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自主創新精神對中國航天技術的重要性

欄目: 航天技術 / 發佈於: / 人氣:1.19W

隨着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在距離地球343公里的軌道上完美相擁,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整獨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自主創新精神對中國航天技術的重要性

從無人到有人,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神舟到天宮,從出艙活動到交會對接……從1999年那個深秋開始,中國神舟的每一次飛行,都在刷新着一個民族的太空高度。

助推中國人飛天尋夢的力量中,有這樣一種動力尤為強大,這,就是自主創新。

這力量讓中國航天從白手起家時就佔據了高起點。懷揣美好願景與創造魄力,中國航天人探索出一條一步到位的跨越式新路:跨過美俄從單艙到多艙的40年曆程,直接研製國際上第三代飛船。

這力量賦予中國航天“中國特色”。天宮一號總設計師張柏楠介紹説,神舟飛船一船多用,正是中國航天“少花錢、多辦事、高效率”特質的體現——國外將軌道艙棄用,而中國將其留軌繼續進行空間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

“作用相當於一顆應用衞星。”張柏楠説,中國人的多思創新,為科學實驗獲得了額外的空間應用效益。

如今,這力量引領飛天步伐走得更遠——“N+1”的交會對接模式,是前無古人的世界首創。

一個目標飛行器可支持多次交會對接,還可同時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既完成現有任務,又兼顧未來發展和效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説,與美、蘇/俄早期交會對接試驗相比,這一方式在技術、經濟等方面更具優勢。

從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垂直轉運和遠距離測試發射的“三垂一遠”發射模式,到國際先進的、基於IP技術的“永遠在線的航天測控網”;從火箭控制系統採用更加精準的迭代制導手段,到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空間交會對接機構;從獨具特色的航天醫學工程體系,到瞄準國際前沿的.空間科學實驗……一路發展,一路突破,一路創新。中國人的智慧,如璀璨星斗在巡天之旅上閃光。

正是中國航天人自主創新的艱辛探索,正是這一系列中國創造的新技術、新創造、新突破,一步步把中國人的飛天夢想變為現實。

正是憑着獨立自主的創新精神,中國在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把人送入太空的國家兩年之後,又成為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有人蔘與的空間科學實驗的國家,而今,中國已然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整獨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邁向空間站的步伐,愈加堅定、成熟。

也正是中國航天人自主創新的光輝實踐,給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創造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我國近年來的1000多種新材料中,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有近2000項空間技術成果已移植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衞星通信、導航定位、氣象預報、減災防災、遠程教育等方面,服務於生產和生活。毋庸置疑,載人航天工程的實施,必將推動諸多領域的科學研究,帶動和促進一大批相關產業的發展。

一批又一批的航天人才,在載人工程的搖籃中鍛鍊、成長。北京飛控中心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科技幹部中,95%是碩士、博士畢業生,平均年齡僅33歲;而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承擔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的科研團隊中,“80後”佔了很大比例……我們相信,越發年輕的航天人隊伍,將更勇於探索、勇於創新。

有了創新,才有載人航天,才有繞月探月,才有交會對接,才有深空探測……可以預見,隨着交會對接的成功,廣袤的太空將會出現更多、更活躍的中國身影;可以相信,中國人的自主創新精神,將引領中國航天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