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教師接球時要注意的問題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2.07W

課堂宛如一個球場,教師與幼兒之間的“問與答”就像拋球和接球一樣。教師如何接球,並以什麼樣的方式把球再拋給幼兒,將會對教學效果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本文結合教學活動中的幾則案例,談談教師在接球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教師接球時要注意的問題

【問題一】搶球

【案例一】在一次音樂欣賞活動中,教師A問:“聽了××樂曲,你們有什麼感覺?想做哪些事情?”沒想到一個小朋友説:“聽了有點想睡覺。”教師A一時不知如何迴應,就重複道:“哦,你聽了想睡覺。”不料,這引來了其他幼兒的效仿,這個説:“我聽了也很想睡覺。”那個説:“我現在就想睡覺了。”一時局面難以控制。

【分析】教師A無意識中犯了搶球的錯誤,幼兒拋出的球出乎了他的意料,以至於他沒有來得及思考,就下意識地接了球,並順應幼兒的思維重複性地拋球,結果影響了其他幼兒的思維。在教學活動中,幼兒的回答與教師的預設不一致是常有的事。對此,教師應意識到幼兒的獨特見解有時可能是引導幼兒探索學習的最佳切入點。因此,教師應學會傾聽幼兒的獨特見解,從幼兒的視角去尊重、去感受、去理解。

教師A如果不急於接球而是趁機詢問幼兒為什麼,並結合幼兒的回答順勢引導,或許接下來的效果就可能不一樣了。

【案例二】大班晨間活動時,幾個小朋友圍在“菜市場”區討論。嘟嘟説:“生菜的葉子綠得發黃,真漂亮!”琪琪説:“它的形狀像小扇子。”……教師B走過去接着他們的話説:“生菜葉子是黃綠色的,它一片片的葉子好像小姑娘的裙子,很漂亮的,還可以吃……”幼兒有的靜靜地聽着,有的悄悄轉身離開了。

【分析】教師B明顯有意搶球,由於介入時間過早,因此擾亂了幼兒互相討論學習的氛嗣。教師要多給幼兒自由發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切不可隨意或過早地去接球。

【問題二】躲球

【案例三】在下午的中班數學活動《小猴摘桃》中,教師C扮猴媽媽帶着小猴們來到了“大桃園”,説:“今天猴媽媽要帶小猴一起來學本領,孩子們,你們餓嗎?”由於幼兒午睡起牀後剛吃過點心,因此有不少幼兒説:“不餓。”教師C看了看這些幼兒,自顧自地説:“哦,你們肚子餓了是不是啊?我們今天要學的第一個本領是摘桃子……”

【分析】教師C顯然是有意躲球,對幼兒的回答不予理睬,只是沿着預設的活動計劃開展活動。長此以往,幼兒容易養成“順着教師的思路走”的.習慣,缺少自己的主見和看法。

教師C如果大膽地接球,從幼兒的角度出發説“是啊,你們已經吃得飽飽的了,吃飽了就有精神學本領了,今天要學的第一個本領就是摘桃子”。那麼,這樣的應答既兼顧了預設的活動計劃和目標,又尊重了幼兒。

【問題三】攬球

【案例四】在科學活動《轉動的陀螺》中,觀看了有關陀螺的動畫片後,教師D:“陀螺都有什麼形狀的?”幼兒:“方的。”“圓的。”“帶花邊的。”教師D:“陀螺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教師D:“陀螺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是什麼?”幼兒:“尖尖的頭。”教師D:“哦。陀螺都有尖。”教師D:“怎樣讓陀螺轉起來?”幼兒:“用手扭。”“用力拉。”教師D:“哦。陀螺轉起來的方法有很多,可用手扭一扭。可用力拉一拉,下面我們玩陀螺……”

【分析】從表面上看,師幼之間的問答環環相扣,教學活動進展很順利。但是,幼兒在獲取新知識、新經驗以及同伴交往合作等方面卻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因為教師D在師幼應答上犯了攬球錯誤,即:幼兒拋出的球。教師D全盤接受,沒有給幼兒思考和鍛鍊的機會。

教師D如果在活動中把一些接球的機會讓給幼兒,採用幼兒應答幼兒的方式,比如問:“××的回答怎麼樣?”“××的方法你同意嗎?”等,那麼幼兒就可能從活動中獲取更廣泛的學習經驗,從而改變“幼兒圍着教師轉的”現象。

【問題四】平行傳球

【案例五】在一次語言活動《貓和老鼠》中,為了鼓勵幼兒續編故事,教師E問:“老鼠被貓捉住了。它該想什麼辦法救自己呢?”幼兒甲説:“老鼠拿大石頭打貓。”幼兒乙説:“老鼠用爪子抓貓的眼睛。”教師E又問:“你們説得都很好,還有誰想的跟大家不一樣?”幼兒丙説:“老鼠戴個拳擊手套打貓的鼻子。”……

【分析】很顯然,教師E一直在平行傳球,由於教師沒有對幼兒的回答做具體的迴應,因而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未能獲得有效提升和擴展。

教師E如果對幼兒甲、乙的回答這樣引導:“你們幫老鼠想出了勇敢同貓搏鬥的辦法,真不錯。大家再想一想,除了同貓搏鬥外,還會有什麼辦法?”甚至在幼兒再次回答後,再歸納提升幼兒的答案,直至幼兒想出搏鬥、哄騙、求饒、呼救等多種辦法:那麼,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和擴展了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還能使幼兒各方面的能力獲得發展。

Tags:接球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