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精選23篇)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2.24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蹟吧,事蹟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想擬事蹟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精選2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精選23篇)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1

他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在甘肅省xx鎮糧窖村老莊社的老莊村學,一校一師教了整整30年,他堅信“少年強,則國強”,他説:“國小校也有大夢想”,就算只有他一位老師,也要讓孩子們全面發展,他自學音樂、美術、書法、手工給孩子們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他説鄉村教育擔負的責任不僅僅是教書育人,還要擔負傳承鄉土文化的使命,校園教學條件雖然簡陋,他利用當地的鄉土文化打造了豐富的校園文化,他所在的村莊雖然貧瘠,教學資源匱乏,但他善於發現,勤於學習,一點一滴的累積和凝聚讓整個老莊教學點絢麗多彩,有聲有色。

一、他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老莊村學原本只有一個老百姓共同籌資建起的舊房子,總是夏天漏雨,冬天進風,直至xx年,在村民的幫助,教育部門的資助下,才有瞭如今乾淨整潔的教室,有了圍牆,但校園裏依舊光禿禿的,他同路邊的環衞工人要的樹苗,因為地方乾旱,校園外打了一個水窖,他週末就去拉水澆樹,天一下雨,他就擔着扁擔跳着水桶去校園附近的積水坑挑水澆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栽樹至今一晃十年過去了,不負期望,孩子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樹木也伴隨這孩子們茁壯成長,校園裏一片生機勃勃,綠意盎然。他教導孩子們要準時守時,愛護環境,融合時代精神“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他以身作則,每天早晨6點到校,打掃衞生給孩子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帶領學生課餘鋤校園裏的野草,給花草樹木澆水,撿校園裏的垃圾,做到愛護校園,愛護環境,從小養成好習慣。

二、他愛崗敬業,堅韌不拔

xx年,因為連年乾旱部分村民移民,村子裏沒有老師,當時的他父母均已逝世,高中未讀完就輟學回家,臨危受命便成了老莊村學裏的代課老師,他沒有文憑,沒有教師資格證,工資微薄,除了上課還要做地裏的農活,生活十分辛勞。但“無照駕駛”可不行,他毅然決然的報考了大專成人自考,白天上課,晚上熬夜自學,咬緊牙關,終究皇天不負有心人,直到xx年成功取得了大專文憑,本科文憑,教師資格證,這期間孩子的上學費用,生活費,妻子又做了幾次手術,讓本就收入微薄的家庭捉襟見肘,親戚朋友勸説他放棄另謀他業,但他説:“幹了這麼多年,雖然經歷了無數困難,但我是真的熱愛這份工作,也放不下。”生活雖然讓他歷經了重重困難,但他依舊堅持夢想,從未放棄,終於在xx年轉正成為了正式的教師,他更加充滿了信心和力量。他愛崗敬業,對待教學工作嚴謹認真,他習慣在身上帶着筆和小筆本,遇到好的教學方法、優美的語句、自己偶然間的想法都隨手記錄下來,他説,要想讓學生取得好成績並不是一朝一夕,老師要不斷地學習和反思,才能摸索出針對學生恰當的教育方法。

三、他關愛學生,別出心裁

大部分學生的家長都長時間在外打工,有時家長地裏農活太忙,或者在外打工脱不開身,他就將學生帶到自己家吃飯、寫作業、休息,他將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學習生活方方面面照顧的細緻入微,他常説:“生活不易,能幫一把就是一把。”學校小,教學條件簡陋,教具匱乏,但這並未限制他的創造力,他帶領學生親手做正方體、長方體教具,每去縣城就給孩子們買課外書、新穎的數字玩具,雖然他的經濟並不寬裕,但他戲謔:“精神糧食比物質糧食更重要。”他説好習慣要從小培養,他經常組織學生開展閲讀活動,鍛鍊學生的閲讀、寫作、語言表達能力。

校園需要給孩子們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陶冶學生的情操,他別出心裁結合當地的地方文化,當地有着石頭文化,他和當地的石匠共同合作,在石頭上畫好並刻上了與琴、棋、書、畫相對應的圖案和字。一次偶然經過沙河時發現了一塊被水衝的光滑的石頭,經過村民的幫助運到了校門口,刻上了“追夢——讓微小變微笑”的辦學理念,他還與當地石匠做了一塊石書,刻上了老莊教學點的簡介,他在學校教室的牆壁上還用水彩畫上了圖畫並寫上了古詩詞,他課餘時間辦豐富多樣的板報,等等,不斷地累計才有了今日濃濃的書香校園文化。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2

張xx,男,xx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教於合肥市xx國小,合肥市科學骨幹教師,一級教師,中國共產黨黨員。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後被評為區級優秀教師、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黨員、德育先進個人、師德標兵、區創建均衡教育示範區先進個人、區優秀班主任、骨幹教師等。從教二十年來,我以飽滿的熱情、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圓滿完成了學校分配的各項教育教學任務,受到了領導、同事的一致好評,得到學生家長及社會的廣泛認可,連續多次年度考核被評為"優秀"等次。人們常説:花的事業是芳香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我説: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無私的,是充盈着生命之精靈的。

一、在熱愛教育中關愛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我始終遵守《中國小職業道德規範》,嚴格遵守望湖國小各項規章制度,以教師職業道德標準嚴格自律,以師表形象規範自己的言行,以教好書育好人為職責,熱愛教師職業,熱愛教育事業,自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思想端正,作風正派,盡職盡責,以身作則,積極奉獻,以校為家,埋頭苦幹,勤奮敬業。工作上,勇挑重擔,去年8月剛到望湖,我便接受了學校安排的六、三年級數學教學任務。在教學崗位上默默奉獻,辛勤耕耘,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教育、教學和學生身上。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關注學生的點滴成長進步,是教師工作的重心,也是我校教育理念核心價值之所在。為此,我能夠面向全體學生,用心關愛教育每個學生,視生如子,樹立服務育人的理念,民主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從不歧視學困生和紀律差生。相反,常常給予這些"雙差生"更多關愛,把"每天進步一點點"這一理念融入到工作當中,和學生打成一片,融為一體,替他們排憂解難,疏導思想。以師表作風,示範行為,高度負責的人格魅力去關愛、感染和啟迪每一個學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認真的教育教學工作和無私奉獻精神,贏得了同學們的尊敬,同事們的讚賞,校領導的認可。

二、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為了做好教師這個神聖的工作始終堅持不斷的學習,堅持閲讀有關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和教育教學刊物,虛心學習老同志的教育教學經驗,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師。二十年來,我認真學習了《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班主任工作》、《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等理論書籍,深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同時主動參加教學基本功訓練。

課堂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是我耕耘的沃土。不管是在數學教學中,還是科學課堂上,在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教學上,力爭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研討、交流的自育自學能力。同時,不斷總結經驗,把實踐上升到理論,然後指導自己的實踐。並在實踐中使理論得到不斷的修正。數學教學中力爭做到有清晰透徹的思路,深入淺出的講解,向每一節課要質量;科學課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在任勞任怨中無私奉獻

愛一行才能鑽一行,對教育事業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讓我在工作中不計得失,更專注地投入教學工作。我已經習慣了快節奏地工作,忙碌地生活,始終以滿腔地熱情投入工作。當別的同志有事時,當學校的工作安排不開時,我都毫無怨言地接過重擔,有時一天幾節課,但我從不喊累叫苦,小病從來不請假。去年9月當學生們看到我帶着病痛,頭上因為病痛直冒冷汗堅持為他們上課時,學生都感動萬分,連平時頑皮的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執教二十年來,荊棘與鮮花一路,坎坷同歡歌齊飛。在我的心中始終銘記"金獎銀獎不如家長的誇獎,金盃銀盃不如家長的口碑。"我始終把培養完善人格的學生看作等同生命一樣重要的大事。一個人能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度過美好的時光,是一種難得的幸福。正如我校qq羣名——"望湖人的幸福".我知道我面前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深信:今天操場上奔跑的追皮球的娃娃也許明天就會站在世界冠軍的領獎台上;今天音樂聲中傳出的稚嫩童聲,也許明天會響徹在世界音樂的殿堂裏。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希望——民族的希望,世界的希望,人類的希望。榮譽代表過去,責任正在當下。今後,我將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自己教育教學當中,爭取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更好的成績。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3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但是我們能做一名家長、學生都喜歡和滿意的人民教師嗎?捫心自問,很多人都沒有做好,但是玉泉苗店學校的李春華老師卻做到了。

3月5日下午,我有幸聽到了最美鄉村教師——李春華的講座。她在平凡的教師崗位上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她的教育目標是“成為優秀的教育者”,或許就是為了這個目標,她一直在努力做到最好。從步入工作崗位開始,她就開始大量閲讀,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和開拓自己的視野,從《紅樓夢》等文學名家著作,到《越玩越聰明》、《天哪,數學可以這樣學》等專業類書籍,再到學生愛讀的書籍和勵志書籍,她讀的書已經堆滿了她的書架。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帶的班級成績優異,學生喜歡她的課,家長喜歡她教自己的孩子。這些年,她每次上完課,還在認真的寫反思,她説正是這些反思讓她一步步成長起來。現在的她感覺教育是幸福的。我佩服李春華老師,我要向她學習,去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幸福。

一、大量閲讀,讓閲讀成為習慣。

李春華老師培訓中空閒時間紮在圖書館,課餘閒暇之時都在閲讀,閲讀已經成為她的習慣。閲讀讓她越來越自信,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完美。我們也應該將閲讀進行到底。教師們常常不讀書,這有許多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而教師不閲讀,在某種意義上是整個社會缺乏閲讀的縮影。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這實際上就意味着不讓任何一個教師掉隊。雖然有種種的客觀原因,但教師卻不能以此為由而不讀書。教師必須讀書,必須廣泛地閲讀,才能支撐起一個教師所必需的知識,才能建構起合理的知識結構以滿足教育的需求。“問樑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的成長、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快樂,都可以從閲讀中得到。教師應該有一個書香人生,校園應該書香四溢。一個善於讀書、熱愛讀書的教師,必將影響他的學生也讀書、愛書;一個書香飄蕩的校園,肯定是一個充滿人性關懷的校園。創建書香校園,從閲讀開始;拯救閲讀,從拯救教師閲讀開始!

二、寓教於樂,感受數學的魅力。

李春花老師之所以成績芝麻開花節節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帶領孩子們走進了數學王國樂園,讓學生們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數學課堂嚴肅、枯燥,學生提不起興趣。這是擺在每位數學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既然數學是如此的嚴肅,最好儘量把數學課弄得有點趣味化,這是我李春華老師的經驗之談。由於剛剛走上教師的崗位,我在課堂上有時候僅僅是藉助一些故事入手,將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變得輕鬆。例如,“0”的認識這一課我把上成一節故事課。以小兔採蘑菇、拔蘿蔔為線索,先由老師講,然後可引導學生看圖續講,為學生提供説話的機會並訓練他們的看圖説話能力和想象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學習數學,學生很容易接受,也易於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但是距離李春華老師那樣的數學課堂還有很大的差距,還需要不斷摸索和實踐。同時,李春華老師不是讓自己的學生不停地練習,而是讓他們晚上回家後做數學日記,這點值得我們借用。這個方法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何樂而不為呢?

三、認真反思,讓自己破繭成蝶。

有人説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捷徑,李春華老師堅持寫了這麼多年,她的成長現實證明這種做法是可行的,是必須的。假設今天的學習活動秩序較亂或學生浮躁,我們是否該向問自己,是哪些東西讓學生不感興趣?是知識對學生缺乏挑戰性?或是其它等等題,我們應該從主觀上更多的找原因,而不是一昧地批評孩子。如果今天的數學課堂上學生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我們是否又該問問自己,是什麼造成了這個結果,是自己沒了解學情?還是講的過程中哪點不夠仔細呢?堅持寫反思,就可以不斷髮現自己的問題,促使自己在下一步的教學中改進,促使自己不斷成長。由此可見,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很好的促進器,我們要想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起來,教學反思是必經之路。

四、不懈努力,追求教師的幸福。

李春華老師從步入教師崗位至今,從未停止過自己前進的步伐,終於她得到了教師的幸福。作為一名教師,我不想讓自己總感覺壓力好大或者好累,我也想成為一名幸福的老師。教師的幸福感來自於看到自己培養的學生長大成人,為祖國和人民做出了實際貢獻。“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既是教師的責任,更是教師的幸福。教師的幸福感來自於對美好師生情誼的深刻體驗。年復一年,教師就像從一條河的岸邊接一屆屆新生上船,用滿腔的熱情和真摯的愛,把他們送到理想的彼岸,讓他們奔向遠大的前程。學生們不僅在船上時就不斷表達着對教師的滿腔熱情和真摯的愛,就是他們奔向遠大前程以後,三年、五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以後,還不斷表達着這種滿腔的熱情和真摯的愛。這樣的教師也是幸福的。教師的幸福還來自於社會的理解、支持和尊重。“幸福”是一名優秀教師的最高追求,我會向着這個目標而前進!

我將向李春華老師學習,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蹟,做學生、家長和同事眼中的好老師!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4

黃xx,男,1972年10月出生,中國小語文一級教師,大學本科畢業。1996年9月,帶着青春的無限激情,滿懷對教育事業的真誠,他來到了石門縣第六中學這所農村高中。時光匆匆流逝,在教育這塊熱土上,他辛勤的耕耘着,用教師這個神聖的職業來使自己的生命更加有意義;在塑造別人靈魂的過程中,使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從畢業到今天從事鄉村教師工作已經整整25年,他就像一根紅燭,默默地燃燒着自己,也照亮着學生前行的路!

常言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他深知,在當今科研興教、呼喚反思型教師、研究型教師的新形勢下,作為一名教師,自己必須是不竭之泉,時時奔湧出清新的、閃爍着斑斕色彩的溪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追求的境界。教學中,他潛心鑽研教材,反覆研討新課標,大量訂閲教學刊物,堅持業務自學,認真做好筆記,廣泛汲取營養,及時進行反思,轉變教育觀念,捕捉新的教學信息,勇於探索教育規律,大膽採用新的教學手段。他深深地意識到“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作為語文教研組長,他多次組織本組老師討論教學,交流教學體會,嘗試革新教法,並將好的做法、經驗,不斷總結推廣。擔任教研組長以來,他帶動全校語文教師大膽實踐,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引導示範和輻射作用。

多年的教學工作離不開他對學生的無私關愛,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外,他總是微笑着去面對每一個孩子,真誠的與他們去交往,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特別是對那些有困難的學生,他給予更多的關心,更多的幫助,更多的激勵引導,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發現閃光點,讓他們樹立信心,如231班的甘星宇同學,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只留下她與奶奶相依為命,依靠政府接濟生活。在瞭解了實際情況後,他多次找甘星宇談話,讓她樹立信心,用自己的優異成績回報奶奶,回報這個社會。學習上幫助她,生活上關心她,讓她時刻能感受到老師真誠的關懷。正因為他對每個學生的關心呵護,所教的班級學生師生關係融洽,凝聚力強,上進心足,愛心的付出也使他真正休味到了教育工作的真正價值。

在教育學生時,他常説:“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樣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他總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注意自己點點滴滴言行的影響。他説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嚴於律己、率先垂範。多年的教學,他明顯地感覺到:他的言談舉止,既處於學生最嚴格的監督之下,又處於時刻被學生效仿之中。所以,當他給學生提出要求時,他首先自己做到。終於,當他表揚學生時,同學們的回答都是一樣的:“我是跟你學的”。這句話震撼着他的心靈,他感覺到無比的欣慰與自豪。因為他從學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時也驗證了“言傳身教、身行一例、勝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黃xx老師二十多年如一日,在三尺講台上無私奉獻着自己的青春,用真情和愛心澆灌着一棵棵幼苗茁壯地成長。他熱愛教育事業,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他有着良好的師德,一直以“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己任,勇於迎接新挑戰,具有創新意識,吃苦耐勞,適應能力強,不斷上進。參加工作以來,黃xx老師長期擔任高三語文教學工作,歷年來所教學科成績顯著,贏得了學生及家長的一致好評。所教學生先後多人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高等院校。2014年開始擔任語文教研組長後,他帶領本組教師圓滿完成了學校交給的教育教學任務,語文組也連續多次被評為優秀教研組;他教研能力較強,2019年所撰寫的教學論文《電教媒體在教學中的誤區及反思》在論文評選活動中獲省級一等獎;2020年撰寫的《着眼大學聯考,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一文在中國基礎教育研究會主辦的論文大賽活動中獲國家級一等獎,《關於中學語文線上教學的幾點思考》一文獲二等獎;另外這些年還有多篇教學論文在不同級別的評選中獲獎。2017-2019年,連續三年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師;2019、2020年,兩次參加全國大學聯考評卷工作,都被評為“優秀評卷工作者”;年度考核中,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等次。

黃xx老師是師德的楷模,育人的模範,是教師學習的榜樣!更可貴的是獲得這麼多榮譽稱號後,他仍是一如既往踏踏實實、任勞任怨地工作,他這種謙遜求實的精神,實在讓人敬佩。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5

很多人一輩子難有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周老師卻放手做着想做的事,他是幸福的。他愉快地奔波在小涼山深山老林中,這個山東“老工人”,最時髦的裝備就是一台筆記本電腦。通過這個寶貝,他在川滇黔交界處一個幅員面積達190平方公里的山鄉,“遙控”來自天南海北的關注,讓600多個孩子得到資助,10多所鄉村教學點得以重建。而他,還常年奔波在新疆、甘肅、廣西等10多個省區以及川內多個資助“據點”……

周xx老師又來了。幾個月前,暴雨中,他也沿着這條路爬到花椒坪教學點,破木門、朽窗户,眼前一座40多“歲”的學校危房在鋪天蓋地的雨霧下,靜靜訴説着自己的無助。在他牽線下,一個民間助學團隊募集到資金,使這所學校得以重修。

7月21日,新學校竣工,周老師又興致勃勃地開始爬山。半山腰,全身濕透的我們停下來喘氣。周老師彎下腰來緊鞋帶。黃膠鞋裏的腳修長瘦削,還有兩個水泡,那是前一天從早上7點走到晚上8點的印記。

苗寨的老老少少身着盛裝迎了上來———這一刻,是花椒坪國小新校舍落成典禮。為慶祝這一喜事,村民自排自演了16個苗家節目———以苗家最高禮遇來歡迎他們喜歡的“周老師”。孩子們眼裏,是感激,還有期待———每次到小涼山的村寨,周老師最不敢面對的是孩子們清澈的眼神。

獨立志願者:身後有多個團隊

“我就喜歡在山溝裏跑,愉快得很。”周老師哈哈大笑。周xx,58歲,山東聊城人,戴着如今已不常見的鴨舌帽,身着舊衣服,一雙黃膠鞋,典型的上世紀60年代工人形象。他還有個身份:民間助學志願者。

1996年,周老師從甘肅省金昌市金川集團公司退休,從此開始了他在貧困山區的行走。1998年,他第一次以志願者身份到甘肅古浪支教,掏出積蓄購買了9台電腦,建起當地第一個免費電腦培訓教室。xx年,他“轉戰”廣西田陽,和同去的志願者一起建起助學網站,隨後成為“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等多個民間助學團隊的義工,在廣西、甘肅、貴州等10多個省區的貧困山區尋找貧困學生並給予資助,尋找破爛的校舍,再尋求資金去改建———辦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白天蒐集資料,晚上製作成帖子,通過多個助學網站發送出去。

xx年,周老師在為“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做監察的行程中,到了田陽縣,走訪基金會在這裏資助的一批孩子,從此與小涼山結下不解之緣。在田陽縣玉鳳中心國小,一個穿着樸素的學生起他的注意:“帶我去你家看看吧。”小男孩點點頭,帶他出校門,爬山,過溝,再爬山,再過溝……讓他沒想到的是,整整翻了四座山,步行4小時後,才到孩子家。

這個叫牛屎溝的地方住着70多户人家,竟然只有這一個小孩在讀書。原因是苦澀的:距離太遠了!能不能就近辦一個教學點,讓孩子們少翻幾座山讀書?半年後,這裏真的建起一座看上去很簡陋的學校,但就是這所學校,結束了這座大山頂上從來沒有學校的歷史。隨後,這裏的大山上開始出現多所民間助學團隊幫助建設的村校。

或許是節奏太快,本身就有教學任務的中心國小老師有些吃不消,很少有時間去家訪,周老師有時就獨自去走訪。一次,在小涼山漫天大雨中,他很快迷了路,上到一個陌生的山頂,山頂上有多條小道,伸往各個方向。連走了好幾次,下着下着就到了懸崖邊上。折騰4小時後,被迫從原路返回。回到學校已是晚上8點多,不停“工作”了13個小時的的腳板被磨出大大的血泡。第二天,周老師又早早出發了。

旁人看來驚險的經歷,周老師説來平淡無奇。他曾三次摔下山崖。一次,從一個山崖上的學校出來,已是晚上8點,4個人只有一支手電筒。走着走着,一腳落空,他骨碌碌地滾了下去,幸好被兩棵樹擋住。爬起來一看,亂石灘在幾百米深的懸崖下隱約可見。“好了傷疤忘了痛”,前不久,他又花了半個月,對該縣30多所村小挨個調查了一遍。

有了周老師牽線,民主鄉11所村小重建得到大山外的支持,另3所最近也有了捐建協議。至此,民主鄉危房村校的歷史結束了。花椒坪村小的泥房變成了磚木結構的青瓦房。巍巍青山懷抱,嘹亮的《義勇軍進行曲》中,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周老師的臉笑得如這裏的地貌,溝壑縱橫。

性格志願者:七跤摔來7萬元

民主鄉豐產村,“一天下雨九天稀,大人穿膠鞋小孩穿筒靴”。因不通公路,需步行5個小時才能到鄉上。周老師第一次到豐產村小時,帶着一位特意從上海趕來進行實地調查的陳先生。

城裏長大的陳先生不會走山路,一身泥一身水,跌跌撞撞地摔了8次,7次摔倒在泥漿裏,一次被同行的老師扶住了。愛開玩笑的周xx概括為“七跤半”。為了讓陳先生不致太尷尬,周老師也有意摔了一跤,還同他打趣説:“馬邊的土地是公平的,同你上海來的親近,同我山東來的也親近啊。”

看到破舊的校舍、可愛的孩子們和熱情的村民,陳先生二話沒説,當場決定捐資7萬元。“你摔了七個半跟頭才捐7萬,以一個跟斗一萬計算,還欠5千呢。”周老師又打趣道。

“把孩子和學校的情況通過網絡發出去,引來捐助者,你這樣的身份用我們四川話來説,有點像‘串串’囉。”同行的人也和他開玩笑。“為山裏的孩子,我願意當這個‘串串’。”他説自己成功贏得許多人信任靠的是“誠實”,一户一户實地走訪,無論多遠、多險,這也是他這麼多年堅持行走在大山深處的動力。

這幾年來周老師已為民主鄉聯繫到50多萬元資金,目前到位25萬元。看到堆積如山的建材,他孩子似地笑了。看完水洪國小,大家來到村支書家準備吃飯。一到支書家門口,周老師便找了塊木板躺上去睡了起來。看他睡得香甜,大家都不忍心叫醒他———這樣的記憶,不知以前有多少次。

看着熟睡的周老師,村民説:“周老師不遠萬里來到我們山區,為我們修學校,可他連一口熱湯也沒喝過。”

另類志願者:大山裏發現自己存在的快樂

在民主鄉的村民看來,周老師這個老頭似乎有些奇怪:做事不拿一分錢,電話費、上網費、交通費還要拿出退休工資貼,為的什麼呀?

在周老師褲帶上繫着的鼓鼓囊囊的小口袋裏,插着山裏常用的雨傘,還有礦泉水、紙和筆。另一個祕密“裝備”是饅頭。和村民談話時,冷不防拿出來大嚼,算是解決了一頓“行走午餐”。心細的村民發現,他吃晚飯時總要剩一些,第二天去看卻不見了,原來故意剩下來當早餐。“看他天天睡在兩張辦公桌上,動員他搬到自己家或其他村民家,老周死活不幹。”兩人還為此吵過架。“我去幹什麼?我首先需要的是有上網的條件,無法工作住得再好有什麼用?我不吃辣椒,同別人一起吃飯,要影響別人。”

他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合常理”。xx年,他獨自在廣西進行萬里單車助學行時,晚上就睡在馬路上。“不擔心有車或是野獸嗎?”“山裏的路夜晚哪有車,野獸來了我比它更野。”

這種“怪”來自於他對生活的簡單要求。“很多人一輩子都難得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現在可以放手做,這也是一種福分啊。”

就是這種愉快的心境,讓他在為孩子奔波的過程中,連和老鼠“鬥爭”也充滿快樂的心態。“剛一睡下,鼠輩們就來搗亂。‘吱吱’叫着,連蚊帳上居然也要去看一看。我惱了,只要它們一活動,就用木棍直搗發出動靜的地方。它不讓我安寧,我也不讓它安寧!”

這只是周老師單調生活中的一個插曲。他最開心的是,孩子們能得到及時幫助。大田村的彭遊琦今年夏天考上樂山一所中學,一貧如洗的家裏拿不出學費,甚至連去學校的路費也難辦,好事變成了愁事,只好把口糧揹出去賣。

“耳朵好使”的周老師頭天得到這個消息,第二天起了個大早趕到彭遊琦家,回鄉後在網上為他發出了求助的帖子。效果馬上顯現。“清晨5點,我迷迷糊糊接到一個美國打來的越洋電話,只説了一句:彭遊琦的上學費用,我包了。”彭遊琦父親很驚奇,以前常接到國內的類似電話,國外還是第一次呢,也太快了!

喜之外,也有悲。周老師常年奔波在外,很少時間同家人團聚。這兩年,他家裏發生很多事,母親病危,周老師是坐飛機趕回去的。父親隨後出了車禍,現在仍卧病在牀。端午節,他趕回去盡了孝心。儘管如此,幾天後,他戴着鴨舌帽的身影又出現在進鄉的山路上……

這就是我可愛的周老師---一個質樸而開朗充滿愛心的老師。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6

每一次備課,形成的是電視化的授課文案,而不是常規教案;每一次上課,是在電視台演播室,而不是學校教室;每一堂課,不再侷限於教師板書、學生做筆記,而是聲光電等新媒體新技術共同打造的“3D大片”;每一堂課,聽課的學生不是幾十人,而是百萬、千萬量級。

每堂課沒有既定教材,卻有袁隆平、鍾南山、楊長風、楊孟飛等一系列享譽全球的授課嘉賓,授課內容天文地理、經濟社會無所不包。

“沒想到思政課這麼好看!”“長知識啦!”……學習留言彈幕源源不斷映襯着學生們內心的驚喜與收穫。

這就是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總班主任郭曉芳創新打造的高精尖思政大課,累計學習人次超過12億,好評熱議不斷,育人成效顯著,做法被寫進新華社“xx”專欄。

一塊屏幕,打開為黨育人新天地

2015年11月,郭曉芳所在的長沙市芙蓉區育英學校(以下簡稱育英學校)被確定為首批基礎教育網絡聯校授課校,對口幫扶寧鄉的山林國小、蘇家國小、白沙國小3所偏遠農村學校。然而,一開始卻“遇了冷”——學校裏幾乎沒有老師報名參加授課。負責網絡聯校授課的教師,每週要多上兩節課,且因上課需全程錄像,相當於這兩節課都是公開課。一無教研員指導,二無團隊磨課,對教師挑戰很大,因此主動報名者寥寥。

這時,郭曉芳主動報名。2016年春季學期,學校網絡聯校如期開班,郭曉芳將課堂搬到“雲端”。第一節課,透過屏幕看到三四十張農村孩子純真無邪的臉,郭曉芳落淚了。那時的她,彷彿看到了兒時的自己。

“小時候,家裏條件並不好,父母的收入除了養家,還常常用於為貧困學生墊付學費、生活費。”郭曉芳説,“但我很幸運,父母都是鄉村教師,周邊村民家的孩子,基本都是他們的學生,我們家在當地很受人尊重。”談及此,郭曉芳的眼眸亮起光芒,“大學畢業後,我成為大家庭裏第10名教師。”

在城市從教日久的郭曉芳,通過網絡聯校看到這些偏遠山村的孩子,聯想到城鄉教育差距,又一個願望在心底紮了根——讓城鄉孩子身處同一課堂,享受同樣的教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促進教育均衡。此次“觸網”後,郭曉芳愈加堅定了將網絡教學進行到底的決心。

2019年,郭曉芳走入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南省教育廳主辦、湖南教育電視台承製的“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成為總班主任、總製片人。

這是一項從未有過的挑戰!網絡思政課不是“網絡課堂+思政元素”的簡單疊加,授課教師不能侷限於懂互聯網技術的思政教師或會融入思政元素的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愛學生、懂教育、會上課,要具備聲音美、發音準、儀態佳等出鏡條件,須瞭解互聯網、瞭解電視媒體,須多才多藝,還要有親和力。

“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承載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光榮使命,促進全省近千萬名中國小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大責任。這樣一堂課,如果不能走入學生心中,在線聽課人數再多,也只是數字的疊加,而非育人實效的增強。

親其師,信其道。怎樣讓學生“親其師”,對教師來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的授課教師來説,難度更大——無法與學生面對面,鏡頭會放大很多細節......郭曉芳説:“這是我人生的一次全新開始,感受到更大的責任與壓力。”

一堂大課,成為全省學生新守望

“我是接班人”是一堂思政課,但又完全有別於傳統思政課。這堂課,沒有教材,沒有課程體系,沒有教輔材料,沒有面對面談心。

面對這一全新的課堂呈現形式,郭曉芳只能“摸着石頭過河”。打破了學科門類的制約,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沒有了教師的“在場”,這堂課就得在提升吸引力上做文章,真正抓住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

“他們喜歡怎樣的偶像?我們又該為他們樹立怎樣的偶像?”郭曉芳尋思着,許多中國小生都是“追星一族”,但他們所追的大多是娛樂明星。“我是接班人”能否將行業翹楚、名家大咖請進課堂,讓他們成為廣大中國小生心目中的“偶像”?

這一想法冒出來後,一張授課嘉賓的圖譜在她的腦海中慢慢浮現——“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北斗衞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嫦娥五號探測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孟飛等名家大咖,相繼走進“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成為“學科教師”,為千萬名中國小生傳道授業解惑。

“一鳴從此始,相望青雲端。”這一切,恰恰是傳統思政課無法企及的“教學寶庫”,卻又是廣大中國小生必不可少的“成長之鹽”。但這“鹽”,不好放。如何與各行業、各領域的名家大咖同頻對話,同時又能從中國小生的視角出發進行訪談,讓每一位嘉賓的課堂既專業又好懂,這是擺在郭曉芳面前的一門“必修課”。

“每做一個選題,都是一次深度學習。”與智者對話,與夢想同行,她一頭扎進資料庫中,苦練“基本功”。做勞動教育選題,她就學習馬克思、恩格斯有關勞動的闡述,尋根溯源;再找來教育部有關勞動教育的政策文件,研究勞動教育之於中國小生的意義。做航天系列選題,她就潛心研讀《孫家棟傳》《錢學森傳》等科學家的人物傳記,感受其背後的家國情懷;她還從中國空間站、中國航天等微信公眾號裏“惡補”航空航天知識。

每採訪一位嘉賓前,郭曉芳都會在網上搜集嘉賓以往的訪談視頻,仔細研究他是健談還是少語,語速是快還是慢......嫦娥五號探測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孟飛是一個例外——網絡上幾乎找不到關於他的訪談視頻。怎麼辦?直接奔赴北京採訪楊孟飛本人,似乎也能完成任務,但郭曉芳不願“湊合”。

2020年12月4日,就在嫦娥五號攜帶月壤從月面起飛的第二天,郭曉芳和她的團隊通過各種途徑打聽到楊孟飛老家的地址,頂着寒風,直奔過去。雖然行程很緊,郭曉芳還是在出發前特意為楊孟飛的母親精心挑選了圍巾和帽子。到了湘陰老家,楊家人給郭曉芳説了不少楊孟飛的童年趣事:自小就是大家眼中的“神童”,受父親是大隊會計的影響喜歡打算盤,學習從不用家裏人過問也能名列前茅……聊着聊着,鮮活的楊孟飛,就這麼在郭曉芳面前呈現出來。

在北京採訪楊孟飛的當天,郭曉芳為他帶去了這份“特別的禮物”——用鏡頭記錄下的湘陰之行。航天報國、久未歸家的楊孟飛,看到記憶中母親那雙佈滿皺紋的手,看到母親因兒子報效祖國而倍感驕傲的笑容,眼眶濕潤了。走進“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是楊孟飛第一次出現在媒體的鏡頭裏。

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郭曉芳總是用自己的温情與善意,回報這些給予“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關懷與支持的人。

“大思政,活教材,要善用千萬人民所譜寫的時代篇章。”郭曉芳選擇突破學科界限,打造“主題化”金課。每堂課圍繞一個主題,融合思政、德育、心理、安全、生命、法治、勞動、科技、文化等內容,設計多層次、多場景、多角度的全新課程,為學生獻上一道精神大餐。

“時”與“事”成為確定課堂主題的兩條線索。所謂“時”,即重要的時間節點;所謂“事”,即正在發生的家國大事。每一個主題都是“思政 + 育人”的載體,每一個主題都是一扇洞察人生與社會的窗口。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那麼,究竟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名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新時代青年?

《強國有我》一課裏,郭曉芳通過一代偉人的求學之路,告訴學生將個人夢與中國夢融合起來,做有志氣的青年;以“xx”獲得者艾愛國從骨子裏生髮出的剛強不屈的中國精神,告訴學生什麼是有骨氣的中國人。

“我想帶給學生的課堂,絕不侷限於某一門特定的學科,而是將家事、國事、天下事融於其中。”郭曉芳説,“主題化”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審視社會的多元視角,理想、信念、價值觀的薰陶自在其中。一堂網絡思政金課,就這樣成為湖南省千萬名中國小生熒幕前共同的守候。

一場戰“疫”,交出線上教學新答卷

2020年1月,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生活原本的節奏。農曆正月九年級,郭曉芳接到湖南省教育廳的通知——全省中國小校延期開學,“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要承擔起在線育人主陣地的重任,並明確開課頻率從每月1堂調整為每週1堂。這意味着,2天出文案,1天完成錄製,2天剪輯成片,最後2天送審播出。

第一時間,郭曉芳便緊張地投入到主題策劃製作中:正月九年級,蒐集資料、設計教案、撰稿成文,“幾乎忙了個通宵”;正月初四,拿出文案,呈送領導審定並獲認可,“一顆懸着的心終於落下來了”;正月初五,一大早,趕去湖南教育電視台錄課,“忙併快樂着”;錄課結束,又全情投入後期製作,“視頻剪輯完,差不多到了凌晨三點”。

“剪輯素材時,常常是對着電腦屏幕,一看就是一整天。叫來的盒飯涼了又熱,熱了又涼,已記不清是第幾次。”在郭曉芳眼中,正是這份“較真”成就了“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的精彩。

整個疫情期間,郭曉芳精心製作推出《在戰“疫”中成長》系列課程,包括開設“老師説”“少年志”“樂學派”“雲春遊”等板塊“致敬英雄”“致敬科學”“致敬生活”“致敬未來”等金課,為全省1000餘萬居家學習的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引導全省學生在疫情環境下學思悟行、與國同在、與黨同心、不斷成長,被譽為最紅“網課”。很多孩子紛紛在網絡大課堂留言“哭了”“感動”“要努力學習,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週‘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播出時,我們母女倆都會一起守候在電視機前。”常德市鼎城區江南國小家長彭三英坦言,很多時候孩子被書山題海包圍,忘了分數之外更重要的東西。“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恰好給了孩子一個仰望星空的機會。“這堂特殊的網課裏所談論的話題,無論是抗擊疫情,還是航天探祕,常常是我們家庭分享會的重要議題。”

“我有一個夢想,希望所有看過‘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的孩子,在他們未來的成長歲月裏,能夠永遠記得這樣一間特別的教室,記得這樣一個課堂所給予他們的精神滋養。”郭曉芳説。

如今,“我是接班人”網絡大課堂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三湘四水的每個角落,照亮千家萬户的每個孩子。它穿過林立的高樓,越過蜿蜒的山路,傳遞温暖,撒播希望,夢想正在照亮夢想。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7

不戀城市去鄉村,不戀“官位”愛課堂。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行知教育集團總校長楊瑞清一生信奉、兩次選擇,41年堅持紮根鄉村辦教育,一以貫之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走出了一條鄉村學校特色發展之路。

兩度放棄進城,他甘願做這樣的“傻瓜”

1981年“五四”青年節,即將從南京市曉莊師範學校(現南京曉莊學院)畢業的楊瑞清忐忑地敲開了校長室的門,遞上一份決心書:學習陶行知,走陶行知之路,到艱苦、偏僻的鄉村教書辦學。

在那個師範生還是“稀缺人才”的年代,留在城裏分配到“好學校”顯然是更加“理所當然”的選擇。許多親戚朋友勸告楊瑞清,“關鍵一步,影響一生,一定要慎重”,但楊瑞清意志堅決,帶着滿腔熱情來到了江蘇省江浦縣(現南京市浦口區)一所村辦國小——五里國小。

這是一所怎樣的學校?當地人曾編過一句順口溜:“黑屋子,土台子,一排矮房破樣子,裏面坐着泥孩子。”第一次走進教室的楊瑞清接手了二年級的一個班級,38名學生中有20名留級生。同是農村出身的楊瑞清理解這些孩子的不易:不是笨,而是學習條件差——平時在家拔草種瓜,家裏沒活了才能到校上課。亂哄哄的課堂上,他從陶行知的思想和精神中汲取力量,“就算吃得千般苦,也要把孩子教出來”。

鄉村孩子上學不易,輟學也時有發生。楊瑞清主動要求從一年級起始班帶起,但開學第一天,卻有一個女孩沒有來。當天下午他上門找家長,得到的只是一句冰冷的回答:“女孩子讀不讀書無所謂,家裏需要她放鵝。”楊瑞清不願放棄,於是每天放學後都趕到女孩家,一邊陪她放鵝,一邊教她功課……一個月以後,家長被楊瑞清打動了,説:“這樣的老師我真服了!”

一傳十、十傳百,“五里國小來了一位好老師”的事情很快就在村裏傳遍了。村民們很感動,自願集資幫助五里國小異地新建,學校請不起工人,村民們還出工出力。

如果説第一次放棄城市選擇鄉村,是出於師範畢業生對陶行知的崇敬之情;那麼第二次放棄進城則是因為楊瑞清對鄉村教育深深的愛。

工作兩年後,已經小有名氣的楊瑞清正躊躇滿志想要讓五里國小更上一層樓,一張調令打亂了他的計劃,他被任命為江浦縣團委副書記。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楊瑞清卻帶着些許迷茫和遺憾走上了新工作崗位。

工作條件好了,楊瑞清心裏卻總是空蕩蕩的,眼前揮之不去的是離開五里國小時,孩子與他告別的場景:一個個哭成了淚人,拉着自己的手一遍遍地問“楊老師,你能不能不要走”?

後來,村裏老支書也坐不住了,託人給縣教育局局長寫信,希望能多分配幾位像楊瑞清那樣質樸又肯幹的教師,把村裏的孩子們教好。得知這件事的楊瑞清久久無法平靜,思慮再三,鄭重地向組織提出:“適合做共青團工作的人很多,不缺我一個;紮根鄉村教育的人不多,不能再少我一個。”就這樣,當了4個月江浦縣團委副書記的楊瑞清回到五里國小。

楊瑞清的舉動導致有些人把他看成“傻瓜”。對此,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陶行知的一句話:“傻瓜種瓜,種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華,我甘願做這樣的傻瓜,鐵心做一輩子鄉村教師。”他這一做,就是41年。

立足鄉村教改,與志同道合者共辦行知教育

怎樣才能讓鄉村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空有一腔熱情顯然不夠。初來五里國小時,楊瑞清曾對學情做過深入分析:全村9個學段357個學生,國小階段平均留級1.27年,孩子們普遍缺乏自信心,間接導致農村家庭負擔增加。

怎麼辦?楊瑞清決定從陶行知身上找答案。

1981年,楊瑞清開設了行知實驗班,提出了“學會賞識、揚長避短、促進遷移”的賞識教育理念,“想讓孩子在哪個方面發展,就在哪裏尋找閃光點”,教育要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楊瑞清認為,留級會讓學生徹底喪失信心,於是提出了“國小不留級”制度。1985年,五里國小正式更名為行知國小,學校再也沒有一個留級生,學生學業成績穩步提升。該項教改實驗後來獲得了全國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論和實踐成果一等獎。

受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學校即社會,教學做合一”思想的觸動,楊瑞清將教學改革從教室延伸到了室外。鄉村學校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卻有着美麗的大自然和豐富的農村生活,這些都是楊瑞清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他帶着學生,春天在鄉間認識植物,夏天到河邊捉魚抓蝦,秋天爬山,冬天玩雪……原本單一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起來,學校也成為學生最愛去的地方。

鄉村學校留不住人,上世紀90年代,學校一度走入困境。越是在困難時刻,楊瑞清越能體會陶行知先生的理念,“雖然沒有高端儀器,但我們的資源也很寶貴,稻田很寶貴,荷花很寶貴,方圓百里的大山就在我們腳下。”楊瑞清説。

1994年,楊瑞清創建行知基地。在這裏,楊瑞清初次嘗試利用鄉土資源,吸引城市孩子來學習農事。採茶葉、刨花生、喂牲口,夜晚的星空和篝火,吸引了許多城市孩子來體驗鄉村生活。楊瑞清巧妙地將學農活動歸為三類課程,一類是“體驗農村生活”,粗茶淡飯,夜半行軍,野外生存;一類是“學習農村科技”,讓孩子瞭解種植、養殖、氣象等在農村伸手就能摸到的科學技術;一類是“瞭解農村建設”,組織學生走村串户,瞭解農民種什麼、養什麼、如何出去打工。很多城市孩子表示,行知基地的活動對他們觸動最大的是走訪農民:農民的淳樸和善良、疾苦和希望都使他們感動,讓他們思考。此後,楊瑞清又帶領學校教師開發了生命安全實訓課程、軍訓課程和奧林匹克課程等,在營地建設、校外活動、勞動實踐、生態教育等方面持續發力,引發社會關注。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如今的行知校園還完整保留着村小的面貌,掩映在綠樹叢中的現代化教學樓淡雅素淨,現代氣息與田園風光比鄰,書聲與鳥鳴相得益彰。300畝校園,3000名師生,曾經落後的村小,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所集幼兒園、3所國小、一所國中、一個基地於一體的國際化教育集團。

“如果沒有行知基地的創立和發展,行知國小極有可能在佈局調整中被撤掉,也就不可能得到新的經費投入,獲得新生。”楊瑞清坦言,行知基地為行知國小的孩子爭取到了現代化、國際化的辦學條件。但更大的意義在於,行知基地為鄉村孩子的成長打開了一扇窗、一扇門。而隨着基地的長足發展,楊瑞清的想法也越來越“高上大”了,他希望能與志同道合者“共辦行知教育,共建世界學校,共育地球公民”。

踐行立德樹人,推動鄉村學校育人方式變革

行知國小的標識及校徽是一位校友設計的,他當年因學習成績不好而自卑,是楊瑞清的鼓勵燃起了他的希望之光——“你對色彩與線條那麼敏感,一定是個美術人才”。後來,這個“後進生”不僅考上了大學,還走上了藝術設計之路,現在已是副教授。楊瑞清“賞識教育”理念再一次被證實。

幾乎每一個行知國小的學生都對楊瑞清心存感激和懷念。1986屆畢業生王蔭霞“重讀四年級”傾注了楊瑞清太多的心血,這位榮獲2018“南京好人”“中國好人榜”的優秀校友曾在很多場合表示,是楊瑞清老師在自己心中種下了善良的種子;2001屆畢業生張興海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為《此生無悔入行知》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寫道:行知學校給予我的是精神的力量、精神的氣質;2013屆畢業生楊彩豔身患重病絕望之時,是行知國小師生和楊瑞清的關心幫她渡過了難關……因為他們在孩子心中投射了一束光,所以走上社會的行知學生普遍都很陽光善良、熱愛生活。

在楊瑞清的眼中,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每個學生都是一顆星,他們彼此緊密地挨着,誰也不排擠誰,每顆星星都用光和熱彰顯自己存在的價值。“不能只盯着考試,只看到分數。”在楊瑞清眼裏,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快樂自信、健康成長,才是國小教育發展的硬道理。

多年前,楊瑞清邀請一位農民丁躍生來學校種荷花,如今,丁躍生種出了1000多種荷花,每年有兩三百萬收入,還成了南京農業大學的兼職教授,是行知國小送給孩子們的另一本活教材。楊瑞清把孩子看到的、學到的歸納為4個字:第一個字是“美”,每年5-11月,萬紫千紅競相開放,景色很美;第二個字是“富”,看到種田也能種得那麼富有,生活過得那麼瀟灑,孩子們非常羨慕;第三個字是“高”,高收入是來源於高科技含量;第四個字是“樂”,丁老師總是笑呵呵的,種荷花讓他快樂,勞動致富更讓他快樂。楊瑞清認為,這四個字有巨大的教育價值,“有人生觀、價值觀在裏面,有理想在裏面,有美感在裏面”。

楊瑞清的教育理念影響着一屆又一屆的行知學子,也感染着越來越多的教育同人。

2021年,江蘇省教育科學成果獎評選,南京市浦口區行知教育集團的《紮根鄉村40年的行知教育實踐》獲特等獎。此外,作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改革生動的實踐總結,楊瑞清撰寫的著作《走在行知路上》被列入“中國當代教育家叢書”正式出版。他本人也先後獲得全國師德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當代教育名家等十餘種榮譽稱號。

從五里國小到行知教育集團,楊瑞清帶領師生用40餘年走出了一條鄉村學校“逆襲”之路。教育部原副部長、全國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湛對此評價:“行知教育集團這個經驗很寶貴,讓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新時代綻放光彩,推動鄉村學校育人方式變革和教育發展。”

步入行知教育集團,迎面便可看見一尊陶行知先生的全身塑像,校園環境清幽,碧水映荷,它們彷彿穿越時空,凝望着楊瑞清41載“行知路”上的歡樂與艱辛、付出與收穫。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8

望江縣鴉灘鎮麥元中心學校,有一位默默在鄉村小教講台堅守三十多年的女教師袁彩華。每當提起袁老師,不僅是本校師生,還有各屆家長無不對袁老師交口稱讚。

袁彩華老師於1986年畢業於望江師範學校,副高級教師。在三十餘年教學裏,她執教的數學課,寓教於樂,學生易學、樂學,所帶班級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以致家長們都以孩子能成為袁老師的學生而感到放心和驕傲。袁老師不僅書教得好,師德也好。她性情温和,整天總是樂呵呵的。她常説,做一名鄉村教師是很幸福的,呼吸着清鮮的空氣,欣賞着田園風光,陪伴着淳樸天真的孩子成長,她已經很知足了。她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把家長當成自己的朋友,因此得到學生的愛戴、家長的讚譽、同行的好評、領導的褒獎。

及時雨,澆灌一朵朵弱小的花

由於農村經濟條件的有限,在鄉村學校,經常會有一些經濟困難的家庭。每當遇到這樣的困難學生,袁老師總是及時伸出援手。袁老師班上有一位名叫袁麗的女同學家境貧寒,生活拮据。她的母親是一位盲人,父親是她家中唯一的勞動力,因此常年在外打工,因為父親掙錢既要維持一家四口的生活,又要供兩個女兒上學,家中始終是負債累累。2015年秋天,袁同學的姐姐完成了學業,找到了工作,她的家庭經濟狀況終於日益見好。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16年春,袁同學的父親突然病倒,到醫院檢查,肺癌晚期,為了挽救父親的生命,袁同學的姐姐只得通過網絡籌措藥費。袁老師捐了600元,還發動親朋好友伸出援手,希望能給袁同學帶去一份温暖,一份安慰!

命運總是喜歡捉弄弱者。2016年暑假的一天傍晚,袁老師剛剛吃過晚飯,手機響了,是袁同學打來的。孩子邊哭邊説,她的母親在縣醫院住院。袁老師放下手機,難過極了,失去父親不久的袁同學,現在母親又病了,這可怎麼辦?孩子這個時間段給她打電話是在向她求助。她心急如焚,把這一情況告訴了家人,並表示現在就想去醫院看看這孩子和她媽媽。她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可縣醫院離她家有六十多裏地,天色已晚,家人不放心。最後,她在兒子的陪同下乘車趕往了縣醫院。他們在內科病房的走廊盡頭找到了袁同學和她媽媽。袁同學撲在她的懷裏抽泣不止,她也心疼得淚流滿面。袁老師安慰着母女倆,將帶來的1000元現金放入孩子的手中,並告訴孩子不要擔心,老師一定會做她的堅強後盾。袁老師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在袁媽媽住院期間,袁老師一直出錢出力,照顧好袁同學的飲食起居,直到袁媽媽康復出院。

像慈母,呵護特殊兒童健康成長

作為一名鄉村學校的教師,經常會遇到一些心智有障礙或身體有殘疾的學生。這些特殊學生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的耐心和關愛。袁老師覺得愛就是最好的教育,她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不僅“為人師”,更是“為人母”,無時無刻不在幫助這些殘障孩子。

他,身患殘疾,腿腳不便,而且口齒不清,每天蓬頭垢面的,衣服從來沒有乾淨的時候。他,無父無母,身世悲慘。他就是袁老師班上的蔡良才。聽他以前的`老師説,因為一場大火,他的父親被燒成了殘疾,因此娶了個傻女人,那個傻女人就是他母親。父親靠打點魚,捉點泥鰍養家餬口,母親完全沒有自理能力。他本來還有一個完整的家,可就在前年,父親身患絕症,撒手人寰。他的“傻媽媽”也不知蹤影,而他只能由年過七旬的爺爺撫養。爺爺年紀大了,還要種點莊稼,根本沒有多餘時間來管他。他自己又是這個樣子,所以同學們唯恐避之不及。袁老師接手該班時,第一次與同學們見面,蔡良才情緒激動,用含糊不清的話語重複説着:“我不要你。”下課後,袁老師在辦公桌前沉思良久,怎樣讓這個孩子儘快地接受換老師的事實?怎樣讓他也喜歡自己呢?袁老師決定付出更多努力,用愛心來感化他,讓他接受新老師。袁老師嘗試着走進他的內心,她經常找來蔡良才談心、交流,在生活的細微處關心他,時刻留意他的身體、情緒狀況,給予慈母般的關愛。她特地召開了一次主題班會——“讓我走近你”,讓同學們體會殘疾人的苦楚,聆聽他們心靈深處的呼喚。那次班會過後,同學們在生活中不再孤立蔡良才,而是給予他很多的幫助。天氣冷了,袁老師又和辦公室同事一起湊錢為蔡良才購買過冬的衣物。漸漸地,一顆冰冷的心被融化了。有一天,袁老師跟他聊天時,他突然對袁老師説:“我喜歡你。”有一次,袁老師因身體不適去看醫生了,小良才沒看見袁老師的身影,四處尋找,下課就來辦公室問。袁老師回來後,老師們都笑着對她説:良才已經離不開你了。從“我不要你”到“我喜歡你”再到“離不開你”,師生之情逐漸在發生變化,袁老師對小良才一如既往地關愛,小良才對袁老師也越來越親近、依戀。袁老師用愛心為小良才撐起了一片藍天。

傾注愛,決不讓一個留守兒童掉隊

作為班主任,袁老師尊重、關愛學生。她經常與學生談心,關心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變化,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哪位同學稍有不適,她總是噓寒問暖,關懷備至。哪位學生有了負面情緒,她總是積極瞭解原因,幫助解除心結。在袁老師班上曾有一個男生是出了名的淘氣包和後進生。這個男生的背後有一個特殊的家庭,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分開了,母親去了外地,幾年沒見一面;父親也去了外地打工,他自幼就跟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成了留守兒童。袁老師通過家訪瞭解這位男生的具體情況後,仔細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父母的離異給孩子的心靈上帶來了巨大創傷;父母都不在身邊,給孩子的陪伴與關心不夠;爺爺性格比較古板,説話語氣和表情都比較嚴肅,缺乏母性的温柔與細膩。他們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嚴格,一旦聽到孩子的負面消息常以批評教育為主,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較強。這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愛,尤其是母愛。所以,袁老師決心用愛去感化他。平日裏,犯了錯,袁老師總是找他談心、耐心教導,時時關注他的每一點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幫他樹立信心。“六一”兒童節,袁老師買了筆盒送給他做禮物;假期來臨,總要送上幾本書,鼓勵他多閲讀;她一方面積極與爺爺、奶奶溝通,提醒家長對孩子要多關愛少批評,平時要多抽些時間陪陪孩子,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另一方面,她決定依靠集體的力量來改變他。袁老師鼓勵學生們主動跟他交朋友,發動班幹部幫助他,用集體的温暖來影響他。幾年下來,這位男生有了不小的進步,成績也提高了。

在鄉村學校,像這樣的留守兒童不在少數。這些留守兒童不僅存在家庭情感的缺失,在學習上也無法獲得及時的指導與幫助,所以普遍存在缺乏學習興趣,成績不理想的現象。袁老師班上就有好幾個留守兒童,為了切實幫助到這些孩子,袁老師除了給予更多的關愛外,還經常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為這些留守孩子輔導功課。袁老師還鼓勵孩子們在家遇到不懂的問題,也可以通過電話、手機向她請教,她總是不厭其煩地為孩子們答疑解難。就是這樣,袁老師想盡辦法,儘量不讓一個留守孩子掉隊。

嚴律己,做一個積極進取的人

工作中,袁老師誠信守紀、愛崗敬業,有着良好的職業操守。在教育學生時,袁老師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要求學生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即使名聲在外,她也始終沒有忘記時刻充實自己的信條,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勇於創新。2012年7月,她撰寫的論文《淺談數學課堂中的樂教樂學》獲縣級二等獎;2013年6月,論文《數學作業設計初探》獲市級三等獎;2014年7月,論文《讓數學與生活聯姻》獲縣級三等獎;2015年7月,論文《自我檢查的好習慣讓學生終生受益》獲縣級一等獎;2016年6月,論文《讓愛滋潤他的心田~一個問題學生》獲市級二等獎;2017年7月,論文《鄉村教師的幸福》獲縣級二等獎。她多次獲得鎮、縣、市級“優秀教師”的光榮稱號。她所帶班級也多次榮獲校、縣級“優秀班級”等榮譽稱號。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就是她——袁彩華,一名有着簡單幸福的鄉村女教師。堅守鄉村教師崗位三十餘年,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家鄉教育事業,用自己的愛去温暖每一位學生,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着“不平凡”。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9

xx,女,19xx年10月出生,高級教師,2001年河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現為xx市xx中數學教師,國中數學組組長,國家骨幹教師。從教17年來,xx老師堅持教學一線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師德高尚,贏得廣大師生的尊敬和愛戴。17年來,她熱愛學習,刻苦鑽研,先後取得大學本科、碩士學歷,成為新一代學習型研究型學者型教師。17年來,她矢志教學改革,求實創新,敢於拼搏,勇於奉獻,團結協作,憑着強烈的事業心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新鄉市教育界特別是國中數學教學界擁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為xx市國中數學教學改革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一、學者之路多坎坷,孜孜不倦收穫多

最年輕的教研組組長,最高學位,最優秀的教師,學者型教師……xx老師以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和獨特的教學方法在xx中享有很高的聲望,是青年教師的偶像。然而誰知道她學者之路上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1986年7月,xxxx老師從師專數學系畢業,分配到十二中工作,從此踏上了教育征程。年輕漂亮的她工作積極負責,為人謙虛進取,贏得了學生的愛戴,領導同事的讚揚,並很快成為學科教學骨幹。1987年她開始代表學校多次參加省市各項教學大賽,在新鄉國中數學教學界嶄露頭角。

她出色的表現贏得新鄉市各個學校的注意,1990年xx老師被中領導“挖”到這所重點中學,並擔任數學教研組組長。

然而,潛存於思想深處的那份緊迫感、危機意識卻不時撞擊着她的思緒,這份焦灼、不安來自於對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的強烈感受,更來自於對教育教學的深刻反思。回想過去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她思考的問題越來越深。隨着時間的推移,課講得越來越多,教材也越來越熟,然而面對自己越來越大的名氣,面對組裏一張張年輕的面孔,面對學生和年輕教師的期待的目光,她卻常常深感知識的日顯陳舊、僵化,數學究竟該怎樣教?究竟應如何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

“要做學者型研究型的教師,這是優秀教師永葆活力的妙方。”1994年她走進了河南師範大學,從攻讀本科到攻讀碩士學位。從1994年秋到1997年夏,從1999年夏到2002年夏,整整6年的時間,xx老師走上了充實而又繁忙的求學之路,開始了她艱難而又最有價值的優秀教師學者之路的探索。

初回大學,校園裏濃濃的文化氛圍讓她激動興奮不已。圖書館豐富的藏書,閲覽室各種各樣的期刊,各個知識門類的講座,教授們獨具風采的授課以及自由爭鳴的學術氣氛,都深深地抓住了她的心。借閲了一摞又一摞書籍,做了一本又一本讀書筆記,一桌一椅、一盞小小的枱燈,伴她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靜讀的夜晚、忙碌的週末。總感到時間腳步的匆匆,惟恐時光飛逝,機會不再,總想多讀快讀。6年的學習生活,專業的、教育教學的甚至其他社會科學的各類知識,積聚着沉澱於心底,眼前的路越來越亮了。

研究型教師,並不是要求一線教師像教育理論工作者那樣去追求理論、學術,而是要求教師擁有教學研究的態度與能力,提升教師特有的“教學實踐性知識”。xx老師深深清楚這一點,為此她沒有放棄日常教學活動,特別是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按文件要求可以帶薪脱產學習,然而為了真正的學以致用,提高實踐能力,她充分利用河南師大在本市的便利條件,不辭勞苦,邊教學邊學習邊研究。學校領導和老師都被她這種學習精神深深感動,河師大的教授更是感歎,“有這樣的優秀教師,中國的教育有希望”。

求學的路很苦,但苦的汗、苦的淚換來的卻是肩上行囊飽滿、胸中氣慨昂揚。教育理論開闊了劉麗老師的視野,她一邊鑽研理論,一邊總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寫出了五十萬字的教學經驗總結和論文,她又想,要是把這些成果讓同行們分享,避免教學中走彎路,不是更有價值嗎?於是,她開始系統總結自己的教學研究成果。10年來,她的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120多篇。她的《合作討論式數學教學法實證研究》也正在處於結題階段,受到很多專家的讚賞,並準備結集出版。此外,她還出版各種數學輔導書籍15本,受到全國中學生的熱烈歡迎。

十年辛苦不尋常,xx老師以她的實際行動探索出了一條新一代學者型教師的成長之路。

二、投身教育天地寬,矢志教改譜新篇

20世紀80年代末期,xx老師開始嘗試教學改革,她把布魯納“課堂教學與創造能力培養”的理論運用於教學中。“從事數學教學的教師,應高度重視發展學生對數學結構或順序的理解。因為結構性地理解問題,有助於提高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當學生不斷地嘗試尋求直覺問題的結論時,他們事實上已從整體上、結構上把握了對象。”教學中,她一改過去數學教學過分強調證明、驗算別人的發現與發明的做法,把學生從習題和知識細節中解放出來。在教學中,她不一味給結論,而是讓學生自己用嘗試、試驗、討論等辦法尋求結論,從發展學生的自信和勇氣中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讓學生學會學習。

減輕學生負擔是xx老師的另一個重要課題。

xx老師認為:“學生課業負擔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困擾了教育多少年,苦無良策。可以説產生課業負擔的主要原因在教師。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決定了學生的學法。”愛因斯坦的名言也是她的口頭禪:“負擔過重必然導致膚淺”,她要把這句話滲透到學生的靈魂中去,讓班主任、家長和學生從思想上鬆綁,為自己教學方法上改進提供條件。把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減下來是她永遠的追求。

作為市xx中學一名站在教改前沿的數學教師和主導學校數學教學方向的教研組組長,劉麗常常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培養健康而傑出的高素質人才,還是隻追求教學重壓下的高分效應?”他説,不是不要分數,而是應該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使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輕鬆自如地獲得高分,到達成功的彼岸。

xx老師認為,不能正確地對待解題,將學生的手腳束縛在題海之中,這是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她率先試行以學生為主的“合作討論式”數學教學教學模式,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教學陳規。她的數學課一般只講20分鐘,她把大量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問題學生提,疑難師生共同討論,課餘時間學生自己安排,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她一貫實行民主教學,充分相信學生。她常向學生滲透“弟子不必不如師”的觀點,打破傳統的師道尊嚴,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平等討論。她從不擔心學生的腦子夠不夠使,比如教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時,課本上只是延長三角形底邊並做出一邊的平行線引導學生做出證明,而她則是把問題交給學生,上來就讓學生猜想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再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證明。幾種證法出來後,她再問“那麼多邊形內角和是多少”,學生答“(n—2)180,”並把幾種證法寫在黑板上,她做總結説這就是數學歸納法的思想。數學歸納法是高二才接觸的東西,可是,求三角形內角和的七年級學生就知道了,這麼教學生受得了嗎?可跟着劉老師學下去腦子就會“強大”起來。

“讓不聰明的學生變聰明,讓聰明的學生更聰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學生們説,我們從劉老師的課中嚐到了數學的樂趣!

新課程改革是她的一個新的課題。

2001年,新課程改革實驗試行。憑着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深厚的教育理論根底,她大刀闊斧投入改革實驗。親自動手主持制定全市新課程實驗的實施方案,編寫《新課程實驗目標叢書》,注意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對教師的能力、水平也是一次檢驗。

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必修課程後,她又主持制定了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標準,明確提出這種全新教學模式的評價原則,堅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實踐性、開放性、過程性、社會性原則,詳細制定了評價內容及標準。通過評價機制規範評價行為,發揮正確評價的激勵導向作用,促進研究性學習真正收到效果。

她帶頭上研究性學習示範課,親自帶領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分析、預測、歸納、論證,使教師“導”的藝術、“引”的技巧、“幫”的熱情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師生關係充滿了真情、友情。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使他進一步改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學行為和教學模式,和學生打成一片,融為一體,邊指導邊學習,教學相長,共同提高,成為學生的學習夥伴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朋友。

她把研究性學習定位在面向全體學生,培養研究意識、體驗研究方法上。通過學科研究性內容的滲透和延伸,培養學生檢索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實現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研究性學習是對傳統接受式學習的理性批判,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具體描述,也是對終身主動學習的一種構建。她帶領下數學組在數學方面有數十個課題組,師生完成了100多項研究性學習課題。這種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科學、嚴謹、求是、合作的精神和責任心,這些恰恰都是過去教學模式所欠缺的,正是現在學生所需要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素質。

xxxx老師的改革贏得省市教育界一致肯定,1999年5月她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相遇問題獲得新鄉市觀摩課獎,2000年11月她的近似數與有效數字獲新鄉市創優課一等獎,2001年6月她參加河南省優質課大賽獲得一等獎。多項課題獲新鄉市優秀教研成果獎。

三、愛心鋪就成功路, 智慧沐浴新教壇

“人格是最高學位”,這是xx老師的另一個口頭禪,也是她人格的真實寫照。

成功的xx老師以其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更影響了xx中甚至全市的數學教師。作為數學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她擔任市説課和優質課評委。面對參賽教師,她從來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是最受市裏老師信任的教師之一。對前來請教的老師,她為他們出謀劃策,查找資料。然而,對那些想投機取巧者,她又會毫不客氣地給予他們痛斥。“做優秀教師要先學做人”,這是她的原則。

作為教研組組長,對待組裏的新教師,她更是積極指導,悉心培養,從思想上進行敬業精神教育,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師德。組織他們探討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在她的指導下,年輕教師很快成熟,成為業務骨幹,其中、還獲得市優質課一等獎。

忠於黨的教育事業,無私地奉獻自己,xx老師是教師的楷模。經全校教職工民主評議,一致推薦xx老師參評xxxx市優秀教師。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10

沈老師一貫熱忱人民的教育事業,以於漪、魏書生等優秀教師為楷模,愛崗敬業,認真鑽研業務,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關愛學生,為人師表,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把知識傳授和道德精神的薰陶有機結合起來,依法執教,輔優補差,偏愛差生,注意工作方法的改進,有明確的社會責任感和強烈的進取精神,在本職工作中吃苦在前,不計名利,自覺服從組織安排,一絲不苟地去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兢兢業業為祖國教育事業奉獻個人的一切。

作為語文老師,沈老師謹記“文以載道”的教學原則,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把德育自然地融入到學科教學中,讓學生的心靈之花在語文教學中自然盛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沈老師採取了各種教學教育形式:如利用課前三分鐘演講環節,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學會自我教育;利用教材中的優秀詩文讓學生從中汲取豐富的生命營養;利用隨筆駕起師生溝通的橋樑,在師生互動中寓教育於無痕。在學科教學上取得較好的效果。

作為班主任她工作兢兢業業,培養了一個又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以自己實際的行動教育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她必先做到。扶貧、助殘、救災捐款每回都走在最前面;主動為班級買拖布、毛巾;班裏的髒活、累活帶頭幹,從不袖手旁觀。以公平的制度管理學生,對待學生一視同仁,為學生創造一個平等合理的學習生活氛圍。用持之以恆的勁頭管理班級。

從開學之日起到學期末,每天都堅持晨檢,及時總結學生表現,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成長足跡”,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開展活動,提高學生素質。為提高學生思想道德認識,加強學生道德內化,她利用班隊會,午休中隊會,組織學生學習、學古詩、背成語、誦名言名句,使學生從中領略祖國山川的秀美,感悟人生的真諦,陶冶學生的情操。每名學生都能吟誦古詩幾十首,背名言名句幾十條,成語上百句,形成了本班的特色。

班主任的工作非常細碎又繁瑣,然而沈老師就是在這樣一個平凡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做出了不平凡的事,雖然這些事看似普通,但卻是那樣的實實在她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愛心,去熱愛工作、熱愛學生,在教書育人、班級管理、教學改革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先後被評為優秀班主任、教育先進個人。所帶的班級也先後被評為縣區市級先進集體。

在教育中,沈老師深深懂得愛是孩子最寶貴的營養。學生是非常敏感的,可塑性也是非常大的,她們需要的並不多,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輕輕的撫摸,一種讚揚的目光……它都可以使學生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充滿自信,從而感到快樂和幸福。因此,她每天都以微笑面對孩子,她的微笑就像燦爛的陽光一樣灑向每個學生的心田。“功夫不負有心人。”每個學生在沈老師的愛的撫慰下,個個都從原來的任性、調皮到懂事、健康。她們也給老師回報了十分出色的禮物:凡參加各級各類比賽,均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紮實的教育技能,同樣也贏得學生的無限崇拜與熱愛。

沈老師在與學生一起成長的歲月裏,她尊重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所有的學生,做到一視同仁,並善於捕捉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亮點,以“成功教育”的教育思想指導自己。春夏秋冬,她一直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和細心,讓學生在享受着學習時代的樂趣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曾有人這樣問她:“對於教師而言,什麼是幸福?”她微笑着回答:“學生的喜歡,家長的信任是一個教師的最大幸福。”在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很多已上大學或踏上工作崗位的學生,每當節假日來臨時,都會寄來賀卡來問候。沈老師常説:“只有真正付出了愛,才會得到最真摯的回報。”這就是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所在吧!確實,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是無法用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衡量她的工作,而學生和家長的認可應該是最好的肯定吧!

“用愛心托起明天的太陽”,沈老師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她説:“我的手掌雖小,但我要盡力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我的身軀並不偉岸,但我會努力用愛心撐起這一片藍天。”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11

李xx,男,漢族,安徽省xx人,碩士研究生,法學碩士學位,xx大學馬克思主義xx專業畢業,現任xx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師。該同志自2003年入職本校工作,已經開始第六個學年。李xx老師在日常工作中思想求先進,教學求創新,科研求突破,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較為突出的成績。他用自己青春的汗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着學生和身邊的人。

一、師德修養,自我提高

李xx十分注重自我知識的提高,做一個有知識、有教養、品德高尚的青年教師。作為一個公共課老師,課程任務壓力很大,李xx老師在家庭負擔比較大的情況下,每年不折不扣完成教學任務,並且力求達成優異的成績。

二、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獨立個性發展

李老師積極響應學校和部門推進的教學改革,主動融入專題式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改革中。這兩年在部門的教學改革中,他積極領會改革精神,衝鋒在前,積極探索,積累經驗。把自己在校外學習和培訓中得來的經驗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結合起來,儘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力求使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地把握馬克思主義這一先進的理論,而不是用這種理論去僵硬的佔領學生的腦子。

在學校和部門的領導下,李xx老師積極參與專題式教學的改革工作中。在《形式與政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課程改革中,積極參與謀劃,精心確定每一個專題的主題。使得每一個專題的主題,既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要結合可能體系,傳達課程意圖,更好的達成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式教學改革的目標。所以在課程改革的參與討論和實踐中,他總是問學生:“元芳,你怎麼看?”把學生的接受不接受、喜歡不喜歡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標準。

他還積極推行互動式教學,要求學生在學的過程當中主動參與,將理論知識化為實踐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他總是會設定一些需要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促使學生進入課程的情境,多讀書多思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程的討論中,在討論中,不迴避熱點難點問題,大膽鼓勵學生髮言,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對話,因勢利導,取得了學生的信服,更主要的是真正確立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信心,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在教學中,李老師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他發揮自己哲學專業的優勢,採取“蘇格拉底式的”、辯證式的談話法,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意見、得出自己的看法。

李xx老師在某學期的第一次課後,有位體育系的大一學生問他:“老師,按你的説法,解放思想,打破思維束縛,不唯上,不唯書,不唯師,不唯父母,那我還能相信誰?”李老師答:“你要自己選擇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相信,而不是別人給你的。當然,別人可以給你意見,甚至可以引導你。”學生説:“如果這樣的話,那麼多的理論,我要選錯了呢?”李老師回答:“錯了再改,改了再錯,錯了還改。不斷修正自己的過錯,不斷獲得積極地進步。這才是認識的必由之路。”那位學生説:“那多麻煩呀,師長們如果告訴我們對的就行了。”李老師説:“師長也會錯。那終究不是你的選擇,還是人云亦云。思考不能懶。黑格爾説:沒有經過反思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很多人,又何嘗過過自己的生活。這方面我們真得以馬克思為榜樣了。”當然一次的對話,可能並一定解決問題,所以,類似於這樣的對話,在李老師的課堂內外,時有所聞。

有位在xx大學讀理工科碩士研究生的學生,還經常在QQ上和他談哲學問題以及哲學在學習和人生中的運用。他的課堂不僅僅在課堂上,也在課下。通過富有意義的談話,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思考的能力,為學生以後的職業選擇、工作、幸福人生打下紮實的思想基礎。

三、課堂上多用學生自己的語言,教育教學創新方法

xx老師上思想政治理論課,就要用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他們聽得進去,進得思想,化為行動。他利用自己是年青,和年輕人有共同語言的優勢,積極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新鮮活潑的學生們的語言。在李老師的課堂上經常可以聽到“你懂得”、“給力”等等新鮮的字眼。思想要靠語言來傳達,這樣的載體,學生比較喜歡,這樣的課程聽起來也津津有味。政治課也不再是有些學生心目中的古板説教,而是有趣有益的談話和討論。

四、科研業績突出,積極參與學校和部門工作

xx老師自08年參加工作以來主持xx課題一項,參與省級項目3項,發表論文6篇。2010年12月論文獲得xx省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會會議論文二等獎,2012年5月《xx市新生代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調研報告》獲xx省2011年度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優秀論文二等獎。

同時,他在2001年至2003年初期間負責實踐教學教研室和形勢與政策教研室工作,以服務本教研室同行為己任,認真配合系領導的工作,積極協調教研室與部門之間的聯繫認真抓好所有的教學工作,帶領教研室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五、內外結合,服務xx經濟社會發展

xx學院是xx最高學府,它紮根於這片紅土地,汲取營養,也一直默默地為他增添光彩。xx學院的老師一直在為xx的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從自己的角度做出貢獻。xx老師自從2010年起就取得SYB(創業培訓)講師資格,從此在xx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的協調下,除了完成xx學院的創業培訓任務外,還與校外培訓機構合作開展創業培訓工作。培訓涉及大中專畢業生、農村轉移剩餘勞動力、移民、復退軍人、中小企業主、即將刑滿釋放人員等。為這些個體的人生髮展及時送去了急需的知識,也為xx市創建創業型城市盡了自己的一份力。

不僅如此,xx老師還參與陽光工程,進入民營企業,進行員工陽光心態培訓和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培訓等。老師經常説,作為一個外地人,畢業來到xx,是英雄的xx人民收留了我,我要對得起xx人民,儘自己一份力,立足本職,服務xx,服務社會。

xx老師給大家的印象是,這是一個樸素的不能再樸素的人,而把他一點一滴的樸素串起來,恰是那陽光下炫目的一帶溪流。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12

xxx,女,1979年9月生,本科學歷。2002年參加工作。入校以來,她一向擔任班主任工作。職業學校的學生多數成績不好,不良習摜較多,做班主任職責重大。一向以來,她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慷慨的給予學生們最需要的表揚、鼓勵和信任,教會學生們先學做人,再學做事,用自我的智慧、品行、修養去教育學生,努力成為一名受學生和家長喜愛的教師。

一、無私奉獻青春,收穫豐碩果實

12年來,劉教師從一個剛走出校門的年輕教師,帶着滿腔熱情,一路摸索和她的學生們一同成長起來。這些年來,她送走了四屆130多名畢業生,所帶班級囊括了計算機、技工、數控加工和學前教育各個專業。畢業生絕大多數考入了高職院校,並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高校畢業證、參加了工作。數控加工專業的畢業生很多在大連、瀋陽、盤錦、鐵嶺和調兵山本地的數控加工企業從事一線工作,他們工作認真負責,熱愛本職工作,很受用工單位的重視。如07級數控班的陳平在一家國際領先的機牀製造公司——大連的山崎馬紮克(遼寧)有限公司從事裝配機牀工作並擔任部門組長;07級數控班張東昇在天津的長城汽車發展的很好。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則成了鐵嶺和當地著名幼兒園的骨幹力量。學生們能夠學有所用,劉教師也替他們感到高興!

二、貫徹執行“全接納”教育思想,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

職業院校的學苗素質參差不齊,xxx教師一向把“全接納”教育思想作為班主任工作的思想基礎,不持偏見的欣然理解各類學生,奉獻出最真最純的温暖和愛。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甚至是一個家族的期望。她深信,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偶然的,學生們之所以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與他們的家庭和學習環境有着密切的關係。所以,每帶一屆學生她最先做的事情都是從各方面瞭解學生。經過開家長會、家訪、與科任教師溝通等多種方式。她十分重視家長在學生教育與管理方面的進取作用,尊重每一位家長,虛心聽取家長意見,經常與家長聯繫,反映學生在校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提高。這極大地增進了教師和家長的感情,家長和教師站在同一陣線,家校配合效果明顯。

職業學校學生有好多來自單親家庭。劉教師以往統計過她教過的這幾屆學生,平均每班有4名來自單親家庭。此外,也有孩子從小在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的身邊長大。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相比較較敏感,對於他們劉教師傾注了更多的熱情。像13學前班教育班的呂詩雅同學,父母都不在身邊,她自我在校住宿,週末去親戚家裏住,很不容易。劉教師每次巡寢都會和舍務教師溝通,瞭解該生的情景,並請她的好朋友多幫忙她。平日裏也多對她噓寒問暖,讓她有家的感覺。10學前教育班的住宿生李小玉同學,家在法庫,入學前兩個月父親車禍去世,留下小玉和媽媽、妹妹。劉教師不但在生活上照料她,還總是教育她,在家要聽媽媽話,多幫媽媽幹活,多督促妹妹學習,有問題找教師。

另外,劉教師堅持多坐班,課間也總是和同學們在一齊,師生一齊探討一下熱門話題;午間多問問吃午飯的情景,提醒注意飲食衞生;給生病的同學買藥送水,關懷備至,營造了了融洽的師生氛圍。尤其是對每屆的住宿生她付出了更多的關愛。學生們多數是獨生子女,剛開始過不慣團體生活。劉教師總利用晚自習時間去巡寢,給他們帶些水果或小食品,坐在宿舍裏和同學們拉拉家常,這樣不但緩解了他們想家的心境,更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為了更有效的做好班級管理,劉教師和全班的每一位同學都加了QQ和微信,時常關注學生們的動態更新,對學生們的任何情緒波動都不會置之不理。

常年堅持不懈的付出贏得了學生們的信任和依靠,也贏得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以及學校、教育局的肯定。多年來,劉教師的年終考核連續被評為優秀,並被評為調兵山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和精神禮貌建設先進個人。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13

xxx,女,漢族、1977年出生,本科學歷,1996年參加工作,現任國小語文高級教師。

姜教師紮根農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已經在農村教育戰線上工作了16個春秋。她16年如一日,以校為家,一向工作在教學第一線,長期擔任國小畢業班語文。她師德高尚,模範履行教師職責,熱愛學生,團結同志,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為農村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教育、教學成效顯著,是位德才兼備的優秀教師。

十六年來,姜教師在平凡的教學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其主要事蹟如下:

一、默默耕耘

不斷鑽研1996年9月,姜教師踏上了農村國小教育的“三尺講台”。從那時起,她就把人生的座標定在了為教育獻身的軌跡上。她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師職業、熱愛每一個學生,把自我的事業看得神聖無比。為了做好教師這項神聖的工作,她始終堅持不斷地學習,堅持閲讀有關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和教育教學刊物,虛心學習老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向年輕教師學習怎樣製作課件、怎樣熟練操作電腦等現代教學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師。她深知沒有堅實、厚重的業務功底,沒有準確的知識結構,沒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就無法勝任太陽底下最光輝的教師這一職業。她在教學中力爭做到有清晰透徹的思路,耐心尋味的啟發,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每一節課都成為精雕細琢的示範課。

二、細心關愛

耐心幫忙教師對學生的愛源於母愛,卻盛於母愛。因為教師對學生的這種細心的愛,是一種理性的愛,它能喚醒學生身上一切完美的東西,激發他們揚帆前進。姜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練就了一雙敏鋭的眼睛、養成了一顆細微的心,能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問題、存在的異樣,並能及時糾正、教育、培養,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姜教師所在的班級裏,始終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團和風細雨,感染着整個班級,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比如,班裏有個女孩叫李亞軍。她學習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學面前發言,是班裏有名的“膽小生”。為了幫忙她練習膽量,姜教師課上經常提問她一些很容易的問題,並且課下經常找她談心,鼓勵她。當發現她的英語很好時,就在學校每週一句的英語學習中,讓她帶着大家朗讀。漸漸地,語文課上的一分鐘演講,她也能夠大膽地走上台來。之後李亞軍同學的學習更是突飛猛進,還當上了姜教師精挑細選的課代表。看着孩子們的成長,她心裏有説不出的喜悦。姜教師的細心關愛就像水一樣載歌載舞,使班內的“鵝卵石”們日臻完美。

這樣的例子在姜教師身上很多很多,她時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既教書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夠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她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教學無小事,育人需精心”。

三、恪盡職守

任勞任怨任教十六年來,姜教師始終默默耕耘在“三尺講台”。她恪盡職守、任勞任怨、不求回報、只講奉獻。歷年來,她所擔任的學科在全縣區組織的統考中總是名列前茅,她輔導的學生在各級競賽中多次獲獎,2011年,在全縣國小畢業統考中,她所任教的語文獲得第一名。她本人也榮獲了“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骨幹教師”等光榮稱號。姜教師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用自我堅實的臂膀托起學生攀登新的高峯;甘願化春蠶,用才能讓知識與智慧延伸;甘願當園丁,用愛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復一日的平凡歲月,默默耕耘的無悔人生,她憑着對教育事業執着的追求和強烈的職責感,在“三尺講台”上書寫自我的完美人生,她是教育戰線上一顆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好榜樣,是完美的鄉村教師。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14

在我們身邊,有這麼一個人,她,對工作任勞任怨、孜孜不倦;對教育心懷赤誠、全力奉獻。她,就是張XX教師。張教師工作近10年,從沒停歇過她忙碌的腳步,這不停息的腳步來自於她對工作的職責,奉獻的情懷源於她心底對教育的摯愛。她似乎忘記了歲月的斗轉星移,默默譜寫着季節的春華秋實,宛如歲末殘冬凌寒獨自開放的寒梅,傲然挺立於紛紛揚揚的風雪之中。

她是“80後”教師,也是年輕的班主任,是在質疑中成長的一代。但在領導和同事的眼中,她愛崗敬業,勤奮踏實;在學生和家長的眼裏,她待人誠懇熱情,友善易親近。

“把教書育人當成自我的事業”是她的職業夢想,為了能更好地勝任國中的教學工作,她認真鑽研教材,仔細備課,作為青年教師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學習。經過不斷的學習和總結,自身的業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帶班級的物理成績也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家長的認可與肯定。

她常説“沒有一種職業和我們一樣,應對的是生命,耕耘的是心靈,收穫的是期望”。教師是一個重複性極大的職業,教書育人也是辛苦而勞累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她始終堅持着一個信念:用真心、真愛、真誠去關愛、温暖、感動每一位學生。班主任的工作本就勞累辛苦,除在思想上、學習上給與學生關心的同時,在生活上也要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學生出現問題或情緒波動時她是傾聽者,幫忙學生調整情緒,走出低谷;學生生病時她是家長為學生跑前忙後,班上有個學生得了胃炎,醫生提議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她就天天為學生熬粥、做飯。她開玩笑説:“教師有時就像個‘全陪’,陪孩子們學習、午晚睡、聊天,陪他們哭陪他們笑。”“80後”的她拿出了全部精力和愛陪“90後”度過高中。

學生感受着她的熱情和愛,她也在感動着學生給她的幸福。學生在和諧歡樂的團體中學習地也簡便開心,成績當然也不在話下;她注重鍛鍊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本事,學生全部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來,班裏的很多事情學生都主動的為她出謀劃策,為她分憂。

俗話説:行得春風有夏雨。家長經常對她説:“張教師,孩子交給你我們很放心!”“教學方法獨特、新穎”,“和學生有共同語言,更懂得尊重、理解學生,很容易獲得學生的認同與擁護。”這是老教師對她的評價。她經常跟我們聊人生、講情感,還有最新流行潮流,是我們的知心姐姐”。這是學生對她的認同。沒有精彩紛呈、瀟灑自在的生活,但幸福都充滿在與學生朝朝暮暮的風雨兼程中。她不是名師,但名師是她的追求,她要把教師當成一輩子的事業來經營,讓自我的青春的這三尺講台上閃光!

日出日落,年輪更替,不變的是張教師那愛崗敬業的心;潮漲潮落,情懷依舊,不變的是張教師用教書育人的情。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15

朱仕品,老師,性別男,1980年10月出生,現今年齡34歲。2003年從黔西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 隨後又利用三年寒暑假的時間從貴州師範大學讀完函授本科。他是海子鄉海子中學的一名普通英語教師,參加工作已經近十一個年頭,一直堅守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曾擔任過畢業班英語教育教學工作數年,併兼英語教研組組長,各項工作成績都很突出,為海子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並且贏得了學校和社會的一致好評。曾先後多次被評為鄉級優秀教師和多次獲鄉級表彰。

一、教書育人,無私奉獻

朱仕品老師,他將自己的心血全部無私地奉獻給了自己深愛的教育事業,家與學校是他兩點一線的生活軌跡。學校的工作耗費了他大量的精力,在他的日曆中沒有“節假日”、“雙休日”。繁忙的工作使他連與同學聚會的時間都沒有,他將自己的大量時間留給了學生,家裏的一切家務都由妻子一人包攬。妻子不僅要做飯,還要買菜,接送孩子上學,同時還要照顧年邁的父母。為了學校的發展,他虧欠家人和妻子的實在太多、太多。自己沒有請過一天假。有時孩子和父母生病了,他都沒有時間帶孩子和父母去醫院檢查,總是妻子一人照料孩子和父母,而此時的他卻仍在學校裏忙碌着、忙碌着。

二、教法獨特,技術精湛

他十分喜歡學習,無論工作有多忙,有多累,他總是要擠出時間加強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擁有了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價值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潛心研究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探索創新,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逐步形成了新穎、自主、獨特的教學風格。在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革中,依據新課程、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古人説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他在教學時不再要求學生去死記硬背簡單的單詞和語法知識,而是注重學法指導,重視解題思路分析,積極創設問題的情景,進行探究性教學,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他一貫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進行分類推進、逐層提高教學,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既讓優生“吃得飽”,又使學生消化得了。歷年來,都出色地完成了各項教學任務,教學成績顯著。

朱仕品老師,他熱愛教育教學工作,尊重領導,團結同事,熱愛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辛勤工作。既注重師德修養又鑽研業務,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三、有事業心和責任心

他熱愛教育事業,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千方百計地改進教學工作,努力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教學研究有興趣,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一絲不苟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水平,力爭精益求精。並在課堂中進行高效課堂實踐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為學生在知識、思想上排憂解難。始終堅持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減輕學生的負擔,每一節課的練習、作業都經過精選,力爭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隨着教改的發展,他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更新自己教育教學理念並應用在實際教育教學當中。

朱仕品老師任勞任怨,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從2006開始至今擔任九年級畢業班的英語教學,勇挑重擔,承擔了七、八年級英語教學任務。並配合班主任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所任教班級的英語成績顯著,培優轉差工作成效顯著。他較高的教學藝術水平和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受到學生及家長的普遍讚揚。同時他還兼任海子中學英語教研組組長,盡心盡力搞好英語教研組的業務檢查,幫助英語教師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對新分教師的幫扶工作,採用以老帶新等方法來幫助新分教師,想盡一切辦法來提高我校的英語教育教學成績和教育教學水平。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16

XX老師,XX年參加工作,一直在XX國中任教,並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在她的心裏始終有一杆稱“天大地大不如孩子大”。她一直在孩子的天空裏努力飛舞,成為孩子天空裏的一朵雲。她熱愛、尊重、理解孩子,使得孩子的天空更廣闊、更豐富、更氣象萬千。

一、用愛引領學生,打造和諧班級

X老師崇尚“愛是教育的事業”、“教育成功的祕訣在於尊重學生”這兩句名言,並淋漓盡致地用於班級管理中。她用自己的大腦、眼光、情感和學生交流,用科學、民主的方法管理班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和管理方式。

1、以關愛之心開啟每位學生的心靈

X老師認為:班主任是學生和班級的粘合劑,所有工作都要圍繞“增進同學感情,培養學生團隊精神”而展開。因此,她總是帶着自己的關愛出現在學生當中,同學們感受到了她的可親、可信、可敬,不僅接受了她,而且也和她一樣將關愛傳遞給周圍的人。

2、以班幹部為核心提升班級凝聚力

X老師所帶班級的班幹部通過民主選舉產生,對班幹部採用“四先四後”的管理模式,即“先培訓後上崗”,“先指導後放手”,“先使用後調整”、“先工作後反思”。她能充分調動班幹部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她還成立了“幸福班長值日製”,讓每位同學參與班長值日,記錄班級“幸福日記”,使得人人成為班級小主人。

3、以班級活動為載體揚起育人的風帆

“活動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維發展的基礎”,一個沒有活動做紐帶的集體,只是蒼白沉寂、冷淡渙散的集合。因此X老師精心組織每週的班團活動課。《學會感恩》、《我努力我幸福》、《讓今天的我超過昨天的我》一次次的精神洗禮,幫助同學們明確了做人的方向,也鼓舞了學生們的士氣。

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成了同學們展示自我的舞台,她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評價、自我調節,使學生擁有了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質、儒雅的氣質和自強不息的精神。

4、以師徒結對的方式提高班集體學習動力

X老師採用師徒結對的方式,為同學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班中實行師父負責制,以優帶差,以點帶面,帶領同學們大膽質疑,勤奮學習,形成“比、學、敢、幫、超”的快樂學習氛圍。為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X老師還定期組織學生評選優秀小組、最佳師父、優秀組員、進步之星等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學生精神面貌改變了、學習成績進步了、優秀學風形成了、優秀班風也成型了。她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校優秀班級,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多次獲一等獎;學生多人次獲獎,XX同學曾獲江山市特色校園講解比賽一等獎、黨在我心中演講比賽二等獎;XX等15名同學在江山市學科競賽、作文等比賽中獲獎;XX同學獲江山市我愛我的祖國演講比賽三等獎;XX、XX同學曾被評為江山市優秀團員;舞蹈《友誼地久天長》獲江山市紅歌大家唱比賽二等獎……

二、愛的回報,可喜的成績

X老師付出了愛也收穫了學生對她的愛,更收穫了可喜的成績,她被評為XX市班主任標兵,江山市十佳班主任、優秀團幹部、課堂教學能手、領雁工程培訓優秀學員、XX晚報優秀輔導員、團信息宣傳先進個人,全國希望杯數學競賽優秀輔導員,XX市農村國中數學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二等獎、農村國中教學設計現場賽二等獎,有7篇德育論文分別在XX市、XX市獲獎,案例《拼圖綻放成功之花》獲浙江省三等獎;多篇教學論文在XX市獲獎,2篇論文在《中學生報》教師版發表,6個課題在XX市、XX市獲獎。

成績不能滿足,名譽催人奮進。在紮實開展“師德師風提升年、教學管理績效年、項目趕超創新年”的今天,X老師覺得教師更要敬業、更要奉獻。她也正是這樣做的,堅守着三尺講台辛勤耕耘、開拓創新、默默奉獻。因為,在她的心中,孩子永遠是天,而她就是為這片蔚藍天空保駕護航的人。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17

李xx,女,本科學歷。1998年師範畢業,同年8月光榮的走上教育工作崗位。

“看着那一雙雙飽含希望的眼睛,我深感自己的責任之大,自己的位置不容在工作中有一絲一毫的馬虎,再苦、再累也要把學生教好!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詮釋教師這個光榮而神聖的職業”李如是説。

馬店鄉北部山區有個叫楊村的地方,村裏有孩子沒學校、沒老師,孩子們太小,村裏距離馬店鎮30多里路,孩子們上學成了村支兩委的心頭病。

20xx年,李xx28歲,應馬店鎮楊村村委請求,李和丈夫從馬店鄉中來到30裏外的偏遠山區國小楊村國小辦起夫妻學校。當時的楊村國小已經停辦多年,生源不足,設施缺乏,家長質疑,壓力重重。李知道,要改變山區羣眾對學校以往的看法,唯有埋頭苦幹,真情付出,做出成績,讓事實説話。

山區羣眾住的比較分散,一部分學生寄宿在學校,為學生提供住宿、就餐的重任就落在她和丈夫和另外兩名教師身上。李每天早上6:30起牀,給學生做飯。晚上8:30學生熄燈睡覺,李要等學生都睡了才能睡下。由於學生小,自理性差,李和學生同住一室。半夜起來給孩子們蓋被子、開關燈早成家常便飯。

4年如一日,以至於假期回家,半夜經常習慣性醒來。20xx年冬天,有個小男孩半夜從牀上掉了下來,頭磕破了一道口子。李趕緊叫來同事,找了輛車走了30多裏山路到馬店衞生院為他包紮、抓藥、打針。那晚,李緊緊的抱着他那微微顫抖的身體,不停的安慰着他。

學生家長趕到衞生院時,天已拂曉,李又急忙搭了輛農用車回到30裏外的學校。整個夜晚她幾乎未曾閤眼,渾身像散了架似的。但是,想起班上那幾十雙期待的眼睛,她打起精神走進教室,繼續上課。

摔傷的小男孩兒回來後,李幫他補習功課,照顧他的日常生活。時間長了,課餘飯後,小男孩兒總是圍在李身邊,對她產生了依賴。20xx年春,小男孩兒父母到廣州打工要帶他到外地上學,當時他説啥也不想離開學校,他哭了,李眼睛也濕潤了。

小男孩兒的父母當時感動的説;“你帶孩子是真的好,經常聽他回家説,想去學校不想回家。”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在學生的眼裏,李不僅是老師、也是親人、更是媽媽。李説“學生們在我眼裏是希望,是我生活工作的動力。”

有得就有失,因為路途遠,責任重,每週不能回家,天天住校。孩子忽略了,父母忽略了,李覺得虧欠了他們很多。但是,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李覺得為山裏孩子能學到知識,脱離貧困,她和丈夫重新辦起了學校,4年來他們做出成績,這是對家人最好的安慰!

付出真情就能得到真情,付出愛就一定會得到愛的回報,看着茁壯成長的孩子們,李朝霞內心無比欣慰。看着孩子們期末試卷上的95分、98分、100分,孩子們笑了,李也滿意地笑了!辛勤的勞動換來家長的支持,羣眾的認可,李和丈夫體會到了滿足的幸福!

四年級班中,有個女同學,她的家在一個偏僻的山溝裏,母親離家出走,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平時和奶奶在家過着拮据的生活,幾乎不與人接觸。到校後,她平日裏一言不發,不與學生玩耍,更不用説上課發言,在課餘從未見她露出過笑臉。

山區的學生,自身素質、生活經歷、個性差異以及所處的家庭、社會環境等因素,造就了他們底子薄、基礎差、學生各方面參差不齊。當時李告誡自己:決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她平等的對待每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以真摯的愛去體貼、關心、感化學生。讓每個學生在集體中感受到温暖,她經常和孩子們交流、談心,及時發現、瞭解和解決學生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盡職盡責的做好工作,用真心真情贏得學生的信任。

李經常和她接觸、談心。剛開始,那個學生不和李説話,只是低着頭看着自己的腳尖。衣服破了,李趕緊幫她補好;釦子開了,李小心的幫她扣上;頭髮亂了,輕輕地幫她梳好;作業寫不好,耐心的鼓勵她,課餘幫她補課;生病了,李帶她到村衞生室治療;平時,調動班級的力量對她多加關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她終於説話了,融入了班級生活中。班會上,她的精彩朗讀,贏得了同學們經久不息的掌聲。看見她笑了,李也會心的笑了。

李xx老師説“雖然沒有像張麗莉那樣捨己救人,高位截癱;也沒有像曹瑾那樣奉獻生命,可歌可泣。但我,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只願把一行行紮實的腳印深深地印在楊村國小這片教育的沃土之上!”

李xx老師和她的丈夫重新辦起了楊村國小這所“夫妻學校”,重新給了山區孩子學習的希望,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克服困難險阻,在他們最年輕的歲月書寫了不平凡的教育史詩,這是一種教育大愛,她和她的丈夫是真正的人民教師,是當之無愧的洛寧教育人的楷模。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18

雷xx,出生於1977年,國小高級教師。現任吉州區石陽國小科研處副主任,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工作。自1995年參加工作以來,憑着一顆求真務實之心,一腔執着上進之情,在吉州教育的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懷揣着善良、真誠和責任,以情的付出贏得了情的回報,以愛的播種獲得了愛的豐收,是學校師生、社會及家長心目中的最美教師。這一路走來,身後留下的是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寫滿了執着、勤奮、謙遜、求實……

一、寶劍鋒從磨礪出愛崗敬業忠職守

雷老師熱愛教育工作。這要追溯到一九九二年,她還是國中畢業填報志願時。她勤奮努力成績優異,在家裏又是最小,完全有條件讀重點高中上大學。可她偏偏選上了師範,同學問她為什麼?她説:“我很幸福,從國小到中學,許多老師對我都非常關心和愛護,所以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人民教師,我要傳道授業解惑,我要當一個好老師,讓我的學生也能像我一樣幸福。”一九xx年九月她圓了教師夢,登上講台,投身於神聖而偉大的教育事業。

從此,她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無私地奉獻給了自己忠愛的教育事業。1995年參加工作至xx年,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和班主任,xx年起,擔任語文教學和學校科研處副主任工作,全面負責課題研究工作。十九年來在國小教育教學中既要鑽研教材,探索教法,瞭解學生,研究學生,又要提高自身修養,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一直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石溪頭國小任教時,語數老師包班,與她同教一班的數學老師毛凌雲老師患腎病,住院兩個多月。為了不讓學生受換老師的罪,就自己一人承擔這個班所有課務,最終保住了該班學生語數成績在全校第一的好成績。xx年8月雷老師懷孕了,本可以向學校申請擔任術科教學,但她卻不搞特殊化,仍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

懷孕三個月時,她產生了先兆流產跡象,學校領導關心她,要她休息,可她卻説:“孩子們剛入學,本來對學校就很陌生,好不容易和我慢慢熟悉起來,現在又要換老師,孩子們又得熟悉新的老師,我還是堅持一下吧!”就這樣,她擔任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直至xx年4月臨產。產假期間學生們前來看望,雖然眾多學生送錢送物,她都婉言謝絕,告訴同學們盛情和心意都領受,錢物統統勸其帶回。xx年8月,雷老師考慮學校學校師資力量緊缺,產假未休完就回校上課,再次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

二、梅花香自苦寒來潛心鑽研創佳績

雷老師愛學習,無論工作再忙、再累,她總是能擠出時間來給自己充電,潛心研究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探索創新,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逐步形成了新穎、獨特的教學風格。工作以來,她堅持學習,記下了百種優秀教育理論讀物《教師專業發展精妙小語》《班級管理智慧案例精選》《聽竇桂梅老師評課》《世上沒有成績不好的孩子》等學習筆記和心得。從xx年起,先後參與國家級課題《注重積累、學會閲讀、培養語感、形成能力》《開展影視教育提高學生素質》《國小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與教材編制策略研究》《縱橫信息數字化與研究國小生識字過程及提高國小生閲讀率的研究》和省級課題《運用多媒體進行開放式作文教學》研究等十多項,都已結題。並且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中,使研有所用。xx年9月,經學校選拔,雷老師在青年教師的優課賽中脱穎而出,所執教的課例《掌聲》獲校第一名,被推薦到吉州區參加比賽。可這時,雷老師的母親因病住院,白天她要完成學校正常的課務及參賽課的試講,晚上又奔赴醫院照顧母親,回家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

忙完這些,她才開始在燈下一次又一次修改教案。“功夫不負有心人”所執教的課例《掌聲》獲得了吉州區第一名,吉安市第一名的好成績,並在江西省國小語文教學研討會上進行現場展示,獲得好評。她曾多次參與編寫校本教材,多次為全校教師作講座,多次在《江西教育》《吉安教育》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她能堅持以科研為課改的動力和方法,注重研究語文課改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注重探索語文課改的新路子、新方法,勇做教改的領頭雁,與青年教師結隊子,積極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成績突出。

任教以來,所教班級的語文成績每個學期都在年級名列前茅,贏得了學校領導、老師及家長的好評。xx年被評為“吉州區優秀實驗教師”,xx年被評為“吉州區國小語文骨幹教師”,xx年被聘為“吉州區國小語文學科帶頭人”。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19

馬xx,女,生於1966年,1987年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大專學歷。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學校英語學科教學工作,目前是學校圖書室管理員。在從事教育工作的31年中,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讓每一位學生在她的課堂上都有所收穫”是她事業追求的目標;“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是她的自律信條。

一、鋭意進取,不斷超越。

她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以來,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誨人不倦。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堅持出滿勤,從不遲到早退。以校為家,熱愛學生、團結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在教育教學中,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業務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認識水平,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在教學中她不錯過任何一個可以提升自身業務素質的機會,積極參加各種政治學習和政治活動,積極參加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向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學習,並認真撰寫心得體會。工作期間,她既教書又育人,經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學生做人要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為人正直;在學習上要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待人要寬厚,做事要有責任心;在生活上要勤勞節儉,生活儉樸。經常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集體,做一個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

二、認真教學,潛心教研。

作為一名教師,她不斷地刻苦鑽研業務,認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課程標準,不斷提升自她水平,在2001年全市中學英語優秀論文評選中,她的論文《淺談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榮獲二等獎,在2003年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榮獲市級優秀指導獎,在2005年、2006年、2007年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榮獲市級優秀指導獎,2006年、2011年榮獲學校“優秀教師”稱號,2017年被寺灘學區評為“優秀教師”,並授予“園丁獎”稱號。教育學生上,她很注重培優扶差的工作,對於後進生,她總是給予特殊的照顧,在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大力的表揚;課後多找他們談心、交朋友,樹立起他們的信心,在生活中,她得到學生的信任,瞭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及時對學生給予指導和幫助,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使他們健康成長。所教學科的成績在鄉統考中也名列前茅。

教研活動是載體,課改教研是先導。為此,她在所從事的教研工作中積極探索,勤於實踐,做好新課改的模範帶頭人,她還積極參加鄉公開研討課,教學技能不斷提高,獲得好評。

三、關愛學生,無私忘她。

要讓學生成材,身心健康成長,就必須關心愛護他們,做他們的知心人,她把“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曉之以理、持之以恆”作為關心學生的座右銘。她心中始終記着這樣一句話:做學生生活中的母親,錯誤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摯友。短暫的時光裏,她不但取得了家長的放心,學生也更有了學習的動力,她所帶的班級也很快成為班風正、學風濃的先進班集體。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近幾年來,無論是教學還是教研,無論是紀律還是成績方面,本人在校、在鄉都名列前茅,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普遍讚譽,多次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每次優秀評選都是她未來工作的新的起點,她會不斷完善自身的.綜合素質,勤奮工作,開拓進取,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她始終堅守着一腔熱誠一腔愛,她眷戀山區這片黃土,她更眷戀山區的孩子,她慶幸選擇了“教書育人”——這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她將無怨無悔地耕耘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讓嬌嫩的生命之花永遠綻放在這希望的田野上!

她始終認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她是這樣説的,更是這樣做的。她愛崗敬業,温文爾雅。她極具親和力,和學生融洽一體。她的世界充滿陽光和雨露,她傳遞給學生的都是正能量。她的汗水揮灑在講台、圖書室。她的身影定是學生心中最美的影像。三十年孜孜不倦,三十年砥礪前行,她當之無愧成為學生心中的最愛。她的青春在奉獻中熠熠閃光,她有俠骨的“鐵面”,卻是柔情的“馬姐”。在師者的世界裏,她如一個充滿好奇的孩子,一路前行,不畏荊棘與坎坷。牢記使命,不斷超越,是她堅守於心的信念。

她就是景泰縣九支初級中學教師馬xx。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20

張xx,景泰縣寺灘鄉玉川國小教師,2002年參加工作,任教17年來,一直擔任語文英語教學以及班主任工作。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在多年的從教生涯中,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要求自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從事着不平凡的事業,深受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的好評。

作為一名教師,張老師在教學上認真備課、認真上課,開動腦筋、鑽研業務,虛心向同行請教;及時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對學生嚴而有度,與同學們真誠相處,用愛與學生溝通。因為有了愛和喜歡,同學們總是喜歡上她的課,張老師本着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

張老師勤於學習,精於業務,樂於奉獻。欲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先要有一桶水,因為她明白:今天的學習就是為了明天的工作,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就是為了更好地幹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學到老,才會永遠站在教育領域的前端。張老師的工作作風就是無論做哪一項工作都是腳踏實地、盡心盡責,都是高標準嚴要求,每一項工作都是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有總結,張老師把自我的教學經驗與學校的實際工作密切結合起來,促使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作為班主任她還善於組織和管理學生,督促學生清掃好衞生,早上提前到校,檢查家庭作業,組織早讀等。上課間操,開會排隊,班主任都得到位。每學期開學計劃,期末總結,每週一次週會、佈置教室,出黑板報,主題班會等各項工作都要到位。加上每一天發生的偶發事件,家庭訪問等瑣事,耗費的時光無法計算。這些工作原先都是她親力親為,在一段時光的引導中她逐漸培養出班級的骨幹力量,讓學生自我管理自我。這樣不僅僅班主任簡單,而且能夠培養班幹部的組織潛力。在班裏一般事情都由班長負責,但各項具體工作分工到各個班委成員。早讀、早操等日常工作都由班長負責;教室內的黑板報由宣傳委員負責,老師作適當指導;學習上由學習委員和各科代表負責。當然班主任要隨時隨地作檢查指導。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她的班都安排地井井有條。

張老師能夠虛心地向富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同時自我也認真鑽研,精益求精,因而在業務上迅速成長起來。她始終認為: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小教師,只憑一些簡單的技能技巧是遠遠不夠的,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就要不斷的提高自身潛力,適應形勢發展對國小教師的要求。

張老師在思想上樹立高度的職責感,她把熱愛教育事業放在首位,注重為人師表,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立足本職,勤奮鑽研業務,努力提高文化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的技能。用心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做到不遲到,不早退,端正教育思想,熱愛教育事業,堅持教養並重。日常生活方面,她對自我高標準、嚴要求,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循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樂於奉獻,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地做好領導交給自我的每一項任務。注重自身的師德修養,時刻牢記“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時時處處注意自我的言行舉止,在同事及學生面前做出表率,力爭成為一名合格教師。

因此,在搞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她還渴望有更多的鍛鍊自我的機會,不斷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用心參加各種講課、評課活動,公開課任務,讓自我在教育的舞台上能有所成就。

張老師就是這樣,憑着對學生的愛心、對工作的熱心,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十七年工作中不斷取得一個個成績。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獲得縣園丁獎,每年的成績都名利前茅。

張老師堅信:成績永遠屬於過去,今後只有不斷地完美自我,才能繼續持續良好的師德師風,在平凡的三尺講台上,儘自我的一份力量與職則。

通過十七年來的教學生涯,她真切地感受到教師是平凡而又不簡單的職業。

在學生眼中,她是一位博學的智者,更是一位親密的朋友。她用生動的語言激揚文字,用靈活的方法組織課堂,讓每一位學生體會語文學習的快樂,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一句温暖地鼓勵、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漫不經心的撫摸、一首小詩都可以成為她語文課堂上的亮點,讓學生受益匪淺。

她面帶笑容進課堂,她深信微笑的魅力勝過千言萬語,面對鄉村國小裏的兒童,她希望用自己的笑容去温暖他們的心靈,用自己的樂觀去點亮他們的世界。正是有了這樣樂觀積極的心態,有了這樣温暖陽光的笑容,她的課堂總是輕鬆活潑,學生們如沐春風。

一支粉筆,繪製出繽紛的文字世界,三尺講台,構築着多彩的語文空間,尊重學生是你的品質;熱愛學生是你的風格,在農村的這塊土地上,你默默無悔。

她就是景泰縣寺灘鄉玉川國小教師張xx。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21

xxx,本科學歷,中共黨員,國小高級教師,現任x國小教導主任兼六年級2班語文教師。她從事語文教學兼班主任工作2019年,懷着對黨、對人民的無限深情,把全部心血傾注在黨的教育事業上。她始終站在教學第一線,在教育教學、教研教改、輔導學生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贏得了領導、同事和家長的讚譽。她對學生無私關愛,在工作中處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紮實嚴謹的工作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很快成長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骨幹。

一、政治過硬業務突出

她始終把"獻身黨的教育事業"做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在工作中,做到育人為本,模範履行為人師表的職責,廉潔從教,忘我奉獻,把教好書,育好人當做自己的畢生追求。

她多年擔任語文教學工作,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系統的理論基礎,並注重教學改革,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賴學生,充分挖掘學生自我調整、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潛能,培養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智力,形成了自己較為鮮明的教學特色。在教學環節上,從嚴要求自己,做教師的表率。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改革、作業批改、尖子生培訓、後進生的轉化等方面進行了許多頗有成效的工作。她所教班級的語文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教育教學上,她注重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在德育工作方法上形象生動並形成系列化,建立了學生、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體系,把"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創造"作為培養人的目標,通過主題班會、師生對話、開家長會、社會調查採訪、演講賽、辯論賽、做文明學生、建文明班級、創文明學校等一系列有聲有色的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的學生素質。

2019年,新城區x國小剛剛建成,雖然生源少,但六個教學班、十幾門學科的開設就使得教師資源十分緊缺。她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兼班主任,後又擔任兩個年級的語文教學兼班主任。但她時刻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長期訂閲《國小語文教育》、《應用與寫作》等有關教育教學的報刊書籍,瞭解所教學科的教育教學的最新動態和科研信息,精心研讀《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嘗試在課堂上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在學校舉行的每一次公開課展示活動中,她都積極參加,認真準備,得到了校領導和老師們的較好評價。在平頂山市第九屆學法指導優質課評比活動中,她執教的《可愛的草塘》獲一等獎;2019年9月,在新華區第十屆優質課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2019年,她代表學校參加了平頂山市第十一屆優質課評選活動,獲得了二等獎;2019年獲得省級優質課一等獎。她注重學生讀書寫字的指導,結合學生的特點,她定期向學生推薦優秀讀物,進行讀書交流,使學生愛上讀書,堅持讓學生從一年級寫日記,訓練學生的説話寫話能力。寫字課上,她從握筆姿勢,分析字形入手,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喜歡上練字。2019年9月,在省第四屆中國小師生書法大賽中x國小三個獲得一等獎的學生中就有兩個在她所帶領的一年級。

作為班主任,她工作任勞任怨,努力向周圍同事學習好的方法,盡力把工作做好做細緻。在班級管理中採取了很多量化的細則,這樣方便管理和考核,也讓所有的學生有了規範自己的依據。除了常規工作做好以外,她更注重和學生多溝通,尤其是對於家庭背景特殊和學習上存在障礙的學生,經常走訪家庭,課餘談心交流,從身心各方面去幫助學生取得進步,走出學習的困境。2019年,她所帶領的五。2中隊被評為平頂山市"紅旗中隊",她也被評為市級"優秀少先隊輔導員"。2019年,該同志又被評為新城區"優秀教師"。2019年被評為新城區"優秀共產黨員"和平頂山市"文明教師"、"骨幹教師"。

二、關愛學生無私奉獻

她有一顆善良的心。她每教一個班級,都奉獻愛心,致力構建和諧班級。她時刻把學生冷暖記心頭,與學生心心相連。學生生病了、遲到了、家中有困難了等等,她都一一記在心裏,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在尋常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堅持友好、同等的立場,特別是對待差生,能用愛心、耐心、決心信念感化他們,激勵他們施展自己的風采,並通過班集體的力量,大家互相關心,互相照顧,使其感到集體的暖和,消除厭學心理。還常常安排他們在班級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組織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發現自身的價值,準確地熟悉自我,並體會到老師的關心與期待,從而樹立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迎頭趕上。

三、教育科研較有成果

在上好課的同時,她積極投入到教導處組織的教學研究活動中,先後參與了《板書設計的研究》、《傳統文化和語文教學》、《小班化教學》等課題的研究,分獲國家和省級優秀獎;撰寫的教學案例《熱鬧的菜地》獲國家級一等獎。她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勇於探索,勤於筆耕,所撰寫的多篇論文榮獲國家、省、市級一等獎,其中《作文評分請高抬貴手》於2019年5月發表在第十八期的《少年智力開發報》上。她重視活動課的開展,支持特長生參加少先隊活動,指導和鼓勵學生髮展特長。她輔導學生撰寫的科幻作文、科幻畫多次獲平頂山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四、培養教師初見成效

她常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她努力踐行師德規範,並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培養青年教師樹立崇高的理想,獻身黨的教育事業。她積極參與學校提出並實施的"青藍工程"。近三年來,她先後帶了4位"徒弟"。2019年,她擔任剛來校工作的於曉琳老師的指導老師,每學期相互聽課評課30多節。於曉琳老師提高得很快,2019年被評為區級優秀教師,並參加了我市第十二屆國小語文優質課評比活動,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五、積極參與各項活動

她積極參與學校及上級部門組織的各項活動,力爭在多方面鍛鍊自己,提高自己。她多次參加演講比賽、徵文比賽、下水文比賽和書法比賽,分獲國家和省市級的一、二、三等獎。2019年,在全國徵文比賽中,她撰寫的《我的母親》獲二等獎;2019年5月,在市創先爭優活動小組組織的"我為黨旗添光彩"演講比賽中獲一等獎。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22

人們常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也有人説教師是春蠶,到死絲方盡;從教2019年的她主動調到盲童學校,組建了武漢首個盲童藝術團,首創盲童形體訓練,帶領他們比賽、奪獎,尋找自信。為給盲童女孩吳迪圓夢,她四處奔走,創作勵志單曲《夢》。從此,全國九條高鐵線上都能聽到吳迪的歌聲。

意外邂逅特殊教育

張龍本來是武漢市漢陽區一所普通學校的音樂教師。2019年,她帶學生到北京演出,同台有一羣孩子的器樂演奏,特別好聽。在後台,她竟然發現孩子們都是盲童,"當時心裏特別震撼"。

回武漢後,她迫不及待地化裝成志願者,"潛伏"進武漢盲校。幾天下來,她感慨萬千:這裏太安靜了,靜得讓人想流淚!下課後,很多孩子還是在教室裏蜷縮着身體揉眼睛,或者把玩着手裏的什麼小東西。"這不是孩子應有的生活狀態,這些孩子,更需要我的幫助!"

張龍主動轉崗到了武漢盲校。她首次建立校園廣播,放音樂、講故事。

寂靜的校園開始熱鬧起來

"我要了解他們,必須學着走進他們的世界。"一個週六,張龍戴着眼罩開始一天的生活。"從牀頭到衣櫃是5步,從衣櫃到衞生間的門是3步,從衞生間的門到洗漱台是5步。"張龍走得小心翼翼,仍然四處碰壁,膝蓋幾次撞得生疼。3分鐘就能搞定的刷牙,這一次她用了10分鐘。那一刻,張龍明白了,"黑暗中,有太多不可預知的東西,恐懼是最直接的反應。"只有消除恐懼,才可能真正走進他們的心裏,也才可能讓他們從自己的"塔"裏走出來。

課餘時間,她主動找孩子們聊天,唱歌,講故事……漸漸地,孩子們的笑容、話語多了起來,有孩子説,以後想當歌唱家,想當運動員,還有的説想當語言學家……

用音樂為盲童圓夢

2019年12月,武漢盲校首個藝術團成立了。藝術團的小歌手吳迪,是個苦命的孩子,媽媽生下她不久就去世了,還給她留下了終生殘疾——先天性雙目失明。

小吳迪像媽媽一樣,特別愛唱歌。張龍對她進行重點培養,幫助訓練氣息,矯正不正確的吐字發音,吳迪的演唱水平大大提高。一次,張龍找吳迪談心,懂事的吳迪低頭不語,淚水在眼眶打轉,她説,一直夢想有一首自己的單曲,獻給天堂的媽媽。張龍百感交集,哽咽着説:"放心吧,我一定圓你的夢!"

為了幫吳迪圓這個夢,張龍四處找人寫詞、作曲,創作了勵志單曲《夢》,並請人幫忙在盲校拍攝了MV。張龍把MV上傳網絡,希望讓更多人聽到吳迪的歌聲。這首歌被作為公益歌曲在全國九條高鐵線上循環播放。

術團的表演日益豐富,孩子們的世界也逐漸從校內走向校外:四年級學生甘文俊和田彬楠在第二屆全國盲人詩歌朗誦大賽中,榮獲湖北賽區金獎;七年級年級宋林龍在第三屆北京竹笛邀請賽一舉榮獲少年組金獎;在第三屆亞洲陶笛音樂節上,盲校孩子們作為唯一的一支殘疾人代表隊,與來自亞洲各國及地區的陶笛高手同場競技,斬獲銀獎。

這裏只有孩童沒有盲童

盲人也應該追求美和享受美。張龍大膽設想,在全國首創盲校形體訓練課,幫助盲童訓練形體、雕塑體形,練習像普通人一樣的坐姿、站姿和行走。

孩子們看不見,張龍就把自己當觸摸試驗品。她示範動作,讓學生在自己身上反覆摸,讓他們體會和模仿,每個細小動作逐個糾正,反覆練習。時間長了,張龍終於看到,孩子們走路昂首挺胸,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肢體語言也越來越豐富。

張龍經常對孩子們説,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追逐、實現自己的夢想。這裏只有孩童,沒有盲童。正常兒童能做的事情,盲孩子同樣能做到。"我們不需要別人同情,我們需要別人的佩服。"

武漢盲校的乒乓球、門球、花樣跳繩等各項體育運動都應運而生,看着運動場上生龍活虎的身影和歡呼雀躍聲,真的很難相信這裏是盲校。孩子們在這裏快樂學習、生活,已有近20名學生考入長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山東濱州醫學院等。

鄉村教師關愛學生的事蹟23

馮xx,女,漢族,2009年大學畢業後進入xx中學任教。彼時,她還只是一個初出大學校門的年輕女孩子,但從來到這所學校,走上這份崗位的那一刻起,她就將整顆心放在了這裏。

在大學裏的時候,教學對於她來説只是一種模糊而抽象的概念,一種不得不完成的學業任務。可是當她走進真正的課堂,面對着一張張陌生而稚嫩的面孔,用充滿新奇和渴望的眼神看着她,那一刻,心中的責任感油然而生,她告訴自己,一定不能辜負這羣可愛的孩子們!

為了上好課,教好孩子們,她利用所有的空閒時間研讀教材和課程標準,認真備課,悉心琢磨上課方式。一開始,教學效果並不如人意。她的學生都是來自xx縣各個鄉鎮的農村孩子,貪玩好動,缺乏耐性。由於沒有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雖然在課堂上表現得很積極,但是課後基本不會去看課本,也懶得背單詞,有一部分同學甚至抄襲作業。她的課也上的磕磕絆絆,放鬆一些,課堂就會亂糟糟的;抓嚴一些,孩子們又沒了學習興趣,教室裏死氣沉沉。在苦惱糾結中度過了一段時間後,她開始明白,教學並不是站在講台上把課講完這麼簡單的事。她不再一天到晚伏在辦公桌上寫教案,而是跑去別的老師的課堂上聽課,看着那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們在講台上高談闊論,瀟灑自如,舉手投足間毫不費力地吸引住學生們的注意力,那些枯燥生澀的知識點就在一陣陣笑聲中被學生輕鬆吸收。那種情景讓她豔羨不已,也在心中確立了新的努力方向。

一位老教師曾告訴她,“教學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因為學生是活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特點,你要做的不是把只是一股腦兒拋出來,而是想辦法讓它們都鑽進學生們的腦子裏去。”她開始試着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想辦法讓課堂既充滿輕鬆活力,又存在一定的秩序。語言的學習,歸根到底在於運用。既然缺乏英語語言環境,那她就在課堂上努力營造出一個語言環境來。她告訴孩子們,以後上英語課,不可以説漢語或者藏語,只能説英語,哪怕一個單詞都可以。為了鼓勵孩子們大膽説英語,她還設立了一套獎勵辦法,每週都對課堂上説英語最多的孩子進行獎勵。這樣慢慢地,課堂上説英語的同學越來越多。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她不再使用千變一律的灌輸知識的方式,而是設計出各種各樣的遊戲和競賽,成功調動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而小組活動也讓他們學會了團隊合作的精神。為了第二天能在課堂上有出色表現,在那些有趣的遊戲和比賽中獲勝,每個同學都會主動學習課本內容,識記單詞,根本不需要她督促。當每個孩子都全心投入到學習中來時,學習就變成了一件快樂的事,雖然這個過程也有很多困難,但她告訴孩子們,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來找她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困惑。自然而然地,抄襲作業的現象也越來越少,而最讓她開心的,是孩子們對她的喜歡與信任與日俱增。每天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時間,不只是他們的輕鬆時刻,也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間。

如果説教學讓她體會到了為人師的快樂,那麼班主任工作則讓她更加明白了為人師的責任。韓愈在《師説》中説,“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她認為,作為班主任,她的責任遠不止於此。

九年的教學生涯不算長,但她已經是兩屆班主任了。從國中班主任到高中班主任,兩個班加起來將近一百多個孩子,她記得每一個孩子的名字,每一個孩子的性格,和每一個孩子的家庭情況。xx中學是寄宿制學校,她的班上有一部分學生住在學校宿舍裏,不住校的學生基本都在親戚家裏借住或者在外面租房住,一年中只有寒暑假才能回老家和父母團聚,有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一兩年才回來一次。小小的年紀,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卻是少而又少。

她認為,做班主任,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就是為人父母,去努力填補孩子們生活中的這一部分空缺,給予他們愛和關懷,指導他們做人做事,盡力保證他們在愛中健康成長。

每天除了大量的教學、教研和班級管理工作,她還會盡力擠出時間走到孩子們中間去,和他們聊天,聆聽他們的快樂和煩惱,時刻關注每個孩子的學習生活動態和情緒起伏。當班主任的時間長了,她學會了很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交流的技巧。她知道在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即使再不起眼,再不聽話的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而她要做的,就是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發掘他們的潛能,讓每個孩子都做一顆發光的“寶石”。

高一期會考試前的一週,她發現班上一個叫沙木的女孩子忽然變得特別安靜,上課經常走神,課間她經過教室門口的時候,總是看到她坐在座位上發呆。那時她剛擔任這個班的班主任不過一個多月時間,高中的孩子又格外敏感,她問了兩次,那孩子都只是搖搖頭,回答説是身體不舒服。但她知道事情絕對不會這麼簡單,便在放學時單獨將她留下來。

坐在空無一人的辦公室裏,她再次問她,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沙木垂下頭,還是不説話。

她看着她愁眉苦臉的樣子,很自然伸手輕輕撫摸了一下她的頭髮,“不管發生什麼事,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你都可以跟老師説的。有我在,不用怕。”

不知道是因為那句話,還是那個動作,沙木的眼睛忽然就濕了,嘴脣顫抖着,大滴大滴的眼淚滾下臉頰。卸掉強裝出來的堅強,她其實只是一個脆弱無依的孩子。

在斷斷續續的嗚咽聲中,她告訴我,有人在惡意散佈關於她的謠言,班上和她最要好的兩個女孩子相信了那些話,指責她品行不端,和她斷絕了關係。

“我什麼都沒有做,可是沒有人相信我,我真的不想再上學了!”她情緒激動地説。

她告訴沙木,她相信她。她還告訴她,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和互相支持的基礎上的,如果她們寧願相信毫無根據的謠言也不相信她,那她就應該認真考慮這段友情是否應該再維持下去了。

第二天,她專門開了一個班會,然後在全班面前告訴大家,無論發生什麼,她始終相信沙木是個品行端正的好孩子,請大家尊重和愛護她。她告訴大家要學會明辨是非,不要相信毫無根據的謠言。她也告訴大家“眾口鑠金”的道理。那節班會課,所有人聽得格外認真。

兩週後,她欣慰地看到沙木又恢復了開朗的笑容,也交到了新的朋友。她明白,她又成長了一些,今後的人生中,再遇到風雨時,她至少不會再那樣手足無措。那學期的期末考試,沙木同學從班級二十幾名直接衝進了班級前五名,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沙木笑的害羞又開心,她看到她的眼中有一種不一樣的神采。

這幾年來,她在xx中學一步一步向前走,一點一點地進步。從最初毫無教學經驗的新手到如今的骨幹教師,她覺得她最大的成就,不是一個又一個的獎項和榮譽稱號,而是她在工作中收穫的孩子們對她毫無保留的愛和信任。當她板着臉走出教室,身後卻傳來調皮的“班主任,我們愛你”的聲音時,當她在教師節收到滿滿一盒學生用心寫給她的卡片時,當她的學生躺在病牀上,嘴裏唸叨的不是父母的名字,而是“班主任”三個字的時候,她的心裏總是充滿了温暖和感動。這份感動驅策着她,讓她不敢也不願有絲毫懈怠,因為她的肩上扛着的,是孩子們純潔無瑕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