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鄉村女教師》觀後感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9.64K

看完某一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村女教師》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鄉村女教師》觀後感

《鄉村女教師》觀後感1

這次暑假,我們觀看了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這部電影主要表現了一位女教師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到一個貧窮落後的小鄉村裏教書,從而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鄉村、孩子和教育事業的平凡而感人的故事。通過這次觀影學習,使我們看到了鄉村教師最美的一面,在中國大地上其實也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鄉村教師像他們一樣在為祖國的未來、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無私奉獻,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奉獻青春。因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們甘受清貧、病痛而無怨無悔。正是有許許多多這些默默無聞耕耘在中國鄉村教育事業中的教師,大山深處那些渴望知識的孩子才有了飛向未來理想的翅膀。

影片一開頭就給我們呈現了一副感人的畫面:温馨的舞會上,單純、可愛、善良、漂亮的瓦爾瓦拉認識了狄諾夫,瓦爾瓦拉告訴狄諾夫,她要去當一名鄉村女教師,當狄諾夫問她為什麼要到西伯利亞去的時候,她回答:“那裏缺少教育,可沒有人願意到那裏去,我的理想是教育孩子,真心誠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們成為好人。”狄諾夫説:“你的信念正合我的心意,但願烏拉爾的風暴別把它連根拔掉,別吹斷它,別凍壞它。”就是這麼一段樸實的語言和對話,深深地使我們感到震撼。正是因了這樣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撐,瓦爾瓦拉才能勇敢的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把自己的一生真心誠意地奉獻給了這個小小的鄉村。

開學的第一天,瓦爾瓦拉在教室裏等待孩子們的到來,結果一個人都沒有,但她仍然堅持對着空蕩蕩的屋子開始她的開場白。視頻2這時她發現有幾個孩子在門外聽着她的講話,這是最開始的學生,後來學生就漸漸多了起來。是的,堅定的信念成了她的精神支撐點,使她義無反顧的、真心誠意的去教孩子們識字,讓孩子們知道白天為什麼會變黑、海那邊住着什麼人、還要教孩子們懂得思想......

她就像一個母親,把每個學生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她用愛去感化孩子,用愛去鼓勵孩子們。當她的學生去進行中學面試的時候,她像一個母親那樣焦慮的等待;當她的學生因為貧窮而被中學拒絕錄取的時候,她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即使是這樣傷心,她又不忘鼓勵孩子們要對未來抱有希望:“不要灰心,你會念到書的。好日子總會來的。”

我感動和敬佩瓦爾瓦拉老師對學生所付出的愛心。她心甘情願從大城市到偏遠的小山村教書,她經歷過戰爭的殘酷以及愛人的逝去,但她始終不曾放棄對教育的忠誠和執着。教師的愛,對學生的發展是一種巨大的動力,有了這種愛,師生間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仰慕,從而把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上。高爾基説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是啊,我小時候的音樂欣賞課就是這樣上的,老師一遍又一遍讓我們聽,聽,聽,可是我們什麼都聽不出來。然後就把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寫在黑板上,我們就抄在音樂書上啊。學唱歌是這樣的,老師前面教一句,學生後面跟着唱一句。這樣的方式,枯燥又乏味,沒有一點點新意,有時候這節課,剛學會了,下節課或許就已經忘記了。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智。教學中,應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才能為學生提供空間。就像電影中的瓦爾瓦拉一樣,她義無反顧的、真心誠意的去教孩子們識字,讓孩子們知道白天為什麼會變黑、海的那邊住着什麼人、教孩子們懂得思想......她教給孩子他們所需要的一切,抱着堅定的信念,執着的愛,去填補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所缺乏的。

我們的教育也並不完全是為了培養人才,而首先是為了培養人。所以,在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儘量去避免那些生硬的、繁難的技巧性訓練,應從學生出發,多為他們營造一些在學習中去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自由空間,以激發起他們熱愛美、傳播美的熱情,從而使美能在學生的心靈中生根、發芽、成長、壯大。

在教學中我們要像瓦爾瓦拉那樣以“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關注“人”的發展,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從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師生關係等各方面逐步轉變教師角色,儘快適應“新課標”,成為“新課標”的有效執行者和積極建設者。唯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需求,我們的音樂教育也才能夠真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肩負起培養人、塑造人的神聖使命。

《鄉村女教師》觀後感2

在暑假裏我觀看了《鄉村女教師》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主要闡明瞭一位女教師為了最求自己的理想而到一個貧窮落後的小鄉村裏教書,她有理想和堅定的意志,她為了教育下一代,她從沙俄時代就投身到偏僻的西伯利亞去從事教育事業。幾十年來,她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為祖國培養了無數的人材,受到人民的愛戴,影中的這位女教師,只是蘇聯千千萬萬婦女中的一個,她們熱愛自己的祖國,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切,這種高貴的品質,通過這部影片充分的表現出來,從而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鄉村、孩子和教育事業的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從這部電影裏我看到瓦西里耶夫娜為了革命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她任勞任勞任怨的一生以及對她一生中所教過的學生在各自的工作??位上都發揮着一定的作用。我被主人公的奉賢精神和博大的愛心深深地感動,在觀看過程中無數次落淚。教育的真正意義不是培養人才,而恰恰是為培養人才奠基。也就是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精神和意識,在行為上培養習慣,培養有用的人。

影片中給我們呈現了一副感人的畫面:温馨的舞會上,單純、可愛、善良、漂亮的瓦連卡認識了蒂諾夫,瓦連卡告訴蒂諾夫,她要去當一名鄉村女教師,當蒂諾夫問她為什麼要到西伯利亞去的時候,她是這樣回答的:“那裏缺少教育,可是沒有人願意到那裏去,我的理想是教育孩子,假如我們真心誠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們成為好人,即使是一個最壞的人也會變好,但是我們一定要真心誠意的去教。蒂諾夫説:“你的信念正合我的心意,但願烏拉爾的風暴別把它連根拔掉,別吹斷它,別凍壞它。

就是這麼一段樸實的語言和對話,深深地使我感到震撼。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撐,瓦連卡才能勇敢的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把自己的一生真心誠意地奉獻給了這個小小的鄉村的孩子們。儘管她是那麼的害怕,那麼的孤獨,她也沒有退縮,她對着蒂諾夫的相片説:“親愛的,你看這有多艱難,但是我們説過要感化他們。”是的,堅定的信念成了她的精神支撐點,使她義無反顧的、真心誠意的去教孩子們識字,讓孩子們知道白天為什麼會變黑、海那邊住着什麼人、還要教孩子們懂得思想......

在工作中 她真心實意地愛着每一個孩子,她不讓一個孩子失學,當善良的她來到失學女學生杜尼雅的家時,看到貧困窘迫的家快要倒塌時,淚水矇住了她的雙眼,即使她只是個勢單力薄的女教師,她還是勇敢地衝進了淘金者的家,當這些淘金者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爭相當眾燒掉盧布的時候,瓦連卡掏出了自己微薄的工資,表示要給杜尼雅家蓋房子,這些富人終於被感化了,他們也紛紛掏出了自己的錢包。

她就像一位慈祥的母親,把每個孩子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她用愛去感化孩子,用愛心去鼓勵孩子。當她的學生去進行中學面試的時候,她像一個母親那樣焦慮的等待;當她的學生因為貧窮而被中學拒絕錄取的時候,她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即使是這樣的傷心,她又不忘記鼓勵孩子們要對未來抱有希望:“不要灰心,你會念到書的,好日子總會來的。”

瓦連卡是不幸的,她一生都沒有屬於自己的孩子,和丈夫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數,十月革命勝利後,眼看着幸福就要到了,而她的丈夫卻在戰鬥中負了重傷並犧牲了。然而,她又是幸福的,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鄉村的孩子們,獻給了教育事業,,並且獲得了最高的獎賞——列寧勛章。所有的人都為她慶賀,她終於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這使我想起她的丈夫臨死前説的話:“我回顧過去的一切,我沒有遺憾,我為了人類的幸福,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正是他們夫婦一生的寫照。為了淳樸而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們都獻出了自己的一生,甚至生命。

我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為他們純淨的愛情、為女教師樸實、善良、奉獻的精神,也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感覺她太偉大了,瓦連卡的那句話好像還言猶在耳:“假如我們真心誠意、耐心的去教育、感化他們成為好人,即使是一個最壞的人也會變好,但是我們一定要“真心誠意的”去教。”我覺得所有的教育者都應當把這句話當成自己的座右銘。不論什麼時候,什麼學校,都需要這樣的好老師,我們的教育都在呼喚這樣的好老師。

請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請記住瓦連卡的這句話:“我們一定要——“真心誠意地”去教。”只有這樣,才能像瓦連卡那樣把自己的一生真心實意地、無怨無悔地奉獻給孩子、學校、教育;只有這樣,才能還我們教育的那方淨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才。

看了這部電影對我的啟發很大,電影中的感人片段使我久久不能忘懷,使不由得想起一句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燃盡淚始幹”“燃燒自已,照亮別人”這些不僅是人們對老師的讚頌同樣也是對老師最高竟界的道德要求,我會以此來要求和鞭策自已,對自已的自身素質和道德修養不斷提高,不斷學習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論,總之,即使自己老了也會朝着這一目標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