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文化

中華文化經典15篇

欄目: 文化 / 發佈於: / 人氣:2.32W

中華文化經典1

文化是民族的符號。一個民族的崛起,除了經濟的強盛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榮。進入21世紀,隨着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文化的復興也隨之擺在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面前。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史,雖歷盡滄桑,仍然昂首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傳居功厥偉。文化不絕,民族就不滅。在這個意義上,傳承、弘揚我們的文化,可以説是我們民族復興的首要任務。近年來,隨着“國學熱”的'持續升温,整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日增,對經典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神州大也,處處絃歌之聲,誦讀經典,蔚然成風。可以説,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時代正在悄然來臨!所謂文化自覺,是指認識並繼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新的時代加以發揚光大,在此基礎上與其他文化展開平等對話,取長補短,和諧共處。文化自覺帶來的將是文化的復興、民族的復興,將是和諧社會,和諧世界。

中華文化經典15篇

春秋戰國時期,是思想空間活躍、文化極度繁榮的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裏,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孫子、韓非子等諸子並作,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等百家蜂起,出現了中國文化史的第一個高峯,也由此奠定了中華古文化堅實的基礎。其中,儒家學説是對後世影響極大的一派學説。

儒家學派是春秋末期孔子所創立的學派,是當時百家爭鳴中的重要一家,居十家之首(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農家和雜家)。《論語》、《孟子》、《荀子》等著作是這一學派的代表作品。

其中,《論語》是最適合我們八年級學生的著作,。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譯:有同門師兄弟從遠方來(與我探討學問),不也很快樂嗎?學了並時常温習它,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瞭解自己而自己又沒什麼不滿,不也算得上君子嗎?”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孔子説:”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在學業上陷入困境。”,

五千年悠悠華夏文明史,孔子就站在它的中間點上他一手創建了影響身後二千五百多年的儒家和儒家學派,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人和開山鼻祖。孔子之前的中國文化,賴孔子而傳;孔子之後的中國文化,賴孔子而開。儒家思想是真正傲視百代的大智慧。瞭解儒家精神,就能透徹地瞭解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內核,就能瞭解中國人豐富玄奧的內心世界,更能瞭解中華民族歷劫不滅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動源。

中華文化經典2

我講授的課是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9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下面我從教學設計思想(含教材、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含教育技術的應用)四個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討這節課。

教材方面:

本課主要介紹了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主要的思想家、軍事家和他們的思想 主張,以及形成的百家爭鳴的局面,屬於思想文化史。在歷史的發展中,春秋戰國 時期正是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形成的大動盪時期,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爭鳴局 面的形成正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到大變革時代的表現,同時百家爭鳴也為統治階 級選擇治國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礎。在教材上,本課既依附於了第7 課《春秋戰國的紛爭》、第8 課《大變革的時代》提供的時代背景,又為後邊秦始皇建立統一的君 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和漢武帝的思想上的大一統做了鋪墊。諸子百家的思 想對古代社會和當今社會都有這重大影響。是本冊課本的重點。

教學目標方面:

知識與能力:掌握孔子、老子、孟子、莊子、墨子、韓非、孫武七個人所屬學派 及 主張,重點是孔子的政治主張和教育成就。 通過列表培養學生用圖表表達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掌握列表梳理知識的方法。 通過學習理解各大家的思想主張,產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掌握從不同角度分析 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孔子的教育成就,樹立良好的學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通過了解各家的積極進步思想,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孔子的政治主張及教育成就。

2諸子百家的思想觀點。

教學難點 :

諸子百家的思想主張

教法和學法方面:

關於人物,重點在於對孔子的認識,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資料,加深學生對 人物的認識。 關於主張,理論性很強又是生澀難懂的文言文,七年級的學生理解很困難,這也是本課的難點,在教法上突破難點的方法就是:通俗講解,精提煉,階段分解記憶, 降低記憶難度。指導學生學習要注重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在建立人物與主張之間的聯繫方面,用列表的方法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記憶。

教學過程:

在導入部分我採用以舊引新的複習導入法,由第7 課《春秋戰國的紛爭》和第8 課《大變革的時代》的政治軍事紛爭,經濟社會的變革引出許多思想 家紛紛著書立説,發表自己治世治國的見解。這種導入從交代了歷史背景原因入手, 水到渠成。

新授部分,我主張按課本順序,先介紹孔子,因為孔子是本課的重點,在剛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好,有利於掌握重點知識,我們可以 用身邊的歷史激發學生整堂課的興趣。 關於孔子首先要將“孔聖人”,“世界文化名人”等信息傳遞給學 生。

其次作為思想家孔子的政治思想,我們可以概括為“仁”、“為政以德”。講 解時強調:“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包含一切美德,如:我們現在所説的“尊 敬老師,團結同學,孝敬老人”等等,都是“仁“的範疇。“為政以德”就用“體 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來解釋,再加上“苛政猛於虎”的故事 來補充就可以了。

另外,關於孔子的教育成就是重點中的重點,他的`教育成就可概括為:創辦私 學;因材施教:謙虛好學;温故而知新四點。對其內容的解釋可讓學生聯繫實際發 表自己的認識,學生剛剛在語文課上學過《論語》應該能有所理解。隨後要不失時 機的號召學生去做,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最後強調孔子還有很多優秀的思想都收集在《論語》中,這些思想後來成為封 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影響極大。倡導同學 們多讀《論語》。 春秋時期的大思想家還有一位,被孔子稱為“能上天入海的的龍一般的人物” 那就是老子。介紹老子的思想主張,可概括為:事物有對立面,能夠互相轉化來記 憶。對於這兩句哲學觀點,學生很難理解,用《塞翁失馬》故事來説明。 孔子的言論收集在《論語》中,老子的言論收集在《道德經》裏,對比強化記憶。

第一部分講解完後,我們最好進行一次小鞏固,降低記憶難度。

講到第二部分百家爭鳴時,要注意過渡,孔子和老子開創了儒家和道家學派, 發展到了戰國時期,他們的主張引起了其他對時事有不同見解的思想家的爭議出現 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關於各思想家的主張我們可用表格概括

關於諸子百家的主張我們還要精提煉便於學生記憶

墨子的主張可概括為:“兼愛”、“非攻”,

孟子的主張可概括為:“春秋無義戰”,“仁政”治國,自然資源持續利用三點。

莊子的主張可概括為:“無為而治”。

韓非的主張可概括為:改革、法治。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孫武要記住著作:《孫子兵法》,和軍事格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在分析觀點時,墨子的“兼愛”“非攻”用課本的話説明白就行了,不必拓展多,孟子的自然資源持續利用,需要拓展聯繫生活實際。關於莊子的“無為而治”理解起來有難度,需要老師講解通俗。 莊子的“無為而治”有積極的一面,它闡明事物發展要順其自然,我們應該按規律辦事,可用“揠苗助長”的故事來説明其正確性。 關於韓非的主張,要強調得到秦國國君的賞識。 對於孫武的軍事思想可作適當的拓展,因為那個征戰的年代,軍事佔有重要的 地位。 在逐個分析主張後再進行對比分析來體現百家爭鳴。 這正是爭鳴的具體體現,但這些思想家爭的是治世治國的道理,也正説明他們 都是有思想的心繫天下的勇士,都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倡導學生學習。

教學過程的下一環節是鞏固複習,在幫助學生記憶方面,不知哪些老師有記憶的高招。在學生鞏固之後,我們用探究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在當時的社會,你認為誰的 觀點更適合當時的社會?哪些觀點值得現代社會吸收利用? 關於課堂小結我主張採用根據板書梳理知識的小結方式。 關於板書用前邊我們所列的表格就可以了。課堂練習的目的是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我們選題時要精。

中華文化經典3

原以為《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只適合國小生閲讀,翻了幾頁後,發現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縱覽全書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淵博,能看到中華文化的縮影,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他的閲讀對象不應只是中國小生,應該是所有的中華兒女。

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稱讚《老子》“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諾貝爾文學獎得者、作家赫爾曼.赫塞説:“我們現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老子的書中。”是的,《老子》是經典的,但《墨子》、《管子》、《左轉》、《荀子》……也同樣值得我們去一一品味。《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把我們帶到千年前的古代盡情翱翔,在傳統文化的星空中漫步。

輕叩中華傳統的大門,我們應該做到“自知”、“自勝”、“自省”,自然的規律就像拉弓射箭,要射中目標,箭頭高時就壓低一些,箭頭低時就太高一些,老師稱它為“損有餘而補不足”。裏面有很多我們熟悉的故事,《老子》(二)中的第七十八章寫到:“水不斷地滴到石頭上,時間長了就可以把石頭滴穿”。這是“水滴石出”的故事的出處。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讓我們共享經典,引導我們要堅持不懈、任人唯賢、持之以恆,讓我們懂得“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我們學會“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樣一種積極的向上的思想境界應成為我們的'人生態度。

可惜的是現在喪失傳統文化教養的人越來越多,一個喪失傳統文化教養的人,同時會喪失其理性的反省力與創造力,如不及時解救,我們的社會將漸漸成為“沒有文化而不適合人居住的社會”。願中華傳統文化成為每一個人永遠的精神食糧。

中華文化經典4

這幾天,我讀完了《我們的節日》知道了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文化。我現在就給你們説一説春節的`習俗吧!

春節它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我喜歡春節,是因為春節總要貼春聯,貼年畫和窗花,放爆竹,拜年祝賀……我們倒貼“福”字,拿壓歲錢,包餃子,吃年糕……除了吃年夜飯,人們還要進行各種遊戲:玩紙牌,玩麻將,看春節晚會……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棗表示春來早,吃年糕表示一年比一年高,吃杏仁表示幸福人。這些習俗顯示了中國人民的智慧,代表着我們淵源流長的民族文化,我也為這些習俗的誕生而自豪!

一個節目就想一個故事,一個節目就是一種文化,內容絢麗多資。我們更多地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歡度具有中國本土的特色的節日。

中華文化經典5

[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識記: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主要見證是文字和史學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義

(3)史學典籍

(4)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理解: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發展過程,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

(2)漢字與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見證

(3)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分析:聯繫實際説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當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

能力目標

(1)培養同學們綜合思維能力,全面、辯證、歷史地分析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

(2)培養同學們辯證分析能力,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徵,説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展現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理解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人類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區域的文化和各個民族的獨特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彰顯着中華民族的文化標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為將來投射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重點、難點]:中華文化的`特徵

解析

(1)明確古代中華文化的輝煌歷程

(2)明確基本特徵之一—源遠流長

(3)説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文字和史學典籍,運用事例

(4)説明並理解源遠流長的原因—包容性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邏輯導入:明確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係

一、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1、古代輝煌的歷程:

殷周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 → 秦 → 漢 → 隋唐 → 宋元明 →明清

講述利用課本事例及説明,輝煌歷程,並加以明確各自的地位。利用,學生填圖表,並輔之以相關的練習。

2、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之一是 源遠流長 利用例題加以解釋

(2)中華文化的見證:

①文字:

明確文字的發展歷程,加深對文字的意義及作用的理解

作用 使文明得以傳承,書寫中華文明

學生利用相關聯接的內容,加以明確

意義 標誌着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② 史書典籍 :

利用,加以明確一些經典的史書典籍,讓學生了解。

意義:是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

原因:我國自古以來就重視,並設有史官

特點:規模大、存留豐富、為世界所僅有。

利用材料,讓學生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即:導出下一個問題,並利用材料讓學生討論説明包容性——求同存異,兼容幷蓄的含義及意義。

(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

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還得益於它所特有的:

包容性即 求同存異 、 兼容幷蓄 。

①含義

和諧相處,吸收和借鑑

②意義

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

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3、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明確基本的歷程即:

(1)經歷了衰微的過程 原因 瞭解

(2)再創輝煌的重要因素 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奮鬥

(3)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嶄新一頁。

[課堂小結]

明確本課主要問題 及相應的重難點。

學生撰寫小論文,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起草。

[課堂練習]

1、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期是:

A、春秋戰國 B、秦朝 C、隋唐時期 D、明清時期

2、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相比較,從發展結果看,其特徵是:

A、發源地不同 B、傳承的民族不同

C、傳承的範圍、地區不同 D、傳承的時間不同

3、下列説法能夠證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是( )

①發源於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歷經滄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漢字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③北宋時的《資治通鑑》為後世所傳播,被統治階級所借鑑④我國民族眾多,方言也較多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下列對中華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確的有( )

①對中華文化的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並與之和諧相處④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近代中國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①中國封建統治的日漸沒落②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衝擊③維新運動出現④洋務運動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中華文化經典6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道德經》所闡釋的不外乎辨證法,以柔克剛以及順其自然的無為思想。浩浩乎,中華歷史長河中孕育了多種思想,其中儒家卻是主流,難道道家的思想便從此沒落?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補有餘。熟不知中華傳統美德便是靠《道德經》的精髓有所保留......人之初,性本善。《道德經》第五十三章有言:大道甚夷,而人好徑。世間紅塵本就存在是是非非,是善,是惡?本就相對,有陰就有陽,又誰有能説得清?《道德經》告訴我們順其自然,可荀子又曾説性本惡,那我們是該順起善還是順其惡?既然善惡是相對,作為青年,為何偏要執着於善與惡呢?市場為何存在?那是因為那裏有人們所需要的!所謂善惡,都是參照人們心理或現實的需要而作出的判斷。《道德經》第二章告訴我們:天下皆知美知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這不是公交車上沒有老人,卻人滿為患,為了一個寫着老人孕婦專座而不坐上去!為了一份自認為維護自尊與尊老的虛榮心,這值得嗎?這不過是偽善,與作惡無分別!因此,中華傳統美德的弘揚不是形象工程,而是要根據人們的現實需求去維護道德與公益實踐!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德經》告訴我們理解。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至關重要!理解同時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謙即自謙,虛以處己;敬即敬人,禮以待人。謙敬與禮讓是聯繫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禮也”,“凡人炎所以為人者,禮義也”。同時提醒人們“事思敬”、“不居功”。倡導要使社會成為一個和諧社會。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同學間我們要“推己及人”,關心他人;在人和人的相處過程中,應當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考慮。強調社會和諧,講求和睦相處,倡導團結互助,追求天人和諧,人際和諧,身心和諧。唯獨理解,才能孕育中國好舍友,才不會再有舍友投毒案的悲劇搬上熒幕。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道德經》教導我們無為,誠然,無為並不是無所不為,只是為了有為,讓自己靜心守靜。《道德經》第八章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正因為如此,處事能夠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他們當中便沒有過錯,也沒有怨尤!這樣才能更好地入世為人,才能在燈紅酒綠的,紛繁的世間當中保留一份清靜,而不被物慾所矇住雙眼,或者迷惑!甘於人下,卻能才高八斗,笑問蒼穹,誰能與之爭鋒!

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美德同時要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奉獻並不與無為有所衝突,聖人利萬物而不爭,不正是一種奉獻精神嗎?無為難道就不是一種大無謂的精神嗎?先天下之樂而樂,後天下之憂而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利是國之利,作為大學生,自私自利,以一己私利而弘揚中華美德,只會遭人恥笑!

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已經深入到全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之中。中華民族雖然歷經無數磨難與困苦,但始終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應當説明是同中國的優良傳統文化,特別是優良的道德傳統的作用分不開的。大學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不是一朝建成,而是順其自然,慢慢積累,默默地實踐。

另外,中華優秀傳統同時也需要發展,但並不是一味地追求!欲速則不達,《道德經》的思想對過分競爭有一定的緩衝,因此,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適可而止!切勿盲目追隨時代物慾的步伐!我們與這傳統的優秀美德要依靠無為為之增添新色彩,彼此肝膽相照,待到與時代和諧重逢之時,不是説再見,而是守着一份善心繼續讓之傳承,努力!

讀了中華傳統文化這本書我的震撼很大,更深的瞭解到中華傳統文化它有着悠久的歷史,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之瑰寶,是中華民族的根。這書介紹了剪紙藝術、戲曲、皮影等內容。

作為一名國小生,我最喜愛手工剪紙了,記得在我很小的時侯,奶奶就教過我剪紙,剪花,剪四瓣花、五瓣花奶奶還誇我心靈手巧。每當手工課上剪紙時,我都興奮不已,在手工課上我和同學們認真地學習剪窗花,剪燕子,做風車,這些在我的手上一點也不難,手工課的王老師經常獎勵我一顆顆紅星當看了這本書我的剪紙興趣更濃了,加上我有學畫畫的功底,剪的花樣就更多了。今年過年的時侯我剪了各式各樣漂亮的窗花,貼在奶奶家的窗户上,全家喜慶多了,過年的味更足了。

中國的戲曲品種繁多,曲調優美,具有地方色彩。比如中國的京劇,河南的豫劇,浙江的越劇等等,作為一個安徽人,我不得不説説黃梅戲,他深受從們的喜愛,大街小巷的人們都能哼唱上幾句黃梅戲。去年學校藝術節,我們代表學校排演的節目《黃梅小花》,我還是領唱的主要演員呢!老師一點一點的教,我們一板一眼的學,每一個唱音,每一個手勢,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

我覺得中國古代流傳文化,深入淺出的引導着我們後人,引領着我們新一代。

中華文化經典7

星期六的上午,我完成作業後,去閲讀課外書。

不知怎麼,我被中國古代這種啟蒙教育讀本深深吸引,一口氣竟將《三字經》、《千字文》等都重新閲讀一遍。我這才知道中華文化有多麼博大精深,區區幾個字,藴含大道理。

爸爸摸摸我的頭,笑着説:“孔子學院是我國對外漢語教學在世界各地設立的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與國學教育的文化交流機構。”爸爸頓了頓繼續説道:“孔子學院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給世界各地的漢語學習者提供規範、權威的.現代漢語教材;提供最正規、最主要的漢語教學渠道。我國現在已在13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00所孔子學院和1000個孔子課堂,學員總數達190萬人呢!“

“是啊!”爸爸深有感觸地説:“正是祖國和平、繁榮與富強,我們的傳統文化才能受到世界的重視,我們的國家夢,民族夢才能實現!”

星期一的晨會課上,我係着鮮豔的紅領巾,看着旭日照耀下的國旗,唱着嘹亮的國歌,我心中不禁有了一種敬意,對祖國的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我漫不經心地朝書櫥的第二層看了一眼,發現最左邊一本《弟子規》很久沒看了,已經沾滿灰塵。依稀記得這是我一年級背過的。但那時不理解它的意思,只是死記硬背,現在突然心血來潮。我抽出《弟子規》,拍了拍灰塵,如痴如醉地翻看了起來。看着看着,我被其中淺顯易懂的道理深深吸引,尤其是禮儀、學習等方面。

晚上,爸爸在看新聞。我聽到新聞主播提到“孔子學院”這個詞,便好奇地問:“爸爸,什麼是孔子學院呀?”

“哇!那祖國博大精神的文化不就能走向世界了?真了不起!連我都有種自豪感了!”

我若有所悟的點點頭。

中華文化經典8

1、宋·岳飛《滿江紅·寫懷》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唐·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説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宋·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5、宋·陸游《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中華文化經典9

今天又是社會綜合實踐活動了,我們來到了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大足石刻。下車後,我們穿上了老師為我們準備的四種顏色不一的古代服裝。總體分為白色、藍色、黑色、紅色四種顏色,我們班的女生穿了白色的服裝,男生穿了藍色的衣服。接着,我們就向大足石刻前進。

走進大足石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濃霧朦朧的景色,接着迎面撲來的是一陣涼爽的風,最後再吸一口氣,這感覺就如同吃了一塊薄荷味很重,去不至於嗆鼻的糖。霧濛濛的景色、涼爽的風以及清涼的空氣,簡直令人心曠神怡、沁人心脾。

接着,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戴上了耳麥。在我們正好奇這個耳麥時,耳麥裏想起了老師的聲音,老師指引我們來到了一張張桌子前,這不是我們平常用的桌子,桌子上平擺着一張水寫字帖,用中性筆寫着兩個大大的鏹錚有力的“人”字,字帖的兩旁各放着兩卷書。這時,一位老師站在桌子上,拿着話筒,告訴我們第一個環節是:拜孔子。老師教我們扶手,也就是右手在左手前面,放置胸前,手臂打直,向孔子行了三禮後,就是拜老師、老師回敬。然後老師讓我們照着字帖上寫下“人”字,寫完後,便讓我們拿起書卷,輕輕翻開,第一眼看見就是“弟子規”三個醒目的大字。老師讓大家一起朗讀弟子規。這整個過程顯得那麼莊重、嚴肅。最後一個項目,也就是最激動人心的環節——點硃砂。吳老師用食指輕輕蘸了一下硃砂盒裏的硃砂,隨之,食指頭上便沾着紅色的.硃砂,再輕輕點了一下我們的眉心,就這樣,每個人的眉心上都冒出了一個紅色的小圓點。我們互相望了一下對方,大家都捂着嘴笑了。

接着我們又去體驗和聽導遊講了一些項目和故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千手觀音。當我看見了聞名已久的千手觀音,我大吃一驚。古代很多人刻千手觀音都沒有刻到一千隻手,而大足石刻的千手觀音,是的的確確刻了一千隻手。我雖然沒有一隻手一隻手的挨着數,但是這密密麻麻的手,讓沒有密集恐懼症的人,也會一身雞皮疙瘩。這大足石刻的千手觀音,一千隻手中都有一個眼睛,而一千隻手都拿着不同的法寶。雖然經過多年的風蝕,但是大致模樣還是看得清,然而經過專業人員的修復後,千手觀音殿變得金碧輝煌,看起來十分宏偉。令人不得不讚歎人類巧奪天工的手藝。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大足石刻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讓我看見了人類的聰明才智,也讓我懂得了更多知識、使我受益匪淺,它還讓我學會了許多道理,使我受益一生。

中華文化經典10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中國書法、中國象棋、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戲、武術、兵馬俑、桃花扇等,還有很多中國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元宵節、重陽節等。

我喜歡的有:中國書法、中國結、皮影、武術。最最喜歡的活動就是春節的時候放鞭炮。

傳説中,放鞭炮在古代是用來驅趕年獸的。年是一個很可怕的怪物,每到春節的時候就來吃人和動物,人們為了驅趕年,每到春節的時候,就放鞭炮,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的響,這樣就把年嚇跑了,就不敢來了。

現在,人們放鞭炮、煙花是為了歡慶新年的'到來,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的響,是為了增添節日的氣氛。

所以,我喜歡放鞭炮。放鞭炮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中華文化經典11

合:打竹板,響連天。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親戚、朋友聽我言:

中華文化生生燃。博大精深最璀璨。

炎黃為旗號華夏,龍鳳為圖漢字傳。

經史子集典章文,書本積澱不盡然。

厚德載物通天地。薪火相傳千萬年。

文化遺產要保護, 經典誦讀闖新路。

A:讓我先來説:

中華詩詞傳千年,經典誦讀記心間。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B: 話當初:

鴻蒙未闢宇宙荒。億萬斯年四極長。

盤古開天濁清揚。天高地厚乾坤朗。

日月經天星宿張。江河行地浩湯湯。

B: 女媧補天日月光。夸父逐日血氣張。

精衞填海蕩氣腸。后羿射日功德量。

神話故事意味長。民族精神積流光。

C: 西周初年到春秋,詩文經典要牢記。

詩三百篇抒胸臆。興觀羣怨言志氣。

謙謙君子與淑女,一日不見三秋兮。

雨雪霏霏楊柳依。行道遲遲載渴飢。

樂而不淫止乎義。悠悠我思心藏之。

D: 屈子行吟顛沛離,上下求索參天地。

離騷九章金玉質。黃鐘大呂沉絕麗。

香草美人銜華實。懷瑾握瑜黃鐘棄。

呵壁問天百交集。負石沉湘端午祭。

E: 四書五經教識禮,為人處事須知義。

三字經,傳文明。增廣賢文百家姓。

此中深理君須聽,世間哲理最澄清。

F: 屈原雖然遭放逐,

乃有離騷楚辭賦。

左丘勞累終失明

春秋三轉》《國語》著。

合: 有志者,事競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 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快板劇本台詞;快板台詞《中華文化》相聲劇本。

A: 孔子游歷整一生,

《論語》習禮傳後生

老子、孟子、莊子、韓非子。

墨子、荀子、惠子、鬼谷子。

諸子百家應運生,百花競放齊爭鳴。

各抒己見散異彩

暢所欲言哲理清。

B: 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相如司馬遷。

辭賦《史記》傳千載。更記歷史三千年。

C: 晉陶淵明真風骨,

世外桃源飲酒篇

默然採菊東籬下悠悠然然見南山。

人生百態皆歸真, 生活原本是自然。

中華文化經典12

隴原明珠靈台縣,鶉觚傳奇美名揚。

我的家鄉在隴原東部的邵寨鎮,這裏物華天寶,四季分明,景色多變,山美水美人更美。

春與如絲,催醒萬物,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好奇東瞧瞧西望望,給大地鍍上了神奇的.色彩,真是“草色遙看近卻無,絕勝煙柳滿皇都。”桃花紅梨花白,樹樹新綠惹人醉。

夏日炎炎似火燒,雷聲隆隆雨就到。“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氣候温潤,草木茂盛,花盛開,柳成蔭,處處馨香惹人醉。

秋風攜手落葉舞,果實累累換金裝。紅彤彤的的是柿子,黃澄澄的是香梨,蘋果家族人丁旺,笑滿山川香滿原,穀子點頭把手招,黃豆咧嘴哈哈笑,歡迎你來邵寨遊一遊。

雪花飄飄冬來到,銀裝素裹處處嬌。真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原馳蠟象。落光了葉子的樹上掛滿了金燦燦亮晶晶的銀條兒,而松柏樹上則掛滿了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兒。陽光出來了,北風過處,雪沫兒隨風飄落,五光十色,猶如一道道彩虹從天而降,恍若仙境,美不勝收。

美山美水毓美人,惠德惠心代代傳。文王畫畫卦山,千古美名傳,東漢滾龍寺,傳奇説不完,鶉鳥立觚杯,靈氣動天地

華夏文明傳千古,美麗靈台更輝煌,攜手共建文明縣,齊心協力向前看!

中華文化經典13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二框題。本框題分為三個目。

主要內容簡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1)中華文化曾長期居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列。我國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佔有重要位置。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中華文化表現為各具風采的地方文化。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各地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即漸趨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華文化又表現為異彩紛呈的各民族文化。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着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文化的驕傲。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二、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在全市屬於中下水平,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太好,注意力不集中,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強,所以學習時需要從學生身邊案例入手,舉例要生動、具體、貼切,要多開展一些活動,引導學生分析事例,培養他們勤思考、深分析的好習慣。對於本節課而言,學生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其認知起點絕大多數都是由歷史書本所得,有一定的學習興趣。但大多數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瞭解,只是只鱗片甲,要學會分析傳統文化,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徵,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這一課標的要求還有難度。再則,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維的跳躍也有一定障礙。同時學生辨識社會現象、合作、表達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強。

三、學法和教法分析

①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全身性的參與,在小組“交流討論”“欣賞感悟”等環節中充分地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

②教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引導啟發教學法(通過設計關東文化這一情境,提出要求,引導學生動腦,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繫實際教學方法 ,注意書本知識與實際的結合,把閩南文化、閩台文化作為了解中華文化的一個契入點,以小見大,由表及裏,使抽象的知識易於被學生理解。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能理解中華文化的各種成就在世界文化寶庫中的重要位置

②理解不同區域的文化既漸趨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過程與方法

①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利用演示、小組合作探究、講授等方法,並設置易於讓學生接受的教學情境。

②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討論、並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通過“由表及裏、由此及彼”進行綜合分析,形成觀點,加深認識,培養學生全面的、歷史的分析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幫助學生充分認識中華文化的特徵,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②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徵,説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

③展現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讓學生懂得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共創中華民族的未來輝煌。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中華文化獨特性、區域性、民族性

難點: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六、【教學方法與手段】

問題研討教學法、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多媒體展示

七、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引言) 1650年,西方國家出現了一股“中國潮”。 “中國潮”表現在社會物質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從高深玄妙的哲學、嚴肅沉重的政治到輕鬆愉快的藝術與娛樂。 “中國潮”的發起人主要是商人與傳教士。商人們販運來的絲綢瓷器、茶葉漆器,在歐洲生活中掀起一股“中國潮”; 傳教士們販運回來的孔夫子的哲學與中國的道德神學,在歐洲的思想界掀起了另一種熱情,中國思想與制度,成為精英階層的文化時尚。在歐洲社會面前,中國形象為他們展示了“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 提問:

(1)中國潮影響了歐洲各國哪些方面?

(2)這些影響説明了中華文化具有什麼特徵?

板書: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引導過渡]提到中華文化你首先能想到的是什麼? [課件展示]看到這些圖片告訴我你的感受是什麼?

[引導過渡]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觀,外國有嗎?外國人稱我們中國為china ,因為只有我們有china ,這就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魅力 首先體現在他的獨特性,既在世界的文化史上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板書:

一、博大精神的中華文化之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中華文化的特色及其對世界文化發展的貢獻表現在許多方面,其中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是兩個主要方面下面我們就從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上來體會博大精神的中華文化

板書:

1、獨樹一幟的文學藝術

中華民族文化,像一塊巨大的磁石,緊緊地將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燦爛的成就,對推動人類文明的起步,作出了十分傑出的貢獻。中國文學藝術你知道多少?

[課件展示]中國古代文學、書法藝術、瓷器藝術

[問題探究]根據剛才的分析,你能概括文學藝術的地位作用特點嗎?

[課件展示]1.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

(1)作用:文學藝術對於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2)中華文化的文學藝術風格:輝煌而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而絢麗、風格鮮明而獨特。

(3)文學藝術的重要地位: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嚮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有重要位置。

[引導過渡]剛才我們品味中華文學藝術的味道,如果説中華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寶庫中堪稱獨樹一幟,那麼我們的古代的科學技術在世界科學技術史更是當之無愧的“獨領風騷‘

板書:

2、獨領風騷的科學技術 [問題探究]:科學技術知多少?

(1)列舉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一口氣能説多少?

(2)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有那些?

(3)對世界的影響如何?

[合作學習]請學生代表回答問題,並分析科學技術的地位

播放視頻:《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全世界僅存的一項古代“生態工程:都江堰 [合作學習]請總結歸納科學技術的地位、特點和意義。

(幻燈片)2、獨領風騷的科學技術

(1)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

(2)中國的科學技術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①地位: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於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②特點:總的來説,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行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③意義: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鬥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引導過渡](展示地圖)在華夏大地上誕生的'中華文化受特定的地理歷史經濟政治等因素的影響,各地方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色

板書二、博大精神的中華文化之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觀看視頻:開平碉樓

[交流討論] 1、開平碉樓和其他地方碉樓有什麼不同?

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係? [學生活動] 分成四小組,請學生代表回答問題 [問題探究]

(1)分析區域文化各具特色的原因,

[老師總結] (1)成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 [問題探究] (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學生回答](2)不同區域文化之問的關係: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各區域文化都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和諧共處與中華文化之中,題材豐富、風格多樣的各地民歌,共同組成了中國民歌的寶庫.如果沒有各具特色的菜系也就沒有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正因為各個區域文化的存在和發展,才使得中華文化寶庫的內容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帶有明顯自然環境特色和社會人文特點的地方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共同推動着中華文化的發展,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引導過渡]在這片華夏熱土上生活的是一個大家庭,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既分裂又融合,形成了今天的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板書三、博大精神的中華文化之中華之瑰寶 民族之驕傲

56個民族56朵花,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為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合作探究] 我班同學都是哪個民族的?介紹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學生活動]介紹回族服飾 飲食 歌舞

[問題探究](1)説説回族文化為中華文化作出的貢獻 (2)你知道其他民族的服裝 舞蹈和樂器嗎?請表演 [學生活動]説民族特色的文化,表演民族服飾

[提示]蒙古的舞蹈奔放,豪情,爽朗流暢;苗族的舞蹈,質樸,濃郁,風情再現;新疆的舞姿自由舒展,絢麗而精彩;彝族的銅鼓舞柔和而細膩;藏族的舞姿宗教色彩濃郁,長袖善舞;高山族的舞步簡單而盡興;朝鮮族跳舞是輕快,典雅,動中有靜,如朝鮮族的筒簫、哈薩克族的冬不拉、高山族的鼻簫、維吾爾族的手鼓、滿族的八角鼓、傣族的象腳鼓、瑤族的長鼓、藏族的手抓鼓蒙古族的馬頭琴,哈薩克族的柯布斯等。

[老師總結] 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為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但同時又有中華文化的共性,都是民族的瑰寶中華的驕傲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

終上所述。絢麗多姿的區域文化,精彩紛呈的民族文化不僅增添了中華文化的亮麗色彩。而且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同時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區域文化、民族文化既相互碰撞、交融借鑑共同推動了中華文化的發展。 [合作探究]中華文化與區域文化民族文化的關係。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③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藴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老師總結]:中華之所以為中華,已不是一個地域的概念,他章顯了各族人民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引導過渡]為什麼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學生歸納] ①中華文化包容性,包括兩方面:

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

兼收幷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②包容性的作用: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八、本課小結(略)

九、隨堂訓練

1、吳越文化是典型的水鄉文化,流動性和開放性強,“水性使人通”。滇黔文化具有邊陲山寨文化特徵,內斂性強,“山性使人塞”。吳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差異性的表現有

①吳越文化開放,滇黔文化內斂 ②吳越文化精緻淡雅,滇黔文化熱情奔放 ③滇黔文化更具有多樣性 ④吳越文化文明,滇黔文化野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吳越文化是典型的水鄉文化,滇黔文化具有邊陲山寨文化特徵。這説明 A.中華文化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徵 B.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C.中華文化是各地區文化的鬆散集合 D.我國各地區文化各具特色,互不相容

十、板書設計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一、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1、獨樹一幟的文學藝術 2、獨領風騷的科學技術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三、中華之瑰寶 民族之驕傲

十一、教學反思

在講授“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又能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回族文化的特徵,這樣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貼近生活。同時,課堂所選用教學材料典型豐富,在重要知識點中穿插適量練習,注重講練結合,能對解題思路和方法作點撥。 然而,這一堂課還有一些有待完善之處,比如,對課堂的時間把握到不夠準,使後面的教學略顯倉促,因為在後面還有一個知識點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由於時間不多,我在講授這個知識點時候未能深入透徹,也沒作適度的延伸。另外,本節課件中還準備有一個課堂知識小結,由於時間不夠,也沒作總結。其實,要完成這節課的教學任務,一節堂四十五分鐘的時間是足夠的,主要是我在講授我國民族文化的時候所用的材料與教材的相重複,浪費了一些時間,也使得整堂課有點前鬆後緊。

中華文化經典14

中國,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一個有着深遠文化的民族。從古至今,它的文化傳統一直都被傳承着,直到現在。

《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説。哪一樣不是我們中國獨有的傳統文化呢?

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談一談聞名中外的“四大名著”吧! “四大名著”分別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吳承恩的《西遊記》、曹雪芹的《紅樓夢》和施耐庵的'《水滸傳》。它們傳承的文化各有不同。壯志豪情、行俠仗義、詩意翩翩,梁山好漢各有各的春秋。

但這些被稱為名著的小説,卻漸漸的被那些漫畫、言情小説、穿越小説所取而代之。難道那些真的會被我們永久的遺忘嗎?那些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不!不會的!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是學者們智慧的結晶,我們豈能遺忘!我們不能把“四大名著”遺忘,更不能把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遺忘!

據調查,有超過百分之五十五的學校的學生都不知道四大名著的作者,甚至連四大名著是哪些都不知道。作為中華子民,我們真的應該這樣嗎?作家的心血被淡忘,他們在默默的哭泣,提醒着大家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不要越來越少,直到沒有,讓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成為歷史。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滋養着我們的民魂。只有把它傳承下去,中國才可以永遠富興,我們的根才不會斷,我們的魂才能永久保存。我們要把它作為使命,完成它。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因為這才是古老的文化,不老的智慧。

學校:神臂城鎮中心校

中華文化經典15

中華上下五千年,於歲月的沉澱下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藴。這是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所應感到驕傲而努力學習的動力。

其中有三最為重要。

一是勿忘中華。

我們的傳統文化在千年來砥礪前行,不斷奮鬥,經暴風洗禮,歲月沖刷依舊是巍峨而偉岸的。作為華夏兒女,我們應當珍惜這寶貴的資源,從中華文化當中汲取營養,將我們的民族發揚光大。

二是勿忘篤行。

要切切實實的實行我們所傳承的文化,深入實踐,將學習的文化知識充分發揮好它們所具備的作用。在日常行為中可以靈活運用,用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思想觀念使自己有良好的品質和作為。

三是學為成人。

人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積極的去了解自己的`文化,去學習優秀的思想,使自己具備良好的言行舉止,擁有高尚的品格。只有在不斷奮進的路上,我們才能走的更遠,將我們的文化發展的更好!

具備了這些我們同時應該深刻的瞭解並喜愛自己的文化。

首先,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單從字跡説起,有行書楷書草書,每一種都獨具一格,擁有不一樣的魅力。而我們的語言則被稱為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可見我們中華文化是十分具有內涵的。

其次,泱泱中華,悠悠千載。五千年的文化底藴,在歲月的沖刷下更顯巍峨。經歷千載時光沉澱,它所留下來的都是前人總結出的精髓所在。可以説單論文化底藴,我泱泱大華無人可與之比擬。

最後就是我們的民族。中華文化不單是一種文化 ,更是一種民族的精神象徵。五十六個民族各具特色,五十六個民族萬眾一心。我們的民族團結奮鬥,共攜手,同發展。這就是我們的底藴!

在正處於變革的時代中,我們應該堅守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內涵,保護好我們千百年來的傳承。將傳統文化的精髓發揚光大。

歷史的車輪總是不斷向前,可是我大華五千年來的傳承也不是那麼輕易就可以抹去的。歲月所能帶走的只是槽粕,我們所要珍惜的,是那些優秀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傳承中華文化 使我們每個莘莘學子該做的!

Tags: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