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行業

我們都説過無論以後怎樣都要好好的是什麼歌

欄目: 行業 / 發佈於: / 人氣:3.18W

我們都説過無論以後怎樣都要好好的,不要忘了當初我們的路是怎樣走過。下面是小編整理關於小瀋陽:我們都説過無論以後怎樣都要好好的。歡迎大家閲讀!

我們都説過無論以後怎樣都要好好的是什麼歌
  都要好好的

唱一首情歌送給我的老婆

這麼多年你默默付出真的辛苦了

艱難幸福的歲月我們曾一起走過

眼淚笑聲填滿了我們平凡的生活

親愛的你是我生命中的一首歌

有動人的篇章有真實的快樂

這麼多年我知道你是苦苦奮鬥着

為了我們的家為了孩子和我

我們都説過無論以後怎樣都要好好的

不要忘了當初有些天真許下的承諾

當你不開心時讓我為你唱首歌

就算再大的風雨手拉手一起走過

我們都説過無論貧窮富有都要好好的

不要忘了當初我們的路是怎樣走過

當你傷心的時候就請對我訴説

等到老的時候一起看日落

唱一首情歌送給我的老婆

這麼多年你默默付出真的辛苦了

艱難幸福的歲月我們曾一起走過

眼淚笑聲填滿了我們平凡的生活

親愛的你是我生命中的一首歌

有動人的篇章有真實的快樂

這麼多年我知道你是苦苦奮鬥着

為了我們的家為了孩子和我

我們都説過無論以後怎樣都要好好的

不要忘了當初有些天真許下的承諾

當你不開心時讓我為你唱首歌

就算再大的風雨手拉手一起走過

我們都説過無論貧窮富有都要好好的

不要忘了當初我們的路是怎樣走過

當你傷心的時候就請對我訴説

等到老的時候一起看日落

我們都説過無論以後怎樣都要好好的

不要忘了當初有些天真許下的承諾

當你不開心時讓我為你唱首歌

就算再大的風雨手拉手一起走過

我們都説過無論貧窮富有都要好好的

不要忘了當初我們的路是怎樣走過

當你傷心的時候就請對我訴説

等到老的時候一起看日落

等到老的時候一起看日落

  人物評價

小瀋陽在北方尤其是東北甚有名氣,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但和他的師父趙本山一樣,在中國南方以及外國的影響力不如中國北方。

從小瀋陽的聲音到裝扮,再到平時的言行,可以説都充滿了低俗的影子,如此不倫不類的小品演員竟然能在中國成為眾人追捧的大腕明星,實在是匪夷所思。

  小瀋陽一個平凡二人轉演員不平凡的“四大關係”

2009年春晚,全國數以億計的電視觀眾在接連不斷的笑聲中記住了小瀋陽。

用師父趙本山的話講,小瀋陽“跟坐火箭似的”,火了。

盛名鼎沸,而這位“80後”依然自稱“一個平凡的二人轉演員”。

上週日晚,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第二十一屆文化講壇舉辦前夜,小瀋陽接受了《解放週末》的獨家專訪,嘮一嘮自己在春晚大放異彩背後那些純樸的、沉甸甸的、有時悲欣交集的生命真實。而構築這種真實的,就有他與土地、與苦難、與師父、與二人轉藝術羣體的“四大關係”。

一身黑衣、黑褲、黑鞋,加上一副黑框眼鏡,小瀋陽以他的典型裝束出現在記者眼前。

走近一看,這件外套還是他在今年央視元宵晚會上領獎時穿的那件。

採訪過程中,妻子沈春陽就在邊上,默默坐着。邀請她一起聊聊,她笑着搖頭。

小瀋陽安靜地坐在沙發裏,利落地回答完一個問題,然後等待下一個問題,只是在説起妻子時,會扭頭往沈春陽的方向瞅一眼。

土地與藝術

“這些年表演二人轉,如果沒有農村生活的底子,就會找不到感覺呢。”

“想過自己會像今天一樣受眾人矚目嗎?”

“不敢想。我從小家在農村,上哪兒想去?”

這是近來時常在媒體和小瀋陽之間出現的問答。

小瀋陽是從東北黑土地上走出來的,和一些成名後不太願意提及出身的藝人不同,他始終坦承自己是農民的兒子。

小瀋陽原名沈鶴,1981年出生於遼寧省開原市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雖然從未拜師學藝,但生長在東北鄉村的他,時常能看到田間地頭的二人轉表演,聽到錄音機裏播放的經典二人轉段子,加之父母也都會表演二人轉,對他來説唱起二人轉是如此自然的事兒。上山砍柴、採野菜時,他和哥哥常拿二人轉打發枯燥的時光。

小瀋陽的藝術天分,引起了老師的注意。在國小老師劉府輝的印象中,“沈鶴是班裏的'文藝委員。他從小就聰明,但從來不惹禍。農村的孩子都淘氣,衣服一天就髒,而沈鶴的衣服總是乾乾淨淨的。”

為了不“白瞎”了孩子的藝術天分,小瀋陽14歲時,父母一咬牙,借了一筆錢送他去學武術。“當時我媽和我都挺天真的,覺得學了武術之後能像李連杰、成龍一樣,拍個大片。”第一年,小瀋陽學得非常刻苦,可一年3500元的學費,讓這個普通農民家庭難以承受。第二年,他主動跟家裏提出來不學了。父母后來才知道,孩子是怕給家裏添負擔才放棄了學習。

一家人一年到頭種地掙不了幾個錢,母親趁着農閒出去唱“白活”補貼家用。“白活就是東北農村辦喪事時,找人去邊哭邊唱”。有一回,小瀋陽心疼母親大冬天獨自出遠門太辛苦,就陪着母親一起去,也就跟着幹了一回“白活”。一曲唱完,有位老大哥跟他母親説:“你這孩子正經唱得不錯,跟着你這麼唱不白瞎了麼。電視上説鐵嶺正招生學二人轉呢,把孩子送那兒學去吧。”

就是因為這句話,16歲的小瀋陽決定出去闖一闖,默默藏着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的念頭。背井離鄉,他獨自一人跑去鐵嶺,闖進了鐵嶺縣劇團。“當時的學費要1000元,我總共就借到700元,那300元學費只好欠着。”小瀋陽至今難忘。

從黑土地出發,小瀋陽開始了藝術之路。師父趙本山叮嚀小瀋陽,“你是農民的兒子,是二人轉演員,走到哪裏都別忘了根本,別忘了生你養你的黑土地”,從田間地頭唱出來的小瀋陽始終牢記在心。雖然已踏上“星光大道”,但他説:“有時還挺想農村的日子,雖然苦點兒累點兒,真鍛鍊人吶。這些年表演二人轉,如果沒有農村生活的底子,就會找不到感覺呢。”

苦難與快樂

沒有艱苦、深厚的舞台歷練,不可能一上台就把觀眾逗樂

人們都説,小瀋陽一夜成名。

可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事實告訴人們,小瀋陽十年舞台生涯中充滿了艱苦與磨礪。

小瀋陽從1996年開始學藝,1999年學成畢業。學藝後第一次正式登台,是跟着劇團送戲下鄉,唱的是《小拜年》。他回憶第一次上台,緊張得不行,“我一緊張就愛突突,突突就是哆嗦”,當時不光腿哆嗦,連嘴都哆嗦,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一場戲是怎麼“突突”完的。

而小瀋陽記憶中“最悽慘”的一次演出,是剛和沈春陽搭檔在吉林唱二人轉的時候。他們在台上演,有喝醉酒的觀眾在下面起鬨,説演的啥玩意兒,下去吧。見倆人還在台上接着表演,那人繼續罵。沈春陽受不了了,愣在台上就哭了起來。小瀋陽心裏也不是滋味,還是硬撐着唱了一首思念父母的歌。這一唱,兩個背井離鄉、奮力打拼的年輕人眼淚止不住了。有一位觀眾站出來打抱不平,説倆孩子這麼不容易,罵他們幹啥,説着,還掏出了小費,把場面給圓過去了。

其實剛到吉林的那段日子,小瀋陽差不多天天挨哄,當時“死的心都有了”。説起那段往事,記者問他:“那時候有沒有想過放棄?”他答:“放棄了咋辦呢?回家種地?咱這身段也不合適啊。”

最初,一天唱一場,賺35塊錢,幹了四個月才剩了200來塊錢。但就在這段最艱難的日子,小瀋陽拿攢下的錢,給愛看二人轉的父母買了台二手DVD機。他把DVD機拿回家後跟父母説,“咱以後不用上別人家看了,咱也有了”。

後來,他和沈春陽又輾轉到哈爾濱演出,收入仍然不高,新婚的他們只能住簡陋的集體宿舍。

舞台上的二人轉是生產、傳遞快樂的藝術,而舞台下,演員要修煉出一身逗樂的本事,絕非易事。沒有艱苦、深厚的舞台歷練,沒有日積月累的劇場錘鍊,根本不可能一上台就把觀眾逗樂,更不可能有不俗的人氣。小瀋陽告訴記者,一個“包袱”,要能在台上響起來,都得經歷無數次的打磨。很多時候,那些在台下碰撞出來的段子,等到上舞台“過河”時,都被淹了。

莫若説,小瀋陽十載成名。

歲月的積累、生命的體悟,以及用心的琢磨,讓他的表演漸顯風采,直至2009年春晚大放異彩。十年間,小瀋陽幾乎是全年無休地在舞台上度過的,輾轉東三省,演出場次數以千計。這就是《不差錢》之前的積累。在這個小品中,小瀋陽的每句台詞都讓人忍俊不禁。背後是,這當中許多的“包袱”,他在趙本山的指導下,已經在二人轉舞台上嘗試、修改了很多遍。

師父與徒弟

演出《不差錢》後的一拜,意義比往年更深沉

小瀋陽拜師並不早。

小瀋陽在吉林唱二人轉那會兒,跟現在的師兄弟們認識了,他們經常跟趙本山提起小瀋陽,説他唱得不錯。不久,小瀋陽認識了本山傳媒副總張家豪。2006年5月的一個夜裏,小瀋陽接到張家豪的電話,説“有人要和你説話”,可“那人一直不出聲,就是呵呵地在電話裏笑”。小瀋陽有點不敢相信,壯起膽問:“難道是趙老師?”對方一句“怎麼地”,小瀋陽懵了。

趙本山接着説:“聽説你唱得挺好,就來瀋陽發展吧!”

一時間,小瀋陽激動得有些不知所措,“走道都不順溜了”。

拜師可不容易。趙本山親自在當時的瀋陽鐵西和平影劇院給小瀋陽“考試”。所謂“考試”,就是直接上台表演,以現場觀眾的笑聲和掌聲為評判標準。小瀋陽和妻子演了一段,效果挺好,下台後趙本山就説:“不錯,把一些粗口去了就行。”

2006年中秋節,小瀋陽正式拜師。拜師時,趙本山對小瀋陽説的唯一一句話就是,“好好幹,犯錯誤收拾你。”

拜師之後,小瀋陽給遠在開原老家的父親打電話,父親説什麼也不相信。他説:“我就不信了,趙本山能收你當徒弟?你是不是想天上掉餡餅想瘋了?”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每當小瀋陽提到此事,老人仍執拗地認為,這孩子想給趙本山當徒弟想傻了。

直到2007年春節,小瀋陽隨趙本山到北京演出。“在回瀋陽的火車上,我想,我必須得證明一下呀!”於是,他撥通了父親的電話,請趙本山跟父親説了幾句話。沒想到,小瀋陽的父親聽到趙本山的聲音後,久久沒有出聲。“過了很長時間,父親哽咽着告訴我,要珍惜現在的一切,好好努力,別給趙本山丟臉,別給二人轉丟臉!”

師父趙本山説,挑中小瀋陽是因為“他天生嗓子好,再高調的歌他都能唱上去,音域空間大,這是別人不能代替的。他對歌曲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而且,他女腔女調的表演分寸把握得很好,不招人煩,很好玩。他的表演很乾淨,符合‘綠色二人轉’的審美標準”。

小瀋陽也深知,自己的優勢、自己的精彩“包袱”,如果沒有師父的幫助,不可能受到觀眾這樣大的歡迎。“師父只要人在瀋陽,一有空,就到劉老根大舞台聽二人轉,聽得可認真了。每次下台後,他總會給我們提幾句:‘這個包袱不能這麼説啊’,‘這個説口不能用了啊’,雖然就幾句話,可啟發特別大。”在春晚大獲成功的《不差錢》,也是趙本山絞盡腦汁地將小瀋陽的絕活“合理化”後,才能在小品舞台上恰到好處地呈現。

演完《不差錢》,小瀋陽在後台給趙本山磕了頭。“過年了,按照我們東北習俗,我們師兄弟們都要給師父磕頭拜年”。

而今年這一拜,意義比往年更深沉:“我打心眼裏感謝師父,把我領上了春晚這個舞台。”

個人與羣體

“火的不是我,是咱東北二人轉,是咱二人轉演員的羣體。”

春晚後的小瀋陽,太火了。

他的博客點擊率超過1500萬,在搜索網站上的關鍵詞查詢結果超過4000萬條,在谷歌的“聚焦人物”和“視頻熱搜榜”上連連問鼎,並以數十萬個網絡視頻成為百度視頻紅人,“小瀋陽”三字在網上點擊率已超過一億次。但小瀋陽對記者這樣説:“火的不是我,是咱東北二人轉,是咱二人轉演員的羣體。”

在博客上,他樂意和網友們嘮嘮“俺們師兄弟”。他説,“我的師兄弟們也都老有才了,因為上輩子俺們都是開裁縫鋪的,個個都有絕活兒。”“大家同台演出就像一個變形金剛,各個零件都少不了。每次組合變形後,俺們就像擎天柱,大黃蜂,鐵皮,都賊厲害!”聽到別人對他的誇獎,他也會認真地説:“其實我哥唱得比我好,真的。”

東北民間素有“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的説法。餘秋雨先生曾説,“二人轉藝術歷經二百年風雨滄桑,卻一直和東北的百姓在精神上相依相伴,這就是魅力,是這門藝術本身的魅力。”然而,最初趙本山把二人轉藝術帶入公眾視野時,曾有人斷言這粗俗的藝術難登大雅之堂。趙本山不以為然,他説:“我們要親近大俗。其實,任何藝術如果不能先親近大俗,是雅不起來的。”在他眼中,二人轉是自由的藝術。而二人轉演員在台上的自信、對觀眾的那種態度,賣力氣的狀態,“是其他演員不具備的”。

作為一名“平凡的二人轉演員”,小瀋陽過着典型的二人轉演員生活。演出總是在晚上,平時,他會上網收集資料,琢磨怎麼給節目加點新意,也會在演出之餘跟師兄弟們一起研究新“包袱”。採訪中,小瀋陽突然認真地問記者:“上海觀眾能聽懂東北話嗎?《不差錢》要是沒有字幕,能整明白不?”

原來,他前一陣隨師傅趙本山在南京演出,發現當地觀眾對“包袱”的反應總比東北觀眾慢一拍,“4月份要來上海演出,這是個問題,要回去研究研究。”如何讓東北二人轉受到南方觀眾的歡迎,小瀋陽最近正琢磨這事兒:“我以後得學學南方的幽默,把南北幽默綜合一下,這樣才能達到創新和南北‘通吃’。”

“採訪、巡演越來越多,你現在的生活狀態還能和一名平凡的二人轉演員一樣嗎?”記者問。

“除了這些事,都一樣一樣的。每天照常在劉老根大舞台演出,演出完了就回家陪女兒玩。”他講得坦然,“只是現在出門容易被認出來。”而對於網上盛傳他將帶着女兒一起來上海巡演的消息,他笑説,“沒有的事兒。”

《不差錢》的編劇之一崔凱説起第一次見小瀋陽的情景:“當時我還以為他是被請來搞創作的,後來才知道是新來的演員。看起來,他沒有一點江湖氣,就像個學生。”

而今,坐在記者對面的他,依然乾淨的學生模樣。

在今年央視的元宵晚會上,小品《不差錢》獲得今年“我最喜愛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評選”語言類一等獎。頒獎後,趙本山説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把舞台交給小瀋陽”。

把舞台交給小瀋陽,交給當年那個在靜寂的山溝裏清亮亮歌唱的孩子

許多年前,一個寧靜的午後,小瀋陽的國小老師在山路上遠遠望見小瀋陽和他哥哥。

兩個孩子,正在山溝裏唱二人轉,那麼投入。

沒有一個觀眾,只有藍天、白雲和大山。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