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9.88K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設計

1.體會詩人抒發的人生短暫和求賢若渴,建立功業矛盾複雜情感。

2.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對詩歌進行個性化的闡釋。

3.瞭解“建安文學”的寫作特色。

過程和方法

1.通過情境創設,反覆誦讀、質疑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詩歌的情感。

2.通過品味語言學習詩歌中運用的表達技巧,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有擔當,時不我待,及時建功立業的積極昂揚人生觀。

一.課堂導入

導入語:酒和中國的古代詩人都有着不解之緣,高興的時候喝酒可以助興,憂愁的時候喝酒可以遣懷,那麼大家知道哪些有關酒的詩句呢?表達了詩人怎樣一種情感?(討論,提問)

讓我們一起看看今天曹操喝酒是所為何事?他要抒發什麼樣的情感?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曹操的《短歌行》。

二.初讀感知

1.有感情的齊讀課文

2.思考:請寫出你對《短歌行》的初印象和對曹操的初印象。

大部分學生的看法:

曹操印象: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心狠手辣、野心勃勃、霸氣外露、疑心很重、白臉奸臣。

《短歌行》的印象:①英雄主義者的豪情壯志②慷慨悲歌、氣勢磅礴③感歎人生苦短,渴望賢才,心想天下④氣吞山河的氣魄。

設計意圖:學生對詩人的原始認知以及對詩歌的原生態閲讀可以看出學生的真實情況。基於學生的原始理解是設計教學的起點和依據。

 三.整體感知

1.播放朗讀音頻

2.互動探究

提問:在這首詩中,有一種情感反覆出現,你能用詩中的一個字來概括出來嗎?

明確:憂

提問:詩中哪些詩句表現出憂呢?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提問:詩人為什麼而憂愁?

明確:人生苦短、賢才難得。

設計意圖:深入文本,訓練學生捕捉文章主旨的能力,學生得到的結論可能不夠完整,可以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繼續深入挖掘。

 四.品讀詩歌,分層鑑賞

思考:有人説三國之爭實為人才之爭,可以説人才得失,生死攸關。假如你是三國時期一賢才,被曹操招致麾下,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是什麼?為什麼?帶着這個問題一起進入文本。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從《詩經》入手,揣摩詩意,體會曹操對人才的渴望。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從情境入手,理解詩意。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從意象角度分析,理解詩意。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從情境入手,揣摩詩意。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從意象入手,理解曹操對賢才的憂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從意象、典故入手,揣摩詩意。

設計意圖:魏晉詩歌距離現代比較久遠。創設情境有助於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五.深讀悟情,總結歸納

思考:詩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已經充分表達了曹操對人才的渴求之情。那麼後面的詩句是否可以刪去呢?

明確:不能,本詩中詩人表達賢才難得的心情看似重複,其實也存在內在的邏輯性。他用一詠三歎的方式來表達他對人才渴望的'迫切心情。他用“以情感之,以禮遇之,以志勉之”的方式來吸引人才。

提問:那麼,假如你是三國時期一賢才,最有可能令你感動並且促使你決定進入曹操麾下的句子是什麼?為什麼?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理解作者感情曲折多變的特點。將學生對於文本閲讀的碎片化的感受進行總結歸納,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進而領悟文本內涵,探討文本價值。同時教育學生樹立時不我待,及時建功立業,提升自我的積極昂揚人生觀。

六.知人論世,悟“建安風骨”

建安十三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擊敗呂布、袁術等豪強集團,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一舉消滅了強大的袁紹勢力,並征服烏桓,統一了北方。這年冬天,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與“孫劉聯盟”戰於赤壁之下,想一統天下。當時曹操已經54歲。

思考:他為什麼化用周公的典故呢?僅僅是抒發他禮賢下士的情感嗎?對比我們之前對曹操的印象,我們對《短歌行》有什麼新的看法嗎?

介紹周公的背景,他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先後輔佐武王成王,武王駕崩之後,輔佐成王7年後歸政成王卻遭讒言,受冤枉後依然忠心耿耿。

本詩卒章顯志。體現了曹操不屈從於命運,和時勢的抗爭,想要天下歸心的雄心壯志。正是這種壯志讓我們看到曹操真豪傑大英雄的本色。何以解憂?只有壯志。正是曹操一統天下的宏偉壯志,所以他才會一掃前人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用樂府舊題寫時事的先河。他的詩內容和形式上多有創新,於質樸自然中帶有慷慨激昂的悲壯情調,推動了五言詩的發展。後人把建安詩歌這種建立在慷慨情懷基礎上的爽朗剛健的風貌,稱為“建安風骨”。

設計意圖:與學生課前對曹操的印象做對比,訓練學生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曹操詩歌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引導學生從文本意識導向作者意識,理解的空間就擴大了,思維的品質就提高了。

七.課堂總結

1.再讀文本,個性化朗讀

2.作業

選取詩中最讓你感動的一句話進行續寫,闡述再讀《短歌行》的感悟

字數200左右。

周麗穎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掌握詩歌意象。

2、 學習漢魏詩歌典型藝術手法。

二、能力目標

培養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三、情感與價值目標

學習曹操積極進取、重視人才的精神風貌。

教學重點:

1、解讀詩歌意象,領會詩歌意境。

2、學習漢魏詩歌典型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解讀詩歌意象,領會詩歌意境。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覆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探討法:把握重點,抓住關鍵詩句互動探討。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討論中國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觀”)

商紂王自高自大,—意孤行,最終落得葬身火海;楚懷王閉目塞聽,棄屈子的進諫於不顧,無奈客死他鄉;齊威王善於納諫,門庭若市,贏得諸侯朝拜;唐太宗廣納賢才,開創 “貞觀盛世”。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重視人才!

三國時魏武帝曹操也是非常重視人才的,他廣納賢才,建立魏國,三分天下。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詩——《短歌行》,看看他的“人才觀”。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東漢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是建安(漢獻帝年號)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其詩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他的創作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現了統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被稱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

寫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統一了北方,然而南方“孫劉聯盟”虎視眈眈,統一天下的大業久久不能實現,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當空,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後置酒宴請諸將,酒至興處,忽聞烏鴉往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出了這首千古名作。

二、 整體感知

1、範讀。

2、初步感知全詩的感情基調。

[明確]“憂”(全詩都有體現)

3、齊讀(帶着憂的感情)

三、 課文賞析

一、抓住作者的情感脈絡,理解詩歌大意。

問:通讀全詩,可以看出作者在憂什麼?

[明確]:人生短暫、人才難得、功業未就

詩的前八句寫: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愁長久難以散去。靠什麼來排解愁緒呢?唯有飲酒方可解脱。這八句就寫出了曹操對人生短暫的憂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穿着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化用典故表達對人才的渴求)。“ 正是因為你們的緣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陽光下鹿羣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據説麋鹿找到了艾蒿就會遙相呼鳴)。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麼時候可以摘取呢? 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湧而出不能停止。遠方賓客穿過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着將往日的情誼訴説。 明月升起 ,星星閃爍,一羣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週卻沒斂翅,哪裏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反覆詠歎,人才難求,抱負難以實現。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比喻用人要唯才是舉,多多益善。) 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周公見到賢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馬上接待。《史記》載周公自謂:“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賢。” )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點名主題,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抒發了功業未就的憂愁。

二、解讀詩歌意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問:詩歌運用了那些意象來營造憂愁的情緒?

[明確]:“酒”、“朝露”、“鹿”、“明月”、“烏鵲”

1、“酒”意象

“酒”這一意象歷來被文人運用,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表達了人們對美滿團圓的追求和願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這是離別的酒,前路渺茫,愁緒在胸。“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這是思鄉的酒,家園迢迢,感歎唏噓。酒似乎總是被用來表達憂愁,所以人們常説“借酒消愁”,“酒”似乎成了憂愁的代名詞。曹操在這裏用“酒”意象同樣要表達的是自己的那份憂愁——人生短暫。

問:然而,作者在這裏對人生是抱有一種消極的態度還是積極地態度?(請同學們思考討論,然後請同學回答)

[明確] 猛一看很像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面對美酒應當高歌,人生就像朝露那樣易於消失,好像是在叫人們要“及時行樂”。但是我們説了,學習這首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知人論詩,曹操是胸懷大志的人,他是要幹一番事業的。(赤壁之戰後,曹操已經53歲了,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並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於建功立業)。而且結合全詩我們就會發現曹操在這裏感歎人生短暫,不是要人及時行樂,而是要抓緊有限的時間及時地建功立業。

問:但是這樣強烈地目的,曹操為什麼要用這樣低沉的筆調來寫呢?

[明確]實際上曹操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他們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於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我這裏來施展抱負。這樣積極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調子來發端,就會説得非常真切,更能打開處於下層、多歷艱難、又急於尋找出路的賢士的心扉。所以説曹操的用意和遣詞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2、“朝露”意象(重點)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漢樂府《長歌行》。園中有碧綠的葵菜,晶瑩的朝露在陽光下曬乾。這裏主要是表現的春天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但也暗含了“要趁年輕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了一事無成”,所以詩歌后面才有“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露”(曹植)“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阮籍)也都借“朝露”表達人生、生命的短暫。

3、“鹿”意象。據説麋鹿找到了艾蒿就會遙相呼鳴。這裏比喻作者渴望找到賢才。

4、“明月”意象

“明月”這一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運用也是相當多的。“牀前明月光”(表達思念)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思念故國)“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以月寄情愛)。曹操在這裏以”明月”喻賢才,氣魄非凡。一般人是不敢説自己要摘取天上的月亮的,然而曹操氣魄宏大,他就是要摘取那天上的皎潔的明月。而這明月正是賢才。賢才那麼美好,我多麼想得到他們啊!但又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得到,所以“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對賢才的那番渴求,感人至深。

5、“烏鵲”意象

詩人以“烏鵲南飛”之景隱喻無所依託之賢才,這毋庸置疑。“烏鵲”一詞有多種理解:烏鴉和喜鵲;烏鴉;泛指飛鳥。清代沈德潛亦指出:“‘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無所依託”(《古詩源》卷五)。但“烏鵲”這一古詩中常見的意象承載了很多的文化信息。古人常以烏鴉的鳴叫、飛行或出行作為判斷人事吉凶的依據,叫做鴉佔。鴉佔之俗可溯久遠。《詩經》中就有“哀我人斯,於何從祿?瞻烏爰止,於誰之屋?”(《詩經·小雅·正月》)意思是説烏鴉知道誰家富貴就會飛落到誰家的屋頂,這系吉兆。其後以烏鴉判斷吉凶的信仰一脈傳承下來。

三、概括分析詩歌的藝術手法。(突出重點)

問:作者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抒發情感、表達志向的呢?

[明確]比興、典故、抒情與言志相結合

1、比興(首先温習什麼是比興手法)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早晨易逝的露水比喻人生短促。

用“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用明月不可拾掇比喻理想可望而不可即。

用暮色蒼茫中烏鵲南飛的形象比喻賢者的四處奔走,以烏鵲的繞樹而飛、擇木兒棲喻指賢者的擇主而事,都自然貼切的表達了作者渴慕賢才、以共圖大業的思想。

2、典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二句原來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話,原詩是寫一個姑娘在思念她的愛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迴在我的心靈。雖然我不能去找你,你為什麼不主動給我音信?)曹操在這裏引用這首詩,而且還説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誦它,這實在是太巧妙了。他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對“賢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兩句話:“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曹操由於事實上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去找那些“賢才”,所以他便用這種含蓄的方法來提醒他們:“就算我沒有去找你們,你們為什麼不主動來投奔我呢?”由這一層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實在是太周到了,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而這感人力量正體現了文藝創作的政治性與藝術性的結合。他這種深細婉轉的用心,在《求賢令》之類的文件中當然無法盡情表達;而《短歌行》作為一首詩,就能抒發政治文件所不能抒發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緊接着他又引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詩句,“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描寫賓主歡宴的情景,意思是説只要你們到我這裏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併合作的。這八句仍然沒有明確地説出“求才”二字,因為曹操所寫的是詩,所以用了典故來作比喻,這就是“婉而多諷”的表現方法。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話用比喻手法説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自己説:“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説當然是太誇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裏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

3、抒情與言志相結合

詩歌抒發了詩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憂歎,有對賢才的渴求,有既得賢才的欣喜,有對猶豫徘徊的賢才的勸慰,有堅信天下賢才盡歸己有的的自信。詩人把這些複雜的感情,通過似斷似續,低廻沉鬱的筆調錶現了出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強作品感染力的藝術效果。抒情的同時也表達了詩人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的宏圖大願。

四、 課文小結

《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強的詩作,然而他那政治內容和意義卻完全熔鑄在了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詩巧妙地運用了比興、用典等手法,來達到寓情於理,以情感人的目的。詩人以貌似頹廢的意態來表達及時進取的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行為來表現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觥籌交錯之景來抒發渴慕人才和一統天下之情,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最後,讓我們再次齊聲朗讀這首詩

五、 拓展練習

引來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曹操如何對待人才?從何處可以看出他對人才的態度?可以結合《鴻門宴》相關情節,討論劉項二人成敗與用人態度的關係,引出曹操的用人觀。

項羽:剛愎自用 烏江自刎

劉邦:虛心請教 成就天下

曹操:“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六、 作業

通過學習這首詩,大家一定受益匪淺。寫一篇短文談談《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對你的啟示。

提示:

從寫作的角度——敢於創新,抒發真情實感。

從人才的角度——廣納人才,唯才是舉。

從人生理想的角度——積極進取,建功立業。

從國家政治的角度——國家的統一、安定是主流。

附:板書設計

人生苦短

渴望賢才

憂(抒情) 人才難得 言志

一統天下

功業未就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找到本詩的詩眼“憂”,瞭解詩歌創作背景,結合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詩人人物形象和詩歌情感

(2)簡單瞭解建安風骨和歌行體的特點,學習並把握詩歌鑑賞中常用手法:比興、用典等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情境創設、新舊知識聯想、師生共讀、反覆吟誦等方式進行文本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帶領學生感受曹操作為一代梟雄在亂世的豪情壯志和求賢若渴的心情,引導學生樹立時不我待、應有擔當的人生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曹操的“三憂”(人生苦短,求賢不得,功業難成),體會詩人對時光易逝的感慨,對賢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教學難點:把握詩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興的手法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瞭解曹操這個歷史人物嗎?我們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學習過曹操的哪些詩句?

《觀滄海》《龜雖壽》

結合你之前的閲讀經歷,曹操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可從名著、電視劇等分析)

魯迅先生曾於1927年指出:“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演義》,更而想起戲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真實方法。”又説“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由於曹操這一歷史人物確實具有多重性,要還其真實面目我們必須用辯證的方法看待問題,才能得出實事求是的結論。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當年曹操夜宴羣雄,橫槊賦詩時所吟唱的《短歌行》,從一個側面來了解一下這個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解題:1詩歌體裁:歌行體

“行”是詩歌體裁的一種,常與“歌”並稱,可配樂歌唱,漢魏以下的樂府詩常題名為“歌”或“行”。

“長歌”“短歌”都是漢樂府中的曲調名稱,根據歌詞音節長短進行劃分,通常長歌熱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們可以從音律節奏和風格來判斷長短歌行。

2.建安風格:(三曹代表人物)建安時期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的'動亂和人民的苦難,抒發建功立業的理想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也流露出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意境宏大,筆調朗暢,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個性特徵,其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文學史上稱之為“建安風骨”或“魏晉風骨”。

(二)初讀,整體把握

1.全班齊讀,感受詩歌節奏,糾正讀音

2.在這首詩中,有一種情感反覆出現,這就是本詩的詩眼,你能找到它嗎?憂

詩中哪些詩句出現了憂呢?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曹操在這首詩歌當中多次出現憂這個字,那麼他是因為什麼憂愁呢?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思考,再次朗讀這首詩歌,體會詩人此情此景下的感受

(三)再讀,分層把握詩歌內容和情感

請你根據詩歌內容為詩歌劃分層次,一起尋找詩人“憂”的原因

第一層: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手法:設問(人生幾何?何以解憂?自問自答)、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借代(杜康,本是造酒的人,現在指酒)

從中我們看出詩人為何而憂?(時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憂)

第二層: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手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指姑娘思念情人,在這裏指渴望得到賢才。

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出自《詩經·小雅·鹿鳴》表現宴會場合的盛況,這裏指對招納賢才的熱情。

你知道以上兩句用了什麼手法嗎?(用典)

用典:劉勰在《文心雕龍》裏詮釋"用典","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引用古籍中的詞句和故事就叫做用典。

請你找一找在本詩中還有哪些地方是用典?引用了什麼典故?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管子)

周公吐哺(周公廣納賢才)

第三層: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在第三層中出現了許多意象,請你將這些意象找出來(明月、烏鵲)

這些意象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比興,將明月比作賢才,將自己比作無枝可依的烏鵲,表達了對賢才的渴求和自己惟恐賢才不至的憂愁)

通過第三層,我們可以分析出詩人在憂什麼?(賢才難得)

第四層: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天下歸心:天下人都歸順於我(志向)

將用典和比興的手法結合起來,引用了周公廣納賢才的典故,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並以此起興,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才是舉,渴望天下歸心的志向。

從第四層我們能看出詩人為何而憂?(功業難成)

知人論世:介紹曹操,瞭解本詩創作背景,深入理解詩人“憂”的原因。

小結:

這首詩緊緊圍繞一個憂字,抒發了作者因時光易逝、功業未就而產生的苦悶心情和招納賢才、渴望建功立業的思想。我們鑑賞了詩歌的思想情感和藝術手法,更深刻地理解了這首詩。我們站在人生之路上,每個人都應該具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所以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更應該勉勵自我,只因為“時不我待”。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背誦全文。

2、感受詩人“憂”的情感基調和理解為何而“憂”。

教學重點:

1、背誦全詩。

2、理解分析詩人的情感態度。

教學難點:

1、詩中引用典故和引用《詩經》句子的藝術手法。

教學過程:

一、課堂引入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自行説出自己最喜歡三國中的哪個人物,並簡單説説自己喜歡的原因。從而引出對《短歌行》作者曹操的介紹。

二、作者介紹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在文學上有重要的成就,他能文善武,文章風格清峻,簡約嚴明。他的詩歌現存二十多首,大都採用樂府舊題,明顯地表現出對漢代樂府的繼承。著有《曹操集》。(ppt展示)

在此也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原本印象中對於曹操的看法。

三、寫作背景

首先簡單地介紹一下三國中著名的戰役赤壁之戰,進而引出曹操當時寫作這首《短歌行》時候的相關歷史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曹操率大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權勢力。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當空,江面風平浪靜。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後置酒宴請諸將。酒至興處,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了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ppt展示)

四、整體感知

1、先播放課文錄音,並提出問題:“這首詩的詩眼是什麼?”

明確:詩歌的詩眼是“憂”,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ppt展示)

2、請學生回答詩中哪些句子含有“憂”字?

明確: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ppt展示)

3、進一步提出問題,既然詩人的情感焦點是“憂”,那詩人“憂”的究竟是什麼呢?

五、詩歌賞析

1、讓學生帶着問題齊讀詩歌,然後對學生讀錯的字詞進行糾正,藉此也對文中的重點字詞的讀音進行講解。

2、分部分對詩歌進行講解:

(1)“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對重點字詞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從而提出問題,從這部分中可以看到詩人“憂”的原因是什麼?請學生進行回答,然後教師進行引導補充。

明確:借酒抒情,以悲涼的情調感歎時光易逝,人生短暫。(ppt展示)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部分引用《詩經》中句子是難點,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介紹,使學生能夠有明確的理解,知道曹操引用這些詩句是為了表達自己對於賢才的渴望。

明確:抒發對賢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對嘉賓的禮遇。(ppt展示)

(3)“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妄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該部分着重講解詩人採用的藝術手法是比喻,提出問題“作者用明月來比喻什麼?”,請學生進行回答,結合對詩歌的翻譯讓學生自行得出這裏都是比喻賢才。在此基礎上便可提出問題,這一部分可以看到詩人“憂”的又是什麼?

明確:繼續寫思念賢才的渴望,寫“憂思”的原因。(ppt展示)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該部分講解曹操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引導學生得出詩人在這一部分用“烏鵲南飛”同樣是用來比喻賢才。

明確:表明詩人虛心納士,竭盡誠心,不遺餘力的態度。(ppt展示)

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以及曹操這時候的年齡,讓學生明確曹操最後“憂”的是天下尚未一統。

3、詩人“憂”的原因有:

一、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求賢不得:親親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三、功業未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ppt展示)

4、藝術手法:再前面對詩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總結

一、引用《詩經》成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二、比喻:明月比喻人才;烏鵲南飛的形象比喻當時賢士四處奔走

三、引用典故:周公吐哺,天下歸心。(ppt展示)

這部分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部分,根據課堂學生的理解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六、課堂總結

最後讓學生齊讀課文,對課堂進行小結。

曹操《短歌行》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通過誦讀和分析討論,體味《短歌行》“憂”中奮發、慷慨悲涼的思想感情;希望能為學生學習古詩文提供一個一般性的樣例(誦讀熟悉-解決詞句疑難-領悟思想情感-誦讀鞏固)。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領會全詩的主旨。

2、反覆誦讀,體會本詩的藝術特點,學會鑑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設想:

1、貫徹兩個思想:誦讀是基礎,儘量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

2、本詩的思想感情還是較明顯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卻是個難點;應該通過分析曹操的生平、為人及寫作背景來評析,給學生一些相關的補充閲讀材料是必要的。

3、全課教學分為三塊:初步體味(熟悉內容),深入體味(討論分析其思想感情),鞏固體味(誦讀)。深入體味部分用三個問題來結構(你對詩中哪個句子有感觸?“憂”、“求賢”各為了什麼?曹操何許人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從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懷天下、壯志凌雲的英雄。可以説,曹操的功績是非常大的。但是為什麼歷來人們對他譭譽參半呢?當時的汝南名士許邵shào曾説,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戲曲舞台上也給曹操畫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臉。其實,站在客觀歷史的角度上來看,曹操確實對歷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作家介紹及背景

(一)作家介紹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説他是政治家呢,是因為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 ,知人善察,唯才是舉;説他是軍事家呢,是因為他指揮了官渡之戰,逐漸統一了中國北方;説他是文學家呢,則是因為他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既然我們現在知道他是個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那麼今天,我們就從文學家的角度上來看一看他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抱負和情懷。

作為文學家:曹操精音律,善詩歌,即使在鞍馬勞頓中,也常常橫槊賦詩,隨章命題。他的文學成就頗高,與其子曹丕、曹植成為建安文壇的領袖,開創了一代文風,其詩語言質樸,情感深沉,格調蒼涼悲壯,被稱譽為“建安風骨”,他用樂府古題寫時事,繼承漢樂府民歌“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真實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社會現實。他的詩歌內容較為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

他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招集當時的許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鄴下,公讌倡和,形成一個文學集團。曹操自己的文學路線和寫作態度對於其他作家起着更具體的領導和倡導作用,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繁榮。

(二)解題

我們先看下題目,瞭解些基本知識,這是一首樂府詩,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的名稱,樂府詩有“長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據歌詞音節的長短而言。一般説,長歌比較熱烈奔放,而短歌的節奏比較短促,低吟短唱,適於抒發內心的憂愁和苦悶。因此我們從題目可以知道這首詩的音節較短。行,則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可配樂歌唱。這些,大家作為常識瞭解即可。

(三)、相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擊敗呂布、袁術等豪強集團,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一舉消滅了強大的袁紹勢力,統一了北方。這年冬天,親率八十三萬大軍,列陣長江,與“孫劉聯盟”戰於赤壁之下,想一統天下,結果大敗。當時曹操已經五十餘歲,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並不灰心,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於建功立業,並寫下了這首詩《短歌行》。

三、整體感知 誦讀熟悉-解決疑難

1、朗讀感知:所謂詩歌是“三分詩,七分讀。”下面我們聽下《短歌行》的配樂詩朗誦,體會詩歌的情感基調,聽後我請同學來談談有什麼感覺體會?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什麼啟示?(給紅色的字標音)

2、字詞點撥:朗讀詩歌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讀詩歌,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現在請同學們扮演一次曹操,來次橫槊賦詩。如今你就是那位文才武略,領軍出征,欲一統天下的曹操,你該怎麼去讀?請學生翻譯。

3、明確“憂”和“求賢”的思想情感內涵。

提問:你以為在本詩中曹操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呢?(憂)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憂的是什麼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板書:

(人生苦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賢才難得)(求賢才為己用,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偉壯志)從“青青……斷絕”

(功業未就)作者為了什麼而“求賢”呢?“山不厭高……天下歸心”

(求賢若渴,求的是一統天下)

4、解決“憂”和“求賢”的統一問題:

既然曹操那麼“憂”,又深知“人生苦短”,為什麼沒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還要那麼辛苦地“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還要去“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呢,還要去“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呢,還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麼“統一大業”呢?豈不很苦嗎?因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較安逸的人。(曹操何許人也?)

要求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曹操。(可以是對曹操的評價,也可以是曹操的人生態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結論: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書:英雄之慷慨悲歌)

5、詩歌的主旨 :

這首詩感慨光陰易逝,功業難成,抒發了作者求賢若渴,共圖大業的急切心情。表現出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6、解決疑難(內容、手法、情感)

①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奮發進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對酒當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裏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提醒廣大賢士: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於消失,賢士應該珍惜時間,及時施展才華。

在這四句詩中,詩人主要的情感特徵就是一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的地步。“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麼而“愁”。由於自私、頹廢的緣故而愁,那麼,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着某種有進步意義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為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而苦苦追求。這個“愁”是追求中的痛苦,是遠大理想還沒有實現時所產生的煩惱,是一種積極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於《韓詩外傳》,據説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説當然是太誇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裏卻能突出地表現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説服力地表現了人才多多益善。

7.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比興。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賢才喻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達賢才難得而憂慮不絕的心情。

“烏鵲南飛”一句,以烏鵲比喻賢士;“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則比喻賢士徘徊選擇明主之意;烏鵲南飛比喻賢才尚在徘徊選擇之意,流露詩人惟恐賢才不來歸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厭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廣招人才的博大胸懷。意在表明詩人以開闊的胸懷接納賢才,唯才是舉,多多益善。

⑵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鄭風·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賢才。本意是傳達戀愛中的女子對情人愛怨和期盼的心情。這裏詩人化用詩意,比喻熱烈期待賢士的到來。古樸深沉,自然妥貼。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表達詩人禮遇賢才的態度

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達求賢之誠懇,用周公禮賢下士的精神自勵。

(3)借代。唯有杜康:以發明酒的人名來代指酒

四、思想教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身處亂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業的堅定信念,我們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發憤圖強,鑄造絢麗輝煌的人生。

五、課外探究

(1) 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

(2)、許紹對曹操的評語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3)、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武帝紀》

以上是一些關於曹操的資料,請你結合《短歌行》詩人的形象來評價歷史人物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