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建築

傳統建築文化在現代建築的運用

欄目: 建築 / 發佈於: / 人氣:2.7W

一、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形式

傳統建築文化在現代建築的運用

(一)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精神形式

1.“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我國的古代建築作品中,經常能夠看到人們在感慨自身的渺小的背後,藴含着對“無限”的嚮往。這也就是傳統建築空間中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人們將這種情感賦予到建築設計中,主要體現的就是有限空間與無限遐想的天然融合。例如:中國的傳統民居,主要以“宅”為單位,作為空間的限定,但是無論宅子的大小,院落中心的“庭院”以及“天井”都會得到精心的設計與佈置,因為這就是人與天協同發展的最佳場所,體現的就是對無限性的嚮往。同時,住宅的有限空間逐漸變得外向,建築的空間內涵已經不侷限於高牆深院當中。

2.有”與“無”的辯證理念

“有”與“無”的辯證理念是中國傳統建築空間中最富有深意的一點。“有”在建築中指的就是建築的實體,“無”指的就是建築內部與建築外部的空間,建築空間的有用性必須得通過建築實體才能表達出來。具體是指:空間由實體進行圍合,凸顯的是有限性,但是完全封閉的空間並沒有用,只有貫通的空間才能體現出空間的無限性。在建築領域中,科學的將空間的有限性與無限性進行融合,靈活的將開敞與封閉應用在建築設計上,才能發揮出空間的真正效應。

當然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精神形式不僅僅包含這些,在這裏就不多做介紹了。

(二)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物質形式

中國古代的建築單體以木構架建築體系為主。木構架體系在漢代已基本形成,在唐代達到成熟,歷史悠久、體系完善獨特、分佈地域廣同時地域性明顯、建成數量多並一直延續至今,是世界建築史上的重要建築體系之一。另外,中國傳統建築還存在幹闌式、窯洞、碉房、土樓等等多種其他建築體系。不同地方根據其氣候、地形、材料的不同形成其特有的建築文化。

中國古代的建築羣體佈局和城市規劃多強調對稱均衡,如故宮、曲阜孔廟和明清北京城等。而在建築羣體空間上則較喜好採用一組或多組圍繞形成一箇中心空間的手法。同樣,這些手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二、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在現代建築設計運用中的意義

中國是世界文化古國,我們的文化影響着整個世界,這個文化不僅僅是思想文學方面,也包含了建築文化。由於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於高科技的過分依賴導致傳統建築文化被當代建築師所忽視,當中國現代建築經歷這麼多曲折之後,一些設計師們立足於傳統建築文化的角度上重新思考和定位,對於傳統建築遺留給我們的影像和記憶加深傳統建築文化的認識,並喚起了我們骨子裏的傳統文化意識,進行分析、拆解並加以重組,最後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語言相結合,使我們設計出來的作品既具有中國文化的特色又不失現代感,最重要的是它能夠體現出東方人的審美心理。建築的設計應該既承載着歷史也延續着歷史,古人留下的建築文化是千年來工匠們的精華部分,這種精華是值得我們尊重和敬仰的。作為當代設計師應該善於將傳統文化當中的精華部分運用到當代設計中來,使我國的建築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同時可以令新中式的建築語言深入人心,讓我國的人民可以引以為豪,引以為傲。

三、傳統建築文化在現代建築中的運用

(一)建築裝飾

現代建築的佈局形式在結構上可飾以中國傳統建築元素,主要體現在外觀造型的多樣化和應用範圍的廣泛上,因為它比較講究對稱、體量對比,例如檐柱、斗拱、須彌座等象徵性裝飾。而在建築的色彩上,基本上只有黑白兩色,這在很多繪畫大師的作品中都有體現。中國樸素的哲學思想也被包含在黑白兩色中,象徵簡約極致。

有些建築的內外存在極其明顯的反差。從外部看來,建築牆體一般非常高大整齊,只留有極小的窗口,而到局部的門罩和窗罩,它們雖然具有精美的磚雕與石雕,但其安置在實牆上,封閉嚴實,整個建築好像城堡一般,自我保護,讓人很難接近。

建築裝飾中的另一個典型的對比特色就是建築中的曲線與直線特徵。例如在徽州,高高的馬頭牆可以説是直線線形,但是在馬頭牆上的挑檐具有曲線特徵。直線與曲線形成對比,但又相互照應,與黑白色搭配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二)建築形態與空間

中國傳統的建築設計喜歡對稱美,因而我國的建築大多是以方形為主的',即便是圓形建築如涼亭,其四周也必定有對稱的屋脊,所以傳統的空間設計要求對稱,比如我國最有傳統特色的四合院,它就是嚴格執行了對稱的要求,而這一點在我國現代建築設計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使用,無論是私家小院、別墅或者是高大的寫字樓等,很多都採用了對稱結構,這樣才顯得莊重。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就是傳統建築裝飾藝術的典範,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氣質。

中國傳統空間的精神在某些方面與現代空間格局是相融統一的。中國傳統文化崇尚自然,對自然採取順應、親和的態度,對自然景物非常喜愛。這種淳樸親切的自然情懷反映在空間的處理和陳設設計上,將自然要素儘量組織到內部空間中。利用花窗、門、掛落等裝飾構件形成開敞的和半開敞的空間,將室外景觀“借”入室內;綠色植物和盆景,作為室內陳設部分,使室內增添更多的自然景觀元素。這些都可以為現代空間設計所借鑑。

(三)建築色彩

色彩搭配影響空間對人視覺和心理上的整體性感受,如何在整個空間環境中創造出適合空間氛圍的的色彩搭配,就成為了空間環境設計中極其重要的環節。中國傳統建築空間環境中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重了對材質本身色彩肌理效果的保留,又恰當的使用了人為的配色。

傳統的建築以木質結構為主,除了在承重架構和裝飾紋飾上採用易雕刻、移動的木材構成之外,其他的空間圍合構件基本上都使用了原材料的本質肌理和色彩,譬如石階、走廊、地面和依附它們上面的細節裝飾。在構築材料的選材上也十分廣泛,室內空間經常使用的木材如楠木、椴木等。石材的使用常有:漢白玉、花崗石、青砂石等。不同屬性的材料之間的結合搭配,使得整個空間環境豐富充實,色彩獨特。

在人為配色上,中國傳統的空間設計的使用是有規律的,根據色彩的變化依次為:黃、赤、綠、青、藍、黑、灰。如宮殿、寺廟一般使用象徵權貴的黃色和赤色,它與中國傳統文化有着必然的聯繫,作為炎黃子孫,黃自古以來就是正統的顏色,是使用最為廣泛和最為重要的色彩之一。另外,赤色象徵着圓滿和希望,它和黃色象徵着被太陽籠罩着的生命的一種延續和發展。在現代的生活中這兩種色彩也經常被用來表現傳統的主題和渲染氣氛。

(四)建築材料

中國古代的木構架建築,獨樹一幟,自成體系,從它的產生、發展到完善、成熟,最後達到了盡善盡美、爐火純青,可以説在現代建築出現以前一直擔負着中華民族的居住、宗教活動、行政執法、商業貿易等的空間需求。而且它還是一個不破壞環境,而為環境增色的綠色建築體系,這一點是西方古代建築和現代建築無法比擬的。那麼中國傳統建築為什麼不用石頭作為主要建築材料?因為質地好的石頭大都產自環境優美的名山,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民族,中國人的建築觀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為環境增色而不是去破壞它。在中國人眼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有靈,即萬物有靈學説,破壞它就意味着對人類不利和帶來災難,如認為山脈即為龍脈,開山採石頭就會切斷龍脈,不利於子孫後代的發展。表面上看是帶有迷信色彩,無科學依據。但實際上到處亂開亂採就會破壞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貽害無窮。石頭開採後不會再生,而木頭砍伐之後則可以再生,所以中國建築少用石頭而多用木頭的現象就不難解釋了。所以在當代的建築設計中要弘揚環境保護的道德理念,要結合工程實際目標以及環境保護責任感進行設計任務,要在設計中逐步實現“綠色”生態安全的設計,最大限度的利用資源,從根本上減小能源、材料的浪費。

參考文獻:

[2]王濤.當前我國建築設計民族傳統的傳承及問題[J].華中建築,2011年7期.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