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教師心理報告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1.38W

在現在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心理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心理報告

教師心理報告1

有學者指出,當前學校心理團體輔導的主要問題不科學、無實效,對現實中存在的團體心理輔導問題認識上沒有統一的指導思想,誤認為誰都能搞團體心理輔導;一些地方沒有把團體心理輔導當做大事情對待,而是作為一種創收方式,不能按科學方法來實施,流於形式,沒有針對性,不懂得團體心理輔導的職業道德。因此,提高學校心理團體輔導科學性的與實效性的對策是目前的主要工作。

要提高科學性,就需要組織從事學校心理團體輔導的實際工作者認真學習學校心理團體輔導相關的.學科知識;

在選擇教材上,要注意運用心理學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

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據學校心理團體輔導的原則,以人為本,強調學生的各種學校心理團體輔導和行為指標的提高;

在評價方法上,要注意運用心理學的科學手段,如心理測量軟件、動眼儀等;

在建立心理檔案方面,要按照科學程序進行,如心理測評檔案管理系統等;

建立心理諮詢室時,也要講究科學性,絕對不能像老師辦公室一樣,而應是典雅、温馨、安全、舒適的統一;

在心理工具的選擇上,建議以學生主觀體驗,喜聞樂見的團體心理輔導工具為主,例如:京師博仁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包,在心理輔導活動內容上共設計了19個活動主題,既體現專業水準,又生動活潑,受學生歡迎。

要提高實效性,必須強調行為訓練,若只説教或灌輸理論知識,而不是讓學生親身體驗,都不能收到實效;

從事學校心理團體輔導的教師都應該具備應用的職業道德標準。

總之,我國學校心理團體輔導一定要結合國情,吸取國外先進經驗,從科學性、實效性出發,該項系統工程尚需教育行政部門、廣大學校教師、家長和社會工作者的參與合作。京師博仁心理工作者一直以來攜手和廣大學校實際工作者一道,積極、深入、系統地開展學校心理團體輔導的課題研究,以豐富我國學校心理團體輔導的成果。

教師心理報告2

4月3日下午,茅箭區督導組副組長王樑炳在三堰國小舉行了教師心理健康輔導講座,三堰國小與火車站國小領導與教師共同參加了本次講座。

王樑炳用生動形象的事例深入淺出、引經論典地講述了教師的五大職責與關係,以及教師需要具備平靜、謙卑、智慧和開放的態度與境界。他勸誡教師們,思想決定態度,態度促成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成就人生。講座過程中,全體參會人員認真地聆聽,虛心地記錄,聽到精彩處,會場上不時發出會意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

通過此次講座活動,使教師們受益匪淺,引導了教師們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樹立了教師積極工作、樂觀面對人生的態度。

教師心理報告3

我幸參加了延邊州班主任遠程培訓,通過二個多月的網絡 培訓,我學到了許多班級管理方面的知識,使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學 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專題後,受益匪淺,感想頗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 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在現今的學校裏,如何看展學生心 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 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確 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 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 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 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 理諮詢和輔導,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國小開展心理 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 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 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 的維護。因此説,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 康,當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着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 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 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 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 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 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為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為 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三、正確區分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 一般來説,人的心理狀態可以分為三種:正常狀態、不平衡狀態與亞健康狀態,與 這三種心態相應,其社會行為方向也表現出十分重要的特點。 在沒有較大困擾的情況下,學生的心理處於正常狀態之中。這種狀態之下,學生的 行為基本上預期價值觀體系、 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徵相一致, 是一種健康或者優秀的狀態。 第二種狀態是不平衡狀態。一旦發生了擾亂正常生活、引起人們消極情緒的事件, 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就會進入一種不平衡狀態,這裏指學生處於挫折、焦 慮、壓抑、恐懼、擔憂、矛盾等狀態。一般來説,學生在生活過程中會不斷地經歷各種 不平衡狀態,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的面對不平衡狀 態才會帶來發展或者成長的契機。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不斷打破對象的平衡,促進 其發展。 對不平衡狀態的外在或內在的非建設性或傷害性處理, 才會導致所謂的 “病態、 變態、或偏差”。

異常行為是學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況下發生的,是一種偶發性行為,這種行為在學 生正常狀態下是不會發生的,它與常態行為不同,可以稱為“偏態行為”。班主任如果 能及時鑑別學生的行為 , 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擺脱心理的危機狀態 ,回覆到正常 狀態 ,那麼 ,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違法行為、不道德行為以及意外事件就會大大減少。 第三種狀態是不健康狀態 ,當學生處於不健康狀態時, 往往會非線性地發生不適應 行為 ,包括反社會行為和異常行為。所謂“非線性”地發生 ,是指這些行為的發生常常 是沒有明確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關係,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 國小生突然害怕方格或類似方格的所有物體 ,這是一種異常行為 ,包括他自己在內 , 誰也弄不清他為什麼會怕方格。

正是由於這種非線性的特點 ,我們對其不適應行為的產 生就無法預測。 學生在心理不健康狀態下所發生的反社會行為或異常行為既沒有直接的 原因 ,也沒有明確的行為動機 ,因此 ,談不上是其價值觀、 道德水準或人格特點的必然 產物。這類行為我們稱之為“變態行為”。 綜上所述 ,我們可以看到, 學生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不適應行為的發生有不同的特 點 ,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看到廣大學生的兩個主流 ,一是大部分的學生心理健康是主 流;二是有些學生由於學業、生活、環境的壓力產生暫時的心理不適 ,他們要求給予指 導 ,以幫助他們正確應對遇到的問題。 對於班主任 ,在面對學生髮展中所出現的心理偏 差 ,應樹立正確的觀念 ,採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 而針對極個別的出現嚴重心理障礙 的學生,則要能夠及時甄別,並積極尋求專門機構予以解決。

四、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 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 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 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 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 關愛、温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二)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 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 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 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 作的開展。 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 培養絕不是每週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就能實現的。事實上,大量的研 究與實踐經驗都表明, 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 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 難以實現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 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 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 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 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 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説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 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 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 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 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 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 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 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 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 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 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 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教師心理報告4

學校心理輔導的幾種具體形式

一、心理諮詢

學校心理諮詢是基於日常教學教程的個別心理輔導服務。學校心理諮詢服務主要以需要心理諮詢的在校學生為對象,也可以適量接待與學生心理有關的社會角色,如教師和家長等。

二、心理檔案

學生心理檔案要在客觀性、適用性、發展性和保密性原則要求下建立。其主要內容包括個人資料、在校表現及家庭心理髮展環境等一般資料,心理測量情況和心理診斷諮詢情況。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有利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關注心理健康,更有利於形成學校、家庭教育合力,給學生營造適合其發展的心理環境,另外,學生心理檔案也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對學生進行心理情況篩查的基本資料。

三、心理圖書

這是心理圖書資料專用閲覽室,閲覽室可以集中配置有關心理健康和促進心理髮展方面的'報刊、雜誌,同時集中旋轉有關幫助和提高學生心理品質方面的書籍。

四、團體輔導

學校團體輔導是心理輔導比較有效且輔導成本比較低的一種輔導模式。由於受輔導者心理問題程度不一,在心理輔導教師的組織調動下,可以激發每個個體的積極性,通過個學生的參與和互動,自覺的袒露心底、宣泄情緒、調整認知。

五、心理講座

心理講座是受眾最廣但作用力稍淺的心理輔導形式。講座可以學生、教師和家長作為對象,心理講座話題可根據當時的焦點事件或者聽者的羣體特徵而確定,一般情況下講座特別適合做心理健康意識和心理問題防護常識教育。

教師心理報告5

從20xx年8月至今,來到xx中學工作已將近一年。回首這一年來的工作和學習,雖然緊張忙碌,但卻收穫頗豐,既增長了知識,又結識許多同事和朋友。在這裏,我非常感謝學校領導及各位老師對我的關心和幫助,使我在各方面都有進步和提高。經過這一年的努力工作和不斷學習,我獲益良多。下面簡單總結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為人民教師需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需要有對教育理想的追求,因此在這一年裏我堅持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定期閲讀教育類、心理學類書籍和期刊以拓寬自己的視野,指導自己的言行。另外,我也積極參加學校和教育局組織的各類培訓活動,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和業務能力。同時,我很注意自身的品行,努力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二)教育教學方面

備課是上課前的一個重要環節,我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上,反覆鑽研各種教材、教參,找出重點、難點,並把各個活動列出來按重要程度排列,進而安排上課思路。同時,我經常向他人請教,聽取他們的建議以改進自己的備課。我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上課充滿激情,儘量嘗試多種教學教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等。同時,我也非常重視課堂45分鐘的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做到內容豐富充實,教態自然大方,語言生動活潑。在講課的過程中,留心觀察學生的反應,加強與他們的交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方面

為提高師生的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健康水平,這一年來舉行了兩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組織設計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性強、針對性強的活動,大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營造關注心理健康、重視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來心理諮詢室的`學生多起來了,心理諮詢室的利用率和有效性都提高了,心理諮詢室的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心理諮詢室也由原來簡陋、生冷、不科學的擺設,經過改造和升級,成了集諮詢預約區、心理測試區、個案輔導室、沙盤遊戲室、圖書閲覽等多功能的專業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場所。

(四)學生宿舍管理方面

在宿舍管理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自主管理,組建一支有效的宿舍管理團隊,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自己也不斷學習先進的宿舍管理經驗,以優化自己的管理結構和能力。

(五)收穫

經過努力,所教班級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心理健康意識,心理素質也得到了提高。個人方面,積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心理諮詢經驗和宿舍管理經驗,改善了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寬了視野,提高了能力。

我將不斷努力,戒驕戒躁,勤勤懇懇,為教育事業貢獻我的一份力。

教師心理報告6

調查時間:

20xx年7月

調查地點:

朝陽區

調查內容:

關於教師心理狀況的調查

調查方式:

教委調查

從近日召開的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論壇獲悉,一份針對1253名教師心理健康的調查顯示:66。16%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最令人擔憂。

此項數據來自朝陽區教委日前對該區30所中國小、幼兒園的1253名教職員工進行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6成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態不佳。其中,48.28%的教師表現為輕度症狀,12.45%的為中度症狀,2.71%的為重度症狀。

調查顯示,在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教師中,國小教師抑鬱、焦慮、強迫症狀等心理健康問題因素的'檢出率均為最高。專家分析,這是因為國小教師工作任務量大而繁瑣,相比中學而言,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智和時間。此外,由於工作效果的隱匿性,其工資待遇、社會地位、社會評價均低於中學教師。

為幫助教師疏導壓力,朝陽區教委全國率先成立了“教師心理諮詢中心”,截至今年3月,共接待面詢教師94位、接聽教師電話2516次。朝陽區計劃把該中心建成干預全區教師心理危機狀況的主要平台,諮詢目的將從“提升工作品質”過渡到“提升生活品質”。

教師心理報告7

為了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我參加了社會實踐調查,調查過程中,讓我學會了待人接物,懂得了洞察分析人的心理,以下是我這次的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20xx年7月

調查地點:朝陽區

調查內容:關於教師心理狀況的調查

調查方式:教委調查

從近日召開的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論壇獲悉,一份針對1253名教師心理健康的調查顯示:66.16%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最令人擔憂。

此項數據來自朝陽區教委日前對該區30所中國小、幼兒園的1253名教職員工進行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6成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態不佳。其中,48.28%的教師表現為輕度症狀,12.45%的為中度症狀,2.71%的為重度症狀。

調查顯示,在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教師中,國小教師抑鬱、焦慮、強迫症狀等心理健康問題因素的檢出率均為最高。專家分析,這是因為國小教師工作任務量大而繁瑣,相比中學而言,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智和時間。此外,由於工作效果的隱匿性,其工資待遇、社會地位、社會評價均低於中學教師。

為幫助教師疏導壓力,朝陽區教委全國率先成立了“教師心理諮詢中心”,截至今年3月,共接待面詢教師94位、接聽教師電話2516次。朝陽區計劃把該中心建成干預全區教師心理危機狀況的主要平台,諮詢目的將從“提升工作品質”過渡到“提升生活品質”。

教師心理報告8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瞭解目前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及教師的干預現狀。方法通過Rutter兒童行為量表及SCL-90對國小生及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另通過自編的教師干預問卷瞭解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干預現狀。結果接受調查的826名國小生中,存在行為問題的兒童總數達73(8.8%)人;接受調查的國中生324人,心理不健康的人數為58(18%)人;接受調查的高中生的人數為284人,心理不健康的人數達到63(22.2%);教師干預調查中,接受調查的教師為387人,就“父母離異,學生情緒波動較大”這一問題,教師選擇“從來沒有關心過此類事情”的佔87.9%,教師認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必要”的佔79.1%。結論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加大關注的力度,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干預的意識以及具體的行動落實均不令人滿意。

一、研究的緣起

近年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了眾多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國內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問世。縱觀此領域內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大致有如下特點:一是,研究某一特定羣體的多;二是,大樣本、多層面的研究偏少;三是,心理健康干預的定量研究不多。本文旨在通過對揚州地區中、國小生多個年齡階段羣體大樣本的實證研究,確切地把握當前不同羣體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現狀,及教師對青少年心理干預的狀況,最終達到調整和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以揚州市在校中、國小生為被試,採取隨機和整羣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選取的國小、國中、高中各3所,分別為重點、普通和農村學校。總體發放問卷1800份,回收1780份,回收率為98.89%,有效問卷1780份。教師問卷發放500份,回收387,回收率為:77.4%,有效問卷387份。

2.2研究工具

2.2.1 Rutter兒童行為量表

該問卷分為行為問題(A問題)和神經症問題(N問題)。問卷評分為三級:“0”分:指從未有這種情況;“1”分:指有時有,或每週不到一次,或症狀輕微;“2”分:症狀嚴重或經常出現,或至少每週一次。Rutter兒童行為量表,教師問卷總分的最高分為52分。根據原量表及我國試測情況,教師問卷以9分為臨界值。凡等於或大於的被評為有行為問題。其中,如果“A行為”總分大於“N行為”總分,則歸為“A行為”;反之,為“N行為”;評分相等者則為“M行為”[1]。

2.2.2症狀自評量表

SCL-90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國內外的教育研究中被廣泛使用。該量表共有90個項目,由被試從1“無症狀”到5“嚴重”在五點等級上進行評定。

2.2.3教師問卷

教師問卷總共15個項目,目的在於考察教師對心理危機干預的態度及對學生的心理危機的干預程度。每題4個選項,按照1-4等級反映教師干預的態度和行為,選1的干預最差,選4的干預最到位。

2.2.4施測和資料處理

以學校為單位,採用統一指導語施測。採用SPSS (11.0)進行數據的錄入、審核、管理,並運用描述性統計、單樣本t檢驗等統計方法。

三、結果

3.1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

3.2教師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預狀況

調查中,就“父母離異,學生情緒波動較大”這一問題,教師的做法中選擇“從來沒有關心過此類事情”的佔87.9%,選擇“經常主動與該學生溝通交流並瞭解其心理需求”的佔1.6%。

當問及“學生有心理問題或遇到他們不能面對的壓力時,作為教師會鼓勵他去進行心理諮詢嗎”29.4%教師回答不會,4.7%教師會鼓勵學生去,僅僅有0.8%的教師回答“願意陪同其接受諮詢”,另有64.9%回答“不一定”。

教師認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必要”的佔79.1%,認為“可有可無”的佔18.2%,認為“比較有必要”的佔2.1%,認為“非常有必要”的佔0.0%。

教師認為學校建立專門的心理諮詢室“沒有必要”的佔78%,認為“可有可無”的佔18.6%,認為“非常有必要”的佔2.8%,認為非常有必要的佔0.5%。

77.5%教師認為學校配備心理健康教師沒有必要;21.0%的教師認為可有可無;有1.0%的人認為比較有必要;僅有0.5%非常有必要。

“學生的親人不幸去世,學生的情緒非常低落,暫時無法專心學習”教師選擇的做法中:78.4%從未在意這類事情,13%不去主動干預,相信學生自己能適應和調整過來,7.5%認為如果學生有需要,自己會幫忙,1.0%表示會主動找學生談話,幫助其儘快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

學生上課從不主動發言,平時很少與他人交流,77%的教師回答:不太關心這些事情,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學上,19.9%的教師認為這個和各人的性格有關,教師不能做任何改變,2.1%的教師認為自己會與班主任交流,讓班主任與學生交流,1.0%的教師選擇主動與其他任課教師聯繫,多方幫助他,鍛鍊其講話的能力,使之漸漸學會與他人交往。

當教師聽到學生説:“考砸了,我都不想活了。”之類的話語,71.4%的教師認為,這種學生思想太消沉,經不住考驗,沒有必要在他身上浪費時間。26.4%的認為這屬正常現象,考不好都會出現的情緒,只是隨口説説的。2.1%的會鼓勵學生下次努力,爭取考好。0.3%的教師願意傾聽對方的傾訴,接納而不做任何評判,鼓勵他尋求更多人的'幫助和支持,對危險性很高的,立即採取措施,陪其去心理衞生機構尋求專業幫助。

四、討論

4.1中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

經過調查8.8%的國小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而國中生中18%的學生存在心理問題,22.2%的高中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由此可見,當前揚州市中國小學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不容樂觀。縱觀以往的研究,學者們認為雖然近年來國家在減負方面盡了很大的努力,但由於各種原因,學生的負擔和壓力仍然很大。分數大排隊、倒計時、限制一切與考試無關的活動,仍是一些學校提高升學率的法寶。結果來自社會、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全部壓力最後都壓到學生身上。在這樣的重壓下,一些學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種種心理問題與障礙:如過度緊張、焦慮以及因過度焦慮引起的頭痛、失眠、食慾不振等生理上的不適反應,對考試的極度厭煩和對考試結果的過分擔憂,因過度緊張而導致的暫時性遺忘,因長時間的壓抑而產生的極度煩躁與衝動,也有因對考試缺乏信心而對考試產生強烈的恐懼感並因此表現出的逃避行為。其次,教師錯誤的教育方式與方法。比如部分教師不能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過分看重分數而忽略其他,與學生交往時居高臨下。還有一些教師存在着心理不夠健康的表現,如過於情緒化,對學生的態度極易受自己情緒的影響,缺乏應有的自制力,這種消極的和不穩定的情緒常常是造成部分學生某些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的原因。

4.2針對教師的干預現狀,提出建議

儘管國家出台了相關政策規定必須加強學校學生心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各學校也有所行動,但總體情況不盡如人意。從調查的現狀來看,學校教師缺乏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充分認識,沒有真正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對心理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調查中77.5%的教師認為學校配備心理健康教師沒有必要,79.1%的教師認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沒有必要的”。究其原因,我想不妨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解釋:

一、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夠;

二、教師缺乏對心理健康工作的瞭解;

三、目前現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的素質存在一定的問題。

為此我們建議:

(1)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和領導。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衞生工作管理,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

(2)開展專門的教師心理講座,加強學校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認識,以提高他們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以及對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支持。

(3)通過培訓,使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掌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教育部門加強對學校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使其在專業技術上能勝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教師心理報告9

我有幸受學校委託,於20xx年8月27日在臨沂職工之家四樓會議室參加了臨沂市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報告會,聆聽了兩位專家的精彩報告,感受多多。

上午報告內容: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宋翔平從理論的高度講授了教師的積極人格與積極師生關係。宋教授首先向聽課的教師做了一個小調查:“什麼樣的職業是幸福的?什麼樣的職業是不幸福的?”最後總結:警察、律師、教師是最不幸福的職業,土木工程師是最幸福的職業。總之,與人打交道的職業是不幸福的職業,教師不幸福在所難免,從而導致很多教師會出現職業倦怠,師生、師師、師與領導之間的人際關係緊張是教師不幸福的。

宋教授從人際關係的心理界限來分析,讓教師把“我”與“它”的關係,轉變成“我”與“你”的關係,這就要求老師對學生:1.關懷彼此都知道對方重視自己。2.真誠與誠懇、勇氣。3.相互獨立,不彼此依賴、自主。4.雙方的需求都能得到適度的滿足,一方需要的滿足不足以傷害對方為前提條件。

成人與孩子的.思維模式不同。孩子的思維與成人的邏輯方式不同,表達的方式不同,知覺經驗不一樣,這就有要求教師要善於接納別人與自己的不同,接觸但不越界,一定要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少控制學生。什麼時候用控制呢?只有當學生危險的時候,學生的行為明顯打擾集體的時候,教育中控制越少越好。教師不要老是控制孩子,只要愛孩子就行了,控制就是強權。教師不要老想着去拯救孩子,其實被拯救的感覺是尷尬、無能、內疚,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最後,宋教授諄諄教導我們要培養共情的能力。共情以對方為中心,但又具有自主性,不是淹沒在對方的情緒中,即受污染;共情需要讀心術,對學生的意圖和動機感受進行猜測,發現語言後面的意義;共情的目的使對方受到尊重、被理解、被傾訴,並對解決問題產生自我責任。共情就是順着談話者説,不用去提供一些方法,要注意學生的一些感情詞彙,注意學生的行為,可以重複他的話如:

“你現在的感受是……,因為……。”

“你的意思是……”

“你想説的是……”

祝願每位教師都從事着幸福的職業,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下午,山東實驗中學心理教師、山東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温學琦報告的題目是維護心理健康,助力心理成長——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發展分析及輔導。他從豐富的實踐經驗談起,列舉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六個典型案例,分別從原因分析、解決對策、最後效果三個方面逐一分析,給我解決相似學生心理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讓我聆聽了大師的理論,學到了做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方法,讓我受益匪淺。

教師心理報告10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是目前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要促進幼兒教師心理健康首先需要對心理健康標準有充分的認識,並明確其影響因素。促進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包括:注重引導,變壓力為動力;給予機會,達到自我實現;優化組合,提高工作效益;創造環境,給教師一分温馨。

一、對幼兒園教師進行健康調查及結果

近些年來,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幼兒園進行的幼兒教師心理檢測結果為:52.1%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3.24%的教師屬於輕度心理障礙,16.65%的教師屬於中度心理障礙,2.51%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最近有調查結果表明,幼兒教師總體心理健康水平明顯好於常模,特別是敵對、抑鬱兩項存在問題少於常模,但在強迫、偏執、虐待、人際關係等方面,幼兒教師存在的問題比較嚴重。所以,關注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調查表明,很多幼兒園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幼教改革中的現實壓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佈在當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滾滾浪潮,《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幼兒教師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時提出了新的期望與挑戰。而“班級人數太多”“設備材料不足”“新舊觀念制約”等狀況,還有面臨的職評問題、考評問題以及來自自身的情感問題、家庭問題、子女問題等等,凡此種種,幼兒教師身上的壓力遠遠超出其他職業者的壓力。

2、生理症狀

長期的心理困擾會使幼兒園教師產生一些生理上的疾患,常見的有厭食、失眠、頭痛、噁心、心律失常等。

3、工作上不斷磨難的困擾

幼兒教師其職業的特殊性在於她面對的是3——6歲的幼兒,由於年齡小,加之獨生子女備受父母關注、疼愛,面對班級中30多名幼兒以及身後的家長,幼兒教師往往感到有很重要的社會責任賦予雙肩,很多幼兒教師把幼兒能不能得到發展的責任歸咎於自己,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而有些幼兒園為了滿足家長的需要,開設各類興趣班,週六班、加時班,使幼兒教師始終處於疲憊的狀態。一些幼兒園園長,不僅要為教學質量的提升而煩惱,更要為幼兒園的`生存問題、資金問題而苦惱。

4、不良情緒

幼兒園教師常見的不良情緒主要有抑鬱、焦慮、人際關係敏感、敵對、偏執、強迫、軀體化、恐怖等。

5、工作倦怠

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量太多,節奏緊張。76.6%的教師認為,儘管很努力工作,卻沒有成就感;部分教師認為教師的付出與獲得不均衡,幼兒園的獎勵制度不太合理和公正等等。

6、家庭矛盾升級、個人問題受挫,使教師身心受到傷害

由於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部分教師家庭問題突出,主要有丈夫下崗失業;子女教育問題;夫妻矛盾大,時有吵鬧;年輕教師個人問題得不到解決等等,這些都嚴重影響教師的心理狀況,誘發心理問題。

除此之外,心理壓力大、人際關係出現障礙等都是很多幼兒園教師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三、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的改進和建議

改進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是一項系統過程,需要從社會層面、組織層面和教師個體層面入手,綜合各種因素,創設和諧發展的組織氛圍,進而提高教師的適應能力,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

1、注重引導,變壓力為動力

時代的發展使教育的功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幼兒教師要積極應對。在注重業務提高的同時,更要重視教師的政治理論學習,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使教師意識到,幼兒教育工作是一種承擔着社會責任的專業性的職業,從而使其能自覺地提高自己的敬業精神和專業素質,並以自己職業的社會價值和專業獨特性而自豪。

2、把做好教師心理疏導工作擺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

心理疏導以平等對話、理解為先,尊重隱私,重在心靈啟迪,通過熱情的關懷、寬慰、理解和開導,幫助情緒受困擾的教師樹立信心和勇氣,引導他們開展自我心理調適。

3、開展對教師的心理輔導

在教師中普及有關“心理健康”知識,對教師進行心理保健的訓練,可以請有關專業人員進行講座,還可以建立教師的心理檔案,由專業人員實施,專業人員有義務與教師溝通,發現問題應及時干預,使其得到矯治,並進行保密。

4、完善幼兒園管理,減輕教師的工作負荷

工作壓力是影響教師健康的主要因素,適當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要調整競爭機制,滿足大多數教師的成就感,儘可能地關心每個教師。要建立寬鬆的幼兒園心理氣氛,發展積極的人際關係。

除此之外,還要給予機會,達到自我實現;優化組合,提高工作效益;創造環境,給教師一分温馨;完善幼兒園管理;爭取社會支持,形成疏導網絡等都可以改進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

總之,幼兒園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是關係到教師切身利益的大問題,也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需要,必須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在新的形勢下,以新的工作視角,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個人、集體、社會的發展體系中,從而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

教師心理報告11

引言

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導者,教師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是一項教育能力指標,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其教育教學行為以及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就必須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因此,對教師心理進行系統的研究,可為教師教育提供科學的心理學依據。本文將對近幾年來的職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研究狀況進行探討。

一、職校教師的心理研究概況

(一)當今職校教師的心理狀況

1、隨着教師職業的專業性不斷增強和新課改的深入開展,新型師生關係的產生,教師面臨着更多的壓力,尤其是職校班主任心理壓力更大。因此,職校班主任教師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目前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2、職校教師與普教系統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研究。近年來,教師已經成為心理障礙高發人羣。國家中國小心理健康課題組經過抽樣檢測後的研究結果為:51.23%的中國小教師有心理問題,其中48.74%有中輕度心理障礙,2.49%已構成嚴重的心理疾患。

(二)關於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方法

1、目前調查所用量表以SCL90為主,另外還有一些作者在研究中採用自編量表。

2、常用方法是對比研究。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與其他行業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對比。趙國秋,王義強(1996)等進行了中國教師與醫務人員職業心理緊張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3、對某一地區的教師進行調研。如張炳耀(20xx)在天津中等職業學校抽樣調查;或跨地區、跨文化比較,如王玲等(1994)的研究。

4、對於職校教師職業倦怠的研究。教師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疲於奔命。周如俊(20xx)對職校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進行分析,認為現在教師多角色,學生管理難度大,職校教師成就感低,工作環境相對封閉是教師倦怠的原因。

(三)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迄今為止,對於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仍未明確。國內未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研究的侷限性很大,很多研究僅僅限於某一類學校,不能進行有效的推廣。如:機工類學校的情況不能類推到醫藥類的學校。

(四)職校教師存在的心理問題

1、職業觀念:職業倦怠、態度偏差等。

2、人際關係:人際敏感、溝通不良、自卑、嫉妒、盲目攀比等。

3、抗挫能力差:遇到任何挫折,不是客觀分析其原因,而會將挫折不合理擴大。

4、心身疾病:強迫、抑鬱、焦慮、恐怖等。

二、職校中班主任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

(一)影響班主任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

1、職業因素:勞動強度大,社會回報低。經常加班工作,報酬卻未與社會上的其他職業相掛鈎:付出後結果難以預期,如為學生盡心盡力,但是學生仍經常出現突發狀況;文人相輕,同事之間競爭壓力過大;出現了壓力也找不到宣泄的渠道等等。

2、社會因素: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的同時,班主任教師還承擔着父母、知識源泉、朋友、發泄對象等角色。面對社會期望、家庭角色、社會地位、教育體制的變革,如果班主任教師不能及時調整心態,便會影響其教學工作。

3、個人因素:班主任教師本身的人格特徵,教師的自我認識、自我認同程度、教師的個人成長經歷。目前對於優秀班主任教師應該具有的人格有以下看法: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喜歡的教師的前五條品質是:①熱愛、同情、尊重學生;②知識廣博,肯教人;⑧耐心温和,容易接近;④實事求是,嚴格要求;⑤教學方法好。

(二)維護職校班主任教師心理健康的措施

1、當今班主任的心理狀況。

複雜的社會壓力,缺少社會支持系統。教師的社會支持系統,不應該僅僅是我們以往所認為的學校物質條件或教師的榮譽地位,它應該是一個涵蓋着與教師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學校、家庭、社會的物質與精神支持系統,能使教師處在一個更富有支持性條件的立體的社會網絡之中。

校園人際關係狀況。教師並非聖人,同事間的競爭,人際溝通中的矛盾,都會為他們帶來負面的情緒。作為教師本身,或校領導,都有義務協調教師的人際關係。

學習調整情緒的方法。境由心生,教師應該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從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2、從兩方面入手,改變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首先,調整教師的認知傾向。不少中職的教師面臨相同的問題,如在課改的背景下,如何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當初踏上工作崗位,對崗位職責仍然不甚瞭解,如今在明確了自己的任務、有了奮鬥目標以後,學校可以統籌安排,通過職後教育,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對教師進行完善,緩解其壓力,改變外部環境。

其次,作為社會的人,教師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學校環境是教師心理變化的催化劑,作為校領導,應該為教師營造一個充滿凝聚力、活力的空間,為教師提供一種能讓心靈健康發展的校園氛圍。

教師心理報告12

隨着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況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心理學上把使個體產生緊張狀態的刺激稱為壓力。研究表明,適度的壓力會引起人們適度的焦慮緊張感,使人動作靈敏,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增強,從而成為人們活動的動力;心理壓力過大,會引起人們過度的緊張,導致注意和知覺範圍狹窄,正常的思維活動受到干擾和限制,從而降低活動效率,甚至導致活動失敗;長期的心理壓力過大,會引起個體持續的心理緊張,並由此引發一系列的身心疾病。研究還發現,不僅重要的生活事件會造成個體的心理壓力,而且即使是生活中的瑣事,也會給個體造成一定的甚至是比較沉重的壓力,對個體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由於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國小教師面臨着許多挑戰,這些挑戰或者引起了他們的心理衝突,或者導致他們的心理失衡,或者造成他們心理上的挫折感,總之,都會使教師產生焦慮、不安的緊張狀態,給教師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通過調查訪談了解到現階段國小教師的心理壓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難釋的教育教學重負“為教師減負”這是近幾年國小教師從內心深處發出的強烈呼聲,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我國國小教師已不堪忍受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的身心壓力。國小教師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體現在:

1、教師的日平均工作時間長在升學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對於大多數教師來説,教師的日平均工作時間越來越長,教師的隱形勞動付出越來越多。教師的日平均工作時間長與教師的.職業特點有關。國小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發展學生的智力,還要承擔起培養學生優良品德和良好個性、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等重任。而要完成這一重任,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由於成長環境不同,教師與學生在思維方式、態度體系、價值觀念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差異;又由於教師與學生分別處於心理髮展的不同階段,心理髮展的年齡特徵使得他們在思維特徵與品質上各有特點。這些心理差異的存在,為教師瞭解學生、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和相互瞭解,增加了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現在的國小生,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身上存在着許多個性方面上的缺陷,如自我為中心、依賴、孤僻、集體意識和勞動觀念淡薄、意志薄弱等等。同時,他們的自我意識覺醒早,具有較強的民主平等意識、參與意識、主體意識,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教育上的難題增多了,教師工作的難度加大了,教師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學生,並讓學生了解、去學習和提高自己,轉變舊的觀念。另一方面,教師日平均工作時間長也與當前教育中應試教育的依然存在有着直接關係。從目前國小教育的實際情況看,仍然是應試教育占主導地位,“以分數論學生,以升學率論教師”的現象還相當普遍。廣大的學生家長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上重點中學、考上大學乃至名牌大學的動機驅動下,更是把學生的未來完全寄託在教師身上,希望教師對自己的孩子加大投入,給自己的孩子“開小灶”,無形之中增加了教師的心理壓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在追求升學率的大背景下,也以學生成績的好壞及升學率的高低來評估學校和教師,並把這些與職稱評定、年終考核等直接掛鈎,因而,加重了教師之間的競爭性,迫使教師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精心設計教學以及進行課外輔導。

2、教師的周授課時數過多為了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教育行政部門相應制定了一些文件,規定國小教師每週上課的額定標準。但在不少學校,教師的周授課時數還是很多。由於每週上課節數的超出,與之有關的備課、課外輔導、批發作業等工作也隨之增加。超周課時現象與目前國小教師隊伍師資數量不足、身體素質差有直接的關係。近年來,學校教師嚴重缺編;在崗教師中有相當一部分為“老弱病”教師。

3、教師的工作項目繁多據調查,國小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課專職教師教學工作的主要項目有課堂教學、備課(寫教案、準備教具、教學實驗等)、課外批改和訂正隨堂作業、課外批發試卷(練習、測驗和考試)、課外輔導等。除以上教學工作以外,還有一部分教師承擔其它工作項目。如指導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活動及各類競賽活動、上公開課和其聽其它教師的課、參加教研活動和其它活動。很多教師還擔任了班主任工作,僅此一項便又增加了許多連帶性工作,如負責早自習、早操、課間操、午餐、打掃衞生等;組織出黑板報、班隊活動、社會實踐、慶“六一”“國慶”等組織工作;學生的思想工作,如個別教育、培養班幹部、與家長交流聯繫(家訪、家長會等);其他,如寫品德評估、填寫成績單以及各種收費等等。教師的工作可謂名目繁多!這無疑給教師帶來了心理上的緊張感和壓力感。

二、難卸的多重角色如上所述,教師在學校裏扮演着多重角色,肩負着多方面的重任。教師不僅僅為學生而存在,作為社會個體,他們分散和生活在其他社會羣體中,無疑扮演着其他各種社會角色。一般説來,教師是重要的家庭成員,這便決定了他們對家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諸如瑣碎繁重的家務勞動、家庭的管理和家庭的發展目標、家庭成員關係的協調、子女的就業安排及與社會關係的聯繫等等,無一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成為他們精神負擔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作為尚不富裕的“工薪”族,面對購買住房、積累子女教育基金等等大宗開支,他們不得不承受着日益沉重的經濟壓力。在此必須提出的是,教師家庭角色帶來的心理壓力,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由於多重角色與角色間的衝突,更導至他們心理衝突的加劇和心理壓力的加重。因為教師日平均工作時間超長、工作項目超多,出於知識分子的良知和責任感,教師們常常是全力顧及工作而放棄家庭,顧及學生的前途而犧牲子女的未來。社會對於教師的高期望值和高標準要求,也給教師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教師同什麼人交往,怎樣交往及交往過程中的行為,時時刻刻處在周圍人的有形和無形的監視之中。因此,教師總是努力成為模範公民,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法律法規,文明禮貌,為人表率。儘管這也是社會對普遍公民的行為要求,而且作為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之一,這些文明行為也應該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但與普通公民一樣,教師並非聖賢,也有犯錯誤的時候,教師一時的行為閃失會遭到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社會道德要求對於教師的雙重標準致使教師必須處處留心,盡是做得盡善盡美,從而加重了教師的心理壓力。

三、難圓的職稱夢教師具有強烈的精神需要,他們熱愛知識,有強烈的求知慾,追求事業的成功,渴望得到同事同行的尊重和學生的尊敬,在工作上作出較大成績,學術上保持自己的優勢地位。晉升高一級職稱能夠滿足教師豐富強烈的精神需要和價值認定。再説,因為職稱與教師工資聯繫在一起,因此,晉升高一級職稱就成了教師一定時期內的第一需要,成為教師職業過程中的第一追求。但目前我國教師職稱評定工作還存在着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些方面缺乏具體明確的指標。解釋時主觀隨意性比較大,人為因素多,如論資排輩等;因為有些方面沒有充分考慮到教師勞動的特點及教師勞動的效果,使得教師職稱評定過程中容易出現簡單地從外在的如學生合格率、升學率、工作量等方面提出證據,而忽視了內在的實質性的內容指標上的傾向。尤其是在農村中國小,往往指標嚴重不足。如此反差,不但嚴重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同時加重了教師的心理壓力。因為指標有限,接踵而來的是職稱評定過程中人為造成的教師心理不平衡所引起的教師心理壓力。根據亞當斯的公平論,人們常常把自己和他人進行比較,更關心自己所得的相對值的大小,從而產生是否公平的內心感受。這就引起了很多教師的心理不平衡和強大的壓力感。

四、難以實現的願望學生在常識品德諸方面的發展和進步,是教師工作的目標,這個目標能否達到,不僅取決於教育自身的許多條件,如知識豐富程度、教育教學能力等,更受制於學生的客觀實際。因為

第一,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學,教師的知識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為學生自己知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發展,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認知結構、智力水平、努力程度、學習方法等因素直接相關,僅憑教師的主觀願望是不夠的。

第二,學校教育可能與不良社會影響、家庭影響相互抵消甚至出現負面效應。

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成長上常常會有局部的失敗,教師的願望也就經常受到工作成功概率不確定性的威協,從而給教師帶來成就挫折感和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在學術研究上,教師們也經常會感受到成就挫折的心理壓力。作為知識分子,教師一般都受過某專業的系統的教育和訓練,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基礎,長期的教學又使他們積累了本專業的知識和經驗,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在學術上有所成就和建樹。但由於教師的日常工作是教育教學,工作量大,工作難度大,課餘自學鑽研業務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又沒有機會參加在職業務進修。

因此,業務水平和業務素質難以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由於社會上發表論文和出版論著過程中不正之風,使一些教師的學術研究成果難以發表或出版等等,還有其它多種因素,使得教師要承受由於學術研究成就挫折而帶來的心理壓力。從以上的調查、訪談情況分析可見,教師面臨的心理壓力是很沉重的。沉重的心理壓力不僅不利於教師教書育人活動的進行,而且於教師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不少研究發現,國小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比其它職業差,心理健康問題多,這與他們長期超負荷工作、家長對子女過高的期望、社會對教師過高的要求以及教師工資福利偏低等因素而引起教師巨大的精神壓力有直接關係。綜上所述,造成教師心理壓力的因素很多,心理壓力過重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們教師的生活和工作,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強烈呼籲“為教師減負”同時,也希望各位教師在巨大沉重的心理壓力面前,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減輕心理壓力。

教師心理報告13

本人王騫,現任洛陽師範學院繼續教育學院20xx級文科三班心理委員。我的上崗時間為20xx年09月19日。

作為一名班級的心理委員,我的工作職責是認真負責,熱愛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並且要服從院系心理健康指導中心與心理部的領導,對院系心理中心負責,積極配合心理部完成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相關工作。對突發性心理危機事件要在第一時間向班主任和主管輔導員老師報告。做好重點關注學生的'彙報,朋輩心理輔導等工作,做好存在嚴重心理問題學生的跟蹤,監護等工作。配合院系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做好院系學生心理危機排查工作。按時參加院系心理部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議等活動。嚴格遵守保密性原則,不得泄露學生個人信息和隱私。在工作中遇到特殊情況及時與院心理健康指導中心聯繫。

在四個月的工作中,我本着以學生服務為基礎,為個別學生解決了心理方面的問題。本學期我統計了本班每個宿舍的心理監督員。籌劃並參加了心靈大使的選拔。其次我還幫助體育委員完成每天早操的領跑工作。

我在上半學期工作中發現部分學生心理承受能力

較差,在遇到打擊時易出現過激行為。我今後會加強與同學間的溝通與心理輔導。其次是我對參加心靈大使選拔賽的人員的監督力度不夠,許多學生報名卻未去參加活動。從而使得本班參加此次活動的人數較少。我在今後再遇到此類活動會加強對參賽人員的監督。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加強與同學之間的溝通,杜絕同學過激行為的發生。積極完成學生會心理部分配的工作。在自身工作完成的情況下協助其他幹部完成工作,為班級的發展建設貢獻力量。

教師心理報告14

為弄清楚一個事件或一個情況,務必需要展開調查,調查完畢後,通常還需要完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怎麼寫才能避免假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是目前備受關注的一個問題,要促進幼兒教師心理健康首先需要對心理健康標準有充分的認識,並明確其影響因素。促進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包括:注重引導,變壓力為動力;給予機會,達到自我實現;優化組合,提高工作效益;創造環境,給教師一分温馨。

一、對幼兒園教師進行健康調查及結果

近些年來,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幼兒園進行的幼兒教師心理檢測結果為:52.1%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3.24%的教師屬於輕度心理障礙,16.65%的教師屬於中度心理障礙,2.51%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最近有調查結果表明,幼兒教師總體心理健康水平明顯好於常模,特別是敵對、抑鬱兩項存在問題少於常模,但在強迫、偏執、虐待、人際關係等方面,幼兒教師存在的問題比較嚴重。所以,關注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調查表明,很多幼兒園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幼教中的現實壓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頒佈在當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的滾滾浪潮,《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幼兒教師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時提出了新的期望與挑戰。而“班級人數太多”“設備材料不足”“新舊觀念制約”等狀況,還有面臨的職評問題、考評問題以及來自自身的情感問題、家庭問題、子女問題等等,凡此種種,幼兒教師身上的壓力遠遠超出其他職業者的壓力。

2、生理症狀

長期的心理困擾會使幼兒園教師產生一些生理上的疾患,常見的有厭食、失眠、頭痛、噁心、心律失常等。

3、工作上不斷磨難的困擾

幼兒教師其職業的特殊性在於她面對的是36歲的幼兒,由於年齡小,加之生子女備受父母關注、疼愛,面對班級中30多名幼兒以及身後的家長,幼兒教師往往感到有很重要的社會責任賦予雙肩,很多幼兒教師把幼兒能不能得到發展的責任歸咎於自己,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而有些幼兒園為了滿足家長的需要,開設各類興趣班,週六班、加時班,使幼兒教師始終處於疲憊的狀態。一些幼兒園園長,不僅要為教學質量的提升而煩惱,更要為幼兒園的生存問題、資金問題而苦惱。

4、不良情緒

幼兒園教師常見的不良情緒主要有抑鬱、焦慮、人際關係敏感、敵對、偏執、強迫、軀體化、等。

5、工作倦怠

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量太多,節奏緊張。76.6%的教師認為,儘管很努力工作,卻沒有成就感;部分教師認為教師的付出與獲得不均衡,幼兒園的獎勵制度不太合理和公正等等。

6、家庭矛盾升級、個人問題受挫,使教師身心受到傷害

由於社會環境的影響,部分教師家庭問題突出,主要有丈夫下崗失業;子女教育問題;夫妻矛盾,時有吵鬧;年輕教師個人問題得不到解決等等,這些都嚴重影響教師的心理狀況,誘發心理問題。

除此之外,心理壓力、人際關係出現障礙等都是很多幼兒園教師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三、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的改進和建議

改進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是一項系統過程,需要從社會層面、組織層面和教師個體層面入手,綜合各種因素,創設和諧發展的組織氛圍,進而提高教師的適應能力,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

1、注重引導,變壓力為動力

時代的發展使教育的功能發生了巨的變化,對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幼兒教師要積極應對。在注重業務提高的同時,更要重視教師的理論學習,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使教師意識到,幼兒教育工作是一種承擔着社會責任的專業性的職業,從而使其能自覺地提高自己的敬業精神和專業素質,並以自己職業的社會價值和專業特性而自豪。

2、把做好教師心理疏導工作擺在思想工作的重要位置

心理疏導以平等對話、理解為先,尊重隱私,重在心靈啟迪,通過熱情的關懷、寬慰、理解和開導,助情緒受困擾的.教師樹立信心和勇氣,引導他們開展自我心理調適。

3、開展對教師的心理輔導

在教師中普及有關“心理健康”知識,對教師進行心理保健的訓練,可以請有關專業人員進行講座,還可以建立教師的心理檔案,由專業人員實施,專業人員有義務與教師溝通,發現問題應及時干預,使其得到矯治,並進行保密。

4、完善幼兒園管理,減輕教師的工作負荷

工作壓力是影響教師健康的主要因素,適當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要調整競爭機制,滿足多數教師的成就感,儘可能地關心每個教師。要建立寬鬆的幼兒園心理氣氛,發展積極的人際關係。

除此之外,還要給予機會,達到自我實現;優化組合,提高工作效益;創造環境,給教師一分温馨;完善幼兒園管理;爭取社會支持,形成疏導網絡等都可以改進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

總之,幼兒園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守繫到教師切身利益的問題,也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需要,必須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在新的形勢下,以新的工作視角,把思想工作融入個人、集體、社會的發展體系中,從而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

教師心理報告15

研究方法

1.採用問卷洲查法。我們選用SCL--90量表作為測量工具。該量表共有10個因子90個項目,包含有比較豐富的精神病症狀學內容,如思維、情感、行為、人際關係以及生活習慣等,能全面反映被試的心理和行為的全貌。該量表採用5級評分法。無症症狀反映的評1分,輕度評2分,3分為中度.4分為症狀相當嚴重,5分為症狀嚴重。

2.研究對象。為調查方便,我們以陝西省銅川市9所中國小的專任教師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58份,其中有效問卷320份.在320份有效問卷中,男教師116人,女教師204人;中學技師222人,國小教師98人;班主任147人,非班主任173人;大學學歷50人,大專學歷153人,中師學歷117人;25歲以下45人,26-35歲134人,36--45歲95人,46歲以上46人。

問卷回收後在微機上進行統計處理。

結果

1.32o名中國小教師SCL-90各因子得分與全因常模之比較與全國常模相比,本研究的32o名中國小教師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比全國常模低,差異很見著(P<0.05,p<0.01),説明本研究的320名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比全國普通人羣好。

2.國小教師與中學教師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比較與中學教師相比,在SCL-90各因子的得分上,國小教師均比中學教師低.儘管差異不顯著.但也説明,相對於中學教師,國小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好,

3.中國小男女教師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之比較在男女教師SCL-90各因子得分的比較中,除在人際敏感、偏執、精神病性三個因子上女教師得分比男教師低外,其餘各因子的得分,女教師均比男教師高.儘管差異不顯著.但從相對意義上也説明女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在整體上不如男教師好。

4.中國小不同學歷的教師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之比較不同學歷的教師SCL-90各因子的得分不同。其中,中師學歷的教師各因子的得分均比大學、大專學歷的教師低,差異很顯著;大專學歷的教師除了在敵意、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這四個因子上的得分低於大學學歷的教師外;其餘各因子的得分都比大學學歷的教師高。而且就不同學歷的教師SCL一90各因於得分的整體比較而言,在強迫、人際敏感、抑鬱、焦慮、偏執以及精神病性等因子方面均有顯著差異。P<0.05 , P<0,01 。

5.擔任過班主任的教師與從未擔任過班主任的教師SCL--90各因子得分之比較擔任過班主任與未擔任過班主任的教師在SCL-90各因子分的比較中,除了在恐怖因子上兩者得分相同,無差異外,其餘各因子的得分班主任均比非班主任高,在抑鬱因子上差異顯著P<0.05;其餘各因子差異不明顯。相對來説,擔任過班主任的教師,其心理健康水平在整體上比沒有擔任過班主任的教師差。

6.不同年齡的教師SCL一90各因子分的比較

除軀體化因子的得分隨年齡面增高外,其餘各因子的得分,均有隨增齡而減低的趨勢。各因於分經過中間年齡組。到46歲以上年齡時又有相對增高的跡象。而且,就年齡差異的整體比較而有,在軀體化、人際敏感、偏執及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差異明顯P<0.05,P<0.01.

分析討論

1.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的總體情況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中國小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國內普通人羣高。這一結果推翻了我們研究前的假設。在研究前,我們曾假設.我國中國小教師目前的社會、經濟地位相對較低,工作複雜、負擔重,其心理健康狀況可能比較差。但結果卻正相反。本研究的結果與Honochs等人1970年的大樣本研究結論一致,也與國內學者自在等的小樣本研究結論一致;但與王玲及高峯等的研究結論相反。之所以如此,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

首先,近幾年,特別是近兩年,國家在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以及提高教師的生活待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生活待遇則有較大的提高。特別是《教師法》的頒佈,更使教師的一些權利得到法律的保護,使教師感到有法可依,獲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其次,可施與所選被試的地區不同有關。Horrochs等的大樣本研究所選被試的地區屬於何種類型,我們無法從其研究中得知,但自在等的研究所選的被試為江西、浙江等地的經濟不甚發達地區,這與我們所選的被試所在地區基本一致。陝西省屬全國經濟欠發達省份,儘管鋼川市經濟發展在陝西省屬中上水平,但就整體而言,它仍屬經濟欠發達地區。這類地區的教師的生活節奏、所面臨的競爭受該類地區整體生活節奏和競爭的制約,而且這類地區的教師所面臨的應激源相對較少,因此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王玲及高峯等的研究從反面支持了我們的觀點。

再次,可能與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有關。儘管中國小教師的社會地位、經濟待遇相對較低,物質生活狀況較差.但他們所從事的職業使其有可能獲用比其他職業更多的心理滿足。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教師可能會體驗到痛苦煩惱;但更多的是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從心理上產生滿足感和成就感。教師勞動是個體勞動與集體勞動相結合的過程,在勞動過程中教師個體具有相當強的獨立性,而很少受他人的影響,工作中的壓抑感也就較少。教師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師的職業生活應愉快、健康、樂觀.使教師不得不隨時調節自己,並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狀態。此外,從知識層次上講,教師是社會中知識層次較高的人,他們洞察個人和社會的能力較強,借得利用心理衞生知識去調節、調整自己的心態,因此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好。

2.不同教師羣體的心理健康狀況

儘管從總體上來看,中國小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好,但就教師內部而言,不同羣體的教師心理健康有差異。

(1)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相對不如國小教師。這主要是由於中國小的任務及教育對象的特點不同造成的。例如國小生對老師言聽計從.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教師自尊的需要。中學教師面臨升學率壓力、中學生心理的閉鎖性增強及形成逆反心理等,這就在無形中難強了教師工作的難度,很多教師為此憂心仲忡,欲罷不能,欲幹無招。

(2)女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對比男教師差,這可能是傳統的文化意識影響的結果。“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文化背景,使女教師承受比比男教師更沉重的工作、生活和精神負擔。她們既是學校中的主體力量,又是家庭中的主婦。工作、生活的'雙重壓力使她們在心理上出現不良症狀的機會較多,心理健康狀況也比男教師差。

(3)不同學歷的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差異顯著。我們的研究顯示出中師學歷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最好,這是因為,我們隨機抽取的幾所國小專任教師的學歷均為中師,教師之間不存在學歷上的比較和競爭,更不會因學歷層次不同而產生心理壓力。故而,我們在此僅就大專與大學兩個學歷層次加以分析和討論。在中學,無論是國中還是高中,都有教師學歷不同的問題。而學校在具體分工時,往往讓學歷層次高的教師給重點班上課,而讓學歷層次低的教師給普通班上課(儘管國家一再強調不應分快、慢班,但各學校出實際上存在着這樣的班)。而且直接把升學率與獎金、福利掛鈎。這樣,即使學歷層次高的教師感到領導的信任和器重.又因升學的壓力、工作負擔太重而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同樣,學歷層次低的教師因為自己不能帶重點班、領導不信任而產生煩惱、壓抑.又在實際上減輕了自己的工作負擔和心理壓力,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在某些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較高,而有些方面又較低的原因。從整體比較而言,大學學歷的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比大專學歷教師高的事實又説明.學歷層次的高低確實影響着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學歷反映了一個人的知識層次和能力的高低,知識層次越高的教師,越能站在較高的層次上去看待社會、洞察人生.對事物發展的規律把握的較準,不易產生心理障礙,而且,即使在心理狀態不佳時,他們也能相應地採取措施,自覺地加以調整。

(4)擔任過班主任與從未擔任過班主任的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擔任過班主任的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對不如沒有擔任過班主任的老師.但二者在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上並無顯著差異。

(5)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隨增齡而增高的趨勢。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的增加,社會閲歷的擴大、個體在思想上、行動上逐漸接近社會的要求,對人生、社會、家庭以及社會上的其他問題都能產生比較正確的看法,看到社會的光明面多於黑暗面,並逐漸認同社會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隨着個體社會化進程的不斷完善,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個體就會產生相應的社會順從.自覺地按照行為規範與道德準則行動,感到心安理得,而不是壓抑。

25歲以下年齡組的教師剛參加工作.對教師職業的認識模糊,心理上還未完全準備好.對教師角色的適應較差,又無教學經驗,心理上難免犯怵,焦慮、恐怖等消極體驗就應運而生;從社會化進程來看,此期正是個人解決婚姻問題的時期,戀愛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都有可能造成他們對人生、社會以及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消極看法。我們不能不承認,由於教師社會政治、經濟地位尚不夠高,加之許多教師在校偏僻的學校工作,雖然對配偶的文化、性情等要求較高,但往往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26-35歲年齡組的教師經過前一階段的短暫適應,對教師職業有了較正確的認識並從心理上產生認同教師職業的情感體驗,又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在學校中屬挑大樑的人物;從社會化進程來看,此期他們的社會角色較多,具有温暖和睦的小家庭,生活比較穩定.孩子又小,不存在升學和就業的問題,這一階段的教師年富力強.志得其意;雖然學校對其委以重任,但他們感到的只是領導的器重和信任.而無工作的壓力感。因此,處在這個年齡階段的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最好;36一45歲年齡組的教師,雖然年富力強,但經過前一階段的磨練.在體力和精力上已不如前一年齡段的教師,由於教學經驗豐富,學校往往委任重任,使他門既感到領導的信任和器重,又感到體力精力不支,身心俱疲,從社會化進程看,這一階段的教師面臨的家庭問題較多.既要贍養老人,又擔心子女的升學和就業問題;既要完成沉重的工作任務,又要應付家庭中的瑣碎事務,心理壓力較大。因此他們的心理問題較上一階段的教師多,心理健康水平不如上一階段的教師;46歲以上年齡組的教師是學校中的老教師,經過前半生的努力,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但經過歲月的蹉跎,他們的健康狀況較差。他們處於既想承擔重任.又擔心身體不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矛盾心理中;從杜會化進程來看,這是個體社會化的較高級階段。同時人到黃昏.面臨着退休,家庭、子女等一系列問題都不斷地擾亂其平靜的心態,儘管他們此時人在工作崗位上,但焦慮、抑鬱等情緒都早已萌生。此外,更年期就處於這一階段,更年期所發生的一系列生理變化;都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使他們鬱悶、煩躁等。因此,這一階段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儘管比第一階段即青年組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高.但又次於中年階段的教師。

結論

1.本研究的320o名中國小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國內普通人羣高.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被認所在地址的綜合影響最大。

2.不同羣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或不顯著的差異,説明不同羣體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