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關於張海迪的感人事蹟

欄目: 新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43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那麼事蹟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張海迪的感人事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張海迪的感人事蹟

關於張海迪的感人事蹟1

張海迪是一個高位截癱的殘疾人,但她努力自學,不但學習了國小、國中、高中的全部課程,還研讀了《針炙學》內科等學書籍,閲讀了大量的中外名著,自學了美術、音樂、英語、日語、德語、世界語並進行譯著,創作《輪椅上的夢》等作品,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了張海迪説過的這樣一句話:“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着,活着就要學心,就要為羣眾做些事情,既然是一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

讀到這裏,我深深感動。她是一個殘疾人,面對病痛的折磨,還能自學這麼多知識。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頑強戰勝病魔的海倫凱勒,看到了鋼鐵戰士保爾·柯察金,以及著名音樂家貝多芬的影子。

讀完之後,我想到了體操運動員桑蘭,桑蘭曾在中國體操隊享有“跳馬冠軍”的美譽,並獲得過多項榮譽,但她卻在意外的體操練習中失手,幾秒時間矯健身手變成了癱瘓,然而堅強的她沒有選擇沮喪,而是坦然地接受了命運的`挑戰,始終堅持着已自己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奧運夢想。我又聯想到了自己,遇到困難時,我總退縮,不是讓爸爸幫忙,就是讓媽媽做,今後,我要向張海迪學習,用頑強的毅力去戰勝困難。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不朽的傳奇,每一個傳奇後面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就象大海里沒有礁石就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經不住挫折就成不了強者。我也要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關於張海迪的感人事蹟2

張海迪的家鄉在山東省文登縣。我先告訴你們她名字的由來:她的爸爸媽媽都喜歡大海,媽媽又愛聽那海上的笛聲,所以她就叫張海張海迪的家鄉在山東省文登縣。我先告訴你們她名字的由來:她的爸爸媽媽都喜歡大海,媽媽又愛聽那海上的笛聲,所以她就叫張海迪。

她曾經也有一個和我們一樣幸福的.童年。但是,在她5歲那年一場災難性疾病(脊髓血管瘤)降臨到了她的身上。從此,她的生活只能在輪椅上度過。而渴望學習知識的她,儘管沒有上過一天的學,沒有專職老師教過一次,還要忍受病痛對她一次次無情的折磨。她卻以頑強的意志,認真學習,始終用心對待每一個字,每一行句子,自學了國小、中學的全部課程,實現了她“輪椅上的夢”。最後,她成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

海迪姐姐身殘志不殘的學習精神令我敬佩。讓我意識到:我愧對老師---原先我課堂上會不守紀律;愧對父母---在家不是很聽話;愧對自己---在成長中浪費了很多美好時光。但我下定決心要改正缺點,以海迪姐姐為榜樣,努力勤奮學習,長大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強大做出貢獻。

迪。她曾經也有一個和我們一樣幸福的童年。但是,在她5歲那年一場災難性疾病(脊髓血管瘤)降臨到了她的身上。從此,她的生活只能在輪椅上度過。而

渴望學習知識的她,儘管沒有上過一天的學,沒有專職老師教過一次,還要忍受病痛對她一次次無情的折磨。她卻以頑強的意志,認真學習,始終用心對待每一個字,每一行句子,自學了國小、中學的全部課程,實現了她“輪椅上的夢”。最後,她成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

海迪姐姐身殘志不殘的學習精神令我敬佩。讓我意識到:我愧對老師---原先我課堂上會不守紀律;愧對父母---在家不是很聽話;愧對自己---在成長中浪費了很多美好時光。但我下定決心要改正缺點,以海迪姐姐為榜樣,努力勤奮學習,長大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強大做出貢獻。

關於張海迪的感人事蹟3

張海迪被譽為身殘志堅的一代楷模,自學成才的著名作家,出版了長篇小説《輪椅上的夢》、《絕頂》、《天長地久》,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我的德國筆記》等,翻譯了《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麗貝卡在新學校》等外文著作。她現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

她用頑強的意志粉碎了醫生對她生命長度的預言,她用積極的態度努力過好每一天,不斷拓展生命的寬度。在上世紀80年代,她堅韌不拔的精神,讓全國年輕人看到了奮鬥的力量,鼓舞了一大批中國青年。她就是被譽為“八十年代新雷鋒”和“當代保爾”的張海迪。

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

張海迪,1955年9月出生於濟南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她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成天蹦蹦跳跳跑來跑去,似小燕子般到處飛翔。可惜,蹦蹦跳跳的時光是那樣短暫。1960年一個明朗的早晨,玩具室裏剛上完一節“課”,她和小同伴們嘻笑着朝門外跑去,忽然跌倒了。從此,雙腿喪失了知覺,張海迪也喪失了關於腿的記憶。

張海迪當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覆發作,非常難治。五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6塊,最後高位截癱。這樣,原來天真活潑的張海迪,只能整天卧在牀上。當年,醫生們一致認為,像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

看着夥伴們高高興興地揹着書包上學校,終於有一天,張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對媽媽説:“媽媽,我要上學!”可是因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學校都不接收。

病魔是無情的.,每當病痛折磨她時,堅強的張海迪沒有流淚,疼得實在厲害時,為了當看到當地羣眾缺醫少藥帶來的痛苦,張海迪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羣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温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藥物,努力研讀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鍼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

起初,她在白菜疙瘩上、在蘿蔔上扎。在白菜疙瘩上進了幾天以後,就在她自己身上進針,她覺得醫生就是要這樣,首先要自己感覺。曾有人問她,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沒有知覺,你的胸以下沒有知覺,你在自己身上扎針不痛苦啊?她説:“恰恰相反,我最開始鍼灸的時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臉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紮了以後是什麼樣的感覺,我要知道。”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羣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關於張海迪的感人事蹟4

知道張海迪的人,都把她當榜樣,知道張海迪的事蹟,人人都像她去努力學習。媽媽上中學的時候,就知道張海迪的事蹟,一次,我在圖書館,找到一本張海迪的書。

從書中寫到張海迪童年故事,在她五歲的時候,一次意外,讓張海迪造成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從此雙腿不能走路。親人都以為她要靠別人來生活,張海迪沒有傷心,反而在生活中很快樂,她開始自學。張海迪先從國小課本學起,後來,又自學中學和高中課程。

張海迪愛幫助別人,在十五歲的時候,她隨着下放的父母,來到莘縣生活。在農村,生活條件差,患病的人有很多,她用零花錢,買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等醫學書,鑽研苦讀。後來張海迪成了一名鄉村醫生,為鄉親們治病,得到他們的好評。

1993年,張海迪又完成吉林大學哲學系研究生考試。張海迪又開始創作小説,至今出版作品有,《絕頂》、《輪椅上的.夢》等等,還翻譯一部部作品。

張海迪以自學的勇氣證明自己,身上的障礙全然不顧,用生命的力量,實現自己的上學夢!

關於張海迪的感人事蹟5

以前,我並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堅強,以為只是不退縮就是堅強,現在讀了《輪椅上的夢》後,樂觀頑強的張海迪終於讓我明白了“堅強”兩個字。

從小,張海迪就因為疾病被奪去了健康,胸以下全部癱瘓,成了嚴重的高位截癱患者,不能走路的她從小就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病魔一直在殘忍的折磨她,讓她痛苦不已,她曾經抱怨過、憤怒過、失望過,為什麼上天對她這麼不公平,不能像別人一樣可以自由的奔跑。但是在殘酷的命運挑戰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而是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以超人的意志都完了國小到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和德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張海迪懷着“活着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學會了鍼灸,成為陶莊的第一代女醫生,用自己殘疾的身,帶給村人健康,撫慰他們的傷口。她不停的創作和翻譯作品,對社會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一個殘疾人都可以重新站起來自強不息,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並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對於身體健康的我來説,真是要好好反省反省自己:在以前,我總是遇到困難就要逃避,碰到問題就想放棄,沒有決心去面對。現在想起來,我真的感覺到無地自容啊!今天讀完這篇故事後,我一定要以張海迪為榜樣,學習她樂觀頑強的精神,做一個堅強不屈的人,勇敢面對困難,不斷地奮鬥,做對社會有用的人,讓自己的人生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