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29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猜想, 觀察、比較、概括、聯想等方法,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學生髮現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 驗證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並會用字母表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我們學習了哪些運算定律?誰能説一説?什麼是加法交換律,用字母應該怎樣表示?加法結合律呢?

a+b=b+a (a+b)+c=a+(b+c)

2、引入新課:同學們猜一猜:這是我們學習的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那麼乘法可能有哪些運算定律呢?

二、自主探究、驗證猜想

1、驗證乘法的交換律

同學們到底猜得對不對呢,這就需要我們來驗證

保護環境對人類非常重要,植樹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瞧,小明和他的小夥伴們正在植樹呢(出示例5主題圖)。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主題圖。從圖上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2)、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小組討論,指名彙報並解答

a 、負責挖坑、種樹的共有多少人?

25×4=100(人)4×25=100(人)

探究、發現問題:

教師提問:4×25和25×4得數是否相等?都表示什麼?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引導學生回答,明確:4×25=25×4) b 、負責抬水、澆樹的共有多少人?

25×2=50(人)2×25=50(人)

仔細觀察這兩人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C 、每組要澆多少桶水?

5×2=10(桶)2×5=10(桶)

仔細觀察這兩人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4)、仔細觀察這幾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學生談發現.

25×4=4×25

25×2=2×25

5×2=2×5

(5)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敍述發現的.規律?(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彙總)

兩個數相乘,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這就驗證了同學們的猜想,乘法確實有交換律。

(6)、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乘法的交換律嗎?(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彙報)

甲數×乙數=乙數×甲數

× = ×

a × b = b × a

(7)、你最喜歡哪一種?

(8)、其實乘法交換律在我們以前就用到過,同學們回憶一下在哪些地方用過(學生思考後回答),再次證明交換兩人個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2、驗證乘法結合律

剛才我們通過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了乘法交換律確實存在,那乘法結合律是不是也真的存在呢,接下來我們自己舉例驗證

(1)、學生自己舉例,小組交流,初步驗證乘法結合律

(2)、指名彙報.

(8×4) ×5= 8×(4×5)

(5×2) ×3= 5×(2×3)

(25×4) ×1= 25×(4×1)

(3)、仔細觀察這幾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學生談發現.

(4)、剛才同學們通過舉例來初步驗證了乘法結合律的存在,老師也用了一道應用題來進行驗證,再次驗證乘法的結合律。

a 、出示例6

b 、學生理解題意,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c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嗎?學生獨立列式

(25×5)×2 25×(5×2)

=25×10 =125×2

=250(桶) =250(桶)

d 、仔細觀察這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學生談發現.

(25×5)×2 = 25×(5×2)

(5)、通過剛才解決這道題,我們再一次驗證了乘法結合律的存在,什麼叫做乘法的結合律呢?

三個數相乘,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後兩個數,它們的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6)、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結合律嗎?

3、比較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你有什麼發現(學生仔細觀察,談發現)

三、鞏固與練習。

1、填空。

12×32=32×( )

108×75=( )×( )

60×( )=8×( )

25×( )=( )×25

30×6×7=30×(6× )

125×(8×40)=( × ) ×( )

2、你能很快算出每組氣球上三個數的積嗎?

3、你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嗎?

23×15×2 5 ×37×2

492×5×2 25×166×4

8×5×125×40

五、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哪些收穫?

六、作業佈置。教材27頁的第2、3題。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2

一、指導思想:

教材四年級數學下冊,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編者一方面努力體現新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同時注意所採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實驗教材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另一方面注意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既注意反映數學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國數學教育的優良傳統,使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學生,由於知識脱節,單元知識能過關,但綜合能力較差,對於概念理論知識理解過於膚淺,對知識運用也欠靈活,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比較浮躁,計算能力較差,還需進一步提高,應用題分析能力還可以,個別學生仍需繼續輔導。從學生習慣方面看,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題馬虎,丟三落四,抄錯數,不用直尺等許多學習習慣有待改善;還有個別學生由於缺乏自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其中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教材編寫特點

1、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2、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四、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瞭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瞭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在綜合應用中,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1、在實踐活動中。初步瞭解分析研究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六、教學措施:

1、深入教材,認真備課,定好單元計劃,提前一週備課。

2、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側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3、抓重點、難點、各個環節的突破。

4、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抓好素質教育,培養

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課堂40分鐘的利用,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

5、對學生要高標準嚴要求,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利用教科書掌握例題、習題之間聯繫,舉一反三,靈活學習,真正地把知識學會。

6、精心設計作業,有層次,講究目的性、科學性。

7、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耐心輔導,因材施教。

七、教學進度安排:

四則運算----------------------8課時

位置與方向--------------------6課時

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14課時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18課時

三角形------------------------8課時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10課時

統計--------------------------4課時

數學廣角----------------------4課時

總複習------------------------4課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理解連減的簡便計算方法,體驗計算方法多樣化。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學生思維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聯繫,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用簡便方法解決連減計算題。

教學難點:觀察數字特點,選擇最恰當的簡便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對口令的遊戲,好嗎?遊戲規則是,我説一個數,你們對一個數,要求你們對的數和我説的數的和是一個整百的數。(遊戲開始)

現在遊戲規則改變,要求你們對的數和我説的數的差是一個整百的數。(遊戲開始)

想一想,什麼樣的兩個數的和是一個整百的數?什麼樣的兩個數的差是一個整百的數?

其實,我們在計算時,常常用得到整百的數的方法來使計算簡便,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解決一個問題,並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一起來探討在連減的算式中,怎樣做才能使計算更簡便。(板書課題:連減的簡便計算)

二.探究新知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學習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中認識的李叔叔嗎?我們的老朋友李叔叔不僅喜歡騎自行車郊遊,還喜歡看書。瞧!他正在認真看書呢!

1. 出示主題圖: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2.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列式並解答。

3. 彙報展示(分別讓學生把不同的算法板書在黑板上)。

234-66-34 234-66-34 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頁) =234-100 =200-66

=134(頁) =134(頁)

4. 小組內互相説説這三種方法分別是怎樣計算的。

5. 全班彙報交流。 (在彙報第二種和第三種方法時,要讓學生説出自己為什麼這樣計算)

6. 這三種方法,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7. 如果把234頁改為266頁,想一想,這個時候選擇這三種方法中的哪一種方法計算更簡便?為什麼?

8. 師小結:這就説明,我們在做題時,一定要認真審題,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來靈活地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如果被減數與第一個減數相減可以得到一個整十或整百……的數,我們就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如果被減數與第二個減數相減可以得到一個整十或整百……的數,我們就先減去第二個減數,再減去第一個減數,如果這兩個減數正好能湊成一個整十或整百……的數,我們就用被減數減去這兩個數的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連減的簡便計算。

三、實踐應用

1、在○裏和橫線上填上適當的運算符號和數。

868-52-48=868○(52+_)

1500-28-272=_-(28○272)

415-74-26=_○(_○_)

2、下面各題,怎樣計算簡便就怎樣算。

528-53-47 639-39-47

545-167-145 437-137-63

四、交流收穫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有沒有什麼遺憾?

五、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連減的簡便計算

234-66-34 234-66-34 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頁) =234-100 =200-66

=134(頁) =134(頁)

案例評析:

《連減的簡便計算》是一節計算課,教材通過創設“李叔叔看書”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幫助李叔叔解決“還剩多少頁”這個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在計算連減的算式中,能根據運算特點和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為了有效地讓學生獨立思考,自己探索不同算法,並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或適合算式自身特點的計算方法,我在教學時,注重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解決生活問題中理解連減的簡便計算,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1、用遊戲引入尋找湊成整百的規律

“同學們,我們來玩個對口令遊戲好嗎?”課始我以親切的笑容和輕鬆的話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遊戲中學生們感受發現到了湊成整百的規律,於是整個課堂教學便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開始了。

2、放手讓學生探索各種方法,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解決“還剩多少頁沒有看?”這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們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積極主動地嘗試,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想法解決問題,最後得出三種方法。

234-66-34 234-66-34 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頁) =234-100 =200-66

=134(頁) =134(頁)

然後讓學生逐一介紹這三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領悟了各種簡便計算方法。這樣設計一改計算教學的枯燥乏味,使每位學生在交流探索中,都獲得了成功的喜悦,並培養了他們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

3、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體現算法多樣化

在對三種計算方法進行交流後,我提出問題“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讓學生通過對不同解法的比較來認識和選擇最簡便的方法。剛開始學生都認為第二和第三種方法比較簡便,但對於第一種方法都認為不簡便,當我把書的總頁數改為266頁時,學生們發現這時用第一種方法比較簡便,最終明白一定要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來靈活地選擇簡便的算法。這樣就有意識地讓學生從小就學會“多中選優、擇優而用”這種思想方法,也體現了新課標中的算法多樣化。

4、本節課存在的不足:教材在設計上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使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化與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融為一體。如果在本節課的練習題中,最後設計一道解決問題,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簡便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課堂效果會更好,這樣可以使解決問題能力與計算能力的培養相互促進,同步提高。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4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6頁例3。

在前面的學習中,關於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殊性學生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感性經驗,本節課在舉例、討論中把感性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例3明確提出了“問題”,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回憶、整理和概括,把關於0的運算知識系統化。

(二)核心能力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在分類討論中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發展。

(三)學習目標

1.藉助具體算式,通過分類、整理,概括出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會利用0的特性正確計算。

2.通過交流討論,結合例子説明0不能作除數,理解0為什麼不能作除數的道理,進一步掌握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

(四)學習重點

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

(五)學習難點

理解0為什麼不能作除數。

二、學習設計

(一)課前設計

1.預習任務

關於0的運算有哪些?舉例子寫一寫。

(二)課堂設計

1.複習舊知

(1)課前大家寫了一些關於0的運算,誰來説一説你寫的有哪些?

學生彙報。

(2)我也收集了一些關於0的運算,你能快速、正確的計算嗎?

120+0=0+368= 0×79= 267-0=

0÷74= 187-187= 0÷76= 235+0=

99-0= 49-49= 0+879= 45×0=【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彙報自己所收集的有關0的運算引入本節課的教學,有利於喚醒舊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有關0的口算練習,為概括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和進一步掌握有關0的運算作鋪墊。】2.問題探究

(1)小組合作,分類整理關於0的運算的特性。

①小組活動要求:

請將上面的口算進行分類;

觀察這些運算的特點,試着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運算;

在小組內合理分工,做好彙報準備。

②彙報交流。

組織學生彙報,在彙報中注重生生間的交流,進行及時補充。

③概括總結通過大家的.討論和交流,我們發現了關於0的運算有這些: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一個數減去0,還得原數;被減數和減數相等,差是0;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任何數,還得0。(注意:在總結時舉例驗證。)

(2)探究0不能為除數

①關於0的運算你還有什麼想問或想説的嗎?

若學生想不到,可以通過觀察0在不同運算中的位置,引導學生説出0是否可以作除數。

②小組討論:0能否作除數?如果用0作除數會怎樣?

先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引導,使學生明確0不能作除數。

③教師總結:0不能為除數,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同0相乘得5;0÷0不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這時,教師相機板書“非0的”。【設計意圖求:通過分類,使學生歸納出有關0的運算的不同規律;通過舉例説明,使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明白0為什麼不能作除數的道理。在分類、舉例説明中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穩定和完善。】3.鞏固應用 提升能力

(1)搶答。

24+0= 13-13= 0×8= 0÷9=

70-0= 0+504= 0÷36= 392×0=

(2)判斷。

① 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 )

② 0除以任何數都得0。 ( )

③ 一個數加上0仍得0。 ( )

④ 130×0=130-0 。 ( )

(3)同桌之間互相寫出關於0的算式,寫在練習本上,交換完成後相互檢查。

(4)先説説運算順序再計算。

58÷2×0 0÷14+63÷7

24÷(75-67) 9+9×9-9【設計意圖:圍繞學習內容設計不同形式的練習,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正確對待學生暴露出的問題和疏漏,加強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診斷矯正。同時,最後一題也為下節課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學習做鋪墊。】4.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總結:這節課我們梳理總結了關於0的運算的特性。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一個數減去0,還得原數;被減數和減數相等,差是0;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

(三)課時作業

題號1:算一算.

0+31= 18-18= 68-0= 23×0=

72+0= 78×0= 78×1= 0÷56=

1+2+3+4+5+6+7+8+9+0=

1×2×3×4×5×6×7×8×9×0=

題號2:脱式計算。

34+4-34+4 430×0÷45 28+(69-69)÷7

125×8÷125×8 (100-25×4)×36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5

一、舊知引學

1.談話:我們目前學習過哪幾種運算?

2.我們學過的加、減、乘、除四種運算統稱四則運算。

3.説一説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96-16+20 、96÷12×4 同級運算:從左往右計算。

加減法稱為第一級運算,乘除法稱為第二級運算。

96÷12+4×2 含兩級運算:先乘除後加減。

4.通過剛剛的練習,我們已經總結了沒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下面我們來繼續學習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板書課題: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5.請同學們看這個算式:(板書:96÷12+4×2) 説一説算式的運算順序。

6.老師在這道題的基礎上加上小括號,變成96÷(12+4)×2, (板書: 96÷(1+4)×2 ),再給這個算式加上中括號,變成96÷【(12+4)×2】,(板書96÷【(12+4)×2】)運算順序怎樣呢?下面我們來自主學習含有小括號和中括號的.例4。

二、研學提示(自學例4)

1.畫一畫:紅筆畫出關鍵知識點,標清疑問。

2.想一想: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怎樣。

3.議一議: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怎樣?

4.算一算:完成學習單上的例4。

三、彙報展學(學生板演)

1. 96÷(12+4)×2 :計算順序怎樣?有小括號的算式怎樣計算?

2. 96÷【(12+4)×2】 :認識【】,讀法,寫法,算式讀法。

計算順序怎樣?有中括號的算式怎樣計算?

與96÷(12+4)×2比較,數相同,運算符號相同,計算順序不同,計算結果不同。

3. 小括號和中括號在一個算式中,有什麼作用呢?(板書:改變運算順序)

四、練學:接下來,我們運用新知識,鞏固練習。

1. P9——做一做

先説順序,再計算,學習單彙報。

2. 你知道嗎?

猜一猜:一個算式裏,有大括號、中括號、小括號,計算順序是什麼?

3.P11——3

先分別説一説每組算式的計算順序,再計算每組最後一道題。

學習單彙報。

4.P11——2

書中完成,展台彙報。

(1)注意320要寫在算式最前面,中括號的正確用法。

(2)注意×34要寫在算式最後面,小括號的正確用法。

五、延學P12——6(機動)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6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61—63頁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一組數的比較,觀察各數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髮現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並應用這一規律計算有關的乘、除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知識遷移和推理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應探索及掌握。

難點: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理解及靈活應用。

教學準備:小黑板教學掛圖(小數點移動)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提問。

(1)把5米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

(2)把5000釐米分別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釐米?

2、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0.0040.40.04

(二)導入新課

1.師:[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級三位同學的身高紀錄。請大家看一看,這些數據對不對?

(小明14.5米,小紅1.38米,小李0.14米)

2.師:你們笑什麼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對。14.5米太高了。

生:[用手比]小李0.14米也不對,0.14米只有這麼高

師:兩個錯的數據錯在哪裏?小數點寫錯了位置。

師:是啊,在小數點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變小數的大小,但是小數點的位置移動直接引起小數的大小發生變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小數點移動的知識。[板書課題:小數點移動]

(三)探究規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學掛圖):教師便敍述邊板書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學們都看過西遊記吧,齊天大聖孫悟空的“金箍棒”平時放在耳朵裏,長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時候,才亮出來,由小變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米……

師:觀察這組數和金箍棒的變化,你有什麼發現?(從上往下觀察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嗎?從下往上觀察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

小結:看來小數點向後移動,原來的數就擴大;小數點向左移動,原來的數就縮小。

板書:右移擴左移縮

2、合作探究

(1)提問:從上往下觀察它們都是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卻得到了三個不同的數,對嗎?看來小數點移動的位數不一樣,原數大小的變化也就不一樣。數的大小的變化既與小數點移動的方向有關,還與小數點移動位數的多少有關。

(2)合作探究:

究竟有怎樣的關係呢?我們來繼續深入研究。各組有這樣一張表格和一張小數數位表,請你們小組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法進行研究。先吧空白處填寫完整,再觀察小數點移動的位數與原來小數的大小變化。小數點可以向左移動,也可以向右移動。

方法1:表格

小數點移動的位數

()米=()毫米

小數的大小變化

從()往()觀察小數點向()移動

移動()位

()米=()毫米

移動()位

()米=()毫米

移動()位

()米=()毫米

方法2:(學具中的數位表)

(3)交流彙報

誰來説一説,你們是選擇哪種方法研究的?你們發現了什麼?

能概括地説一説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嗎?

[指名學生對照板書説明小數向右移動引起小數擴大的規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誰來説一説這個時候金箍棒怎麼變的?(從下到上觀察)

(四)實際應用

1.明確數的變化的方法

我們大家研究得出這個規律有什麼作用呢?

1.如果要吧一個小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麼辦?

如果要縮小為1/10、1/100、1/1000……呢?

2.集體交流

根據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如果要吧一個數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個數縮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3.強化去0、添0的問題

出示例6、7把0.01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縮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數不夠怎麼解決?

小數點向左移動時,如果整數數位不夠則要在數的左邊用“0”補足。

整百、整千的數,小數點向左移動後,小數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把2.3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到原數()倍。

把0.375擴大到原數100倍,小數點向()移動()位。

把0.73的小數點向()移動()位,就縮小到原數的1/1000。

把30的小數點向()移動()位,原數變成0.003。

5.把1.8改寫成下面各數,它的大小有什麼變化?

0.0181800.00181.80

(五)總結本節知識,暢談收穫。

附:板書設計

小數點移動

0.009米→0.09米→0.9米→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連減式題的簡便算法。

2、培養學生靈活計算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3、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連減式題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根據具體的數據特點,選擇靈活、合理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激情導課

出示一組式題,學生進行口算比賽。

師:在加法和乘法運算都有一些定律可以使計算更簡便,其實,減法式題也有一些運算規律使計算簡便。大家想不想快速地的計算出題的'結果?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減法的簡便計算,只要理解、掌握了減法的不同算法,並能靈活運用,相信大家一定能又對又快的算出這些式題。

民主導學

出示例1情境圖,學生觀察並思考:

(1)你瞭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2)怎樣計算:還剩多少也沒看?

(3)試着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小組討論、交流:

(1)説説自己的解題思路。

(2)你們小組一共有幾種不同的解決方法?

(3)比較,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展示交流

1.小組彙報、板演計算過程,並説明解題思路。

觀察不同的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師板書:234-66-34 = 234-(66+34)= 234-34-66

這個小組的同學用了3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都很有道理。那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呢?為什麼?

是不是像這樣的減法算式都能用這3種不同的方法計算呢?

小組舉例驗證。

2.小結簡便計算方法。

生:(出示幻燈片,生填空)

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方法,

(1)、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裏去減;

(3)、還可以先減去(後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減數。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連減的簡便計算

3.用字母表示a-b-c=a-(b+c) =a- c – b

4.射擊遊戲:看看哪種方法更簡便?

師:你真棒。那到底用哪種方法計算簡便呢?

同學們:進行連減簡便計算時,一定要根據算式中數字的特點靈活的選擇合適的算法。

5.説一説怎樣計算簡便?

檢測導結

1. 目標檢測:學生獨立、限時完成練習七的2.4題

2. 結果反饋:同桌互判,自己改錯,教師統計反饋結果。

3. 總結反思:暢談收穫。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8

《三角形邊關係》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內容。教材出示了4組長短不同的三根小棒,通過擺三角形,引出研究三角形三邊之間關係的數學問題。通過在小組內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動,探索並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學生能應用發現的結論,來判斷指定長度的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學情分析:

學生已認識了各種類型的三角形,對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的性質有一些淺顯的生活經驗,但並不真正理解其具體含義。《三角形三邊關係》是在學生經歷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探究過程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二次探究發現活動,學生已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強烈的探究願望。

教學構想:

1、以活動為主線,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經歷“操作體驗——觀察猜想——實踐驗證——發現規律——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探究出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係。

2、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開展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研討,激發學生探究的願望和興趣。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P30—31探索與發現(二)三角形邊的關係。

教學準備:直尺,小棒,統計表,課件、實物投影等。

教學目標:

1、通過擺一擺等操作活動,探索並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並應用這一性質判定指定的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2、引導學生參與探究和發現活動,經歷操作、發現、驗證的探索過程,培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激發學生探究的願望和興趣,培養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探索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教學難點:能應用發現的結論,來判斷指定長度的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並能靈活實際運用生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教材第82頁例3的主題圖。

1、説一説,從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可走?引導學生觀察彙報。

2、如果你是小明,你認為上學、放學走哪條路最近?組織學生小組議一議,然後彙報:從小明家直接到學校這條路最近。

為什麼走中間的路最近呢?今天我們要通過動手操作,自己來探索期中的奧祕。

二、探究新知1、動手操作(1)教師:如果任意給你三根小棒,把它當作三條線段,一定能首尾相連地圍成一個三角形嗎?(學生回答)讓我們動手實驗吧!(2)教師出示小組活動要求:

a。從5根小棒中任選三根圍三角形。(小棒長度分別為:9釐米、3釐米、6釐米、7釐米、5釐米)b。記錄每一根的.長度。

c。看看能否用選定的三根小棒首尾相連的圍成一個三角形。

d。把每次研究的結果記錄在實驗記錄表中。

(3)組織學生開始分組實驗活動,並做好記錄,教師巡視指導。

2、彙報實驗結果。

實驗記錄表小棒長度(釐米) 能或不能擺成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是否大於第三邊學生彙報時教師適時記錄。

3、討論:通過剛才的小組活動,你有什麼發現?學生彙報,可能會得出: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圍成三角形。

4、根據學生的彙報,換個角度引發學生思考:看看能圍成的三角形的三條邊,你會發現什麼呢?如果把一條邊叫做а,一條邊叫做ь,一條邊叫做с,能用算式説説你們的發現嗎?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展開討論,很快發現:а+ь>с,а+ с>ь,ь+ с>а 5、歸納總結:

你能用自己的話把你們的發現説出來嗎?(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三、前呼後應,快樂生成運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解釋例3中小明去學校為什麼走中間的路最近。

四、鞏固應用、聯繫實際1、完成教材P86第四題。

學生判斷時,教師注意方法引導:我們是不是一定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後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結論:只要比較較短的兩邊之和是否大於第三邊就可以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

2、教材P88第11題。

用長分別是4釐米、6釐米和10釐米的三根小棒,能擺出一個三角形嗎?此題設計使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係進一步理解,加深“兩邊之和等於第三邊時不能構成三角形”這個知識點的印象。

3、思維拓展題題目:小猴蓋新房,他準備了2根3米長的木料做房頂,還要一根木料做橫樑,請你們幫他想一想,他該選幾米長的木料最合適呢?這一題不僅充滿趣味性,而且使學生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合理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五、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三角形邊的關係 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b +c >a a +c> b a + b> c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體會三角形的本質特徵,理解三角形的含義,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瞭解三角形的特性。認識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展觀察操作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定性

教學難點: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過程:

一、三角形的概念

1、在畫中建立概念

其實三角形大家並不陌生,現在請你把心目中的三角形畫下來。

展示作品。

2、交流中完善概念

三條線段怎樣畫才會是三角形?

由3條線段圍成(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延伸中強化概念

不在一條線上的三個點就能確定一個三角形。

4、介紹各部分名稱

二、三角形的穩定性

1、設疑

為什麼要把籬笆圍成這種形狀?

2、操作

圍一圍、拉一拉、比一比小結:當三角形的三條邊長確定後,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也就確定了,所以在拉的時候,三角形才不會變形,這就是三角形的穩定性。

3、欣賞

三、三角形的高

1、初認高

回憶點到直線的垂直線段。

其實在三角形中,像這樣,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所作的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2、再識高

移動頂點,找高。

旋轉三角形,辨高。小結:只要是從頂點向對邊做的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還有其他高嗎?

3、畫高

① 畫AB邊上的高。

展示學生作品。

畫高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結:看來我們的高不僅要垂直、要從頂點出發,還要注意所畫的高與底要對應。

② 再畫出AC邊上的高。

③ 在指定底上畫高。

四、課堂總結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0

一、教學內容: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二、教材簡析: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在本學期裏學生將系統的學習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重點學習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學習列出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打下基礎;運算定律則主要是在學生已有的直觀認識的基礎上對有關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加以概括和總結,並學習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三角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難點或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特性,進一步瞭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學習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製作單式折線統計圖,學會看懂此種統計圖並學習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計算內容,教學用所學的整數四則運算知識和小數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實踐活動----“營養午餐”和“小管家”,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

背景的探索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瞭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學情分析:

從上學期瞭解的情況來看,由於本班學生學習基礎存在着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達到該冊的目標要求。但仍有少數同學,由於智力、學習態度的問題,有待於今後積極引導,以引導他們達到學段目標。

五、方法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

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六、教學重點: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瞭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七、教學重點: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計劃教學時數:64節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性質;能運用小數的性質正確地化簡小數和改寫小數。

2、能力目標: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精神,培養學生歸納、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愛學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的道理。並正確運用這一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教學難點

掌握在小數部分什麼位置添“0”去“0”,小數大小不變。

教具準備:

學習紙“小魔術”紙卡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小魔術)

1.師:同學們,第一次給你們上課,作為禮節,我給大家表演個魔術——數字的變化。看這是數字1?等會你們一起小聲喊:1,2,3,大,老師就可以把這個數變大了。信不信?

生:1,2,3,大。

師:把1變成10,10和1比擴大了10倍,……

2.老師還有一個數0.1,我們再來試一試。

引起學生的衝突:到底變大了嗎?

(設汁意圖:是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在國小生喜聞樂道的遊戲中,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慾望的火花,從而進入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小數末尾“0”對小數的大小的影響。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內容——小數的性質。

二、探求新知

1.師:0.1米、0.10米、0.100米,他們到底會不會相等呢?

師:請拿出你的學習紙把第一題完成。

彙報:請學生上台展示。填空、比較發現一樣,從而得出0.1米=0.10米=0.100米。

教學中讓學生説説你是怎樣找出0.1米、0.10米、0.100米。

(0.1米是一位小數,它的計數單位是1/10,有1個1/10,也就是説0.1米=1/1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分,1份就是1分米。所以0.1米=1分米。

0.10米是兩位小數,它的計數單位是1/100,有10個1/100,也就是説0.10米=10/1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釐米,10份是10釐米。所以0.10米=10釐米。

0.100米是三位小數,它的計數單位是1/1000,有100個1/1000,也就是説0.100米=100/10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0分,1份是1毫米,100份就是100毫米。所以0.100米=100毫米。)

因為1分米=10釐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師:0.1米=0.10米=0.100米(板書)這三個長度是一樣的,都是以“米”為單位,我們就可以把數抽象出來0.1=0.10=0.100。

(設計意圖:這樣,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主動從“0.l米、0.10米、0.100米”出發研究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鍛鍊了運用已有知識解答新問題的能力,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仔細觀察這組小數,你有什麼發現?

生: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同學們的眼光真鋭利。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我現在有個疑問,其它的小數也有這樣的特點嗎?

師:現在請同學們翻開學習紙,根據方格圖,自己想一組小數把它表示出來。

學生操作,交流彙報。

課件展示。

(教師在學習研究中要加強指導)

2.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題目中的小數,你能説出幾組和它們類似的小數嗎?

學生説説。

師:能説出這麼多組,你們一定發現了什麼規律吧?(交流,彙報)

總結: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設計意圖:這樣教學,把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動態的求知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深刻,記憶牢固。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事物本質屬性的能力。)

3.聯繫生活,再現新知:還有同學們在商場看到貨物的標價如:這樣寫,不但沒有改變小數的大小,而且讓顧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幾元幾角幾分。

(二)小數性質的應用

1.教學例2

師:現在我們認識了小數的性質,那麼應用小數的性質,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對小數進行改寫。

電腦演示:化簡下面的小數。0.70=105.0900=

教學0.70=0.7

問:①你是怎樣化簡的?(根據小數的性質,去掉小數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數化簡)

②0.70與0.7它們的大小不變,但意義相同嗎?

(不同,0.70表示70個1/100,0.7表示7個1/10)

教學105.0900=105.09

問:小數裏的其他“0”可以去掉嗎?為什麼?(不可以,大小改變。師要強調末尾)

2.教學例3

電腦演示: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

0.2=4.08=3=

師:你是如何把它改寫成三位小數的?(根據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3如何改寫成三位小數?這個小數點不點的話可以嗎?

注意:A、在小數的末尾添“0”。

B、當這個數是整數時,在整數個位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0”。

師:應用小數性質時,應注意什麼?(小數、末尾)

三、鞏固練習

1、課本59頁的做一做。

2、開火車的形式回答59頁的做一做。

問:你是怎樣化簡和改寫這些數的?

四、全課小節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2、我們是怎樣探索小數的性質的?

在整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數的大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卻不變,但是通過在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我們就給一個小數找到了許多大小不變的朋友,0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數字。其實,數學王國裏有許多奇妙的現象,等着我們不斷去探索、發現。

板書:小數的性質

小數末尾“0”對小數的大小的影響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2

四年級數學下冊《四則運算》複習課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P13例6(0的運算)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關於0的運算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2、0不能做除數及原因。

3、複習鞏固《四則運算》的知識。

三、教學重、難點

0不能做除數及原因。

四、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師:我們上週一直在學習四則運算,主要講了四則混合運算,不知道你們的掌握情況怎麼樣?現在我們就來做幾道題。

課件顯示:

(1) 24+56 - 40

(2) 8×7÷2

(3) 2+3+6×5

(4) 72÷9 - 1×3

(5) (9+11) ×5

做好評比!

(二)回顧四則運算的概念、運算順序

老師提問,學生回答,老師板書,然後課件再次顯示關於四則運算的概念以及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加法

減法

乘法

除法

沒有括號的

加減混合或乘除混合:

加減乘除混合:

先乘除,再加減

有括號的:

先算括號裏面的

文本框: 四 則 運 算

(三)新授

1、引入

(1)快速口算

排火車進行快速口算

課件顯示:

(1)100+0= (2)0+56=

(3)0×78= (4)154-0=

(5)0÷23= (6)28-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29= (12)9×0=

(13)35-35=

(2)舉例總結關於0的四則運算,在運算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課件顯示

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

被減數等於減數,差是0;

一個數減去0,還得原數;

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

100+0=100

0+56=56

28-28=0

49-49=0

154-0=154

99-0=99

0×78=0

29×0=0

0÷23=0

0÷76=0

(3)0不能作除數

課件顯示:

0不能作除數

18÷9=? 2×9=18

36÷6=? 6×6=36

6÷0=? ?×0 =6

6÷0是不可能得到商的,因為找不到一個數同0相乘得到6

0÷0=? ?×0=0

0÷0 是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0乘以任何數都得0

(4)鞏固運用0不能作除數

考考你!判斷對錯

課件顯示:

(1)128+0= 128 (2)0+45=45

(3)88+0= 0 (4)1×0=1

(5)0×97=0 (6)0÷56 =0

(7)16÷0 = 0 (8)60-0=60

(9)0÷76 =76 (10)10÷0=10

(四)鞏固練習

1、 應用題的.解答

課件顯示:

寒假中,小明3天完成87道口算題,照這樣計算,他6天能完成多少道 口算題?

一個水果店運來蘋果、香蕉各8箱。蘋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運來水果多少千克?

2、判斷並改錯

課件顯示:155-34+46

=155-80

=75

240÷40×3

=240÷120

=2

讓學生先判斷再自己改錯,提醒注意在四則混合運算中的運算順序!

(五)做課堂練習,結課

做書《練習二》的第二題,以鞏固。

五、作業設計

1、背會《四則運算》的概念及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做《學習之友》單元測試題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教材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P61精打細算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除法和小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既是小數除法的起始點,又是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基礎。因為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都要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教材創設“精打細算”的情境,貼近現實生活,提出了數學問題“哪個商店的牛奶便宜”。引導學生對此展開研究,在交流時,尊重學生個性思差異,使學生了解在計算時應注意什麼,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在總結比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重點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與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相類似,只要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就可以了,如果除到小數部分有餘數,可以添0再繼續除。最後將學生所學的新知識進一步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鞏固深化。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小數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2、利用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經歷探索小數除以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發展推理能力。

3、正確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利用這些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教學重點: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讓學生理解商的小數點是如何確定的。

教學關鍵:弄清楚商的小數點為什麼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教學設計:

一、複習引入(7分鐘)

1、(3分鐘)昨天,淘氣逛商店的時候,“用432元買了8個足球,每個足球多少錢呢?用816元買了8套運動服,運動服每套多少錢?”你能幫淘氣算一算嗎?(彙報,如何計算的。是整數除法)(投影)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用豎式解決問題,複習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為小數除法的學習作好鋪墊。)

2、(2分鐘)今天淘氣打算去買牛奶(出示主題圖)

你猜一猜淘氣會買那個商店的牛奶?為什麼?

生1:我猜測淘氣可能會買甲商店的,因為11.50÷5大約是2元多,我感覺已經很便宜了。

生2:我猜測淘氣可能會買乙商店的,因為乙商店雖然總價高一些,但是可以有六袋,我覺得比較合適。......

(學生可能會有幾種不同的判斷方法,這樣充分看出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基礎的差異,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只要他説的有道理,就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去估計、猜測,一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方面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2分鐘)師:現在大家的意見不太統一,如果兩個商店的牛奶質量一樣,你覺得淘氣應該買價格高的還是價格便宜的牛奶?

師“如果品質相同的話,我們自然要買便宜的,因為要精打細算嘛!

師:那麼我們現在就來計算一下每個商店牛奶的價格,誰會列算式呢?

請學生列出算式:11.5÷512.9÷6

你是根據什麼列式的'?

(總價÷數量=單價)

師:觀察這兩個算式,與我們以前所學的除法有什麼不同?它們有什麼特點?

生:這兩題的被除數都是小數,除數都是整數。

師: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就叫做“小數除法”(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看看淘氣到底應該買哪個商店的牛奶。

(設計意圖:統一學生的認識,引入新知,滲透“生活要精打細算”的思想。)

二、探索新知(20分鐘)

1、師:兩個商店牛奶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呢?現在同學們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經掌握的知識,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一下想法,並且嘗試計算。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7分鐘)

師:請小組選派代表彙報你們的討論結果。(10分鐘)

生1:我們組在計算甲商店中每袋牛奶的價格時,先是把11.5元轉化成115角,然後用“115÷5=23(角)”最後再把23角轉化成2.3元。在計算乙商店的牛奶價格時,我們用的是同樣的方法。先把12.9元轉化成129角,129÷6=21(角)......3(角)因為有餘數,於是我們就把12.9元轉化成1290分,1290÷6=215(分),215分=2.15元,2.3元〉2.15元,所以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2:我們發現可以用小數直接去除以整數,只要在豎式計算時,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就可以了。

生3:這樣計算到“12.9÷6”時,除小數部分的時候還有餘數,我們還不知道該怎麼辦,請大家幫助我們。

生4:我們可以幫助你們,當除到小數部分還有餘數的時候,可以在餘數的末尾補“0”,然後再繼續除。因為小數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師:你們真了不起,有這麼多想法,大家比較一下,你們認為哪個方法比較簡便實用?

生:豎式計算。(學生也可能會説其他的方法)

師:我們大部分同學會認為豎式計算比較簡便實用,現在請兩名學生到前面寫出豎式,大家也試一試用豎式解決這兩個題目。(指名兩生板演,其餘學生寫在課練本上。)

集體交流訂正,明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按照整數除法的方法計算;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除到小數部分有餘數時,可以添0再繼續除。

(設計意圖:把問題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探究尋覓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但學生的語言不一定很規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2、(3分鐘)教師板書:13.6÷812.5÷2

師:誰願意來試一試用豎式計算出結果?

請兩生到前面板演,其餘學生自己練習。然後集體交流訂正,並讓學生説一説算法。

(設計意圖:及時進行相似題目的練習,對於接受快的學生有提高熟練程度的作用,對於接受慢的學生有逐步熟練的作用。)

三、試一試(10分鐘)

看來同學們已經掌握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了,願意用你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下,下面這幾道題嗎?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數,估算可以讓我們檢驗自己的計算結果是否準確)

7.42÷71.2÷513.8÷15

題目分析:第一題是商的中間有0的小數除法;第二題和第三題是整數部分為0,除的時候還需要補0再除的小數除法,可以先放手給學生,在交流的時候再讓學生講明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充分相信學生在整數除法的基礎上,能遷移出類似的小數除法。如果學生對於練習不能全部接受,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估計每題的商,然後再進行計算。)

2、根據5145÷15=343,口算下面各題

514.5÷15=51.45÷15=5.145÷15=

3、開放題:(根據時間靈活練習)

小明在獻愛心活動中,準備把72.72元零花錢捐給災區的小朋友,你認為小明會捐給()位小朋友,每個災區小朋友()元錢。

師:在今後的學習中,希望我們的學生也能伸出友愛之手,將自己的零花錢節省下來,捐給哪些需要幫助的學生。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實際,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

四、總結反饋(3分鐘)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呢?請大家評價一下自己的表現,説説自己的體會、感受或想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對本節課進行多方面的反思與回顧,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數學活動課《快餐店》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於生活,紮根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關係,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一節課下來,面對學生接二連三的出呼意料的精彩的對話,我不由得為他們喝彩。愛因斯坦説過:“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課堂上,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主動,而且思維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我心裏有一種深刻的感受越來越鮮明——這不就是我們新課標所追求的嗎?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

一、巧改教材,使學習的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國小生學習的有價值的數學應與他們的生活存在最近連接點、是思維最近發展區的數學。

二、廣挖素材,讓數學從生活中來。

眾所周知,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源於生活。尤其是國小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因此,數學教學應廣泛挖掘各類生活素材,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是從活生生的生活中來的。

感興趣的學習自然充滿激情,讓整個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三、巧設題材,讓數學到生活中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思本課的教學,我覺得理解什麼、掌握什麼、運用什麼都不應該是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讓學生通過上這樣一節實踐活動課,使他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數學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的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課標”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能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成長中創新!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乘法分配律中的活動,學生進一步體驗探索規律的過程,初步學習體會提出猜想的方法及類比,説理,舉例論證的方式,發展學生的思維力,創造力。

2、引導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自主發現乘法分配律,並能用字母表示。

3、能夠運用乘法的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參與推導乘法分配律的過程。

難點: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運用。

教學過程:

一、回顧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學們,學習新課前,我們先來回顧學過的運算定律。找出共同點?和或積同。

乘法交換律的字母公式( )。 乘法結合律的字母公式( )…….

(設計意圖:四個公式板書在黑板,以便與乘法分配律對比)

(2)利用學過的長方形周長內容得出兩種不同解題方法。剛才的計算中你發現這兩道題有什麼關係嗎?2×( 37+63) 2×37 + 2×63

教師讓學生比較兩個算式的異同點,並指名説一説自己找出的規律。

引導學生髮現:這兩個算式的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兩道題其實可以互相轉化,可以用一個等式表示:2×( 37+63) =2×37 + 2×63

(3)將學生的知識遷移到本節課新授內容,在課的開始,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1、(我們下面就一起來驗證一下這位同學的猜想在其它的題裏也是否成立?請看大屏幕。)

我班同學男生27人,女生25人,每人植樹3棵,共植樹?棵(植樹節3.12)

(1)全班同學獨立完成。

(2)誰願意把自己的方法説給大家聽聽。(生回答,師板書)

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誰來説説看?(生回答,師板書)

板書:(27+25)×3 27×3+25×3

評講:算式(27+25)×3 和27×3+25×3的每一步各表示什麼?誰能説給大家聽聽?

(3)觀察這兩個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比較兩個算式異同點,並指名學生説一説自己想法,思路。

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是一樣的。

師:是的,雖然他們的格式不同,但他們的得數相同,所以我們可以用一個符號把這兩個算式聯繫起來。

生:等於號

師:對,用等於號相連,表示這兩個式子是相等的,一起讀一讀,認識這兩種方法的結果是一樣的,師:再和前面的一組式子一起觀察,

(讓學生通過讀,感悟到左邊是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右邊的兩個數的積加上兩個數的積)

2、舉例驗證,進一步感受

認真觀察屏幕上的這個等式,你還能舉出幾個類似的例子來驗證嗎?(板書:舉例)

(1)驗證方法:要求每人出兩組算式,數字隨意舉例,進行計算,驗證你舉的例子是否相等。然後拿到小組內交流(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回報:誰來説一説自己舉的例子。

(3)同學們,請看一看這三個同學舉的例子,每組的結果都是相同的,我們就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接起來。(板書)

(4)輕聲讀這些等式,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多個例子,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普遍規律)

3、歸納總結,概括規律。

(1)現在誰能説一説這些等式有什麼共同特點?(板書:總結)(運算順序不同但結果相同)

(2)從剛才的舉例過程中,你能發現乘法運算中的規律嗎?

學生回報。

(出示: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用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同學們發現的這個知識規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板書:乘法分配律)

(3)如果用a、b、c分別表示三個數,你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a+b)×c=a×c+b×c 齊聲讀兩遍。

(4)對於乘法分配律,用字母來表示,感覺怎樣。

與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想對照:a×b=b×a (a×b)×c=a×(b×c)

(a+b)×c=a×c+b×c 比較有什麼不同?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涉及到加法的.運算難點的理解)

三、加強應用、深化理解

1、根據運算定律,在( )填上適當的數。

(10+7) ×6=( )×6+7×( )8×(125+9)=( )×125+( )×9

7×48+7×52=( )×(48+52) (7×48+7×52中有相同因數嗎?)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練習理解乘法分配律)

2、火眼金睛看一看:判斷下面算式是否正確?並説明理由?

56×(19+28)= 56×19+28 ( )

32×(7×3)= 32×7+32×3 ( )

25×12+12×75 = 12×(25+75) ( )

25×99+25 =(99+1)×25 ( )

3、利用乘法分配律,計算下列各題。

( 80 + 4 ) ×25 34 ×72 + 34 ×28 88×125試做

師小結:通過前兩道題的計算,我們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為了使計算簡便,我們既可以從左邊算式得到右邊算式,又可以從右邊算式得到左邊算式。但遇到實際計算時,要因題而異。

4、34×10+27×10+39×10可不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師:説明乘法分配律,不僅僅只適用於兩個數的和,也可以三個數的和,四個數的和可以嗎?説明也可以是:幾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相加。(修改乘法分配律的板書)

5、找朋友

師:如果一個同學説出乘法分配律的左邊部分,那你就説出它的右邊部分,如果他説出的是右邊部分,你就對出左邊部分。看誰反應快。

6、24×8—4×8=(24—4)×8嗎?

師:説明乘法分配律,不僅僅只適用於兩個數的和,也可以是兩個數的差,三個數的差可以嗎?説明也可以是:幾個數的和(或差)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相加(或相減)。(設計意圖:拓展書本上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7、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8+4)×25 34×72+34×28

(設計意圖:概念只有在具體的練習中才能逐步理解,概念教學必須當堂採用講練相結合的方法,學生才能消化抽象的概念)

四、總結:

1,這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什麼叫做乘法分配律?(設計意圖:不能讓總結性提問只是走了過場,通過這個環節切實起到梳理知識,提高學生總結能力)

2、如果把乘法分配律中的加法改成減號,等式是否依然成立?根據乘法分配律,你能把下列等式填寫完整嗎?同學們課後交流一下,下節數學課我們再繼續研究。

教師激發學生好勝心:在乘法分配律中有許多變化,題裏辨別出用乘法分配律簡算的題呢?36×99+36 73×31+28×31—31

3.思考:填寫完整:

a×(m-n)= a×125+b×125-c×125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5

一、教學內容: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二、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能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出示:

口算:

73+27、138×100、100-64、64×1、8×9×125、(4+40)×25

(二)、新授

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繼續研究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簡便。

出示102×()

學生任意填上一個兩位數。

老師迅速説出它的得數,而不用筆算。

出示:計算102×43小組討論完成。

學生可能出現:

(1)(100+2)×43、(2)102×(40+3)

在對比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題目的特點,以及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從而使學生明確:兩個數相乘,把其中一個比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數與一個數的和,再應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練習:

(1)計算102×24

出示:9×37+9×63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

(2)9×37+9×63

=333+567

=900

(3)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進行板演。

引導學生對比兩種方法,重點理解、説明第二種方法。

小結:這類題目的結構形式的特點是算式的運算符號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兩個積的和。

在兩個乘法算式中,有一個相同的因數,也就是兩個數的和要乘那個數。

另外兩個不同的因數,一般是兩個能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練習:(80+8)×25、32×(200+3)、35×37+65×37、38×29+38

討論:這個題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結構形式嗎?你能把它轉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嗎?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訂正時,説明怎樣運用運算定律簡算的。

引導學生小結:我們運用乘法分配律間算時,一定要認真審題,觀察算式的特點,有的不能直接簡算,只要將題型稍加改變,就能進行簡算。

(三)、鞏固練習

1.師生對出題。

我們運用剛才學過的知識對出題,你出一個乘法算式,我出一個乘法算式,但這兩個算式合起來要能應用乘法分配律簡算。

2.根據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連接起來。

23×12+23×88、(35+45)×12、(11×25)×4、25×(4+40)

討論:2、3題為什麼不相等?要使等號兩邊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應該怎麼改?

3.P38/5

(四)、小結

談收穫。

(五)、作業:P38/6—8

課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