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多媒體教學反思15篇

欄目: 多媒體 / 發佈於: / 人氣:1.89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多媒體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多媒體教學反思15篇

多媒體教學反思1

運用多媒體教學,在直觀化、形象化方面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所難以相比的。它所營造的由形象、色彩、聲音等構成的綜合氛圍,使學生“身臨其境”、倍感親切,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不少教師喜歡藉助多媒體進行閲讀或作文教學。

然而,大量教學實踐表明,音像手段運用於語文課堂,如果控制不當也會成為干擾因素,影響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威尼斯商人(節選)》、《巍巍中山陵》等篇目時,不少教師往往只是匆匆地組織學生朗讀一下課文,然後就用大量時間放映有關的影視片段;教學有關名山大川、花木鳥獸的課文,或是寫作這方面的作文,教師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製作、放映相關的多媒體課件等等。這些課件固然能讓人耳目一新,一時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聽衝擊,引起多感官的興奮刺激,但它所佔用的課堂時間,遠遠超過學生對文本解讀或運思動筆的時間。在許多“觀摩課”上,學生看看錄像、聽聽音樂、談談感想,似乎“有聲有色”,熱熱鬧鬧,卻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課”。學生抱怨“課堂上轟轟烈烈,課後卻空空洞洞”的,常常就是這樣一些課。

為什麼學生們課堂上看得津津有味,聽得如痴如醉,但過後卻猶如過眼雲煙:對課文內容一知半解,所寫的作文也並不見好——不少學生甚至於還是寫不下去呢?

主要原因在於:語文課是語言實踐課,這一本質特徵要求一切教學手段都必須以語言活動為主體,以語言媒介為中心,而不是相反。藉助任何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最後還都必須落實到課文的語言文字上去。否則,就是名副其實的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光看不練假把戲。”以學習記敍類的文學作品來説,運用直觀手段,就是為了通過“形象”與“抽象”的鮮明對比,促使學生領會作者是如何用詞來標誌和塑造形象的;通過對比來展示這兩種語言的區別,促使學生更快的掌握語言文字,而不是簡單的以影視語言替換文字語言。藉助影視畫面的.閲讀課,最多隻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寫什麼”的理解,而對於“怎麼寫”則極少觸及。尤其是對更基本、更重要的“用什麼寫”的探究和把握更是不足。所以,教師務必及時憑藉畫面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性的語言文字的“回放”和“還源”——迴歸文本,探究作者是運用哪些語言材料和藝術手法,來塑造人物或者景物的。也就是説,憑藉影視畫面以更直接地領悟語言大師是怎樣以典範的語言來表述特定的人物、事物、景物的,這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點和根本任。

多媒體教學反思2

【論文摘要】多媒體技術是教育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並以其獨特的優越性在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但讓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更加的豐富,而且還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它變革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對教學過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從多媒體的優勢和不足出發,對多媒體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和反思,並提出了合理使用多媒體的相關建議。

【論文關鍵詞】職業 大學 多媒體教學

一、前言

隨着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並日益得到普及。多媒體技術因其能供多種文字信息、音頻和視頻信息等而使所顯示的內容圖文並茂、聲像俱佳、生動有趣,更加形象、直觀,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而大大地優化了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近幾年來,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進入到各個教育領域,尤其是在進入課堂教學之後,顯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對教育領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與不足

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多媒體教學能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直觀、化複雜為簡潔等,極大地豐富了教學的表現力,從而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習的效率。然而,即使再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條件,都有它的優勢與不足。

1.1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與不足

多媒體教學變革了傳統教學中無法實現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它能將複雜抽象的教學內容以生動、形象、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利用多媒體教學,有效地節省了教師的板書時間和學生的記筆記時間,可以在短時間內投放大量的信息,從而有效擴充了教學的內容和信息量,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和視野,提高了教學效率。除此之外,多媒體教學還可以幫助教師減輕工作量。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備課,這樣教師就難以節省時間去學習新知識而進行自我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大大地縮短了教師的備課時間和工作量,進而減輕了教師重複勞動的強度。"

多媒體教學固然有着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但多媒體自身也有許多不足。多媒體教學是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和投影設各來教學的,不利於師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而且多媒體教學信息量較大、文字圖片切換較快,容易造成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從而降低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並不是所有的課程和教學內容都適合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同的學科課程,其性質、內容和教學目標也有很大的差別,所以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分析是否適合使用多媒體教學。有的教師把應用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時髦,一味地追求多媒體形式的多樣和新穎,而忽略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的要求。這樣反而使教學質量大大的下降。

三、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

1.1遵循教學規律,合理選用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如同一把雙刃劍,如果科學合理、靈活地選擇和運用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一味地追求時髦和形式的多樣而忽略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的要求則會使教學質量下降。不是所有的課程和內容都適合運用多媒體教學,要使多媒體在教學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要求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立足於現有的教學條件,在課堂教學中科學、恰當、靈活地使用多媒體。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過程。教師應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不能過於強調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應在適當時候走到學生中去與學生進行互動,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進而形成有利於多媒體教學的課堂氣氛。

1.3認真準備,精心製作好多媒體教學課件

要想獲得理想的多媒體教學效果,必須有表現力豐富和感染力強烈的高質量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要求,認真收集、整理素材製作好多媒體課件,要突出教學重點卻又簡潔明瞭,應做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從而達到教學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四、結束語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讓多媒體技術真正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去學習、總結、探究和積累經驗。

多媒體教學反思3

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簡稱CAI,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領域的直接應用。是計算機與教育學、心理學以及教學內容相結合的產物,它是一種新的教育技術,代表着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被認為是人類教育史上繼文字出現、學校創立、活字印刷之後的第四次革命。

教育部在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指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的學科中。”在此思想的指引下,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悄然走進國小英語課堂,這無疑給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雖然各個地區、各個學校的英語教學的發展水平不平衡,但近年來多媒體技術與英語學科的整合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教師、教學研究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關注。在短短的幾年裏,多媒體課件(courseware)和英語教學軟件等已為廣大教師所熟悉,而且許多教師已經在嘗試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和Flash等軟件設計和開展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新的媒體模式,它迅速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建立了一種視聽説結合的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上實現了讓學生積極參與、口腦並用、和諧高效、主動發展,培養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體現了現代英語課堂的要求。然而,近年來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部分教師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和意義的認識仍然存在一些誤區,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干擾教學,反客為主

在運用多媒體設計的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在採用這種教學手段的初期,部分教師經常把整堂課設計成多媒體課件。這些課件從開始的課題到最後的結束,都用多媒體課件控制起來。

多媒體課件的確能夠把聲音、圖文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體化的教材,這是傳統教材所無法比擬的。但是作為輔助英語教學這一特定的學科教學的電腦軟件,尤其是輔助課堂教學的軟件,如果過多地追求多媒體,就會適得其反。這不僅不能增強教學效果,反而干擾了學生的思考,干擾了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活動呈現流水線式的程序化模式。教師只是實現這一模式的“機器操作工”;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件的畫面和聲音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被一個冷冰冰的機器隔開;學生的思路處於被動和僵化的狀態;教學活動不斷被打斷。造成的後果是整個課堂的主體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學生,而是多媒體課件。

這是典型的以多媒體為中心,反客為主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違背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輔助性原則,也違背了現代英語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一個多變的變量,教師在設計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充分體現教案的靈活性,考慮各種應變的措施。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不必過分強調課件的整體性,而應該從實際出發,製作和備用一些積件,如插播片、片段片、素材片,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有效地利用這些積件,使多媒體真正起到輔助作用,從而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追求形式,華而不實

多媒體技術的一大優勢就是可以模擬現實環境,利用聽覺、視覺和多種感官的綜合作用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刺激。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卻片面地利用這一優勢,在設計課件時過分運用視頻技術、音頻技術甚至網絡技術,過分注重課件的動畫、色彩和音響等效果,其結果是喧賓奪主,沖淡了主題,分散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注意,干擾了學生的觀察,不利於他們看清問題的本質。

多媒體課件與英語學科整合的主題應該是語言的學習,主體是學生,媒體只是輔助。在設計課件和積件時,教師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設計的內容和設計的對象。圍繞這兩個中心,教師再考慮如何設計,即如何把內容傳遞給學生,如何讓學生認知學習的內容,如何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主要考慮的應該是開發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功能,用多媒體把信息正確無誤、簡單易懂地傳遞給學生。因此,正確無誤和簡單易懂是衡量課件設計有效性的標準,任何動畫、色彩和音響都應該為此服務。在考慮設計對象和如何設計問題時,教師應該考慮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主動性和互動性的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習和掌握語言。教師所創設的各種情景能否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動交流是檢驗其有效性的標準。如果設計課件只是為了讓學生感到好玩、有趣,這樣的多媒體整合是沒有實踐意義和學習效果的。

我們應該提倡課件有友好的界面,操作簡單方便,這與華麗當然不是一回事,特別是作為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更應該把解決英語教學中的問題放到首位,追求軟件的內在作用,而不是外在的形式美。

三、演示為主,李代桃僵

目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資源的浪費十分嚴重。不少教師認為多媒體是教師講解和演示教學內容的工具。然而,現代教育理論下的`教學媒體的性質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現代教育理論要求要注重對學生的認知方法的培養,教育技術的應用應該引導學生通過發現、探究的途徑獲取知識。也就是説,教學媒體應該是學生進行發現、探究、接受新信息並最終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工具,是學生學習的幫手,而不再是教師講解和演示的工具。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把多媒體當作傳統教學的附屬物,設計的課件主要為了直觀地呈現自己講授的內容,一堂課下來不用黑板和粉筆,應該板書的內容全部顯示在大屏幕上。表面上,這樣可以提高課堂的節奏,加快課堂的進程,增加教學的密度和信息量,但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學生的思考時間,抑制了學生的思考慾望,使學生失去了大量的技能訓練的機會。這樣的課堂依然是填鴨式的教學,“灌”的信息量比傳統課堂教學大大增加,收到的效果比傳統的課堂教學還要差。所以,在新的教學技術支持下,必須有新的組織方法和新的教學觀念,否則就使多媒體課件成了壓抑學生髮展的幫兇。

多媒體教學反思4

【提要】

從“創設情境、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消除學生思維障礙、進行個性化學習、增大課堂容量”五個方面的具體做法出發,談如何“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優化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並逐步摸索出“創設情境,激情引趣,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分層練習,反饋矯正,注重應用”的教學模式。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創造教學的文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

【關鍵詞】

現代信息技術學習過程優化國家《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整合”的宗旨是通過在數學教學中有效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學生的多樣化學習創造環境,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及利用信息技術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層次和效率。

一、實驗研究的主要方面

(一)利用信息技術巧妙地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提供生動的畫面,還可以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現實的生活材料。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着豐富的數學問題,增加學習的實效性。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促進學習過程的優化現代信息技術為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它可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強有力的認知工具。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感知事物是通過多種感官進行的,多種感官協同活動能夠有效地提高記憶成效,形成正遷移。人們獲取的信息量和多種感官的刺激密切相關,如果刺激是多樣的,那麼,信息或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於單一的刺激。現代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並茂的,生、色、形、動畫等豐富多彩的綜合效果,給學生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多樣的。因此,非常有利於知識的獲取與保持,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時,利用計算機課件依次閃動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鮮豔的畫面,悦耳的聲音,對學生形成了強烈的多樣刺激,使學生正確認識了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並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長方體表象。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探究,初步發現了長方體的特徵,這時利用課件就能發揮助學、驗證發現的作用。當學生點擊長方體的面時,上下、前後、左右兩個面就會完全重合。當學生點擊稜時,課件就會出現紅、藍、紫三種不同顏色的稜,進而閃動每種顏色的4條稜慢慢重合。從而非常生動地説明了長方體的12條稜可以分為三組,相對稜的長度相等。同學們面對自己的發現,心裏特別高興,特別自豪。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消除學生思維障礙,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眾所周知,國小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而有的數學知識又比較抽象、枯燥,難於理解,這樣就與國小生的思維特點形成了一對鮮明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那就是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將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動態的過程靜態化,抽象化。

二、教學模式的主要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情引趣,提出問題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在這個動態建構的過程中,學習興趣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它既是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開端,又是保障學生主動參與的動力源泉。教師可以藉助於信息技術將動畫、聲音、圖片、視頻有機結合,創設一些生動的問題情境,這樣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我要學”的心理需求,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建構主義強調創設情境,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而多媒體技術正好是創設情境的最有效的手段。例如,《長、正方形的周長》一課,是這樣導入的:“前兩天我親手為我的兒子縫製了一個小椅墊和一個小枕套,你們想不想見識一下這兩件作品呢?”在學生們的一致響應下,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向學生們展示出了兩件作品的圖案。學生們口中發出了“哇”、“哦塞”的驚歎聲。

此時的學生已被屏幕上的畫面吸引住了,興趣盎然。緊接着有學生説:“如果給它們縫上花邊就更美啦!”同學們都積極響應。“在哪兒縫花邊?”“買多長的花邊?”“怎樣計算?”可見,問題提得很有價值,學生已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學習的角色,探索問題的熱情極其高漲,思維也異常活躍,進入了學習的最佳狀態。為了解決問題,滿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學生們都積極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問題的提出、探究興趣的激發,信息技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教師通過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

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強調和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生的學。為了支持學習者的主動探索和完成意義建構,在學習過程中要為學習者提供各種信息資源。《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認知的主體,學生認知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與學的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計算機的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的有機結合,使數學學習的內容和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們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活動機會,讓他們在合作中增長才幹,解決問題。例如,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因為學生有和家長一起或獨立去商場購物的經驗,老師利用計算機這一強有力的工具,發揮其特有的其它工具所不可替代的功能,設計製作模擬網站及“網上商場”,同時把網上處理數據的方法用到數學計算課上,通過“網上商場”這一信息社會才有的產物,將購物、調查等實踐活動引進課堂,使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通過上網,進行查尋、瞭解商品信息,經歷購物的全過程,採用網絡技術輔助數學教學,學習過程基本處於學生自我控制的狀態,學生面對計算機屏幕通過鍵盤和鼠標,控制對商場調查分析選擇的活動節奏,並且可以自由討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在獲得學問性知識的同時獲得體驗性的知識,如怎樣瞭解和比較價格,貨比三家,少花錢多辦事等;不僅獲得方法性的知識,如調查、分析、設計、調整,而且獲得綜合性的知識如筆算與計算器、口算、估算的綜合運用,網絡工具的功能等。通過將現代信息技術引進課堂,實現了所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把過去的“聽”數學變為自己學數學,“做”數學,較好地實了《數學課程標準》對計算教學的要求。又如,《長、正方形的周長》一課,在探究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老師設計了可供學生上機

動手操作的學習軟件,學生圍繞着“怎樣計算長方形小枕套的周長”這一中心問題展開了以下三個環節的研究:

(1)自主探索:觀察小枕套的外形,想一想怎樣計算它的周長,可以有幾種不同的算法?

(2)合作交流:互相説一説每一種方法你是怎樣算的,又是怎樣想的?

(3)上機操作:根據數與邊的對應關係,把小組討論出來的幾種算法擺在計算機屏幕上。學生們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之後,便可點擊“學生課件”,利用電腦軟件的交互功能把每一種算式,根據數與邊的對應關係擺在計算機屏幕上。而教師則只需坐在主機前,運用蘇亞星多媒體教學的屏幕監看、遠程控制等人機交互的網絡功能,察看學生動手操作的情況,並通過遠程控制對遇到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及時有效的幫助。學生還可以通過發電子郵件、登陸論壇等進行更廣泛的交流,不但拓寬了交流的渠道,同時學生的信息素養也不斷提高。

(三)分層練習,反饋矯正,注重應用

利用計算機為學生提供大量不同類型(填空、判斷、選擇、計算、繪圖、解決問題等)、不同層次的習題,計算機的交互性能還可以提供各種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容量之大的反饋信息。傳統教學中,教學效果往往通過批改學生作業或檢測才能瞭解到,學生反饋的信息相對滯後。計算機可以非常容易的實現對學生課堂練習的及時反饋,一方面滿足了學生急於瞭解自己學習效果的`願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為調整下一步的教學提供有力的依據。另外,利用計算機的測試功能,可當堂對本課的內容進行全班達標檢測,並能按指定的順序及時調出檢測題,選擇相應的答案,有利於糾正錯誤及時補救,達到了當堂鞏固,當堂矯正的目的,解決了傳統教學不能解決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從而保障了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

例1,《長、正方形的周長》一課,在計算機中設計了A、B、C三層練習題。A層:基本題。讓學生利用長、正方形周長知識進行選擇和判斷,並進行簡單的實際應用。B層:變式練習利用長、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靈活的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體會數學知識服務於生活的道理。C層:思維訓練題。這一練習是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擴展和延伸,是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準備的。在每一層練習中,計算機中都設有提示和幫助兩個按鈕,點擊提示按鈕,計算機將會告訴學生如何利用鍵盤和鼠標操作每一層練習題,點擊幫助按鈕,計算機將會對遇到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學習幫助。在分層練習中,教師不給學生化定界線,而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自主選擇練習題上機操作。學生每做完一層練習題,計算機都會給出相應的成績。當學生做完一層練習題之後,還可以根據練習情況,自由選擇其他層次的練習題。例2,21世紀數學實驗教材第一冊《退位減法訓練課》習題訓練一:投籃球比賽。

習題設計:籃球場上有若干個籃球,球上分別寫着減數是9、8、7、6的退位減法數學題,球場上還有三個籃板,籃板上分別寫着得數4、5、6,一隻小熊站在籃板下正準備投籃球。

遊戲規則:每個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喜好,用鼠標點擊任意一個籃球,被點擊的籃球就會自動滾到小熊手中,學生計算籃球上的算式,得數是幾,就點幾號籃板,如果點擊正確,籃球就會自動入籃,小熊還會對學生進行鼓勵“你真聰明!”“哇塞!你好棒!”如果計算錯誤,籃球就會彈落到地上,小熊就會説“你錯了,再想想!”習題訓練二:吹氣球比賽

習題設計:一隻小猴蹲在地上氣球,氣球上寫着減法算式,既有退位減法,也有不退位的減法,氣球的數量比較多,學生每做對一道題,電腦就會自動加10分。通過此項練習,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增加練習的密度,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

遊戲規則:當小猴吹出一個氣球,學生就可根據氣球上的算式計算得數,並把計算出來的得數用數字鍵盤敲擊到電腦屏幕上,如果敲擊正確,電腦在自動給學生加10分的同時還會發出悦耳的樂聲,如果敲擊錯誤,電腦就會發出急促而低沉的聲響,輸入的錯誤答案就會變黑,直到學生改對之後,小猴才會吹下一個氣球。

習題訓練三:小動物找家。

習題設計:小兔、小鴨、小狗、小貓和小雞在森林裏迷了路,但是它們每人都向我們提供了一些數字信息(得數或減法算式),請你根據它們提供的數字信息,幫助小動物們回家。

遊戲規則:學生用鼠標選擇要幫助的小動物,然後通過計算,再用鼠標點擊小動物的家,點擊正確,小動物自動回家,如果點擊錯誤,小動物在原地不動。這些練習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的基礎上,為學生精心設計的訓練題,目的是通過大量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與鞏固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當老師通過蘇亞星多媒體教學網的傳輸功能將訓練習題傳輸到每一位學生的機子上時,學生們便個個摩拳擦掌,擺出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來。“投籃比賽開始!”老師的話音剛落,學生們便迫不及待的操作鼠標和鍵盤積極的行動起來。“你真聰明!”“哇塞,你真棒!”“再想想”在教室裏響起來,彷彿一首動聽的歌。學生們為了爭得小熊的誇獎,都積極動腦,認真計算,當投籃成功,屏幕上噴射出禮花時,學生們個個興奮不已,有的説“老師,我還沒玩夠,我還想再玩一次!”有的説“老師,真好玩!”趁着學生們玩意正濃,老師連忙説:“咱們再比一次,怎麼樣?”老師的建議自然是滿堂呼應。接着,一場別開生面的猴子吹氣球比賽開始了,只看見五顏六色的氣球在屏幕上漫舞,悦耳的旋律在耳邊縈繞,學生們一邊用小手點擊着鍵盤,一邊興奮的説着“老師,我已經100分啦!

”“老師,我都160分啦!”“老師,我都快200分啦!”學生們都極盡所能,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的題,得更多的分。這樣的習題,不僅有效的訓練了學生計算的速度,而且提高了正確率,激發了學生的榮譽感和上進心。送小動物回家一題,使學生們緊繃的情緒得以舒緩,

學生們伴隨着舒緩的音樂,思考着如何幫助小動物們回家,此題雖不具備很強的競爭性,但卻需要學生多角度的去考慮問題,需要生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使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情感體驗。

總之.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教學的整合,無疑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只要我們教師勤於耕耘,不斷探索,在充分發揮傳統教育媒體優勢的同時,利用信息技術這一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營造一種積極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學情境.更好地將學生的情感與認知。感受與理解、動手與動腦、學習的主體與教師的主導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學生數學智能整體而和諧的發展。因此,我們會積極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力求在最短的時間裏找出最佳途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學方式與教學過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自主學習比傳統課堂講授更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生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索者和個性化的獨立學習者,學習的興趣、能力和效率越來越高。因此,我們應當充分挖掘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並努力整合於數學教學之中,開創國小數學教學的新天地。

多媒體教學反思5

《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這篇課文簡要介紹了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到多媒體的運用的基本情況,展示了電子計算機的飛速發展和燦爛前景。內容平實,語言樸素。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説明文。

由於我們大部分學生家庭經濟比較富裕,幾乎家家都有電子計算機,很多學生家裏都有上互聯網,學生對電腦很熟悉。所以,教學這一課時,我簡單引入後就讓學生閲讀課文,然後直接問學生:“你知道電腦都可以幹什麼?”有的學生説出“打印文件、玩遊戲”,有的學生説“電腦的用途可多啦,它可以聽CD,看VCD,唱卡拉O,可以發郵件給你遠方的親戚朋友,可以和別人在網上用文字、用耳麥、用視頻進行聊天;”等等我補充:“還有網上銀行,有些銀行業務可以在網上完成”。

由於學生都對電子計算機有一定的瞭解,通過仔細閲讀,認真思考,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鍛鍊了閲讀能力和概括能力。我在教授每一段課文時,就着重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讓大家討論。

最後,這課的教學,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把以往刻板呆滯的課堂氛圍,指導成輕鬆、活躍、和諧的民主氣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得以很好的體現。

多媒體教學反思6

説明文大多內容平實,語言樸素,對國小生來説是枯燥無味的,教學中如果只是機械地介紹課文的內容,學習有關的知識,常會導致學生覺得課堂乏味無趣。因此教這類課文更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促其自主自願學習。

第十一冊第八課《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是新編課文,課文簡要介紹了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到多媒體的運用的基本情況,展示了電子計算機的飛速發展和燦爛前景。由於大部分學生家在農村,經濟比較落後,學生只能從電視、書刊以及每週有限的幾堂信息技術課接觸電腦,對電腦並不很熟悉。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課前,我搬來了一台電腦。上課時,我直接問學生:“你知道電腦都可以幹什麼?”學生只能説出諸如“打印文件、畫畫、玩遊戲”等之類的答案。我説:“電腦的用途可多啦,它可以看世界各地的電視節目;可以收聽各個頻道的廣播;可以和別人在網上用文字、用耳麥、用視頻進行聊天;可以發郵件給你遠方的'親戚朋友,再也不用動筆寫信、寫信封、貼郵票、到郵局寄信那樣麻煩,既準確無誤速度又快;如果你想買東西又不方便出門的話,電腦還可以幫你的忙,只要你鼠標輕輕一點擊,快遞公司就會送貨上門了;另外,電腦還可以打電話,聽CD,看VCD,唱卡拉OK……”隨後,我在電腦上播放音樂,演示給學生看。學生們個個聽得如痴如醉,睜着大大的眼睛,學習的興趣完全被調動起來,接下來的課便學得興致盎然了。

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以擬人化的方法用第一人稱作“電腦的自述”的表演。經過一番醖釀之後,學生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此時,學生的情緒達到了高潮。有的學生還做着簡單的動作,像舞台上演員;有的學生邊聽邊幫別人修改,儼然像個導演。我聽了,大部分學生的故事開頭都不一樣。有的學生是這樣講的:“同學們,你們認識我嗎?我就是你們的好朋友電腦呀……”還有的學生這樣講:“嗨,大家好,我叫電腦,過去我的名字叫計算機……”其中有一個學生的開頭很新穎:“一天,我收到了一份電子郵件。我打開一看,原來是我的祖爺爺埃尼阿克發給我的……”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令我驚歎!表演把説明的物件改變為生動有趣的擬人化的“自述”,對於説明文教學來説,不但能變枯燥為生動形象,而且能更好地體現説明文的教學特點,發展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這課的教學,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把以往刻板呆滯的課堂氛圍,指導成輕鬆、活躍、和諧的民主氣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得以很好的體現。

多媒體教學反思7

自進入九十年代以來,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蓬勃發展,其應用已遍及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正在對人類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變革。同樣,多媒體技術對現代教學也產生積極的效應,能為學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我是一名多媒體愛好者,使用多媒體已有好幾年的時間,我覺得應運多媒體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應用多媒體首先要轉變觀念。多媒體技術是一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它可將語言無法表達的東西通過聲音、圖片、視頻等方式表現出來,學生只要認真聽,仔細看,便可掌握知識。將多媒體應用與教學中,對於那些長期使用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教師的確難以接受,甚至排斥,並拒絕使用這項技術。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科技已成為第一生產力,教師必須樹立“科教興國”“科技興教”的理念。教師要以積極的心態,認真學習,儘快掌握這一技術,讓它成為我們教學的好幫手。

應運多媒體要準備付出。傳統教學中,教師只要熟悉教材,備好課就可以上課了,而應運多媒體除了這兩個環節外,教師還要下載資料,製作課件,書寫教案,其中包含教師的創造性思維,這樣教師的工作量就會增加,教師也要為此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當然有付出也有回報,通過多媒體教學,我們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有勁,教學效果也會提高。

應運多媒體要注意教師角色的定位。許多初次使用多媒體的教師認為有了多媒體,教師只要在課堂上把自己制好的課件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觀看課件來達到學習目的,教師只是一名“放映師”而已。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有了多媒體課件,教師在課堂上節省大量描述性的語言,但是,學生課堂行為的評價,重點難點的突破,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都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由此可見,課件只是教師手中的一件工具,並不能代替教師所有的活動。

現在多媒體的應運還處在初級階段,對多媒體的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多媒體的優勢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因此,每一位教師還要深入學習,不斷探索,讓多媒體真正成為我們手中的“達摩之劍”。

多媒體教學反思8

一、呆板的表現形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於抽象的知識能更好的理解。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更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下面結合本次學習和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對多媒體教學認識:

一、要正確認識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位置。

我認為在運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多媒體手段為媒介的原則。始終本着以教學為主,教學手段為輔的宗旨。

二、從實際出發,避免追求表面,處處濫用

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它僅僅是一種媒體的作用,不能起主導作用,我們教師不能成為操作機器的機器,可有的老師誤認為是一種全能媒體,整堂課均由電腦來完成,一堂課上下來,黑板上不留一點痕跡。我們知道,多媒體功能的發揮是依賴於一定條件的,並不是説在教學中採用了多媒體就一定能改善教學,更不是説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相反需多考慮在什麼條件下用,如何使用,怎樣從實際出發,合理有效運用,而不是處處濫用。

三、精心製作,避免粗製濫造

在製作課件過程中,既要講究科學性,還要講究美觀性。運用多媒體,就是希望在聲、光、色、圖的配合下,來營造一種賞欣悦目的語言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主動性,還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粗製濫造的課件就不能起到這些作用,反而影響了課堂的效果。

四、利用多媒體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學空間,並能加大練習密度。

課堂練習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教師對課堂練習的精心設計,不但能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而且能提高教學質量。在設計習題時,可分為基本知識的變式練習和思考性練習,既能照顧中偏下的學生又能照顧優秀學生,讓全體學生都能得到訓練和發展。達到了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五、加強對教學教法的`專研創新

教師還需加強對教學教法的研究.嘗試將多媒體課件與教學實踐、案例教學等各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能力.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依據自己的課堂需要重新整合課件內容,形成新的、能夠滿足自己教學需要的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以下優勢:

第一、用多媒體容易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教學中,有些重點難點往往不易突破,尤其是一些關於分子、原子這些抽象的概念,及一些無法掩飾的化學實驗經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學生在頭腦裏建立起自己的認知結構,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特徵,強化了對新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也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完成了教學目標。

第二、利用多媒體容易拓學生的理解思路,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與學習的方法有着密切的關係。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思維和操作形成。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為學生創設一個多向思維的情境。因為它有聲形並茂,生動有趣的特點,提出與新知識有關的問題後往往在新知與學生的求知心理之間製造矛盾衝突,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學生在這種情境之中會積極思考,在活動中會主動參與操作。

第三、利用多媒體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學空間,並能加大練習密度。

課堂練習是學生鞏固所學新知的重要環節。學生對所學新知的掌握情況也從課堂練習中體現出來。教師對課堂練習的精心設計,不但能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而且能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充分發揮多媒體圖文並茂的優勢設計多層次的習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練習。在設計習題時,要照顧全體學生,就要把習題分成多層。一般來説,第一層是與所講例題相仿的練習,目的是照顧比較差一點的學生;第二層是基本知識的變式練習,目的是解決重點、難點知識問題,照顧中等學生;第三層是要稍微動腦筋的思考性練習,目的是照顧優秀學生。這種多層次的練習,讓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等生“吃得飽吃得好”。學生在做題時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老師也達到了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第四、多媒體教學的普及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快捷方便。

教師可利用網絡資源製作出滿意的課件,在課堂上有利於知識重難點突破,講解清晰,教者利用了多彩的課件,融入了豐富的知識點,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多媒體利用圖片、聲音、視頻多種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為學生創設情景,使學生真正走進課堂,真正走進課本,真正走進了作者的內心。

第五、活躍課堂氣氛加深鞏固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悦,寓學於樂

在新課的導入方面讓學生產生好奇感,從而激發了學習新課的慾望。作為學生來説畢竟知識面比較狹窄,教者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的教學讓學生記憶深刻,牢牢的鞏固了知識點。因此,課件的知識表達能力更強,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不僅開闊了視野,又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以後能更好的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特感謝講解教師在百忙之中給予我們的講解。

多媒體教學反思9

國中歷史多媒體教學反思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各學科中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現代教學的一個十分必要的教學手段。信息時代的到來,孕育着教學手段改革更新,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其直觀性、靈活性、實時性、立體化的優勢,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青睞。然而,在我們為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教學工具的不斷更新的同時,不可忽視學生的心理、歷史科的學科特點,從學生、學校、課文的實際出發,防止走向多媒體教學的誤區。具體注意以下幾點:

一、在教學中,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學生的心理——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學生是否學好本學科的基礎,為此,我們在做課件時,必須顧及到這一點。不要以為在課件中多些圖片、視頻就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於是乎,竭盡所能搜索大量圖片和視頻資料,把課件做得“花枝招展”,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一個或幾個課件上。固然,必要的視頻和圖片、聲音,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過分強調這些則起到了畫蛇添足的負面效果,尤其是那些毫不相干的資料,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反而導致學生只顧新奇而分散注意力,導致教學中主次不分,喧賓奪主。要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決不是靠課件的花俏所能帶來的,需要老師在教學中不斷正確引導,靠教學內容內在的深刻性和啟發性以及問題的編排、情景的設計、學生參與活動等等。只有把課件中的情景畫面通過剎時的興奮轉化為思維的轉化,知識的昇華時,才算的上是一個成功的課件和一節成功的課。

二、提高教學反饋信息,實現教學信息的互動是作好教學工作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翻新教學方法是取得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做好教學反饋則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不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注意運用科學的提問方式去反饋學生信息,我們更需要把教學看成是與學生交流思想的一個過程,更應該看成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門藝術,它不是簡單意義上的“yes”,或“no”。對學生正確的回答,除了及時給出恰如其分的表揚之外,還可能追問為什麼?能否把這個結果加以引申?這些都是簡單的“yes”或“no”達不到的。

三、歷史教學決不是簡單的填鴨式教學,不斷創新課堂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制勝法寶,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方式吸引學生,通過各種遊戲來達到在遊戲中學會知識,可以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新課堂教學是歷史課成功與否的重中之重。

四、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歷史教學提供了一個十分便捷的手段,但要注意不要把計算機當成書本再現的'替代品。把舊式的“照本宣科”再次重演。這種搬運工式的教學不考慮創設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情景,不考慮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注意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只是簡單的把書本知識投影到屏幕上,計算機完全成了課本搬家的電子書,無非是把課本上的內容照原樣搬到計算機屏幕上,再讓學生把屏幕上的內容抄到筆記本上。按照課件中的內容簡單讀一遍,讓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因此,將多媒體計算機作為黑板、投影,甚至課本的替代品的做法,只會造成“現代化教育”的假象。令學生十分反感,也是多媒體教學的一大敗筆。所以更新教學技能,錘鍊書本知識這是多媒體輔助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我們需要把書本中沒有的故事、視頻、圖片搬上屏幕,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我們更需要把書本中的重點知識錘鍊出來傳輸給學生,讓學生在我們創設的情景中去感受所要學的知識,並能牢牢記在腦海中。

五、歷史教學過程是對歷史事件的一個再現和反思的過程,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更強調學生從情感上、思想覺悟上對歷史知識的把握,所以,我認為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通過多媒體提供的圖片、視頻、故事讓學生去反思,去領悟,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決不能只是為了考試而教學,把一大堆題搬上屏幕,嚴重製約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現代教學更強調對學生的引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説的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更突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媒體之間進行信息交換與傳遞的過程,在教學之前教師的備課活動十分重要,對書本知識重難點的把握,對學生心理活動的掌握,對相關資料的編排,都顯得尤為重要。一堂成功的多媒體歷史課堂教學需要教師根據授課的內容、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精心編制適合學生實際和有特色的教學軟件,選準最佳作用點和最佳作用時機,講究實效,緊緊把握歷史教學的一條主線——讓學生學會用歷史的思維去看待問題。讓學生去感悟歷史,提高覺悟。所以優化課件十分重要,哪些知識點必須突出,哪些歷史事件通過哪些精練的資料去陳述、鋪墊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不該用時就不用,該少用時不多用,使製作出來的教學軟件能激發學生的無限遐想和創新思維,為學生營造一個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空間。

在教學信息化日趨普及的今天,我們在運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如何去用活我們手中的機器——計算機,一定要走出新教材老教法,新工具舊路子的怪圈。

多媒體教學反思10

1.我把本節課引導探究分三個主幹環節,第一、自由落體運動理想模型的建立;第二、自由落體運動勻變速性質的探究;第三、自由落體加速度的“三個對比”分析。至於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和時間隨時間的變化規律,它會伴隨着自由落體運動性質及自由落體加速度的得出應運而出,所以,規律本身固然重要,但課堂中我並不把它作為引導探究的重點。以上談到的三個主幹,均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關於主幹一的教學,先由師、生演示實驗把學生心目中由生活經驗所“包裹”的“重的物體下落快”錯誤觀念糾正過來,為自由落體運動模型的建立 “鋪平道路”;至於主幹二的引導,從啟發學生關於實驗方案設計到實驗數據分析判斷即可突破;對於第三個主幹操作,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從不同角度進行二次處理,學生可直接由公式法處理,也可建議學生將實驗數據輸入Excel,這樣會更省時、更精確、從而提高課堂探究實驗的可信度和效率。三個主幹環節以問題為線索,以實驗為手段,以合作為途徑,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形成科學探究意識,體驗科學探究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圍繞三個主幹,滲透情感輸入,基本很好完成三維目標。

2.對於重力加速度方向的教學,雖然牛頓定律知識學生欠缺,由力來判斷加速度方向有所困難,但學生有之前有勻加速直線運動知識基礎,啟發學生利用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與速度同向的特點,由直觀的速度方向推斷重力加速度方向。對於重力加速度大小的教學,把握了三次對比環節,第一,要求不同學生小組測不同重物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或聯繫牛頓管實驗,得出在地面附近,不同重物在同一地點的加速度特點;第二,多媒體展示教材中重力加速度表格,要求學生做表格內對比,尋找不同地點重力加速度變化規律;第三,要求學生將自己關於重力加速度的測量值與課本標準值作以對比,思考引起偏差的`原因;經過這樣橫縱對比,學生對重力加速度的理解就會更清晰、深刻、全面;課尾時可追問重力加速度為什麼會隨維度變化?在第一個結論為什麼講的是“地面附近”?等值的思考和探尋的問題,為後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3.在具體教學時,為了充實內容、節省板書時間,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專門設計一頁幻燈片作為模擬黑板,幻燈片背景設計為黑色,板書字體顏色設計為彩色,增強藝術性,同時增強重點知識對學生的感官刺激,有助於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

4.牛頓管實驗演示技巧:為了節省課堂時間、提高現象的對比性及效率,可將牛頓管事先進行抽氣,(消除負面影響,避免抽氣噪音對學生思維的分散)使其儘可能接近真空,抽氣後將牛頓管和抽氣機不於切斷直接演示(抽氣管較長為好),演示後將管內羽毛和小石子置於管口附近,拔叫抽氣管放進空氣再次演示,引導觀察進氣瞬間羽毛被衝向管的另一端,加強感官刺激,增強對比度,提高感性認識。

5.課前將實驗物品及器材按小組進行發放,為課堂學生小組實驗探究做好充分準備。

6.在實驗數據處理時,要求學生利用計算器,以提高速度與準確度。

對改進措施的反思:如何更好的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如何更加合理安排內容順序,如何合理使用探究手段,如何更好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如何更好地將個人智慧融入教與學,這些都是我時刻值的思考並需要不斷學習和完善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反思11

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對我們的社會已經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人們的行動、生活、思維方式都將隨着這一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而發生深刻的變化。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不僅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而且必將引起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

隨着素質教育在常規教學中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作為一個全新的教學手段,正出現在國小音樂教學中。在音樂課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體教學,能貼近學生心理髮展水平的`最佳狀態,能提高學生整體素質,並能更好的使之與生動的教育技術相結合。現將筆者近幾年的點滴體會梳理如下:

一、借用客觀音響,開啟感知音樂之門。

增大信息量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條件。多媒體能增大音樂課的信息量,拓寬音樂課的天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讓學生聽一些客觀的聲音,使其感覺到這些聲音的高低、強弱、明暗。然後再聽各種各樣的聲音,感覺它們在你平靜的心湖激起怎樣的漣漪。

1.百鳥林中爭鳴,聽後感覺是歡愉?是清新?還是聯

想山中行旅的心境?

2.秋雨打窗聲,沙沙沙沙,那均勻不斷的雨聲,你想

到了什麼?

3.山中小溪的水流聲。丁丁冬冬。。。。。。明亮的音色錯

落有致。

4.夏日的滂沱大雨及沉悶的雷聲。。。。。。

這些音色並未告訴我們什麼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種情緒:不安、興奮、歡樂。然而他卻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極深的興趣,感知音樂的大門也隨之敞開了。

二、通過媒體,欣賞範唱。

範唱是唱歌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範唱得好或不好直接影響到本課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假若由教師範唱,無論廠多好,也是一種獨唱,唱不出氣唱的效果。我將北京市青少年宮少兒合唱團演唱的這首歌的磁帶放出來讓大家心上。通過欣賞,再來練唱這首歌時,效果令人滿意。

三、通過媒體,輔助分析講解。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一首優秀的少兒歌曲。幾乎從五六十歲的老人到十來歲的紅領巾都能唱出那熟悉的歌詞和優美的旋律。我多次教過學生唱這支歌。過去教時,一本書,一支粉筆、一架琴,學生很難進入一種美的意境。近期來,再教這首歌時,我藉助媒體,首先嚴是迷人的畫面:在平靜的湖面上,一隻一隻小船滿載紅領巾,輕巧蕩着的雙槳、湖面上盪漾的微微波紋、優美的歌聲揚起來了。。。。。。一幅迷人的畫面將大家的情緒激發起來了。我讓學生一邊看一邊分析歌曲:第一樂段為副歌二部合唱。全曲用錯落有致的節奏、悠揚起伏的旋律,淋漓盡致地從一個側面表現生活美,表現新中國少年兒童的幸福。

多媒體教學反思12

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是以全方位開放,不受時空限制,突出學生參與,使地理學科課程教學和活動課程教學同步;地理園與校園文化融為一體;引入聲光電與地理模型相結合,創造綜合的育人效果。它使地理多媒體教學從室內走向室外,開闢了一片全新的地理多媒體教學天地。

一、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的創設意圖

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全新的地理多媒體教學環境。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開放的地理園育人環境,達到傳統封閉式地理園所無法比擬的教學與育人效果,使教學與育人同步、學習與實踐同步、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同步,實現現代教育整體育人的目的。

獨特的地理園結構設計——隱性育人環境。本園以花崗巖小路彎曲鋪成廣東省輪廓圖形狀;園的中部有“中國立體地形模型”——寓意“胸懷祖國”;入園正前方有大幅“世界地圖”——寓意“放眼世界”,即廣東、深圳正走向世界;園正前方筍型標誌——寓意“筍崗中學如雨後春筍,茁壯成長”;園內模型圖宇宙—地球—中國—廣東—深圳—寓意地理的空間系統。

仿真模擬地理環境——多媒體特色。①仿真火山:燈光顯示巖漿噴發,山頭濃煙滾滾,火山的結構和噴發過程,學生一目瞭然。②模擬垂直自然帶:以仿真植物模擬植物由山底熱帶植物→山頂苔原、冰原的整過程。③聲光電一體的中國立體地形模型:以光管顯示水流、音響模擬波濤及配樂解説、彩色立體,形態逼真。

二、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的理論依據

1.心理學依據:教育心理學認為,人們對外界事物的觀察和學習,有兩個注意方式,即: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無意注意是指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明確的目的,需做意志努力的主動性注意。一個人若只憑有意注意,很難長時間地對某種事物保持高度注意,很容易由於大腦皮層的活動過分緊張,精力過度消耗和體力過度疲勞而轉入抑制狀態。同時,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並不斷轉化和交替。所以,我們通過開放式地理園這個活課堂,把地理知識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心中。

2.系統論依據:系統論的一個重要觀點是:結構決定功能。本園注重結構的科學性,形成了3個系統:①空間系統:宇宙—地球—中國—廣東—深圳;②教學系統:高中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③自學系統:觀察—思考—提問—解答。地理園把地理知識系統展開,開發了學習智力,並培養了能力。

3.信息論依據:媒體是信息的載體,良好的媒體才能保證信息傳遞的高質量。多種良好媒體的組合,使信道拓寬,容量增大,刺激加強,高速達到高效。我校多媒體地理園,是利用多媒體組合教學優勢,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

4.控制論依據:把負反饋原理運用於地理園教學。它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同時,對學生錯誤的地方迅速、準確的作出反饋,以便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我校地理園能使學習與實踐同步,為教師早發現學生錯誤,及時糾正、控制教學過程提供了條件。

三、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的使用效果

1.教學效果:我校地理園投入使用以來,發揮了較高的教學效能,取得了初步成果。

①開放的多媒體地理園教學,使老師教學和學習實踐同步,達到在知識傳授的同時,進行能力培養。我校地理園以其豐富的模型、標本、實物、掛圖等教具,向學生展開了一本“活”的地理教科書。我們在用園教學中,以精心組織問題引導學生觀察,以加強媒體刺激激發學生觀察思考,並由教師誘導、總結、提高。例如,我們在講“天氣與氣候”一段時,把學生帶到氣象園,通過記錄多日氣壓、氣温、乾濕狀況與天氣情況,並進行比較,使學生掌握了氣壓與氣温的關係、乾濕狀況與天氣變化的關係。學生親手記錄,激發了他們預測天氣的願望,從而,使知識的掌握進一步發展為能力的提高。

②地理用園教學,使教師能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營造“樂學”環境。我們的用園地理教學,多采用靈活而開放的教學方法,避免了傳統課堂教學壓抑學生活躍思維的弊端。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以培養觀察能力着眼。我在講“中國地形”時,設計了3個問題:A.在模型上指出你家鄉的位置(深圳人多從國內各地來)。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找家鄉;B.它在什麼地形區上?C.仔細看看中國地形可分幾級階梯?學生認真觀察中國立體地形圖。全班同學都能説出家鄉所在地形區,多數同學找出了三級階梯,少數同學還在模型上找到了地形分界線,使教與學充滿樂趣。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以其現代化的多媒體特色,吸引許多學生課餘進園學習瀏覽,增加了他們對地理學的瞭解和興趣,大大提高了地理園的利用率,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談多媒體開放式地理園的創意和使用

③進行“用園多媒體啟發式”地理教學實驗,探索用園教學新模式。筆者在地理園使用以後,制定了周密的方案,並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經過實驗逐步形成了運用地理園多媒體的五步教學思路。如圖所示教與學的良性環路。

創設情景

設置問題

教師→地理園媒體→激發思考→學生能力提高

積極回答

促進消化

例如,我在講《中國地理》“長江”、“黃河”時,運用聲光電一體的“中國立體地形”模型,創設逼真的黃河、長江情景,接着設置問題:

①黃河(長江)流經哪幾個地形區?

②黃河(長江)落差大的地方有哪幾處?有什麼作用?

③黃河含沙量大的根源在哪裏?等等。通過音響內濤濤江水及黃河簡介,光管閃爍顯示着黃河的奔騰不息,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引導學生積極作答。

最後提問:三峽與三門峽都位於二三級階梯交界處,為什麼三門峽不能建成黃河上最大水電站?把問題引向深入。通過對該問題的思考、解答,提高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用園多媒體啟發式教學,充分發揮了多媒體信息傳輸量大、速度快、刺激強的特點。地理園的實物、模型和聲光電裝置,為學生提供了耳聞、目睹、手觸等多種感官的刺激,增大了教的容量,加快了學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

2.綜合育人效果:與校園文化融為一體,使校園文化由常規的綠化、美化發展到知識化、現代化。

地理園的隱性育人環境營造了充滿詩情畫意的氛圍,使其不僅是教學小園,更是育人大園。它以新穎的結構設計和深層次的內在寓意,潛移默化,滲入學生心中,促進了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開放式多媒體地理園,以其顯著的教學效果和良好的育人環境,受到來訪者的稱讚,為未來地理園建設向高水平、高檔次,地理多媒體教學向深層次方向發展,開闢了一條新思路。

多媒體教學反思13

摘 要】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探討了高中英語課堂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現狀與優勢,以及對多媒體教學在高中英語應用中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高中英語;多媒體;教學

隨着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將多媒體運用到教學方面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為了培養出符合新時代需求的人才,我們需要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將其與傳統教學融合,取長補短,建立一個更加完美的教學體系。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無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合理的運用將會讓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教學的有效性也會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對這一新技術、新方式,我們也必須保持謹慎態度,充分認識其利與弊,再加以運用。

一、高中英語運用多媒體教學的現狀與優勢

隨着新課改的進行,多媒體技術也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高中英語的課堂上。下面筆者將結合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談談在高中英語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意義。

1.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最大的不一樣就是形象、直觀、生動。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想讓學生學好英語,首要任務就是激發出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在課堂的一開始就將學生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它生動的內容,活潑的形式會讓他們在課堂上充滿好奇與好感,對所學的英語內容也會產生濃厚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增大英語課堂容量

高中英語對學生的要求不再是簡單的口語或者知識點,而是綜合能力。因此學生除了要掌握英語單詞與基礎語法之外,更要學會如何去應用,這就要求學生對英語的閲讀、寫作、聽力的水平也要隨之加強。運用多媒體可以讓教師在相同的時間裏教會學生更多的知識,提供更多練習的機會。教師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輔以實例,從而大大增強課堂容量,使教學在多層面、多形式或多感應三方面達到良好的組合,讓學生的英語成績有一個質的提高。

3.活躍課堂氛圍,創建優美意境,提高學生整體英語素養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英語課的教學採用的是灌輸式的學習方式。在這種教學氛圍下,學生在課堂上往往都是簡單的跟着教師的思維走,課後也只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去死記硬背單詞與語法。這種課堂不光教師教的很辛苦,學生學習下來也會感覺很疲憊與乏味,很難想象在這種教學氛圍下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這其中關鍵的因素就是教師忽略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現如今,多媒體教學充分運用豐富的表達形式,通過聲音、圖片、視頻、音樂等高新技術來調動學生的感官與想象,對傳統教學是一個很好的彌補。多媒體教學使師生處於一個互動的環境中,學生的思維隨情境而向多方發散聯想、想象。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用音樂渲染情境,用圖像顯示情境,用文字來詮釋情境……這樣可以把語言和形象聯繫起來,通過多種感官刺激獲取信息,感受信息。

二、對多媒體教學在高中英語應用中的反思

儘管多媒體教學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已經越來越普遍,也得到了更多的認可與歡迎,但在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教學目的不明確

這個問題存在於部分教師身上,他們認為只要在課堂上運用先進的技術就説明教學手段現代化,也就是自己的教學水平好,學生也肯定學得好。但是我們要明白不管多媒體教學多麼先進它始終只是一種教學輔助形式,是為了更好的教學而服務的。它依然有其侷限性,教學活動永遠應該由教師來組織,教學工具不可能代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影響力。

2.教學速度不能合理控制

部分教師在運用多媒體課件時,為了充分表現出多媒體的優勢往往會在課件上放上過多的內容,所有與課堂有關的部分一一羅列,但在課堂上,由於時間的限制,教師為了完成任務必須加快速度,草草了事。但對於學生來講,接受知識的速度與容量都是有限的,這樣的課堂導致的結果就是各種各樣的畫面出現的學生眼前,還沒來得及認真觀看與體會便閃過去了。筆者覺得這樣的教學效果實際上等同於傳統教學中由教師單方面灌輸的教學模式,看上去一節課教師是教了很多的內容與知識,形式也豐富多樣,但最終的教學效果是要看學生的掌握情況的。長時間的信息轟炸會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與審美平來,從主觀意識上脱離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注意,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處於消極狀態,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就被抹殺了。因此,在滿足教學需要的前提下,課件製作宜小、精、短、簡。

3.治標不治本,多媒體成為另一種形式上的黑板

部分英語教師為節約時間或是嫌麻煩,直接將教學課件當成不用板書的黑板,課前將需要講解的知識點、講解材料、互動問題與答案等將內容全部在課件上製作好,然後在課堂上一一展示。但我們都知道,教學時必須隨機應變,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創設各種不同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練習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用英文進行交際的能力。傳統的優秀板書不僅精練,而且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疑問對板書內容隨時進行調整。用顯示屏幕完全代替黑板,不僅丟掉了傳統,而且不能發揮計算機多媒體在幫助我們解決教學疑難問題方面的獨特優勢。

綜上所處,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將來教育改革的趨勢之一,它以其自身的優勢與魅力在課堂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將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點藉助各種形式變得妙趣橫生,令人嚮往,使高中英語課堂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一改以往只聽講不參與的弊端,讓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將多種感官參與進來,極大的解放了學生的身心,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成果。但同時我們也要知曉,多媒體並不是萬能的,在具體實施時一定要遵循實用、適時、適度的基本原則,這樣才能進一步優化英語課堂,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和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

參考文獻

[1]焦豔秋.合理運用多媒體,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有效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19)

[2]張鑫,張慧惠.結合學生心理特徵的英語多媒體教學的探索與應用[J].成功(教育版),20xx(2)

多媒體教學反思14

青州市課堂教學技能大賽活動讓我在自己講課之餘,很幸運的學習了最後幾位優秀教師的教學,有很大的收穫,對自己的教學也有很多感想。現在我回想自己這一節課,寫下教學反思與總結,還望各位評委老師不吝批評指正,使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犯同樣的錯誤,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教學總體設計思路是從課前的準備開始,對教材和學生進行分析,準備必要的基礎材料和素材,第二步是課堂教學,注重新課導入時學生興趣的引導,教學以單個學生演示操作,多數學生跟着學為主,教師在其中起到釋疑解難的輔助作用,結合及時恰當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留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用小組競賽的形式引導學生共同進步,用展示優秀作品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

一、課前準備充分

我用的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國小信息技術》(五、六年制通用)教材。這套教材簡明實用,內容生動,便於學習,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養。教材第四冊的第5課:製作有聲有色的多媒體報告,有兩個重點,一是學習在多媒體報告中插入聲音和影片的方法;二是學習設置動畫效果和幻燈片切換方式。我講的第四課時主要是讓幻燈片動起來,學習設置動畫效果和幻燈片切換方式,教材中有詳細的操作步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根據從整體到部分、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原則,我對教材編排順序進行了修改先講幻燈片切換再講自定義動畫。對學生來講,這一課是最受歡迎的,“動畫”兩個字對學生的吸引力極大,甚至有學生在剛剛開始修飾幻燈片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設置動畫效果和幻燈片切換了。對於學生的這種個體性差異,我在教學中十分注意,對基礎性的技能有統一要求,但不做一刀切,允許有提高。考慮到西苑國小和其他學校不同,每週有兩節信息技術課,學生信息技術素養較高,可以講得更深入一些,我在教學設計中增加了課堂教學內容,使之更加豐富。與此同時,我事先印製自定義動畫要求並把幻燈片中學生已經完成的部分複製好,這樣可以避免因為學生機有還原精靈造成前面的內容缺失而無法進行下面的學習,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因為是在西苑國小,所以一上課,我為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能親其師信其道,做了一句話自我介紹並公佈qq號,誰的幻燈片做的好,我就把它發到網上。開始講課,我首先用大屏幕展示了從我們學校帶給西苑同學的幻燈片【節日A】【小荷A】【節日E】,學生一下激動起來,很興奮。這時我引導學生明確我們學習知識和技能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假設同學們都長大了,現在你是總經理,有個新產品要發佈,你會選擇哪種方式?學生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第三種。我順勢提出怎麼才能做成這樣呢,引起了學生學習課文新知的迫切慾望,把學生引入新課的學習中。

三、學生動手動腦,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是我在教學中始終堅持的。因此我放棄了能讓學生老老實實聽講的電子教室,選用了可以讓學生一邊看一邊操作的大屏幕教學。我對學生説“誰能教我們做幻燈片切換?”選一位同學演示第一張幻燈片的切換,其他同學跟着做。而後是出示幻燈片切換要求讓學生根據要求完成切換。這樣學生完成得很順利,很有成就感。我再進一步告訴學生:幻燈片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來自豐富的動畫效果,而切換是幻燈片自身的動畫效果,我們還可以給幻燈片上的各種操作對象——像文本、圖片、自選圖形等等加上動畫效果。這時,我聽到有學生小聲説“我會!我會!”於是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向全體發放設置動畫效果的要求,同時請他到講台,跟據第一張幻燈片的動畫要求演示給大家看,提示他做得稍微慢一點,其他同學跟着做,同時用語言描述的方法提示操作步驟,使那些有困難的同學能跟上。由於在設計幻燈片動畫要求時,第一張相對簡單,所以做得很順利,學生積極性很高,還有同學主動舉手要求演示給大家,我就讓他做第二張。第二張幻燈片比第一張稍微難一點,只有在他遇到困難時(效果選項為掌聲),我才告訴他該怎樣做,而且做完第二條要求(一次單擊鼠標後“春節、中秋節、聖誕節、賀卡”依次從下方中速進入,不用多次單擊鼠標),我就讓他停下,因為第三條要求(一次單擊鼠標後兩個自選圖形同時被強調,一個是翹翹板,一個是陀螺旋)與第二條相似,要給學生留出自己去探索完成的機會。其他幻燈片的動畫要求作為鞏固練習和提高之用。這樣,學生在四十分鐘的時間裏都可以動手操作,始終握着鼠標的`手在眼睛看到大屏幕展示的同時,迅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充分利用了時間,鍛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四、引入競爭機制,促進互學互助

在學生自主練習的過程中,我利用國小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團隊意識和榮譽感特別強的特點,宣佈每排為一組,比賽哪一組更快更好的完成了第三張幻燈片。這是一段允許鄰近的學生相互學習交流的時間,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被調動,整個教室裏要麼是兩個同學對這課本爭論着試一試,要麼是一個同學手把手的教另一個同學。這樣,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實踐中學習了信息技術知識和方法,不知不覺的學會了合作,培養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了拓展知識、展示才華的空間。

五、及時評價,不斷鼓勁,讓學生感受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

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的讚美,特別是在有成就時。因此我認為及時恰當的評價是促進學生繼續深入探究的有效手段。在學生上講台演示後,我會及時加一句“你真棒!”“太好了!”給學生自信和繼續探究的動力。當第一張幻燈片順利完成時,我帶頭全體鼓掌慶祝,所有的同學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學生練習時,我不斷髮現優秀學生作品,拍拍學生的肩膀衝他伸出大拇指,並把它複製到教師機。在最後的總結展示中,我和同學一起欣賞優秀作品【A組3號】【A組7號】【B組3號】等,同時把我發現的超鏈接介紹給他們,引起他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我授完課後,也深深體會到了這堂課的不足之處。現在對其作深刻地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我今後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由於時間緊張,我對學生的分析瞭解不夠,對於學習信心不足的學生照顧不到位。

多媒體教學反思15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對課堂教學效率影響很大。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技術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特別在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中編制符合國小生心裏特點的電教程序,並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應用,可以解決常規教學手段難以解決的問題。作為一種 先進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走進了課堂,正顯示它無與倫比的優勢。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一種從一定的目的任務出發,有計劃、有組織、較持久地知識某一對面的知覺過程。觀察在幾何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地位至關重要,學生從看圖到認識圖形都離不開觀察,教學中如果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在屏幕上使運動的事場靜止化,靜止的事場運動化,從而增強學生觀察的目的性、計劃性,也十分有利於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調控。

例如,在解決長方體的持徵時,根據教學要求的需要引導學生從長方體的面、稜、頂點這三方面去探討,先在屏幕上通過電腦演示面、稜、點,觀察出長方體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然後電腦演示上下、左右、前後面運行重疊的畫面,讓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結論:相對面的面積相等。

由於電腦畫面能動靜結合,刺激着學生的感觀,使觀察重點更突出,更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引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習的專注力,融化了知識的難點,學生也很輕鬆地掌握了這些知識。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而現代信息加工理論認為,記憶是人腦對輸入信息進行編碼、貯存和提取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中我們常聽到個別學生反應考試時想不到的計算方式,走出考場方才醒悟,實際上這就是暫時的信息提取失敗,造成提取失敗的基本原因是知識網絡的知識不良,提取有關知識的線索、路徑不清楚,因此在幾何教學過程中,通過電腦演示,在頭腦中點立了圖式花色,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方,在這一活動中,沒有外在的`強制性,也沒有機械地背誦公式現象,而完全是學生內心的經驗,這樣更有利於知識的長久儲存和適時提取,也為學生的記憶創造了條件。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於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理明是指人們調用現有的知識與經驗,從不同角度用多種方法抓住問題的實質。學生在學習幾何知識時所表現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學生調用的諸種感官,通過知識情景。依靠思維去理解新知識。因此,在幾何知識教學中,註定直觀形面,提數學課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繪和靜止圖像轉化為具體,直觀的動態過程,這樣使難題、難點變得容易理解。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強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是思維的特殊形式,在幾何教學中,只有積極啟發學生思維,才能使學生想象出重新的形象,而多媒體教學的直觀形象,易為國小生所接納。

總之,多媒體技術可以靈活地滲透於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教學過程,能有效地化枯爆為有趣,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突出重點,代難為易,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覺到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學習中,自己的觀察、思維、記憶、想象等能力有很大提高。這也是當前我們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去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