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農業機械化現狀與發展趨勢論文

欄目: 農業經濟管理 / 發佈於: / 人氣:9.15K

摘要:農業發展問題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根本問題,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對國民經濟具有不可替代的貢獻作用。農業機械是現代農業的基礎裝備,對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加農產品供給、保證農業穩步發展起了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文章論述了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現狀,探討了今後中國現代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趨勢,以期為我國農業機械行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農業機械化現狀與發展趨勢論文

關鍵詞:農業工程;農業機械化;發展趨勢

1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

(1)農田作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建國初期,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只有8.01萬kW,農用拖拉機只有一百多台,農業用載重汽車、聯合收割機這些大型的農用機械就更少了,幾乎為零。農業的機械化水平很低,綜合統計甚至不足百分之一。現建國近七十年,經過舉國上下不遺餘力的改革和發展,國家的製造業能力和水平空前提高,農業機械的實際保有量大幅上升,相比較建國初期,增量至少千倍,有些常用種類的生產機械增量達萬倍之多。實現農業機械化作業的領域,已不僅僅侷限於糧食生產,更加進一步面向各類經濟作物;從單一的種植業模式發展出系統的農業產品加工業、副業、養殖水產業等等;耕作方式也從簡單粗放的大田農業轉為操作高效、管理便捷的設施農業,不僅着眼於生產過程本身,更注重培養產前+產後的鏈條。以幾種主要糧食作物如小麥、水稻、大豆和玉米等的生產為例,都已實現較高的機械化程度,其中小麥生產更是一馬當先,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播種、收穫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74%和72.8%)。

(2)農機產品多樣化發展。我國的農業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調整,國家本着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推行和實施了一系列環保措施,陸續出台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等產業政策,使傳統作物種植面積呈現逐年遞減的狀態,增加了很多經濟作物和蔬菜、果類產品的種植面積。從發展農業機械的角度,傳統作業的機械保有量增速必然減緩,而新興農業產業佈局所需求的經濟作物機械必然增加。隨着近年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設施農業的裝備及節水效能在全國範圍建立了一批示範項目,因其卓越的性能表現,帶動了此類技術和設備的推廣應用。所以農業機械產品本身的技術性能也在不斷更新和提升,產品擁有越來越大的附加值空間。

(3)農機作業向市場化、社會化服務發展。我國傳統的農户作業模式相對封閉,家家户户耕種規模都不大,很少有人在這種狀況下去特意購買農機,因為不必要,且經濟上不划算。這就引出了一個課題———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農機作業真正開始向市場化、社會化邁進,還要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全國性跨區域小麥機收割説起。跨區機收的開展,使聯合收割機使用時間從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1個多月,這樣一來,小麥收割效率上來了,聯合收割機利用率提高了。這一措施讓許多農民實現了小麥收割機械化操作的願望,農業機械綜合利用的經濟效益也得到了體現,同時,聯合收割機的保有量也因此大幅增加。此舉帶動其他農業產業作業方式朝着集中的機械化生產推進。此後,各地農機作業協會、合作社以及作業公司不斷湧現。

2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趨勢

(1)技術創新。農業機械要發展,必須重視技術的創新,無論傳統的種植業、畜牧業,還是新興的農業產業。從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歷程看,傳統農機功不可沒。農業耕作由於其作業區域的廣泛性和生產的季節性特點,作業時段集中,作業量大,百年來傳統的農業機械解放了部分生產力,發揮着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的重要作用。同時,老式機器也在技術層面不斷大膽地變革和創新,力求適應新的農藝要求,匹配生產發展的需要。進入新世紀以來,農業機械的裝備技術,跟隨國家的產業戰略,進一步融合高科技成果,獲得全面發展,在電力電子、信息聯動和微控技術的主導下,向着智能型、機電一體化方向快速發展。國家倡導的各種跨領域應用技術研究和科技主導型農業產業化開發進程,幫助一大批新技術成果運用於農業機械裝備,這些改變很好地適應了重質量、降成本、提效率的現代農業生產需要,一方面解放和發展了農業生產力,一方面便捷了勞動者的生產操作,改善勞動環境,增加生產過程的安全保障。

(2)種植科學管理和水土環境保護。日新月異的耕作技術不僅大幅提升產業規模和生產能力,也有助於整合農田和水土資源利用。各種少免耕、秸稈覆蓋、減輕機械作業對土壤壓實等等在不同自然條件、氣候條件下因地因時,合理規劃的農田水土保持耕作技術和措施,新型的耕作裝備,乾旱少雨區的集水、微灌技術,對於旱作農業和節水農業尤為重要。作為傳統農業工程學科的重要課題,在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戰略的驅動下,水土保持方向的研究與實踐,將把信息技術在環境監測領域的應用和自動控制在智能化灌溉技術層面的集成作為重點方向。(3)建立基於信息管理的生產技術體系。綜合應用現代信息高新科技和農業裝備技術、作物生產和農業資源環境管理決策等先進科技成果的“精細農業”技術,是21世紀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先導性技術之一。該技術在保證信息來源可靠的前提下,實時獲得並處理相關數據。這項工作的完成,要依賴高精度傳感器,因此需要能夠快速採集環境、土壤和農田作物各樣本基本數據的高性能傳感器、智能分析儀器和等級匹配的定位系統,開發出能夠基於模型、數據和知識,以運算結果為依據來提供決策參考的'計算機輔助系統,製造出可以對各種生產條件和環境變化作出量化反應的農業機械,以實現彙總信息數據,完成運算分析並精確定位、精準控制的農業機械作業。

(4)重視農業機械標準化技術。近年來,技術標準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特定活動,過去主要集中於解決產品零部件的通用和互換問題,這種現在看來近乎封閉和狹隘的模式,很多時候淪為一個國家實行貿易保護的壁壘,成為非關税壁壘的主要形式。許多國家都把目光從重視專利工作更多地轉向重視標準。專利的影響可能是某個企業,或者是若干企業,強調對專利所有權人的保護。而標準卻能實實在在影響一個產業,甚至塑造一個產業,乃至以這種影響力改寫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現在各國都能清醒地認識到,通過在技術標準中確立某種技術要素或設立某項技術指標,就有可能建立一套屬於本國的技術貿易壁壘體系。這個問題隨着經濟的增長、認知力的進化以及二者的相互促進,越來越突顯。20世紀下半葉之前的很長時間裏,農業機械的技術更迭速度緩慢,而今天,在受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支配的經濟利益驅使下,發展觀唸的開放,新的、好的技術大批應用在農業生產設備上。在這個背景下,要謀取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就要不失時機、不遺餘力地實施技術創新、牢固技術儲備、強調知識產權。技術標準就是技術專利追求的最高形式。標準在競爭中越重要,標準制定者就越有市場話語權。

3結語

隨着經濟和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機化科技含量效益日益提高。知識經濟的時代多學科綜合和交叉特色的現代農業機械化設備是支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手段。所以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按市場規律運作,抓住機遇,推動農機科技進步,增強農機技術創新能力,建立健全新型農機服務體系等,實現我國農業機械化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文.國外農機化現狀和發展趨勢(中)[J].中國農機監理,2015,(5):42-44.

[2]張喻.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現狀及對策[J].世界農業,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