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個人範例 > 職業

關於教師職業道德演講稿

欄目: 職業 / 發佈於: / 人氣:2.35W

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生活中,接觸並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教師職業道德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教師職業道德演講稿

關於教師職業道德演講稿1

各位尊敬的領導們、評委們、親愛的同事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果果美術的一名老師,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名有師愛的老師》。

在這裏我想請教諸位,世界上有很多東西,給予她人的同時,自己是往往越來越少,而只有一樣東西是越給越多,是什麼?(進行現場互動)”對,我很贊成您的觀點,那就是愛!“愛,不是索取,不是等價交換,愛是付出,是自我犧牲。作為一名教師,對待學生,應該也是必須要有愛的。老師的愛,就是師愛。師愛,比母愛少了一份寵溺,比友情多了一份沉穩,比愛情多了一份莊重嚴謹。師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更是教師的天職與責任。

我,是果果美術的一名教師,無論是這個職業選擇了我,還是我選擇了這個職業,我都倍感驕傲和自豪。因為”教師“這個稱號,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從20xx年3月15日走上崗位截止今天,已經工作了兩年七個月零十天,在領導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我學會了很多,如:課程的設置,教學的思路,與孩子相處,和家長溝通等等,但最重要的是,我理解到了一點:誰愛孩子,孩子就愛她,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孩子才能接受她的教育。

”勤勤懇懇,默默無聞“,這是老黃牛的精神;”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這是蜜蜂的精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是蠟燭的精神。可以説每種產物的存在,都有一種精神在支撐着她,教師的存在呢?支撐着她的就是師愛。

”師愛“一詞,聽起來很偉大,很深奧,好像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在座的所有果果美術的老師們,你們都是有師愛的老師,你們的師愛,潤物細無聲:週一的例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孩子們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質量,這就是師愛的體現;週三的師資課,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工作,老師在不斷的學習進步,這就是師愛的體現;週四上午的評課,也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是師愛的表現;週四下午的大掃除,是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更乾淨整潔的學習環境,這也是師愛的體現。説的再詳細一點,從每位老師講起:郭老師,是我們所有人的老師,我們在工作中的成長,是她師愛的體現,對孩子的每一句叮嚀,是她師愛的體現,每一次彎腰撿起的紙片,都是師愛的體現;蔣老師,每次孩子和家長報名時,都毫不猶豫的説:”我們要報蔣老師的班!“因為你愛孩子,所以孩子選擇了你,這也是師愛的表現;張老師,在我眼裏是一位嚴格的老師,但説起學生,話語便滔滔不絕,每個孩子都在她心中,這就是師愛的表現;刁老師,對待學生,亦師亦友,平易近人,教學認真,這就是師愛的表現;趙老師,為了能教好孩子,不斷學習,超越自我,這就是師愛的表現;尤老師,認真的工作態度,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聊起孩子,眉目間流露出來的笑意,就是師愛的表現;馬老師,通過嚴謹創新的課程,讓孩子們在繪畫中找到了成就感,這就是師愛的表現;王老師,在某個週末,果果的下巴磕傷了,還能堅持上好接下來的每一節課,這就是師愛的表現;徐老師,每個週末我都能在衞生間裏看見她忙碌的洗着水粉班工具的身影,這也是師愛的表現……關注孩子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鼓勵和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一句善意的批評,想起孩子時流露出的笑容……這些都是師愛的表現,師愛流露於細微,隨處可見。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我不想説:讓我們都做有師愛的老師吧!因為你們已經是一位有師愛的老師了。在此,我想問的是:你們願意將師愛進行到底嗎?願意讓果果美術充滿師愛嗎?如果願意,請舉手!

謝謝大家!

關於教師職業道德演講稿2

大家好:

一、愛學生——是教師職業之本

《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主要內容是: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這六條道德職業規範,是我國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行為的基本準則,也是中國小教師隊伍道德建設的指導方針。這六條基本準則體現了新時期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理想、職業道德情感和職業道德行為的基本要求。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理想,熱愛學生體現了道德情感,其餘各條主要是道德行為要求。

1、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的天職。

(1)社會分工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點,愛崗敬業是社會對每個公民的起碼要求。從事教師職業,要達到的起碼要求就是愛教育事業,愛服務對象,愛學生。

(2)教師的職業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教師的主要工作是育人。育人的途徑包括信息傳遞、組織指導、示範感召,但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是溝通學生和教師心靈之間的橋樑,是教書育人的基礎。(有一份教師素質調查表明,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教師自己,在對教師素質的重要性進行排位時,都將“熱愛學生”排在首位)。

(3)歷來的教育家都把熱愛學生作為為師之本。(歷史上第一位職業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陶行知先生倡導“愛滿天下”;在國外,誇美紐斯主張在“和藹可親和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飲料”;蘇霍姆林斯基則主張“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

2、師愛的特點:教師愛學生是道德情感,是職業之愛,而不是私情之愛,師愛是教師道德情感之本。它集中表現在:

(l)師愛是“泛愛”,不是“偏愛”

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職業情感,不是個人情感,因此,師愛是“泛愛”,而不是“偏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應當是職業的、無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愛。教師要愛全體學生,而不是一部分學生。教師無論教哪個班級,無論所教的學生是優是劣,都應是一視同仁,待之以愛,不能隨教師個人興趣,利益來選擇,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師愛”。由於各自不同的個性心理和成長環境,學生出現在教師面前的形象也不同。特別是學生家長的社會地位、身份。職業各不相同,教師應一碗水端平,堅持平等對待的原則,不能因家長的身份、地位左右自己的觀點、態度。

(2)師愛是“嚴愛”,不是“溺愛”

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道德情感,不是私人情感。出於教書育人的需要,這種愛應“嚴慈相濟”,就像人們比喻的那樣,師愛既有母愛的純真、慈祥,又有父愛的嚴格、莊重。這也就決定了師愛應是態度上和藹、嚴肅,行動上的嚴格要求和細心關懷的和諧統一。

(3)師愛既可“育人”,又可“交人”

師愛的職業收穫就是育人。通過師愛這個橋樑,師生產生情感的交融、信息的溝通,行動的協同,在師生互愛、互動的交往中,教書育人的任務才有可能完成。但是,師生的職業關係是人與人的關係,雙方都是具有情感和意志的人。

在長時間的職業交往中,雙方會結成持久的、牢固的私人情誼。人們普遍認為,師生情誼、同學情誼是如同親情、勝似親情的人際情感關係。做教師辛苦,做教師清貧,但,古往今來,很多有識之士甘願為教育事業奮鬥終身,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3、如何做到愛學生

(l)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是基礎,信任學生是表現。有尊重才能信任,信任是尊重的表現。推心置腹,以誠相見,充分信任學生,是師愛的具體表現。當學生感到教師對他們的信任時,他們便湧起一種自豪感和喜悦,便會對老師產生更強烈的信任,從而促進師生關係的和諧。在教育實踐中,對於品行端正,學業上進的學生,或者對於那些犯過錯誤,成績不好的學生,教師都應給他們以充分的信任。當他們取得成績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鼓勵他們再接再厲,把更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們。

(2)要關心學生、瞭解學生。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如果教育家要從多方面來培養人,那麼他首先應該在多方面瞭解學生。”由此看出,全面瞭解學生是熱愛學生的起點,是尊重學生,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前提條件,沒有了解的愛是盲目的愛,沒有了解的教育是毫無價值、無的放矢的教育。

(3)體貼入微,嚴格要求(寬來相濟)。教師要對學生體貼入微,更要嚴格要求,兩者不可偏廢。關心愛護學生,就必須從思想上、學習上、行為上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

一是嚴而有“格”:對學生高度責任感的體現,嚴中有愛,嚴就是愛;

二是嚴而有“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合理要求,得當處理;

三是嚴而有“恆”: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應持之以恆,四是嚴而有“方”:教育學生時要講究方法,剛柔並用,寓剛於柔。

二、師生關係新理念——平等、民主、合作

教育從本質上來説是通過師生關係來構成的。

新型的師生關係,是指師生在知識、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層面展開交流,通過師生在知識、情感、道德、靈魂等各層面的廣泛、深入的交流與“共鳴”,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新型的師生關係,是需要從多層面來認識的。它至少應該包含這樣幾個要點:

從人際關係來説,應當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而不是“居高臨下”的;

從教育過程來説,應當是民主的、互動的、和諧的,而不是“專制”的;

從教育方法來説,應當是服務的、全面負責的,而不是隻管“教”的;

從工作目標來説,應當是着眼於未來的、對學生終身有用的。而不只是看到眼前的。

沒有學生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自主行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無從談起,因此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要始終以學生髮展為起點,以學生髮展為歸宿。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

三、如何實行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1、最迫切的是實行教育民主

“尊師愛生”長期以來一直是機構師生們的行為準則,但在實行中,老師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受到“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的影響,過多地強調了“尊師”,而忽視了“愛生”。現代教育理念提倡的應該是“互尊互愛”,或者説是“愛師尊生”。

學生上課可“插嘴”,這在西方國家根本算不上新聞,然而“上海東格致中學大膽革新教學方法,在劉大年老師的地理課上,學生可以不舉手隨時發言……”卻成為《文匯報》1999年12月31日頭版新聞。凡是去過美國讀書的人都會深有感觸地説:“美國的學生上課真是太自由了,學生不僅可以隨時發言,而且還可以同老師辯論,老師和學生沒有上下之分,而是平起平坐,充滿着寬鬆和諧的氣氛。然而在中國,由於”師道尊嚴“的影響,學生上課只能俯首帖耳,不能亂説亂動。學生上課要想發言,必須是在老師提問時,並經過老師的允許,否則,受校規處罰。某地一老師給一喜歡”插嘴“的學生在嘴巴上貼”封條“——用塑膠布將嘴巴粘住,令其無法張口講話。這樣的”今古奇觀“也是算是中國教育的”特產“了。

2、最需要的是學會寬容。

《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實在令人深省:

孩子們從生活中學習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

生活在敵意中,他學會的是鬥爭。

生活在寬容中,他學會的是耐心。

生活在勉勵中,他學會的是自信。

生活在公正中,他學會的是正直。

生活在保障中,他學會的是信任。

生活在表揚中,他學會的是感激。

生活在認可中,他學會的是自愛。

生活在真誠中,他學會的是頭腦平靜地生活。

生活在接納和友誼中,他學會的是在世界上尋找愛。

請反思一下:”您所教的學生們生活在什麼之中呢?“

3、最真誠的是要學會與家長溝通

首先要肯定孩子,要及時告知孩子的進步

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俗話説”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自己孩子進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訊帶給家長,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聯繫。而這種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鬆、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就能有效促進家校互動。

其次是要用愛心和耐心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我們要有一顆發自肺腑的,對學生充滿熱情的愛心,同時要有對學生足夠的耐心。現在的孩子不管有什麼事情,錯的都是別人。面對這樣的羣體,我們要有耐心,並且注意語言分寸。語言是能很好的駕馭批評的藝術,讓這類家長了解孩子不對的地方,認識到對孩子健康成長的傷害,用理智的態度來面對和解決問題。我們要讓家長感覺到老師是出自真心在關心他的孩子,而不是在應付他,不是因為孩子出了一些問題,讓家長來收拾”爛攤子“。真摯的感情可以拉進彼此的心靈,讓交流和溝通更容易也更愉快。只有出自真心的關愛,才能讓學生和家長真正接受。

第三、學會傾聽,體諒家長,是構建溝通的藝術橋

教師要善於聆聽,並積極地給家長以反饋,要有策略地向家長描述孩子的行為,巧妙地提出意見或建議。在描述孩子的行為時,要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使家長感到教師對孩子是充滿信心和關愛的,從而願意接受教師提出的意見或建議。還要及時瞭解家長的需要、困難,體諒學生,體諒家長。要注意場合,還要注意溝通的方式,儘量站在家長的角度想想,注意語言的婉轉,即要使家長能夠清楚瞭解自己孩子的表現,又要他能冷靜的看待孩子的問題,為接下來,對於孩子的教育打好基礎。讓家長深切的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的孩子,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出色的學生,那麼我們工作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就不會出現林的師德事故) 。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的職業道德已不是個人意義上的品德問題,而賦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即關係到千百萬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祖國的未來。今天,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在深入進行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顯得極為重要。

最後我願意用一句話與大家共勉:

無私大愛厚積——追尋教育人生的體驗性幸福性和諧性精神的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