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文化

儒家文化作文5篇

欄目: 文化 / 發佈於: / 人氣:2.62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儒家文化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儒家文化作文5篇
儒家文化作文1

儒術獨尊之時,和字當道慢而有序;科技稱霸今日,效率至上穩中求快。兩相對照,儒之於今日之社會似乎水火不相容。卻不知,儒學精華在當下可當解藥而非毒鴆。

擠不上公交的擔憂確乎難免存在,但靜言思之,此等焦慮純屬“葉公好龍”。這反應了對儒家思想理解的劍走偏鋒,是把謙和有禮異化成一團和氣,將謙謙君子誤解成了軟弱男子,把禮讓等同於讓,把謙和等價於附和。如此觀之,儒禮本無罪,對他的錯誤解讀是原罪之觴。

換言之,該同學的無理焦慮,映射出的是以“和”為思想內核的傳統觀念與當今浮躁世風的不可調和矛盾。木心先生所推崇的“從前慢”是“和”棲居的温和土壤,而今人所慨歎的“總浮總疏總麻木”,則是浮躁紅塵滋長的温牀。我們讚揚上世紀英倫社會的紳士風氣,卻不可避免今日的女士優先車廂中全是男性。我們欣賞慢時光裏鄰里謙讓大眾熟知,卻無法改變今日人人封閉自我為主。假若人們都熟諳儒之謙讓有禮,又怎麼會出現“擠不上公交”的窘境?

昔日温潤如玉的君子啊,真的需要儒學精核來喚醒。要知道,儒學文化能綿延上千年,至今在中華文化的龐大體系中自成一個派別,必然是有其活力和時代感的。《禮記》有言:“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其道也光明。”做事如此,儒學發揚亦如是。在當下對個人競爭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板下,儒學選擇的“與時變,與俗化”,是在申明底線的前提下,給人隨和親切,讓人自覺感悟。謙和與強勢也能碰撞出思維和諧的火花。

宰相趙普歎曰:“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語道破儒學的現實意義,更在一定程度上點出了傳統文化的弘揚由徑。古人尚且如此,我們又何能將儒家大智棄如泥沙?不曾忘傅雷願在浮浮沉沉中勿失本心,這是儒家淡薄安貧的縮影。不曾忘,文化興國是治國綱領之一,經世致用的人才是國之所望所求。這些又何嘗不是儒道中“積極用世”思想的外化?

時代的潮流浩浩湯湯,雜質被沖刷真金被保留。去腐來新,儒之大道,文化傳揚之正道,切莫止於來時路。

儒家文化作文2

作為學長,我非常高興你對儒家文化有如此現實的考量。的確,你的擔心不無道理,但我想告訴你,守得儒道,方得大同。堅守儒家文化,對於個人和社會,都有大益處。

儒家文化以“仁”和“禮”為核心,弘揚道德和至善的力量,但聽上去沒有任何強制力,這也許正是你擔心的來由。但你的擔心卻是以僅有你一個人去踐行這種道德行為立論的前提的,故而略顯單薄。但如果設想人人都踐行並弘揚這種理念,其中的美德力量也必然能引導個人行為規範,推動社會向大同並軌。如果這樣説不夠清楚,那麼我就從“守”、“破”、“離”三方面來進一步解釋一下。

守,即堅守本心,不為外物所動,三毛曾經説過:“心之如何,有如萬丈迷津,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你對待儒家文化,就應當保持類似的態度,不管別人怎麼做,不管世界怎麼變,你堅持禮讓,堅持以德服人,其實是你堅守自我,不向逆流妥協的體現。況且如果人人都能在喧囂中守得一份儒家文化的寧靜,那麼又何懼被爭搶無序的人羣侵奪了正當的`權力?

破,即打破慣性思維,看到這個世界好的一面。我們今天的社會,已經在核心價值觀、精神文明建設中加固了向善的道德堤防,大部分市民已十分理性,道德的社會集體認可度在穩步提升,諸如你提及的亂象已基本無跡可尋。故而你這種十分現實的考慮很好,但社會已經悄然改變,你的憂慮大可打消了。

離,即鋭意創新,給儒家文化找到一條通往現今的路。時代在變革,社會在發展,儒家文化如果一成不變,確實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所以如果你能在保持儒道積極核心內涵的基礎上,將其與時代要求相符合,那麼更多的人會樂於接受它,並主動踐行儒道,而不會再有這些顧慮。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説過:“那些把燈背在背上的人,他們的身影投射在自己面前,成為前路的陰影。”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本應是指引社會前進的明燈,如果你過度憂慮,它也會變成前進進路上的陰影。所以,希望你記住,堅守儒道,方得大同,為儒道守破離,你會看到世界和諧的風景。

希望我的回答讓你滿意,也希望你能堅持熱愛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作文3

我們校園已經是一個文化的校園了,倒處都是關於儒家的故事。

孔子廣場是傳為孔子而建立的。在校園的大草坪裏,我們可以看見孔子雕像。他的神情是那麼嚴肅,一雙渴望知識的眼睛,百聽不厭的雙耳,讓我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孔子是個愛學習的人。在孔子的雕像下面寫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經典儒家名句,讓句我讓我道出了一個人是要讀書才能出真知的,要認真努力地學習是很重要的,不厭地學習,勤勞地記好知識,才是愛讀書的做為。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現在的生活,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是那麼好,而我們就和正確唱反調,不認真、不勒奮地學習,對待讀書敷衍了事。我們應該用心盡力學習、讀書,因為從孔子的一生中,我們知道讀書是很重要的,對於人的一生來説,孔子就是一個例子,他就是用知識改變了他自己人生的命運。

儒家文化長廊記載着很多孔子的名言名句,是很具有文化代表性的,也很有趣。裏面的意思深刻,深入人心,讓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其中我最喜歡的句子是?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它講的意思是,有智慧的人不會迷惑,有仁義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這句話表達了孔子對人的精神的概括,他説到人的精神裏要有智慧、仁義和勇氣三點,一個人同時擁有這種品行,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我們要把這三種精神放到我們生活中去。在遇到困(難時,要靈活運用自己的腦子,保持冷靜的作風,用自己的智慧克服困難;對待朋友,當他們有難題時,需要你出手相助時,你便要及時站出來,幫他度過難關;對於那些惡霸欺負人的行為,我們要勇敢制止,不能讓他們無法無天。長廊裏還有很多有意義的名言名句,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校園各處都是儒家風景,看來我們的校園要成為儒家博物館了。

儒家文化作文4

儒家文化是一種高深莫測的思想文化,是現今扔在推崇的文化之一。古代文人,孔子一手創辦了儒家文化,隨着時間的推移流傳至今,影響深遠。儒家文化中寫道“約之以禮”“以德服人”等名句,有人曾問道:“這樣做的話,會不會連公交都擠不上去?但我覺得,不會。

儒家文化是我們所推崇的,俗話説“用之於民,親之於民。”儒家文化裏的一些道理與現在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所聯繫,它規範我們的行為處事,一言一行,值得我們去借鑑。

在生活中,有人對儒家文化存在着疑問,如果遵守儒家文化裏的規則,那麼會不會連公交車都擠不上呢?但我認為不會。還記得儒家文化中“約之以禮”,把自己約束在禮儀之中。禮讓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是一種文化教養,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也是國家所推崇的文化之一,我們應該去執行,在社會中傳遞。公交車上亦是如此,做到讓兒童,老人,孕婦和有需要的人坐。發出善心,助人為樂,伸出援手,讓有需要的人感到社會之愛,感到社會所散發的温暖,以愛來温暖人心。俗話説“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如果人人做到這樣,那麼我相信社會將會更加美麗,更加和諧。

社會中也發生過“約之以禮”的事件。在某報紙中,一幅圖片展現在我眼前,圖片中是兩輛車互不相讓,弄得道路堵塞,圖二是一輛車先讓別的車過,自己再過,道路順暢。這兩張圖給我們的啟示是:當我們與他人互不相讓時,那麼結果便會是兩敗俱傷,既傷了別人,又傷了自己;但如果兩個人中有一個人退讓,先禮讓另一個人,自己再做要做的事,這樣一來,兩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形成和諧的畫面。有人曾説過“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社會中的每個人都這麼做,那麼這個社會是如此安寧和諧啊!

所以説,我支持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文化,更是一個人品德與素質教養的體現!儒家文化雖然高深,但也平易近人。讓我們一起學習儒家文化,把文化弘揚出去,同時在社會中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局面,傳遞正能量,讓愛温暖人心,讓“禮”與我們共存!

儒家文化作文5

親愛的同學,你説你也同樣贊同我所提倡的儒學文化,但卻在生活實踐中犯了難。生活中我們能否真正做到“約之以禮”,“以德服人”,亦或“推己及人”呢?我要告訴你的是,當然能,只不過方式不同罷了。

踐行儒學,要義在心。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儒學能夠根源其中,流傳至今,一定有其存在的道理。倘若我們不能踐行它,也就不能推動它發展至今。生活中要真正做到“行儒為”,其實也就是提煉了它的核心,從中選取合理因素來踐行。

客觀上説,產生至久的儒學,的確有一些在發展中難以適應而變成了一些“空道理”,但儒學珍貴在它仍能以核心來推動社會的發展。倘若沒有其中的禮文化思想,現在的社會也很可能混亂無序。為什麼這麼説呢,試想一下,人們“約之無禮”,不“以德報人”,社會是不是就難以形成良好、和諧的風氣?倘若人們都不“以禮待人”,不講究自身德行,那麼人與人之間也就難以和睦相處。

你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是因為當今我們的社會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現象,這也是你為什麼提出“難踐儒禮”的問題的根源。就拿你説“會不會連公交車都擠不上去”的疑問來説,你是否看到了車上“尊老愛幼”“禮讓他行”的標語呢?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禮”的標語,其實也在告訴我們,踐行儒理是可行的,不過是你的心是否在此之上。生活中,我們為什麼“擠不上”公交車,其實也是一種不尊禮的行為所致。正因如此,我們才更要真正的踐行儒學義理,推動社會秩序的良好發展。

真正做到在生活中踐行儒禮,其實就是需要每個人都遵守社會禮儀,你行我讓,以德報人。而當大家都來踐行的時候,其實也就不會產生像“擠不上公交車”這種不良的現象。生活中,也正是仍有許多人遵守這樣的社會“規則”,我們才能更加和諧,可見儒學義理的推動作用不在表面,而是在社會根源,我們不僅要認同它,更要將它踐行在心中。

心中的“行儒禮”,才是真正的行儒禮,我們要由心向外的尊重它,踐行它,少不了一點一滴的實踐。當然我們是要在其基礎中提取適應現代的合理因素來實行。

Tags: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