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教師教學設計(集錦15篇)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2.32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教學設計(集錦15篇)

教師教學設計1

《7的乘法口訣》: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類推能力,使學生自主經歷口訣的編制過程,瞭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2、掌握7的乘法口訣的特徵,熟記口訣,並逐步提高靈活運用口訣的能力。

3、通過多角度的練習,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師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圖

教師:這是同學們用七巧板拼成的圖案,都拼成了什麼?

教師:拼一個圖案要用幾塊拼板?是幾個7?怎樣列乘法算式?你能編一句乘法口訣嗎?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1個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師:拼兩個圖案要用幾塊拼板?是幾個7?對應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訣是什麼?

教師繼續完成相應板書。

教師:像這樣,同學們能根據這7個圖案試着編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訣嗎?

2、編制口訣

打開課本72頁,嘗試在書上填寫。

3、全班交流

(1)彙報,並上黑板寫

(2)根據學生彙報,課件出示7的乘法口訣。

(3)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説一説哪個算式可以表示拼4個圖案所用的拼板的塊數?相對應的乘法口訣是哪一句?

拼6個圖案需要幾塊拼板?所用的乘法口訣是哪一句?根據這句乘法口訣你能聯想到哪個乘法算式?

“五七三十五”這句口訣表示什麼意思?

“七七四十九”這句口訣為什麼只能計算一道乘法式題?

二、記憶口訣

1、剛才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大家編出了7的乘法口訣,下面請大家拍手齊讀口訣,讀後讓學生自己記憶口訣。

教師:你認為7的乘法口訣中哪句容易記?為什麼?

教師講述動畫片中的情境,讓學生尋找7的乘法口訣,並運用聯想記憶口訣。

教師:看,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語也能幫助我們聯想到乘法口訣。

2、7的乘法口訣還有什麼特點?

從上往下觀察,口訣中的第一個數依次多1,第二個數都是7,積依次多7。

教師:為什麼積依次多7?

讓學生利用發現再次記憶口訣,之後再進行對口令的遊戲。

三、靈活運用

1、看算式説口訣

7×3= 7×5= 7×6= 3×7+7=

7×4= 7×7= 7×2= 7×1= 7×7-7=

2、想一想,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事物、現象和故事與7有關呢?

(1)算七星瓢蟲身上的點。

(2)算詩的字數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詩是本週經典誦讀古詩,你們會背嗎?學生齊背。

這裏有7嗎?你們知道詩中一共有多少個字嗎?怎麼想的?

教師:每句7個字,所以又叫“七言詩”。

教師:加上題目一共有幾個字?怎樣列式?

(3)編一編

1個矮人1頂帽,7個矮人7頂帽;

1個矮人2件衣,7個矮人()件衣;

1個矮人3條褲,7個矮人()條褲;

1個矮人()雙鞋,7個矮人()雙鞋

教師教學設計2

調皮的小袋鼠(單雙腳跳)

活動目標:

1、練多種跳的方法:單腳跳、雙腳跳。

2、通過遊戲中不同障礙物的設置,嘗試多種跳的方法。

3、樂意參與跳的活動,並努力克服困難,一向跳到結束活動準備:圈若干、椅子兩把。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調皮的小袋鼠(單雙腳跳)

遊戲袋鼠媽媽:教師請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大家邊唱歌邊跳躍,能夠手拉手跳,也能夠自己叉腰跳,教師注意在過程中引導幼兒按照兒歌資料變換跳的姿勢。

2、遊戲活動:調皮的小袋鼠

(1)幼兒扮演:小袋鼠,教師帶領幼兒原地練單腳跳及雙腳開合跳。再將幼兒分成數相等的兩隊站在場地的一端,另一端兩把小椅子。

(2)遊戲開始前,教師先師範講解動作要領及過程,讓幼兒明白遊戲的規則及玩法。

戲開始,排頭的兩位先單腳跳過圈,再繞過彎曲的小橋(即繩子),再進行開合跳圈,最後繞過小椅子,跑回自己的小隊,拍一下第二位幼兒的手,站至對尾,第二位幼兒繼續進行第一位幼兒的動作。

3、放鬆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進行遊戲袋鼠。

附:兒歌跳跳跳,雙腳跳,跳跳跳,單腳跳,跳跳跳,轉身跳,天天跳,身體好。

教師教學設計3

閲讀嚴育洪老師的《課堂座標——教學設計的走向》這本書,如同與一位大師對話。他娓娓道來,翔實的案例、精闢的點評、可操作的指導……讓我每次翻開,總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以下幾個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個觀點——學會捨棄。

乍一看,似乎有點摸不着頭腦。仔細讀來,卻是頗有道理。

就如嚴老師所説,課堂時間是個常數,教學內容實在不該貪多求全。“宂繁削盡留清瘦”,我們需要這富有美感的“清瘦”。曾經在課間和同組的老師説起,反覆講的題目怎麼學生總還是要錯,同組老師的看法和嚴老師不謀而合。如果在課堂上總想盲目的追求教的多、教的全、教的廣,一節課上下來給學生的感覺好像處處是重點,學生反而抓不到一堂的重點,腦中也就越發模糊了。看來,我們教師在教學時有必要學會捨棄。

但我認為,所謂的捨棄,也不是隨隨變變地捨棄,而應當建立在教師對教材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把握住整堂課重難點。正如嚴老師在書中所言:要找準“牽一髮而動全身”切入點,然後理出一條“線”,畫成一個“圓”。相信這樣的捨棄,不僅不會有所遺憾,反而能夠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有效、更加紮實。

第二個觀點——“生成”的是機智

精彩的“生成” 是不是不用預設,突如其來的?在備課時,除了要備好教材,又該如何備學生呢?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是小於、等於還是大於呢?這一直是我心中的難題與困惑,最近讀了嚴老師《課堂座標:教學設計的走向》後,有很多的啟發。

文中這樣説:“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個性化閲讀的結果必是旁逸斜出的,豐富多彩,常會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維和新方法,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學過程要遠比預定的計劃生動、活潑、豐富得多。面對這些豐富的動態生產性資源,教師應本着“語文課姓語”的準則,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

的確,生成需要預設,我在備課時,也的確進行了預設。反思自己的課堂,在教學時,我總是希望學生能根據我的預設走下去,“預設”等於“生成”當然是最完美的。但往往完美的事情不容易發生,於是課堂上總是出現孩子們遠離預設或者超越預設,這時教師到底該怎麼做呢?每次備課前我也曾這樣問過自己,當時我不知如何回答,想不到課堂上該怎樣解決,無奈之下就“順其自然”吧,現在我想我會回答了:那就是教師應本着“語文課姓語”的準則,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引領預設,在生成中引導學生,在引導中感悟,更重要的好是教師不是要備教材,而是要備‘好’教材;不是要備學生,而是要備‘好’學生。

第三個觀點——情感,讓我們走得更近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如何讓科學的教學過程洋溢出人文藝術的色彩,我想這本書給了我們最真實的詮釋。無獨有偶,昨晚在觀看央視青歌賽的時候,聽到了餘秋雨老師給選手們參加情景表達的點評,他説:能把事件講述清楚明白很好,但是要説精彩還得有人文的內涵,還得讓人感覺出人性的美麗。我們的教學不也是這樣的過程嗎?如今的教師不光要把知識講清楚,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人文的氣息。

而“情感”作為連接科學和藝術的支點,是我們教學中的風向標。它可以讓我們和學生走得更近,它可以喚起師生間的心語,它也可以喚起學生的興趣……正像嚴老師所説“教師要及時在情感冷漠處、教學冷場處、思維冷卻處、興趣冷淡處、知識冷落處加温或聚熱,讓學生始終沉浸在情感和思維暢通交流的氛圍之中,情感高漲地學習。”我想用心架構這座情感的橋樑和學生們一起體驗學習的苦與樂,一起感受生命的挫折,一起品嚐人生的芳華!

反思我們的教學,儘管每天都在重複着教,卻依然有許多疑問成為教學中的困擾,《課堂座標:教學設計的走向》從六大布局,兩個不同的走向,給我們指點了迷津。

讀着一段段精彩別緻的案例,真是覺得與它相見恨晚啊。在粗糙的閲讀間,一股股温暖智慧的氣息迎面而至,如沐春風。受到的是一種教育智慧的啟迪,是一種教育責任的喚醒:要成為真正的教育者,我們需要提升教育學經驗,繼續讀書,繼續學習!

教師教學設計4

為了不斷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落實教學常規,規範教師備課,進一步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務處於20xx年5月舉行了“教師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評選”活動。此次活動是面向一至六年級全體專任教師的一次徵集評選活動,參與面很廣。

一、評選情況。本次評選分別上交了32篇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32篇教學設計和反思涉及了語文、數學、科學、英語、體育、音樂、寫字、思品等幾個學科。按照計劃,本次評選共評選出一等獎教學反思2篇,二等獎教學反思20篇,三等獎教學反思4篇。5月29日下午,四位評委評出結果。

二、獲獎名單小時的時間,在認真研讀、對比每篇教案和反思的基礎上,對每一篇教案和反思都給出了一個切合實際的分數。獲獎教案分數是取四位評委平均分。鹿樓鎮鎮中心國小教師教學反思評比結果

20xx—5獲教學反思一等獎的老師:陳榮莉、朱小美;獲教學反思二等獎的老師:黃靜、朱麗敏;獲教學反思三等獎的老師:孫曼麗、張玲、謝小慧、鹿啟玲。三、活動優點:此次活動參與面廣,教師們對此次活動都非常重視,參與活動積極、主動,教師書寫認真、格式基本規範,上交教案及時。具體表現在:

(一)教學設計:

1、教案格式規範,各教學環節齊全;書寫工整、圖表規範,板書設計合理。

2、教學目的明確、重點、難點突出;教材分析透徹,語言準確,切合教材與學生實際。

3、教學過程比較詳細,設計思路清晰;教學方法合適,關注師生互動(有相關活動的安排或説明),注重能力培養;教案中既能體現傳授知識的科學性、系統性、又能體現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4、課堂容量合適,課堂例題、習題設計合理、典型、切合學生實際;作業佈置適當。

(二)教學反思:

1、反思了教法的成功之處與存在的問題。

2、反思了教學中存在哪些失誤,哪些不足。

3、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基本上想出了更好的策略,對教學環節的改進有更好的設想。

四、存在不足

通過對上交的教學設計和反思的認真查看與研讀,發現此次評選活動存在以下幾點不足,這是我們今後組織評選活動應該注意的問題:

1、對教學過程的呈現形式沒做規定。有的教學過程設計了表格,有的沒有設計。

2、對教案的字體和字號也沒有做統一規定。

3、對教學設計中要不要設計出板書沒有做規定,有的教案設計了板書,有的沒有設計。

4、已經設計好的格式,有些教師沒有按統一規定的格式去設計教案和課堂反思。

此次活動,存在的優點我們今後組織活動會繼續發揚;對於存在的不足,我們會馬上改正,下次組織活動的時候會把方案寫的更詳細、具體。

鹿樓鎮中心國小教務處

  20xx年5月30日

教師教學設計5

教學設計體現教師的教學技能,又是溝通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的中間環節。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看,“教學設計”就是要求教師對文本的研讀,探究文本的智慧路徑。研究教學設計有助於教師形成正確的教學理念,有助於教師的教學理念向教學行為轉變,有助於教師提高教學技能。如何才能烹飪出濃汁濃味的語文課呢?

一、抓住文本的“基礎點”

走進新課程、走進新課標、走進文本,教學設計也就抓住了語文的根——識字,讀書,朗讀,背誦,作文,簡單地説也就是念好識、寫、讀、背、説、作、習這“七字經”。這七項目標緊緊圍繞三個基本方面:基本的語文能力,基本的語文積累,基本的習慣素養。這就是語文的根,要牢牢抓住。常態下的教學設計要求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而不是形式上花樣翻新,表面上熱鬧非凡的動嘴不動手的“君子課”。在教學設計時,要讓學生體會文本本身的內涵,刪去不必要的“花架子”。如一位老師在初教《學棋》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説一説你喜歡哪一個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兩種觀念交鋒)。生1:喜歡那個走神的學生,因為他有個性,不喜歡的課,他沒有假裝認真聽講。生2:那個學生做事不專心是對的嗎?生1:假如那個老師講課很有吸引力的話,他還會走神嗎?假如他很喜歡下棋的話,他還會分心嗎?……表面上看,這樣的設計,是對文本的拓展,但拓展不能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在這節課上,學生會熱熱鬧鬧,但是實際上存在兩個問題:一.學生究竟有沒有弄明白課文,不得而知。有可能原本是比較明白的,作了這個辯論反而變得雲裏霧裏的。二.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課上,其他任何形式和內容的東西都應該為語文服務的,不管使用何種手段都要深入思考一下:我設計的這個環節是否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是否能夠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責任感?是否能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體驗?若偏離了這些基本點,從學生髮展的角度看,實際上是丟掉西瓜去撿芝麻。再活躍的課堂也只是老師的“獨角戲”,最終的結果是“種別人的田,荒自己的園”。語文課的根基是文本語言,是學生不斷走進文本的過程,將文本融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才是最重要的。

二、切入生活的“鏈接點”

美國教育家華特曾説:“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生活是學習的大課堂,語文學習的動機、動力來源於社會生活的需要。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要潛心研究“課標”和教材,把功夫花在發掘文本的語文因素上,力求發掘切入生活的“鏈接點”:文本中所有的文字、符號、插圖、註釋、提示、課後習題,都具有召喚性,藴涵着吸引讀者去採擷、加工、拓展……閲讀文本的關鍵是教師,教師不去潛心讀書,精心設計,怎麼引導學生去學習語文,在文本中探索、發現、汲取資源呢?又怎樣實現《課程標準》中一再強調的“要注意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如我在教學《歡樂的潑水節》時,設計了這樣的片斷訓練:

老人、孩子、姑娘、小夥,個個身上濕淋淋,人人臉上笑開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着誰得到的幸福多。

▲(投影出示)身上那麼濕,為何還那麼高興?你從中讀懂了什麼?

▲ 這句話聽起來挺深奧的,你真的讀懂了嗎?考考你:

A.當我端起水,我會把水潑向老人,祝願他(健康長壽)

B.當我端起水,我會把水潑向姑娘,祝願她( )

C.當我端起水,我會把水潑向小夥,祝願他 ( )

讀懂文末這藴含深刻的一段話,是文章的重點、難點,如果要把這段文字植根於學生心中,只是簡單的讀一讀,理解字面意思是完全不夠的。文本中所表達的“道理”如何才能和生活相鏈接呢?上述的教學設計,把文本的解讀至於廣闊的背景之下,讓學生進入文本,又跳出文本,讓學生髮現文本切入生活的“鏈接點”,在生活中發現語文,在語文的學習中體味生活的真諦。

三、架設課文的“互動點”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意在“加強語文課程於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在《課標》的召喚下,教師注重於設計體驗性和探究性語文綜合活動,讓學生在體驗語文、探究語文、感受語文時,架設課文的“互動點”,真正實現語文生活化,在充滿情趣的百花齊放的學習背景中學習、積澱與創造。

曾見一位教師在教完《印度洋上生死夜》和《給家鄉孩子的信》兩篇課文後設計了一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評選感動我們的十大課文人物,以“感動中國”為藍本,寫下了一系列的頒獎辭:

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他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言行詮釋着“英雄”的真正含義。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擁有燦爛的陽光;有了他,更多的人才懂得了生命的意義。

司馬遷:風雨人生,禍福難料。為了父親的遺願,他忍辱負重十八年;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把一腔熱血化作千古名篇《史記》。這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鑄就了他的輝煌。

……

在經歷了這樣一段感人心扉的語文歷程之後,學生和教師將收穫生活中的感動,並把他們講出來,寫出來,告訴大家,讓感動延續。這也正踐行了《課程標準》闡明的“要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要“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統一。這樣的設計理念注重於教學內容的整合,突出言語表達實踐,做到了目中有人,師生互學,多元發展。讀着這些頒獎詞,我們就好像又一次地和文本、和作者進行對話,拉近了語文學習和日常生活,滲透在日常生活之中,拓寬了視野,促使文與道的交匯與融合,收穫萬紫千紅的春天。

四、尊重個性的“差異點”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充滿靈性的個體。有人説“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教學設計時基於“以生為本”的精神,喚醒學生的已有經驗,尊重個性的“差異點”,就能促成生成的精彩。如教學《月亮灣》時,我發現學生讀“游來游去”的語調不同,一個讀得的輕快,表現了小魚的滑溜,“做遊戲”時快樂,自由;另一個學生讀得慢條斯理,應該怎樣讀?成為一個“差異點”,如何解決這個“點”的鑰匙呢?“誰能幫他説説理由?”教師將球拋給了學生,個性化的理解使話題成為一個“爭論點”:怎樣讀?有學生説因為小魚在河底散步,看風景,所以遊得悠哉悠哉,要讀得慢…… 最後竟有學生從遊得開心、悠哉中領悟到環境沒有污染。這樣的教學設計是對文本的“二度開發”。對讀書的理解,曾國藩曾如此描述:“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聲,聲亦足以引文。循環互發,油然不能自已,庶漸漸可入佳境。”學生在讀文之中對月亮灣的美的體悟,帶有明顯的個性特色。學生學習語文,應該在運用中學,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傾聽給了學生“感悟、積累”和“運用”的平台。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們的教師要真正地把心貼在孩子的身上,這‘帖’不只是愛,還是研究,還是為了發展。(葉瀾語)”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學設計時想到的不僅僅是學生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還要想到文本的語言會帶給學生怎樣的情懷,怎樣發掘學生的言語稟賦,怎樣引導學生藉助語言文字走進一個美好的境界,怎樣讓學生在言語活動中感受到快樂,怎樣讓學生帶着欣賞美的眼光發現語言的美,怎樣讓文本語言在學生的心中發酵,形成物我兩忘的精神場……帶着這些設計理念,教學設計是人本與文本的碰撞、交融,迸發出的灼人火花。

五、倡導教學“本色點”

鄭板橋有詩云:“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在經歷了對學生的研究和發展、教師的豐厚的修養和教學藝術之後將語文簡單化,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對“本色語文”的最佳的註釋。“本色”是濃縮,是提要鈎玄,是減去“非語文”的腫脹。依據閲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閲讀教學課堂。再教《學棋》,我就注重於教學過程,滲透學習方法,走進課文情景,獲取真實感受:1.讀課文第二節,將學生怎樣“學棋”字、詞圈出來。2.輕讀課文,邊讀邊抓住關鍵詞展開想象:看一看他們是怎樣學棋的?3.學生交流:兩個學生學棋的情況。

語文的本體是什麼?葉老早就説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在這一環節,教師着力於引導學生紮紮實實地走進語言,滲透學法指導,讓靜止的語言文字在學生的頭腦中鮮活起來。教學設計的本色點是着眼於學生的言語發展,紮根於語言文字,使學生在閲讀中展開想象,走進文本,獲取真實地感受。

有詩云:“輕攏慢捻抹復挑”。在課程改革中,只要我們潛心研究,靜心思考,精心設計,就一定能引導學生從“三味書屋”走入“百草園”,使語文課堂進入精彩紛呈、博大精深、魅力四射的佳境,分享那濃汁濃味的語文課!

教師教學設計6

師:同學們好!認識我嗎?

生:不認識。

師:今天就讓大家認識認識。來,同學們看着我,同學們聚精會神地看着我,同學們屏住呼吸看着我。

(學生按要求做)

師:看出什麼來了嗎?

(生搖頭)

師:我可看出來了,你們雖然一個字都沒説,但是老師看出你們語文學得很好!

(生疑惑)

師:知道老師為什麼説你們語文學得好嗎?

生:因為老師讓我們做的動作我們都做出來了,説明我們把這些詞語都理解了。

師:對啊,看來你平時的語文水平就很高。

師:同學們語文水平這麼高,向你們請教兩個字。

(板書:咬嚼)

師:這兩個字有什麼相同與不同?

生:這兩個字的部首都是口

生:咬是要牙齒把食物弄下來,嚼是把咬下來的食物嚼碎。

(板書文字)

師:咬文嚼字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生:咬文嚼字就是弄懂這個詞語的意思。

生:有時候是説一個人挑別人的毛病,是貶義。

師:會咬文嚼字嗎?

(板書冷、暖)

師:來咬嚼這兩個字。

生:看到冷這個字,想到寒冷的冬天。

生:在困難的時候,得到別人的幫助,感覺心裏暖乎乎的。

生:這兩個字放在一起,讓我感受到人情的變化。

(師板書:字詞知冷暖得失寸心間)

師:語言真的很神奇,一個字,一個詞就能喚起我們的記憶,就能激發我們的情感。能不能感受到語言的神奇魅力,要看我們有沒有一顆敏感的心,要看我們有沒有咬文嚼字的本領。

一、檢查預習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咬嚼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可不像冷暖這兩個字這麼簡單。

(板書課題:維也納生活圓舞曲。)

師:咬一咬吧,有什麼滋味?帶着你們感覺到的滋味自由讀一讀。

(指名讀)

師:你為什麼這麼讀?你覺得是什麼滋味的?

生:我覺得這裏的生活輕鬆快樂。

師:提前讀課文了嗎?

生(齊):讀了。

師:依你多年的閲讀經驗,你覺得這篇課文怎麼樣?

(學生談初讀感受)

二、咬文嚼字

師:剛才同學們説了自己的初讀感受,現在咱們就抱着咬文嚼字的態度,用心去感受字詞的滋味。把你覺得最有滋味的地方畫下來,可以在旁邊寫上你品到的滋味。同學們,我們可要真的去咬,真的去嚼啊,要不然那些字啊、詞的仍然在那裏沉睡着,我們可要努力喚醒他們。

1、學生自讀圈畫

2、自由彙報交流説出你品到的滋味。

(指名3-5名同學)

(可以選擇兩種方式:一是先把你品到的滋味讀出來,然後説説是什麼滋味?二是先説一説從那部分品到什麼滋味,然後把品到的滋味讀出來。)

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也一同跟着品味。

3、教師引領,學習咬文嚼字。

師:剛才同學們自己品出了自己的滋味,老師想和大家一起來咬嚼一個自然段,看大家能不能掌握這樣的方法。

自由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我發現,閉上眼睛時,聲音就會變得特別清晰和富於形象。有一種鳥的叫聲像是有人在磕牙,時斷時續,嗒嗒作響;另一種鳥的叫聲好似老人歎息,聲音沙啞而又蒼老;還有一種鳥叫聲很像貓叫。一天,它一邊叫,一邊從我的窗前飛過,我幻覺中出現一隻飛着的貓。

師: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咬嚼一個自然段,行不行?我們共同來看第三自然段。

(學生説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滋味)

師:大家一同讀,嚼嚼其中滋味,看能不能嚼成一兩個詞?

師:究竟能嚼出哪個詞呢?閉上眼睛,聽老師讀。

(師範讀)

師: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生:看到一隻飛着的貓。

生:聽到了各種聲音,好像有人在磕牙,好像看到有個老人在歎息

師:是啊,從這些詞句中,我們就感受到了聲音和形象。

(板書:富於形象)

師:下面把你的滋味放進去讀一讀吧。

(生自由讀)

師:找一名同學來讀,你讀的時候是在回味,我們大家都閉上眼睛來感受!

(生讀)

師:你比老師讀得好,大家能感受到那些形象了嗎?這麼多的形象,這些樣子又清晰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中,這就是富於形象。

師:剛才我們就是按照這樣的步驟一咬二嚼三回味,咬出滋味嚼出意味讀出韻味。

4、集中練習,感受方法。

師:下面來試一試,看同學們學會了沒有。大家自由讀第一自然段。要用心去體會細節,看你能嚼出什麼滋味?

(學生自由讀)

生:從這個自然段可以看出作者很熟悉那些小鳥的聲音。

師:能不能説出具體的詞語?

生:我從小傢伙這個詞體會到作者和這些鳥很熟悉,感覺很親切。

生:我從辨認這個詞看出作者對這些小鳥很熟悉。

生:我從準確這個詞看出作者對這些小鳥的聲音很熟悉。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會咬文嚼字了,不但知道了這個自然段講了什麼,而且能夠從詞語中品出滋味。

5、確定研究段落,集中練習。

師:看來同學們能夠咬文嚼字了。下面加大點難度怎麼樣?剛才是自由的,現在是非自由的。請三排同學,分別研究6、7、8自然段。可以用你習慣的讀書方式,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小聲讀,關鍵是把心放到課文中去,靜靜地去感受。

(學生自由讀)

師:一遍讀完了可以再讀第二遍,第三遍。

(生再讀)

師:(看學生都停下來)看來同學們都學完了,那下面來説説你們是怎麼咬文嚼字的。從第六自然段開始。

生讀文今年,園藝家們別出心裁,在公園東北角臨街的一塊高地上,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一架芬芳的三角鋼琴。於是,維也納的主題音樂與花,就這樣被表達了出來。

生:從芬芳的三角鋼琴感覺到園藝家們很了不起。他們用白玫瑰與冬青搭起了三角鋼琴。

師:為什麼這樣就了不起呢?

生:白玫瑰是白色的,冬青是綠色的。

師:那這和鋼琴又有什麼聯繫呢?

(生沉默片刻)

師:來,大家看課本上的插圖。(學生手中的材料是複印的,沒有彩色的圖)哦,怪不得呢,大家手中的插圖是黑白的,那你們就憑藉這些文字來想象。

生:白玫瑰當作鋼琴的琴鍵,冬青做鋼琴的身子。

師:你真了不起,能夠憑藉這些文字就想象到畫面。

師:那能不能找到一個你認為重要的詞語。

生:別出心裁。

(師板書)

師:別出心裁是什麼意思呢?

生:就是獨具匠心。

生:就是非常用心來做,與平常不同。

師:以往的時候,園藝家們用什麼來表現?

生:大表。

師:那些大表怎麼樣?

生:錶針走得很準時,花兒組成的錶盤年年都是全新的圖案。

師:那這算不算非常用心呢?

生:算非常用心,而今年是更用心了,才創造出一架芬芳的三角鋼琴。

師:是啊,在原來非常用心的基礎上再想辦法,再去創新,才叫別出心裁啊。來,同學們,帶着我們的這種感受,讀讀這個自然段。

師:我們再來看第7自然段。

(古老的維也納,很難找到一條筆直的路。車在這些彎彎曲曲又暢如流水的街道上跑着,兩邊的景物像是突然冒出來的。或是一座寧靜又精緻的房舍,或是幾株像噴泉一樣開滿花朵的樹這是行駛在筆直的路上絕對沒有的感受。而且,跑着跑着,很容易想起音樂來。在這個音樂之都中,最重要的並不是到處都有的音樂會,到處都有的音樂家雕像和故居,而是你隨時隨地都會感受到音樂的存在。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説:在維也納散步可要小心,別踩着地上的音符。)

師:你品出什麼滋味?

生:在維也納散步可要小心,別踩着地上的音符。

師:維也納的路是用音符鋪得嗎?

生:不是,是説隨時隨地都有音樂的存在。

(師板書隨時隨地)

師:隨時隨地怎樣來理解。

生:就是不管是將曉的黎明,還是落日的黃昏,都能感到音樂的存在。

師:你的語言真美!可是,這只是隨時啊。誰能説説。

生:隨地,就是在任何一個地方。

師:能不能舉個例子?

生:這是行駛在筆直的路上絕對沒有的感受。而且,跑着跑着,很容易想起音樂來。在道路上就能想到音樂。

師:維也納的道路彎彎曲曲而又暢如流水,為什麼在這樣的道路上行駛就很容易想起音樂來呢?

生:因為汽車發出吱吱的響聲。

師:是這樣嗎?

生:因為這些彎彎曲曲的道路像線譜。

生:汽車像音符。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有這麼奇妙的想象!那突然冒出來的房舍和開滿花的樹像什麼呢?

(學生沉默,教師充滿期待地注視着學生)

生(猛然站起):像音節線。

師:是啊,道路是線譜,汽車是音符,房舍和樹木是音節線,有快有慢、有高有低、有節奏、有旋律才是優美的音樂,多麼優美的生活圓舞曲啊!就讓我們把這種滋味放進這些文字中,自由讀一讀吧。

(學生自由讀)

師:誰來説説第8自然段中你咬嚼到什麼了?

(第8自然段,神仙的手指撩動略)

師:(鈴聲響)同學們,留戀處,鈴聲催發。其實,這篇文章中還有很多優美的地方可以挖掘,我們今天就先學到這裏。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可以感受到維也納隨時隨地都有音樂的存在,維也納的音樂之花是維也納人辛勤培育的結果,這朵花就生長在生活這片土地上。

(板書音樂生活,把音樂寫在一朵花的中間。)

教師教學設計7

我是一名學生,一名向教師過渡的學生即實習生。這個學期是我們年級的研究生跟着馬老師共同完成田徑教學實踐,對於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的我來説,已經很久沒有接觸田徑了,可以説在邊學邊教呢。但是我始終認為一切教學都是相通的,雖然教學的內容不同,而方法和思維卻是相同的。雖然覺得上課蠻有壓力,但對自己還是充滿了信心。

這個學期的鉛球課是由我來上的,記得我是在大學普修的時候學過鉛球這一田徑項目,距離現在有幾年了。所以,我上課時自己要先練習一下,至少動作要比較規範。通過實踐我體會到,把所學習的東西用極易理解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雖然,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例如:我在組織學生做鉛球投擲練習時,採用的是讓學生一個接着一個的在鉛球圈內投擲,然後統一撿球。這種方法的缺點在於練習的密度小,對初學者來講很難提高其練習的興趣。而老師的組織方法是,讓學生站着田徑場上距離鉛球投擲區附近的跑道上,分成一列橫隊統一按照口令來進行練習並讓學生投到鉛球投擲區內,然後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逐漸加大距離。這種教法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練習密度,而且明確了學生練習的目標,更加提高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我心中暗暗想着:“老師畢竟是老師!我們之間確實存在着太多的差距。同樣是在教鉛球,老師能很好的掌握學生的心理,讓他們對自己有壓力、有要求,能很快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馬老師正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才能這樣細緻入微的觀察到學生的心理,才能抓住學生、把握課堂。而這些正是我所缺少的……”

對於我們這些未來的老師來説,學習和掌握教學方法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但善於思考更加重要。在兩個教學內容的間隙我安排了一個貼膏藥的遊戲,當時的想法就是讓學生放鬆一下,只把遊戲規則簡單的講解了一下,並沒有考慮太多。老師卻專注的看着我安排的遊戲內容,很快的他看出了其中的不足,只是稍作改動,遊戲內容就更加合理和人性化了。我的內心更多的是充滿欽佩,老師不僅在做學問的時候善於思考,我們在上課的時候,老師仍然在思考。我想:當思考成為你的習慣時,你的境界便在無形中提升了。所以,我要學會思考,善於思考並且善於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

雖然馬老師上課的過程中並沒有要求學生什麼,但是學生卻能積極而主動的學習,所以,我認為教學方法雖然是吸引學生的原因之一,但更多的是老師氣質和人格魅力。我知道,這些都是可以後天培養的,雖然並非一朝一夕所能達到,但至少我要為此努力和奮鬥。

在課後小結時,老師和藹的對我們説,我們要上好一堂體育課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內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採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方法來教學。其次,要以平等的心態和學生進行交流,而不是以強迫、命令、要求的口氣來與學生交流,更多的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這些都是我教學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希望通過鍛鍊,能更加接近老師的要求,更好的完成今後的.教學內容。使自己成為一名受學生喜愛的老師。

教師教學設計8

教學要求:

1、激發學生讀童話、編童話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

2、通過創編童話故事,激發學生展開想象,能有創意地表達想象中的事。

3、引導學生留心生活,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作文、用作文的意識

教學重點

激發編寫願望,圍繞習作要求編寫故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嗎?為什麼?今天這節課我們編一編童話故事,當一回童話作家。

二、寫法點撥,具體指導。

(點擊課件,出示畫面)

1、大家看,這麼多的童話故事的主人公聚在一起,他們都有誰?快認認他們吧。

2、默讀出示習作要求。

思考:從習作要求中,你讀懂了什麼?

3、小組討論:

1)你選的是哪三位呢?

2)他們會發生什麼事呢?

3)你打算通過這個故事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或者説明什麼道理呢?。

4、指名交流,師生評議。板書童話四要數(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1)為了把童話編得更精彩,你還有什麼祕訣要告訴大家呢?

5、師小結:

編故事時,為了把故事編得條理清楚,我們除了要想好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是什麼時候,在哪個地方,有幾個小動物,在幹什麼事情之外,注意,還要按照事情發生的一定順序把事情説清楚,最好能説明一個道理哦(板:道理);最後,我們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進行描寫。下面我們就沿着這條思路去具體編,看誰編的故事別人最喜歡聽。

三、創編故事學生書寫,教師巡迴指導。

四、評議習作。

1、佳作展示,師生共評。

2、修改童話。

五、作業:

1、繼續編寫童話故事。

2、把童話故事説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編寫童話故事

時間

神奇地點有趣人物

想想事件

道理

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教師教學設計9

為進一步加強我學區教師教學業務基本技能的鍛鍊,促進教師磨練教學內功,優化整體素質,提升教書育人的品位,中心學校決定開展教師教學設計技能競賽活動,為教師搭建一個鍛鍊提高、展示風采的平台。

一、組織保障

為了確保學區內教師教學設計技能競賽活動的順利開展,特成立教師教學技能競賽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楊XX

副組長:王XX、汪XX

主任:李XX

成 員:茅XX、季XX、朱XX、朱XX、朱XX、方XX、楊XX

二、參賽對象

全學區在編在崗教師

三、競賽學科:

語文、數學

四、競賽時間:

10月10日(星期三):9:10—11:40 語文

10月11日(星期四):9:10—11:40 數學

五、地點:

中心學校多媒體教室

六、活動形式:

1、競賽活動分學科、分年齡組舉行。

學科:

語文、數學

年齡組:

男:45週歲以上學科組(含45週歲)與45週歲以下學科組

女:40週歲以上學科組(含40週歲)與40週歲以下學科組

2、競賽內容為本學期個人所授語、數學科教學內容(專職常識、體藝、英語、幼教教師可根據自己的學科專長,在競賽語、數學科中任選一科)。課題由中心學校教導處統一確定,同年級同學科同一課題。

3、參賽教師所需的教材與教學參考用書由中心學校教導處提供,教師用筆自備。參賽教師不準私自夾帶任何與大賽有關的資料。

4、大賽所需的教學設計用紙,由中心學校教導處統一印製。

5、分學科分年齡段評選設獎。

活動要求

1、各學校要加強對這次活動的組織和領導,要充分發揮學校學科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要重視過程、重在參與、重在實效。

2、在崗教師要全員參加這次大賽活動,做到互相學習、比學趕幫,崗位練兵、在職培訓,通過這次活動促進全學區教師教學基本技能的提高。如有特殊情況不能參賽者,需提前向中心學校教導處請假、備案。

3、本次活動要和構建高效課堂結合起來,要和校本研訓結合起來,要和全學區的教師培養、培訓學習結合起來,要和全學區教師的業務評價結合起來。

XX中心學校

XX-9-29

教師教學設計10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此我精心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環節,通過課件、生字卡片及偏旁卡片的展示,採用各種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本節課能快樂地、自主地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韻文,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兒歌,“一個大,一個小;一邊多,一邊少”通過簡單的比較,不僅向學生展示了黃牛、小貓、鴨子、小鳥四種可愛的動物,還向學生展示了蘋果、棗子、杏子、桃子四種好吃的水果。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並會讀本課的12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犭”(反犬旁)和“鳥”(鳥字旁),認識並會讀農家小院圖下的8個詞語。

2.知道“大──小”“多──少”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語,瞭解量詞“羣”、“顆”、“堆”等的意思,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在識字教學中,師生互動,靈活地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記字形、記字義,讓學生掌握生字。

2.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形象地感受農家小院的景象,初步感知對具體事物的比較。

3.量詞運用於教學中,圖文相連,結合兒歌的學習多讀多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養成留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感受農家的田園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

認識並會讀本課的12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犭”(反犬旁)和“鳥”(鳥字旁),認識並會讀農家小院圖下的8個詞語。

教學難點

知道“大──小”“多──少”兩對意思相反的詞語,瞭解量詞“羣”、“顆”、“堆”等的意思,學會正確使用量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及偏旁卡片

課時安排

共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舉例導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一起看大屏幕,老師問,學生答。

2.教師小結:由此可見大小、多少都是通過比較才能得知的,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識字(二)的第7課《大小多少》。

3.教師板書課題,全班學生齊讀兩遍。

4.師:有一對反義詞就藏在題目中,“大──小”“多──少”。像這樣表示意思相反的詞叫反義詞。

二、初讀韻文,認讀生字

1.初讀課文,教師提出學習要求: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翻到第68頁,藉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圈出本課的生字,另外,讀的時候既不要丟字,也不要加字。

2.認讀生字。

duō shǎo huánɡ niú zhī māo

多少黃牛隻貓

biān yā pínɡ ɡuǒ xìnɡ táo

邊鴨蘋果杏桃

(1)師指出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字音上,“邊”是前鼻韻母,“黃、蘋、杏”都是後鼻韻母,“少、只”都是是翹舌音,“多、黃、邊、果”都是三拼音節,“只”是整體認讀音節,“少、只”都是多音字,要提醒學生注意讀準確。“蘋、杏、桃”都是植物,所以“蘋”的偏旁是草字頭,“杏”的偏旁是木字頭或木字旁,“桃”的偏旁是木字旁。“貓”的左邊叫“犭”(反犬旁),“鴨”的右邊叫“鳥”(鳥字旁)。

(2)跟着老師讀。

(3)跟着小老師讀。哪位小老師願意帶着大家讀一讀?(指名帶讀)。

三、創設情境,看圖學詞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漂亮的圖畫,看課件上的農家小院圖。問:這是一個農家小院,看完圖後,説説農家小院裏有些什麼。

2.學生回答後總結:有蘋果樹、棗樹、鴨子、黃牛、小貓、小鳥,桌子上還有桃子和杏子。

3.認讀帶拼音的詞語。

huáng niú xiǎo māo yā zi xiǎo niǎo

黃牛小貓鴨子小鳥

píng guǒ zǎo zi xìng zi táo zi

蘋果棗子杏子桃子

(1)師指出應該注意的問題。

詞語的朗讀首先要強調讀準字音,比如“鴨子”、“棗子”、“杏子”、 “桃子”中的“子”要讀成輕聲,棗是平舌音,子既是平舌音也是整體認讀音節。

(2)讓學生拼讀圖下的8個詞語。在讀後引導學生髮現:第一行詞語都是動物的名稱,第二行詞語都是水果的名稱。

(3)看着圖下的8個詞語分別找一找圖畫上的動物和水果,找到後跟它們都分別打聲招呼。

4.去掉拼音讀詞語。

黃牛小貓鴨子小鳥

蘋果棗子杏子桃子

(1)男女生比賽讀。

(2)全班同學一起讀。

四、圖文結合,學習韻文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剛才讀的字詞朋友帶入文中,看全文一共有幾節?(4節),標出每一節的序號。每一節有幾句話?(1句話),全文共有幾句話?(4句話),哪兩節比大小?(第一節和第三節),哪兩節比多少?(第二節和第四節)。

2.找四個同學分別讀課文的第一節、第二節、第三節和第四節。

3.課件出示第一節,學習第一節。

(1)誰大誰小?(黃牛大貓小),黃牛和貓比什麼?(黃牛和貓比大小),誰和誰比大小?(黃牛和貓比大小)。

(2)認識文中的量詞,數牛的時候可以一頭一頭地數,數貓的時候可以一隻一隻地數,“頭”和“只”都是量詞,像這樣表示事物數量的詞叫做量詞,分別在量詞“頭”和“只”的下面畫橫線。

(3)師:一個大,一個小,一什麼黃牛一什麼貓?生:一個大,一個小,一頭黃牛一隻貓。

(4)去掉第一節的文字,看圖讀第一節。

4.課件出示第二節,學習第二節。

(1)誰多誰少?(鴨子多鳥少),鴨子和鳥比什麼?(鴨子和鳥比多少),誰和誰比多少?(鴨子和鳥比多少)。

(2)認識文中的量詞,你從哪個字看出鴨子多?(羣)。用“羣”數,你發現了什麼?(數量多,聚在一起)。“很多隻鴨子”或“好幾只鴨子”在一起,可以説成“一羣鴨子”。除了一羣鴨子還可以説一羣什麼?(一羣小雞、一羣小孩、一羣白鵝)。“羣”一般我們都用在動物身上。同一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詞,如:一羣鴨子,一隻鴨子;一隻鳥,一羣鳥。“羣”和“只”都是量詞,分別在量詞“羣”和“只”的下面畫橫線。

(3)師:一邊多,一邊少,一什麼鴨子一什麼鳥?生:一邊多,一邊少,一羣鴨子一隻鳥。

(4)去掉第二節的文字,看圖讀第二節。

5.課件出示第三節,學習第三節。

(1)誰大誰小?(蘋果大棗小),蘋果和棗比什麼?(蘋果和棗比大小),誰和誰比大小?(蘋果和棗比大小)。

(2)認識文中的量詞,數蘋果的時候可以一個一個地數,除了一個蘋果,我們還可以説一什麼蘋果?如:一筐蘋果,一箱蘋果,一籃蘋果。

數棗的時候可以一顆一顆地數,除了一顆棗,我們也可以説一筐棗,一箱棗,一籃棗。

顆”和“棵”這兩個字都讀kē,是同音字,但意思不同。“顆”是頁字旁,“顆”多指圓形或顆粒的東西,用在比較小的東西上面,如:一顆星,一顆心,一顆珍珠,你還會説一顆什麼?(一顆露珠、一顆水珠、一顆寶石、一顆鑽石等)。“棵”是木字旁,“棵”多用於植物,如:一棵大樹,一棵小草,你還會説一棵什麼?(一棵桃樹、一棵柳樹、一棵小樹、一棵禾苗等)。

“個”和“顆”都是量詞,分別在量詞“個”和“顆”的下面畫橫線。

(3)師:一個大,一個小,一什麼蘋果一什麼棗?生:一個大,一個小,一個蘋果一顆棗。

(4)去掉第三節的文字,看圖讀第三節。

6.課件出示第四節,學習第四節。

(1)誰多誰少?(杏子多桃少),杏子和桃比什麼?(杏子和桃比多少),誰和誰比多少?(杏子和桃比多少)。

(2)認識文中的量詞,你從哪個字看出杏子多?(堆)。用“堆”數,你發現了什麼?(數量多,緊緊地疊在一起)。“許多杏子”可以説成“一堆杏子”,杏子可以一堆一堆地數,還可以怎樣數?(一個杏子,一箱杏子,一筐杏子等),數杏子時用“堆”,你還知道一堆什麼?(一堆蘋果,一堆棗,一堆桃子,一堆橘子,一堆花生,一堆樹葉等),桃子除了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一堆一堆地數,一箱一箱地數,一筐一筐地數。“堆”和“個”都是量詞,分別在量詞“堆”和“個”的下面畫橫線。

(3)師:一邊多,一邊少,一什麼杏子一什麼桃?生:一邊多,一邊少,一堆杏子一個桃。

(4)去掉第四節的文字,看圖讀第四節。

五、朗讀韻文,體會韻味

1.課件出示量詞下畫橫線的課文。

2.我們這篇課文是一篇韻文,韻文是講究格律的,甚至大多數要使用相同韻母的字作句子結尾,以求押韻的文體或文章,我們這篇課文每一行的最後一個字就都使用了相同的韻母ao,韻文淺顯易懂,節奏感強,琅琅上口,非常適合兒童朗讀,朗讀的時候,就要把這篇韻文讀得很好聽,要讀出節奏感。

(1)聽老師一邊拍手一邊讀。

(2)全班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讀。

六、根據圖畫試背兒歌

我們這篇課文不僅是一篇琅琅上口的韻文,也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兒歌。

1.全班學生根據每一幅圖畫試背兒歌。

2.全班學生把四幅圖畫連起來試背兒歌。

七、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學生説。老師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並會讀本課的12個生字了,認識了2個偏旁“犭”(反犬旁)和“鳥”(鳥字旁),已經會讀農家小院圖下的8個詞語了,我們學習了課文,認識了“大──小”“多──少”兩對反義詞,認識了文中的量詞,還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

八、佈置作業

1.用量詞説一説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如:一條魚等。

2.回家後把今天學的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

九、板書設計

7大小多少

黃牛貓鴨子鳥

蘋果棗杏子桃

教師教學設計11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體會文章的優美的語言表達的意境與深刻的寓意的關係,瞭解本文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點。

3、聯繫自然與生活,獲得啟示,豐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對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啟示的理解

2、難點:體會景與意的對應關係。

【教學安排】

1、通過朗讀,感知文章的內容,

2、用心體會深刻的寓意,學生自主探究,

3、觀察自然、思考生活,聯想人生,獲得啟示,豐富思想

4、讀寫結合,鍛鍊學生的觀察和表達,深化感受與思想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中,我們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發,夏的熱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讓我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斕,一切生命才如此豐富,生活才有了意義而顯得精彩。散文《春》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煥發的勃勃生機和無窮生命力,給人精神上的愉悦與激勵。《夏之絕句》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與生命之美是瞬間的,脆弱的,只有我們讓自己浮躁的心平靜下來,關注大自然,才能發現美,才能體會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詩中的物候》告訴我們,古人從大自然的觀察中悟出了物候與農業生產的關係,還能借物抒情,表達自己的情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所寫的《大自然的啟示》,看看一個外國人又從大自然獲得了那些啟示。

(開篇激趣,讓學生對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鋪墊。利用本單元的前幾篇學過文章,從啟示這個角度總結一下,可以達到“温故而知新”,並順利地過度到本文的學習。)

1、整體感知,讀中説品

㈠初讀文章

⑴檢查預習,梳理字詞

⑵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聽配樂朗誦

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學生讀後自由説説文本的內容

要求:不看書,用自己的話概述或用課文中的重要句子複述:語言通順,意思連貫。

(學生初讀課文,讀出感情,説出大意,加強對文本的理解的力度,為下一步打好基礎。教師不講,學生自己去讀,在聽讀中感知文本的內容,完成自主學習文本,自主誦讀,自主吸納文中的營養。學生説內容這個環節的設計,一方面促使學生提高吸納的效率,另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體現了學生的的學習的主體地位。)

㈡再讀文章,讀中説品析

⑴學習跳讀文章,尋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語句或段落品讀。

要求:讀也語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運用朗讀的技巧。

⑵學生交流,説出朗讀的方法與原因,教師點評。

要求:可以説整個語段的語氣語調的特點,也可以説一句話中的一個或幾個詞的讀法。

(這個板塊意在引導學生加強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學生個人對文本的個性化的領悟,從學生自主的個性化的朗讀探究中,自主地領悟文本的內涵。讀中品,品中讀,真正達到學生在聽讀中領悟文本的目的。)

2、問題探究,質疑解難,加深認識,品中説悟。

⑴作者在文中寫了大自然哪些物象,從中領悟到什麼人生的啟示?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⑵從全文來看,本文的主旨是什麼?

⑶本文的描寫的景與表達的意有什麼關係?探究託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點?

學生結合問題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後四個人為一個小組,自選一個小組長,進行研討,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寫下來。)

過程:第一步。學生自讀,小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組間交流。

第三步。師生共同對問題進行探究,形成對文本解讀中問題共識。

(這一板塊主要的目的是對文本內容的感知,讓學生對文本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並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明確文章的主旨。提出的問題,為的是加深對內容主題的理解。通過合作與探究,激發學生的思維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質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對話中,提高表達能力。養成讀書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習慣。)

第二課時

3、品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説品。

⑴學生自由選擇品味點或是難點,進行朗讀。

⑵交流自己的體會,提出自己的疑點。學生答疑,教師點撥。

教情設想:幾個精闢的句子理解。

①人生要經受“風雨的磨練和洗禮”,而事實上人生的風雨是時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雲,時刻變化。在文中找出寫雲變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寫人心、命運變化的句子?

明確:雲,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時刻潰散崩離,時刻瞬間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運:明明暗暗、各式各樣、分分秒秒、變幻莫測,人生如流雲。

②人生變幻,悲喜交加,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呢?

學生討論明確: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個人都要擁有坦誠、謙虛的胸懷,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負責的工作,必可體會出那漫長人生中的無窮情趣。

③聲朗讀最後兩段,思考揭示了什麼道理?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明確:人生要經歷崇山峻嶺般的起起伏伏,經歷風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難,繼續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頭,永遠有着我們的希望。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訴我們的大自然的啟示。

(這一板塊的教學主要的培養學生從不同有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語言優美與深刻的內涵。體會文章運用語言表達思維的特點,從語言品味這個角度去把握作者思維,從而達到訓練學生的思維的目的。)

4、觀察大自然,結合生活,展開聯想。讀寫結合,訓練能力,拓展思維。

⑴你從作者表達的對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麼一個人?我們應該對待生活?

⑵你還能從大自然中獲得哪些啟示?

學生自由發言,探討與交流。

(本教學板塊目的在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用課文的深刻思想啟發學生對生活細心地去觀察每一件小事,深入的認識。立足學生的個性的感受,從課本走向課外,學會關注自然與生活的細節,讓學生在讀書中學做人,在生活中學做人,在自醒自悟中成長。)

5、教師小結

6、佈置作業

我們身邊的自然變化,試着也用細膩的語言表達出來?從中領悟到什麼啟示,用抒情議論的句子表達出來?題目自擬,

教師的點撥:

你看過山嗎?山是偉大壯闊的。你看過海嗎?海是寬廣無邊的。一片偶然飄落你手中的落葉能讓你想到什麼?是它過去曾擁有的歷史?是它來自何方?還是依*在枝頭上的歲月中所看見的大大小小的、數也數不清的人人事事?

我一直認為,人生在大自然中領悟很多,難道不覺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着人的壓力、失意、競爭以及喜樂悲愁嗎?好,就拿月亮來説,月圓月缺這種自然的現象,常常代表親友的團聚、離散。螞蟻和蚜蟲,就表現了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過獨自生活的蜜蜂嗎?他們講求的是團結、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還帶給我歲月匆匆,務必要珍惜光陰的啟示。你看過那日出和日落,彷彿剛剛旭日東昇,轉眼間卻是星月稀疏。夜來香綻放了,又萎謝了,若是説,落花、殘葉曾代表着一個個絢麗的生命,那麼,它實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轉眼間化為死寂的乾枯,蝶兒在夏季熱鬧以後,也會僵死在花兒的冷香裏!雖然,它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但它們在有限的時間裏寫下最美好的歷史,這不也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啟示嗎?

生命雖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色彩,但可稱之永恆,是嗎?

教師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認識釐米和用釐米量。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長度單位—釐米的實際長度。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教材先説明尺子的用處,之後讓學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認識1釐米、2釐米……的長度。例1,是用尺子錄圖釘的長度。使學生初步感知1釐米的大致長度。例2.安排了讓學生錄一條線段和錄自己手指寬度的實際動手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清楚1釐米到底有多長。以加深學生對釐米的認識。例3.是量紙條的長度。使學生知道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通過例題和綜合應用練習。使學生初步學會量物體的長度。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本課的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順應學生認知規律。滲透學法。

本課認識I釐米和幾釐米。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用釐米量三個知識點的教學。我都按照“觀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實踐創造”的模式進行。創設一系列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

2.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細緻、到位。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形成技能。

3.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

【學情分析】

本節課學習長度單位釐米和用釐米錄。學生對物體的長度己有初步的認識。但這節課是認識長度單位的開始,必須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長度概念。

學會錄長度的基本方法。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

並能夠在實際中運用。教學難點是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篩得測最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並學會用釐米錄比較短(整釐米長)的物體的長度。

2.在實際觀察和操作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習慣。初步感受知識來源於實踐並應用於實踐的觀點。

3.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造。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課件、實物投影、學生尺子。學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

學生準備:學生尺子、剪刀、圖釘、線、寬I.釐米的白紙條、小棒、彩條卡片(黃彩條長8釐米。紅彩條長5釐米)、邊長是1釐米的小方塊、數字卡片、反饋牌等。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電腦顯示:兩條線段。一根長10釐米。豎放;另一根長11釐米。橫放。請同學們猜一猜。這兩條線段。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可能猜豎放的長。也可能猜兩根一樣長。

設問:用什麼辦法可以準確地知道它們的長度呢?

【設計意圖】:開課。通過比較線段的長短。使學生回憶己有的生活經驗,從而得出要知道物體的長度。需要用尺子最。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刻度尺教師提出問題,折導學生分組討論。

電腦顯示討論題:

1.拿出你們的尺子。認真觀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2.關於這些共同點。你們想知道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到學生討論中。

3.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4.師生評價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天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讓學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説一説、找一找。指導學生在生動愉悦的氣氛中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從變化多樣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同時也提供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契機。便於學生進入積極探求新知的狀態中。

(二)認識釐米1.1釐米有多長?請大家嘗試着在尺子上指出來。

2.電腦顯示從0到1,從1到2.從2到3……每段的長都是I釐米。通過認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總結出:每相鄰兩條較長的刻度線之間的長度都是1釐米。

3.從0到2.這兩條刻度線之間有幾釐米?從0到3呢?從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釐米?你是怎樣看出來的?你可得出什麼結論?

教師教學設計13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從得氧和失氧的分類標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2、從化合價變化的分類標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3、培養學生用概念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推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探究與活動,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發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學生進行對立統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使學生形成勇於創新的習慣、培養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探究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發展

[教學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人類的衣、食、住、行,生物體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化工生產約50%以上的化學反應等等都涉及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與我們的生活、生命、生產有着十分重要的關係,例如,研究燃燒中的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燃燒效率及產物對環境的影響等問題與本節知識有密切關係。下面我們就討論氧化還原反應這一問題。

師:國中學習的燃燒是指可燃物與空氣中氧氣發生的發光、放熱的氧化反應,現在我們來進一步研究。請同學們舉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實例。

[板書]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

新課推進

師: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學生填寫此表)。

引導學生討論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概念。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氧化反應

還原反應

分類標準

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否同時發生

CuO+H2====Cu+H2O

H2跟O2結合生成H2O的過程稱為H2的氧化反應

CuO跟H2反應失去O的過程,稱為CuO的還原反應

得氧、失氧的角度

Fe2O3+3CO====2Fe+3CO2

生:得出以下結論

[板書]根據反應中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分類標準:得失氧的情況。

氧化反應: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失去氧的反應。

師:在複習化合價概念的基礎上,請分析填寫下列表格: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反應前後化合價升高的元素

反應前後化合價降低的元素

是否屬於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反應與化合價升降的關係

還原反應與化合價升降的關係

是否只有得氧、失氧的反應才是氧化還原反應

CuO+H2====Cu+H2O

2Mg+O2====2MgO

Fe2O3+3CO2====Fe+3CO2

2Al2O3====4Al+3O2↑

2H2O2====2H2O+O2↑

Mg+2HCl====MgCl2+H2↑

Mg+2H+====Mg2++H2↑

Fe+CuSO4====Cu+FeSO4

Fe+Cu2+====Cu+Fe2+

師:CuO+H2====Cu+H2O

1、在以上反應中,氧化銅發生氧化反應還是還原反應?依據是什麼?

2、標出反應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從中分析三種元素化合價各有什麼變化。

小結國中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知識後,引導學生把氧化還原反應跟化合價變化聯繫起來。

[合作探究]

2Na+Cl2====2NaCl

H2+Cl2====2HCl

這兩個反應雖沒有氧的得失,但是氧化還原反應,為什麼?哪種物質發生氧化反應,哪種物質發生還原反應?為什麼?

[課堂小結]

上述[合作探究]討論後,得出:

物質所含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的一類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發生氧化反應;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發生還原反應。

[板書設計]

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

1、定義:根據反應中物質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2、兩類標準:

(1)得失氧的情況

氧化反應:得到氧的反應。

還原反應:失去氧的反應。

(2)化合價升降情況

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發生氧化反應;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發生還原反應。

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

[活動與探究]

下列反應中哪些是氧化還原反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各是什麼物質?

2NaBr+Cl2====2NaCl+Br2

2NaOH+H2SO4====Na2SO4+2H2O

MnO2+4HCl====MnCl2+2H2O+Cl2↑

Ca(ClO)2+CO2+H2O====CaCO3↓+2HClO

[隨堂練習]

1、下列各類反應中,全部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分解反應B、化合反應

C、置換反應D、複分解反應

2、下列各説法正確的是()

A、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某元素由化合態變為單質,此元素可能被還原,也可能被氧化

B、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還原反應

C、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是氧化反應

D、化合物分解的產物有單質,則該分解反應必屬於氧化還原反應

3、下列反應中屬於氧化還原反應,但反應類型不屬於四個基本反應類型的是…()

A、Fe2O3+3H2SO4====Fe2(SO4)3+3H2OB、CuO+H2====Cu+H2O

C、Fe2O3+3CO2====Fe+3CO2D、H2+S====H2S

教師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弄懂詞語的意思。結合書下注釋,把握課文內容。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能夠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辨析詞語的能力。

3.瞭解孟子捨生取義的道德主張,感悟其所包含的積極意義。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觀。

二、基礎知識

1.生字

孟mng ①指農曆一季的第一個月。②舊時在兄弟的排行次序裏代表最大的。③姓。

2.區別字

欲( )謙( )猛( )

浴( )兼( )孟( )

3.正音字

亦y兼jiān

4.解詞:

欲:喜歡,想要。義:正義。得兼:兼得。

取:求取。舍:放棄。生:生命。

熊掌:味道很美的珍貴食品。捨生取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這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結合課下注釋的譯文,學生能夠比較容易的理解課文的主要意思。在此基礎上,試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但對短小的課文內容中藴含着的深刻道理還需進一步學習才能更好地理解感悟。

2.教學重點:

結合書下的註釋理解課文的意思。

3.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捨生而取義的真正意義。

4.教學突破點:

以舍魚而取熊掌為突破點,分析取捨的原因,從而進一步分析,面對生命與道義選擇的時候,孟子為什麼要寧可犧牲生命也不違背道義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捨生取義的人或事例,從而深刻理解捨生取義的真正含義。

四、教法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學會本課的生字。引導學生結合註釋,瞭解課文大意。結合註釋,理解文章的意思。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捨生取義這個成語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生與死,義與利是自古以來人民議論的人生課題。我們將要學習的《孟子》中《捨生取義》這篇古文,論述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

(二)作者簡介。

(三)學習生字,掃清字詞障礙。

(四)結合註解,理解文字意思。

把文章分為兩層來理解,一是對魚和熊掌的舍與取,二是對生與義的舍與取。讓學生先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

(五)小組討論:結合實例,説一説你對捨生取義的理解引導學生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方誌敏、劉胡蘭、聞一多等及98`抗洪英雄、海空衞士王海、抗非典的醫務人員等為例,説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義的內涵有了新的內容和發展以社會之穩定、祖國之昌盛、民族之富強為最大價值取向,併為之奉獻一切。

(六)課後作業:熟讀課文。把捨生取義講給家人聽。

五、板書設計

捨生取義

魚取熊掌

熊掌

生捨生取義

六、資料索引與精華

作者簡介:孟子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主張法先王,在孔子仁學基礎上,提出系統的仁政學説,在人性方面,因襲孔子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主張性善。存在決定意識,物質決定精神,孟子觀點帶有明顯的唯心主義。不過他提出的捨生取義的觀點,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商品經濟的今天,都具有積極意義。

教師教學設計15

檢查教案評語教導處工作紀錄

撰寫教案普遍比較認真。

教案規範、詳細,教學目的明確,既有知識目標,又有情感目標,還有德育目標。

重難點突出,教法選擇靈活恰當,教學過程設計較詳,並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的師生互動過程設計。

板書設計有創意,知識聯絡圖文結合。

作圖非常規範,非常漂亮,還有課後小結。

注意用不同的色彩強調語句中的重點,一目瞭然。

教案非常詳細,結合時政,有大量的文字敍述。

教案格式規範,一筆一劃書寫很認真,很漂亮。

教案檢查與評價作為教學常規管理的一部分。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案改革勢在必行,以適應課改的要求。那麼作為學校管理者對於教案檢查與評價也應適應改革,引領教師編寫切實有效的教案,提高教師業務能力。

一、教案編寫--濤聲依舊

目前,教師編寫的教案仍然是"濤聲依舊",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與學校管理者對教師的教案檢查與評價有關。教案的評價有以下幾個誤區:

1.注重書寫,忽視新思想、新方法的體現。檢查與評價教案設計的好壞,往往憑着書寫工整、結構完整、環節清楚、字數多少、板書設計、教學隨筆數量等來評定教案的優劣。而其中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方法這些本質的東西,往往被忽略,有個性的教案往往得不到公正的肯定和倡導,"逼迫"教師隨"大流",不敢站到課改的前沿,久而久之教師的教案就還原到管理者的意識上來,迎合理管者的要求。

2.注重格式,忽視差異性、個性的體現。目標、重難點、提問、板書、課時、教具等均作統一要求。不考慮教師的個性、教學經驗與能力、學科的差異、內容的側重,不顧教師、班級的實際情況,追求統一的檢查與評定,束縛了教師的創造性的發揮,導致了教案形式上的"八股文",使本來很嚴肅、很有創意的編寫變成抄寫,喪失了教案設計的意義。

3.注重詳案,忽視合理性、操作性的體現。檢查者只關注教案本身編寫的頁數、書寫工整程度、環節結構完整程度。而不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結合,不與教學過程結合,不與教學效果結合,教案設計的合理性與操作性缺乏深入細緻的檢查。

二、教案檢查--關注內容

教案檢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教學?還是為了管理?這值得學校管理者的深思。而檢查教案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案的設計是否關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教案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案檢查必須關注教案設計對"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教育理念的體現。

2.教案的設計是否體現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個性特徵。如果教案本身缺乏個性特色,就談不上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和創新精神。所以檢查時不要過分強調統一要求,一種模式,要鼓勵、倡導教師編寫各具特色、富有個性的教案,尊重、發揮教師的個性特色和創新精神。

3.教案的設計是否關注環節的安排、活動的組織等大體輪廓。而不要對課堂教學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給各種不確定性的因素留下足夠空間,便於教師調控,有利於課堂動態的生成,注重用於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案。

4.教案的設計關注教師是否把握教材重難點,明確教材內容與知識結構,是否瞭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確定"以學定教"的原則,從而達到"教"為"學"服務的目的。鼓勵、倡導教師將教案設計變成學案設計,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三、教案評價--價值取向

教案評價要引領教師編寫實用的有價值的教案,以適應新課改要求的教案,提高教師編寫教案水平。

1.教案評價要以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為宗旨。評價者應當思考審視該教案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實用價值如何?優點有哪些?需改進的有哪些?教案對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起到多大的推動作用?教師教學理念是否提升?教學方法是否更新?我們的評價能否幫助教師改進不足,提升教案實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教案評價需要不斷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質。評價者自身素質不高,觀念陳舊,或對新課程、新理念、新教法、新學法、新課程把握不準,瞭解不夠,憑着個人的主觀意志或傳統方法,對教師的教案進行評價,勢必造成"外行指導內行",不僅起不到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理念、督導教師完成教學目標的作用,還會給教師以誤導和反感。

3.教案評價要看過程,更要看結果。教師編寫教案的最終目的無非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素質提高。我們如果只盯在教師編寫教案的過程,只關注教師編寫教案層面上。那麼,教師就會迎合你,將教案編寫放在了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結果將使教師80%的精力放在編寫(通常是抄襲)教案上,而只將20%的精力放在教學和其他過程,這還能指望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嗎?因此,對教師教案的評價,我們應該既看過程,也要看結果。如果我們的評價促使教師是用20%(最好更少些)的精力編寫教案,而將80%(最好更多些)的精力用在鑽研教材、瞭解學生,學習理論,借鑑經驗、預設方案上,那麼我們的評價目的就達到了。一句話,教育是腦力勞動,評價的目的促使教師從過多過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腦力勞動。

4.教案評價應傾聽教師的看法。進行平等的對話、協商,力求被評價者最大限度地接

受、認可評價的結果。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教師發現問題,改進不足,為優化課堂教學打好基礎,從而充分發揮教案評價的督

佈置作業量適度,批改規範,沒有漏批現象。

用色統一,形式美觀,及時復批。

作業本保存完好,錯題有復批。學生書寫工整。

作業書寫規範整潔,格式新穎,批語有鼓勵性。

作業批改及時、認真有特色。

作業批改“勤”,多達67次,全批全改。

不僅批改了作業本,改錯本,而且把單元訓練習題也全批全改。

在全批全改基礎上給每位學生的每次作業都作有簡短評語。

作文批改比較規範,有旁批、有總批、有分數。

老師作業批改較勤、次數較多。

通過佈置多種形式的作業,全面關注學生,並且作文的批改詳細、規範。 教師作業佈置基本上均是把學科主幹知識、重點內容以作業本形式上交。

篇二:檢查教案評語

檢查教案評語教導處工作紀錄

撰寫教案普遍比較認真。

教案規範、詳細,教學目的明確,既有知識目標,又有情感目標,還有德育目標。

重難點突出,教法選擇靈活恰當,教學過程設計較詳,並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的師生互動過程設計。

板書設計有創意,知識聯絡圖文結合。

作圖非常規範,非常漂亮,還有課後小結。

注意用不同的色彩強調語句中的重點,一目瞭然。

教案非常詳細,結合時政,有大量的文字敍述。

教案格式規範,一筆一劃書寫很認真,很漂亮。

教案檢查與評價作為教學常規管理的一部分。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案改革勢在必行,以適應課改的要求。那麼作為學校管理者對於教案檢查與評價也應適應改革,引領教師編寫切實有效的教案,提高教師業務能力。

一、教案編寫--濤聲依舊

目前,教師編寫的教案仍然是"濤聲依舊",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與學校管理者對教師的教案檢查與評價有關。教案的評價有以下幾個誤區:

1.注重書寫,忽視新思想、新方法的體現。檢查與評價教案設計的好壞,往往憑着書寫工整、結構完整、環節清楚、字數多少、板書設計、教學隨筆數量等來評定教案的優劣。而其中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方法這些本質的東西,往往被忽略,有個性的教案往往得不到公正的肯定和倡導,"逼迫"教師隨"大流",不敢站到課改的前沿,久而久之教師的教案就還原到管理者的意識上來,迎合理管者的要求。

2.注重格式,忽視差異性、個性的體現。目標、重難點、提問、板書、課時、教具等均作統一要求。不考慮教師的個性、教學經驗與能力、學科的差異、內容的側重,不顧教師、班級的實際情況,追求統一的檢查與評定,束縛了教師的創造性的發揮,導致了教案形式上的"八股文",使本來很嚴肅、很有創意的編寫變成抄寫,喪失了教案設計的意義。

3.注重詳案,忽視合理性、操作性的體現。檢查者只關注教案本身編寫的頁數、書寫工整程度、環節結構完整程度。而不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結合,不與教學過程結合,不與教學效果結合,教案設計的合理性與操作性缺乏深入細緻的檢查。

二、教案檢查--關注內容

教案檢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教學?還是為了管理?這值得學校管理者的深思。而檢查教案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案的設計是否關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教案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案檢查必須關注教案設計對"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教育理念的體現。

2.教案的設計是否體現教師的教學風格與個性特徵。如果教案本身缺乏個性特色,就談不上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和創新精神。所以檢查時不要過分強調統一要求,一種模式,要鼓勵、倡導教師編寫各具特色、富有個性的教案,尊重、發揮教師的個性特色和創新精神。

3.教案的設計是否關注環節的安排、活動的組織等大體輪廓。而不要對課堂教學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給各種不確定性的因素留下足夠空間,便於教師調控,有利於課堂動態的生成,注重用於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案。

4.教案的設計關注教師是否把握教材重難點,明確教材內容與知識結構,是否瞭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確定"以學定教"的原則,從而達到"教"為"學"服務的目的。鼓勵、倡導教師將教案設計變成學案設計,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三、教案評價--價值取向

教案評價要引領教師編寫實用的有價值的教案,以適應新課改要求的教案,提高教師編寫教案水平。

1.教案評價要以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為宗旨。評價者應當思考審視該教案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實用價值如何?優點有哪些?需改進的有哪些?教案對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起到多大的推動作用?教師教學理念是否提升?教學方法是否更新?我們的評價能否幫助教師改進不足,提升教案實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教案評價需要不斷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質。評價者自身素質不高,觀念陳舊,或對新課程、新理念、新教法、新學法、新課程把握不準,瞭解不夠,憑着個人的主觀意志或傳統方法,對教師的教案進行評價,勢必造成"外行指導內行",不僅起不到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理念、督導教師完成教學目標的作用,還會給教師以誤導和反感。

3.教案評價要看過程,更要看結果。教師編寫教案的最終目的無非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素質提高。我們如果只盯在教師編寫教案的過程,只關注教師編寫教案層面上。那麼,教師就會迎合你,將教案編寫放在了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結果將使教師80%的精力放在編寫(通常是抄襲)教案上,而只將20%的精力放在教學和其他過程,這還能指望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嗎?因此,對教師教案的評價,我們應該既看過程,也要看結果。如果我們的評價促使教師是用20%(最好更少些)的精力編寫教案,而將80%(最好更多些)的精力用在鑽研教材、瞭解學生,學習理論,借鑑經驗、預設方案上,那麼我們的評價目的就達到了。一句話,教育是腦力勞動,評價的目的促使教師從過多過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從事腦力勞動。

4.教案評價應傾聽教師的看法。進行平等的對話、協商,力求被評價者最大限度地接受、認可評價的結果。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教師發現問題,改進不足,為優化課堂教學打好基礎,從而充分發揮教案評價的督

佈置作業量適度,批改規範,沒有漏批現象。

用色統一,形式美觀,及時復批。

作業本保存完好,錯題有復批。學生書寫工整。

作業書寫規範整潔,格式新穎,批語有鼓勵性。

作業批改及時、認真有特色。

作業批改“勤”,多達67次,全批全改。

不僅批改了作業本,改錯本,而且把單元訓練習題也全批全改。

在全批全改基礎上給每位學生的每次作業都作有簡短評語。

作文批改比較規範,有旁批、有總批、有分數。

老師作業批改較勤、次數較多。

通過佈置多種形式的作業,全面關注學生,並且作文的批改詳細、規範。

教師作業佈置基本上均是把學科主幹知識、重點內容以作業本形式上交。

篇三:教案評語

教案規範、詳細,教學目的明確,既有知識目標,又有情感目標,還有德育目標。

重難點突出,教法選擇靈活恰當,教學過程設計較詳,並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的師生互動過程設計。

板書設計有創意,知識聯絡圖文結合。

作圖非常規範,非常漂亮,還有課後小結。

注意用不同的色彩強調語句中的重點,一目瞭然。

教案非常詳細,結合時政,有大量的文字敍述。

教案格式規範,一筆一劃書寫很認真,很漂亮。

教案檢查與評價作為教學常規管理的一部分。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案改革勢在必行,以適應課改的要求。那麼作為學校管理者對於教案檢查與評價也應適應改革,引領教師編寫切實有效的教案,提高教師業務能力。

城關二小數學組教學常規檢查小結 馮鑫鑫 一、檢查概況 20xx年12月19日教導處聯合各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對全校後階段的教學常規工作進行了檢查。此次我們數學組共有17名教師接受檢查。總體來説絕大多數教師的工作成效是令人欣喜的值得肯定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整改。 二、主要成績 ㈠、教案編寫情況⑴實效大。大多數教師編寫教案能根據學情課型緊靠《課標》重點突出體現特點落實目標滲透理念教學環節清晰合理富有針對性和實用性。⑵“餘糧”足。大部分的教師能精心準備認真撰寫數量足夠大多數教師有一週的“庫存糧”。⑶形式活。教案呈現方式多有自己撰寫有集體備課個人增減有在文中批註等但更多的是自撰的。⑷有反思。大部分教師都能及時地在教案後面寫上自己的教學感受體驗思考頓悟內容豐富形式靈活。 ㈡作業佈置與批改⑴作業佈置有廣度大多數教師能踐行中心校就作業佈置的具體要求做到“堂堂有作業課課有練習”。有一部分教師還從時間類型要求等不同層面上做“細活”。⑵設置作業有維度多數教師能根據學情與教材特點從夯實基礎落實目標提高能力發展潛力等多重目的出發自設了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綜合作業。⑶批改作業有效度教師們都能及時認真細緻準確地批改作業做到符號規範反饋及時重視矯正。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三、存在問題 1、個別教師教案編寫簡單空洞缺乏實用性。 2、少數教師的作業佈置分量偏少缺少精心設計未能有效地達到鞏固和提高的目的 3、一部分學生的作業習慣差和作業矯正效果差仍是“頑疾” 四、整改意見 1、重視教學常規工作的過程性管理提高學校工作的整體效益 2、培養學生良

好的作業習慣提高矯正的有效值 3、開展“如何對待錯題”專題研討實現師生“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