高對學生的訓練效率和訓練質量。在示範性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增加語言我對舞蹈動作的解釋,以語言藝術的魅力來更加細緻化的分解舞蹈的動作,從而使學生對舞蹈動作的印象更加深刻。

3.加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自身的舞蹈素養

教師在對學生的教學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加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自身的舞蹈素養,對強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基礎訓練有着很大的幫助。在現階段的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基礎訓練中,有部分教師會過於重視對學生進行舞蹈理論知識的培養而忽略的舞蹈技能的實用性,有的教師會過於重視對舞蹈技能實用性的培養而忽略了對學生舞蹈素養的培養。在實際的舞蹈基礎訓練中,由於學生舞蹈基礎有所不同,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指定舞蹈的基礎訓練內容,既要保證為基礎差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又要保證訓練能對有基礎的學生起到提高作用。

結語

作為幼師預備人選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其職業素養的加強對我國幼教事業的發展有着很大的推動作用。而舞蹈教學作為幼教工作中重要的一環,需要幼師自身具備較強的舞蹈教學能力。為此,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的舞蹈素養,並以舞蹈的實用性為教學的理念,通過示範性的教學方式來加強對學生的舞蹈基礎訓練。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3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的建議

1突出童趣性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一線幼兒教學,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要體現出兒童特點,舞蹈教育總體上要由成人化的舞蹈組合練習變為富有童趣的兒童基訓民舞組合。這就要求中職教師和學生具有一顆活躍的童心,在教學中多體現童趣。童趣是一個包含內容非常廣泛的話題,其要旨是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事物,要富有童心。大凡飛鳥蟲魚等世間萬物都可表現出童趣,例如,清代文學家沈復《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中兒時觀察蚊飛、花台草木、驅打蛤蟆都寫的天真活潑、童趣盎然。從中職學校的角度看,重點是要增強舞蹈課的研究。要組織本校舞蹈教師,並聘請一部分校外舞蹈教師,進行舞蹈教育目標、舞蹈教育策略方法的研究,開發出適合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教學課件。對於教師來説,要根據班級的情況,加強舞蹈課的設計。學校或校外機構製作的舞蹈課件並不適合所有的班級、適用於所有的情況,舞蹈教師要以課件為藍本因地制宜在班級內開展適當形式和內容的舞蹈教學。對於中職學生來説,要以一顆童心積極地參加各種富有兒童氣息的舞蹈訓練。概括起來,要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中突出童趣,就是要“擅用誇張的舞蹈語言,追逐富於幻想的童心,演繹自然天成的童趣”。

2增強實踐內容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最終要面向一線幼兒教學,這要求學生有很好的實際操作能力。不管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考慮,還是從提升教學效果來看,實踐內容都應該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要“在課程設置上突出以就業為導向,推行雙導師制,使學生可以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更好地結合在一起,解決實習中遇到的問題”。重點是讓學生由學的好轉變為能教好。應該承認,在不少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只是一味的學習教師教授的組合內容,只會學,很少練習如何教,學生到了幼兒園後很多都不懂如何教學。當務之急是實現由教向學的轉變。實現這個轉變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舞蹈教學實踐。現在通過增強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模擬演練、校外頂崗實習等環節,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教。尤其是校外頂崗實習更是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關鍵環節。舞蹈本身就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教學項目,以欽州市合浦師範學校實踐課1000學時為例,舞蹈實踐教學課應該佔到15%左右。

3進行編排創新從目前幼兒教育的實踐來看,現在幼兒園的教學模式已發生很大變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總則中明確要求“幼兒園深入實施素質教育”。雖然説:“這個看法在實踐中不如在理論上那麼被真正承認”,但幼兒園教育理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素質教學確實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主要體現為,由單純的數學、語文、美術課等學科教學變為綜合性的教學,填鴨式、應試式教育早已退出幼兒園課堂,幼兒課堂代之以生動性、活潑性、多樣性。比如學畫一個蘋果,不僅僅是教師教畫蘋果就可以了,而是可以先教幼兒一首有關蘋果的歌曲,講一個有關蘋果的故事,再學畫一個蘋果,最後還可以以跳一個摘蘋果的舞蹈結束。這種教學形式更新穎、活潑,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適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點。單純的、割裂式的舞蹈教學已經不適應目前的幼兒園教學潮流。舞蹈教學要與知識教育、遊戲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出舞蹈的育兒作用。這就要求,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習中,學生不僅要學會舞蹈組合,還要能學會編排創新,相應的教學內容要很好地體現這一點。

4提高文學藝術修養各個藝術門類之間有相通性,對於單個人來説,要在一種藝術上取得大的造詣,需要其他種類藝術修養的支撐。比如在中國古代講究的是詩書琴畫一體、樂舞一體、詩歌一體,一些藝術大家如王維、蘇軾等都是兼通各種藝術。在表演中,舞蹈一般是與其他藝術形式配合演出的,需要演出者通曉多種藝術。比如,唐代的著名舞蹈《霓裳羽衣曲》《唐王破陣曲》都是各種藝術形式的集合。現代的舞蹈演出更是如此,一個舞蹈演員往往都要歌舞曲演俱佳。中國傳統舞蹈不僅是多種藝術的集成,還有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核在裏面。中國傳統舞蹈講究的是神韻,這一點是與中國詩歌、中國文學是相通的。“神韻是中國古代美學和文藝心理學的核心範疇之一,也是中國傳統藝術的最高追求”。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多多學習中國文學,以文學的神韻來幫助促生舞蹈的神韻。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可以相應的增加中國古典詩歌、國學、現代美文等。此外,良好的書、琴、畫、樂、歌修養對提升學生的舞蹈技藝也很有幫助。能邊跳邊唱、邊跳邊彈的舞蹈老師很受幼兒和家長的歡迎,舞者善多技還可以擴大舞蹈藝術教育的外延。這些,都要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得到很好的體現。

結語

當下,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幼兒園素質教育不斷深化,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這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的根本點。目前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還有很多不適合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現狀的地方。之所以要進行改革也正是因為舊模式下的學前教育專業出來的學生不能適應幼兒園新教學模式的需要。綜合各種因素,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的方向是四點:突出童趣性、增強實踐內容、進行編排創新、提高文學藝術修養。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4

摘要:近幾年來,隨着我國學前教育專業不斷髮展,舞蹈教學獲得極大進步。但在發展過程中,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特色化教育卻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從民族舞蹈文化傳承的視角下,對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特色化進行研究,進一步加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特色化,傳承我國傳統文化。

關鍵詞:高校;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意義

一、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特色化發展現狀

1.舞蹈課程是學前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如今舞蹈教學成為不少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中的重要課程。高校設立的學前教育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人才,學習此專業的學生將來大部分會從事幼師職業。不少地方高校在學前教育專業中設置藝術類課程,尤其是舞蹈課程,以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傳承我國民族舞蹈文化。而在舞蹈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不少老師使用特色化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興趣,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充分掌握舞蹈知識。2.高校舞蹈教學跟不上現代的幼兒教育要求。如今的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中,舞蹈教學課程逐漸落後於現代的幼兒教學水平。近幾年,政府對於教育領域極度重視,學前教育行業得到迅速發展,但高校中的舞蹈課程相對落後,跟不少幼兒教育行業的變化。不少學前教育舞蹈無法適應學校教育工作的要求,但學前教育專業開設舞蹈課程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就業期間更好地進行學前教育,落後的舞蹈課程無法幫助學生將來進行現代化的幼兒教育工作。

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特色化存在的問題

1.教學大綱不具備實踐性。我國各高校紛紛開設學前教育專業,同時還在專業內進行舞蹈教學。但地方高校進行的特色化舞蹈教學理論性過強,無法真正用於實踐。現階段,很多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舞蹈教學使用音樂學院專業的舞蹈教學模式,但這兩個專業的實際情況不同,教學大綱不兼容。2.教學思路過於侷限。從教學角度來説,各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舞蹈課程會聘請專業教師進行規範化教學。但是這種過於侷限的教學方式並不能很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提升課堂效率。很多教師並不具備專業性的教學思路,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單純地圍繞舞蹈動作進行授課,沒有結合學生的專業以及我國傳統舞蹈文化方面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無法從根本上提升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特色化的發展。3.舞蹈教材不具備專業性。目前,我國地方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沒有合適的教材,部分地方高校採用專業的舞蹈教材,過於專業的內容使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中舞蹈教學知識很難把握,無法真正體現學前教育的內涵,嚴重影響舞蹈教育效果,使學前舞蹈教育發展滯後,阻礙高校學生的舞蹈素質培養,影響特色化發展。

三、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特色化發展的策略

1.面向當下幼兒教育進行教學調整,教學大綱增強實踐性。現階段,地方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內容明顯落後,為了使學前教育專業能夠符合當下的發展情況,我們應該及時瞭解行業現狀,及時更新高校舞蹈教育教材,加強教學大綱的實踐性,增加高校學生的才藝積累,豐富專業知識,讓學生能夠適應當下幼兒教育行業的發展要求。舞蹈教育工作者應該注重對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明確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的舞蹈技能種類,在教學課程中高效使用,更好地適應當前的幼兒教育工作要求。2.創新教學思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課程教育方式較為落後,很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必要對舞蹈教學課程的教育方式進行創新,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舞蹈教學的課程增添新動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舞蹈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舞蹈課程過程中保持高效率。3.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加強教材的專業性。由於我國部分地方高校的學前教育舞蹈教學課程缺少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專業教材,具有一定的侷限性。高校舞蹈教學應該做到積極吸收、借鑑其他國家或地區關於舞蹈教學的先進經驗與相關教材,編制適合地方高校的舞蹈教學教材,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使舞蹈教學課程能夠得到新的理論支撐,更好地提升舞蹈教學課程的質量和效率。為了使幼兒能夠更好地發展,必須改革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教學理念,加強對教育方面的理念學習,明確以服務幼兒教育工作為目標。綜上所述,隨着我國對民族舞蹈文化傳承的重視,各地方高校將會擴大學前教育專業的辦學規模,改變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建設,發展為具有特色化的學前教育舞蹈課程。我們要將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看作一項基本素質教育課程。有了這種教育理念,才能堅持進行舞蹈文化傳承,將我國的民族舞蹈文化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劉薇珊.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改革探析[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

[2]嶽娜.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實踐與改革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xx

[3]肖溪格.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改革的芻議[J].藝術科技,20xx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5

一、新課改及國小藝術教育對國小教師素質的新訴求

1.新課改要求國小教師具有積極健康的職業人格

傳統的國小教育在應試教育的陰霾下,一直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和考試的成績,學生的成績不僅是考察學生優劣的標準,而且也成為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好壞的參照。為了使天性調皮的國小生乖乖學習,提高成績,打罵懲戒式的嚴加管教一度成為應試教育下的一種“時尚”,“嚴師”也因此成為國小教師的標杆。但隨着科學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素質教育的持續推進,以及應試教育下基礎教育出現的種種問題,比如厭學嚴重、師生關係緊張、學習負擔過重、精神壓抑、心理問題頻發等,使社會和基礎教育本身開始關注並越來越強調學生個性健康發展、創新精神培養等學習成績之外的教育指向。基礎教育導向的轉變對國小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國小教師要具有紮實的學科知識、寬廣的知識面、大膽創新的精神,同時還要具備幽默、誠實正直、開朗大方、情感穩定、善良寬容、待人熱情等積極的人格特質和職業性格。因為國小教育段的兒童正處於人生基礎發展關鍵期,教師的這些特質對於國小生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直接的積極影響。

2.國小藝術教育急需能勝任舞蹈藝術課程的專兼職藝術教師

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我國國小教師中,從正規師範院校畢業的,受過專業化、系統化藝術教育和培訓的藝術課教師少之又少,大部分國小教師隊伍中的藝術教師對舞蹈、音樂、美術等藝術專業知識知之甚少。“兼職”藝術教師的語文、數學等“主課”教師在教學水平、業務能力等方面與藝術教學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由於缺乏藝術教師,很多國小進入課程表的藝術課程形同虛設,敷衍了事、雀佔鳩巢的現象屢見不鮮。藝術教師的缺乏成為制約基礎藝術教育的瓶頸,使得國小舞蹈藝術教師或具有一定舞蹈藝術基礎的學科教師的培養迫在眉睫。

二、培養具有積極健康人格的國小教師

本文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討了舞蹈學習對學生人格體系的核心——自我概念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研究對象為高等師範院校大學生,分三類:第一類為舞蹈專業組,此組大學生均為舞蹈系學生,開有專業舞蹈課,且每天都有1小時以上舞蹈練功時間;第二類為舞蹈興趣組。此組學生為非舞蹈專業的舞蹈興趣班或舞蹈隊的大學生,每週有2次左右的舞蹈培訓課,每次90分鐘,偶爾有舞蹈表演和舞蹈比賽;第三類為普通學生組,即非舞蹈專業的其他專業大學生。採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Self-ConceptScale,TSCS)作為本研究的測量工具。測驗結果顯示:

1.舞蹈學習對大學生生理自我的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差異的顯著性檢驗表明,舞蹈專業的學生與普通組大學生在生理自我維度上的差異達到了極顯著的水平。這是因為舞蹈學習過程中涉及了軟度訓練、形體訓練、技術技巧訓練和舞姿訓練,學生通過這些練習不僅鍛鍊了身體,提高了身體素質,還塑造了優美的形體,培養了優雅的氣質,加之他人的積極評價,自然會使得形體和氣質得到良好修飾和改善的大學生對生理自我的認知趨於積極。

2.舞蹈學習對大學生道德倫理自我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差異的顯著性檢驗表明,舞蹈專業的學生與普通組大學生在道德倫理自我維度上的差異達到了顯著性水平。舞蹈專業組大學生在道德倫理自我維度的得分明顯高於普通組的大學生。舞蹈作為藝術的一種重要形式,其美育價值早已為人所認同,即舞蹈通過優美的舞姿、美妙的形體、動聽的音樂、炫麗的服飾,營造一個“美的世界”,在獲得美的享受中增強對美的感受力和對心靈的滌盪,從而得到精神的淨化、情操的陶冶、心靈的愉悦和情感的昇華,這些對於大學生道德的發展無疑具有隱形的教化作用。正如同我國西周的樂舞,人們通過樂舞能得到內在心靈的愉快和滿足,達到教化世人的目的。

3.舞蹈學習對大學生自我認同、自我滿意二級維度和整體自我概念具有積極影響

差異的顯著性檢驗表明,舞蹈專業組和舞蹈興趣組在自我認同、自我滿意二級維度上得分極顯著地高於普通組大學生,舞蹈專業組在全量表上的得分要顯著地高於舞蹈興趣組。這一結果表明舞蹈學習對大學生積極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於舞蹈學習對自我形體、氣質的塑造,以及專有的舞蹈特長,能促使個體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這種來自舞蹈學習所獲得的自信會泛化和影響到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對整體自我的認同與悦納,對自我產生更積極的認識評價,進行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

4.舞蹈學習時間長短對大學生自我概念具有積極的貢獻

分層迴歸發現,舞蹈學習的時間對大學生自我概念具有一定的解釋力,可以依此進行推論,大學生學習舞蹈的時間越長,對其積極自我概念的發展越有促進作用。因為一般而言,舞蹈學習者的形體和氣質會隨着舞蹈學習時間的延長而改善和提高,時間越長,良好形體的塑造越明顯,精神氣質也越佳,由此帶來的對自我的積極體驗也越明顯,這都會有利於大學生積極自我概念的形成。從實證研究結論不難看出,在高師國小教育專業開設舞蹈課程不僅對培養合格專兼職國小舞蹈藝術教師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培養具有積極健康人格的國小學科教師具有重要意義。

三、培養能夠勝任國小舞蹈教學的國小藝術教師

1.培養具有良好藝術素養的'國小舞蹈教師

藝術素養是人的生理特點和心理髮展在社會實踐中逐漸發展成熟的,通過對人的情感與心理的訓練和培養而建立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包括藝術感知力、藝術想象力、藝術創造力和藝術表現力等。高師舞蹈課程的目的不是培養具有高超舞技的舞者,而是要通過課程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審美觀念和健康向上的藝術情趣,進而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鑑別能力和表現能力,最終使學習者能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情感。國小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了良好藝術素養,在將來的國小舞蹈藝術教育中,則更能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看待身邊的一切,包括學生。他們會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美”,他們會將自己發現的美好的東西傳授給學生,與學生共同分享。學生在教育者營造的“美”的教育環境中,接受“美”的薰陶,積極健康地成長。

2.培養具有良好舞蹈表演能力的國小舞蹈教師

舞蹈表演能力是指通過身體動作的節奏化、韻律化、情緒化、戲劇化等表演手段來表達思想,表現現實生活內容和情感的能力。國小教師的舞蹈表演能力決定了其展示給國小生舞蹈作品美感的程度,是對其最直接的美感刺激。加之孩子天性的模仿和對美的追求,教師通過舞蹈表演展示的形體美和舞蹈美也是吸引國小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熱情的重要手段。高師國小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立足於培養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回答“要表演什麼”“如何表演”“如何使表演生動形象”三個基本問題,滿足將來國小舞蹈藝術教育的實際需求。

3.培養具有較好舞蹈創編能力國小舞蹈教師

國小生思維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繫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鑑於兒童思維發展的特點,國小舞蹈藝術教育定位更多的是以具體的舞蹈形象為載體的舞蹈審美教育,而不是以舞蹈理論知識為載體的知識學習。加之兒童舞蹈主題的生活化、趣味性、自娛性的特點,使得就地取材、隨機取材進行兒童舞蹈創編表演成為了國小舞蹈課程教學的重點。於是作為一個國小舞蹈教師,只有掌握相當程度的舞蹈,尤其是兒童舞蹈創編知識和技能,才能勝任國小舞蹈的教學工作。高師國小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教學正是將舞蹈創編能力的培養作為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為培養未來合格的專兼職國小舞蹈教師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4.培養具有舞蹈教學能力的國小舞蹈教師

高師國小教育專業師範性特點決定了該專業課程的師範性。具體到舞蹈課程,其教學目標不僅是培養會跳舞的學生,而且要培養會進行舞蹈教學的能力,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1)口頭表達能力

口頭表達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學能力。對於未來從事國小舞蹈教學的國小教育專業學生,其未來要面對的是思維水平和理解能力遠不夠成熟的國小生,因此,對口頭表達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高師國小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通過強調學生表達的準確性、生動性和親切性來培養其良好的表達能力。無論是講解動作,還是傳遞知識,首先要求表達準確,切不可似是而非,造成歧義誤解;其次是生動,生動的表達能喚起國小生的興趣,減少舞蹈訓練中的枯燥無趣;最後是親切,教師的語言如果過於生硬,神情過於嚴肅,學生非常容易發生情緒的牴觸和心理的逆反。因此親切的語言,尤其是符合國小生語言習慣的親切表達,在生硬的舞蹈技能訓練中對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尤為重要。

(2)評價反饋能力

評價反饋能力是指教師對國小生舞蹈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狀況進行形成性評價,並將評價內容準確及時地反饋給學生的能力。高師國小教育專業舞蹈教學,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指導他們對動作技能做出正確的評估和判斷,使學生建立形成性評價的意識,掌握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同時,強調與學生建立良好的評價反饋渠道,以及評價反饋藝術在國小舞蹈教學中的重要性。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6

一、前言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與推進,新的課程標準提出要大力改變過去被動學習、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等教學模式。但現階段,縱觀我國大專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中,“老師怎麼教,學生就去跟着怎麼學”的被動式教學痕跡仍清晰可見,這不但使課程改革收效甚微,還極大地束縛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阻礙教學目標的實現,對此,認清當前大專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普遍存在的不足之處,並建構一種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二、大專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現狀

(一)舞蹈課課時偏少。某項對省內外多所大專學校舞蹈專業教學課時的調研報告顯示,大專學前教育為三年學制,除去實習的時間,實際上課時間只有5個學期。每個學期上課12-15周,每週2個課時,那麼五個學期的課時最多是150節,對於專業技能性很強的舞蹈教學而言,該數量的課時相對偏少,課時的不足使課程內容不能全面深入展開,直接導致學生無法系統學習到舞蹈相關知識與舞蹈技能,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夠全面。

(二)無統一配套的舞蹈課程教材。實施系統的教學,教材是依據。而教材結構、內容是否合理,與教學質量的達標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有很密切的聯繫。當前,大部分大專學前教學舞蹈課程並沒有適用的教材,部分學校採用高校舞蹈專業的教材,部分學校採用中職院校幼教專業的教材,這些教材對大專院校學生而言,要求過高或過低,偏離了教學實際,對大專學前教育人才培養造成阻礙。

(三)課程內容設置不規範。因舞蹈課程不屬於大專學前教育專業的主幹課程,無專業的課程管理者,通常課程設置是由授課教師完成。課堂上,舞蹈教師的授課缺乏計劃性,想到什麼就教什麼,這種方式看似給予教師很大的自主權,實際上並沒有考慮到學生系統學習的需要,不符合國家課程改革的要求。

(四)學生舞蹈基礎差。舞蹈是一種以人的肢體動作傳達情與意的藝術,對學生動作的協調性、平衡性有很高的要求。大部分學生在此前並未進行過舞蹈專業訓練,甚至未接觸過舞蹈,學習舞蹈務必從頭練起,也因學生年齡大骨骼已發育定型,進行舞蹈基本功訓練時可塑性不高,加大了授課的難度。

(五)教學目標不明確。大部分大專學前教育院校舞蹈專業教師對該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接受能力不夠了解,同時教學時沒有依照學前教育舞蹈教育特點選擇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計劃,使其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容易把握不準。例如,教學目標定位在讓學生粗略學習一些舞蹈基礎知識或者在學生基本功不紮實的情況下大量進行舞蹈創編教學,這些都是很難達成的教學目標,不利於課程的有效推進。

三、大專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探索

(一)合理編排課時。舞蹈課程設置一般為每週2個課時連續授課,從單次學時來説,90分鐘教授一個內容是很充分的;但是從周課時來説,大部分學生認為一週只有2個課時時間相對較少,使得每次學習結束,並沒有太多的時間進行技能複習與練習,導致學了新內容忘了舊內容,教學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鞏固,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因此,在不影響其他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舞蹈教學的周課時,例如,每週增加一個課時或者每兩週增加兩個課時,專門抽出一些時間安排舊內容的複習、練習,提高教學效果。

(二)優化教學組織實施方式。教學的組織實施形式關乎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教學目標是否能達成,因此需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學生性別、舞蹈功底、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學計劃安排等。具體教學組織過程中,對基礎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實施分層式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在其能力範圍之內都能學到最多的舞蹈知識;對於男學生,可以選擇一些更適合男性氣質的舞蹈類型進行教學,例如拳類、操類舞蹈。女性學生則選擇廣泛,一般的舞蹈類型都可以考慮。對舞蹈功底較弱的學生,將其單獨編組進行多次、重複教學,通過強化訓練提升其能力。

(三)拓寬教學內容。現階段,大部分的大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均認為,舞蹈課程內容是偏向技能訓練,對音樂美學、藝術欣賞、形體矯正等與舞蹈有關的周邊內容涉及較少,這對於培養研究型人才的大專學前教育專業目標是不相符的。因此,教學中不但要重視舞蹈技能學習,也要增加理論知識教學,例如選擇一些舞蹈欣賞、音樂欣賞、健美知識等內容,使得學生能夠趨向於全面發展,有利於其未來更好地從事幼教研究工作。

(四)創新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手段,重技能的同時也能增加教學趣味性。以音樂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體驗各類音樂,進而伴着音樂節奏做出有節律的肢體動作,使其能充分感受舞蹈的形體之美、神韻之美以及力量之美。另外,可以採用觀看歌舞劇或舞蹈遊戲等方法,激發學生對舞蹈的學習慾望,達到將“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教學目的。

(五)重視舞蹈課程管理。大專院校要重視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科學設置與高效管理,由專業的舞蹈教學管理者根據專業的特點實施教學管理,督促教師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改革要求授課,合理安排課程內容與課時,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另外,選擇適合大專學前教育專業使用的舞蹈教材,使教師的教學工作更規範,更系統。

四、結語

總的而言,目前大專學前教育舞蹈教學中仍存在相當多的不足之處,希望教育者能認清現狀,從實際入手,不斷探索、探索更符合學生髮展的舞蹈教學模式,以培養出大批合格的學前教育人才。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7

一、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現狀及問題

加強學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學旨在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執教能力,為提高幼兒的舞蹈藝術興趣,激發舞蹈學習動機,培養幼兒的藝術審美能力,加深其對舞蹈藝術的感知具有重大意義。但是綜合分析目前在教學中主要存在有以下幾點問題:

(一)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理念需要更新

傳統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理念在激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興趣、誘導其積極主動參與舞蹈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幼兒舞蹈知識素養和技能方面都存在一些弊端,不利於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質量的提高。這種舞蹈教學理念籠罩下的課堂成為學生機械模仿的“自由天地”,這逐漸使舞蹈教學成為動作的拼湊、銜接與集合,舞蹈所體現的內在美沒有充分展現。教師應該更新舞蹈教學理念,突出“以認為本”的現代化舞蹈教學理念。

(二)學前教育舞蹈教學內容與方法缺乏靈活性

就教學方法而言,部分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師不注重將多樣化的舞蹈教學方式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致使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不明顯。我國傳統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屬於“師承式”教學,但隨着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發展與改革,這種單一、機械的教學方式極大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利於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質量。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技能,探索多樣化、靈活性的教學方法。譬如,舞蹈動作訓練時發揮音樂的提示作用、引入多媒體視頻教學等。

(三)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內容配置不合理

由於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的目的是為我國未來的幼兒舞蹈教育提供高素質的幼兒舞蹈教學專業人才,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內容設置應將幼兒舞蹈教育知識作為重中之重,分清內容主次,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應科學處理專業舞蹈與幼兒舞蹈知識的內容分配比重,基於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目標,設置合理、科學、清晰化的教學內容。但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內容的配置存在不合理之處,無論是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材內容的處理或是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堂教學內容方面,都浮現出一些問題不利於整個學前教育教學任務的實現。因此,優化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內容配置尤為重要。

(四)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評價體系不科學

受傳統舞蹈教學評價理念的影響,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舞蹈學習評價時,往往只將評價停留在對舞蹈專業基本理論知識的考查與檢測上,而忽視了對學生實際的舞蹈操作、舞蹈編排和舞蹈創新能力的考查,這種單一的舞蹈教學評價體系一定程度上使教學評價缺乏公正性與科學性,極大降低了學生對於舞蹈實踐教學技能學習的興趣,不利於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為了促使舞蹈教學評價的公正、公平、科學,彌補目前教師與學生共同憂心舞蹈評價弊端,建立健全學前教育舞蹈教學評價體系刻不容緩。

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新出路

(一)更新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理念

受傳統舞蹈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學前教育的舞蹈教學中往往忽視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沒有將培養學生的舞蹈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放在第一位,只是一味地追求了舞蹈專業理論知識的提升。這種僵硬與老套的教學理念,不能將舞蹈過程中的藝術所獨具的審美情感與審美特性傳遞給學生,學生也不能夠從舞蹈獨特的藝術魅力中感染中高效的學習。長此以往,在傳統舞蹈教學理念籠罩下的課堂成為了學生機械的模仿,這逐漸使學生變為動作的模仿者與拼湊者的集合,舞蹈所體現的內在美逐步退居到舞蹈教學幕後,使學生高效領悟舞蹈精神和內涵成為奢望。改變這一局面的只有變革,舞蹈授課教師必須改變舞蹈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的現代化舞蹈教學理念,深刻領悟舞蹈在陶冶情操、提高審美等方面的作用,不斷用舞蹈藝術來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教會學生用舞蹈藝術來表達和傾訴內心情感的方法,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舞蹈創意,提高對幼兒舞蹈教學的技能。

(二)優化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內容

由於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認識不到位不瞭解,以致在課程學時設置和教學內容編排等方面出現了問題。就學時而言,高校應適當增加課程學時即可,但就教學內容的設置於編排上而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應適當改變舞蹈教學內容,基於教學目標和學生興趣選擇難度適中、內容適度、專業性不是很強的舞蹈教學內容,依據學生個人的舞蹈基礎設置並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其次,設置基於學生能力的舞蹈教學培養與提升的教學內容。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接受舞蹈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學以致用,將幼兒教師的職能發揮到極致。高校教師應在舞蹈教學中設置舞蹈“實踐體驗課”,以“打造高質量幼兒舞蹈教師,提高幼兒舞蹈學習能力”為目標,將舞蹈實踐課與舞蹈排練課進行到底。同時還可以開展一些“幼兒舞蹈教學觀摩課”提高學生的舞蹈教學技能。最後,將優秀的舞蹈課程及作品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例如,民間民族舞蹈、少兒舞蹈賞析、少兒舞蹈編排等課程的引入是很有必要的。

(三)豐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內容

為了使學生達到對舞蹈知識“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師應豐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內容,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的前提下,掌握儘可能多的幼兒舞蹈教學知識與技能,為“學以致用”奠定理論與實踐基礎。常見的高效教學內容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欣賞與模仿相統一、多媒體教學法、舞蹈表演教學法,合作探究教學法等。例如,在民族舞蹈的排練與學習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視頻展現該民族的生活場景,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民族舞蹈的理解與學習,同時也提高學生對其感悟力與學習效率。教師還應做到以下:一是在舞蹈教學實踐方面,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將思想教育、審美教育、人文關懷滲透於實踐教學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格,使學生在自己當教師時更加註重對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二是在舞蹈教學技能方面,引導學生對兒童舞蹈進行探索求知。例如在兒童舞蹈技巧上,對兒童舞蹈的手法、步伐技巧等進行詳細探討和歸納,以便於兒童模仿學習。

(四)完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評價

傳統的學前教育舞蹈教學評價體系不能客觀地反映教師的“教”與學生“學”,致使教師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效果受到了制約與阻礙,也影響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不利於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水平的提高。因此,基於以往教學評價的弊端建立完善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評價體系很重要。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評價應從兩方面完善:一是評價主體多元化。就評價主體而言,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尊的單一評價主體,不斷將學校、組織、學生等引進來。綜合各方評價得出最科學的評價方案。二是創新舞蹈教學評價內容。除了對學生的專業舞蹈知識進行考察與評價之外,教師還應通過即興表演、舞蹈編排等方式考察學生的舞蹈鑑賞、編排與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舞蹈素養,為將來幼兒舞蹈教學打下基礎。

三、總結

綜上所述,隨着學前教育專業的改革發展和舞蹈教學活動開展的不斷深入,各種不同的問題也制約影響着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發展進程。為了能夠給社會輸送高素質的幼兒舞蹈教師,推動幼兒的全面可持續發展,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一定要與時俱進,要適應時代的需求和發展的規律,立足長遠,要通過更新教學理念、精選教學內容、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化工具豐富教學手段,逐步完善,形成較為科學合理的教學的評價等方式,推動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走向發展中的春天。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8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其教學要求、教學理論以及實踐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鑑於此,本文將探究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方法,希望對一線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職學校;舞蹈教學;學前教育專業

舞蹈教學在提高人們審美情趣、生活質量方面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學前教育舞蹈教學肩負着兒童舞蹈素質培訓、基本技能訓練的重任,在素質教育深化發展的今天,積極探究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方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特殊性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屬於較為特殊的羣體,對其進行舞蹈教學的目的在於提高學前教育教師的綜合能力與教學水平,進而提高幼兒舞蹈教育的質量。從本質上來説,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是一種藝術啟蒙,其以美育為理念,以幼兒全面發展為目標,以舞蹈行形式為特徵。在幼兒園教學中,舞蹈教學屬於非常重要的教學活動,它將身體語言與戲劇、音樂表演等相結合,全面提升幼兒審美情趣。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應在教授學生基本舞蹈動作、舞蹈技術技巧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藝術鑑賞與審美情趣,使其在具備形體美的同時具備較強的藝術感悟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精神美、氣質美。

二、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方法探究

(一)以學生為主體

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予學生更多的參與空間與時間。舞蹈教學需要學生多體會、多練習。故而,教師應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在理論教學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多舞蹈練習時間。教師應充分發揮指導者、幫助者的作用,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舞蹈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舞蹈排練中,在提升學生舞蹈學習熱情的同時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指導、鼓勵學生進行舞蹈編創,將自己的生活經歷、美學感悟及情感融入到舞蹈編排中去,使舞蹈表演充滿藝術情懷。另外,在舞蹈教學過程中還應加強幼兒心理知識的滲透,通過啟發、情境、遊戲等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感知幼兒的接受能力與心理特徵。學校還可加強與幼兒園的聯合,讓學生了解幼教職業,從而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學方法創新

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應打破師徒傳承的教學模式,積極創新舞蹈教學方法。在第一節舞蹈課上,教師應通過摸底評估方式瞭解每位學生的舞蹈基礎,針對性開展舞蹈教學,儘可能從基礎開始、循序漸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綜合學生舞蹈基礎、學習能力以及興趣愛好,因材施教,創新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芭蕾舞、民族舞的基本動作時,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各小組之間自行編排動作並進行表演。教師及時錄下學生的表演過程,選出精彩照片進行展覽,為學生營造濃厚的舞蹈文化。學生還可通過觀看舞蹈視頻等方式,發現自身的不足,為接下來的舞蹈練習奠定基礎。再如,還可將分層教學法與任務教學法相結合,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分為無舞蹈基礎、舞蹈基礎一般、舞蹈基礎良好三個層次,針對三個層次的學生分別合理設計舞蹈練習方案,並督促學生按照計劃進行舞蹈練習。與此同時,為三個層次的學生合理設計任務,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共同提升。對於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應積極肯定,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的積極性。

(三)滲透舞蹈文化

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任務不僅是讓學生掌握舞蹈技巧,更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舞蹈藝術魅力,增強舞蹈表演的感染力。故而,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滲透舞蹈文化,豐富學生的舞蹈情感與舞蹈知識。教師還應重視舞蹈教學中文化理念的滲透與傳承,不僅要向學生講解舞蹈動作要領、審美標準,還應向學生介紹文化內涵,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與思想教育,促使學生獲得舞蹈形式、內在美的統一。例如,在學習蒙古舞時,播放藍天、草原、肥羊、蒙古包等民族風情畫,然後配上民族特色的舞蹈,不僅加深學生對舞蹈風格的記憶,還讓學生認識到蒙古民族風情,從而對蒙古舞有更深層次的認知。總之,通過感知舞蹈文化,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表演舞蹈的熱情,全面提升學生的藝術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特殊性為切入點,從學生主體、教學方法多元化、舞蹈文化等角度入手,詳細論述了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方法,旨在全面提升中職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金羽丹.淺析舞蹈教學中的相關問題及對策[J].北方音樂,20xx(11).

[2]朱琳,王琳靄.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初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xx(1).

[3]蔡瑋瑋.小議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教學質量的提高途徑[J].音樂大觀,20xx(8).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9

一、吸納幼兒園教材中的歌曲和兒歌

幼兒園一般依據幼兒的年齡分為小班、中班、大班,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具有不同的特性,這樣便於進行不同階段的教學,幼兒園教材也就選取了適用於不同年齡段的歌曲和兒歌。可以從小班、中班、大班教材中分別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歌曲或兒歌,讓學前教育學生根據歌曲、兒歌做創編律動和歌表演動作的練習,如小班歌曲《彩色的世界真奇妙》、兒歌《吃水果》;中班歌曲《嚕啦啦》、兒歌《花兒賣香水》;大班歌曲《小天使之歌》、兒歌《繡花鞋》,這樣就能豐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幼兒舞蹈的教學內容。目前,各省市及各幼兒園的教材並不統一,在歌曲或兒歌的選擇上,應該以學生實習基地幼兒園的教材為主要選取對象,這樣能有效實現學與用的對接。

二、選用經典兒歌

經典兒歌具有其自身的魅力,經久不衰,能影響幾代人,很容易在不同年齡段的人羣中形成共鳴,如《搖籃曲》、《娃哈哈》、《小燕子》等等。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可以選擇這些經典的兒歌作為舞蹈教學的曲目,對學生進行律動和歌表演的創編和表演練習,拉近與幼兒歌曲或兒歌愛好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通過在校學習就能為後續工作打下基礎。在教學中,這類歌曲的律動和舞蹈創編及歌表演,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進行,因為學生在小時候也曾接觸、演唱過這些歌曲,具有良好的認知,豐富的情感基礎。既能發揮學生根據個人理解後進行創造性展現,也能為幼兒園教學活動做好鋪墊,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三、借鑑舞蹈考級教材中幼兒部分內容

《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包括中國古典舞、民族舞的一些基本舞姿、動作和舞步,並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劃分為13個等級。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可以選擇幼兒年齡階段的舞蹈進行訓練,因為教材配有中國風格及與幼兒年齡特點相適應的伴奏樂曲,節奏鮮明、旋律性強,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同時,因教材集舞蹈的訓練性、娛樂性和知識性為一體,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保證訓練的科學性、系統性、全面性及中國特色性,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及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中國民族民間舞等級考試》教材彙集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民間舞蹈風格,並融合了民族音樂、傳説、服飾等多種文化,使舞蹈具有更為豐富的藝術形象和內涵,往往能引人入勝。因此,吸收民族民間舞蹈中適合幼兒的內容,能激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她們的表現慾望,能結合自身情況來進行舞蹈創編和表現,提升學生舞蹈表演的功底。另外,學生在不斷創新過程中,能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結合幼兒園的條件、當地實際情況,進行有效創編,實現科學性與系統性、民族性與通俗性、普及性與趣味性、自娛性與訓練性地有效結合。

四、增加幼兒舞蹈基訓內容

幼兒在幼兒園學習舞蹈,主要是培養其學習舞蹈的興趣,鍛鍊身體並提高藝術素養,突出的是舞蹈基礎訓練,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中,應該強化幼兒基礎舞蹈的訓練,為幼兒後續舞蹈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中,最多采用的是芭蕾舞和中國古典舞相糅合的方式,對基本體態,身體開度、軟度、力度,以及身體協調性、動作韻律感、舞蹈動作運動規律進行訓練。但是,這些訓練對於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説,只能是跳進式學習,而且一些訓練與幼兒存在很大差異,比如上把壓腿一樣,這樣的教育不能有效促進學生在幼兒園的舞蹈教育活動。為了學校舞蹈教育與幼兒舞蹈教學有效結合,必須加大幼兒舞蹈基本訓練內容,並且讓學生學會把自己練習的基礎訓練內容轉化為能指導幼兒舞蹈基礎訓練的內容。

五、吸收全國優秀幼兒歌舞劇目

在充分利用現有幼兒舞蹈教育教學資源的基礎上,還應該主動從各種賽事中選擇一些優秀的幼兒舞蹈節目作為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國內開展的“小荷風采”全國舞蹈比賽、CCTV舞蹈大賽少兒組、省級少兒舞蹈比賽,都會有很多單位參加,而且會湧現出很多優秀參賽作品。還有電視台的六一節晚會、春節晚會也有值得吸收的優秀幼兒歌舞類節目,如作品《小螞蟻》、《小臉譜》、《向前衝》、《我可喜歡你》、《我最棒》等等。這些作品不僅具有創新性,而且還有時代性,與現實生活、現實環境、現實熱點問題與現象等內容有效連接起來,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針對這類幼兒歌舞,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引導學生去鑑賞,即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意圖、表達思想和情感,通過哪些動作的創新來表現哪些意境和內涵,整個歌舞創編的整體性、協調性、流暢性及合理性等等;其次是模仿優秀作品進行學生親自表演,讓學生從表演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優秀作品在幼兒舞蹈方面表現的內涵、手法和方式,增強學生幼兒舞蹈表現能力;最後是結合優秀作品,依據學校或實習幼兒園實際,如何進行舞蹈創編。這樣能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並有效增強舞蹈課程教育教學中的實用性,滿足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需要。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10

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與其他專業院校的業餘舞蹈學習、舞蹈訓練有較大差異,其要求學生通過舞蹈教學掌握規範、正確的舞蹈專業術語與動作,以便以後在教導幼兒舞蹈時能夠使幼兒學習到正確的舞蹈知識與技能[1]。總的來説,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着重於培養學生的幼兒舞蹈教學、創編以及藝術教育等能力。但就目前而言,我國中、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似乎是走進了一個誤區,即過於注重對學生高難度基本功、超複雜舞蹈組合的培養[2]。就筆者自身而言,已收到較多幼兒園的反饋:學生的舞蹈跳的確實完美,但舞蹈的創編以及教學能力卻有所欠缺。誠然,學生自身舞蹈能力固然重要,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後主要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相比之下,是否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更為重要呢?[3]因此,在最近一段時間的教學中,筆者已有意識地對教學重心以及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以期能夠培養出真正的教育人才。

一、舞蹈基本教學能力的培養

(一)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舞蹈教學需要教師通過語言與肢體動作對教學內容進行表達,因此語言表達能力對其而言極為重要。筆者在對部分畢業生所在幼兒園進行調查後發現,有較多學生自己舞跳得極好,各個動作做得極為完美,但在舞蹈教學中卻無法將一個簡單的動作標準通過語言進行表達,導致幼兒無法有效掌握該動作要領,難以學會舞蹈。因此,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提升其教學能力的關鍵因素。值得一提的是,與幼兒的交流必須要簡單、易懂、通俗以及口語化,只有符合幼兒的語言習慣,才能精確將一個動作、一個要領通過語言傳遞給幼兒。

(二)鑑賞分析能力

鑑賞分析能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於舞蹈的欣賞能力與判斷能力,因此需要加強對學生鑑賞分析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可以將一些典型動作進行對比,讓學生進行分析,鑑別哪一個動作更好看、難度更高,並且在鑑賞之後讓學生們互相表達自己的意見。此舉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觀察能力,對動作的分析與動作要領的掌握也更為透徹,其舞蹈教學能力自然也隨之提升。

二、舞蹈編排能力培養

(一)模仿訓練

舞蹈的創編極為複雜,單憑在學校中的兩三年學習遠遠不足以支撐學生獨自完成對舞蹈的創編,無論是在舞蹈能力上,還是在舞蹈動作素材與詞彙的積累上均有所體現[4]。若非要學生創編舞蹈,恐怖也不過是將一個個動作進行堆砌。因此,筆者認為學生對於舞蹈的創編應循序漸進,首先可以從對其他舞蹈動作的模仿進行入手,通過模仿逐漸摸索出新的舞蹈動作。對於剛剛接觸舞蹈創編或接觸不久的學生,可以通過分小組等方式從創編舞蹈的結束隊形、結束動作,到創編整個舞蹈的隊形,再到選擇一個基本動作、主題動作展開創編,促使學生創新,在模仿的基礎上產生聯想,從而得到創作啟迪。此舉不但能夠加強學生對於現有舞蹈知識的運用,提升其組織能力,更使學生了解創編,不再因對創編的一無所知而畏懼創編。

(二)動作重組

所謂動作重組,即對原有的動作進行變化[5]。動作的變化方法較多,主要可以從順序、部分動作、下肢動作、上肢動作、節奏等方面進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一個舞蹈的動作進行拆分,並對動作的重組進行示範與舉例,隨後讓學生進行自由練習,最後將重組後的動作進行展示與點評。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最後一個環節,即教師的點評。教師的點評需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使學生知道優點與缺點所在以及改進的方法。通過一次次的練習,學生逐漸掌握了動作重組的關鍵所在,思路得以開拓,舞蹈創編能力自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三)舞蹈詞彙

所謂舞蹈詞彙,也可稱為舞蹈專業術語,舞蹈詞彙是舞蹈創編的基礎也是核心所在。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對於舞蹈詞彙的積累,如開設欣賞課,對欣賞舞蹈的專業術語進行講解,使學生在欣賞中積累素材,為舞蹈的創編打下堅實基礎。

(四)創編方法

道家有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即傳授給人既有的知識,不如傳授其學習知識的方法。魚是目的,釣魚是手段,一條魚能夠解一時之飢,卻無法解決長久之飢,若要一直都有魚吃,便要學會釣魚的方法。教育亦是同理,教師將成品舞教給學生,不如教學生如何創編舞蹈。首先,發揮學生的專業優勢,引導其如何跟隨音樂進行創編,讓學生以音樂為基礎,明確舞蹈主題;其次,以舞蹈主題為中心,對舞蹈動作進行創新與改變,設置舞蹈的開始、過程以及結尾;最後,通過對舞蹈動作的整合,編成相對穩定的舞蹈組合,根據內容發展成為舞蹈小節目,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編舞方法。

三、結語

一般情況下,學生的藝術實踐主要有兩種:一是學校演出,由教師編排舞蹈,學生上台演出;二是幼兒園實踐,學生深入幼兒之中,嘗試幼兒舞蹈的創編與教學。顯然,第二種方法能夠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因此學校應加強與幼兒園之間的合作,儘量多地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幼兒園的時間需要循序漸進,由最初的聽課,慢慢至自己上課,最後幫助幼兒園教師編排舞蹈。只有如此,學生才能有效掌握一系列知識,做到學以致用。

總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教學能力是其能否勝任幼兒園教師工作的關鍵所在。教師在培養學生自身舞蹈能力的同時,更需要對其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進行重視。只有如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畢業後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好教師,才能盡到一個教師的職責。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11

【摘要】目前我國出現了一些阻礙學前舞蹈教育發展的問題,因此,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對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與實踐改革進行研究,尋找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特色培植的有效途徑,通過分析學前舞蹈教育的現狀,對未來學前舞蹈教育提出可操作性強的改進措施。這樣對加強新時期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研究與實踐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研究

近年來,陝西省深入實施“科教興陝”和“人才強省”戰略,大力推進教育改革,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知識貢獻,各個教育階層盡其所能努力為之。然而學前教育的發展格局雖有“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工作要求,也基本形成了黨委政府領導、部門協調聯動、社會合力支持的良好局面,但多數公辦幼兒教育發展卻相對滯後,社會力量私人辦園成為了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力量。而無論哪種性質的辦園在運行中都會存在着整體發展水平較低,主導作用發揮不明顯,規劃佈局不清晰,經費投入不充足,管理體制不規範、師資渠道不順暢的問題。隨着本次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焦點訪談、隨機問答、網絡討論、現場觀摩等方法,發現當前社會對學前教育教師綜合能力和活動編排能力要求突出,尤其是希望幼兒在參與、協調、展示、運動、精神、健康、技能等方面快速提高。分析探究這一系列問題,項目組成員以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為切入點,從施教者自身專業學習的根源逐一辨析。以陝西省為例,學前專業的公辦兄弟院校只有:寶雞文理學院、陝西學前師範學院、陝西理工學院、咸陽師範學院、渭南師範學院等。而現階段幼兒園中教授幼兒舞蹈類教師多為學前專業的本專科畢業生或藝術院校舞蹈專業的畢業生。前者在校學習階段,學校課時設置注重學前基礎知識,粗略的將學前舞蹈專業課當做技能課,學生對各舞種教學內容深入掌握不夠,只能學習基本的律動、步伐和動作組合,對龐大的幼兒舞蹈知識系統不能深入瞭解。而後者作為舞蹈專業的畢業生,又缺少系統的學前專業知識,對幼兒舞蹈的教學系統理解甚少。在國家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事業的背景下,探討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現狀,對保障我省學前教育師資的培養質量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現階段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開展情況

通過深入高校調研,項目組成員發現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開展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課程設置不盡合理。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設置多是以學習芭蕾基本功開始,中期遞進為古典舞、民族民間舞的順序進行,最後階段學習幼兒舞蹈。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前期的舞蹈基礎課不能與幼兒舞蹈的教學內容聯繫貫通,違背由簡入繁、由易到難的學習規律,缺失舞蹈理論、舞蹈創編的元素,缺乏幼兒舞蹈的系統性融合。二是課時安排不夠飽滿。由於學前專業學生人才培養計劃中基礎課程設置較多,使得藝術技能課必須壓縮相應課時,導致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對具有龐大體系的幼兒舞蹈教學未能真正透徹的領悟,以至於職後在園中開展幼兒舞蹈教學時會出現幼兒舞蹈教學活動不重視、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法不繫統、教學環節不清晰等問題。三是專業教學技能弱化。高校學前教育舞蹈專業普遍存在教師數量不足、學歷層次偏低、專業化水平不高、教研創新停滯不前、科研意識能力匱乏;專業教學經費難以落實、教學資源配置欠缺;教材教學設施陳舊、課堂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教學方法落後、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四是理論實踐相互脱節。作為高校的藝術課教師,很少有機會進入幼兒園實體,瞭解幼兒園在舞蹈技能、教學理念、辦學思路上的實際需求;在創編課程中實用性大於全面性,以點帶面;未能將幼教教師的職前教育培養與職後技能提高相對接。綜上,各高校應提高對學前教育專業技能課的重視程度,加快舞蹈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加大舞蹈專業建設資金投入,從加強教材建設與管理、加快課堂教學與改革、完善科學評價體系與目標等方面持續提升專業教學質量。

二、構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體系建設思路

高校學前專業舞蹈課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以培養高素質、多才藝、實用性人才為目標,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接受能力設計教學內容,注重普及幼兒舞蹈及幼兒舞蹈創編知識,提高學生從教能力、藝術素質和綜合實力。

(一)加強學科建設,突出藝術方向。首先,學科建設應從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條件的現狀出發,充分體現當代學前專業特色,突出舞蹈教學模式的科學性、合理性、適用性。在校學習階段,重點培養學生正確的幼兒舞蹈美學觀念、鑑賞和創造舞蹈美的能力。由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入學後可能因為自身條件的限制,會產生厭學、畏難情緒,教師要採取多種手段給與鼓勵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尋找正確的舞蹈學習方法、建立舞蹈自學的學習路徑。這是舞蹈學科教學的難點,亦是重點。其次,學前教育專業應開設藝術方向模塊,在強調學前專業特色辦學的同時,強化藝術專業性,課堂涉及幼兒舞蹈知識的全部內容,既可作為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堂教學的用具,也可為學前專業學生課後進行幼兒舞蹈創編及教學提供理論支持。

(二)整合教學內容,創新人才培養。為了適應學前教育行業快速發展及用人單位對人才規格的新要求,應對課程進行滾動修改,建立“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技能傳播與實踐訓練相結合、訓練方法和能力鍛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從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條件的現狀出發,在每學期各舞種的學習內容中,融入幼兒舞蹈基礎知識、創編理論與技法、創編實例與分析。在教學內容組織上,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力求由簡入深,循序漸進,突出實用性。從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管理思路到教學方法進行全面改革,不斷吸收新知識和新觀念,逐步形成先進完善的課程體系。具體做法如下:

1.確立特色教學目標、合理構建教學理念。教學中要確立具有幼教特色的教學目標,結合舞蹈教育特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將單一的專業課程變為多維的人才塑造課程,把“教學與教育”有機的融匯貫穿於課堂之中。着重進行學生“六力”培養,即:意志力、協調力、記憶力、模仿力、思維力、創造力。力求在舞蹈專業課堂上解決專業技術與藝術審美的和諧統一、學生專業與實踐能力的協調統一,腦力思維與體力運動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2.實行特殊教學模式,穩步提升教學質量。舞蹈課教學中採取專業性、互動性、兼容性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原有的舞蹈傳統單一授課方式,逐漸轉換為深層次的專業綜合教育,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業務實踐,突出互動教學的方法,逐步深化教學法在日常教學各環節中的運用,使“教”與“學”相互促進。在教授過程中,讓學生掌握舞蹈教學的基本方法,以“今日學”促“明日教”。採取兼容並用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代教育資源,採用多媒體、電子課件、實地觀摩、演出創編等多種教學手段,逐步完善傳統舞蹈教學單一授課方式。

3.拓寬教學管理思路,塑造完美教師形象。堅持教研活動,在思想上不斷提醒教師要以自身的個人魅力去感染學生;在專業上,要求教師不斷充電,提升專業技能,拓寬教學思路。確保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4.探求靈活教學手段,提倡實踐促進教育。因材施教,針對學生舞蹈基礎不同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優勢,提升整體教學效率,將精英教學和大眾教學相結合。除不斷改善教學硬件設施外,還給學生創造和提供演出、比賽的機會,定期組織學生考級,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改變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渴求學習動力轉變。

三、提升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一)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專業知識掌握全面。課堂教學是以教師“言傳身授”的教學為主,配有影像教學、互動教學、情景教學、實踐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用準確的肢體語言和細緻的講述教授舞蹈專業技能。運用提問、互相觀摩等多種活動,激發學生在技能課上主動思考、提問的能力。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不搞“一刀切”,採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以少帶多,分組練習,重點施教、個別輔導。在學生具有一定舞蹈訓練的能力時,在專業課堂上加以舞蹈文化的教學,幫助學生加深學生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動作映像,激發學習熱情。在教學中訓練學生保持優美正確的體態,增強辨別美醜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和節奏感,感受事物的有序性,增強其學習與辦事能力。幫助學生明確幼兒教師的培養目標,制定符合學前教育特色的舞蹈課程體系,強化幼兒舞蹈基本技能的學習。在最後幼兒舞蹈學習環節應適當增加對幼兒舞蹈、創編基礎、幼兒舞蹈教學法等內容從理論到技術做系統的講述,包含全部幼兒舞蹈基礎理論知識、幼兒舞蹈創編步驟、幼兒舞蹈創編的理論知識和技術過程等技能課程的課時比重,讓學生必須學會幼兒舞蹈的常用動作、幼兒舞蹈的常用舞步、舞姿和記錄方法、常用幼兒舞蹈創編、幼兒園常用舞蹈的創編方法、幼兒舞蹈創編實例與分析,課堂上運用大量音樂遊戲、表演舞創編實例,並從選材、音樂、動作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實例分析,並給出了大量的創編實例與分析,易於學生掌握,課後還設計了大量的創編練習,以及課後思考,同時每章節均設有拓展知識,以及課後思考、練習題,練習方法具有針對性、有效性,幫助學生綜合掌握所學內容。

(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突出專業實用性。課程設置中,在進行幼兒舞蹈環節學習時,要樹立學生對幼兒舞蹈教學的正確認識,突出強調規範授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環節、教學重點與難點的必要性。

1.教學理念創新:加強學科內各課程的整合,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同時發揮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科優勢,將專業課程中有關教育、心理、評價等方面的理論知識納入幼兒舞蹈課程中,幫助學生樹立和掌握正確的幼兒舞蹈教育觀、價值觀,讓學生真正瞭解幼兒的“童心”、“童趣”、“童真”,為以後合理開展教學奠定紮實專業的理論基礎。在原來單獨的技能課基礎上加入與幼兒園音樂活動、舞蹈遊戲相關的內容,並開展“情景式”教學。讓技能學習更符合學前教育特色,更具實用性。

2.教學環節創新:學前教育專業在幼兒舞蹈教學課堂上,強調幼兒舞蹈教學法的重要性,以課堂教學環節為教學改革的切入點:①強調課程導入,將具有幼兒特色的各式音樂反應訓練作為課程導入環節,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自然的提示本節課的授課目標。②規劃幼兒體系課程,在課堂過程中,加入舞蹈遊戲,以“趣”為上課的主線。③思考互動環節,課堂師生互動交流,有示範,有模仿。以幼兒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角色扮演,來反映幼兒熟悉的內容。在提升對幼兒瞭解的自信心的同時,提高幼兒舞蹈的藝術表現力與肢體協調能力。

3.教學方法創新:在教學環節中引入“模仿探索式教學”、“遊戲互動式教學”、“親子情感式教學”等新理念。在教學上採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陌生到熟悉,引導學生在授課全過程始終保持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以提升幼兒表現力的自信心為自身開展教學的目的,實現由學前專業的大學生向幼教教師成功的轉變。

4.幫助學生解決幼兒舞蹈的教學目標,明確幼兒在各年齡段的幼兒舞蹈教學目的。小班:解決上肢、下肢的“單一律動”練習,以訓練培養幼兒節奏感,按照一定的節奏規律進行單一的小組合練習為主,同時有計劃的進行生活模仿練習。中班:解決幼兒身體各部位的“複雜律動”練習,促進幼兒從音樂中敏感地領會其節奏、內容變換,自覺產生與音樂節奏相適應的感情,並自然的、有節奏的通過身體動作與姿態表達出來。同時解決幼兒歌表演練習,在童謠、歌曲中配以簡單形象的動作、姿態、表情來表達歌詞的內容和音樂形象,邊唱邊念邊表演,訓練培養幼兒動作與音樂表演的和諧一致,培養幼兒動作的協調性與節奏感,提高對舞蹈動作的記憶力,想象力和表現力,為進一步學習舞蹈技藝奠定堅實的基礎。大班:解決幼兒表演舞練習,培養廣大幼兒學習、欣賞、參與舞蹈活動的興趣與愛好;豐富課餘生活和節日表演的內容;通過舞蹈表演與觀賞使幼兒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和情感培養。根據幼兒各年齡段生長髮育特點,循序漸進的進行協調性、靈活性、秩序性、參與性的培養,從而達到德、智、體、美的全方位養成提高。

(三)專業特色引導,教學與實踐並重。舞蹈藝術是人體動態韻律美的藝術,舞蹈教學是美育和技能教育的學科,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秉承傳統教學的特色,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的要求和學生的自身優勢,在教學中突出強調學生訓練方法的培養,從寬泛的角度傳授知識,具體做法如下:

1.專業技巧教學方面:把學生的藝術鑑賞力和參與力作為教學的目標,通過教學既使學生懂得舞蹈藝術的特性、理解舞蹈藝術所具有的時間、空間、力度的特徵;又要使學生能使用自己的視覺和聽覺器官,增強對人體動態的感應力和敏感性,熟悉舞蹈的種類、藝術特徵及相關藝術門類的特徵,實現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力和參與能力的自身專業能力的培養。

2.舞蹈文化教學方面:社會發展到今天,舞蹈已不是簡單的四肢動作,在我國的舞蹈學中,舞蹈文化已被提到較高的位置。我院舞蹈課教學結合學前教育的需要,對學生進行專業訓練的同時還進行了舞蹈文化的教育,通過專業課教師的示範、講解,讓學生基本掌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特徵。

3.學習方法教學方面:“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不單傳授專業技巧,還注重學生的自身藝術潛能的開發,將專業教學的方法融入專業課堂之中,使學生在進行專業課訓練時,掌握簡單的專業訓練方法。在專業課堂教學上,將原有的“言傳身教”的單一教學轉變為靈活多變的授課,利用一切可開發條件充分調動學生的專業潛力。

4.綜合知識開發方面:本課程在授舞蹈專業課過程中,結合運動生理、運動解剖、運動損傷等學科內容,使學生在學習和訓練中知道正確的訓練方法和自我護理的知識。與舞蹈專業院校的專業課相比沒有一味拔高專業技巧,從寬泛的角度去傳授技能。符合幼兒教學的實用性技能。

5.實踐鍛鍊方面:做到邊學邊用,鼓勵和提供機會讓學生參加舞蹈實踐的比賽和演出,在艱苦的舞蹈實踐磨鍊中,培養學生堅強、忍耐的意志力。隨着學習時間的增加完成自身轉變,並將社會舞蹈考級放入到教學考核內容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鼓勵學生參加各項舞蹈基本技能的等級考試,使學生的幼兒舞蹈技能提升得到保證;為學生創造和提供實踐鍛鍊的機會,在各級比賽、演出中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了充分的運用,達到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建立考級制度,使學生及時瞭解校外舞蹈教學的新動態,使其在走向社會後,能很快適應工作需求,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鼓勵學生外出觀摩,開闊眼界;課後收集相關資料以對幼教專業全部的熱情投入到職前技能積澱的全過程。

6.教師引導方面:應時刻督促、引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間斷的接觸幼兒,完善自身專業的先進導向性、實踐性、可操作性。不斷對現有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育的開展狀況做出分析,為學前教育學生在專業培養方面科學的起步、為專業學習創造有力條件。綜上所述,舞蹈教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技能課程,全體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應全面踐行學前教育方針,認真貫徹具有“幼教”特色的教學理念,形成的獨特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自身潛能的開發,並與實踐鍛鍊相結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藝能、技能、體能、智能,完全符合學前教育教學的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對學生全方位能力的訓練,為培養綜合素質的優秀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儲備幼教師資的後備力量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趙軍.淺談少兒舞蹈教育[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李菁.以幼兒為本:幼兒舞蹈教育的關鍵所在[J].經濟與社會發展.

[3]黃式茂編著.幼兒舞蹈教學指導[J].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0.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12

隨着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要求,越來越多的綜合性大學開設了藝術類專業,其中包括:舞蹈專業、音樂教育專業、音樂舞蹈教育複合專業等。就以我省而言,在1997年阿壩師專首先創辦音樂舞蹈教育專業後,西昌師專、達縣師專、康定師專、成都師專等也從本世紀初先後開辦了音樂教育或音樂舞蹈教育專業,就連非師範的綜合性大學也不甘寂寬,如四川大學、西南交大、西南民大、西南科大等都先後設置了音樂或舞蹈專業。從目前情況看,舞蹈教育的發展勢頭十分良好,專業逐年增加,規模逐步擴大,教學質量不斷提髙,使人們看到了社會對音樂教育人才需求的強烈願望和高校音樂舞蹈的良好前景。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淸楚地認識到,我國高校的舞蹈教育存在着許多不足,有些方面的缺憾甚至直接關係到舞蹈教育的前途和生命力。在此,本人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和本校音樂舞蹈專業教育之課程設置等,就音舞專業的課程設置、師資與培養規格、教學理念、教學質量等相關問題談談本人的實踐認識。

一、高師音樂舞蹈教育的現況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髙校舞蹈教育隨着教學改革的深人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各藝術院校,特別是髙等師範院校藝術院系相繼設立了舞蹈專業或音樂舞蹈教育複合型專業,至今已步人了持續發展的重要階段。然而,與其他學科的教育比較而言,高師院校的音樂舞蹈教育在我國畢競還屬於相對後起的教育內容。師資不足、教育形式不夠豐富、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學生文化素質偏低、許多學生缺乏舞蹈基礎、以及培養0標與市場需求的矛盾、音樂與舞蹈側重的矛盾、專業化與美育普及化的矛盾、糧與專的矛盾、考生基礎與培養質量的矛盾等。以上這呰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師音樂舞蹈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必須引起社會和廣大舞蹈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並積極加以改進。筆者認為,在諸多問題中最突出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師資問題。由於髙師院校舞蹈教育是相對新興的教育事業,加上舞蹈專業教師還受生理年齡上的制約,各院校的專業師資普遍不足。與此同時,就高師院校現有的教師構成看,在年齡、職稱、學歷、結構、教學經驗、綜合素養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問題。

2、教學目標與課程內容問題。高師音樂舞蹈教育是建立在區別於高等藝術院校專業舞蹈之外的普通舞蹈教育,它完善了我國音樂舞蹈教育中舞蹈師範教育和普通舞蹈教育的層次。高等藝術院校着重培養專業性音樂舞蹈演藝人才,而高師音樂舞蹈教育則首先是面向基層、面向中國小的基礎教育,培養服務於各級各類學校音樂教育與舞蹈教育的複合型教師,其次才是演藝類實用性音樂舞蹈人才。所以絕不能進行單一的、機械的專業化訓練,而應根據專業型舞蹈教育的培養目標與任務,進行科學分類,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大綱與課程設置,設置合理的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以達到舞蹈教育對師範類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同時對於音樂舞蹈複合型專業而言,還應根據學校自身辦學特點以及市場需求情況等有所側重。然Ifl丨就我校的情況看,並未體現出這種定位。罔此,我們在確定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任務、組織教學法和因材施教是十分必要的。

3、生源基礎差。目前報考高師音樂舞蹈專業的考生比較多。生源雖具有多元性,但大部分來£1普通中等學校,學生入校年齡一般都在20歲左右,入校前大多未接受過舞蹈訓練(只有部分參加考前強化班),其自身的軟開度和柔韌性基本未開發,加之大多數學生0身條件比較差,舞蹈技能又相對欠缺,這使得步入髙等師範音樂舞蹈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接受舞蹈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也給教師施教帶來了較大難度。

4、缺乏合適的教材。就舞蹈課程使用的教材而言,國內0前尚未出版過一本適合的高師苷樂舞蹈教育專業的舞蹈教材。就我校而言,目前多數選用的是專業院校的教材施教,而少部分是教師111身藝術實踐和經驗的積累,將以往參演過的節S重新翻板式加以修改注入新的內容交給學生。這些做法雖不能説不可,但多少會造成教學的主觀性、片面性,也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和科學規範性。

5、舞蹈相關課程數最少,開課學時平均,沒有重點。就我校音樂舞蹈專業課程及時間設置來看,舞蹈課時不定,且專業必修課與選修課的定位與課時也不盡合理。同時在教學中也普遍存在着重舞蹈技能動作練習,忽視舞蹈學養及知識學習和編創能力培養的情況,致使學生的舞蹈理論基礎傅弱、綜合能力不足、專業知識與能力結構單一、人文素質不高、動手能力較弱、社會適應能力不強。

二、對高師音樂舞蹈教宵專業教育改革的思考

(一)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

1、崁前,如何創設規範的高師院校的音樂舞蹈教育體系,關鍵是明確定位。正確的定位將使我們準確地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和教育目標,有助於科學的制定教學大綱、教學計劃,並不斷充實修正教學內容,從而進一步加速高師院校舞蹈教育體系的提高和完善。因此,我們在舞蹈專業教學過程中,應因地制宜制定出適合於高師院校舞蹈專業或音樂舞蹈教育專業的培養方針,並根據學生的實際和社會需求的實際制定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等,不斷完善專業技術技能、舞蹈學、音樂學和文化綜合素質課之間的比例,有的放矢地建成自成一體的音樂舞蹈教育複合專業的教育體系。

2、在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上,我們一定要明確高師皖校的音樂舞蹈教育專業與專業藝術院校的舞蹈或音樂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的異同。我們着重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中、國小校音樂舞蹈師資,而不是培養歌唱家、演奏家和專業表演人才。因此,我們要堅持“立足師範,面向社會,強化多能,突出特色”的教育思想,絕不能進行單一的,機械的專業化訓練,而是要組織教師到中國小進行實地考察,傾聽來自基層的聲音,在教學實踐中主動更新現有的專業知識,積極改進陳舊的教學方法。

3、實施“因課選師”制,確保教學質S。課堂教學是教師向學生傳道授業的主陣地,是保證教學質姑的重要環節。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責任人,實踐證明:稱職而優秀的教師必然教出合格而優秀的品牌課程。因此,要打破因人排課,照顧均衡的陋習,根據每一位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授課效果來分課,止有能力的教師形成[1]ui在課堂上的"拳頭產品”。同時,在學科教研組要定期開展教學教改研討活動,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

4、改變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以往的舞蹈教學中,傳統的言傳身教,師範教學手段起了2:要作用,但在現代教學手段推廣使用的今天,我們應將現代化的影像設備應用到舞蹈課堂之中,讓學生廣泛欣賞國內外優秀作品並在學習和實踐中靈活運用。同時也可以把現代化的影像設備應用於教學評價。以往在舞蹈基訓、民間舞等課程教學中,學生由於看不到ti的動作和表情,所以對匕難有準確的定位和評價,學生在課覺上和舞蹈實習課程中的表現如何,只有通過教師的點評才知道,如果把攝像設備引進課覺,就會使學生髮現tl匕的缺點和不足,並及時改進。

此外,多數教師在教授舞蹈動作時,只強調節奏和動作的姿態,而對動作的風格、文化底藴和動作原理、訓練B的、性質、方法講得很少而不成系統,使學生僅僅學會了動作的作法,而沒冇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使他們在將來進行教學實踐時一籌莫展,同時也反映出學生在舞蹈理論上學習的不足。因此,高師院校音樂舞蹈專業的教師和學牛都應該加強舞蹈理論的學習,不斷捉高1:1身的藝術修養、完善知識結構。

(二)調整課程結構,充實教學內容,突出師範性、實用性和實踐性

1、要建立適應音樂舞蹈教育複合專業的課程體系。高師院校音樂舞蹈複合專業的培訓S標主要是普及型的音樂舞蹈教師,培養0標決定了該專業的教育形式和課?程設S要在重視技術技巧的同時,努力在提高專業理論知識和文化素養方面下功夫,要儘快改變由於和關學科師資缺乏和生源基礎先天不足,致使某搜高師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牛.除了會跳一般性的舞蹈外,舞蹈技藝、專業理論水平及文化素養偏低,發展潛能有限的狀況。

2、從教學計劃人手,調整舞蹈課程的設置。首先,應根據學校專業辦學的方向和特色結合本專業課程體系與課程結構研究改革,既開設具有實用意義的課程,如舞蹈基礎、舞蹈素材、舞蹈編導等,又兼顧到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舞蹈現論學養的充實提高及從事舞蹈教育的實際需要,盡世使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更多地瞭解掌梶不同風格,不同舞種的典型素材和教學編排能力?舞蹈課程內容的設置應以“舞蹈表現、舞蹈創編和實際應用能力”:7.個層面的內容作為課程基礎。艽次,調整教學培養計劃要依據“厚基礎、寬口徑、一專多能”和“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基木原則,改變以往以技能學習為中心的俁區,在夯實專業基礎的前提下,形成以“舞蹈雜礎+舞蹈欣賞一舞蹈素材+舞蹈鑑賞一舞蹈編導+舞蹈鑑賞”為線索的舞蹈學習模塊,㈣吋,針對0前我國高師音樂舞蹈專業畢業牛.的舞蹈理論基礎普遍較弱的現吠,加強舞蹈理論基礎建設也應成為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重點,要進一步加強課程的綜合性。第三,音樂舞蹈教育屬複合專業,應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區域優勢和學生就業需求等實際,適當增設與舞蹈相關的實用課程,合理地擴大舞蹈相關課程在專業課程結構中的比例。如舞蹈基本功,民族民間舞,舞蹈創編及舞蹈教學法等課程的份量均應有所增大。同時在民族民間舞課程教學中還應突出地域民族特色,在專業特色課程中可增加民族樂器、中國民族音樂、舞蹈概論。此外,根據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培養創新型、實用型人才的需要,在音樂舞蹈專業增設創作與實踐課梟專業課程改革的重點,另外,開設表演與主持技能課、電腦音樂製作課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改革教學模式,堅持因材施教與循序漸進性

1、高師院校培養出來的音樂舞蹈專業學生,不僅白己要會跳會唱會彈,關鍵是要學會如何教人去跳去彈去唱,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以當教師的務必從新生一年級開始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這種雙重能力,因此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有效的教學形式、手段和方法。

2、音樂舞蹈專業的授課形式有別於其他專業學科,般有集體課、小組課或大課、中課、小課、個別課之分,但無論哪種課型,我們都應堅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教學進程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到教學對象的生理、心理個體差異和學生的基本條件,不能搞“一刀切”。例如在舞蹈基訓課中軟度和開度訓練要在個人原有基礎上逐步展開,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強度過大,則容易造成過度疲勞和傷害,甚至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同時在施教中應掌握好教學進度,對個別基礎較好或較差的學生,可以採取不同教學方式和進度區別對待。在教學形式上,除了集體課、分組課外,還可以選擇小組課或個別輔導等不同授課方式。此外還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3、音樂是舞蹈的靈魂。教師在備課挑選伴奏音樂時,一定要注意其風格、情緒、韻味、節奏與舞蹈訓練內容相吻合。好的音樂會增加課堂的教學氣氛,提髙學生的興趣和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到舞蹈語彙與音樂語彙有機結合所產生的魅力,體驗動態的聽覺與形體造型藝術之美。

4、在教學評價中,對學生成績的評價不能侷限於僅看,學生跳得如何,而應採用綜合的評價方式,既要看學生基'本動作語彙掌握的程度,也要看其舞蹈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應包括學生上課出勤率、學習態度以及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等。

(四)注重“一專多能”,強化能力洲練和綜合素質培養

一專多能是我國高師音樂舞蹈教育的基本教育H標。高師院校音樂舞蹈教育專業之培養高層次的音樂舞蹈教育人才的目標決定了高師院校音樂舞蹈專業的學生應等同於專業藝術院校所培養的舞蹈演員或歌手,為此,我們既要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更需要重視高師音樂舞蹈專業學生文化水平的提高、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文化素質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底藴,也是一個合格的高師音樂舞蹈專業畢業生必備的條件。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堅持音樂舞蹈學科知識與師範能力整合發展的原則,將舞蹈創作能力與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貫穿於學習活動的全過程。要在重視專業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大力加強師範技能及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獲取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將知識技能內化為素質。

展望未來,前程美好,看眼前,肩負重任。高師音樂舞蹈專業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使命是艱臣的,在探索中發展和壯大是一條艱辛的路。W此,作為高師音樂舞蹈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投身到音樂舞蹈專業教育教學改革之中,我們只有瞄準人才市場需求,把握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充分發揮音樂舞蹈教育工作者所具有的得天獨厚P勺功效和作用,不斷修正自己的培養0標,更新自身的教育理論,改進陳舊的教育方法,積極探求髙師院校音樂舞蹈學科的教育特色,向建立有科學性、時代性、綜合性的高師音樂舞蹈課程教學的目標邁進,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精神文明的需求,貼近時代的脈搏,走出一條適合學校自身特點的音樂舞蹈專業發展之路。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13

【摘要】從體態律動的角度來看,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體系主要是將身體動作、情感和音樂融合為一個整體,有利於學生思維、視聽、情覺的共同進步。基於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我們得出結論該教學系統可以很好地應用在音樂教學實踐中,與此同時對於舞蹈教學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探索達爾克羅茲教學法在藝術類高校實際教學之中的應用。

【關鍵詞】達爾克羅茲;舞蹈教育;音樂;構想

從藝術類高校舞蹈教育角度來看,其主要教學目的就是培育能夠很好地適應地域文化以及職業發展需要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以本校為例,大多數舞蹈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方向都以幼兒園、國小、各類培訓機構為主,這就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他們一方面要具有較好的教授幼兒舞蹈體態、表演組合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具有編創、教授幼兒舞蹈律動的能力。尤其是即興表演與編創舞蹈的素養,這是每個舞蹈教師都應該具有的基礎能力。從達爾克羅茲教學體系角度來看,儘管這是一個關於音樂的教育系統,但是其教育理念同樣可以應用在各種藝術教學中,教師通過科學應用這一教學法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不同的效果。

一、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體系概述

(一)體系的由來

著名教育家達爾克羅茲通過多年潛心研究總結出了該教育體系。1892年,他所從事的職業正是音樂理論教學,並在大量實踐基礎上總結出了全新的學説。依據他的觀點,傳統的音樂教育過於注重音樂性,實際上這違背了音樂的本質。音樂與律動息息相關,律動又和人們的運動存在緊密聯繫,所以説,一味地傳授音樂知識而不與身體運動聯繫在一起,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其觀點與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音樂領域,被普遍運用在戲劇、舞蹈、音樂治療、康復領域等方面。

(二)體系的教育理念

達爾克羅茲最主要的教學理念就是體態律動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他將身體聯繫和音樂充分地聯繫在一起,指導學生充分脱離傳統理念的約束去感受自由律動。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音樂的魅力,將運動感覺內化,進而形成一種聽覺意識。從另一個方面來説,學生基於自身體驗,立足於情感與理性的角度,將身體轉換為一種詮釋音樂的樂器。與此同時,達爾克羅茲還充分強調了“即興訓練”的意義。他非常關注即興創作,提出這在音樂教育中具有不可小覷的意義,是培育音樂家能力的關鍵。即興練習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挖掘創造潛力,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1.獨創性

通過達爾克羅茲的分析與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其將音樂和體態律動充分結合在一起,理論成果與傳統的音樂教學存在諸多差異,並不僅僅從聲樂、樂器的角度入手指導學生進行學習。他的分析成果大膽挑戰了傳統思想,將音樂與和身體聯繫在一起,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本身的體態與動作,把握音樂情緒、韻律並做出自然的反應。他帶領學生充分掙脱了舊思想的約束,注重身體的自然狀態,指出我們應當順應音樂去體會自然的節奏與律動,為音樂教育帶來了巨大變革。

2.原本性

學者蔡覺民通過大量的分析與研究分析了達爾克羅茲的觀點。音樂的根本就是對於情感的一種表現與反應,人們通過身體表達內心世界並將其轉換為音樂,可以説音樂來源於此,因此音樂的本質在於對情感的反饋。事實上,音樂教育的本質就是基於音樂和身體的結合引導人們充分認識音樂本能,從而使其獲得更好的體驗。他充分考慮了學生的感受,引導其通過感受音樂來挖掘內在的聽覺。他較為注重音樂教育對人們感受的影響,引導人們通過藝術活動進一步體驗藝術作品的力量。

3.創造性

眾所周知,達爾克羅茲認為即興創作對於音樂教育而言具有不可小覷的意義,是培育音樂家的重要一環。他提出學生應該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依據他的觀點,學生的音樂表演絕不是對於老師演奏的機械模仿,而應該是學生髮自內心的體驗,以此為基礎,基於即興表演將內心的深刻感受變成音樂。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創造力,促進音樂思維的全面發展。

二、達爾克羅茲教育體系中的體態律動

達爾克羅茲的音樂教育系統主要包含了三個重要組成部分:身體節奏訓練、視唱練耳和即興演奏。其中,身體節奏訓練為核心內容。他相信“生命的成長首先來自感官感受和印象,所有感受和印象的獲得都在於運動”。這句話也可以説是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系統核心思想的起源。其課程結構中也含有與聲音以及人體運動能力相對應的表現元素,這樣一來,人們就能夠把自身所感受到的聲音感覺和人體的肌肉感覺結合起來,把聽力與情感、情感與動作、動作與思考等聯繫在一起,從而提高了學習者的聲音感知能力、動作協調能力、情感思維能力等。

三、達爾克羅茲教育體系中的視唱練耳

達爾克羅茲指出:“所有的音樂練習都應該以聽覺為依據,而不僅僅是音樂模仿和數學計算上的練習。因為聽覺才是瞭解音樂、體驗音樂和表達音樂的重要依據。”而在任何和音樂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都需要具備優秀的視聽才能。此課程體系將視唱與聽覺的練習緊密結合了身體節奏練習教學和視唱練耳的傳統教學內容。在視唱練習教學中,固定唱名法是訓練學習者絕對音感的主要教學手段。主要的教學原則是以手勢為紐帶,聯繫聲音和音符,最後將無形的音樂轉化為理性的音樂教學內容。這是一個理性到情感,再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其內容主要分為十三條力量規則、十四條短語規則和七條重音規則,比如所有向上的旋律都必須以加強的方式演唱,而向下的旋律必須以衰減的方式演唱等等。這些內容有助於學習者正確掌握音符並迅速採取行動。

四、達爾克羅茲教學法在舞蹈教育專業中推行的意義

在目前課改持續深入的大背景下,達爾克羅茲教育思想對於舞蹈教育專業教學具有不可小覷的意義。

(一)從培養方案上看

舞蹈學(師範類)方向致力於培養具有舞蹈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的專門人才,以培養適應區域性文化事業與產業發展需求、一專多能的專業藝術人才為目標,以協同創新為引領,通過與院團、學校等協同育人,構建了“素質模塊+專業模塊+職業模塊”的育人機制,實現能教、能演、能編、能導的綜合型舞蹈人才培養計劃。通過藝術實踐機制與藝術實踐載體的不斷創建,推動了本專業“教學、實踐、就業”一條龍的人才供給與改革,開闢了“嵌入式”的舞蹈人才輸出道路。本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適應區域文化產業需求的一專多能的應用型人才,並且要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符合職業發展需求,適應基礎教育和適應區域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發展。從培養目標上不難看出,現在的舞蹈學師範畢業生不僅要在舞蹈專業方面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也在綜合能力的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都是為了畢業後能更好地銜接上工作崗位的需求。我們在舞蹈學專業教學中,對音樂的教學一直都在走知識融合路線,避免單一知識的輸出,要求專業老師在基礎知識的教授過程中逐步把單一知識點轉化融合到學生本專業學習中。在舞蹈教育專業教學中推行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符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的要求。

(二)從專業課程特性上看

在所有舞蹈課程中,舞蹈與音樂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音樂對於舞蹈教學而言,主要發揮着提示節奏、渲染氣氛的作用。不論是舞蹈基本訓練還是各種舞蹈組合,都需要音樂進行輔助,從而更好地培養情緒以及優化教學效果。基於音樂和身體的組合,舞蹈可以充分喚醒人們的情感表現,充分發揮其對於舞蹈動作的感受。在課堂上,學生不能僅僅停留在模仿教學動作的層面,還要通過自身的感受去表現動作,將舞蹈感情傳達出來,增強自身的舞蹈感受能力,從而強化舞蹈表現水平,增強舞蹈感染力,這與達爾克羅茲的思想不謀而合。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更加註重舞蹈課程的自主性,發揮學生的思維水平,這與舞蹈教育專業培育人才的目標是一致的。

(三)從就業方向上看

人培方案要求本專業學生應具備舞蹈學、舞蹈表演、羣眾舞蹈輔導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具備初步對舞蹈進行理論分析、研究的能力,成為能夠在中國小、文化館站、社會舞蹈團隊和企事業單位從事舞蹈教學、羣眾舞蹈輔導工作的一專多能的應用型、複合型的舞蹈專業人才。同時方案還要求本專業畢業生5年後要達成6個目標預期:有良好的人文科學素養和道德水準;能夠進行中國小項目的教學工作並能分析和解決課堂、教學、展演、比賽中的問題;有較強的人際交往及合作能力,能夠在一個由不同角色人員構成的團隊中以領導者身份有效地發揮作用;在中國小舞蹈教學、舞蹈教學研究及相關領域具有就業競爭力,並有能力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斷更新和拓展自身的知識和技能;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穩定發展和服務社會的意願和能力。現階段的中國小舞蹈教學依然沒有獨立成為一門課程,還是以音樂和舞蹈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活動。這就對畢業生的音樂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要有舞蹈教學能力,還要有音樂和舞蹈結合教學的能力。顯然達爾克羅茲教學法在舞蹈教育專業教學中的推行,無疑給了學生更多的學習平台,拓寬了就業路線。

五、在舞蹈教育專業中應用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的構想

達爾克羅茲教學體系主要是將音樂和體態律動充分結合在一起,事實上,舞蹈教學過程也是同樣的原理。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一味地講解一套固定動作,這就缺少了對於音樂的理解與思考,過於機械化。從音樂教育的角度來看,首先是基於音樂和身體的結合,充分喚醒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感受與反應能力。教師要注重音樂教育本身自然觸及人們感受的部分,使學生通過藝術活動,更好地體會藝術作品的情感。從即興創作的角度來説,這是音樂教育中非常關鍵的一個要素,學生應該具有感受、理解音樂的能力,同時也要懂得怎樣更好地創造音樂。而對於舞蹈來説,音樂又是非常關鍵的表現要素。對於怎樣將該教育體系應用到藝術類高校舞蹈教育中,筆者提出了以下設想: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來説,應該注重舞蹈與音樂之間的結合;從教學目的的角度來説,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創造與表現舞蹈的水平;教學手段的多元化;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平台;通過達爾克羅茲教育理念制定考核評價方式。

六、結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全面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根據學科特徵建立教學思路,在舞蹈教學中注重實踐性,也就是説,一方面要注重感覺,同時還要將其通過肢體動作表達出來,靈活應變,用心感受,充分考慮學科本身的特殊性,摸索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的意義,並進行推廣。在藝術類高校舞蹈教育專業教學中推行達爾克羅茲教學法具有可操作性,本文只是對這一教育體系融入舞蹈教育專業做了初步的設想,具體的實施操作還需要對該教學法如何合理地應用到舞蹈教學中進行深層研究和實踐。

參考文獻:

[1]趙亞鑫.基於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的幼兒園音樂遊戲開發研究[D].大理大學,20xx.

[2]王韻.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江漢大學,20xx.

[3]陳蓉.論音樂教育中動作與音樂的關係與作用[D].上海音樂學院,20xx.

[4]李茉,保羅·希勒.體態律動音樂教學體系對傳統教法的革新與發展——世界體態律動教師聯盟主席保羅·希勒教授訪談錄[J].全球教育展望,20xx,47(04):3-10+110.

[5]蔡覺民,楊立梅.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14

就當前的高職舞蹈教學來講,依舊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為了切實有效的提高高職舞蹈教學質量,使學生通過對舞蹈課程的學習掌握其相關技能,我們應該積極地採取相關措施對舞蹈教學進行改革,對舞蹈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使舞蹈教學趨於完善,其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一、高職舞蹈教學的現狀

(一)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存在和暴露的問題

實際情況是,國內部門高職院校受限於自身的辦學經費、硬件設施以及師資的薄弱,因而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難以確保預先設置好的人才培養目標能夠真正地達成。同時,受前述因素的限制和影響,當任課教師無法獲得來自學校的資源支持時,其所能做的便僅僅是滿足於對教學內容的單一保證,而罔顧人才培養目標能否真正實現。此外,部分國內高職院校僅僅將舞蹈類課程設置在選修課之內,供學生根據自己的學分情況加以選擇,如此一來,使得作為選修課的舞蹈課程無形中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忽視,教學質量也就無從保證。還有就是,一些高職院校在課程的科學設置方面亦存在問題,此種問題多表現為:這些院校在舞蹈課程的開設時,過於注重和凸顯專業主幹課,而未對其它交叉性課程給予足夠的重視,諸如舞蹈心理學課程等,由此使得學生在校期間所接受的專業舞蹈教育過於偏狹,不利於學生成為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現代舞蹈人才。

(二)理論知識學習同專業技能訓練未能實現科學的對接

從高職院校舞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來看,其致力於培養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現代舞蹈應用人才,即,所培養的學生應當具備一定的演出經驗、舞蹈表演技能以及舞蹈編排能力。有鑑於此,高職舞蹈專業必須注重對學生展開系統的舞蹈專業技能實訓,以此達成現代舞蹈人才培養目標。然而從國內高職舞蹈專業的生源情況來看,多數學生此前於中專、藝校就讀,還有部分學生自普通高中升學而來。但無論學生此前就讀於何種類型的學校,其共性特點表現為文化知識較為欠缺。如若高職院校未能實現對理論知識學習同專業技能訓練的科學對接,則必然使升入高職的學生此前存在的理論知識不足的缺點被進一步放大,這樣也將導致學生因理論知識素養的不足,影響到其在專業領域的進一步提升。

(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落後

新穎的教學方式與手段是能夠激起學生極大學習興趣的關鍵。當前的高職舞蹈教學中,教師對於教學方式與手段的改革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依然沿用着傳統的教學方式,訓練方法單一,而且專業性較強,可能會導致一些基礎較弱的學生難以消化吸收。

二、高職舞蹈教學的創新思路

高職院校應當鼓勵舞蹈專業教師進行大膽地教學方式創新,以此為培養現代舞蹈人才奠定基礎,具體可以從下述方面着手實施教學改革:

(一)注重對舞蹈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

以往高職院校多習慣於對舞蹈專業課程加以細緻地學科劃分,這樣做的不利之處在於:易使學生在接受專業舞蹈教育過程中出現偏科的問題。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舞蹈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時,應當注重對內容相似或接近的課程類目加以整合,從而達到課程知識的高度概括性,以此幫助學生通過此種課程的學習,獲得多方面的專業知識。舞蹈藝術類的課程應以此門課程為主,將此門課程設置為學生的一門舞蹈藝術類必修課。這樣就避免了學生無從選擇的情況,同時也為選學其它門類的舞蹈擴大了空間。還有就是,高職院校在舞蹈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應當落實好藝術素質教育內容,具體的做法是:在專業舞蹈主幹課程之外,開設交叉性課程,如舞蹈心理學等課程,從而使學生的眼界得到開闊。

(二)強化舞蹈實踐教學環節

任何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目的在於實踐應用,因此,高職院校舞蹈專業應當強化舞蹈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能夠獲得將所學到的舞蹈知識與技能向實際應用轉化的契機。如:專業授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所習得的知識進行舞蹈動作的自由編創,對傳統舞蹈表演劇目加以改編等,通過這樣的實踐教學環節設計,使學生能夠夯實所學,並且使學生在參與實踐教學過程中,對自身存在的不足形成清醒地認識,進而在後續的學習中加以有意識地補足和提升。

(三)通過教學方式的創新,確保教學質量的提升

高職舞蹈專業教師要善於總結既往教學的得失,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教學方式的大膽創新。如舞蹈專業授課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組織課上教學,為學生提供觀摩舞蹈名家表演的契機,使學生在觀摩地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吸收、揣摩和借鑑舞蹈表演名家的動作與經驗,進而能夠為己所用。舞蹈專業授課教師還可以製作結合某一舞蹈動作,製作微課教學資源,供學生下載觀看使用。通過電視屏幕,學生能身臨其境地受到藝術的感染,多重感官的刺激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加深,學習動作的興趣會更高。另外,由於舞蹈教學主要就是對學生進行舞蹈訓練,因此在舞蹈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訓練方法的多元化,避免重複單一的訓練方法使學生對舞蹈訓練產生倦怠感。教師要通過多元化的舞蹈訓練方法,讓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對舞蹈進行訓練,增加舞蹈訓練的趣味性,使得學生在對舞蹈的長期學習中,保持對舞蹈學習的興趣,並積極的參與到舞蹈學習之中。

三、結語

以上,我們從高職舞蹈教學的現狀入手,對高職舞蹈教學的創新思路展開了研究。新時期,高職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林林總總,面臨的機遇也比較多,為此,作為高職院校的舞蹈教師,我們必須把握機遇,分析問題,創新思路,改革教學體制,激發學生興趣,努力教好學生,以舞蹈教學提升學生的氣質,促進學生專業技能成長,提高舞蹈教學有效性,從而使得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真正以適應社會需求。路漫漫其修遠兮,今後還需要舞蹈教師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周黎.激勵性語言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xx(01).

[2]佘符甜甜.淺析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J].科技展望,20xx(07).

[3]劉佳.從“課堂”到“舞台”——“表演式訓練”在舞蹈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研究[J].藝術教育,20xx(Z1).

[4]董藝林.大學舞蹈教學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案[J].音樂時空,20xx(23).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15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存在着課程構建不協調、課型單教學模式不符合專業需求等問題。在經過多年的教學和研究發現之後,我們可以借用網絡技術中的“鏈接”概念,並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可創造出一種合作、探究和開放的音樂教育舞蹈教學模式。

—、課型間形成“思維鏈”,從單一教學模式向多樣化教學模式發展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學活動程序框架的構建,是舞蹈教學課型改革的重要內容。過去高師舞蹈教學主要是實踐教學,或曰形體訓練,多采用“傳遞——接受式”的“口傳身授”模式進行教學。這種方法當期望學生在短時間掌握_定的知識時還比較可行,但舞蹈教師在任何教學內容上都運用這種模式,長此以往必然造成一種“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這不僅形式單非常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也不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在此提出“五種課型教學法”,即理論課、實踐課、觀摩課、、研討課、創編課的設想,以上幾種課型雖然都可以獨立成_門課,但是各種課型之間卻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理論課為其它課程打下理論基礎,實踐課又能映證理論課學習的內容和提出的觀點,有了正確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可以指導討論和創編,觀摩課為創編課提供素材,豐富所學知識等,各種課型所採取的教學方法也不盡相同。

各課型之間形成有機的聯繫,構成“思維鏈”,_堂有效的舞蹈課就應具備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首先,要有多元化的舞蹈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式,主要使用知識傳授與自我學習相結合、課堂實訓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其次,要有多層次的教學方式,為了能夠更好地體現出教學特色和實現教學目標,運用舞蹈作品分析、情景模擬等新穎的教學方法,形成教師現場授課與實習指導、開放型自我實踐、引導性與探索性結合實踐三個主要的層次。最後,要注重多重性的能力培養,要求我們的學生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綜合技能操作和專業知識運用上與中國小音樂教師應具備的舞蹈素養需求接軌。

二、教學內容形成“知識鏈”從體驗型向探究型教學模式發展

探究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舞蹈開放式教學更應注重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感體驗、舞蹈實踐,以及對舞蹈信息資料的分析整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包括意志、毅力、信心、興趣等在內的非智力因素,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在內的思維方式及創新精神的培養。這裏的“體驗——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研究的方法(或探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目的在於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模仿學習為主要途徑的傳統教學方法,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它是適應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需要的_種新型舞蹈教學模式。

比如針對一節漢族民間舞課,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有特色具代表性的漢族舞蹈片段或優秀劇目,並鼓勵學生在觀賞過程中自由體驗。教師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有的關注動作,有的關注情緒表情,有的關注道具服飾等,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及個體關注問題的不同,讓大家自由組成若干個探究小組,自主確定探究的內容。如漢族地區的歷史、宗教、地理環境、人文風俗、民族音樂的特點、民族舞蹈的風格、舞蹈動作的特點等,並引導學生運用書籍、影視、網絡、社會生活等資源,通過觀賞、體驗、回憶、討論、分析、查閲、調查研究等多種探究活動的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去展開探究。在綜合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1步分析、掌握舞蹈的體態動律以及基本動作,在理解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進_步分析和體驗漢族民間舞的舞蹈語彙及其風格,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體驗這些文化因素對漢族民間舞蹈的影響。

三、教學方法形成“教學鏈”由以“教”為主向重“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發展

傳統教學模式都是從教師如何去教這個角度來進行闡述,忽視了學生如何學這個問題。杜威的“反傳統”教學模式,使人們認識到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體,由此開始了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的研究。現代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是重視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對教學的參與,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設計“教”與“學”的活動。這就需要更新教學方法,形成“教”與“學”的“鏈接”。

首先是舞蹈情境創設與生活實際鏈接。如在學習藏族民間舞踢踏動律時,讓同學們找下樓梯時,膝蓋放鬆、身體重心向下的律動,為的是他們在放鬆的狀態下找到動作感覺。這時讓他們想象:在樓上聽到朋友在樓下呼喊,急急忙忙下樓梯時的膝蓋顫動。這樣通過把舞蹈動作放回曰常活動中去的啟發式教學,打開學生的想象思維,提升學習效率、增加舞蹈表現力。同時學會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找到動作產生的源泉。這是學習舞蹈動律的有效方法。

其次是學生活動與教學相鏈接。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創設有趣的活動,踐行讓學生玩中學、學中悟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舞蹈的樂趣。如舞蹈元素中的步伐學習環節,在同學們學會步伐以後,可以引導學生設計不同的隊列、操作的各個環節和參與者的配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編創和組織策劃能力。

最後是知識內容與情感的鏈接。有詩云“言之不足,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句詩把舞蹈作為人們情感表達的最高境界,抒情性是舞蹈的表現要素,也是把音樂中的情表於形的重要手段,舞蹈和音樂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使舞蹈動作與音樂作品相融合,如舞蹈基本訓練採用歌曲作為伴奏,讓學生學會用藝術加工過的肢體語言去詮釋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為表演打下基礎。

四、教學手段中形成“信息鏈”推進教學模式的曰益現代化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所有教學計劃在很大程度上將依賴於為達到教學目標而採用的教學媒體。”在當代教學模式的研究中,越來越重視引進現代科學技術的新理論、新成果,教學條件的科學含量越來越高,教師們可以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學條件設計教學模式,教學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記住、掌握和運用知識。教育心理學則告訴我們:人們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如果同時使用這兩種傳遞知識的方式,就能夠獲得65%的知識。多媒體正是具備了這樣的優勢,它通過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手段,把教學內容表現出來,再將這些內容有機組織、安排、結合在_起。在舞蹈教學過程中舞蹈的風格韻律、情感等內涵是教師很難用語言向同學們解釋清楚的,而利用多媒體手段讓直觀、生動、形象的畫面表現出的教學內容,給學生營造一個多視角、多方位的空間,充分調動其視覺、聽覺等感官系統,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知,激發學習興趣,加深理解與記憶。

現代化教學手段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説非常關鍵,現代化手段不僅可以使舞蹈實踐教學變得“有聲有色”它的重複再現功能也為學生進行模仿、對照練習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還可以開展其他的舞蹈教學活動,如利用電教設備開展舞蹈專題講座,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舞蹈鑑賞課,利用DV錄像保留舞蹈教學過程與教學成果等。在基礎訓練課中如果讓學生從錄像中看到自己,便對自己的優缺點一目瞭然,也可以為自己保留一份教學資料。

另外,過去學生了解知識只能依靠單一的教材和老師的講解,但不論是哪本書還是哪個人,知識的容量和廣度都是十分有限的。這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了。隨着網絡、通信的發展,在信息飛快傳遞的時代,有着巨大的信息量和廣泛的信息來源,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找到許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最新、最前沿知識。資源共享、知識更新的速度讓我們能夠全面獲得第一手資料(文字資料、舞蹈音樂資料,與舞蹈相關的視頻資料等,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可以瞭解與之相關的內容,以及這一學科的最新進展與發展方向,改善過去學生只知道死摳書本的情況,增大課堂教學容量,開擴了學生的眼界,無論對於高師教師還是他們面對的教學對象,哪怕高師學子走上中國小音樂教師的崗位,學會蒐集、查找、運用這些資料,響應“終身學習”的號召,讓這些資料成為無盡的知識財富,將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高文.教學模式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002.

[2]蒙妍“體驗一探宄”教學模式在高師舞蹈開放式教學中的應用研宄[J].梧州學院學報,20x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