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行業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的鑑賞

欄目: 行業 / 發佈於: / 人氣:1.66W

去年冬天,就在這扇門裏,姑娘臉龐,相映鮮豔桃花。下面是小編整理關於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的鑑賞。歡迎大家閲讀!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的鑑賞

  題都城南莊

【作者】崔護 【朝代】唐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譯文

去年冬天,就在這扇門裏,姑娘臉龐,相映鮮豔桃花。

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註釋

⑴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zhǐ)今”。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賞析

全詩四句,這四句詩包含着一前一後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

第一個場面:尋春遇豔——“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詩人抓住了“尋春遇豔”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為豔若桃花的“人面”設置了美好的背景,襯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現出詩人目注神馳、情搖意奪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

第二個場面:重尋不遇。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豔的季節,還是花木扶疏、桃樹掩映的門户,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中含笑的聯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去年今日,佇立桃樹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舊”二字,正含有無限悵惘。

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生的感慨,迴環往復、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着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

儘管這首詩有某種情節性,有富於傳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帶有戲劇性,但它並不是一首小敍事詩,而是一首抒情詩。“本事”可能有助於它的廣泛流傳,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義卻在於抒寫了某種人生體驗,而不在於敍述了一個人們感興趣的故事。它詮釋了一種普遍性的人生體驗:在偶然、不經意的情況下遇到某種美好事物,而當自己去有意追求時,卻再也不可復得。這也許正是這首詩保持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尋春遇豔”和“重尋不遇”是可以寫成敍事詩的。作者沒有這樣寫,正説明唐人更習慣於以抒情詩人的'眼光、感情來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創作背景

此詩的創作時間,史籍沒有明確記載。而唐人孟?ぁ侗臼率?泛退未?短?焦慵恰吩蚣竊亓舜聳?氨臼隆保捍藁さ匠ぐ膊渭詠?靠際月淶諍螅?誄ぐ材轄寂加鮃幻覽鏨倥??文暱迕鶻諡胤麼伺?揮觶?謔翹廡創聳?U舛渭竊仄木嘰?嫘∷瞪?剩?湔媸敵閲巖緣玫狡淥?妨系撓≈ぁ?/p>

  軼事典故

關於此詩,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奇故事。孟?ぁ侗臼率?で楦小吩兀禾剖保?┝?指河北省安平縣)有一青年名叫崔護,容貌英俊,文才出眾,性情孤潔寡合,來到都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結果名落孫山。由於距家路途遙遠,便尋居京城附近,準備來年再考。清明時節,他一個人去都城南門外郊遊,遇到一户莊園,房舍佔地一畝左右,園內花木叢生,靜若無人。崔護走上前去叩門,過了一會兒,有位女子從門縫裏瞧了瞧他,問道:“誰呀?”崔護告訴了自己的姓名,説:“我一人出城春遊,酒後乾渴,特來求點水喝。”女子進去端了一杯水來,打開門,讓他進去坐下。她一個人靠着小桃樹靜靜地立在那裏,對客人有着極為深厚的情意。她姿色豔麗,神態嫵媚,極有風韻。崔護用話引逗她,她卻只是默默不語。

兩人相互注視了許久,崔護起身告辭。送到門口後,她似有不勝之情,默默回到屋裏,崔護也不住地顧盼,然後悵然而歸。此後一年,崔護沒有再去見她。到了第二年清明節,忽然思念起她來,思念之情無法控制,於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裏一看,門庭莊園一如既往,但是大門已上了鎖。崔護便在左邊一扇門上題詩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過了幾天,他突然來到城南,又去尋找那位女子。聽到門內有哭的聲音,叩門詢問時,有位老父走出來説:“你是崔護嗎?”答道:“正是。”老父又哭着説:“是你殺了我的女兒。”崔護又驚又怕,不知該怎樣回答。老父説:“我女兒已經成年,知書達理,尚未嫁人。自從去年清明開始,經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

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時,見在左邊門扇上有題字,讀完之後,進門她便病了,於是絕食數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這麼個女兒,遲遲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個可靠的君子,藉以寄託我的終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這不是你害死她的嗎?”説完又扶着崔護大哭。崔護也十分悲痛,請求進去一哭亡靈。死者仍安然躺在牀上,崔護抬起她的頭讓其枕着自己的腿,哭着禱告道:“我在這裏,我在這裏!”不一會兒,女子睜開了眼睛。過了半天,便復活了。老父大為驚喜,便將女兒許配給了崔護。

這個故事以及崔護的題詩後來衍生了一個典故,即“人面桃花”。它被用來形容男女邂逅分離後男子追念的情形,用於泛指所愛慕而不能再見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產生的悵惘心情。後世文人創作常用到這個典故。比如晏幾道《御街行》:“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再如袁去華《瑞鶴仙》:“縱收香藏鏡,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戲劇家歐陽予倩曾以這個典故為基礎創作了一出京劇《人面桃花》,後來還被改編為評劇、越劇及影視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