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文化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4篇

欄目: 文化 / 發佈於: / 人氣:2.29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4篇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1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為積澱,以百餘年磨難為基礎,以五十餘年的發展為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成就了中國這隻浴火重生的鳳凰!

中國之所以成為文明古國之一的原因,就是因為中國具有源遠流長的文化。説起中國的傳統文化,那可真是數不勝數,例如:中國陶瓷、四大發明、文房四寶、皮影等。今天,我們就着重説一説文房四寶,所謂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筆:因為王羲之的緣故,名聲大振;墨:具有“落紙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紙: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了鉛造紙的狀況,並對四紙做了説明,給予很高的評價;硯:墨子的金星硯和婺源的龍尾硯至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當今開放的世界中,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發展,才能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

可現在在“洋節”風靡,而傳統文化卻逐漸被人們淡忘。清明節還有誰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只是去墳前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誰會安靜地在家包粽子呢?中秋月圓之夜,又有誰和家人一起愜意地坐在院子中,吃着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傳統文化慢慢被人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社會中日益冷清,這些現象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重視呢?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無形的財富,傳統佳節藴含着中華傳統文化因子,這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中國文化講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整個民族不斷棄舊圖新,不斷改革創新,文化傳統在不同的時代延續,變化和發展。中華文化在與時俱進的改革創新中綻放出奪目的絢麗光彩。

科技條件下,優秀的傳統文化,經過現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創造活力,它藴含着現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導着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斷創新和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

陽光照透每一顆塵埃,耳邊卻傳來了來自千年前的呼喚。是誰在吟誦:牀前明月光的故鄉情;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腸斷白瀕洲的思念之情;蝶戀花的愛慕之情。

破茅草屋前的杜甫含淚辛酸“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的憂國憂民的情懷;汩羅江前的屈原“半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鬱鬱寡歡壯志難酬的心情。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不乏優秀的:鞭躂黑暗,它刀刀帶血;憧憬光明,它聲聲不倦;刻畫人生,它句句有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人民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薪火相傳。

文化是民族的,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大家庭。讓我們把我們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推廣到世界上,為弘揚傳統文化貢獻一份微薄之力,代代相傳,保衞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家園!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2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他的名字叫中國”每當聽到這首歌,我總會熱情澎湃,心中豪情油然而生。

自從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後,我更加為祖國這條龍的精髓而自豪。

我們的眼睛裏看着的是祖國偉大的身軀,我們嘴裏吟唱着的是儒雅的詩詞歌賦,我們的骨子裏流淌着文化先人的血液,這些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華,更是祖國這條觀聞世界上下五千年的龍的脊骨。

我們的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證。秦始皇的兵馬俑至今仍氣宇軒昂地挺立着,隋朝大運河的.波瀾依然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孟姜女的哭聲似乎還在長城底下悽婉悲慟,縴夫的號子似乎仍在耳邊縈繞。這其中沉澱了千年的沉浮、繁華、屈辱、悲憤,這些文化遺產燙貼了坎坷的心靈,將肅穆呈於世人。

可是,那些被人遺忘的文化呢?

那呈長菱形的女書,是世界上唯一的婦女專用文字,可如今熟知的人卻少之又少。那曾風靡一時,奇特絢麗的皮影戲,如今也無人再知道戲藝人的“一口敍還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輝煌歷史。

在我的記憶裏的那些輝煌歷史早已暗淡無華,甚至戲院也破舊不堪,彷彿一位位風燭殘年的老人。

難道我們這些被稱作“炎黃子孫”的人就要看着那寶貴的文化從歲月中逝去?不,我們不認可!丟了這些國粹,我們的祖國這條龍就如沒有血肉般!

慶幸的是在我們的身邊,還存在着些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衞者。還記得我們這兒的一位已到暮年的老人,他是我們這兒有名的皮影戲戲師。每到一些重大的日子裏,他總會搬出他珍藏的皮影戲舞台,重新上演一場叱吒風雲的戲曲,用自身的行動來向世人展示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並且不遺餘力的把戲曲精華交給那些好學的年輕人。

可守護中華傳統文化不僅需要像這位老先生一樣的守護者,更需要新鮮的,迸發活力的血液!看,白髮蒼蒼的老人亦能如此,我們作為新一代的莘莘學子,又怎麼能袖手旁觀!但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呢?

閲讀《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一書之後就啟發我探索到了很多答案。

我們可以尋訪那些藏在民間偉大的文化傳承人,用心去感受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並努力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承人,把先人的智慧的結晶孜孜不倦的傳承給下一代。

我們可以積極的投入保護文化遺產活動中,組織一些志願者,走街串巷的把文化古物、精神遺產的歷史記錄下來,並和政府商議對這些文化實施怎樣的保護。

我們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力量,在博客、空間上大力宣傳中華民族文化,讓身邊的人甚至海外華僑重新對文化的傳承有所重視,呼籲更多的人保護文化遺產。

讓我們攜手起來,共同努力,一起貢獻出那點微薄之力保護並傳承那如今少之又少的“龍的脊骨”吧!讓我們中國這條龍更加神武飛翔吧!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3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真是一本好書!“中華好詩文”、“中華好故事”、“中華好榜樣”……一句句飽含哲理的古詩文,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個個真實的故事無不吸引着我、感動着我。其中,我最喜歡的篇章便是“誠實守信”。讀完這個篇章,我像全身得到了洗禮一樣,我也真正懂得了“以信接人,天下信之”的深刻內涵。不知不覺,那件事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那是一個嚴冬的下午,屋外寒風呼嘯,大雪紛飛,屋內温暖而舒適。外公外婆都在忙着燒飯,我躺在沙發上悠閒地看着動畫片。忙了一會兒,外公從廚房走出來,看着桌子自言自語地説:“天冷,晚上吃的菜少了些,買點什麼呢?”“哦,對了,買點滷菜!”我突然想到了我愛吃的滷菜,馬上從沙發上跳起來大叫道。外公真的打通了外賣的電話,我高興地連蹦帶跳,直咽口水。但在一陣歡呼過後,我沉默了下來,心想:這麼冷的天,送外賣的還要騎着車跑來跑去,就為了賺那麼點兒錢,好辛苦啊,他們太不容易了!可是我一想到愛吃的滷菜,我的心情就由陰轉晴了。“咚咚咚”,敲門聲響了起來。“送外賣!”聲音從門外傳來,我立即跳下沙發,跑去開門。門外站着一個大姐姐,她笑眯眯地對我説:“小朋友,是你家定的滷菜吧?一共39元。”我趕快跑去廚房把外公拉到門口,喊外公付了錢。大姐姐把滷菜遞給了我,然後攥着錢飛快地下了樓梯,也許她還要送別家的外賣吧。

飯燒好了,我終於可以吃上香噴噴的滷菜了。全家人正吃得盡興的時候,“咚咚咚”,敲門聲又響了起來。“這又是誰呀?快去開門!”外公看着我説。我不情願地放下碗筷,慢騰騰地向大門走去。“咚咚咚!咚咚咚!”敲門聲更急促了,我立刻打開門。只見門前站着一個氣喘吁吁的中年婦女,她帶着滿滿的歉意連聲説:“真對不起!我女兒算錯了價格,把29算成了39塊,不好意思啊……”在一番交談之後,我們才知道,由於外賣太多,她只好叫她上中學的女兒幫忙。發現錢錯了後,這位大媽媽趕緊跑來還那多算的10元錢。

冰天雪地,天寒地凍,大媽媽只為那10元錢嗎?況且,我們家沒一個人知道錢錯了啊。她為什麼這樣做?突然,我明白了,這不是10元錢的問題,是誠信,是無價的誠信!這時,我心裏對她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我仔細端詳着她的面容———乾裂發紫的嘴脣,紅腫的鼻子,凍得通紅的耳朵,毫無血色似凍僵了的臉蛋……外公聞聲走到門邊,她又連聲道歉:“對不起,因為我女兒的粗心大意,給你們添麻煩了!”説完便微笑着將一張皺巴巴的十元紙幣遞給了外公。外公也笑着説:“不要緊,不要緊!你進來暖和一下身體吧。”“哦,不了,謝謝,我還有外賣要送……”那位中年婦女轉身扶着欄杆緩慢走下樓梯的那一瞬,我真覺得那是世界上最美的轉身!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以信接人,天下信之!多麼希望誠信是一首無語的歌,傳唱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讀後感4

千年的風吹散了千年的往事,千年的水沖走了千年的記憶。但歷史的印記,文化的傳統,卻註定要烙在中華民族的生命裏。

從數千年前江心漁船上越女的歌聲,到水之湄《詩三百》的婉轉悠揚;從唯美的楚辭規整的漢賦,到唐朝多姿的詩歌,再到江南女子執紅牙響板輕歌曼舞搖曳出的宋詞;從南山下草長鶯飛的桃花源,到西湖濛濛煙雨中的一把油紙傘。

飛雪洪泥映時光,歷史滿滄桑,一曲悲歌訴衷腸,春秋歌未央。

你是否知道,曾經有一對圖騰叫龍鳳,有一件羽衣叫霓裳;你是否知道,有一個朝代叫漢唐,有一條河流叫長江?

當你沉迷於紫薇的那一句“山無稜,天地合,乃敢於君絕。”你是否知道樂府裏那句“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稜,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當你口口聲聲喊着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你是否知道它出自於《漢書》中的“修身好古,實事求是;”當你“哈韓”“哈日,”迷戀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你是否知道《山海經》裏的神話故事,知道崑曲的歷史,知道十二木卡姆的聲音……

傳統文化的美,在於它的歷史,它是先人們的精神積澱,是千百年來的傳承。

而在今日,在這個充滿利益、熱鬧繁華的時代,歌聲裏的故鄉卻在漸漸遠去。我們像迷路的孩子,回頭張望,卻找不到回家的路。那個,氤氲着水墨香的故鄉,那個,我們的精神家園,如今又何在?

在今日,君不見元宵燈節淡花燈,君不見端午賽舟掛香符,君不見重陽登高插茱萸。我們不再欣賞“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温席。”我們只從那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東風破》裏才驀然感受到古典的美。

古語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忘記了過去,會怎麼樣?它該如何向前,如何大踏步地走在世界前面。身為祖國的未來,如果我們不珍惜,不繼承,它們將如何保全自我?未來,不論多麼發達的高科技,都難以替代歷史的一抔黃土,無論我們在這顆星球上能走多遠,總歸有一點東西,銘記於心。

先人曾説:“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讓我們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禮記》中説的:“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天下平。”清代學者張橫渠説:“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讓我們左手緊握“且教世界換了人間的”壯志豪情,右手秉持義不容辭勇於擔當的道義,為傳統文化開創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