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貿易

高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論文

欄目: 貿易 / 發佈於: / 人氣:3.06W

論文摘要:基於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及省內高職院同行關於《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改革的實踐,本文作者發現該課程教學改革存在教學管理不合理、師資結構及質量有問題、實踐教學不理想、考核方法落後和學生外語能力不足等制約因素,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高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工學結合教學改革

在中國對外貿易發展迅猛和外貿人才急缺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外貿人才培養更顯重要。《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是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核心課程,也是南京交院(簡稱我院)管理系報關與國際貨運、物流管理、電子商務等8個專業的考試課程。近年來我院大力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本課程作為立項精品課程進行了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探索。基於我院及省內高職院同行的教學改革實踐,本研究對工學結合背景下的高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理論探討。

1、高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改革的制約因素

1.1教學管理不合理。

教學管理不合理嚴重影響本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教學任務安排不嚴謹造成師資變動頻繁,從而導致教學質量嚴重下滑。例如某高職院經管系在5年內教過本課程的教師竟有10人之多,導致某些國際貿易專業教師反而從事其它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還有的專業教師一個學期甚至同時教3—4門課程。二是教材選用混亂。例如有的教師從事某班本課程教學,但該班教材卻是另外一個人訂的;有的高職院教材頻繁變動,甚至每個學期都換,有的選用教材還是本科教材。三是下企業難度較大。雖然有些高職院口頭提倡工學結合,但真正本課程專業教師要求教學下企業時卻往往無法如願。原因有很多,比如經費、學生安全、教學督導和工作量核定問題等。

1.2師資結構及質量有問題。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對師資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要求非常高,但事實上高職院校該課程的許多教師不具備此條件。主要原因有:一是隊伍結構不合理。有些教師是剛畢業的研究生,部分教師甚至是從其他專業轉來的[1]。二是缺乏定期專業培訓。有的教師數年得不到一次外出培訓機會,也沒有真正進入外貿企業進行社會實踐。三是部分教師厭學及科研能力缺乏。許多貿易政策及操作實務是隨着國際環境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國際貿易教學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更新知識。但出於惰性,很多教師不願繼續學習,對國際貿易的新變化不關注,其知識結構是有缺陷的,有的教師甚至多年使用同一個教案。此外,科研能力是教學質量保證和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有的教師從來不願寫論文。

1.3實踐教學不理想。

許多高職院國際貿易課程實踐教學並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實踐條件差。有的高職院國際貿易實訓室僅有1套模擬操作軟件,且模擬軟件利用率也不高。二是部分高職院沒有國際貿易實訓室,國際貿易實踐教學侷限於書本理論講解。三是少數國際貿易教師由於自身知識結構原因不能勝任實踐環節的教學,因而忽略了許多實踐部分的教學任務。四是實踐教學侷限於學校,沒有進入企業,有的高職院校所謂的校企合作教學基地僅僅是為了應付高職院評估的一紙空文。五是有經驗的企業校外指導老師沒有真正進入課堂教學,有些所謂的校外指導老師只是掛名而已。

1。4考核方法落後,學生外語能力不足。

許多高職院校仍沿襲傳統的試卷考核方法,並要求填空、選擇、問答等不同類型按一定比例搭配。這種考核方法對本課程實踐教學創新帶來一定的制約,教師為避免麻煩,會花大量時間按照傳統的書本教學方法和思路進行教學,不願嘗試改革。考核方法落後的另一個方面是針對教師的,許多高職院對教師的考核標準陳舊,不利於從事教改的教師考核成績提高,因而制約了教師進行教改的動力。此外,本課程的涉外性很強,高職學生外語能力相對不足給本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許多學生看懂各類外文單證及專業貿易術語的花費時間較多。尤其是五年制高職學生,英語四級通過率不到10%,對於此類學生,許多教師對單證、函電部分教學內容只作簡單講解。

2、高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改革實踐及思考建議

2.1組建課程教學團隊,申請立項精品課程及自編教材。

組建一個穩定的專業課程教學團隊是進行本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通過多方溝通和努力,我組建了一個以4人為主講教師的《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團隊,團隊成員年齡在27—36歲之間,均有碩士以上學歷,其中1人為在讀博士,2人具有企業工作經驗,1人具有豐富的單證培訓經歷,3人外語水平達到6級或專業8級水平。團隊成功申報了《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院級精品課程,為教學改革提供了資金保障,團隊成員均參與了自編教材的.編寫工作,並發表了學術論文40餘篇。團隊建設對本課程教學質量提高起了積極作用,團隊成員多次獲得教學質量獎。此外,團隊骨幹還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論壇,瞭解國際貿易環境及操作規則的變化,對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修訂,提高了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2.2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教學下企業相關規則,鼓勵企業外貿人員進入課堂教學。

高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專業教師下企業實踐的機會仍然太少,部分教師的所謂暑期下企業實踐證明也僅僅是找單位蓋個社會實踐章,並未真正下企業實踐,這需要各高職院校下企業相關政策細則的出台與支持。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江蘇省高職生第3學年大部分時間被安排為社會實習,這是學院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認為專業教師對實習學生的進一步專業知識指導有待加強,這也需要學院制定和完善指導教師下企業指導學生的工作細則與績效考核制度。此外,教師要積極聘請校外有經驗的外貿業務員進入課堂,為本課程教學提供新鮮知識。目前我院只是偶爾聘請部分專家進入學院做些講座和交流,外聘專家數量與進入次數有待進一步提高。

2.3改革考核方法,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

改革傳統的學生考核方法是本課程教學改革成功的前提,尤其是成績比例制定和實踐環節考核形式學院要儘量放權於專業教師。同時對於專業教師的考核也要有所創新,目前我院督導政策已開始鼓勵教師進行工學結合、項目化教改,部分專業教師開始主動進行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其中,我所在團隊在教學方法方面的創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實施雙語教學。高職學生外語能力普遍不強,因此雙語教學主要是對國際貿易關鍵詞彙均用外文標出、各類單證和函電教學均採用中、外文2種語言詳細解釋。二是多媒體案例和外語教學相結合。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效果,本課程一半內容是案例教學,且案例儘可能多地使用外文。國際貿易理論部分案例教學主要是定期給學生觀看外文的國際貿易專題片,有利於提高學生外語能力,拓展其知識面。三是互動教學法的實施,主要是提前佈置一些需要學生準備材料和思考性強的作業,要求學生課後自己準備發言稿,並在課堂上進行大討論,對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活躍課堂氣氛起到較好的效果。

2.4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參加自學考試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

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是高職學生具備可持續培養潛力的重要保證,因此我院本課程國際貿易實務部分教學比重是理論部分的2倍,並重點講解實務案例和自身國際貿易操作過程中的經歷,此外對國際貿易實訓的條件進行不斷改善。高職學生也需要有科研能力,考慮到高職畢業生在今後工作中需要創新,部分學生還要進行本科、研究生後續學歷教育,因此本課程特設了國際貿易論文教學,教學內容為文獻檢索、COMTRADE數據庫使用和論文寫作等。此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自學考試和職業資格證書,目前我院不同專業學生參加國際貿易相關專業自學考試、報關員考試的人數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