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2.05W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1

職業道德是規範的育人行為,是社會責任感的具體表現,它要求老師的職業理想——忠誠教育事業,教書育人;職業情感——熱愛,誨人不倦;職業規範——團結協作、為人師表。因此,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面對跨世紀的人才培養所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應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時刻對提出嚴格要求,積極參加職業道德,培養高尚道德情操。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

首先,當我們選擇教師這一職業時,意味着我們的工作時間是無限的。

(1)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

(2)要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能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3)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注重身教,所以,教學工作中,我門要保證學生既有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又能積極參與課堂的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

其次,作為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教育教學中,要妥善處理師生關係:

(1)要給予學生特殊的關心和愛護

(2)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因為體罰學生往往給學生的心靈留下傷痕,造成性格殘暴,不服從教育,因此,教師必須充分認識《教師法》,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不得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者侮辱人格的行為。

(3)不得歧視學生,對於班級個別調皮、成績差的學生,老師要積極進行幫教,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而不是有意進行歧視,造成學生退學。

再次,教師在育人的同時,不要忘了自身的繼續學習,要知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所以,在教學之餘,教師應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新的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學和科研的水平。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應在團結協作的基礎上,共同努力,將自己的“光芒”照向每一位學生,發揚奉獻精神,同時,應對學生充滿希望,要做到“尊重與信任,有耐心和愛心”。

自從學習了《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後,我從中得到不少啟發,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社會、家長賦予我們的重大責任,作為教師,我們是孩子人生旅途的啟蒙人。在教育中我們對孩子的一點一滴,直接影響到一個孩子的未來。只有我們老師不斷反思、及時分析、努力審視自己的教育言行和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才使每一個孩子得到充分地展示,開心學習、快樂成長。以下是我學習的心得體會:

一、要關心、愛護每一個幼兒:

對所有的幼兒都要一視同仁,不能偏愛幼兒或歧視個別幼兒。我覺得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關心每一位幼兒的成長,尊重、理解每一位幼兒,對那些困難幼兒、問題幼兒、特殊幼兒都要採取針對性教育,以求得每位孩子的發展。

二、與家長合作方面:

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尊重每一位家長,虛心傾聽家長的意見,以誠相待、以理相見。與家長共同努力,培養每一位孩子,使他們全面健康的發展。

三、要注重自身的師德修養,刻苦鑽研、不斷創新

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教師和一切健康工作者在從事健康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因此,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教師作為人類的靈魂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身立教,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教師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我們應該不斷給自己充電,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從各方面吸取新的知識,不斷反思、創新,使自己變得更加的強大,才能使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得到更好地發展。

四、與領導和同事之間:

服從領導安排,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恪守崗位職責。在各種競賽中要展現自我、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同事之間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熱情招呼。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2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幼兒正處於人生的起步階段,教師對其的影響不僅是一時的,更是一生的。我記得有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大師們齊聚在巴黎,有人問他們最難忘的是什麼?他們的回答幾乎是幼兒園教師和生活給了他們深刻的印象和啟迪。

“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教師這一職業是神聖的,擔負着培養、教育下一代的艱鉅、繁重的任務,傳道、授業、解惑是他們的天職。這段時間學校組織了《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學習,規範的內容有六條,即: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這六條規範是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規範教師的育人行為,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具體表現。通過反覆學習,我覺得《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的核心問題為師德問題,師德的核心問題是“愛”。

首先是要愛教育。

我們所從事的是教育事業。愛教育,就是要愛國守法、愛崗敬業。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教育事業需要的是我們教師實實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機取巧,更不是事事以報酬的多少來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擁有了對事業的一分熱愛,才能腳踏實地、默默奉獻,對學生負責、讓家長滿意。

其次是愛自己。

教師愛自己就是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用自己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去影響學生、改造幼兒。

最後是愛幼兒。

這是教師所有“愛”的歸宿點。教師對幼兒的“愛”必須是排除了私心和雜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愛,恩師般高尚純潔的愛。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幼兒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

愛教育、愛自己、愛幼兒,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從民族和事業的大局出發,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鑽研,紮紮實實地工作,就能無愧於教師這一光榮稱號,就是對《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最好詮釋。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3

教師職業師德規範由32個字概括: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這32個字精煉地概括了作為一名光榮人民教師所遵守的基本準則,反觀自己的這幾年教學工作,我自認為我按照師德規範標準要求自己,工作踏踏實實,從不懈怠。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八個大字。為人師表是我國曆代教師職業傳統美德,為“師”要有知識,為“表”要有美德。良好的師德是對一個教師最基本的要求。可以説良好的師德猶如潤物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師德的核心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師愛。只有熱愛本職工作,才會油然而生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創新精神;只有熱愛學生,才會關心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教師的天職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教師是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教育者,自己必先接受教育,自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方能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在推行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主義教師肩負着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重任,對當今教師的道德修養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師德如何,直接影響到青少年一代的成長,關係到教育事業的發展,關係到中華民族的興衰,影響千秋萬代。

對於我來説,自己的為人處事、治學態度、行為習慣甚至於服飾儀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自身要為學生和社會作出表率,必須要做到:

一、謙虛好學,刻苦鑽研。

教師是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教育者,自己必先接受教育,自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方能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在推行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主義教師肩負着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重任,對當今教師的道德修養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師德如何,直接影響到青少年一代的成長,關係到教育事業的發展,關係到中華民族的興衰,影響千秋萬代。

我要把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前人學習,向老教師學習,作為自己奮飛的起點。通過學習老教師的工作經驗和敬業精神,來豐富自己的認識,知識及才能。同時我常靜坐獨思已過,剖析自己的不足,以加以改進。刻苦鑽研,並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是師德責任感的體現。自己在教學中的教學技巧、能力和知識水平的高低強弱,直接影響到自已在學生集體中的威信。總之,不要讓學生懷疑自己的學問。但是,如果學生的懷疑涉及到教師的道德方面,則教師的地位更為不幸了。

二、學無止境,師愛的源泉。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條河流。”這是人們常常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學海無涯,正如陶行知所説:“活到老,學到老。”處於“知識爆炸”時代的學生們,無論在知識的來源渠道、知識的種類範圍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尋常。這就要求教師在不斷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的前提下,不斷學習,使自己具有“一條河流”源源不斷的“活水”。做到教到老,學到老。在閲讀書籍時,必開卷有益,獲得點滴靈感,得到一些幫助。我是孩子們的班主任,我常常教育孩子要把握機會,重新塑造自己,藉機改正不良習慣。使集體很快穩定下來,並且很快形成一個民主、快樂、團結向上的集體。看着孩子們獲得知識的滿足感,使我更加堅定學無止境,只有自己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學生才能在自己的愛心培養下健康成長。只有當你不斷地致力於自我教育的時候,你才能教育好別人。而在敢於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造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

道德的培養和提高,不管是對教師自身還是對學生都是尤為重要的。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師德,在行為上,體現師德,只有在社會實踐中進行道德修養,才能真正認識善和惡,才能體驗到加強道德修養的緊迫性。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師德標準去潛移默化的影響每一位學生,從而在教書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悦,一份成功。在良好的師德中體現自我的存在,實現自我價值。

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嚴格按照教育法,為學生健康成長而愛崗敬業,積極奉獻,做一個學生、社會歡迎的老師。

總之,我要借這次學習“師德生規”為契機,嚴格按《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業務水平。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4

記得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今天我們在週一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學習中再次體會到了“為人師表”四字所包涵的沉甸甸的分量。於是用筆記下了自己的學習感受:

  一、 愛崗敬業。

俗話講:要幹一行愛一行。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要力求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二、要做“三心”教師

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是班上的學困生和紀律後進生,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也許老師一次不經意的表揚,一個鼓勵的微笑,就能夠把他從落後的邊緣拉回來,幫他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

  三、不斷學習,與時俱進

在倡導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一個人會不會學習顯得格外重要。在這個社會中,教師應是最會學習的人,這不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教師自我完善的需要。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及時補充到新鮮血液。做一名“學習型”的優秀教師。

  四、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俗話講:身教重於言教”,學生都喜歡模仿,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我們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用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5

通過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教師的職業道德不是一個空洞的思想外殼,它是教師高尚的人格品質和嫻熟的業務技能與執着的敬業精神的結合點。面對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世界,教師不能墨守陳規,固步自封。面對挑戰和機遇,我在教育教學中樹立起了“終身學習”“永遠探索”的思想,要潛心學習理論,運用理論。

在工作實踐中,教師應十分注重自身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拓寬視野以此來作為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現今社會知識更新加快。因此,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以寬廣紮實的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真正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而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愛的真諦是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要把學生作為一個具有人格的人來對待。教師尊重和相信學生,才能培養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形成和諧愉快的師生關係。師生關係良好,才能促成集體的良好關係的形成。學生有安全感、寬鬆感、愉快感,就能有效地發揮教師在“快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促使學生生動、活動、主動地得到發展

通過學習使我更深刻的認識到熱愛學生,全面育人,為人師表”這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樂於其業,善於其業的基礎是對學生的愛。愛的真諦是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要把學生作為一個具有人格的人來對待。教師尊重和相信學生,才能培養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形成和諧愉快的師生關係。愛教育、愛自己、愛學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

只要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從民族和事業的大局出發,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鑽研,紮紮實實地工作,就能無愧於教師這一光榮稱號,就是對《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最好詮釋。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6

學習了《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首先明確身為教師必須先做好一個愛國為民、遵紀守法的公民。

其次,作為教師這個特殊職業,要針對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熱愛學生。

必須對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偏愛一部分學生,而冷淡或歧視另一部分學生;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幫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教書和育人有機的統一起來。

  一、為人師表,注重身教重於言教。

教師的為人處事、思想感情,道德境界、品德修養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對學生有着薰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注重言教、身教,並且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模仿在行動上。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僅對學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後在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作為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教師要把學生培養成高尚的人,自己首先就應當是高尚的人。教師想要學生刻苦學習,自己就必須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勞動,自己必須熱愛勞動;要學生講文明禮貌,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

  二、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及業務水平。

教師職業道德素質高低,直接關係着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作為教師不間斷的修煉任務;同時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也是作為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只有在兩方面不斷地要求與提高自己,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7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教師職業達到專業化水平的基本素質要求。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建設一支為人民服務的,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就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為師德建設注入新的內容,增加新的內涵。當前,在愛是師德之魂這個共識的基礎上,把責任教育放在師德建設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責任,是一個成熟的人對自己的內心和環境完全承當的能力和行為。正如馬克思所説:“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任務”,一名人民教師,他的責任無處不在,如果沒有責任意識,就不會明白自己的職守,不會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也就辦不好教育。因此,我們必須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盡責任。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面臨的教育對象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這神聖的職責。“做一個現代人必須取得現代的知識,學會現代的技能,感覺現代的問題,並以現代的方法發揮我們的力量。時代是繼續不斷的前進,我們必得參加在現代生活裏面,與時代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人”,“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教師要不斷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武裝頭腦;不斷的掌握廣泛的文化科學知識,更新知識結構;不斷的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斷的反思總結,在理論的指導下大膽實踐、勇於探索,“我們確不能懈怠,不能放鬆,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

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是教學能手,更是科研先鋒,這樣的教師,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應該緊密結合教學實際,立足課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行積極探究,以形成規律性的認識。一名教師“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實,才能使教師從平凡的,極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東西,能夠從平凡的、極其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徵、新的細節,——這是創造性的勞動態度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興趣,靈感的源泉。”教師只要增強自己的科研意識,把自己的課堂、班級當成自己的“實驗室”、“試驗田”,並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變科研的局外人為局內人,變可能性為現實性,實現經驗型向科研型的轉變。當我們的教師走上了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就會得到教師職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時也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時代的呼喚,事業的使命,教育的責任,激勵着教師們長期精心耕耘在教育這方熱土,斯霞、魏書生、李吉林、於永正……一位位名師、大師,桃李芬芳,碩果累累,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敬重,這真是教師職業的魅力所在。

道德何謂“道”即為明事理,何謂“德”即為付出。它是一種行為規範,是在約束人們日常行為生活的的一種準則。他往往代表着人類正確的價值取向。

當英雄的畫面在我眼前呈現時,他是那麼的普通,卻又那麼的偉大。他為了陌生人,在滔天巨浪中三進三出,危險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選擇,因為這瞬間動作源自內心品質。從人羣中一躍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羣中去,他,是俠之大者。我不得不説這就是人生價值的取向,道德是引導人們追求至善的良師。它教導人們認識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教導人們正確地認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而正確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和生活道路。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和自己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係。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內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惡標準去調節社會上人們的行為,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臻於完善與和諧。道德是催人奮進的引路人。它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意思、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樹立正確的義務、榮譽、正義和幸福等觀念,使受教育者成為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評價是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和人們內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評價來把握現實的一種方式,它是通過把周圍社會現象。判斷為“善”與“惡”而實現。道德不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且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要求人們端正對自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而職業道德確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道德在職業活動中的具體表現,是一種更為具體化、職業化、個性化的社會道德。

他樸實的像一塊石頭,一個人一匹馬,一段世界郵政史上的傳奇,他過灘涉水,越嶺翻山,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用20年的跋涉飛雪傳心,路的盡頭還有路,山的那邊還是山,近鄰尚得百里遠,世上最親郵遞員。

我是一名社會的初級勞動工作者,但我充分的知道,要做一個稱職的勞動者首先必須遵守職業道德。職業道德要求我們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羣眾,奉獻社會。

通過學習使我瞭解職業道德修的內容,深刻理解職業道德的特點,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信念,自覺進行職業道德修養,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和習慣,把自己鍛鍊成為一個具良好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人。

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感,明瞭自己的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增強了搞好本職工作的使命感,從而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自己的遵紀守法意識得到強化,政治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組織紀律觀念和自我約束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儘管這次職業道德培訓課時短,但覺得這次職業道德學習的輔導老師對職業道德學習的內容,從淺引入,講解深刻,結合實際,生動有趣,使我深刻領會學習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也是一次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質難得的學習機會。

通過學習,使我更加熱愛本職工作,樹立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對專業性和技術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圖書發行員要想生存和發展,就要不斷學習,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同時要遵守的圖書發行員職業道德行為,要不斷學習圖書發行行業的職業技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自覺樹立圖書發行行業的良好形象,做到愛崗敬業,幹一行,愛一行,立志在本崗位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8

自古以來,中國就尊師重教,很重視教師的德性和德行,認為這是社會文明進步之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解答疑問,更要傳道,成為君子。其道德操守、行為舉止,向來受到嚴格的約束。社會重視教育,尊重教師,首先是由於教師德高身正,嚴於自律。所以教師要謹言慎行,修身養德,致知力行,化民成俗。

在我看來,道德是不同於法律的一種責任約束,職業道德就是強調職業責任,設立一種職業規範和標準。人們提煉職業道德,就是以榜樣的力量使人向善(也可以説教化吧),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也更好地實現職業理想,是廣受認同的。我認為,作為一個教師,必須具備以下這些素質:

  一、關心學生、尊重學生

“親其師,信其道”。一個人只有在親近、尊敬自己的師長時,才會相信、學習師長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如果老師贏得了學生的心,學生便會產生仰慕之情並心悦誠服、心甘情願地接受教育,那他的課學生怎能不情有獨鍾呢?那要讓學生親其師,師必先愛其生。

熱愛學生不僅是教師的職業責任,也是教師教育智慧的一種體現。蘇霍姆林斯基説:“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高尚純潔的愛,是教師和學生心靈間的一條通道,是開啟學生智能的鑰匙,是用以點燃照亮學生心靈的火焰。熱愛學生要求的不是對少數學生的愛,不是對個別學生的愛,而是愛每一個學生,愛全體學生。在現實情況中,愛好的學生容易,愛後進的學生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是有感情、有自尊、有不同個性的人,尊重他們,真誠地鼓勵他們,愛護他們,他們就會覺得學習是件快樂的事,這種學習的快樂會激發求知的慾望和創造的衝動,從而發掘出每個人本已存在的潛能。

  二、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教師的根本任務就是“教書育人”,師德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要熱愛人民的教育事業,在本職崗位上要樹立終生為教育事業獻身的職業道德。

對學生負責不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做到誨人不倦。誨人不倦,首先要深入切實地瞭解學生,要知人知心,俗話説:“種花需知百花異,育人要懂百人心。”當一名好教師必須瞭解學生、熟悉學生,不只是“識其人”,而且還要“知其心”。誨人不倦,還要耐心細緻地教育學生,不能急於求成,簡單從事。“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風細雨,滋潤禾苗成長。教育學生也是這樣,需要潛移默化,堅持不懈。只要我們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遵循職業道德,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評價多維度,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能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使學生成為沐浴在陽光下的花朵。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9

學習新修訂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感觸頗深。我從事教育事業近八個年頭了,擁有這個神聖的職業,使我感到無比的自豪欣慰。從走進學校的那一刻起,我時刻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我深知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發展,教師為本。在品味工作中辛苦的同時,也體驗着學生帶給我的快樂。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時刻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自身的言行感染學生,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也許在不經意的每一天中,學生在老師的教育引導下,不斷的進步,不斷的發展。我默默地為學生奉獻着自己的愛,發揮着自己的價值。

為了適應新的歷史時期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教育部頒佈了新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學校黨支部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規範》內容,領會其精神內涵,並把學習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落實到自己的言行中。

“教書育人”是教書的天職。我們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工作中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常言説:“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們要面對全體學生,不能歧視、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我們教育的目的不是讓所有學生成為專家,教授,而是讓每個學生將來成為祖國的建設有用之才。

“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專業發展不歇的動力,終身學習是時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層出不窮的今天,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專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知識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要求。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否則就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被社會所淘汰。

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精神實質,時刻用《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對照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10

最近幼兒園組織教師進行了《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細則》的學習,學習後我覺得收益很大,《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細則》,讓我對教師這一崇高的職業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範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幼兒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師要做好幼兒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由於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

我認為教師首先要熱愛幼兒,必須對每一個幼兒一視同仁,不能偏愛一部分幼兒,而冷淡或歧視另一部分幼兒。其次要為人師表,注重身教重於言教。孔子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幼兒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因此,幼兒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去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去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去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第二要有高漲的工作熱情:許許多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告訴我們,成功取決於積極主動的心態。而教師的積極情緒、主動心態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種內驅力,能促使我們積極向上,不斷進取。不僅如此,教師的良好心態還能給幼兒帶來很大的影響,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最終達成教育教學目標,並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如果教師做事懶散,處世消極,那麼,勢必會使幼兒也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壯成長。第三:我覺得教師要無私奉獻,關心每一位幼兒的成長,一名教師應該對幼兒無私奉獻,熱愛幼兒,尊重、理解幼兒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幼兒。第四: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教師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才能勝任這一富有挑戰性的職業。我們就應該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把學習看作一種樂趣,從各種渠道汲取新的營養,使自己變得更為睿智。

教師的職業道德不是一個空洞的思想外殼,它是教師高尚的人格品質和嫻熟的業務技能與執着的敬業精神的結合點。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11

好的師風師德就是一本教科書,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教師職業的特點和性質,決定了教師要做“人之楷模”。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範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作為教師的我只有堅定自己從教的信念,具備良好的法律素質、心理素質和職業適應能力,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對教師職業道德有了全新的認識。

堅定從事教育事業的信念

當前教師行業出現不安心工作、人員流動、跳槽等現象,使很多人不敢説:“我喜歡教書。”而我卻理直氣壯的説:“教書真好!”或許我的個性很適合教書,但我更覺得我的理想就是教書。理由有三:首先經濟上我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穩。目前我的收入能解決温飽,我知足常樂。其次精神上,我覺得追求所有,不如追求內心的平靜。名利場上多險惡,而在學校工作能找到精神上的平和、純正。再次,從教多年,掛念我的學生越來越多,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後,常以不同的方式對我表示關心。所以放眼將來,眾多學生在社會上的成功是我一生的幸福。所以,我堅定了從事教育事業的信念,給教育創造一片藍天。

“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教不好學生,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師。我們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繫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我們要用百倍、千倍的責任心教好書、育好人,為人民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愛崗敬業還表現在對學生的無私的愛。高爾基曾説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同時,愛也是一門藝術,我們必須學會正確的愛的方式。傳統教育中我們關注的是“分數優秀率、及格率”。現在我們關注的是是否有利於學生主體的全面發展。知識的無限性和教學時間的有限性促使我們去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思維發展和人格的塑造,一切本着有利於全體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的原則,這是對學生真正的愛,是對事業高度負責的表現。

教書育人,誨人不倦

在新教材的衝擊下,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我們與學生共同創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尊重學生。為此我們更應通過愛去尊重我們的學生。但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我們教師當中有部分人愛學生常常以學生的學業、品德優劣來轉移的。對一個學生的評價更多地傾向於他的學習的好壞。教師往往對一些成績好好的學生不自覺地有一種偏愛;反之,對一些學習成績差、平時有經常違紀的學生則總是認為"孺子不可教也",甚至大發肝火,更甚者動之以體罰。其實,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天空,在一些我們認為的"壞孩子"身上也有潛能,我們要善於發現,這就需要教師對他們同樣的傾注一些愛、一份尊重。所幸的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一觀念已在許多學校,作為一個要求向教師提出。所以,在新形勢的教學環境下,我們教師需要轉變原有的質量觀、人才觀,用全面的眼光來看我們的學生,從內心來熱愛他們,不因學生的一時好壞而下永久性的結論,我想這也是一位教師應有的高尚道德。

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

我們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即所謂的"身教重於言傳。"俄國的車爾尼雪夫斯基指出:"教師把學生造成什麼人,自己就應是這樣的人。"首先,教師在業務知識、能力素質方面要成為學生的榜樣。如果學生感到老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肯定會從內心產生佩服感,從而增強了自己對知識的求知慾,來向老師看齊;反之逆言。所以我們要不斷充實和更新自己,才能跟上時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滿足學生不斷增長的文體知識需求。為此每一位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善於吸收新教育科學成果,將其運用於教學中,努力做一個創造型的教師。其次,教師在做人方面更要發揮榜樣的作用,有德、有才才是一位好教師。為人師表,表裏一致,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要不做。試想,要求學生上課不要遲到,而自己卻不及時到教室,學生能遵守嗎?;勞動時,你雙手插在口袋裏,卻讓學生做這、做那、,學生能心甘情願嗎?因此為人師表者要努力擺正自己做人的目標、方向,不受世俗風氣、別人做法的影響,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

總之,既然選擇了這一職業,就要愛我的職業,愛我的學生,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盡心盡責,以心換心,以愛博愛,傾我所有,去換取明天的桃李芬芳。加強師德修養即是社會賦予我們教師的責任,也是我們教師適應教育改革開放的必然需要。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12

經過x月xx號的學習,使我懂得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職責性,更加堅定了做一個合格人民教師的信心。

記得有位教師説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可見,愛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橋樑。純真的愛心是“施愛”的基礎。有人説: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對幼兒無比熾熱愛的心靈中。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當做到愛孩子。剛接觸孩子,他們純真的笑容感染了我,所以對於一些童趣十足,憂傷大雅的舉動我總是寬容對待,欣賞他們的可愛之處,保護他們珍貴的自尊心。

真摯的情感是“施愛”的前提,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能夠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傳導,教師把心裏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經過精神的交流到達思想的感情上的聯繫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幼兒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打開幼兒的心扉引導他們走上一條充滿自信,充滿歡樂的人生大道,這比什麼都重要。

尊重幼兒是“施愛”的關鍵。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感情,有禮貌的對待幼兒。嚴厲的責備和不適當的批評都會招來失敗,甚至導致師生的對立。因為他們的自尊心強,對他們的最好的教育方法是:避開嚴厲的直接批評、儘量和風細雨,説服教育。

瞭解幼兒是“施愛”的途徑。教師對幼兒的情景要深入瞭解,對幼兒的心理變化要細緻觀察,僅有這樣教師才能以更好地接觸到幼兒情感的點子上了,這種接觸點就像是個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師傳授愛的門路。教師用心去多方面地瞭解幼兒,然後適時地進行鼓勵,這可能改變幼兒的一生,畢竟,一個人人品好、城實、最可貴。

教師生活在幼兒中間,深知幼兒需要教師的關懷與愛護,而喜歡得到這種師愛的並非是一個或幾個幼兒,而是所教的全部幼兒。但教師僅有一個,時間和精神有限,這就必須調動團體力量,經過團體力量,經過團體關心,使幼兒感到温暖,相互影響、幫忙、擴大和深化師愛的作用。

魏書生教師説:“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教師是在廣闊的心靈世界中播種耕耘的事業,這一職業應當是神聖的,願我們以神聖的態度,在這神聖的崗位上,把屬於我們的那片園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使我們無愧於孩子,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光榮稱號。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13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幼兒正處於人生的起步階段,教師對其的影響不僅僅是一時的,更是一生的。我記得有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大師們齊聚在巴黎,有人問他們最難忘的是什麼?他們的回答幾乎是幼兒園教師和生活給了他們深刻的印象和啟迪。

“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教師這一職業是神聖的,擔負着培養、教育下一代的艱鉅、繁重的任務,傳道、授業、解惑是他們的天職。這段時光學校組織了《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學習,規範的資料有六條,即: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這六條規範是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規範教師的育人行為,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具體表現。透過反覆學習,我覺得《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的核心問題為師德問題,師德的核心問題是“愛”。

首先是要愛教育。我們所從事的是教育事業。愛教育,就是要愛國守法、愛崗敬業。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教育事業需要的是我們教師實實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機取巧,更不是事事以報酬的多少來衡量自我的工作。因此只有擁有了對事業的一分熱愛,才能腳踏實地、默默奉獻,對學生負責、讓家長滿意。

其次是愛自我。教師愛自我就是要有用心的人生態度,既然我們選取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我的選取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用心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用自我用心的人生觀、世界觀去影響學生、改造幼兒。

最後是愛幼兒。這是教師所有“愛”的歸宿點。教師對幼兒的“愛”務必是排除了私心和雜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愛,恩師般高尚純潔的愛。崇高的師愛表此刻對幼兒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

愛教育、愛自我、愛幼兒,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從民族和事業的大局出發,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鑽研,紮紮實實地工作,就能無愧於教師這一光榮稱號,就是對《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最好詮釋。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14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方法。

一、向外學習

向外學習主要包括加強理論學習,虛心向他人求教,學習行業楷模及從教育實踐中汲取經驗教訓等幾個途徑。

1、加強理論學習

通過讀書來獲取教師職業道德及其修養方面的理論知識,是理論學習的主要開工和必要方法。

2、虛心向他人求教

通過聽取他人傳授、向他人請教、觀察他人言行等,擇善而從,能夠使教師想到之間取長補短。

3、學習行業楷模

教育戰線湧現出來的大批優秀教師,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楷模代表,學習他們的先進思想和先進事蹟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4、積極投身教育實踐

二、內在的自我剖析

內在的自我剖析的主要方法是內省和慎獨。自我剖析作為一種道德修養方法,是指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經常對自己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反思,對不符合要求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嚴肅的自我批評,並及時予以糾正。

1、內省

①理論對照

②榜樣對照

③實踐對照

2、慎獨

教師在職業道德修養中要達到這一崇高境界,應着重從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①要求教師注意把師德規範內化為內心信念,化作行為的品質,並予以來支配自己的行動,即使在獨處和無人監督之時,也依然按照師德規範行事。

②要在“隱”和“微”處着手,狠下功夫。

③要重視在夫人監督時,自覺履行師德規範,養成良好的師德行為習慣。

教師職業道德體會15

這一學期,學校領導為了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請我校的王嘉鵬老師為我們大家進行了一次有關中日文化、教育方面比較的講座。聽完這次講座我受益匪淺,下來以後我也上網看了很多有關中日教育比較方面的資料,現將我收集到的資料和自己的一點淺薄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育是決定一個現代國家和民族發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這一點相信已經得到了歷史的證明。作為國民教育的對比,大概可以分為體制、內容、目的以及對象等幾個方面,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對其理解和實踐都各不相同,因此呈現出的結果也有分別。比如同樣被認為是儒家文化圈的中國與日本,在這方面的差別就相當明顯。甚至可以説,中國與日本的教育政策、中國人和日本人的教育理念的不同,正是導致兩國近現代發展歷程迥然不同的重要因素。直接地説,日本之所以總是能比中國先一步實現國力的騰飛,不論是明治時代還是二戰之後,其教育優勢的作用最不容忽視。

那麼,中日教育的根本區別是什麼呢?很簡單。中國的教育更具功利主義性質,而日本的教育則更強調人的素質提高。

俄國人梅契尼科夫在經過長年客居歐美的生活後,於1874年來日本教授外語,後來寫有《回憶明治維新》。他在書中寫到,日本的苦力、女傭、馬伕等社會底層人民也常常拿着書看,儘管那些小冊子多是通俗小説,但這樣高的識字率還是令他吃驚。和西方國家的經驗相比,他不吝稱之為“異常”。類似的觀感,其他明治時代來日的外國人也曾有過。事實上,在此前的1872年,日本就開始實施了義務教育制。

同時期的中國是何種狀況呢?康有為估計,清末的童生大約為300萬人,加上比此要少的秀才以上士人,則中國受過正規教育的文化階層在四億以上的總人口中,仍只能佔據極少數。中國民眾的絕大多數是文盲、半文盲,而日本即使販夫走卒,也能夠識字讀書。以此來看,以國民當時的普遍文化水準比較,中國整體上不如日本。

一種觀點認為,日本的明治維新之所以成功,是由於“後發優勢”,這個“後發”相對中國而言,即日本文化發展水平不如中國,所以能更加輕易擺脱過去的負擔。但日本國民總體教育水準的高於中國,無疑是針對上述説法的一個極好質疑。日本的文化水準優勢,還體現在“蘭學”的盛行。以西方科技文化為內容的蘭學,在江户時代也一直蓬勃發展。蘭學學者受到社會各界的尊敬,收入也較高。

另一方面,日本學者依田熹家在《日本的近代化:與中國的比較》中提到中國馮桂芬寫於1860年的《採西學議》。馮桂芬稱“習於夷者曰通事”,“皆市井佻達遊閒,不齒鄉里……其質魯,其識淺,其心術又鄙……”依田憲家指出,中國的懂得西洋事物者與日本的同類人地位差別非常之大。這也正是魏源的《海國圖制》在日本比在中國產生更大的轟動和影響的原因。(反駁所謂日本“後發”的又一個論據,《海國圖制》在具有蘭學基礎的日本找到了它的大批讀者,而在中國,魏源只能慨歎自己過於超前。)為何會有如此差距?依田熹家認為,根源是中國有科舉制,而日本沒有。

科舉制的內涵是什麼?在於“學而優則仕”,教育和改變自己身份、地位的切身利益追求緊密相連。特別是到了明清兩代,八股取士,更是將“學問”與仕途的關聯標準化、制度化。這種功利目的極強的心態,是中國教育理念至今依舊的重大問題。著名的廣告片《知識改變命運》,實際上繼續宣傳着同樣的理念。知識的增長,固然可能帶來命運的改變,但帶着為了追求命運改變的迫切心情,與靜下心來豐富提高自己素養的教育理念對比,前者無疑更容易出現偏差和失敗。

北大祝總斌教授在《論八股文取士制不容忽視的一個歷史作用》一文中,稱道八股取士因降低了學問門檻(只要掌握《四書》為主的八股文寫作),對於士人的數目從宋元的數十萬人提高到明清的幾百萬人功不可沒,因此中國的知識分子人數增加了,“文明程度得到相當大的提高,推動着歷史的進展”。這是個似是而非的荒謬觀點。前面已經提到了日本明治時代普及義務教育和中國八股取士的不同,八股取士人數縱然增長,仍然是一種精英意味十足的的少數人教育,遠遠不如普及性地提升民眾整體文化水準。而士人人數的增長,和今天的大學擴招屬於同等性質,僅有人數的增長,質量卻出現下降。八股降低了門檻,但也培養出了眾多范進式的“知識分子”。與日本相比,八股取士並沒有帶來一大批如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鄉隆盛、伊藤博文、福澤喻吉這樣的人物。

祝文中寫到清代侍郎彭玉麟的故事。彭家務農,但全家辛苦勞動,甚至僱人來代替他耕地,勉強供他讀書,只為了要他考中秀才,“為宗族光寵”。祝文以為此例子説明了八股文“推動平民子弟讀書應試,提高其文化素質”,但忽略了彭讀書的前提是整個宗族、包括“伯叔父及諸昆弟”不得不放棄讀書的權利。這種期望一個人應試及第來光宗耀祖,改變命運的做法,是功利主義教育理念的最好體現。

科舉的最大特點,是通過教育,能夠實現平民到仕宦階層的飛躍,不管出身如何貧寒,只要考試過關,就可以博得“功名”。因此,科舉在客觀上緩和了社會內部的階層矛盾,有助於大一統國家的政權穩定。這一點,已有很多學者專門論述。但仍有必要指出,祝文所説的八股取士帶來“文明程度提高”和“歷史進步”論點荒唐。明清是中國傳統文明發展的下坡路階段,八股取士是政府為了緩解社會內部越來越大的壓力的重要手段,擴大人數的原因也在於此,正如今日之大學擴招,其目的並非在於興辦教育,只是為了拉動GDP增長假象。但是,科舉的最大弊端,就在於將教育徹底功利化,使之更像是一種以回報率高低評價得失的投資。在舊話本小説中,表達類似觀念的“格言”很多,最典型的,莫過於“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日本的情形則完全不同。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的社會,一直採用着世襲和血統制,社會階層分隔明顯,也沒有科舉這樣的制度能夠將其打破。然而,在江户時代,幕府為緩解社會矛盾,鼓勵並支持社會各界鑽研學問的風尚,對文化的普及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農民也好,商人也好,下級武士也好,每個人都可以追求自己喜愛的知識,但即使掌握了知識,其身份也不可能改變。知識的唯一好處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這可以説是日本人教育理念的核心。

從表面上看來,超越階層隔閡的科舉制似乎比日本的血統世襲制更加文明、科學,但判斷一項歷史制度的利弊,必須要把它和當時的現實環境結合起來分析。科舉制度在唐宋和在明清的意義截然不同。八股取士確實具有合理性,卻是維持一個老病文明苟延殘喘的合理性,從文明需要新生的角度講就成了不合理。日本的血統和世襲制不合理,激起下層社會的反彈變為變革的動力,就成了合理。

日本的教育理念缺少中國過於強烈的功利色彩,卻在某種程度上更加接近儒家的原本思想。比如説孔子的有教無類,其真正內涵應該只是強調教育的普及性,不因受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差異而有別,並沒有從中選拔的意思。中國過去的教育制度雖然看起來是“無類”,貧民也有中舉當官的機會,可這個“出人頭地”的結果正好是對“無類”的破壞。至於今天的中國教育,則連表面上的有教無類也難以做到了。

前面提及的日本的階層分隔,使得社會各階層學習知識也都以本階層實用、常用的優先。農民自然關注農學,商人則琢磨促進商品的銷量,工匠揣摩技術改良……中國的《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作品都曾在日本倍受重視。這個優良傳統至今在日本仍然得到了保持,特別是那些人數龐大的畢業於專業學校、甚至依靠自學的熟練技工,成為日本國力兩次騰飛的最核心動力。而中國方面,科舉的功利性質使得民眾產生狹隘的心態,只把應試的知識當作學問,別的則不受重視,甚至把“沒用”的學術就不當作學術。特別是八股取士,更是將士人的精力限制於有限的典籍之中,雖窮經皓首卻脱離實際。今天,中國應試教育尤其發展到了畸形的地步,其“重點學校”制度赤裸裸體現出“為了中舉的選拔”(依田熹家語)的明確目的,由此產生了“對不優秀者沒必要進行充分教育”的錯誤後果。對比一下中國的職業技術學校,就可以看出問題的嚴重性。那裏與其説是培養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的勞動者,不如説是喪失了充分教育權利的年輕人的收容所。

在學習的目的上,依田熹家聽到很多日本農民説,教育“對於提高常識是必要的”,這點和中國人“從單純的日常需要出發”大不相同。在沒有功利目的的前提下,教育更多的是為了提高個人修養和綜合素質。外語教育在中日兩國的狀況最能夠説明問題。中國的外語教育是和應試、升遷、評定職稱等一系列功利目的相連的,有些時候竟然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日本則更注重外語教育對於個人素質的裨益,雖然也有一些資格考試,但僅限於有必要的相關人士。最值得深思的例子,是日本的業餘外語學校NOVA和中國的“同行”新東方。後者把應試型外語教育達到了登峯造極的程度,而前者的學員是社會各界對某種外語感興趣的男女老少;後者的終極夢想是能夠輕鬆應對外國的偏狹的語言測試,前者的宣傳材料上寫着最高目標是“不用字幕看懂外國電影”。然而,NOVA是東證大型上市企業,20xx年外語教育產業營業額達到615億日元,整個日本的業餘外語教育產業營業額竟達1233億日元。這個數字清楚表明了日本人對素質教育的持久熱情。目前,日本正在進行的是推進“終身教育”。在老齡化的趨勢下,以退休老人為教育對象的各種產業前景看好。退休老人的學習熱情,當然沒有什麼選拔和目的,但這種素質教育的完善,足以令中國人汗顏。

一種功利當先的教育理念,一種素養至上的教育理念,其分歧表現林林總總,每一種都恰好是中國的弱點和日本的長處。中國人有必要向日本學習,首先應學習的就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