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個人範例 > 職業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構建思考

欄目: 職業 / 發佈於: / 人氣:7.27K

[論文摘要]為適應新的社會需求,當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日趨強化職業能力培養。與此相應,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勢在必然。文章細化梳理了幼兒教師必備的職業能力,分析了職業能力培養作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目標的必要性,探討了基於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構問題。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構建思考

[論文關鍵詞]高校 學前教育 職業能力 課程

隨着中國經濟體制轉軌的深入進行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教育的產品是否合格最終要經過市場的檢驗。應對市場的需求,高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是關鍵。高質量人才的培養,依賴於新型課程體系的構建。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也是如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設有學前教育專業的高等師範院校和幼兒師範學校要認真、深入地學習《綱要》的精神,改革現行學前教育課程和師資培養方式,並主動配合教育行政部門做好貫徹實施《綱要》的宣傳和培訓工作。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市場需求,推動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構建新型課程體系,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面臨的主要理論和實踐問題。

  一、課程目標定位:應對市場需求,重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一)幼兒教師職業能力再認識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幼兒教師的職業能力無外乎是專業知識再加上一點唱歌跳舞的專業技能。這種簡單的“理論知識+技能”的職業能力的定位在今天是遠遠不夠的。在新的形勢下,對教師職業能力的認識需要更新,需要重新建構。筆者認同饒淑媛的研究觀點:幼兒教師需要構建多元綜合能力結構。

教師的職業能力是指從事教師職業,符合教育教學活動要求,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活動效率的各種心理特徵的總和。學前教育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對從業人員有多方面的專業要求。幼兒教師的職業性質及多重角色期待決定了幼兒教師必須具備多元綜合職業能力。其一,幼兒教師必須具備認知能力。它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能力、語言交往能力等因素,這是一般人從事一般性活動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對幼兒教師來説,觀察力、語言交往能力尤為重要。其二,幼兒教師必須具備教育活動能力。具體包括生活指導能力、理解和把握幼兒心理的能力、教育教學監控能力、創設和利用環境的能力、教育教學的應變能力、情商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家長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其三,幼兒教師還要具備職業技能,它包括唱(歌)、彈(琴)、跳(舞)、畫(畫)、講(故事)、編(兒歌、簡單的舞曲)、做(做手工)、演(藝術表演)等。它是幼兒園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和保證,是幼兒教師職業能力的突出特色,也是最基本的專業能力。

同時,筆者認為,除了上述的職業能力外,幼兒教師還應具備與時俱進、終身學習的能力。社會在發展,時代不斷向幼兒教師提出新的職業能力的要求,例如實施雙語教育、蒙氏教育等各種特色教育的能力,或0~3歲早期教育、感統訓練教育等更為細化的專業能力。幼兒教師必須具備不斷學習、靈活應對教育形勢發展變化的職業能力。

(二)職業能力培養作為課程目標的必要性

課程目標作為人才培養目標的下位概念,是構建新的課程體系的統領。課程目標定位,是前提;準確定位,是關鍵。

在筆者走訪調研的院校中,山東濰坊教育學院、山東英才學院着眼於當前我國高素質應用型幼教人才短缺的現實,都旗幟鮮明地將目標定位在高素質的應用型幼教人才培養上,即凸顯了職業能力的培養。在山東及江西兩省的幼兒園調研中,園長訪談、教師及家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應對行業需求,培養學前教育學生職業能力是用人單位的迫切要求。

在我國師範教育體系中,學前師範教育曾有高師教育與中師教育兩個辦學層次。高師教育主要是為中師培養師資,而中師教育則是培養一線幼兒教師。隨着我國師範教育體系由三級向二級的過渡,中師教育宣告結束,一線幼兒教師的培養便成了高師的使命。高師課程體系的特點是通識課比重大,教育理論紮實,最大的欠缺是理論有餘實踐不足,學生畢業後會講理論而缺乏幼兒園工作必備的職業能力。這種現象由來已久,使得學前教育本科生研究工作做不來,一線幼教工作又不會做,形成人才培養的浪費。

招生制度的缺陷導致高師生藝術教育技能形成先天不足。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招生,主要依據大學聯考文化課成績,而忽略了其音樂、美術等藝術基本素養的考查,即缺少面試這一重要環節。從教育體制看,目前基本上還是應試教育,高中學生的文化基礎好,而從國小到高中音體美課程不同程度的缺失使得學生普遍缺乏藝體素養,很多學生甚至沒有受過任何藝術方面的啟蒙。所以入高師後各種能力尤其是技能的培養尤為重要和必要。

隨着社會的發展,尤其和國際接軌以來,中國幼教和發達國家幼教的差距也給當前的幼教行業提出更新的要求,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成了新的潮流。

所以,高校調整好自己的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轉變教育觀念,由過去注重理論知識傳授到注重職業能力培養,應該是適應時代需求的積極轉變。

 二、課程建構: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在改革的基礎上構建課程新體系

  (一)課程改革與構建應以解決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矛盾和問題為突破口

當前高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方面有很多突出的問題,課程改革應以此為出發點。應改變課程內容脱離幼兒園教育實際,“空、繁、舊”的現狀,提高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實用性、針對性;應改變教學法類課程分別教授既浪費時間又互相重複的現狀,開發整合課程;應改變課程設置與實施中的理論有餘而實踐不足的弊端,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應改變教師課程實施過程中一言堂、灌輸式教學,提倡案例教學、參與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等,實現從知識傳授到注重求知過程的轉變;應改變課程的實施侷限於大學課堂的現狀,在大學和幼兒園之間建立多種形式的合作伙伴關係,推進教師教育一體化和教師終身學習發展;應推行課程考核方法的變革,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考核方法;應轉變實習環節中實習時間短、實習收穫淺表化、零散化的不足,探索優質高效的新的實習模式。

 (二)構建新型課程體系的可行性方向探索

構建新的課程體系,瞄準職業能力培養的總價值取向,不同的高校根據校本實際,可以大有可為,做足文章。據調研,高校學前教育本科課程的構成模塊總體上大同小異,只是字面上表述方式不同而已。有的高校課程由四部分構成:通識課、專業教育課、技能課、教育實踐課;有的高校課程由三部分組成:通識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程,教育實踐課單列;還有的高校課程採用基礎文化課程、學科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教育實踐課的表述方式。高校學前教育課程基本構成差異不大。簡單地説,學前教育課程有以下必要構成部分:培養學生具備大學生的一般素養的課程;培養學生的教育理論素養的學科專業基礎課程;培養學生唱、彈、跳、畫、講、做等各項技能的專業技能課程;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課程;適應未來社會對學前教育多元需求的專業方向課程。雖然從理論上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計涵蓋了豐富的課程門類,課程框架搭建完備,但達到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課程設置上還要有很多細緻的工作要思考和實踐。 "

1.探索構建模塊課程之間的合適比例。課程基本模塊涵蓋了一般素養、專業理論、專業技能、方向特長等應該具有的知識能力的要求。但是,在定位於職業能力培養的新形勢下,在大學四年的時間中,搭配好不同模塊課程的合適比例,就是需要細細思考的問題。在調研的高校中,有的通識課明顯課時比例過高,有的專業技能課又明顯課時不足。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達成,要求必然要重新審視高校學前教育教學計劃四大模塊的比例關係,總體上講,應該適當增加教育實踐課和專業技能課的課時比例。但不同課程模塊應以怎樣的比例組合,這需要在實踐中逐漸摸索不斷完善。

2.優化各個課程模塊。第一,優化壓縮通識課。要適當壓縮通識課程的比例,使學生具備大學生的一般素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文化素質。對通識課程,一定要優選對學生最有價值、最核心的課程。適當優化、壓縮,對學生高中階段就熟知的材料要勇於捨棄。

第二,整合專業基礎課程。長期以來,我國高師課程設置有不少不容忽視的問題:學科專業課程所佔比例過高,門類多,內容雜,主幹課程不突出;限於師資或其他條件,課程開設時有較大的盲目性,因人設課的情況較為普遍;過於注重學科專業課程的縱深發展,忽視學科之間的橫向聯合;隨着學前教育大發展,新的科目不斷疊加,而缺少相近相關學科的有效梳理和整合。因此,必須按照少而精、博而通的原則對學科專業課程進行整合。例如,對內容相近的課程進行有機整合,開設綜合課程。如中國學前教育史、外國學前教育史可以整合為一門課。可以將五大領域教學法和幼兒園活動設計這門課有機整合為一門課程。目前有的高師幼兒健康教育方面的課程開設過多,如幼兒衞生學、兒童營養學、兒童生活護理、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兒童心理保健等,這些課程之間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重複,有必要作適當的整合刪減。高校教師要密切關注幼兒園教育發展的新動向,及時根據幼兒園教育發展的實際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貼近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實際。

第三,重視技能教育課程。目前,藝術教育能力差也是導致許多幼兒園拒絕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學生就業工作中,幼兒園甚至願意聘用藝術專業畢業生而捨棄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究其原因就是高校學前教育畢業的學生達不到幼兒園教師藝術教育能力的要求。由於高校傳統的重理論輕技能的痼疾或者是意識到技能教育的重要性但苦於師資、教育條件一時達不到的限制,使得技能課與理論課相比普遍還是弱。因此,我們必須首先重視技能教育課程,加大技能教育課程的比例。同時積極創造硬件設施和引進藝術專業教師,為藝術教育課程提供積極的保障。要探索藝術教育、藝術訓練的途徑和更為有效的方法。學生的藝術技能課應貫穿於本科四年的全過程,同時所選藝術門類以幼兒園適用為原則。筆者提倡,首先,鑑於學前教育專業特有的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招生時有必要加設面試一項,其意義在於瞭解學生在藝術方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前景,在側重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適當地對藝術特長生有所傾斜。其次,加大藝術技能學習與訓練的課時比例,將高師生藝術教育能力的提高放到一個突出的位置,並將幼兒教師技能的訓練工作貫穿於就讀的四年全過程。

第四,抓實踐教育課程。教育實踐課程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課程。高校教育實踐課程主要包括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等。實踐課既是理論聯繫實際的最好途徑,也是培養合格幼兒教師的重要環節。但是,因為人力、物力、財力、觀念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踐課程的開設在整個教學計劃中一直處於較輕的地位,存在重教學、輕實踐的現象。有的高師在計劃中開列着教育見習,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往往達不到,形成空頭計劃。所以對高師的實踐教育課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避虛而求實。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見習一般在大學低年級集中進行,應幼兒園學科教學法開設的需要也會安排零星的見習活動。幼兒園實習時間一般為6~8 周,在四年級集中安排。在實習過程中,往往也是將幼兒園實習重點放在鍛鍊學生在幼兒園備課、從事教學活動的技能,而忽視學生參與幼兒園全面教育活動的鍛鍊。同時,實習指導缺乏深入,實習中的總結和反思易流於形式。總之見習、實習形式單一,內容簡單,從而使幼兒園教育實踐不能實現預期的教育效果。要進行這方面的改革,一是需要建立相對穩定的高校學前教育實習基地。二是要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教師的有效指導是實現教育實踐課程目的的關鍵因素。三是要實行教育實踐模式多樣化。將模擬實習(試講等)、幼兒園各領域教學工作實習、幼兒班級管理實習、衞生保健工作實習等不同實習重點結合起來,使各種實習內容相互補充,提高學生的教育能力。另外要探索幼兒園見 (實)習的形式,將集中見 (實) 習、分散見 (實)習、穿插見(實) 習、頂崗實習有機結合,強調教育見(實)習安排的創新性,以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四是要重視教育實踐活動的評價。對見習和實習過程和結果都要做分析評價。

第五,抓好專業方向課程。社會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不斷對學前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與一切教育活動要緊跟社會這個總的風向標,要敏鋭捕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催生和即將催生的新的學前教育生長點和就業點,及時更換增添新的方向課程。專業方向課是在專業課基礎即在學前教育專業基礎上,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未來社會的需求開設的,是學前教育專業的細化和特色化。當前高校開設的專業方向主要有:雙語教育方向、藝術教育方向、早教方向、蒙台梭利教育方向、幼兒園管理方向等,真正實現人才培養“一樹多枝、一枝多果”。這類課程設置專業性更強,要做到細而精。這類課程要細緻打磨,持續發展,既是凸顯高校學前專業辦學特色的亮點工程,同時使學生學有專長,分層就業。面對新的形勢,構建新型的學前教育課程新體系是勢在必行。這個問題的有效解決和優秀課程體系的成功構建應是一個艱鉅的理論問題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問題。這其中包含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要做一系列的研究,諸如高校與幼兒園深層合作的可行性模式探索;加強實習有效性的可行性探索;實習學期制的長效研究;推行課程之間的整合研究等。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是對新的課程體系構建的推動。假以時日,不斷努力,基於職業能力培養的新型課程體系會慢慢構建和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