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個人範例 > 職業

自媒體時代職業記者如何錘鍊信息的論文

欄目: 職業 / 發佈於: / 人氣:1.91W

“自媒體”勃興,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新聞的“源頭”,發現線索、記錄事件、傳播信息。有人説,我們正在進入“全民記者”時代。不可否認,網民的“全民參與”,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提升了傳播的時效性。但所謂“全民記者”,實際上是“新聞線人”的一種形態。他們所發佈的信息其實停留在個體傳播的層面,在海量的信息播報中也免不了魚龍混雜。缺乏專業把關,帶來的結果是網絡上小道消息甚至假新聞滿天飛。

自媒體時代職業記者如何錘鍊信息的論文

誰來判斷處理這些產生於互聯網的新信息?如何將這些信息錘鍊成新聞?錢江晚報成立了媒體融合部,目的就在於加強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由專業記者對那些來自互聯網的信息,進行自己專業的判斷和處理,這便是媒體融合部在新舊媒體融合的過程中承擔的專業職責。事實上,“全民記者”發佈的信息,只有經過記者的專業處理,才稱得上進入了專業的社會傳播序列。

  判斷:去偽存真,需要職業記者的專業眼光

網絡傳播了大量的信息,同時也傳播着大量的謠言。特別是進入微博時代,真相迅速傳播的同時,謠言也在迅速發酵。看的人多了,轉的人多了,假的成了真的,一些垃圾信息、八卦、惡搞乃至謠言也被瘋狂擴散。

在對網絡新聞的報道中,我們發現,網絡上的謠言,會變着“馬甲”出現在你的視野裏。有人會在原新聞基礎上,對信息稍作修改然後發佈;有人會通過PS圖片捏造新聞;還有人甚至會拿微博造謠來取樂。判斷網傳消息的真假,去偽存真,需要職業記者的專業眼光。

去年夏天,“海底撈體”走紅網絡。送賀卡、送霸王餐、送iPhone5,微博上一家名為“海底撈”的火鍋店被傳得無所不能。真是這樣嗎?媒體融合部的記者一看到這條微博,便提出了自己的懷疑。如果説“送賀卡”還有點可能,送霸王餐就有些誇張了,更何況送還完全沒有影子的“iPhone5”。

第一時間發現這條線索,記者的判斷是這應該是“海底撈”的營銷手段。因為他體驗過杭州本地的“海底撈”,除了一些特色服務,如免費水果和美甲外,根本不存在類似的活動。

於是,記者開始追查事情的源頭,發現7月23日一名網友“貓叔Ryan”發佈了這樣一條微博:“昨天在海底撈,無意中跟朋友抱怨京東搶的奈良美智大畫冊怎麼還沒到貨,結果服務員結賬的時候問了我京東會員賬户,今天一早三本大畫冊都送來了!” 這條微博被轉發了幾萬次。但事實上,“貓叔Ryan”收到畫冊和“海底撈”一點關係都沒有。

同時,他再次走訪了杭州本地的“海底撈”,並對“海底撈”杭州分店和北京總店的相關負責人進行採訪,得到的結論是,“在杭州海底撈店,在客人等餐時提供免費冷飲小吃、免費上網等。對於特別的客人,比如過生日的客人,還有送果盤送鮮花等隨機特色服務。網上所傳的海底撈服務,很多都誇大了。”而海底撈北京總部的工作人員則直接表明:“那些明顯不可能發生的傳言,網友應該有分辨能力。”

於是, 8月8日,錢江晚報 B4版面《走火入魔“海底撈”》出爐了。通過記者的體驗採訪告訴廣大讀者,“海底撈”根本沒那麼神,同時分析“海底撈”現象,告訴大家,“海底撈體”走紅,不過是網友對優質服務的夢想而已。

  求證:客觀報道,需要深入現場的紮實採訪

當然,作為記者,面對魚龍混雜的網絡江湖,光靠職業的眼光還是不夠的。

網絡上的傳言有真有假,有時候真假混雜。所謂的“全民記者”傳播的信息畢竟大多數是基於自己的主觀體驗和認識,是一種個人感受,可能比較片面。這就要求專業記者進入現場、深入調查、由表及裏、探尋真相併客觀報道。

去年6月份,錢報網論壇上出現一則題為“億像教育(原直映城東分校),騙子當頭”的帖子,署名為“億像教育是騙子”的樓主怒斥:“億像教育(全稱杭州億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原直映教育股東之一開辦的一家沒有任何教育資質的野雞學校,其中超過半數的老師沒有教師資格,所用的教材全都是私自印刷的非法刊物。當然雖然是三無產品,收費可是三高項目。”

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現場求證。記者以家長身份來到位於江乾區三裏亭的憶像教育杭州城東分校收集線索,證實了“憶像教育”在實際操作中的確存在種種不規範的行為,如門口是“直映”,門內是“憶像”;再如有人站門口,老師就講不了課等等。但同時也發現,網友投訴的“讓學生多報課程”、“教材質量差”並無足夠的證據。

於是,在7月1日見報的《錢報網友曝光稱城東有個野雞學校——記者調查發現民營培訓學校的牌子,有點亂》這篇報道中,記者就自己採訪瞭解到的該學校老師教師資格問題、教材問題等,進行了解疑釋惑。在客觀指出“億像教育”種種亂象的同時,也對網友比較偏激的“野雞學校,三無產品”等問題進行了澄清。

這次採訪充分説明,網友提供的線索,只能作為新聞的參考要素,作為職業的.記者,必須以此為機,調查核實,不能偏聽偏信,以訛傳訛。只有這樣,才能作出相對客觀的報道。

  引導:專業提醒,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專業的記者在傳播網絡熱點的同時,不能忘記“輿論引導”的職責。特別是對於網絡上流傳的具有普遍意義的重大事件,必須及時進行全面客觀、有説服力的報道,這樣才能真正起到正確引導輿論的作用。

去年夏天,定製人皮面具走紅網絡。錢江晚報“全媒體”版面對此進行了報道,刊登了《5000元,訂個人皮面具去嚇人,現實版Face off走紅網店》一文。對於這一社會熱點,記者將重點放在網友的擔憂與疑慮上——生產和銷售易容面具到底合不合法呢?報道通過京衡律師集團事務所孔夏雨律師的嘴,明確提出“禁售”的建議:“易容面具應該屬於違禁品,因為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如果犯罪分子用上了易容面具和假身份證,就太危險了,會造成社會治安隱患,而且從某些方面來説,易容面具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權。”藉此,對讀者進行引導。

  新傳播時代,記者的職業精神更顯珍貴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快捷傳播消息,網民、公眾充任“線人”,對職業記者而言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網絡給記者提供了大量鮮活的素材和線索,另一方面,網絡充斥着謠言和偽證,需要記者判斷真偽,核實信息,深入調查。記者的職業精神、自律意識、專業水準和公信力便顯得彌足珍貴。客觀、公正、全面、真實,是記者的基本職業操守,網絡時代更是如此。

新聞工作需要具有高度的職業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在新技術手段面前,作為專業的記者,更加需要克服浮躁、弄假、急功、盲從、透支等不健康的社會心理,一切從事實出發,才能寫出真正能夠經受得起時間和讀者考驗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