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教學設計《認識圖形二》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47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認識圖形二》,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認識圖形二》

教學設計《認識圖形二》1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使學生熟練的掌握這部分內容,併為學習更深的幾何知識奠定基礎。新的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圖形部分內容總體要求是、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本節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體情境中找到角。並能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的實踐思想,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團結合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能準確的判斷出各種圖形,也就是説學生已具備了關於角的感性認識。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形象思維為主,這部分內容對二年級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如果讓學生找這些圖形,對學生來説一點也不困難,但學生在抽象 出角的過程中,説出角的特點,會比較困難。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與數學意義上的角,如可能會跟釘子尖混淆,因為那些東西摸出來也是扎扎的。還有可能出現認為兩條邊長的角就大。所以本節課要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在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找一找、摸一摸畫一畫等活動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徵,以及突破學習角的難點。最後建立角的表象,認識數學意義上的角。

教學目標

1、能夠初步認識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能辨認直角、鋭角、鈍角。知道角的大小與邊得長度無關,與兩邊張口大小有關。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的實踐思想,

3、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團結合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本節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體情境中找到角。

難點:並能理解交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設計《認識圖形二》2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三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建立邊的概念,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通過對圖形的找一找、搭一搭、圍一圍、畫一畫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意識。

教學過程

一、在比較中逐步清晰

談話: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圖形。

呈現:

1.第一次找與眾不同的圖形。

要求1:其中有一個圖形,和其他的.都不一樣,你能找到它嗎?並説一説什麼地方不一樣。

學生找出:

揭示:其他圖形都圍起來了,這個圖形沒有圍起來。

2.第二次找與眾不同的圖形。(要求同上)

學生找出:

理由:其他圖形的線都是直的,這個圖形有一條線是彎的。

揭示:直的線 曲的線 直線圖形 曲線圖形

3.第三次找與眾不同的圖形。(要求同上)

學生找出:

理由:其他圖形都有4條邊(4個角),這個圖形只有3條邊(3個角)。

揭示:三邊形(三角形)、四邊形

4.這些四邊形中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認識一般四邊形。

揭示:四邊形家族裏除了有我們已經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行,還有其它的四邊形。

總結:剛才,找出了與眾的三角形。看的是什麼?

揭示:邊 角 科學家在研究圖形的時候,都要研究圖形的邊和角,看看他們的邊和角有什麼特點?

5.進一步清晰“邊”的概念

這個長方形上“邊”在哪裏呀?看一看,摸一摸,你覺得邊是怎麼樣的?

直直的,平平的。

數一數,長方形、正方形有幾條邊?

6.畫一畫:

如果要在紙上畫一個四邊形,要畫出幾條邊呢?在白紙上任意地畫一個四邊形。

交流。選擇任意四邊形呈現。

提問:這是四邊形嗎?為什麼?

旋轉一下再問:那現在是四邊形嗎?為什麼?

7.找四邊形。

8.再次分類,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

剩下的圖形再次分類:你為什麼這樣分?(板書:5條邊。6條邊)

分別取個名字。

揭示: 五邊形, 六邊形。

9.創造多邊形

像這樣的五邊形、六邊形你們以前見過嗎?

用小棒搭五邊形,六邊形

二、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圖形王國裏的幾個新朋友,它們是: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以後我們看到一個圖形,怎樣判斷它是幾邊形呢?

三、課本練習

教學設計《認識圖形二》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這些平面圖形特徵的認識;

2.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初步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3.利用各種圖形的拼組,體會圖形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圖形的數學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進一步鞏固所學平面圖形的知識。

教學難點:拼組指定的圖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教具:一套七巧板、課件;學具:一套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認七巧板

(一)看圖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圖案。

這些美麗的圖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認識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塊板組成的。中間這個巧字,是想告訴我們,心靈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許多美麗的圖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裏面有幾種不同的圖形?

3.數一數,每種圖形有幾個。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樣大?(兩個大三角形、一箇中三角形、兩個小三角形)

【設計意圖:滲透數學文化,給學生提供認識平面圖形的豐富素材,關注學生是否能按要求做,是否能清楚地辨認出各種圖形並能正確地找出來。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動手操作,積累經驗。

談話:剛才我們看到了許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麗圖案,我們也來試試,好嗎?

(一)用兩個圖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兩個圖形拼一個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樣拼?再動手。

2.學生操作。

3.學生展示,並説説是用哪兩個圖形拼的。

4.評價: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師的要求,用兩個圖形拼成一個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個拼。

1.請聽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個圖形拼一個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個圖形,這三個圖形能拼成一個三角形嗎?想好了再拼。

2.學生拼圖。

3.學生展示,並説説用哪三個圖形拼的。

4.評價學生拼組的圖形。

(三)用四、五、六個拼

1.談話:剛才我們拼三角形的時候,先用幾個圖形拼的?後來用幾個圖形拼的?接下來拼三角形,你想用幾個圖形拼?(4、5、6)

2.要求:(1)小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別用4、5、6、7個圖形拼(3)先想想用哪幾個圖形能拼成三角形。

3.小組代表彙報用哪些圖形拼的。

【設計意圖: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分別用七巧板中的2個、3個圖形拼組三角形,滲透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從用2個圖形開始拼,再到用3個圖形拼。】

三、發揮想象 自主創新

談話:七巧板不僅能拼三角形,還能拼成我們生活中看到的各種有趣的圖形呢!

(一)分小組拼自己喜歡的圖形。

(二)根據小組內的`拼圖,講小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圖形的拼組,體會圖形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一)這節課你喜歡嗎?説説喜歡什麼?

(二)遊戲:

1.請你把“七巧板”復原拼成一個正方形。

2.挪動正方形其中的兩塊,把它變成一個三角形。(第一個成功的孩子用實物投影儀演示給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3.再挪動三角形其中的一塊,把它變成長方形。(學生投影儀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

4.再挪動長方形其中的一塊,把它變成平行四邊形。(投影儀演示,同學們一起做。)

(三)介紹七巧板的來由,欣賞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圖。

“七巧板”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拼板玩具,後來流傳到國外,歐洲人稱之為“唐圖”。唐朝是中國十分昌盛的時期,外國人常用“唐”來代表中國。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國的圖”。

【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祖國的數學文化,體會數學美,孩子們在動手和動腦的過程中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教學設計《認識圖形二》4

一、學習目標

1.通過網絡學習活動,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並能正確區分這些圖形。

2.通過學生自主拼、擺、畫、折、找等活動,能直觀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徵,體會平面圖形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在經歷觀察、比較,描畫活動過程中,感悟到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與聯繫,豐富直觀體驗,發展空間觀念。

二、學習重難點

1.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2.從立體圖形中“拓”出面、藉助“拓”出的面認識平面圖形。

三、學習過程

1.教師帶領學生回憶立體圖形的特徵

2.播放微視頻,學生觀看

(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以及三稜柱,播放從立體圖形中“拓”出平面圖形的過程)

3.組織學生利用課前準備學具的不同形狀在練習本子上描、畫、印、拓出平面圖形。畫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學,可以連麥老師分享他的作品。

4.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

5.認識平行四邊形(引導學生觀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

師:你能把一張正方形、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的紙折成同樣的兩部分嗎?有幾種折法?誰願意介紹自己是怎麼折的?折出來的是什麼圖形?請大家動手做一做,準備好的同學可以連麥老師哦

6.歸類整理(1)課件呈現多個圖形,讓學生分別跟家長説説每個是什麼圖形?

(2)説一説:你是怎麼記住每種圖形的樣子的?

四、教師直播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五、鞏固應用

1.課本第3頁“做一做”的`第1題。

跟爸媽説一説,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你學過的圖形?

2.課本第3頁“做一做”的第2題: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你能用今天所學的平面圖形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嗎?

3.學生利用立體圖形拓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同學們,請爸爸媽媽把你們畫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級羣裏吧

教學設計《認識圖形二》5

1.連一連。

考查目的:通過對具體物體的觀察,體會“面從體來”知識同時,能用語言表徵出圖形的特點,並熟練掌握。此題用連線方式突出對應的關係。

答案:略

解析:此題不僅讓學生要熟練掌握各立體圖形的特徵,還得仔細審題,分辨其需要的對應條件,避免干擾條件。

2.填一填。

(1)至少()根同樣長的小棒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至少()個同樣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形。

(2)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還可以拼成()。

考查目的:學生能根據圖形的特點,進行拼組,發現圖形間的變化和規律。

答案:(1)4 4(2)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解析:由學生通過對圖形的實際操作,直觀感悟上升到語言表述能力。

3.數一數。

考查目的`:學生對組成圖案的不同圖形的數量進行分類計數,及鞏固對平面圖形的認識又滲透分類與整理的知識。

答案:圓4個正方形6個長方形4個三角形3個平行四邊形2個

解析:培養學生能正確對圖形的計數,有序思考和計數的方法能力。

4.畫一畫,算一算。

缺了()塊。

考查目的:培養學生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能利用實際操作與實際探究相結合的方法是學生能力的體現。

答案:13塊

解析:此題可以根據學生程度不同進行講解,估計、補充畫圖或學具擺出,容許學生有一個理解、感悟的過程。

5.實踐作業:“小小設計師”。

親愛的小朋友:

請你用彩色的手工紙,先動手剪一剪,剪出幾個我們最近學過的平面圖形,再把它們拼一拼,設計一幅你喜歡的作品,並給它起個名字吧!

小小設計師

家長評價:

考查目的:讓學生分解圖形,設計圖案。既直觀感受到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徵,又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學習興趣,還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創造出數學美,感受、欣賞到數學美。

附優秀作品:

教學設計《認識圖形二》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頁例1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正確辨認和區分這些圖形。

2.通過拼、擺、畫、折、找等活動,使學生能直觀地初步感知平面圖形的特徵和平面圖形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在經歷觀察、比較,描畫活動過程中,讓學生感悟到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豐富學生的直觀體驗,發展空間觀念。

4.在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體會到到生活中處處存在着數學,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探求新知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立體圖形中“拓”出面、藉助“拓”出的面認識平面圖形;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積木、立體圖形物體和平面圖形卡片、釘子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一)課件呈現主題圖:小朋友,你們喜歡搭積木嗎?

(二)哪位小朋友來説一説:你們都分別有哪些形狀的積木呢?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從學生平時喜歡的積木入手,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知的學習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認識平面圖形

(一)師生互動:

1.你有什麼方法能在紙上得到這些立體圖形的“面”呢?

2.學生動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本子上描、畫、印、拓出各種平面圖形,小組交流自己畫圖的過程與方法。

3.點明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二)認識長方形

1.課件呈現長方形:你是從哪一種形狀的物體得到這種圖形的?

2.讓學生在長方體物體上找一找,摸一摸,説一説。

3.誰能幫這樣的圖形取個名呢?板書:長方形。

(三)認識正方形和圓

(1)教師指着貼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圓問:這些圖形又分別是用哪一種物體的面畫出來的?在這些物體的面上,還能找到這樣的圖形嗎?像這樣的圖形又分別叫什麼呢?(在相應圖形處板書:正方形、圓)

(2)在初步認識新知的基礎上,説説自己生活中見過的正方形和圓。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畫圖等操作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區別;知道這些平面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圖形。】

(四)認識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張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紙對摺成同樣的兩部分嗎?有幾種折法?誰願意介紹自己是怎麼折的?利用展台展示學生的折法。

(2)你能沿着摺痕剪一剪,分一分嗎?學生分組動手操作、歸類、觀察,並在組內交流、反饋。然後運用多媒體展台選擇性的展示學生分的結果。

(3)問:在上面兩組圖形中,你發現了新的圖形嗎?(板書:三角形)

(4)學生尋找並説説生活中見過的三角形形狀的物體有哪些?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用長方形或正方形紙折、剪、分,直觀認識三角形的過程,親身體驗了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合作學習的意識。】

(五)認識平行四邊形

1.用這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麼樣的圖形?可以拼出幾種圖形?

2.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將拼成的新圖形放在多媒體展台展示。

3.引導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指着平行四邊形問:這種圖形叫什麼?

4.小結:像這樣的圖形叫做平行四邊形,板書:平行四邊形

5.出示一個長方形的模型,演示變成平行四邊形的.過程

6.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平行四邊形嗎?(課件演示籬笆、樓梯、伸縮門、可拉伸的衣架等)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拼一拼、説一説等學習活動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再通過找一找把知識迴歸於現實生活,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六)歸類整理:

1.課件呈現多個圖形,讓學生分別説説每個各是什麼圖形?

2.説一説:你是怎麼記住每種圖形的樣子的?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分類整理和説一説,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徵。】

三、鞏固應用

(一)P3“做一做”的第1題:

1.在圖中找出平面圖形

2.説一説,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面是你學過的圖形?

3.課件出示:這些交通標誌牌是什麼形狀?

(二)P3“做一做”的第2題:

1.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2.你能用今天所學的平面圖形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嗎?

3.學生利用立體圖形拓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4.展覽學生作品,師生評價。

(三)P5“練習一”的第1題:塗一塗

(四)P5“練習一”的第2題:把各種圖形的序號填在括號裏。

(五)P5“練習一”的第3題: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分類、數圖形等數學活動中,加深對各種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意識。】

四、課堂小結

(一)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

(二)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教學設計《認識圖形二》7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習內容安排了四個方面的內容:即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本單元認識圖形是其中“圖形與幾何”的部分,主要有“認識角”、“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欣賞與設計”等四個主題。下面將分別從這四個主題來具體設計教學,預計總共用4個課時。

(注:本教學設計只設計教材上基礎知識的內容,其餘鞏固和練習等內容不在本教學設計之內)

課時一:認識角——對角的初步認識【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通過對“角”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因而,本課時是為後面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奠定基礎的。

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及方法策略】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來看,國小二年級的孩子處於具體運算階段,還不能進行抽象思維。因而,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實物,如玩具積木、禮物盒等,為學生提供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空間和平台。

就學習動機而言,外部動機佔據着主導地位,內部學習動機還處於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因此,一方面,要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合理獎賞、及時反饋、適度競爭等方式,以激發其學習動機;另一方面,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學習動機由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轉化,調動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理念】

1、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並參與學生小組合作的探討,瞭解學生情況,推動活動有序、有目的的進一步發展。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學生自由探究、自主研究、小組合作等的空間和時間。同時,允許差異性的存在,尊重學

生的個性特色和思維創新以及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清楚角的大小與角的邊長無關。

2、數學思考

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解決問題

通過小組合作,探討並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與人合作及分享交流的精神。

4、情感與態度

創設生活情境,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於學生能夠初步的認識角及其特徵。難點在於引導學生探究出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教學方法策略】

本教學主要採用實物展示、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為學生提供自由探討、自己動手的機會空間。具體操作將體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

【教學預期】

能達到教學目標,但教學也是一個生成性的過程,因此,對於課堂上的生成性問題,要做好臨時應變的準備,最終儘可能實現預期目標。

【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PPT課件、玩具積木、一大一小相似三角板、可活動角(學生提前自制)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實物展現玩具積木,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形狀,以便引出對圖形和角的初步認識。

小朋友們還記得這些陪伴我們的玩具嗎?那麼聰明的小朋友們能不能找出這些玩具上有哪些圖形呢?生1:長方形生2:正方形生3:三角形??

師:很好,小朋友們的都很細心的觀察出了這些玩具上的圖形,那麼,有沒有小朋友告訴老師,這些圖形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生1:三角形生2:角

師:好的,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都提到了一個字:“角”,那麼,什麼是“角”呢?下面,老師將給出一組圖形,小朋友們來當一下小法官,判斷一下它們是不是角,好嗎?(

二)主題活動

1、角的判斷

教師於黑板畫出一組圖形,如下所示:

好了,下面老師要請一些小法官,來判斷一下它們是不是角。生1:1號不是角生2:2號也不是角生3:3號是角生4:4號是角生5:5號也是角師:好,小法官們都作出了自己的判斷,那麼其他的小法官們同意他們的判斷嗎?眾生:同意

師:我們的小法官都具有一定的判斷力了,很好。那麼,聰明的小法官們,你們能不能説一下,為什麼你會作出這樣的判斷呢?生1:它有兩條邊生2:它是尖尖的生3:它是直直的??

師:不錯,那為什麼1號不是角呢?生:因為它沒有連在一起

師:那2號的兩條邊連在一起了啊,那為什麼也不是角呢?生:因為它有一條邊不是直的

師:好,那為什麼3、4、5號都是角呢?生:因為它們連在一起的,而且都是直直的

師:我們來觀察一下,角有兩條直直的邊,還有一個把這兩個直直的邊連在一起

的點,我們把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那我們怎麼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角的特點呢?

生1: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生2: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

師:好,大家都能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角的特點了,那同學們覺得哪一種的表述更準確一點呢?生:第2種

師:好,既然大家都很贊成第二種説法,那我們把它記下來

板書: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2、角的讀寫師:那我們怎麼畫出角呢?首先畫出一個頂點,再沿着這個頂點分別畫出兩條直線,來,跟着老師一起畫,標出“頂點”、“邊”(畫出一個鋭角)

好了,我們畫出了一個角,那麼,它是不是和我們一樣都有自己的名字呢?生:是

師:好,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在之前畫的角上標出符號“?1”板書:記作:∠1,讀作:角1

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1,讀作角1,小朋友們拿出小手,一起在空中畫一畫,注意這個角的符號和我們之前學過的小於符號“<”的區別:角的符號是撇橫,小於符號是撇折。

好了,我們現在認識了角,那聰明的小朋友們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角呢?生1:三角尺生2:黑板生3:剪刀

師:看來我們小朋友都很細心的啊,能發現生活中的角。(出示PPT上的圖片,展示生活中實物上存在的角)要繼續發揚這種可貴的精神哦!那小朋友們再想一想,既然角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名字,那它們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有大小之分呢?如果它有大小之分,那麼它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呢?生1:有生2:不知道3、角的大小

師:好,那我們就帶着這個問題,利用你們自己做的活動角,和小組的同學一起探討一下,角是不是有大小,如果有大小,那它又和什麼有關係。希望同學們能在4分鐘以內得出你們小組的結果。

(注:在此過程中,教師注意要參與到小組中去,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下一步的教學。同時,及時糾正方向錯誤的小組,指導其順利完成探討)

好了,有沒有小組的同學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們小組的討論的成果呢?生1:角有大有小

生2:角有大小,它的大小和它的邊有關生3:不對,角的大小和邊沒關係

生4:我們贊成3的説法,角的大小應該和它的開口有關係

師: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看法,但都認為角有大有小,但是意見不一致的地方在於它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拿着學生的活動角,由小緩慢變大,問:它的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呢?生:有

師:那它的邊長有沒有變化呢?生:沒有

師:那説明了什麼呢?

生: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沒有關係

師:好,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無關。那麼我們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結論是否正確,好嗎?看老師這裏有一大一小兩個三角板,小朋友們猜一猜這兩個角哪一個要大一些呢?(兩個60度的角)生1:大的那個

生2:不對,是一樣的!

師:到底誰觀察得更仔細呢?我們來看看吧。

(將兩個三角板重合在一起,頂點以60度角的頂點對齊)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它們重合了,是一樣大的!師:很好,那説明了什麼呢?生:角的大小和邊長無關。

師:那剛才有小朋友説角的大小和它的張口有關,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拿出你們的手臂,伸直,然後逐漸彎曲,這裏是不是就會出現一個角啊?而且角的大小還在變化。那麼,有沒有小朋友告訴大家,是怎麼變的呢?生:變小了

師:為什麼你説變小了呢?

生:因為我的手臂之間的張口也變小了

師:很好,善於觀察。其他小朋友同意他的説法嗎?生:同意

師:那好,哪位小朋友總結一下我們今天學的角的大小和什麼無關、和什麼有關呢?

生: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無關,和它的開口大小有關。師:好,上課很認真的孩子。那我們一起來記一記吧

出示PPT並板書: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無關,和它的開口大小有關(三)延伸活動

好了,大多數小朋友們這節課都很專心。那老師要考一考我們聰明的孩子了:你能找出下面的圖形中哪些是角嗎?請你用符號標出來,並比較它們的大小,説明你的判斷依據。

PPT展示:

生1:角2、3、5都是角。因為它們都有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

生2:角2最小,角5最大,角3和角4一樣大。因為角2的張口最小,角5的張口最大,角3和角4的張口都一樣,雖然角4的邊要長一些,但是角的大小和邊長無關。

師:其他小朋友同意他們的説法嗎?生:同意

師:很好,這節課小朋友們都很仔細的觀察並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勇敢的發表自己見解,也都掌握了我們這節課的內容,希望繼續努力啊!

我們再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師生: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角的大小和它的邊長無關,角的大小和它的張口大小有關。

師:好,下來以後,同學們把我們的數學同步練習冊上46頁上第5題完成了,作為今天的複習。老師明天要看看哪位小朋友寫得工整又準確。下課。

【設計反思】

就教學手段和目標我而言,本堂課通過實物展示、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和策略,為學生提供自由探討、自己動手的機會空間,主要在於引導學生探究對角的初步認識,對知識的把握較為清晰,同時學生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就教學理念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照顧到了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時候留下了充分的探討時間。

就教學評價而言,在本教學過程中,注意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多角度的對回答問題的學生進行評價。

總體來説達到了教學預設目標,但是,我在儘量的避免給孩子們造成大量的負擔,課後的作業也很少,我不希望他們成為做題的“工具”,極不贊成“題海戰術”的方法,但如果不適當的聯繫,就不能加深學生對新知的認識,我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

課時二:認識角——直角、鋭角和鈍角及小練習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角的初步知識之後的基礎之上的,通過對直角、鋭角以及鈍角的分辨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加上一個小練習,以使學生對所學的得到及時鞏固。

教學設計《認識圖形二》8

教學內容

教材第28~29頁例3及相應的課堂活動與練習。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三角形和圓,能辨認三角形和圓,會用三角形和圓拼組簡單的圖形。

2、在認識圖形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感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實際認識三角形和圓,能辨認三角形和圓。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和圓柱的學具和釘子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師:我們在前面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圖形中辨認出哪些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嗎?

出示。

學生辨認後,要求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辨認的。

師:你在上節課是怎樣認識這些圖形的呢?

學生自由地説,師根據學生的敍述作以下的板書。觀察分析生活中的圖形

Tags:圖形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