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5.19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5篇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指導。

1、背誦課文1——3段。

2、解決生字詞。

(二)三分鐘演講。

1、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請一同學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國的冬天,由於學生沒去過,可造成疑問,激發學習慾望。

2、作者簡介。

3、檢查預習。

(1)6人背書片斷。

(2)5人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師生共同評價。

(四)解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

(五)分段朗讀課文,師生混讀,隨機停頓,請其他學生接力。這樣可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六)理清文章脈絡:

1、問題設計:本文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2、學生獨立思考,找出答案的舉手,直到絕大多數學生行了進行提問。

3、提問若干人,保證各種答案都有,言無不盡。

4、教師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評價訂正歸納小結。

天氣、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問題設計:

(1)濟南的冬天有什麼特點?

(2)用了什麼寫法?

2、學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籤提問。

4、學生補充後教師評價歸納小結。

(1)温晴。

(2)對比:

北平(大風)—— 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温晴)。

(八)堂上練習:

(九)小結課文,提示學生熱愛祖國的河山。

完成課後練習二。

教師視察後核對答案。

(十)佈置作業 :

1、背誦課文後半部分。

2、鞏固生字生詞。

五、説課精要。

未學之前首先背誦,此做法很好地保證了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和寫作及語言的積累。其次解決課文采用先總後分法,易於總體把握。

第二課時: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寫景文章,要學會分析寫的是什麼景,是怎樣寫景的,為什麼要這樣寫,這樣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對自己今後寫作也會有收益。

(三)學習新課。

1、朗讀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樣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討論並歸納: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2、提問:濟南的這些小山有什麼地理特徵?’

討論並歸納: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寫出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

3、提問: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l)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温暖的環境。

(2)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説…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3)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4、朗讀或背誦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後的山景。

討論並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後山景“妙”在何處?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智兒 白花”,鬆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 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 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6、提問;這段文字用什麼修辭手法寫雪後的.山景?

(1)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動人的雪態。

7、朗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討論並歸納:用城內的“狹窄”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卧”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8、朗讀第5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麼特點。

(l)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9、提問:這段文字運用什麼修辭手法?

(1)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徵。

(2)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徵。

9、提問: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麼特點?

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l)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

(2)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協…··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讚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着一會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四)小結。

本文佈局謀篇層次井然、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時間、地點的範圍,接着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三組對比,讚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再接着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的濟南的總的觀感。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其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文章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從語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

(五)堂上練習:

1、寫一段描寫校園景色的文字,要求運用上面學到的觀察方法。

2、寫完交流。

(六)作業。

1、課後練習第一、2題,第二大題。

2、完成掌握語文本課的有關內容。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2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本節課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鑑賞景物描述方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賞了春天那一幅幅動人的春景圖後,今天我們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冬日的景色。(板書文題)説起冬,尤其是北中國的寒冬,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慄的蕭條畫面。但在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中,不僅感受不到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麼,稱為“寶地”濟南的冬天確如作者詩情畫意的渲染嗎?就讓我們在老舍的引領下一起去觀賞濟南冬天的水墨畫,去體味浸藴其間的濃郁情致,給出一個評判。

二、老舍及其創作

多媒體顯示: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並進行文學創作。1929年離英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應召回國。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一生著作豐富,長篇小説《駱駝祥子》和話劇《龍鬚溝》《茶館》是其代表作。以描寫城市人民生活著稱,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語,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題

《濟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題目明確交待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

關於濟南的山和水:(多媒體課件顯示畫面背景音樂:《高山流水》)解説:

在濟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歷山,傳説帝舜耕稼於此,又名舜耕山。隋開皇間因巖石鐫佛,遍佈山崖,遂稱千佛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峯也只有海拔285米。

濟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稱,所謂“家家聽泉,户户插柳”。大致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四大泉羣。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湧出,噴湧如沸,隆冬季節依然水霧繚繞,四周的亭台樓閣都罩上一層輕紗,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還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劉鳳誥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詠湖名句。

四、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朗讀,掌握字詞。

投影:

(1)注音:

濟南(jǐ)倫敦(dūn)鑲(xiāng)水藻(zǎo)貯蓄(zhù)

髮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護(kān)

(2)釋義:

響晴:(天空)晴朗無雲。

設若:假若。

貯蓄:存放、儲藏。

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3.聽朗讀錄音,體味流暢朗讀中的語氣、語調傳達出的文章內容與風采。依閲讀提示,思考:

(1)濟南冬天的獨具一格的風貌是什麼?

(2)課文是從什麼角度,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3)文中老舍先生採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請分析作者順着主線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圖定格,仿照《春》中畫圖的形式進行概括。

組織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

(1)濟南冬天的“温晴”。

(2)寫“温晴”是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採用“曲折行文”的對比方式。北平、倫敦、濟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擁有評判對比的資格。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蹟”“怪事”,突出它獨有的“温晴”美景,讚賞它是個“寶地”。畫面中“寒”與“暖”、“暗”與“明”、“熱”與“温”的色調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構上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

(3)順着濟南的冬天是温晴的這一主線,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然後分寫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遠山。第5段文字寫冬天的水色,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充滿讚美之情。

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

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4.表情朗讀,品味濟南暖冬慈善若孃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的藝術形象。

五、精彩語段研習,鑑賞景物描述方法

1.齊聲誦讀第3語段,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進行答題。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

(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

(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麼體會?

明確:(1)最妙是下點小雪呀。

(2)全段分為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陽光

(4)樹尖用“頂”,山尖用“鑲”,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

(6)化靜為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

(7)主要是擬人,文中的三個“好像”,並不都表示比喻。

(8)朗讀中不僅要讀好文中的描寫部分,而且要讀好首尾兩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發顯露了出來,請學生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

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鬆、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後矮鬆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鬆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悦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鬆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詠體味第3語段。

六、課堂練習

閲讀課文第4、5語段,完成下列題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筆兩筆就勾畫出一幅水墨畫,它的特點是()

A.朦朧B.淡雅C.古樸D.靈秀

2.濟南冬天水的特徵是(多項選擇)()

A.暖B.綠C.清D.亮

3.這兩段文字表現了濟南的冬天()

A.充滿了綠意的特點B.舒適、清亮、迷人、美麗的特點

C.温晴的氣候特點D.景色優美,是少有的冬季遊覽勝地

4.①“這是張小水墨畫”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③“這塊水晶裏,包着紅屋頂黃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①暗喻②暗喻③明喻④明喻

B.①明喻②明喻③暗喻④明喻

C.①暗喻②暗喻③暗喻④明喻

D.①暗喻②暗喻③借喻④明喻

5.“就憑這些綠的精神”中的“綠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0個字)

參考答案:

1.B 2.ABCD 3.C 4.D

5.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的奉獻精神

七、佈置作業

1.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積累語言材料。

2.文章本是有情物,濟南“慈善”的冬天讓人備感親切,得益於先生樸實親切的文風,猶如與讀者促膝談心一般。找出文中能體現作者對濟南冬天情真意摯的語句,如:“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既寫出個人的獨特感受,又顯得語意懇切,為全文“一錘定音”。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閲讀。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體現老舍親切文筆的語句舉要:

1.“請閉上眼睛想……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誘,一點沒有強加於人的語勢。

2.“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這是流露真情,惟恐讀者不信的口氣。

3.“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以情動人,令人如同身臨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由於對濟南,對嬌媚得似乎弱不勝衣的小山充滿着熱愛,這裏簡直是用一種祈求的口吻了。

5.“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測,又是同讀者的商討。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後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沒有忘記忠實的讀者。

二、揣摩優美語句,品析寫景藝術,領悟思想感情

1.默讀全文,畫出文中貼切且給人以美感的比喻、擬人句,並小組討論、分析是如何寫意情狀、傳達情韻的。

在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體味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對於修辭手法的辨析,採用“替換法”即通過與改為一般表述的比較,看錶達效果的不同。

(投影顯示)如:

(1)組: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着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2)組: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3)組: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教師點撥、明確:

(1)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温晴。躺在搖籃裏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着搖籃曲,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適的特點。而乙句的直白敍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讚美深情。

(2)組甲句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豔悦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而乙句則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滿着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温暖,傳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訓練聯想能力,練習使用比喻、擬人句寫形神。

提示:文學需要聯想,聯想對於散文尤為重要,本文不僅聯想豐富,而且貴在自然、取譬精當。給學生設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鄉野清晨、海濱夏夜等,讓學生抓住情境特徵,展開豐富的聯想,以優美傳神的手法狀景達意。

3.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值得仔細玩味。

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麼?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這裏為什麼用“卧”字?和文章什麼地方相呼應?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不可以。“沒有風聲”並不是沒有風,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慄的呼嘯的北風而已,如果去掉“聲”就説成了“沒有風”,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

(2)用“卧”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相呼應。

4.誦讀全文。男女同學合讀第1語段,男同學讀繪寫山景的2、3、4語段,女同學讀寫水色的第5語段。

三、對比閲讀

思考:《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説出理由。

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徵。《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後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圖,表現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

四、課堂練習(分發打印好的講義資料)

閲讀《清泉贊》,完成下列題目。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見過從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綠草旁邊淌着的流水吧?你有沒有注意到,當它還是涓涓細流的時候,就表現了倔()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們為了攔一窪泉水,曾特意挖了一個小潭,潭口圍着石塊,潭邊長上青草,還點綴着五顏六色的野花。對於剛剛冒出地面的泉水來説,這未嘗不是一個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蠻可以在這裏留連()徉,直到春花凋謝、秋草枯黃,讓這些東西沉落潭底,變成()滓,連同。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________不了它,小石塊________不住它,小花草________了它。打了一個轉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在文中括號裏給加“△”的字注音。

2.請將“吸引”“挽留”“阻攔”三個詞語分別填入文段的空格中。

3.文段中畫線部分中的“這裏”是指____________;“這些東西”是指__________。

4.“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運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辭方法,它在表達效果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用文段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加粗的“冒”和“淌”能不能互換,為什麼?

7.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頌了一種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8.這段文字描寫的對象是什麼?讚頌了它怎樣的性格?你從中產生了怎樣的聯想?請簡要回答。

參考答案:

1.jiàng cháng zhā hé

2.挽留阻攔吸引

3.小潭潭邊的青草、鮮花

4.擬人生動形象(作用意近即可)

5.因為泉水具有倔強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6.不能。“冒”是由下向上溢出,“淌”是由高向低漫流。(意近即可)

7.勇往直前志向遠大(意近即可)

8.泉水;倔強、進取;聯想到那些不甘平庸寂寞、倔強進取的普通人。

五、課堂小結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細味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藴的'“温晴”,更覺神韻。繪山景、描水色。“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猶未盡,話猶未了,明敏的讀者是否會饒舌地續寫“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以抒發胸臆呢?我想,是會的。但老舍先生不會,誰讓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佈置作業

以“________的冬天”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細觀察,充分展開聯想與想像,抓住景物特徵,模仿課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濟南的冬天》把濟南比作“山水如畫”“藍水晶”,這些比喻既優美又易於理解。結尾處又把濟南比作“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似乎既不優美又不好理解,能不能換個比喻?換什麼比喻好呢?

2.參觀山水畫展,聯繫課文描繪的圖景,培養觀察、欣賞能力。也可以自己選定一篇,抓住特點,寓情於景,發揮想像力,寫一片斷。組織學生在班裏交流,搞一次畫作欣賞的主題活動。

3.開放探究

閲讀朱自清先生的《冬天》,回答問題。

冬天

説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着,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裏面,嫩而滑,彷彿反穿的白狐大衣。鍋在“洋爐子”(煤油不打氣爐)上,和爐子都薰得烏黑烏黑,越顯出豆腐的白。這是晚上,屋子老了,雖點着“洋燈”,也還是陰暗。圍着桌子坐的是父親跟我們哥兒三個。“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着臉,覷着眼睛,從氤氲的熱氣裏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裏。我們有時也自己動手,但爐子實在太高了,總還是坐享其成的多。這並不是吃飯,只是玩兒。父親説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鍋,等着那熱氣,等着熱氣裏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又是冬天,記得是陰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裏坐小划子,S君剛到杭州教書,事先來信説:“我們要遊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現在想起來還像照在身上。本來前一晚是“月當頭”;也許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別罷。那時九點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們一隻划子。有點風,月光照着軟軟的水波;當間那一溜兒反光,像新砑的銀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爾有一兩星燈火。S君口占兩句詩道:“數星燈火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我們都不大説話,只有均勻的槳聲。我漸漸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見他在微笑。船伕問要不要上淨寺去,是阿彌陀佛生日,那邊蠻熱鬧的。到了寺裏,殿上燈燭輝煌,滿是佛婆唸佛的聲音,好像醒了一場夢。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還常常通着信,P君聽説轉變了好幾次,前年是在一個特税局裏收特税了,以後便沒有消息。

在台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個山城,可以説在一個大谷裏。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户裏透出一點燈光,還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裏的風聲,跟天上一隻兩隻的鳥影。夏末到那裏,春初便走,卻好像老在過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並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着大路,路上有人説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説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校去之外,常只在家裏坐着。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着。外邊雖老是冬天,家裏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着,並排地挨着她們母子三人,三張臉都帶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裏出來,滿自在。現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卻還老記着她微笑的影子。

無論怎麼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温暖的。

1933年2月

(1)這篇文章寫了幾個冬天?是分別通過什麼事情寫冬天的?

(2)通讀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筆下的冬天是怎樣的冬天?你是通過哪些語句感受到的?(從原文中找出至少三個句子)

(3)為什麼不説豆腐煮在鍋裏,而要説“養”在鍋裏?

(4)“我們都喜歡這種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鍋,等着那熱氣,等着熱氣裏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

①“我們都喜歡這白水豆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0個字)

②作者連用兩個“等着”,這在表達上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15個字)

(5)作者為了突出表現文章的主旨而在選材上有精心的安排,請就此作一點分析。

參考答案:

(1)第一個冬天,童年時與父親兄弟圍着小洋鍋吃白水豆腐;第二個冬天,與朋友夜遊西湖;第三個冬天,與妻兒在台州。

(2)是一些温暖的、洋溢着親情和友情的冬天。(例句略)

(3)“煮”在鍋裏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種食品。“養”在鍋裏的豆腐則是“活”的,是一種有生命的、能給人帶來快樂的生物。

(4)①這不是吃飯,只是玩兒

②能充分表現“我”急切盼望的心情

(5)作者精心選取與冬天的寒冷形成強烈反差的熱鬧、温馨的幾件事,來描寫他心中如春天般的冬天。

●備課資料

一、課文賞析

談《濟南的冬天》的美學教育價值

《濟南的冬天》一文,本身藴含着豐富的美學教育因素,教學中亦存在可貴的美學教育價值。

人們常將優秀的散文家譽為丹青高手,老舍就是這樣的一位丹青高手。他在《濟南的冬天》這篇優秀的抒情散文中,就是順着“濟南的冬天是温晴的”這條主線,緊扣着“山”和“水”,為我們鋪展了三幅淡雅的工筆畫。第一幅為我們展現的是“小山搖籃圖”;第二幅為我們展現的是“雪霽晴巒圖”;第三幅為我們展現的是“空靈水晶圖”。作者通過這三幅優美的畫面,將濟南的冬天的山、水、小城的景物、人物彙集為一體,讓我們通過語言的啟示,看到一幅濟南“慈善”的暖冬的完整畫面,那簡直就是一幅中國的“小水墨畫”,真是讓人感到妙不可言,從而使美的感情與文中的景物美獲得充分交流,使人從中受到美的享受和薰陶,得到精神愉悦,這就是《濟南的冬天》的美學因素之所在。

作者是如何調動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濟南的冬天》具有繪畫美的呢?我認為作者始終把握住人與自然這個鏈條,運用色調的對比烘托形象;從紛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加以突出表現;精心設計景物的構圖,層層展現景物形象;突出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喚起讀者類似的體驗,使之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使文中的三幅畫面無論從意境看,還是從構圖筆勢看,作者都為我們藝術地再現了“濟南的冬天”的特徵,它慈善若孃親,可愛似少女,清亮賽水晶,因此使《濟南的冬天》這篇優美的散文成為一幅完整的圖畫,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不難看出,作者能使《濟南的冬天》在讀者的心中留下一幅完整的藝術畫面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把自己的美學觀點貫穿於其中,形成三幅優美的圖畫,作者把自己對自然和生活的美的感受和認識,通過聲、色、光、態,逐層深入地表現出來,從而達到對美的讚頌與謳歌,給讀者以審美愉悦和思想啟迪,使之受到美的道德、理想、情操的薰陶。

作者正是運用了這語言的啟示性,喚起讀者自覺地去認識,並認可這裏的風景是美的,體會作者描繪抒發美的過程,感受到其中的美,這種教益是十分深刻的。作為一名教師,恰當地理解作者意圖,把握作品中的美學教育因素,然後去指導學生潛心閲讀此文,將是學生接受美育教育和美的薰陶的過程。這也是我們寓素質教育於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品質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充分發揮其美學教育價值呢?首先挖掘作品語言的啟示性。生動的語言可以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讀者的頭腦中產生具有光色態的具體形象,這就是語言的啟示性。《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這種語言的啟示性,使文章形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其次還要教會學生審美。人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感知開始的,審美當然也從感知開始。通過課文的學習,來教會學生對美的追求,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善於從語言入手,通過視覺,感覺對文章中色彩、音韻、節奏、結構等形式因素產生了敏鋭的感知,對文章中美的諸因素,能夠直接地把握和領悟。此外語文教師還要教會學生不斷地積累生活、豐富自己的閲歷,拓寬自己的視野,感知並捕捉生活的美。

課文課教“活”,教“實”,教“美”,這才是《濟南的冬天》一文的美學教育價值。

(選自《中國語文教師優秀論文集成》,有刪節,作者:朱麗芝)

二、閲讀知識推介

關於略讀

大略地讀,大概地讀,又稱作粗讀。一般情況下,看新聞報道,看小説雜誌都採用略讀。略讀的特點是閲讀速度較快,全面瞭解不遺漏,但不做細緻的推敲,只求把握主要內容。

關於跳讀

跳躍式的閲讀。不是從頭到尾把每個字都看到,而是選取着讀。跳讀通常適用兩種情況:一是簡單地瞭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如看小説,想知道主人公是否擺脱危險,是否實現了理想等;一種是為了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因此跳讀時只關心有沒有所需要的材料出現,其他內容可以忽略過去。使用跳讀法的人,閲讀能力要強,能夠溝通各種句式,聯想出上下文的意思。

略讀不同於精讀的地方,在於閲讀要求比較低,一般地瞭解,大略地知道,能抓住主要內容就行了。同時略讀又不同於跳躍式的閲讀、搜索式的閲讀和有重點的閲讀,略讀是從頭到尾不遺漏地閲讀。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3

知識目標:

1、掌握生字詞,背誦第3節。

2、體會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3、瞭解濟南冬天的特點。

能力目標:

1、學會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情景交融的寫法。

2、學習並運用由裏往外,由山到水的寫景順序。

情感目標:

1、在品析課文中感受自然之美,豐富學生文學素養。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來描述景物並表達自己的感受的方法。

教學時間:

2課時(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及重點朗讀感知感情基調;第二課時:重點評析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以及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你用簡潔的`語言説説我們這兒的冬天的特點,進而導入新課《濟南的冬天》。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接龍朗讀感知課文生字詞並考察熟練程度。

濟(jǐ)南髮髻(jì)鑲(xiāng)

澄(chéng)清貯(zhù)蓄

2、自由朗讀感知課文感情基調。

⑴學生討論發言如何朗讀課文。

⑵師生歸納:要讀出喜愛之情,語速較慢,語調要柔和,語氣要親切。

⑶學生按照提示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段落自由朗讀,然後然後進行朗讀比賽。

A、學生互評朗讀中優缺點

B、讓評析較好的學生來朗讀

C、教師要做好指導工作,特別是重點的字詞句的.朗讀。

3、感知濟南的冬天的總體感受。

⑴齊讀第1段。

⑵你從第1段捕捉到哪些有價值的信息?

⑶師要做好指導工作,特別是對比手法的運用。

三、學生賞析濟南冬天的山和水[第2課時]

㈠感受濟南冬天的山

1、比較感受陽光下的小山和小雪後的小山以及城外遠山的不同之處。

2、説説你喜歡哪一幅畫面的小山。

3、美點品析

⑴美詞品析

⑵美句品析

㈡感受濟南冬天的.水

1、小組討論歸納:如何寫濟南冬天的水?抓住了水的什麼特徵?

2、交流發言。

3、師生質疑。

㈢評析最後一段

1、結構上有變化(體現作者匠心)

2、冬天修飾濟南,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裏濟南的總觀感。

3、濟南和開頭寶地照應,點題,抒發了作者喜愛,讚美之情。

㈣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學習本文後的感受(可以就不同方面,任選一個角度)

四、佈置作業

1、讓學生蒐集有關描寫冬景和雪景的'古詩句

2、請描繪一下我們家鄉的冬天:

⑴抓住景物特點,適當運用修辭;

⑵寫好後,用一定的語氣語調讀一讀;

⑶300字左右。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習文中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具體活動的描寫技巧。

2、能力目標:

在閲讀中分析濟南冬天的特點,體會和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反覆閲讀課文,品味景中真情。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細緻觀察的態度和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設計理念】

張揚師生個性,強調閲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重視自主探究,培養審美情感──細緻觀察,熱愛自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舍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曾經在濟南的齊魯大學任教,這期間,他曾經寫過兩篇文章,分別是《濟南的秋天》和《濟南的冬天》。在《濟南的秋天》這篇文章裏他曾這樣寫道:“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被稱為世界花園,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聞天下,作者卻説濟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濟南的冬天有怎樣的魅力讓作者如此不遺餘力的讚美它,熱愛它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濟南的冬天,去體味作者筆下如詩如畫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

1、介紹文學常識

多媒體展示作者情況:

>>>>>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説家,戲劇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文創作。作品有小説《駱駝祥子》,話劇《龍鬚溝》《茶館》等,收在《老舍文集》裏。

本文寫與1930到1931年間,是作者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

>

2、指點學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讀課文:

學生點評朗讀情況。

3、把握全文結構:

文章的第一段寫了什麼?

寫了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温晴。

作者是用什麼手法寫出的這一特點?具體是怎樣應用的?

對比手法。用北平對比濟南,突出無風聲的特點;用倫敦對比濟南,突出響晴的特點;用熱帶對比濟南,突出無毒日,温和的特點。

接下來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來描寫濟南冬天的呢?

濟南的山和濟南的水。

作者寫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別具有什麼特點呢?

陽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適的特點;薄雪覆蓋下的山,小。太秀氣的特點;城外遠山,小水墨畫的特點。

濟南的水有哪些特點?

温,綠,清。

4、結合課文結構分析本文的寫景順序:

扣住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由裏往外,由山到水描寫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過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然後扣緊“温晴”描寫了濟南冬天的全景,濟南冬天的山,濟南冬天的水。在寫山景時,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再寫薄雪覆蓋下的山,最後寫城外遠山,在對山山水水的描寫中充分體現了“温晴”的特點。

三、合作探究

1、賞析下面這段話: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的睡着,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寫山水之前,用擬人的手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的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總體的印象。文章緊扣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既表現濟南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而且其中一睡一曬一醒更烘托出一種舒適温暖的優美意境,表達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2、體會文中這幾個字的妙用: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屋頂上卧着點雪。

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具體可感,十分傳神的照應了“暖和安適的睡着”。

3、章描寫山水冬景之美的段落中劃出你最喜愛的句子,並在旁邊的空白處寫下你喜愛它的原因。

學生交流,教師點評。

4、出示課件,展示濟南冬天山水之美的圖片,並配以適當文字描述,引導學生立體體會濟南冬天之美。

四、拓展延伸

課件展示問題,學生回答:

1、給下列生字注音:

暖和()寬敞()地毯()

狹窄()髻()水藻()

2、解釋加粗詞語在下列句中的意思:

⑴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

⑵慈善的冬天。

⑶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屋頂上卧着點雪。

⑷那些小山太秀氣。

五、小結本課

本文抓住濟南冬天温晴的天氣特點,描繪了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圖,抒發了作者深深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語言優美生動,準確傳神。

六、佈置作業

學習本文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用生動鮮活的語言描述今年濰坊的第一場雪。

【執教人反思】

這是一篇文筆優美動人,用詞精練準確的`寫景抒情散文。老舍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因此準確生動的語言是本文最大的特點。學習這樣一篇文章,在一課時內完成,只能由教師來根據實際選擇側重點。這節課是從整體結構着眼,從體味語言的角度來賞析,這樣可以感受語言內容的精彩,還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作者的語言美及文章的意境美。這節課很好的體現了“三講”,“三不講”的原則,學習目標均達成,重點突出,各環節的設計比較合理。

導入部分,意在提起學生的好奇心,設置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文。通過描繪瑞士的夏景,西湖的春景,引起學生興趣,究竟濟南這樣一個老城的冬天有怎樣的魅力,能夠如此吸引作者。

主體部分,有兩個重點,難點。一是對課文結構的把握。教師引導學生在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同時把握課文結構,通過教師的點撥,讓學生自己總結概括,提煉文章結構,領會文章由裏到外,由山到水的精巧的寫景順序。二是對課文語言的品味賞析。這裏先由老師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分析作者語言的生動準確。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教師的引導學會如何品位作者語言。然後教師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由劃出喜歡的句子並賞析,教師給予恰當的點評,通過學生的自我賞析及教師點評的使所有學生都能體會文章語言之美,既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又深入體會分析了文章語言。在這裏,比較重要的是教師的點評,必須能夠對學生的賞析予以概括評價,同時也要向學生展示該段語言的內藴,教師須有紮實的基本功及應變能力。我覺得,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是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這節課,課堂氣氛是民主自由的,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以及恰當的語調,為學生營造一種優美温暖的氛圍,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體味課文,真正有所收穫。同時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不走形式,學生便展示給我們精彩的回答,並得到熱烈的掌聲,整節課效率較高。

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教師創設的課堂氛圍雖然優美舒緩,但缺乏課堂高潮,如果能夠使學生的情緒更高的調動起來,再活躍一些會更好。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字、詞、文學常識。

2、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濟南冬天的景物特點。

4、學習老舍先生的寫景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1、修辭手法在景物描寫中的作用。

2、課文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3、學習描寫景物的手法

三、教學方法

1、小組討論、小組競賽。

2、學生自主學習。

3、老師提出思考題,隨機點撥。

4、美文美育,反覆朗讀、研讀文本。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請問同學們,今天是幾月幾號呀?

生齊答:10月20號。

師:10月20號了,那麼現在是冬天還是秋天?

生:秋天……

生:冬天……

師:老師聽到,有同學説是秋天,可也有同學説是冬天。雖然我們都知道一年有四季,但是我們都知道秋天和冬天分界線是哪一天嗎?(略微停頓)按照咱們中國的民俗,每年公曆12月22日或23日是冬至日,冬至過後,就進入冬天了。也就是説,雖然現在天氣已經很冷了,但是還是秋天。我們離真正的冬天的到來,還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你們期待冬天的到來嗎?

生:期待……

生:不期待……

師:看來同學們又有不同意見了,有期待冬天的,也有不喜歡冬天的。那麼老師就請同學們描述一下你眼裏的冬天是怎麼樣的。

生1:冬天很冷,草木都枯萎了,給人感覺很蕭條……

生2:早上起來的時候,水上面會結上一層薄薄的冰,草上面會有一層霜,外面要穿很厚的衣服,很笨重……

生3:冬天的時候會下雪,雪景很漂亮,我們可以和同學們打雪仗、堆雪人,非常有意思……

師:看來同學們不管是期待還是不期待的,對冬天都有同一個印象,那就是非常的寒冷。那麼請問同學們,在老舍眼裏,濟南的冬天是不是也是很寒冷的呢?

生:不是,是温情的……温暖的……秀氣的……

師:看來同學們都認真讀了課文了,對這篇文章都有了初步的認識,

(二)整體感知

1:作者介紹。

老舍(1899—1966),現代作家和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市人,出生於城市貧民家庭。幼年喪又靠母親撫養長大。1912年入北京師範學校。1924年應聘去英國倫敦東方學院教中文。在英國六年,共發表三部長篇小説:《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1930年回國,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大學任教。這期間,老舍寫了長篇小説《貓城記》《離婚》《牛天錫傳》《駱駝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説集。其中尤以《駱駝祥子》影響最大,這是一首“舊時代的葬歌”。小説被譯成十幾種外國文字,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集團摧殘迫害,不幸逝世,終年67歲。他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大學任教七年,對山東產生了深厚感情,他稱山東為“第二故鄉"。

2:聽錄音朗讀,學生注意以下三點:

(1)、糾正讀音。

(學生可能會錯的字暖和着落髻兒看護鑲上薄雪露出寬敞水藻貯蓄澄清敞開)

(2)、注意兒化音。(簡單提及兒化音的作用:

1:區別詞義。例如:頭(腦袋)—頭兒(領頭的)

2:區別詞性。例如:畫(名詞、動詞)—畫兒(名詞)

3:表示細小、輕鬆或表示親切、喜愛的感情色彩。例如:頭髮絲兒、小皮球兒。)

(3)、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

1:齊聲朗讀第一自然段,小組合作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濟南冬天的氣候有什麼特點?請在第一段中找到一個你認為最恰當的詞來形容。

答:温情

(2)、寫濟南的冬天為什麼要講到北平、倫敦的冬天和熱帶地方呢?

答:對比的修辭手法,突出了……

2: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找到這道題目的答案。

(1)、濟南的冬天為什麼是温晴的?你能從文中找到答案嗎?

答: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着點口兒。這一圈小山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了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引導學生思考,學會生活常識要同文本的結合。)

(2)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四)回顧《春》中講到的比喻的作用,重點講擬人的作用。擬人的作用:

1、可以使情景交融。

2、可以更好的烘托氣氛,抒發感情。

3、使所描寫的事物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化,更生動逼真。(結合具體的例子分析講解)

(3)馬上運用,結合擬人的作用,分析第二段中的句子: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日光,暖和安適地睡着。這等春風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得出答案。)

3:齊聲朗讀第三段,拿出作業本,結合作業本上的第三大題,看看老舍都用了哪些寫景手法,來描繪濟南的小山。

答:色彩的運用。角度的變化。修辭手法的運用。(比喻、擬人)

4:自由朗讀最後兩段,找出你覺得描寫得最美的句子。

可能的句子:

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

2、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影兒呢!

3、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回顧修辭手法的作用,學會擬人作用的分析)(四)教師小結

回顧教學目標,ppt展示:

1、掌握字、詞、文學常識。

2、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濟南冬天的景物特點。

4、學習老舍先生的寫景方法。

師:同學合上書本,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本課的字、詞、文學常識是否都掌握了?比如露出、暖和、着落的.注音,比如空靈、響晴的意思,比如老舍的代表作,得到人民藝術家的稱號還有那位作家?

生:紛紛回答。(半分鐘時間自由思考回憶)

師:好,第二個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剛剛同學們都已經朗讀過了,把握住了文章緩和的基調,也讀出了作者的一種喜愛之情,這點沒問題。第三個目標,濟南景物的特點,比如氣候的特點、小山的特點、地形的特點、水的特點、雪的特點,這些上課的時候都已經分析到了,同學們腦子裏是不是都有印象了呢?

生:紛紛回答。(半分鐘時間自由思考回憶)

師:最後一個目標,學習老舍的寫景手法。對比、比喻、擬人、聯想的運用,色彩的運用,角度的變化這些手法同學們是不是都掌握了呢?

生:掌握了。

(五)課外拓展

師:好,同學們都自信滿滿地説掌握了,那麼就我們就欣賞幾幅圖片。

四幅冬景圖(冬日的湖水圖,雪後的小山圖、紅梅傲雪圖、雪地嬉戲圖)展示。

師:選擇一幅你最喜歡的圖片,運用老舍教會我們寫景手法,將你看到的美圖描繪出來。十分鐘時間,寫好後請同學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六)板書設計

(對比)北平風大

總寫→温晴→倫敦霧多→濟南是個寶地

熱帶日光毒辣

濟南的冬天陽光下的老城小搖籃

小雪後的小山太秀氣

分寫雪後的小村莊水墨畫

(情景交融)冬天的河水藍水晶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6

教學創意:

研讀文本過程中,為了避免對美文的肢解欣賞,避免雞零狗碎東剁西砍,需要對這篇優美的經典散文的“美的要素”進行解構,然後建構重組,形成閲讀欣賞的活動方案,這個方案就是通過不同層次的比較分析,引領學生逐步走進文本深處。

設計的三次“比較”,從內容理解到個性表達到藝術手法,呈現出思維訓練螺旋上升的課堂結構形式;對比閲讀過程中,有“放”(學生自主閲讀對比分析,交流發現);有“扶”(教師給予適當的示範和恰當的指導);有“收”(精煉的板塊小結歸納提升學生活動成果),呈現出收放自如的課堂對話風格。

“比較”是形式,也是內容;是方法,也是過程。三個層面的比較,就是在文本中徜徉三個來回,如是,則不僅能欣賞到濟南冬天獨特的美,而且能感悟到老舍先生的運筆之高妙。

教學目標:

1、理解文意,感受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

2、比較分析,欣賞作者高妙的語言表達藝術。

流程概説:

一、文意理解:自由朗讀課文,説説課文中概括濟南冬天特點的一個詞語。

明確:温晴。

學生活動:讀課文,説説在哪些地方讀到了“温晴”。

明確:

“沒有風聲”而且“不是響亮的天氣”,是“温晴”;

“小搖籃”裏“暖和安適地睡着”,“人們面上含笑”,是温晴;

“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着”,“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是“温晴”;

“卧着點雪”的小村莊成了“小水墨畫”,是“温晴”;

“冒着點熱氣”的水,綠綠的水藻,“空靈的藍水晶”,是“温晴”。

這一板塊的活動,通過自由朗讀,提取信息,迅速抓住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根據這個特點回讀課文,通過一個説讀活動,強化了對這個特點的認識,這個環節,是為下面的“比讀”活動進行的鋪墊。

二、精段研讀:比較閲讀課文第3段和第5段,看看它們有什麼異同。

屏幕顯示:可以從景物的特點、段落的結構、寫景的方法、作者的情感、句式的安排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

第一次“比讀”活動:先比較兩段文字之“異”。

因為這兩段文字在表達上的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可以為接下來“比同”蓄勢。

明確:

描寫對象不同,前者寫山,後者寫水;

段落結構不同,前者總分總,後者遞進;

表現手法不同,前者虛實相映,後者寫實;前者多角反覆,後者定點特寫;

句式安排不同,前者以長句為主,後者長短句交錯。

第二次“比讀”活動:比較兩段文字之“同”。

通過“比同”,將學生對寫景的藝術手法由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的層次。

明確:

景中都有温晴,圍繞共同特點來寫;

景中都有喜愛,喜愛之情,情景交融;

景中都有色彩,不是單調枯燥,而是色彩繽紛,“銀白,暗黃,白,微黃,粉色,綠,藍,紅,灰”,彰顯着温晴與生機;

景中都有情態,運用擬人手法,使得山水皆含情;

景中都有讀者,“看吧……”,“叫你……”這樣的祈使句式,拉近作者與讀者,使人身臨其境。

這一板塊的活動,其實是兩個層面的比較,“比異”是基礎,“比同”是提高;“比異”以美句的賞析為基礎,“比同”以寫景的規律提煉為目的。在比較中,既完成了語言的欣賞,又對語言表達藝術進行了分析和歸納,可謂“一石二鳥”。

三、縱橫探究:文中寫“山”的`三段文字,探究它們在語言表達上有什麼不同。

這是第三次“比讀”活動,是更高層次的閲讀欣賞活動。

屏幕顯示:可以從山的狀態、美的特點、側重、詳略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

明確:

都是寫山,狀態態不同:第二段寫曬着太陽的山,第三段寫薄雪覆蓋的山,第四段寫城外遠山;

都是寫山,美感不同:第二段重在表現安恬之美,第三段重在表現秀氣之美,第三段則是淡雅之美;

都是寫山,用意不同:第二段喻山之形態(小搖籃),第三段繪山之色彩,第四段,描山之神韻(小水墨畫);

都是寫山,着墨不同:第二段全景(正面與側面結合從大處落筆),第三段用工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多角反覆),第四段用白描(寥寥兩句,簡筆勾勒)。

教師講析:在文學創作中,這叫“一物三寫,各具情態”,它既避免了用筆的單調重複,又使得景物豐富而有層次,細膩而又不失宏闊。

這一板塊的活動,是對前一個比讀環節的深化,是更高層次的思維訓練,它將學生的閲讀欣賞,提高到文學鑑賞的高度,教師的活動小結,是總結,是昇華,更是深入淺出地滲透了文學鑑賞的因子,從而使得文本研讀有深度,學生積累有厚度。

教學後記:

這個設計,改變了美文教學中經常使用的“美句賞析”通俗手法,意在進行一點創新嘗試,這個嘗試,是尊重文本個性的,而且是充分運用了文本本身的資源,從教學實踐來看,基本達到了教學的預設目標。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濟南冬天總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品味語言,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2、仿照第3段中的寫景方法,仿寫片斷

情感態度與價值:

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對寫景方法學以致用,進行片斷仿寫

教學方法:

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投影“上帝把春天的藝術賜給西湖,把夏天的賜給瑞士,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

我們剛剛學過朱自清的《春》和樑衡的《夏感》,他們筆下的春和夏都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呢?(生命力、勃勃生機;熱烈、緊張、急促)。沒得上帝賞賜的春和夏就已經那麼迷人了,這個深得上帝厚愛的濟南它的冬天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今天就一起跟隨老舍去領略一下濟南的冬景吧!

二、整體感知

(聽範讀,思考問題)

1、作者的眼中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怎樣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詞來概括?

温晴

2、濟南冬天的這個特點作者是通過哪兩種景物來體現的?

山(2、3、4)水(5)

三、文本研讀

1、老舍先生抓住“温晴”這一主線,雖然只選取了山和水兩種景物,但是卻向我們呈現了四幅美麗的濟南冬景圖,你能為這些風景圖取一個動聽的名字嗎?

老師先來示範一下:第一幅圖主要寫的是陽光照耀下的小山,取名陽光朗照圖,其他三幅圖請同學來取?

陽光朗照圖、薄雪覆蓋圖、城外遠山圖、空靈水晶圖

2、四幅景物圖中你最喜歡哪一幅?

過渡:同學們描述的每幅圖都非常的美,老師都喜歡。但如果一定要説最喜歡的話,那老師會選擇第二幅圖——薄雪下的山景圖。為什麼呢?我們一起從這幅圖畫中找尋答案吧。

3、集體朗讀

一般説來,冬天凜冽的寒風已經讓給人感覺很冷了,而下雪過後的冬天更增添一份寒意,作者是不是也是這樣認為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

4、為什麼作者會認為下點小雪後會更妙呢,這個妙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快速閲讀,找出你認為能體現小雪之後的小山更妙的詞句,並説説妙在哪裏呢?)

①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運用比喻,鬆的青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形象寫出了小雪後矮鬆的秀美形態。

頂:準確表現了“一髻兒白花”的位置和形狀,並暗指這是“小雪”,既有“在樹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頂”字又引起下文把矮鬆比作日本看護婦(護土)的比喻

②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

運用比喻,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彷彿給藍天鑲上了銀邊。

鑲:把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或圍在另一物體的邊緣,這裏的“鑲”形象地寫出了白色的山尖連接着藍天,就像是一道銀邊圍在藍天邊緣的景觀。暗指是小雪,如果是大雪,也決非僅山尖是白的

③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運用比喻,白雪和暗黃的草色組成了彩色的景象,互相映襯

運用擬人,(想象)以動寫靜,生動形象寫出了草色半露不露的動人的形態

穿:準確表現了雪、草覆蓋山坡的狀態,又引起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的比喻

④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運用擬人,生動形象寫出夕陽映照下雪嬌美的顏色和情態,以及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

師總結:作者通過矮鬆、白雪、草色、斜陽這些景物來襯托雪的顏色與情態,從而生動形象的體現小雪後的小山更妙的。這是對小山妙的一個具體分析,那麼文中能否用一個詞來概括這薄雪後小山的妙,也就是薄雪小山圖的特點——秀氣。作者就是抓住秀氣這個主要特徵,通過一系列妙景來體現來突出。

5、對這些景物的描寫過程中,作者採用了一種怎樣的描寫順序?(找出表示順序的詞)

從高到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6、通過剛才的賞析,同學們覺得我們能從這段中學到哪寫景的方法?

師生歸納板書: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順序,修辭運用,用詞的正確、虛實結合

7、其實,作者之所以能把薄雪覆蓋下的山描寫得如此亮麗多彩,除了剛才我們所説的要抓住景物特徵,注意寫景的順序和修辭運用之外,老師覺得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哪一點呢?(融入作者的情感,對景物的熱愛)

補充作者經歷及簡介:本文約寫於1931年間,是作者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他從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任教七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被成為他的“第二故鄉”。正因為融入了他的故鄉之情,所以將濟南的山色描寫得如此得富有魅力。那麼對於老舍,同學們還知道關於他的哪些資料嗎?(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茶館》

四、學以致用

剛剛我們通過賞析第二幅圖,總結了一些寫景作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習的目的就是能夠運用,下面請同學們仿照這幅圖,借鑑其中的一些寫法,學以致用。

1、改寫下面的句子,使其更形象生動。(比喻、擬人、動詞選擇)

羣山把小山村圍在中間

山伸出長長的、彎彎的手臂,把村莊温柔地擁在懷裏。(擬人、動詞地選擇)

2、片斷仿寫:描寫我們校園秋天的景象,用你的筆來表達你對校園的熱愛吧!

要求:字數150字左右,抓住景物特徵,運用修辭手法(1-2)種,注意用詞正確

學生當堂練習,教師挑選2-3篇進行點評

五、課堂總結

學生總結:學了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穫?(寫作方面的)

教師總結:領略到了老舍筆下的北國之城濟南與眾不同的冬季景觀,尤其是薄雪下的小山景觀,此外通過本文的學習還學到很多寫景的方法,比如抓住特徵,注意寫景順序,運用修辭等等,希望本節課的歸納的寫作方法能運用到你的作文中。

六、作業佈置

1.試用所學雪景圖的方法來品讀其他三幅冬景圖。

2.沒完成的同學課後仿寫完,完成的課後修改。

課後評析:

本教學設計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採用了讀寫結合的方法,就一個重點語段作為閲讀分析的範本,然後從中總結寫作方法進行學以致用。。

教學結構上設置了“整體感知”、“文本研讀”、“學以致用”等三大教學板塊,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老舍《濟南的秋天》裏的一段話作為導入,引起學生好奇的好奇的心理。本文賞析過程中,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十分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和指導性。其間穿插相關的優美圖片,激發學生獨特的體驗與感受,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互動性較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有效的訓練。學以致用部分對所學的寫作方法進行運用,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更熟悉課文,同時使學生都覺得這樣的片斷寫作有章可循,提高他們寫作的積極性,並且通過自己作品與課文比較,使他們進一步感受到名家作品的意藴。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8

結構

第一部分:以北平的“寒”,襯托濟南的“暖”;以倫敦的暗,襯托濟南的“亮”;以熱帶地方的“熱”;襯托濟南的“温”。將濟南的冬天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特徵,勾勒出來。

第二部分:陽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城外遠山,“空靈”水晶圖。寫陽光下濟南的全景。

中心

表達了作者對温情的濟南的冬天的喜愛與讚美,寄予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

寫作特點

抓住景色特點描寫。

按順序、佈局、謀篇層次井然。

比喻、擬人

情景交融

問題

1和2 5段什麼關係?

答:總分關係

找出第二段的過渡句,作用?

答:“設若 出奇”作用:承上啟下,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

第1段的作用?

答:點明濟南的冬天温晴的特點,總領下文,“温晴”是貫穿全文的主線。

第5段“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的作用?

答:最後的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總的觀感,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點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陽光普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濟南冬天的水各有什麼特點?

答:陽光普照下的山:可愛,充滿温晴,温暖。

薄雪覆蓋下的山:嬌媚秀氣城外遠山:素淡雅緻

濟南冬天的水:温暖,多情,澄清。

第3段、第5段按什麼順序寫?

答:第3段:自上而下的空間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第5段:自下而上的空間順序。

寫綠萍、綠水藻、垂柳對寫水有什麼作用?

答:襯托了水的温暖、多情、澄清。

寫空中、半空中、天上對寫水有什麼作用?

答:突出其清亮的特點,襯托了水的清澈。

對比:

北平的冬天風多,濟南沒有風聲;倫敦冬天多霧,濟南冬天響晴;熱帶日光毒,響亮的天氣,濟南冬天温晴突出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

修辭:

(1)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的睡着;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擬人,“睡着”“喚醒”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冬天的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2)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

作用: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小山的充滿温晴、可愛、温暖。

(3)它們全安靜不動的低聲的説: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擬人。

(4)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像日本看護婦。

比喻,作用:形象的描繪出樹尖上落着白雪的景象,賦予樹林以温晴的特點。

(5)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擬人,作用:“鑲”字將“山尖小雪”人格化了,好像銀邊是山尖小雪有意做的。

(6)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着看着,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擬人、比喻,作用;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山坡上斑駁美麗的景色。

(7)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擬人,作用:形象的寫出了夕陽照在薄雪之上絢麗的色彩,突出了小山嬌美的神態和秀麗的景色。

(8)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擬人。

(10)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

擬人,作用:“卧”字用來寫山莊,寫雪,寫他們的狀樣,情態,彷彿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11)對,這是張小水墨畫,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比喻。

(12)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

擬人。

(13)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擬人,作用:“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寫出了水的多情,而這樣寫的目的,更是為了寫“綠”,寫“綠的精神”的珍貴、可愛、美麗。

(14)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作用:寫出了天空的純淨、蔚藍,襯托出了水澄清的特點。

11、“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像些小日本看護婦。”“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這兩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答:第1句:比喻,形象的描繪出樹尖上落着白雪的景象,賦予樹林以温晴的特點。第2句:擬人,描繪出夕陽照在薄雪之上絢麗的色彩,突出了小山嬌美的情態和秀麗的景色。

12、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雪後山景的?請找出標誌方位的詞語。

答:按空間順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

13、“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妙處是什麼?

答:小雪可以把那些小山點綴得更加秀美。

14、“那些小山太秀氣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含有對濟南小山的熱愛、讚美之情。

15、《春》和《濟南的冬天》你喜歡哪一篇?請説出理由來

答:答案不求統一,舉例:喜歡《春》因為首先其結構嚴謹精美。作者先總寫春天,繼而從幾方面細細描繪,最後又總寫,收束全文,畫龍點睛。其次,作者通過細膩的感受,將難寫的`春寫得神韻透徹。

16、課文第1段中説“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可否改為“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的”?

答:不能改,因為原句表明濟南的冬天沒有大風,但並非沒有風,符合實際情況。改後就成了沒有風了,不符和客觀事實,所以不能該。

17、課文主要抓住濟南的冬天的什麼特點來寫的?作者運用了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答:温晴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突出濟南的冬天的天氣特徵。

18、聯繫全文説“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中“這”指代什麼?這句話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這”指的是上文所寫到的濟南的山、水等景物,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的讚美之情。

19、比較下面一組句子的表達效果。

(1)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

(2)那水呢,不但不結冰,還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

答:(1)句運用“反倒”一詞表明濟南的水與眾不同,似乎不和常理,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2)句中的“還”字則顯的太過普通了。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學習重難點:

[重點]:朗讀、品讀課文,發現並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難點]:借鑑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學習過程:

一、積累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髮髻()鑲嵌()水藻()貯蓄()

澄清()綠萍()着落()薄雪()

2、根據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貯蓄:

空靈:

二、自主探究

(一)任務一:默讀課文,自主解決下面的問題。

1、用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

2、概括的説一説濟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樣的特點。

(二)任務二:速度1、2段,自主解決下面的問題。:

3、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於什麼樣的地形特點?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5、精讀第3—5段

冬天的特色是雪,我們平時對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筆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們共同來分析一下,老舍是從什麼角度來發現美、表現美的。

(1)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薄雪覆蓋下的小山”。

參考:秀氣。

(2)作者如何表現這種秀氣?請學生找出欣賞的句子讀讀,或講自己的認識。

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這一過程中學生或許會質疑,可以穿插在品讀中。)

(3)從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可以感覺出作者對於濟南的山水有什麼的感情?從哪些語言可以看出來?它們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6、“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鑑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多處運用比喻,生動貼切地表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如:把小山比作“小搖藍,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

擬人的句子更多,明顯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懷。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既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而且給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小組內合作交流,談談運用這些修辭的好處。

五、達標檢測

1、填空題

①《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現代著名作家。

②等到快日落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2、根據拼音寫漢字

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寬chǎng____

3、解釋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辭手法。

①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

②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5、“雨”是古代詩人筆下常見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輕塵”,請再寫出兩個含“雨”的詩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閲讀下面的文章並回答文後的問題。

塞外懷古

[1]沒有到過河西走廊的人總以為河西走廊這個地方怎樣的荒涼,怎樣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後,便知道所謂荒涼寒苦並不如傳聞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後,景象有點兩樣了,黃沙白草,風日慘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遙天無際。南天可不同了,祁連山像一道高牆,自東而西,連綿不斷;不分冬夏,頂上常是積雪皚皚。人説西王母的家就在那裏。遠遠望去,也真像有瓊樓玉宇在其中隱約閃現。沿着公路的南邊,可以看見無數的土堆子,有的延長好幾裏,有的是一個大墩子旁邊連上幾個小墩子。這種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額濟納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於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幾乎隨處都是。這就是漢唐時代的邊城和烽燧的遺址,有名的漢唐西部長城,就在這些地方。

[2]我最近旅行戈壁的時候,曾在酒泉一座破敗的墩子上了望。已經傍晚了。太陽在西邊的地平線上還有簸箕那麼大。血紅帶黃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圍的雲彩都映成了橙黃色。一個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遙遠的天際看着看着,就隨人冥想[注②]中去了。儼然如在漢唐當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許是人家,也許是戍邊將士的營房,房頂上正炊煙裊裊。放在外邊的馬羣和羊羣先後回來了。雞鳴犬吠以及小兒喧笑的聲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樓柱完好,雉堞無恙;幾個烽哨正在上面聚精會神的望着西邊和北邊,希望有平安消息到來。一天一天的過去,一年一年的過去。這些人從少年轉到中年,老年,也許就死在那裏,埋在附近。但是他們從來不頹喪,也從來不墮入幻想。只憑着他們的.結實的身體,堅強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敵人和自然作生存的鬥爭。敵人和自然敗了,他們勝了,他們的西陲也固若金湯了。兩千年,一千年的歷史,像電光石火般一轉眼過去了。這些人依然長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棄了,荒廢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廢墩上面。西邊的太陽還有一半在地平線上。但是這些廢毀的烽燧城堡,照舊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黃色的光輝;西北風呼呼的怒吼,而它們依然靜默無言,屹立不動。這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想到這裏,我禁不住流下淚了。

注:①酒泉:與玉門、陽光、敦煌相鄰,均在甘肅省的河西走廊一帶。②冥想:深沉的思考。

(1)第[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墮入冥想中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什麼?請用一兩句話概括作者“冥想”的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2]段文末説,“想到這裏,我禁不住流下淚了。”是什麼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觸而流下了眼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寫作這篇文章運用到了象徵手法,作者是怎樣運用象徵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當看到酒泉這地方“隨處都是”漢唐時期的烽燧、廢城等遺址時,有人突發奇想,覺得這都具有旅遊開發價值,尤其是在今天西部大開發的古絲綢路上。於是就在這裏建起了酒泉漢唐歷史文化遺址景區。

現在,請你依據《塞外懷古》一文中相關的材料,為新建景區寫一份“景區簡介”,以供景區對外宣傳和遊客參觀用。200—300字。

提示:可以適當融合、補入文章以外的和你想象的相關內容。

12、《濟南的冬天》參考答案

一、積累運用略

二、自主探究略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5、(1)參考:秀氣。(2)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略

五、達標檢測

1、①老舍舒慶春舍予②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2、佇藻澄敞

3、①晴朗無雲,陽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無色

4、擬人擬人、比喻

5、考查的是古詩詞的遷移與運用能力。平時學習古詩詞時可以有意的將它們進行歸類。寫雨的詩句如:小樓一夜聽春雨巴山夜雨漲秋池夜闌卧聽風吹雨天街小雨潤如酥

6、第(1)題:戍邊將士在邊關的生活;戍邊的情景;他們與敵人和大自然作鬥爭的精神。其實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加以分類概括即可。

第(2)題:是戍邊將士在保衞邊疆中同敵人和自然作生存鬥爭的堅強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引起作者深深的感觸而流下了眼淚。此題揭示的其實就是文章的中心,精髓。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慮才能有所收穫。

第(3)題:作者用西北的土墩子抗擊風沙、屹立不動的特徵來象徵守邊軍士具有的堅強、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獻身精神。(大意)象徵手法常常是用一種事物來象徵某類人或某種精神。

(4)此題意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表達能力、想象力。答題時應注意如下幾點:①方位介紹;②景物介紹;③原文中未提及的外在相關內容的補入。對原文材料的再造運用是否充分、恰當給分,但不依順序。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學習這篇課文,除了抓住景物特徵這個主要內容,還應該從詞語的運用、修辭的運用等方面學習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景物的。

二、難點、重點分析

1.作者是怎樣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描述出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的?

分析:作者抓住濟南“温晴”的特點,從地理環境、人們的表情與幻想和對小山、小雪、綠水的描寫幾個角度來寫。第一幅畫描繪了陽光下濟南的全景。濟南像被“放在一個小搖籃裏”,“暖和安適地睡着”,多麼恬靜、多麼安逸。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第二幅畫描繪了秀美的雪景。矮鬆頂着白花,藍天鑲上銀邊,白雪夾着黃草,夕陽斜照薄雪,山坡卧着村莊,房頂卧點白雪,如同一幅極美的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畫。第三幅畫描繪了澄清温暖的河水。河水不結冰,還冒着熱氣;水中水藻綠意正濃,水邊垂柳彎腰照影;一片清亮的天上,像塊空靈的藍水晶。這一幅幅美景,描繪出了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

2.作者是怎樣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表達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的?

分析:作者在描繪濟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幾種事物時,巧妙地運用表示色彩的詞語和確切的比喻、擬人,描繪出了濟南冬天的景色,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例如描繪濟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銀邊”、“藍天”、“草色”、“白”、“暗黃”、“微黃”、“粉色”等詞語,色彩鮮明豔麗,恰到好處。同時又運用了十分確切的比喻、擬人,使景色形象化。通過“日本看護婦”、“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膚”的擬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濟南依然温暖如春。在這段景物描寫中,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無比熱愛的真摯情懷。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速讀測試。

計時速讀全文,答題,計算出閲讀速度、理解率與閲讀效率。

1.本文題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_;本文寫於:_______年以前。

2.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麼,請你用三個詞來概括。

3.作者通過哪三個比較來説明“濟南真算是個寶地”?

4.本文采用了怎樣的描寫順序?

5.本文是怎樣描寫陽光朗照下濟南的山的?

6.本文是怎樣描寫小雪點染後的山的?

7.本文是怎樣描寫濟南冬天的水色的?

8.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9.下面這些句子中,各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A.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C.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10.給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濟()南②倫敦()③髻()

④鑲()⑤貯()蓄⑥水藻()

測試記錄

閲讀速度:______字/分鐘

理解率:______%

閲讀效率:______字/分鐘

(二)激疑質疑。

1.本文一共5個自然段,可分為幾部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本文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説説作者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感情的?

3.本文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

(三)精讀導引。

第1題要求在統攝全文內容的情況下,劃分段落,以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構。做此題要注意在整體性閲讀基礎上進行分段。

第2、3題都是對寫作特點的理解。應當結合自己的有關知識,深入分析體會。並注意隨時吸收,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四)疑難討論。

1.C√。因為從全文來看,寫了三個方面內容:(1)濟南的天氣;(2)濟南的山景;(3)濟南冬天的水色。而第1自然段是寫“天氣”的,第5自然段是寫“水色”的,中間三個自然段是寫“山景”的。

2.本文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1)直接抒發作者讚美的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三個地區和濟南的天氣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

(2)創造意境,以情動人。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流露出作者讚美的真情。

(3)用虛實結合的方法,給讀者以想象的餘地,抒發作者的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十分傳神。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使冬天陽光下的濟南出現“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神情;小山説出“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的低語,薄雪“微微露出點粉色”的羞容;這些,不但非常傳神,而且飽含着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3.這篇寫景散文寫得成功、動人是與作者善於運用各種語言技巧分不開的。

在修辭方面,比喻、擬人、對比都用得十分出色。例如,把濟南比做嬰兒,把城外山景比做出於“唐代名手畫的”“水墨畫”,那麼清新明麗。這兩個比喻都很精彩。作者還融生命與感情於景物之中,使景物活了起來,生動而逼真,這是運用擬人手法的妙處。至於對比,是把兩種相反、相對的事物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方面,放在一起相比較的一種修辭方法。本文以矮鬆的青黑,映襯樹尖上頂着的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等,色彩鮮明悦目。

在詞語的選用方面,也是十分講究的。如,老城是“全在天底下曬着太陽,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句不僅用了擬人的方法,而且“曬”、“睡”、“醒”三個動詞準確地勾畫出濟南温晴的氣候特徵。

老舍寫作用純正的北京話,簡潔的短句,不僅生動活潑,而且樸實明快。

附:速讀測試參考答案

1.《濟南的冬天》;老舍;1934。

2.無風、晌晴、温晴。

3.寫風同北京比;寫日光同倫敦比;寫日光的強度與熱帶地方比。

4.採用的是景物的排寫順序。第1段寫天。以表現濟南的冬天的暖;第2段寫地,以表現濟南冬天的舒適;第3、4段寫山色,以表現濟南冬天的秀氣;第5段寫水光,以表現濟南冬天裏孕合着的春色,並順勢用一句話勾勒了濟南冬天的總體形象。

5.先是用一個設問句和一個反問句指出濟南的“出奇”不單是因為經常有温暖的陽光,還因為它有迷人的山水;繼而寫濟南的地理特徵:是“山圍城”;然後寫濟南人情態的特徵:因為山就是依靠,山就是温暖,所以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6.先寫山的色彩。從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寫到山腰,一步步地細看,一筆筆精心描繪。它是白的,“樹尖上頂着一髻兒白花”,它是銀白,“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它是彩色的,“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再寫山的情態,“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那些小山太秀氣!”這樣,就寫出了小雪點染的山的“妙”處。不僅使讀者感受到小雪點染的山的外在美,也寫出了其內在美。

7.寫水,作者抓住一個“綠”字,着重寫了自己對濟南冬水的感受,概括水的鮮明形象。作者描繪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這其實都是寫水的綠,寫濟南冬天裏綠的精神,綠的生命。在此基礎上作者又寫“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這實際上是把水藝術化了,感情化了。最後寫“這塊水晶裏,包着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濟南冬景圖。寫出了這座有泉城之稱的濟南的特色。

8.在這篇寫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濟南地處北國而冬季氣候“温晴”的特點,描繪了濟南的陽光、小雪、山山水水,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自然風光的摯愛深情。

9.A.擬人;B.比喻;C.擬人

10.(1)jǐ(2)dūn(3)jì(4)xiāng(5)zhù(6)zǎo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欣賞濟南温晴的冬天,體會作者醉心的情意。

2、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學習情景交融的寫作。

3、培養熱愛河山的感情,提高學生審美的情趣。

【重點】

目標1、2。

【難點】

目標3

【教學過程】

一、學習詞語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老舍(1899~1966),被譽為人民的藝術家。老舍於1929年離英回國,於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本文是他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

三、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整體感知

濟南的冬天有什麼特點?請用文中一個詞語來概括。

──温晴

五、深入探究

文中是怎樣寫出温晴的?

1、第一段:通過對比,突出温晴,讚譽它是個寶地。

2、第二段:通過陽光朗照下的山的描繪,突出温晴、温情的特點(比喻、擬人的.修辭)

3、第三段:通過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描繪,突出温晴、美麗的特點(比喻、擬人的修辭)

4、第四段:通過城外遠山的描繪,突出温晴、安適的特點(比喻、擬人的修辭)

5、第五段:通過冬天水色的描繪,突出温晴、明淨的特點(比喻、擬人的修辭)

六、品味感情

1、讀到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喜愛、讚美之情。

2、此情何處可見?

──見於充滿感情的描繪中,見於直接抒發的胸臆裏。

七、再讀課文,盡情欣賞

八、課堂練習

九、作業佈置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2

【指導思想及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

2、分析語言特色,體會作品優美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寫景狀物的一般方法,並進行片段描寫。

4、精彩語段要求背誦。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入:可由朱自清的《春》自然導入,也可請學生談談自己對冬天的感受導入,也可由古代名家詩句導入。

2、默讀。

3、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4、朗讀課文: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5、初步誦讀課文。閲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濟南冬天的總體特點是什麼?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

6、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要內容,並且依照課文的脈絡文理,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濟南的冬天的主要內容。

7、朗讀全文。

8、背誦其中精彩語段。

9、作業。

第二課時

1、複習舊課,3分鐘完成《課課練》一、二、三大題,鞏固詞語。

2、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學習語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細揣摩,儘量能口頭表達,教師從旁點播、補充,可以用《春》當中學到的知識來啟發學生。

──你喜歡文中哪些優美的語句?為什麼喜歡?用簡潔的語言來分析。

──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分析其作用。並模仿舉例。

──你認為好的語言應當具備哪些特點?應當如何品位語言的精妙之處?在文字表達上應注意些什麼?

3、比較閲讀:通過和《春》的比較,小結歸納出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由學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師以實例點播,儘量不要告訴學生現成答案。

4、自由朗讀《春》和《濟南的冬天》兩篇課文,體會大師筆法。

5、語段訓練:完成課後練習三,進一步把握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交流改進。

6、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精彩語段,感悟體會,加深印象。

7、課後練習:

──完成《課課練》。

──進一步補充完善。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通過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當“冬天”一詞進入你的腦海時,你會產生哪些聯想?(請學生各抒己見)

我們的省會“濟南”的冬天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隨着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濟南的冬天”。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簡介作者、作品

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小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等。本文寫於1931年春。

2、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並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讀了課文後對濟南冬天的印 象填上去,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內容加以印證。)

(2)、作者通過描寫什麼來表現濟南的特點?(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讀 課文

要求用普 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步誦讀課文。閲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濟南冬天的總體特 點是什麼?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 要內容,並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濟南的冬天的主要內容。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鑑賞創新。

1 、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a.為什麼説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麼角度寫的?

c.第1小節與第2、4、5小節之間有什麼關係?

d.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麼樣的感情?

e.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b.c.d.略)

a.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温晴”; 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四面環山,像在“小搖籃裏”。

e.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於讚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

2 、研讀第2—5小節: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a.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抓關鍵詞概括)

b.三幅山景 圖之間有什麼關係?

c.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後明確)

[明確]

a.陽光朗照下的山——温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

b.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 體寫。

五、課堂總結。

課堂小結:文章先與北平、倫敦、熱帶作對比,突出濟南天氣“温晴”的總特點;然後具體描繪濟南的 冬天特有的景緻,寫山景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又繪水色,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

六、佈置作業。掌握字詞。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總特點:無風,響晴,温晴——貫串全文

對濟南的總感受:“温暖安適”的“理想境 界”

陽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城外遠處的山如詩似畫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綠,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三個生字,掌握五個要求會寫的生字,理解“響晴、温晴、安適、貯蓄、澄清”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4.體會作者對平凡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並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一提到冬季,大家會馬上想到怎樣的畫面呢?”

大家也許馬上會想到一幅白雪皚皚,冰清玉潔的圖畫;也許會想到“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佳句。是的!嚴寒幾乎成為一種思維定勢影響着人們對冬天的感覺。下面,讓我們隨着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的筆,到濟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樣的。

二、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説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説《駱駝祥子》、話劇《茶館》等,收在《老舍文集》裏。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國講學,1930年回國,本想作職業作家,但專職寫作難以維持生活,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經好友們的勸告,1930夏天到濟南的齊魯大學任教。這篇文章大約寫於1930—1931年間,也就是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同桌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把容易讀錯的字寫到糾錯本上。

2.交流糾錯本上的字。

教師預設易讀錯的詞語有:

濟南澄清貯蓄水藻髮髻鑲嵌

3.指名讀課文,隨即指導。

4.學生聽老師讀課文,並思考問題:濟南的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麼?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那些景物?

明確:濟南冬天的特點是“温晴”,還寫了濟南冬天的山、水。

這天氣、山、水三者的關係是怎樣的?(根據課文內容,教師稍作點撥引導。)

小結:因為有小山的包圍,所以才會有“温晴”的天氣;又因為有“温晴”的天氣,才會有小雪覆蓋的山景,河水才會冒點熱氣。所以,“温晴”是濟南冬天的特點,描繪濟南的山水都是圍繞這個特點來寫的。

五、齊誦全文,再次品味。

(設計意圖:發揮多維互動的學習優勢,促進閲讀,促進交流,促進讀書能力。培養學生整體感物的能力。)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探究了這篇課文的朗誦方法,瞭解了大致內容,今天這節課我們再一起去品位、體悟“濟南的冬天”。

二、賞析課文

“濟南的冬天”在你的眼前浮現出怎樣的畫面?結合課文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學生思考體味、朗讀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預設:

1.陽光下山景圖。(第二自然段)

濟南陽光下小山有什麼特點?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睡着”、“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把濟南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2.雪後初晴圖。(第三自然段)

“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温晴的特點。“微微”詞用得貼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3.城外小水墨畫。(第四自然段)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張小水墨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則創造了一個優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讚美的真情。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卧”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彷彿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4.空靈水晶圖(第五自然段)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以學生為主體,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完成對課文的感悟理解。)

三、方法借鑑,學會發現。

文章把冬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活力與温晴的冬天的濟南,寫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

A、融情於景B、展開聯想C、巧用修辭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景物描寫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老舍先生住慣了多風的北京,並剛由多霧的倫敦歸來,因而對濟南的冬天的温晴感受特別深切。你到某一個新的地方,是否有一些特別的感受?

請你談談你的感受,並寫下來

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課文中老舍給我們描繪了陽光下小山、小雪後的小山、城外遠山、冒着熱氣的綠水四幅濟南冬景圖。請同學根據作者所描繪的,每人自選一段繪一幅畫。(課下完成)

五、朗讀全文,再次體味。

今天我們隨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一同領略了濟南冬天的無限魅力,給我們以美的享受。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寫出景物之美,關鍵是要善於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並用美的語言表現美。今後的學習和寫作中,我們要注意努力做好這方面,提高我們的學習能力和寫作水平。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平台。

課前預習:

1、背誦課文1-3段。

2、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一同學描述本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國的冬天,由於學生沒去過,可造成疑問,激發學習慾望。

二、作者簡介

三、檢查預習:

1、學生背書片斷

2、學生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師生共同評價。

四、解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

五、分段朗讀課文,師生混讀,隨機停頓,請其他學生接力。這樣可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六、理清文章脈絡:

1.問題設計:本文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2.教師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評價訂正歸納小結。

參考:天氣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問題設計:

(1)濟南的冬天有什麼特點?

(2)用了什麼寫法?

教學過程

2、學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籤提問

4、學生補充後教師評價歸納小結。

參考:温晴:

對比:北平(大風) 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温晴)

八、堂上練習:

九、小結課文,提示學生熱愛祖國的河山。

十、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後半部分:

2、鞏固生字生詞。

3、完成課後練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