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農業

[精]範愛農讀後感

欄目: 農業 / 發佈於: / 人氣:2.22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範愛農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範愛農讀後感

範愛農讀後感1

世間最寶貴的東西莫過於時間了,因為它可以醖釀出切。

醖釀出友誼,時間是醇香的美酒。

醖釀出殘暴,時間是陰森的小路。

醖釀出寂寥,時間是孤獨的歲月。

在範愛農這篇深動的文章中,“我”與範愛農的初次認識是在一次發電報的爭辯上,那時“我”覺得他十分可恨與冷酷。但隨着時間的潛移默化,一次在酒店裏竟然碰上了範愛農,我們居然像隔別多年的老友親密無間。但軍政府的逐日殘暴與城裏人民的輕蔑和迫害使範愛農窮困潦倒,最終酒後失足淹死於河中,結束了這一場如同悲劇的一生。

初讀,我覺得範愛農這一鮮明的人物形象便倔強的活在我的心中。他同作者對辯挖苦,又漸漸地和作者相依相隨,形影不離。可最令我感到可悲的是:他——範愛農,竟然酒後失足掉進河中淹死了。

細細品味這其中的`字裏行間,驚喜的發現到作者原來是想表達“時間醖釀萬物”這深刻的哲理。難道不是嗎?時間在悄然流逝之際,流水帶走了怨恨和惆悵,但也不免裹挾着淤泥飄洋入海,匯進人生的港灣,在不經意之間,時間已經成了你的主人。

同作者一樣,我在六歲時,也曾憎恨過一個和我同齡的女孩。她太愛哭,我一不小心傷害了她,諸如拿了她的皮筋當彈弓使,不小心踩了她的“貴”腳之類的,她就準會去向我母親告狀,被叫回家後,輕則罵重則打,她還在一旁幸災樂禍!從此,我在心底就恨透了她!簡直比日本鬼子還可惡!氣死我了!……但隨着時光的逝去,一次竟然在旅遊期間碰上了她,真是冤家路窄,可我那時卻已不再如昔日那麼怨恨,她也一樣,彷彿轉眼之間就變成了一個聰明漂亮、落落大方的女孩了。我們的見面使兩個感到都很驚喜,便樂呵呵地攜手一起去玩。

時間醖釀的,不僅是快樂與悲傷,更是生命的感動。

範愛農讀後感2

《範愛農》是魯迅實踐自己“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的為文主張的典範作品之一。今天閲讀此文,它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前後的社會狀況與一個普通的進步知識分子的悲劇命運所具有的歷史認識價值,倒有可能退居次要,因為散文的`容量畢竟比不過他的小説。然而,那藴寓於平實冷靜的敍述筆調之中的真誠深摯的感情,卻躍居首位,深深地感染着我們。

直面自我,才敢直面世界。魯迅正是帶着自我批判的歉疚心情描述對範愛農的最初印象的:“白眼看雞蟲”的傲態,“鈍滯”而“冷”的話語,“離奇”而“可惡”的表現,使“我非常憤怒了,覺得他簡直不是人”。這樣寫一下子就勾勒出人物的獨特形象,同時也毫無掩飾的暴露自己的偏狹。“中國不革命則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須將範愛農除去”這讓我們想到阿Q對王胡和小D的態度,先生的這種自嘲,使文章一開始就帶上無比真誠的感情色彩。

有了真誠,才知己知彼、論世,而能夠客觀地、本質地對待世界和人,也才可能有真誠。真誠是貫穿全文,並推動敍事發展的感情動力線,這條線,有兩條線索交織構成。一條記敍和範愛農的交往過程,一條抒寫對範愛農的逐步理解。使用精煉、傳神的白描手法,刻畫其外貌、言談、舉止、,表現人物性格。同時也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突出人物的內在思想與淒涼境遇。一位樸實、平凡、耿直、孤獨而又軟弱無力,渴望革命,追求革命,不願與舊勢力同流合污卻最終被吞噬的知識分子形象躍然紙上。在刻畫人物的同時寫出對人物的理解過程。誤會的消除,友情的交往,共事的經過,死因的疑惑,無不貫注着真摯的感情……

讓我們從情感中領略魯迅,品味魯迅,或許你會發現一個正義而又多情的情感世界。

範愛農讀後感3

最近,看了魯迅先生的《範愛農》,非常的有感悟。

《範愛農》是追敍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範愛農》一開頭,作者就用平凡又樸素的語言,記敍了他曾經在茶館認識範愛農的事。先抒發自己對他的憎惡,為後文寫對他的親切友善作鋪墊。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十分到位,樸素卻又不失精練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魯迅先生對死難者的同學們的一種同情,一種責任感。

文中談到,開始時,兩人並非朋友,甚至幾次爭論過。但作者回國後,兩人再次相遇,就由“敵”轉友了。從此以後,他們幾乎成了摯友。接着,又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們成了同事。但“天下無不散之宴席”,作者與範愛農因工作的原因分別了。最後,範愛農生活越來越拮据。一天晚上,在醉酒之後,範愛農失足溺死於河中。

《範愛農》中有一個重要的細節,即對光復後的紹興換湯不換藥的描述。這其實已埋下了範愛農悲劇的伏筆。魯迅對範愛農沒有一句正面的讚揚,只是從他的神情“那笑容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從他的行動“實在勤快得可以”表現了革命後的範愛農心情愉快的一面。但範愛農心裏產生的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魯迅其後又用了很多筆墨寫光復後紹興的現實,其實就是在探討造成他的朋友悲劇命運的原因。

範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的內心是痛苦、悲涼的。

而在看完《範愛農》,我覺得,當時的社會實在是太黑暗了,與之相比,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充滿光明的時代,非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