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中國的隱性農業革命》的讀書筆記

欄目: 農業經濟管理 / 發佈於: / 人氣:7.83K

中國的人口壓力是如此沉重,要提高農村人口的收入,需要的是一種新型的農業革命,而中國農業在改革開放以來所經歷的變化堪稱一場隱性革命。

《中國的隱性農業革命》的讀書筆記

這場中國農業的隱性革命,其主要動力來自農業外,即主要來自非農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消費轉型和市場需求——隨着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農產品消費結構以及連帶的農業生產結構都發生了根本性轉向。這意味着全人口在食物消費上的結構性轉化,即從以糧食為主的消費型轉到糧—肉、魚並重(相似西方式)的消費型。而種植業內部,更有另一個結構性的轉化,即從“以糧為綱”到糧—菜、果兼重型。

但即便是發生了這樣的結構性轉化,持續上升的`大規模非農就業、持續下降的人口自然增長以及持續轉型的食物消費和農業結構,也導致了務農人數的顯著下降,而這樣的下降又正好與農業向相對高價值和高勞動需求產品轉型同步,其結果將是農業勞動人員人均勞動以及收入的提高。

農業向高值農產品的轉向賦予農業人員較高的人均GDP,主要不是體現於絕對產量的上升,而是體現於產值的上升。

在向高值農產品轉化的趨勢下,部分農民獲益於相對高值的“新農業”,諸如新型種養結合或拱棚蔬菜的農户。在中國,從事新農業的農户也許已經佔到1/3的比例。他們得益於單位土地的進一步勞動密集化和資本密集化,可以憑藉更小面積的農場達到全就業的狀態,並且獲得成比例或更高的勞動報酬,由此提高收入。

當前中國農業的勞動力,即使減掉一半,中國的農業仍將以小規模、相對密集的經營為主,並且未來也仍將依賴小農場。

中國農業的出路不在大農場而在於新時代的小農經濟,在於使用市場機制和激發農民通過市場牟利的積極性,讓農民自願成立獨立的合作組織或其他類型的利益團體,疏導市場信息,組織、指導生產和銷售,並從有談判權力的位置來利用市場,而不是單獨且脆弱的受人擺佈,從而農民(包括“農村經紀人”)和代表農民利益的團體,在與商人和公司交易時,才有可能達成平等交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