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

欄目: 新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3.89K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事蹟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那麼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1

面對他殘缺而又衰老的身體,聽完他震撼心靈的故事,你會強烈地感覺到,老人的背後,分明矗立着我們的民族之魂、興國之魂。朱彥夫,這位留下無數壯舉的英雄模範,這位歷盡坎坷卻從未向命運屈服的耄耋老人,用他一生的忠誠與執着,奮鬥與奉獻,生動詮釋了我們這個民族歷經風雨卻始終生生不息、昂揚向前的精神因子,是踐行偉大中國精神的一面光輝旗幟。

真正支撐起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是精神的力量。這種精神看似無影無形,卻藴含着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強大能量,是一個國家的民族之魂、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放眼人類歷史進程,那些在世界舞台上產生重要影響的國家和民族,在發展繁榮的道路上,無不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把無數個體緊緊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蓬勃向前的精神偉力。回首我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些熔鑄在無數中華兒女血液之中的理想追求,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努力奮鬥拼搏、不惜流血犧牲,歷經百餘年的艱辛探索,贏得了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正確道路,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髮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展望民族復興的燦爛前景,把十三億中國人緊緊凝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的中國精神,是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底氣所在,志氣所在。

朱彥夫是偉大中國精神的踐行者。作為橫跨革命、建設、改革三大歷史時期的英雄模範,從革命戰士到一級傷殘軍人,從農村黨支部書記到退休老人,朱彥夫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人生角色不同,具體的先進事蹟不同,但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卻是貫穿他整個生命歷程,激勵他不斷挑戰人生極限最可依賴的力量源泉。品讀朱彥夫的事蹟,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是一個個具體而微的`細節,更是那麼一股子遇難而上、永不服輸的勁,那麼一股子敢想敢幹、戰天鬥地的氣,是那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無比忠誠與熱愛,是那充盈在天地之間無比堅定的精神信仰。跌倒了,再爬起來,失敗了,再重新來過,朱彥夫幾十年來用鋼鐵般的意志創造了人生奇蹟,靠的就是這股勁、這股氣、這種精神。我們今天要戰勝改革發展道路上的種種風險和挑戰,將“兩個一百年”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同樣需要這股勁、這股氣、這種精神。縱覽朱彥夫精神的各個維度,無論是崇高的信仰,堅定的信念,還是無私的奉獻,勇敢的。擔當,都是中國精神在具體層面的鮮明投射,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具有穿越時代的持久價值魅力,值得全社會永遠珍視學習。

學習朱彥夫,就要學習他無比堅定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於天”。朱彥夫四肢全無、左眼失明、右眼視力僅有0.3,如此殘缺的身體卻能迸發出如此強大的精神能量,創造出如此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靠的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正如朱彥夫所言,“我心裏要不是裝着個黨,不裝着個共產主義,我老朱早就死了。”理想信念,是一切精神的精神源頭,是一切價值的價值原點,是解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的關鍵,有什麼樣的理想信念,就會有什麼樣的精氣神,有什麼樣的行動表現。當前,個別黨員幹部不信馬列信鬼神,對社會主義前途命運喪失信心,有的貪圖虛名、脱離實際、脱離羣眾,高高在上,有的信奉金錢至上、名利至上、享樂至上,心裏沒有任何敬畏,行為沒有任何底線,出現這些問題,説到底是理想喪失了、信念崩塌了。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有可能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向朱彥夫學習,首先就要學習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就要像他一樣為信仰去拼搏、去奮鬥,去獻出全部精力。

學習朱彥夫,就要學習他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朱彥夫對羣眾的感情是真誠的,是實實在在的。羣眾有苦,他自己難甜;羣眾受窮,他心裏難安;羣眾有難,他慷慨相助。正是由於心裏裝着羣眾,關心羣眾勝過關心自己,他才能把父老鄉親緊緊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帶領羣眾同甘共苦、不懈奮鬥,硬是把一個“連地瓜幹都吃不飽”的窮山溝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正是由於對羣眾有真感情,把羣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朱彥夫才贏得了父老鄉親發自肺腑的信任、擁護與愛戴。當前,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深入推進,做好羣眾工作,踐行黨的羣眾路線,朱彥夫為我們做出了表率。廣大黨員幹部要把朱彥夫作為一面鏡子,對照朱彥夫查一查問題,找一找差距,樹一樹形象,以朱彥夫的為民情懷為標尺度量一下自己與人民羣眾的感情,以朱彥夫的務實清廉為標杆查擺自己的“四風”問題,用朱彥夫視民如傷的境界來匡正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應當看到,朱彥夫與人民羣眾的真感情並非無法複製,朱彥夫的為民情懷並非高不可攀,身為殘疾人的朱彥夫能夠做到,每一名黨員幹部更能夠做到。

學習朱彥夫,就要學習他敢於擔當的實幹精神。功崇惟志,業廣為勤。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面對家鄉的落後面貌,朱彥夫沒有去“等靠要”,沒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勇於擔當,挺身而出,拿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與羣眾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幾十年如一日地艱苦奮鬥才換來“山上松樹帶帽、山下林果纏腰”的張家泉。為了記錄、傳承戰友們在戰場上英勇悲壯的歷史,朱彥夫拖着殘軀義務作了千餘場報告,苦熬七年一字一句為後世留下百萬字書稿。朱彥夫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切難題,只有在實幹中才能破解;一切機遇,只有在實幹中才能抓住;一切願景,只有在實幹中才能實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新徵程,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發展轉型,化解社會矛盾,保障改善民生,哪一項都需要我們甩開膀子真抓實幹、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推進。實幹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只要我們像朱彥夫那樣把堅定的理想信念與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結合起來,把心思放在實幹上,把勁頭放在實幹上,踏踏實實,穩紮穩打,就一定能夠幹出成績,幹出實效。

偉大的夢想呼喚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支撐偉大的夢想。朱彥夫以一生奮鬥拼搏忠誠踐行了偉大的中國精神。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需要我們像朱彥夫那樣高揚理想信念旗幟,永不停息地奮鬥,以每一個人的努力拼搏,形成推動時代進步的巨大力量,去贏得民族復興的偉大輝煌。這就是朱彥夫光榮事蹟的時代價值所在。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2

今天上午,在政府禮堂,我們認真聆聽了朱彥夫同志的先進事蹟,朱彥夫同志就是基層黨員的一面旗幟,學習他的事蹟,很受鼓舞。“18年前,我通過《極限人生》這本書,瞭解了朱彥夫同志的感人事蹟。那時我參加工作不久,懷着滿腔激情投入到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拿出《極限人生》看一看,每看一遍都會有不同的領悟,這本書成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指路明燈。”

朱彥夫同志是基層黨員的一面旗幟,特別是像他這樣的基層黨支部書記,更應該學習朱彥夫與民心貼心,為民辦實事的精神。聽了報告後,自己會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調整工作思路,帶領村民一起建造更美好的家園。朱彥夫同志始終滿懷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無怨無悔,無私奉獻,反映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和追求。我們黨員幹部要自覺轉變作風,凝神聚力,真抓實幹,為建設生態和諧文明的現代化臨淄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自己深深地感覺到,與朱彥夫同志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以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向榜樣學習,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斷調整思路,進行改進。在朱彥夫的現實人生中充滿了艱辛與困苦,但在他的人生字典裏卻從未有失敗和苟且。他外在的殘缺無妨內在的完整,他內在的完整成為這個時代最為打動人心的抒情。與其説朱彥夫高尚,不如説他已早早地感悟到了精神之自由對於活着的樂趣。對於我們這些凡胎肉骨而言,我們眼中的幸福恐怕與朱彥夫內心所理解的幸福相去千里。筆者想,朱彥夫一定自認為他是幸福的,他的幸福,來自凡夫俗子望塵莫及的高度,來自他以強大內心啟發他人的參悟,來自以堅韌的創造生命奇蹟的英雄主義,來自他的審美人生激發着更多的人進行一場生命的反觀自照。

朱彥夫作為一名殘疾人,能夠有這種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非常讓人敬佩,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辦事,實踐一個人民公僕的忠誠誓言。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3

朱彥夫同志是山東省沂源縣西里鎮張家泉村人,1933年7月出生,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級傷殘軍人。1956年,他主動放棄榮軍休養所的特護待遇,開拓新的人生之路。1957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全村羣眾治理荒山、興修水利、發展教育,經過25年的艱苦奮鬥,使全村羣眾逐步擺脱貧窮落後狀態,過上温飽殷實的好日子。20xx年3月31日,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5月16日第二次被授予“全國自強模範”榮譽稱號。

(一)自費辦起山村圖書館和第一所夜校

1957年,那時的張家泉村是出了名的窮村,老老少少識字的沒幾個。朱彥夫意識到要改變村裏貧窮落後的面貌,必須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朱彥夫決定在村裏建個圖書室,但是,當時的條件異常艱苦,他拿出微薄的撫卹金,置辦圖書,創辦圖書室。又辦起了山村裏的第一所夜校,教羣眾識字。他親任教員,為了在黑板上寫字,他把粉筆上套上彈殼,用兩隻殘臂夾着寫字,彈殼扎進殘臂鑽心的疼。夜校離家很遠,朱彥夫每天拄着雙枴,拖着17斤重的假肢,天天晚上風雨無阻。

他的心血沒白費,在2年多的時間裏,100多名學生從夜校走出,成為張家泉村建設的中堅力量。此後各生產隊、大隊的歷任會計,都是夜校的“畢業學員”。

荒廢了的'趕牛溝,變成了40多畝平展展的良田,當年增產糧食5萬多斤。舍地溝、臘條溝也變成了70多畝良田,直到現在仍給村民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三)修建大口井,解決山村缺水問題

張家泉是個缺水村,直到上世紀60年代末,別説澆地灌溉,吃水都是難題,為了吃水,村民得跑幾裏山路。

朱彥夫請來水利專家,翻山越嶺,數不清摔了多少跟頭。水源找到後,他天天靠在打井工地,現場指揮。數九寒天,張家泉的打井工程熱火朝天。打到10米多,井底開始見了水。朱彥夫放心不下,非要下井看看,混合了斷肢創面上磨出的血水,生生把假肢和斷肢凍在了一起。

經過一個冬天,一眼深6米、東西寬24米、南北長33米的大口井終於竣工了,張家泉村有了歷史上的第一眼大口井。此後的兩個冬天,朱彥夫帶領鄉親們一鼓作氣,又打出兩眼大口井,修建了1500米長的水渠,徹底解決了村民用水匱乏和無水澆田問題。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4

1、朱彥夫,1933年出生在人傑地靈的沂蒙山腹地——沂源縣張家泉村。

他從小家貧如洗,14歲時就毅然參了軍,1949年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血與火的戰場上,他不怕流血犧牲,拼命作戰,先後參加了戰淮海、過長江、打上海、跨過鴨綠江等上百次戰役戰鬥。

2、1950年12月,朱彥夫參加了在朝鮮爭奪250高地的血腥惡戰。

他所在的一個連,在零下30度嚴寒的條件下,與裝備精良的.兩個營的敵人進行了殊死的搏鬥,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

在彈盡糧絕的時刻,仍然堅持與敵人拼搏。

最後陣地上只剩下一個遍體鱗傷的人,這就是朱彥夫。

3、朱彥夫在戰場上是個勇士,在失去四肢和一隻眼睛後,在極端困難的生活面前,他挑戰生命的極限,決心做個自食其力的生活強者。

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為了不讓別人照顧,他毅然要求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戰爭這個雕塑大師,把沂蒙山雕塑得更加凝重、莊嚴、顯赫。

4、朱彥夫回到山溝裏,才知道全村許多户揭不開鍋,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窮得叮噹響。

面對嚴酷的現實,他深深感悟到:貧窮才是他們最大最兇惡的敵人!他那一顆被淚水煮過的心又開始激烈地跳動。

弗洛伊德認為:人生就是一場生存本能與死亡本能不斷搏戰的過程。

朱彥夫為了練習生活自理,來家8個月,就砸碎了飯碗141個,菜碟盤子23個,茶碗7個,潑掉飯菜上百次,因摔傷、凍傷用藥90多次……在一次次的失敗中,他一直與命運搏鬥。

他終於成為勝者!他是一個成功者, 1957年,全村8名共產黨員,一致選舉朱彥夫當了村黨支部書記。

5、他肩負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寫地的絕世文章!他拄着雙枴,爬山頭,到田間,訪貧問苦到家院;他用殘臂、用假肢支撐着大幹苦幹,開山劈嶺,治山改水,打機井。

他躺在地裏,跪在溝裏,育苗、拔草、澆水;他帶領村民,千方百計,歷經艱難,把光禿禿的荒山,變成了綠山果園;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產。

修道路、搞副業,全村用上了電…… 昔日的槍炮轟鳴,化作了醉人的豐收謠、歡樂曲;沂蒙百姓,以勤勞的天性,將戰火燒焦的土地,裝點得秀美而豐腴。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5

戰場上舍生忘死、報效祖國,和平年代堅忍不拔、無私奉獻,近日,朱彥夫的精神讓山東青年學子“熱血沸騰”,紛紛表示要學習“時代楷模”,努力成才報國。

濟南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大三學生辛寧説,她在朱彥夫身上看到了很多不可能的可能。“朱彥夫用信仰撐起了他的極限人生,同時也用信仰感動着當代年輕人。想想朱彥夫,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珍惜。大學給我們創造了好的學習機會和環境,我們不能就把它浪費在上網、睡覺、逛街上,好好利用時下擁有的一切,書寫人生的輝煌。”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食品藥品學院組織700餘名在校生觀看了朱彥夫事蹟。5個自習室裏座無虛席、鴉雀無聲。

李穎同學説:“朱彥夫為國家擔當,歷盡挫折而不放棄,配得上當代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的稱號。”

製藥1301班王浩同學表示:“朱彥夫同志作為一名戰鬥英雄、傷殘軍人,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展示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政治品格。我要以朱彥夫為榜樣,從自身做起,以實際行動,為學校增光添彩。”

朱彥夫的先進事蹟深深震撼了山東理工大學的學生們。大學生記者協會楊準説:“當聽朱彥夫説‘很羨慕那些能自由讀寫的人’時,我感到既汗顏又幸運。我很久都沒有拿起一本書來細細閲讀了。我有健全的身體可以去做我想做的一切,幸運的是當我得知該珍惜這一切的`時候還不算晚。”

山東理工大學校學生會主席譚曉爽説,“朱老經歷了那麼多困難,仍能堅強面對,值得我們學習。任何不能擊垮我們的困難都是我們繼續前行的階梯。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奮鬥。觀看了朱老的先進事蹟,其實也是對自己心靈的叩問:你還有沒有堅持下去的動力?你最初的夢想呢?我們應學習朱老的精神,從中積極吸取茁壯成長的養分。”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6

1971年,朱彥夫開始為張家泉架電而奔波。沒想到,這場“仗”整整打了7年。架電器材短缺,供電部門愛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機會,到處聯繫架電器材,原本要兩個小時卸一次的假肢,經常一捆就是十幾個小時。

7年間,朱彥夫拖着殘疾的身體,先後乘火車跑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陝西聯繫材料來解決村裏的用電問題。有太多這樣的酸甜苦辣,但終究,兩萬多公里的奔波,換回了15公里的架電材料。1978年張家泉村結束了點油燈的歷史,成了全鄉第一個用上了電燈的村。

六七十年代的張家泉村,家家日子過得都很苦,有的.吃不飽、穿不暖,有的無錢看病。只要朱彥夫知道的,他必會想方設法盡力去幫助鄉親渡過難關。

村民褚秀才兄弟五個,家裏人多地少,經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1971年,家裏實在是吃不上飯了,四弟餓得乾瘦如柴。朱彥夫瞭解到情況後,回到家立即讓妻子送去五六十斤地瓜幹,成了褚秀才一家人的救命糧。

朱彥夫當村書記期間,出出進進為村子裏辦事,從來沒有在村子裏報銷過一分錢,幫村子看水利的、架電的上級來人,沒有地方吃飯,都是他掏錢在自己家招待。25年來,他不僅沒有在生活待遇上向組織伸過手,而且多次謝絕組織的照顧,主動用自己微薄的撫卹金為集體辦事情、接濟困難羣眾。

朱彥夫同志14歲參軍,18歲失去雙手雙腳和左眼,昏迷93天,動過47次手術,卻以驚人的毅力,實現了生活自理。面對羣眾的期望和家鄉的落後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支部書記的重擔,與羣眾同甘共苦,在張家泉村山山水水間,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滾行的“痕跡”。幾十年的艱苦奮鬥,換來了張家泉村“山上松樹帶帽、山下林果纏腰”的景象。這都源於朱彥夫同志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源於他對祖國滿腔熱血、對鄉親們一片真情。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7

朱彥夫,這位參加過戰爭的普通傷殘士兵,當年完全可以躺在功勞本上、頤養於榮軍院中,平安無險地度過自己的平凡一生。然而,作為共產黨員、革命戰士的朱彥夫,卻全然沒有這樣去選擇,因為他清楚自己的入世座標在哪裏,他明瞭自己的人生價值有該多大。他決心像蘇聯紅軍戰士保爾柯察金那樣,做一名中國的鋼鐵戰士,做一名純粹的共產黨人。

回到家鄉去,為生活尚處於貧窮困苦的.父老鄉親們早日擺脱貧困過上幸福生活出把力這是朱彥夫的理想,這是他的承諾,更是他不二的選擇。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從此,四肢全無的他開始了與鐵板為伍、與手杖為伴的悽楚而充實的人生跋涉。25年村支書崢嶸歲月,他不知温暖撫慰了多少貧弱羣眾;7副假肢被磨破的生動寫照,他不知流淌了多少生命熱血;二部自傳體小説出爐,他不知滴下了多少英雄熱淚。央視主持人敬一丹所説的他寫字的過程就是一場戰鬥,每寫完一個字就如同一名戰士完成了一場戰鬥啊!,恰如其分地刻畫出了這位平凡英雄的生動雕像。

是什麼信念、怎樣的力量促使朱彥夫如此地頑強不息、戰鬥不止?我想應當是潛入其心的中國人的誠信友善信條、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鬥志、革命者的不屈不撓精神,時刻支撐着他一路前行。

我們學習朱彥夫,就是要學習他身上所永恆具有並固守着的中國人的誠信友善信條、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鬥志、革命者的不屈不撓精神,無論在什麼時間、什麼場所、什麼條件下,都要把黨和國家的利益置於最高層級,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牢記心間,把落實羣眾路線的要求堅持到底,始終叫響我是共產黨員的口號,及時發出有困難跟我來的倡導,爭做幹事創業的急先鋒,爭當人民羣眾的好榜樣。況且我們絕大多數黨員是不需要付出滾打25年、磨破7副假肢的代價,就可以實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追求目標的。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8

朱彥夫,一位書寫人生極限的特殘軍人,一位深刻改變家鄉面貌的農村黨支部書記,一位震撼無數人、感動無數人的退休老人。他的事蹟正在全社會廣為傳頌,他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致敬。

時代楷模,標識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高度。朱彥夫身上所展示出來的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在長達幾十年的奮鬥歷程中,朱彥夫的.人生角色不同,先進事蹟不同,但貫徹始終的,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和崇高追求,是身殘志堅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是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奮鬥精神。學習朱彥夫,就要像他那樣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強化精神之“鈣”,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去拼搏、去奮鬥、去奉獻;就要像他那樣一心為民,時刻把羣眾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就要像他那樣自強不息,勇於拼搏,不斷書寫精彩人生。

當前,第二批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全面展開。廣大黨員幹部要以朱彥夫同志為榜樣,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於思想行動之中,要緊密聯繫自己的工作實際和思想實際,把朱彥夫當成一面查擺問題,尋找差距的“鏡子”,以朱彥夫為標尺量一量與人民羣眾的感情,以朱彥夫為標杆查一查自己的“四風”問題,把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進一步樹立羣眾觀點、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牢記宗旨,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努力帶領廣大人民羣眾為加快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9

面對敵人的再次衝鋒,朱彥夫把三挺機槍壓滿子彈,不停地換位射擊,死守陣地。而就在朱彥夫再一次給機槍上子彈時,眼前突然飛來幾顆手榴彈。他迅速抓起一顆扔向敵人,又抓起另一顆剛扔出手,就聽到“轟隆”一聲巨響,眼前一道火光,隨後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不知過了多久,鑽心的疼痛將朱彥夫從昏迷中喚醒,身體已經被厚厚的雪花覆蓋,他想大聲喊,但喊不出聲;想伸開手,手指早已被凍壞。他一次次用冰冷的拳頭搓揉雙眼和臉部,想把沾在臉上的冰涼的東西去掉,但拳頭不聽使喚,又飢又渴之下,他索性將這個異物吞下,後來他才知道,那是被手榴彈炸出來的自己的左眼球。

出於對生命的本能渴望,朱彥夫咬緊牙關,開始在冰冷的雪地上艱難地挪動軀體向前爬行。不知爬了多久,昏迷了多少次,朱彥夫終於被兩名志願軍戰友發現救起,緊急地送往戰地救護所救治。

由於朱彥夫的傷勢太重,他被輾轉送回國內接受治療和手術。在長春軍醫大學附屬醫院,朱彥夫先後進行了47次手術,昏迷了93天,流出體外的腸子被塞了回去,醫生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朱彥夫醒來後,發現自己的雙手和雙腿都沒有了,痛心至極,滿腦子都是輕生的'念頭。想餓死,但護理人員按時往他嘴裏餵食物;想跳樓,但沒有手腳連窗台都爬不上去;想吃安眠藥睡過去,好不容易攢起8片安眠藥,吃下去卻沒能把自己“解決”掉。朱彥夫自殺了三次,都沒有成功。

還是醫生的一句話點醒了朱彥夫:“你的命是我們用幾個月的時間,千難萬難,硬從死神那裏奪回來的,你有什麼資格不珍惜?”從此,朱彥夫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嚴酷的現實是,他的雙腿從膝蓋以下被全部截去,雙臂手腕以下被鋸掉,左眼成了空洞,右眼視力也下降到0.3。一個沒有四肢、沒有左眼的特等傷殘軍人,怎樣才能生存下去啊! 雖然國家對像朱彥夫這樣的特等傷殘軍人有切實的優待和撫卹保障,但朱彥夫認為自己“無手無腳仍是軍人”,他不甘於成為一個躺在牀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廢人。1956年,他放棄在條件優越的醫院療養康復,毅然回到了故鄉山東省沂源縣西里鎮張家泉村。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10

“是啊,當幹部只憑一個好思想還不夠,就和管好一個家庭一樣,還得會出出主意打打譜兒,想些法兒多收入些。更得有些威信、威力才行啊。”老村長説道。

沉默,好一陣子沉默……

“哎,朱彥夫大叔行不行?”坐在後面的保管小寇響亮地説道;“朱大叔是人民功臣,咱村裏老老少少哪個不尊重他?再説,大叔回村以來,不吃老本還立新功,變着法兒要為鄉親們辦好事,又是辦圖書室,又是辦夜校,還動不動拿自己的錢為別人治病救急……”

小寇一席話之後,大家七嘴八舌都説讓朱彥夫幹準行。

“胡鬧!”劉書記板起臉來説道:“怎麼能讓他幹呢?咱有胳膊有腿的幹起來都很吃力,他這樣一位‘特殘’功臣咋幹再説,休養所劉所長上幾次來,每次都囑咐要好好照顧他。不行,絕對不行。”

停了一會,老村長説道:“劉書記,我數算來數算去,也只有這麼辦了。讓彥夫幹,只要他在家裏出出主意打打譜兒指揮指揮就行,不用他親自出去幹。只要他給撐着架子,有啥事俺登門找他商量,有啥問題解決不了的就到他家裏去解決,只借他個威望就行。”

劉書記又點燃了一支煙。

朱彥夫深感事情突然,一直沒做聲的`他這時語氣平緩地説道:“不是我不願幹,感謝同志們這麼看得起我,可我殘情太重,為人民服務真是有心無力,哪有蹲在家裏干支書的?”

聽到這裏,劉書記掐滅煙頭,站起來説:“通過討論,我看得出同志們對這次班子改選工作是重視的,也是積極的,都想選出一個好的帶頭人,好的支部班子。圍繞着能否讓朱彥夫同志出任村支書,同志們談了很多很好的建議。最後,我看咱就來個一錘定音,舉手表決吧。”

黨員們齊刷刷地舉起了手。

“全部通過,請放下手。”劉書記笑道。

之後,根據張家泉村黨員的實際情況,由劉書記提名,舉手表決通過了支部另兩名委員的選舉。

這時,太陽已經高高地掛在了藍藍的天空,新的一屆村黨支部班子成立了。從此,這被羣眾稱之為“好漢子不願幹,賴漢子幹不了”的村黨支部書記的擔子便重重地壓在了朱彥夫的肩上。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11

朱彥夫,1933年出生在沂蒙山區的沂源縣張家泉村,從小家貧如洗,一天學堂沒進過。1947年參軍,打了上百次仗,立了三次功,負了十多處傷:淮海戰役傷了腿,朝鮮戰役沒了四肢和左眼。成了“肉軲轆”,仍然是戰士!殘後不願寄生,立志以殘軀再為國盡力,於是拼了命的鍛鍊自理能力,學會了裝卸假肢,吃飯,穿衣和解便,還學會了認字,讀書和寫字。鄉親們信任俺,選俺幹村支書,結果一干就是25年,小山莊起色不小。回顧殘後幾十年,總感一肚子話要説,總想寫點什麼,以述殘疾人自強之志,謝黨和人民的養育之情,於是便有了這本書······ 巳有很久,我沒有讀到過能夠如此讓人為之動情的書了。

每翻幾頁,眼淚都會不由自主地摘下來,一邊擦一邊讀,連夜一氣將它讀完。這是山東沂像縣一位在戰爭中失去雙手雙腳、只有一隻0.3視力的眼睛、一天學也沒上過、憑頑強精神拼命自學、用嘴和雙肘叼着抱粉筆的人,歷時七年,蔽着汗、範粉血和情寫成的30多萬字的長篇自傳體小説。透過這部書,我深切感覺到了人類生命的一種無窮力t;感受到了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生命極限時再創輝煌人生的勇氣;也看到了一位真正共產黨人革命戰士無私無畏、愛國愛民的高貴品質。我為此書叫絕!對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來説,這是部不可多得的人生教科書。

正像小説評論家蔡桂林所講的:“它是一曲生命的絕響,是人生極限處向生存挑戰最壯美的風景。其精神反撼力將大大超過《鑰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部書叫《極限人生》,這個人叫朱彥夫,就是書中的主人公白痴。 朱彥夫,1933年出生於沂蒙山下沂源縣強家莊一個普通農民的家裏。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為掩護一位八路軍偵察員,被日本鬼子和漢奸槍殺了, 朱彥夫在殘疾後,依然堅強不屈,遇到困難從不後退,每一次都是堅強的應對,他一天學都沒上過,卻寫出了這麼長的小説,而且他是靠着兩條斷臂,一隻視力模糊的眼睛。這是一種讓我們多麼敬畏的精神啊!

每一次讀這本書,我都用一種敬畏的心情來讀,在後記,朱彥夫的一句話讓我很感動:死去戰友的臨終囑託催促着我去寫;殘疾人自強不息的信念鼓舞我去寫;共產黨的使命召喚我去寫! 是啊!戰友的囑託,殘疾人的精神,黨的使命,這不正是現在人缺乏的嗎?朱彥夫,一個特等殘疾人,他的精神不正是我們學習的嗎?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12

為了實現教鄉親們學文化的目標,朱彥夫騰出自家的一間堂屋,用母親做壽材的木板做成書架,買了200多本書,建起了全村第一個圖書室。隨後,朱彥夫又張羅着辦起了張家泉村第一所夜校,夜裏常常要艱難地走1公里多的山路給村民上課。夜黑路滑,健全的人走起來都費勁,沒手沒腳的朱彥夫不知在夜間跌倒了多少回。

1957年,朱彥夫被全村的8名黨員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開始帶領張家泉村的村民們砌石壘堰、改天換地,在山坡上開出了80多畝“大寨田”,治理了3條大山溝,為村裏新增200多畝良田。

1960年開始,朱彥夫帶着鄉親們翻山越嶺打了9口水井,並在村裏打了3口用於灌溉的大眼井。他自己繪製圖紙,帶領大家修建起了1500米長的灌溉渠。同時,又成立了村林業隊,建起40畝蘋果園、10萬株的花椒園、2萬株的桑樹園。如今的村民,單是果樹每年就能收入幾萬元,生活富足,原來貧窮的.小山村成了致富模範村。

1982年,一場大病之後,他與死神又一次擦肩而過,朱彥夫自知年事已高,體力不支,主動辭去幹了25年的村黨支部書記。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英雄沒有就此止步,而是開始了另一場戰鬥。

他讓兒女買來筆墨紙張、參考書,説:“我是二十六軍的戰士,我要替連指導員完成他的遺願,把戰鬥經歷寫下來,讓後人知道我們是怎樣和敵人殊死搏鬥的。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

可以想象,朱彥夫寫書有多大困難。殘疾的身體讓他吃盡了苦頭:他用嘴銜筆、雙臂抱筆、單臂綁筆,三種方法交替使用。寫不了幾個字,眼睛就疼得難受。他每天只能寫幾百個字,不知多少汗水和血水浸到稿紙上。

另一個攔路虎是文化水平不高,為了寫成這本書,他舔爛了4本字典。由於日夜煎熬,他的視力持續下降,原來的傷口發炎,心臟病加重。不論醫生怎麼勸、家人怎麼攔,他始終筆耕不輟。

熬過了嚴冬,熬過了酷暑,經過7年的努力,1996年7月,朱彥夫33萬字的自傳體小説《極限人生》出版發行。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親筆題寫書名並題詞:“鐵骨揚正氣,熱血書春秋。”人們説朱彥夫是中國的保爾·柯察金,而遲浩田將軍則説,朱彥夫就是活着的“鋼鐵戰士”! 《極限人生》一出版,便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反響,全國各地紛紛邀請他去作報告,在淄博市的一場報告會上,朱彥夫一口氣講了兩個多小時,當場暈倒在講台上。經搶救治療後,雖然保住了生命,右半身卻從此癱瘓,沒了知覺。英雄永遠是英雄,他硬是撐着病體,經過幾年的努力,又完成了另一部自傳體小説《男兒無悔》。

朱彥夫先後榮獲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模範傷殘軍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他用鋼鐵般的意志書寫了自己的“極限人生”。20xx年12月12日,朱彥夫家庭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受到書記的親切接見,朱彥夫説,這種榮耀和幸福,他終生難忘!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13

他是功勛卓著的革命功臣,14歲參軍,身經百戰,屢立戰功,在朝鮮戰場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是頑強不屈的生命鬥士,18歲重殘,以驚人的毅力,實現了生活自理,主動放棄榮軍院的特護待遇,回到家鄉參加生產建設;他是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帶頭人,24歲擔任村支書,帶領羣眾治山種樹,打井修渠,架電辦學,一干就是25年,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建成了當時全鄉的先進村;他是當代中國的保爾,49歲離職後,以特殘多病之軀,創作出版了長篇自傳體小説《極限人生》和《男兒無悔》。這個人就是朱彥夫,一個身體殘缺,卻又無比健全高大的人!

事蹟報告會上的每一個人都給我們展現了朱彥夫的一個側面:他是黨支部書記的好榜樣。他是永遠的戰士。他是父老鄉親的貼心人。他是兒女心中的明燈。他是精神高地的堅守者。而這些連起來就是一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朱彥夫。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以苦為樂,朱彥夫創造了人生一個又一個奇蹟。

當黨支部書記的25年間,他自掏腰包辦夜校、自當教員教羣眾識字,興辦學校、發展教育事業;他興修水利、平坡造田、種植林果,修路架電、發展農業,帶領羣眾走上致富之路;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堅持特殊家庭每個成員不搞特殊,常常傾已所有接濟病困羣眾。他用實際行動踐行着當幹部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就是要一心為羣眾着想、懷遠大理想抱負,不畏艱難,勇於拼搏,敢於擔當,書寫精彩人生。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14

朱彥夫,男,漢族,中共黨員,1933年7月出生,1947年9月入伍,山東沂源人。獲全國模範傷殘軍人、全國自強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首位“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中國消除貧困獎感動獎、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等稱號,被譽為“永遠的戰士”、“當代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他參加過淮海、渡江等上百次戰鬥,在抗美援朝戰場失去四肢和左眼,10次負傷,3次立功。1956年,主動放棄榮軍休養所特護待遇回鄉。1957年起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5年,帶領羣眾治山治水,使羣眾過上了温飽殷實的好日子。1982年,為弘揚革命傳統,他以超常毅力,歷時7年,創作完成兩部自傳體長篇小説《極限人生》和《男兒無悔》。

有這樣一位英雄的老戰士,他的名字叫朱彥夫,被譽為活着的“中國保爾·柯察金”。他的傳奇和事蹟感動了無數國人。

朱彥夫出生於1933年7月,祖籍山東沂蒙山區。他1947年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軍後不久,就趕上了兩場著名的大仗——孟良崮戰役和淮海戰役。解放戰爭中,他先後參加大小戰役、戰鬥近百次,多次負傷,3次立功。

1950年12月,在朝鮮長津湖爭奪250高地的戰鬥中,朱彥夫所在的連隊冒着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與裝備精良的'美軍兩個營進行着殊死戰鬥。敵人每天在陣地上拋下數百顆炸彈,山頭被削去幾十釐米,捧一把地上的土就有十幾塊小彈片。在反反覆覆的陣地爭奪中,全連的戰友相繼犧牲,250高地上只剩下遍體鱗傷的朱彥夫一人。

感動中國朱彥夫先進事蹟15

朱彥夫,一位向人類身心極限挑戰的山東漢子,一個淄博人民耳熟能詳的名字,一個用極限人生書寫人生極限的中國當代保爾,一位獲得全國首個“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永遠的戰士,今天,他的事蹟再次深深的感動了我。

最早聽説朱彥夫的事蹟還是在上世紀90年代,那時候,朱彥夫是作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成為學習榜樣的並傳遍齊魯大地的。那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身殘志堅,用超人的毅力,挑戰自己,挑戰人生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在淄博齊盛賓館的報告大廳,我通過沂源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黃雪頌,濟南的軍區“沂蒙旅”一營教導員汪祥鬆,沂源縣張家泉村原主任張茂興,朱彥夫的女兒朱向欣,市委講師團副團長于濤等五位同志不同角度和側面的講述,再次瞭解了朱彥夫同志的傳奇經歷、光輝形象和崇高精神,更深切的感受這位特等傷殘軍人鋼鐵般的意志和奮鬥不止的人生。我懷着無比敬畏的心情,先後觀看了中央電視台時代楷模發佈廳的“時代楷模--朱彥夫”發佈節目以及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山東衞視播出的時代楷模朱彥夫等,心靈再一次受到強烈的震撼。朱彥夫,是在優秀共產黨員焦裕祿故鄉湧現出的又一個“焦裕祿”式的先進人物,他和焦裕祿一下,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書寫了作為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無比堅定的理想信念,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堅如磐石的精神力量,詮釋了共產黨員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1956年,不能自食其力的重度傷殘軍人朱彥夫離開榮軍院回到故鄉時,他説:“我想回家考證一下,我這塊軀幹還能不能幹點哪怕是最微小的事情!”回到家鄉後,他被村民推薦為村黨支部書記。“為羣眾做事,就是守陣地”。他以鋼鐵般的意志和堅韌奉獻的精神力量以及一副錚錚鐵骨,和鄉親們一起,一次次改寫着張家泉村的歷史,一干就是25年,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建成遠近聞名的先進村。退休後的朱彥夫用嘴銜筆、殘肢抱筆,創作完成了自傳體長篇小説《極限人生》和《男兒無悔》。

“回看走過的一生,我不相信命,更不相信運。我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黨!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麼都能扛過去!”“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生活裏的一切都不用別人幫,我自己做” --晚年的朱彥夫如是説。在發佈會現場,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滿含熱淚,動情的説:他用鋼鐵的意志寫下了一撇,用熱切的情懷寫下了那一捺。今天,不管朱彥夫是什麼樣的姿態,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個完整的、大寫的“人”。這樣的人,值得我們為他樹碑立傳!

“他沒有手,卻把羣眾的事辦得更實;他沒有腳,卻把根紮在了羣眾的心裏;他用殘肢、用雙枴寫下了為民、親民、清白做人的高尚情懷”。榮獲“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後的朱彥夫想的還是為人民服務,他説“我是一個最普通的戰士,最普通的傷殘軍人,也是最普通的一個農村支書,我只是在自己的村子裏幹了一點自己的事情。我將要用自己有限的精神生命,貢獻於偉大祖國的無限生命中,永遠為人民服務。”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朱彥夫精神是人生的`動力之源。朱彥夫曾經説過“人是要有點精神的。”朱彥夫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正是對以愛國敬業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詮釋。朱彥夫就是靠對黨的堅定信念和無限忠誠的精神,譜寫了一曲實現人生價值的奉獻之歌!現在,我們正在開展第二批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黨的基層組織是我們的戰鬥堡壘,要通過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廣大基層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充分發揚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作為一名基層黨支部書記,我要利用這次教育實踐活動,把焦裕祿、朱彥夫這樣的優秀黨員作為鏡子,虛心聽取廣大幹部羣眾的意見,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找出自己在精神境界方面的差距和自己存在的不足及問題,提升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學習“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蹟,結合本職工作,把各項工作做好做細做實,踏踏實實辦事,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一名名副其實的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