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設計作文彙編七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09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計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設計作文彙編七篇

設計作文 篇1

假如我是服裝設計師,我就要設計出一種“温度調控服”衣服裏有一個微型空調,可以自動調節温度,人們穿上它就會覺得冬暖夏涼。

假如我是服裝設計師,我就要設計出一種“變色變形服”它可以隨着人們的喜好變色變形和擴大縮小。

假如我是服裝設計師,我就會設計出一種“心情調節服”衣服裏有一個小小的心情調節器,它可以讓難過得人高興起來,讓高興的人更加快樂,它還可以讓每個人每天都精力充沛,開開心心的去上班、上學。

假如我是服裝設計師,我就要設計出一種“防水防火服”它是用先進的納米材料製成的,既不怕水也不怕火,可以做潛水衣和火警制服。

假如我是服裝設計師,我一定要設計出更多五彩繽紛的服裝,讓服裝成為人類時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設計作文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總體評價學生作文,讓學生了解自己作文中的優點與不足。

2、學會運用修改符號來修改作文的方法,能對他人的作文進行正確的點評訓練學生的作文講評能力

教學重點:學習作文點評的方法,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講評能力。 教學難點:學習圍繞要求進行作文點評。

教學手段:對比分析法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本課:

同學們,大家選取了自己最喜歡的課文後寫的一篇讀後感。昨天之間進行了互批,老師又作了復批。今天我們對本次習作進行講評。(板書:講評《讀後感》)

二、回顧習作要求並分析

1、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習作要求,(課本)請大家齊讀。

從本學期學過的課文中選取一篇你最喜歡的文章,認真重讀幾遍,寫一篇讀後感,注意寫出你讀後真實的體會和感想。

2、習作要求告訴了我們哪些寫好本次作文呢?

(1)必須是最喜歡的,為什麼選最喜歡的?(最喜歡的印象深,感受深。)

(2)必須是寫出真實的體會、感想,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3、寫一篇讀後感,應當怎樣處理“讀”和“感”的關係呢? 學生:簡單概括原文主要內容,重點寫感想。

老師:總結概括,(板書)讀為基礎,感為重點,

讀後感的兩種基本寫法是什麼?

(板書)先讀後感,讀感交替。

三、總結本次習作

從批閲本次作文來看,大多數同學能緊緊圍繞習作要求,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課文,在認真復讀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寫出了自己真實的體會和感想。全班41人,有25人習作比較成功,11人習作非常突出,5人習作出現了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讓我們通過欣賞佳作,病文會診,“開處方”來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大家願意嗎?

四、欣賞佳作

(一)黃美同學的

1、他的習作非常成功。請他朗讀,大家注意思考:你認為這篇讀後感哪些方面值得學習?可以從文章結構、寫法、修辭運用、用詞用句等方面考慮;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2、討論:

3、談評語。

(二)唐淑瑩的

1、欣賞了黃美的作文,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唐淑瑩同學的習作。請思考:這篇習作,在寫法上和前篇習作有什麼不同?有哪些優點和不足?

2、討論:

(1)運用了讀感交替的寫法。(哪些是“讀”的內容?兩處帶引號的部分。哪些是“感”的內容?)

(2)詳略得當。“讀”的內容用省略號代替,節省了篇幅,感想重點寫。

(3)結尾排比句用得好。是真實體會。

(4)所舉事例有説服力:

(5)不足之處:第二小節詞語重複;

五、剖析病文:

這次作文,有幾位同學在寫法上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讓我們來對病文進行會診。

(一)唐佳的

1、 讀。眾思考: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2、 討論:

(1)只有原文內容,沒有感想。(板書)這叫“讀多感少”。

(2)還有什麼不足?原文沒有加書名號。

(3)寫法上有毛病

(4)不好,感想、體會和原文中心對不上號。(板書)這叫“讀感脱節”。

六、 “給病文開處方”:

1、我們分析了幾篇習作。現在給病文開處方。分工:四人一組,一人是主治大夫,另三人是助手,共同商量,開出處方。辦法:用學過的分析方法分析。有讀無感,加“感”;談感脱節,改寫事例;給第三篇的作者提一個重寫建議。請大家開始。

2、 交流體會:

七、總結本課:(結合板書)

這節課,我們通過欣賞佳作,(板書:評優)進一步明確了寫讀後感,如何處理一個關係――

“讀”與“感”的關係,即讀為基礎,感為重點;明確了寫讀後感的兩種基本方法――先讀後感,讀感交替。通過剖析問題習作,懂得了寫讀後感應避免四個毛病――有讀無感、讀多感少、有感無讀、讀感脱節。

八:作業佈置:

希望課下大家認真琢磨和品味今天講解的內容,並完成兩個作業:1、修改自己的文章,力求把這篇文章改得更好。2、彈性作業:〈〈聽講評課有感〉〉,主要寫自己本課的收穫。

板書設計:

要求 :選最喜歡的;寫出真實的體會、感想。

寫法: 先讀後感,讀感交替(讀為基礎,感為重點)

設計作文 篇3

在21世紀裏,服裝可謂是人類的最愛了。現在的世界上,流行各式各樣漂亮時尚的衣服,俗話説:人靠衣裝,美靠靚裝嘛!

我本人嘛,本來是個書迷,但自從那一天媽媽帶着我去參加了一個大型的服裝展示大會。在大會上,我看見了許多美麗、時尚的各式各樣的服裝,令我賞心悦目,看得我目瞪口呆的。從那以後,服裝成了我的最愛,本人也由書迷變成了服裝迷了。如果説書是我的“家常便飯”的話,那麼服裝卻令我茶飯不思了。

從那一刻起我堅決要自己設計出許多漂亮、美麗的服裝,能讓這些漂亮、美麗的服裝穿在眾多人的身上,展示出服裝的美,也希望自己的服裝能在大形展示會上拿出來展示,到了那個時候,我會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了,因為我為這個世界做出了一大貢獻,為人類解決了一大問題,人類就再也不用每天心煩身上的穿着問題了。

以後,我每天在街上散步的時候看見有漂亮的衣服,我都會牢牢的記在腦子裏;回到家以後憑着自己的想像力畫出來,再稍微的做一點改動。

這個曾經每個在書店看文學書的我,現在跑到了服裝展示處的地方來觀看,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那麼書的改變了我,是服裝設計嗎?我自己也這樣認為,從此,每當我一見到漂亮、時尚的服裝我都會記住把它畫下來,我是那樣的如痴如醉呀!

記得前不久,我在一次電視廣告上看見一段服裝的廣告,我連忙到處找畫紙,可美中不足的是找不到,我快要哭下來了,眼看這廣告就要完了,我心裏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在情形焦急之下,我不由自主的把畫畫在了雪白的牆上,這下子我的心裏一下子輕鬆了許多,正當我欣賞着自己作品的時候,媽媽進來了,一看牆上,傻了眼,連聲説道:“我的寶貝女兒呀!你怎麼把畫畫到牆上了呀,你是不是又想搞點什麼牆上作品呀。”我怕媽媽誤會,連忙説:“NO,我在電視廣告上看見一段服裝廣告。”

我設計服裝已經到了上癮的境界了,一天沒畫點什麼就不行,總是手癢癢的想畫,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呀!在短短的幾年後,我終於當上了服裝設計師,設計出了好多漂亮、時尚的服裝,也展示了出來了,還穿在了人們的身上,我此時心裏非常激動,高興的説不出話來。我心想不要高興的太早,以後還要多多努力,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我一定要把我的設計送到全世界去展示,讓那些外國人對我刮目相看,肅然起敬。

這就是我,一個與眾不同的我。

設計作文 篇4

一、教學目標:

1、以寫作帶動迴歸文本,以迴歸文本促進寫作。

2、幫助學生樹立寫作使用文本的意識,提高學生作文駕馭文本素材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舉例引導訓練研究

三、教學手段:

多媒體(以幻燈片為主)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本堂課我們主要學習研究作文的素材問題。許多同學在作文時常常抱怨寫作無材料。這是事實,是許多同學一直害怕作文的真實心態。材料,理論上是很豐富的,一曰古今中外,範圍何其大,時空何其寬廣;二曰生活處處是材料,似乎真的可以隨手拈來、俯拾即是。可是我們不能不承認,在如此豐富的材料的理論背景下,大家仍常常抱怨作文無話可説的事實。其實,需要博覽些古今中外的書籍,但同學們課外閲讀日益萎縮;生活處處是材料,可同學們的生活恐怕是更加的“三點一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們不熟,課外書我們讀得也比較有限,這些材料對我們來説理論色彩有些濃厚,我們想用但是用不好啊。那麼就讓我們迴歸教材、迴歸文本吧,因為文本我們在課堂上學過,思考過,算是熟悉之類。我想只要大家樹立素材——迴歸文本意識,應該很快能駕馭住文本這一領域的素材。(古今中外,生活處處是材料之類的話是正確的,可是教師只這樣講而不引導並保證學生讀課外書,不鼓勵學生真正體驗生活,説多了,豈不一次次地在傷學生的自尊心。)

(二)作文話題展示

作文話題一點也不神祕,一個詞,一個短語,一句話,都可以成為作文話題。這兒我們可以展示許多作文話題,如“創新”、“選擇”、“氣量”、“正直”、“抗爭”、“親情”、“毅力”、“口才”、“生活”、“恆心”、“美與醜”、“説與做”、“成功的祕訣”、“素質”、“責任感”等。這堂課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展示100個或更多作文話題。(幻燈片展示)

(三)文本(課文題目)展示

話題題目很多,我們文本涉及的課文也有許多,高中六冊教材的課文也有100多篇。如《勸學》《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致大海》《拿來主義》《世間最美的墳墓》《鄒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説趙太后》《短歌行》《燭之武退秦師》《遊褒禪山記》等等。(幻燈片展示)

(四)舉例引導

舉例堅持由易到難,選取典型的原則。操作時注重引導學生思考話題與文本的關係,每個例子包括文本回顧、話題解讀、段落舉例三個步驟。

1、引用詩詞是學生常用的一種方法,其實這正是使用文本的最便捷的一個途徑。

如:《近體詩六首》(學生齊背課文)

話題:愛國、正直、品格。

段落: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人,總是會受到後世景仰的。就如諸葛亮,杜甫感歎他“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陸游讚美他“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我們今天的英雄烈士,同樣會流芳百世的。(幻燈片展示,下同。指名學生朗讀)

點評:引用《蜀相》《書憤》中的名句的目的不在寫諸葛亮而在闡釋話題。

2、引用文言文、借鑑文言文相對也較易把握。

如:《勸學》(男生齊背課文)

話題:學習、恆心、説與做。

段落:學習要注重積累,要有恆心,要專一,這是常識,也是真理,我們有不少同學,能把荀子的《勸學》一文背得滾瓜爛熟,但在實踐中,卻又忘記了這幾條最基本的原則。我們可以捫心自問,自己做到“積土成山”了嗎?做到“鍥而不捨”了嗎?做到“用心一也”了嗎?(女生齊讀)

點評:段落緊扣課文,寫得很有現實針對性。

3、現代文也能進入作文題材,高中教學不應忽視對現代文的學習與使用。

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師跳讀課文)

話題:人才、素質。

段落1:馬克思,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他不僅僅掌握革命理論,還在文學、科學各個領域中有很深入的研究和成就。真正的人才,是綜合素質都優良的人,我們從馬克思的身上,不是也可以得到某些啟示嗎?(學生齊讀)

點評:如果不聯繫課文使用馬克思的例子極易空泛。

話題2:氣量、待人接物。

段落:恩格斯曾讚揚馬克思説: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的確,襟懷坦蕩、具有崇高理想的人,都不會過多計較個人的恩恩怨怨的。(學生齊讀)

點評:引用課文簡明有力。

4、現代詩歌也可進入作文素材,甚至不提供話題也可。

如:《致大海》(內容回顧)

可用於描寫海方面的抒情散文。

段落:面對大海,我想到許多,又好像什麼也沒想到,我是被你的浩瀚無邊,被你的自由奔放震懾了。“我整個心靈充滿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巖,你的海灣,你的閃光,你的.陰影,還有絮語的波浪,帶進森林,帶到那靜寂的荒漠之鄉。”大海啊,詩人普希金忘不了你,我也忘不了你。(指名一學生讀)

點評:巧妙藉助詩人情感抒發個人的情感。

設計作文 篇5

在生活中,我是一個十分平凡的女孩,沒有大明星那樣漂亮的衣服,沒有奧運冠軍那樣強健的體魄,也沒有達芬奇那樣的繪畫技巧,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女孩。

我早上去上學只能擠公交車,在車上,有人在聊天,有人吃着早點,還有人低頭看着手機。這時我想:如果我有一雙潔白雪亮的天使翅膀,每天只要“呼”的一下就到教室,那個時候教室裏一個人也沒來,我是最早的!一個大喇叭聲把我嚇了一跳,哦,自己還坐在公交車上呢,差一點兒就要坐過站了,我仍然是那個平凡的自己呀!

放學了,我回家放下書包開始寫作業,寫完後,媽媽一看就説:“你這個小馬虎,連這樣簡單的題也寫錯,太不應該了。”我仔細一看,哦,原來是忘記進一位,我趕忙改正,做完作業就要吃飯了,我邊吃邊想着:自己如果變得十分細心,每次考試都能考一百分,媽媽就會獎勵帶我去北京、內蒙古等地方遊玩,多好呀!這個時候,媽媽推推我説:“你碗裏的飯都快涼了,還發什麼呆,快點吃!”我差點忘了自己是在吃飯,我還是那個平凡的自己呀!

上課了,老師給我們出了一道題,我寫好答案卻不敢舉手,老師突然點了我的名字,我戰戰兢兢地站了起來,發出的聲音像蚊子的聲音那麼小,“大聲一點,老師同學們都聽不清呢。”老師説道,我鼓起勇氣又大聲説了一遍。我坐下來想:如果自己聲音響亮,老師表揚我,同學們也為我鼓掌,該多好呀!這時同桌碰了下我的手臂,我才如夢方醒,我仍然是那個平凡的自己!

我希望自己真的可以成為想象中的自己,不再平凡,不是一滴水,而是波瀾壯闊的大海,不再是一粒石子,而是一座高大的山嶺,平凡是每個人的開始,通過努力,一定會成為想象中的自己!加油!

設計作文 篇6

看到老師和同學們擦黑板,那煙霧總讓他們嗆起來時,我想:如果有一個黑板能自動變化,那麼,老師和同學們也不會被嗆着了。

這種黑板能將每個任課老師所説的話輸入黑板;如老師要刪除前面的話時,只用在黑板上拍一下,前面那句話就被刪除,如果老師或同學們要擦黑板時,只用對黑板説一聲“清空”就好了,你們説好不好呢?

這種黑板不僅有上面那種功能,還有下面這種功能。

這個黑板可以讀書,可以看電影、看書,可以查資料,樣樣都行,如果有位同學忘了帶書,那麼黑板上會浮現出當天學的課文,所以,忘了帶書本也沒有關係,如果有一天,老師聲音啞了,不怕,因為這種黑板可以幫老師讀書,如果有些問題老師也不會,那就可以直接上網查,用聲音來寫,不怕髒,不怕網絡斷線。

其實這種黑板已經設計出來了,那就是平板電腦,如果將它造得大一點,有黑板那麼大,那麼這些功能就都有了。

設計作文 篇7

一、請同學們認真讀一遍,並談一談初步印象。

學生對詩歌的原始閲讀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學的起點和依據。在這個環節中介紹作者:(略)

二、詩歌可以分為敍事詩、抒情詩、哲理詩,《再別康橋》屬於哪一種呢?

抒情詩。這個問題很簡單,但很重要。它是一個“切入點”。閲讀教學非常那個重要的一點就是尋找恰當的“切入點”,也有人叫做“導入”,但我以為二者有區別。“切入點”是對課文而言的,是為了把學生引入課文情景而尋找的突破口,屬於閲讀教學內部的有機組成部分;“導入”是對課堂而言,是為了把學生從課前的無序狀態引入課內的有序狀態而設計的教學環節,屬於閲讀教學外部組成部分。提出“再別康橋屬於哪一種呢?”這個問題,目的在於引出下面的核心問題。

三、既然是抒情詩,那麼它是怎樣抒情的呢?

這是一個核心問題,關係到本課的教學目標——詩歌意象的問題。高一的學生可能不會順利的回答出“通過意象來抒發感情”,這不要緊。教師引導學生讀詩歌的第二小節,抓住“金柳”這個詞,讓學生充分品味。“金柳”是這一小節表現的對象,作者為何如此表現它?我們來推測一下,是不是“ 金柳”包含了什麼東西在裏面?是的。作者寫“金柳”是“新娘”。作為同學們,可能感覺到奇怪,由“金柳”怎麼會想到“新娘”呢?是不是與作者的生活有關係?會不會與作者的感情有關係?有可能。誰能説説作者與劍橋大學有什麼關係?簡要介紹作者的生活歷史。由此學生明白了,原來由“金柳”聯想到“新娘”是有原因的。不僅這個如此,其他很多作品,作者寫什麼,怎麼寫都可能與作者本身的生活經歷和情感經歷有關係。下面可以總結一下什麼是“意象”了:意象就是作者寫入作品的包含了作者感情因素的形象。理解“意象”必然伴隨着聯想與想象。只有通過聯想和想象,讀者才能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接下來,作者寫道“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豔影”是什麼?要想——美麗的影子;“盪漾”是什麼意思?要想象——就是整天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所為聯想,就適合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比如——同學們“盪漾”過嗎?如果你盪漾過,你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到作者用詞之妙。哪位同學盪漾過?不妨説説。好了,下面請一位同學完整的朗誦這一小節。

四、進入第三小節作者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加強了,還是減弱了呢?

這個問題更深入了,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入理解詩歌,進入到作者精神世界,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靈活及時地把握學生的感覺,相機引導在此非常重要。先朗讀,後回答。作者的感情有變化,是進一步了,感情更強烈了,從“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可以看出這種變化。“青荇”“招搖”,整天與金柳相伴,早夕相處,你低頭看着我,我仰頭看着你,説着別人永遠聽不懂的話,訴説彼此之間的心曲。“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水草這一節着意表現“意象”。是在“柔波”裏呀!在徐志摩的詩歌作品中,經常使用“柔波”一詞,我想是有其特殊含義的,同學們讀“柔波”能引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象?請同學們説一説,就像孩子在媽媽温暖的懷抱,就像戀人含情脈脈的秋波,就像老是甜美的微笑……多美呀,真的是“甘心”呀,不用歎號不行呀!感情進一步發展了,更加強烈了。同學們感受到這種強烈的變化了麼?感受到了,那就好,請同學們來讀一讀。“我甘心做一條水草!”一定要大聲讀麼?使勁喊,行麼?不行。怎麼辦?“使勁輕讀”?好,使上勁,換得輕輕地讀。

五、請一位同學朗讀第四小節

讀得不錯。不過老師有一個問題:“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老是覺得寫得不好。怎麼不是清泉呢?“那榆陰下的一潭”明明是寫清泉嘛,怎麼成了彩虹呢?作者寫錯了。是不是?這個地方很多老師容易疏忽,這麼一問,就問出趣味來了。彩虹,象徵美好的事物,代表了作者的夢。“揉碎在浮躁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噢,明白了,原來彩虹就是作者的夢呀!這個美好的夢怎麼了?“揉碎”了,“沉澱”了,就是説,這個夢沒有變成現實。正是因為沒有變成現實,所以才在人的心中深埋多年,不能忘懷,時不時地“盪漾”一下。讀這樣的句子,體會到了作者的什麼?似乎有一些傷感。這種寫法,我們叫做“移情”。景隨情遷,以情入景,以我觀物,則物皆我之所色。古人有這種句子:“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出自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詩人唯恐讀者把那一泉清泉只是當做普通的泉水,看不出它的特殊之處,所以才用這樣的寫法來提醒讀者。在詩人眼裏,這的確不是一般的泉水,那裏有作者的“夢”。作者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來到英國,來到劍橋。在這裏,作者遇到了自己詩歌創作的啟蒙者,同時也是自己最傾心追慕的女子林微音,並從此走上了詩歌創作的道路。他説:“我的眼睛是劍橋叫我睜開的,劍橋是我的心靈泉源,是我精神的依戀之鄉。”所以,在別人眼裏的清泉,在詩人眼裏就是彩虹,就是夢。

六、一提到夢,人們常常回憶起往昔的生活,特別是那些銘刻心頭的往事。

詩人也是這樣,提到“夢”,他就好像回到了那個美好的時刻,讓他難以自持。於是他就去尋找那昔日的夢。昔日的夢究竟是怎樣的美好呢?作者告訴我們了麼?

“撐一直長篙”。你知道什麼是長篙麼?噢,在《社戲》裏學過,多美好呀!你們撐過船麼?撐過,感覺如何?美極了。我們想象一下:長長的船篙,輕輕地波動着水面。船上只有兩個人,劃呀劃呀,往遠處劃,為什麼?那兒人少呀。來到幽靜的地方,心裏高興,那就唱吧:放開喉嚨,盡情歌唱。你看,天上的星星閃閃發光,好像在想我們眨眼睛。美不美?太美了。詩人高興得放聲歌唱,他醉了——詩歌到這裏可以説達到了高潮。聯繫上一節,我們可以説,這裏所寫的就是作者那個美好的“夢”。盪漾在作者心頭的也就是這夢中的情和景。那麼,這一小節如何朗讀?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誰有過“放歌”的經歷,那是多麼美好的時刻!讓同學們展開想象:可以張開雙臂,仰起頭,沉浸在遐想中……“放歌”二字的讀法也可以變成“放——歌——”

七、詩人沉浸在裏面,沒有醒來。對嗎?

不對。詩人很快就醒來了。“但我不能放歌”。想唱歌而又不能唱歌,是一種什麼滋味?遺憾。既然不能放歌,只好怎麼辦?“悄悄”地離開。“悄悄”就是我的“笙簫”,憋在心裏,此時無聲勝有聲。夏蟲瞭解我的心,也不叫了。我“沉默”,整個康橋都“沉默”。我的那份感情呀,還是藏在心底吧,就讓我一個人知道。從詩歌情感的發展脈絡看,這就是從高潮一下子滑落下來,形成了一個大的波折。那麼,朗讀的時候也要有所體現

八、為了突出“沉默”的特點,作者在開頭和結尾兩個小節中都寫到了。怎麼寫的?

開頭寫的是“輕輕的我走了”,結尾寫的道“悄悄的我走了”。一片寂靜。作者就這樣走了,我們彷彿看到一個輕手輕腳走來,又輕手輕腳離開的身影。在他的內心深處,藏着無限的留戀。

九、最後,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朗讀一遍。

十、拓展。

徐志摩是中國現在詩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以他為代表的“新月派”詩歌,為中國新詩的發展建立了功勞。他贊同聞一多先生的“三美”詩歌理論,認為詩歌要有韻律美、繪畫美和建築美。他的詩集有《志摩的詩》《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他的詩廣為流傳,人們張口就可以朗誦,據説,1928年11月,也就是作者再別康橋後,就去了印度,拜見了他朝思暮想的大文豪泰戈爾。泰戈爾當眾朗誦了徐志摩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温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裏有着甜蜜的憂愁。”寫的多好啊!同學們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找徐志摩的詩選來讀一讀。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着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8.11.6 中國海上

《再別康橋》教案設計

(本教案根據特級教師程翔老師的教學思路整理而成。)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着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組合,體味詩歌的意象美。

2.通過品味語言,發揮想象,以感受充溢於詩歌的真情,進而拉近學生與詩的聯繫,鼓勵學生在喜歡的基礎上多寫寫新詩。

【教學重難點】

1.把握和分析意象。

2.感受詩歌的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提問、講解、創設情境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請同學們認真讀一遍,並談一談初步印象。

1.設計理由:學生對詩歌的原始閲讀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學的起點和依據。

2.在這個環節中,適當介紹作者。徐志摩,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

二、詩歌可以分為敍事詩、抒情詩、哲理詩等,《再別康橋》屬於哪一種呢?

1.抒情詩。

2.目的是從這個問題切入到下一個問題。

三、既然是抒情詩,那麼它是怎樣抒情的呢?

1.請同學們品味第二小節的“金柳”,“金柳”怎麼會是“新娘”呢?為何我們聯想不到?這是不是與作者的情感有關係?

2.“金柳”“新娘”就是賦予作者情感的形象,我們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發揮想象,我們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接下來,作者寫道“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豔影”是什麼?請同學們想象美麗的影子,盪漾是怎麼樣的一種情愫?請同學們發揮想象,體驗這種縈繞在心頭的情感。

4.請一位同學朗誦第二小節。教師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蕩——漾”的味道來。

四、 進入第三小節,作者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加強了還是減弱了呢?

1、請一位同學先朗讀,適時引導其回答。

2、從哪一句可以看出情感變得強烈了?“我甘心變成一條水草!”

3、請同學們想象“青荇”在招搖,“水草”在柔波里招搖,與河畔的“金柳”、波光裏的“豔影”組合成一幅怎麼樣的畫面?這樣的寫作叫做“繪畫美”。

4、請同學們朗讀,指導學生讀出“甘心”二字飽含的幸福感。

五、通過指導朗讀進入第四小節,作者為何説“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而是“天上虹”呢?

1、引導學生理解詩歌語言的跳躍,這裏的“虹”原來是“彩虹似的夢”。

2、作者的“彩虹似的夢”實現了嗎?沒有,被“揉碎”了。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踐,自己的夢被揉碎了,情感怎麼樣?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此時的傷感。

3、請一位同學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揉碎”的傷感和“彩虹似的夢”的無奈。

六、詩人的“夢”讓他重回昔日在康橋讀書的夢,這昔日的夢真的美好得像彩虹似的嗎?進入第五小節。

1、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撐着長篙的感覺,向前,向更深處漫溯,忘記了時間,撐到星輝斑斕的時候,於是在那裏放歌。多麼自由自在啊!多麼美好啊!這就是徐志摩所提倡的“自由與美”。

2、請一位學生朗讀,指導其讀出詩人的欣喜之情。

七、朗讀第七小節,詩人的情感變化了嗎?為什麼?詩人寫了什麼意象?這些意象前面的修飾詞是什麼?這些意象讓你感受到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1、詩人不能停留在昔日的夢,因為要離別了。詩人寫了“笙簫”,修飾詞是“別離的”,詩人此時是憂愁的。

2、詩人寫了“夏蟲”,修飾詞是“沉默”,為何詩人要沉默?

首先,夏蟲也不堪離別的愁緒,故“沉默”了,不再“歡叫”了。其次,詩人希望離別的方式是靜悄悄的,恰如作者在開頭和結尾兩個小節中都寫到了的。

3、那詩人為何在開頭和結尾採取同樣的形式呢?有何表達效果?

引導學生思考詩歌的特殊形式,迴環往復會使詩歌有音樂美,感情濃厚。

八、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朗讀一遍,適當師範指導。在讀書聲中結束。

Tags:七篇 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