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彙總8篇)

欄目: 信息技術 / 發佈於: / 人氣:1.16W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麼什麼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信息技術課堂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彙總8篇)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1

xxxx年5月18至xxxx年5月25日,我在浙江金華參加了區教體局組織的“校長信息技術領導力提高培訓班”,聆聽了教授和校長的講座。19日上午,到金華環城國小參加了信息技術課堂觀摩。三位信息技術教師分別為我們呈現了三節不同形式的信息技術課程。我認為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改革中除了要運用基本的教學模式之外還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允許學生在犯錯誤中學習信息技術課,啟發學生創造性的思維

教材內容應從學生特點出發。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學生非常喜歡計算機課,特別是上機操作,因為上機操作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滿足了人本性所特有的表現欲、為其創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間。另外,有時上機操作經常出現錯誤,這種操作中的錯誤帶給學生的是意想不到的結果(圖形、動畫、漂亮的界面等),而往往學生們就是想知道這意想不到的結果到底意味着什麼,使學生在不自覺中養成了良好的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正是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的,也是教材中應增加的內容,即讓學生在不斷犯錯誤中學會如何正確操作計算機、這一過程本身就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過程。

在課堂上,周老師將學生錯誤操作展示給每一個學生看,讓學生們一起思考這樣操作為什麼小貓不動?應該怎麼操作?由學生自己總結出方法和規律。多次實驗證明,後者對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大有好處,後者注重的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才是改革教材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根本。

二、注意樹立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應儘量從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實際的簡單有趣的實例入手,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而後要注重學生興趣的保持,適當變換問題的角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最後要注意學生潛力的挖掘,激發他們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精神。教學中還可適當安排學生間的競賽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上好操作課,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學科,不動手是學不會的。學生通過手、眼、心、腦並用的上機操作而形成強烈的專注,會使大腦皮層產生高度的興奮,並將知識高度化,同時,不斷的實踐成功,能刺激學生的成就感,在這樣激昂的情緒氛圍中,容易培養與塑造學生勇於進取的心理素質,增強自學能力,提高創新素質。所以在計算機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儘可能在讓學生自己的聯想、想象的思維,通過上機驗證得以不斷的修正和完善。這樣,學生就會越學越輕鬆、越學越有興趣,既動手又動腦,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無數科學家的成功之路無不顯示出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學生是國家的主人,祖國的將來都寄託在他們的身上,他們的自學能力的強弱、素質高低直接關係到國家的未來。自學能力對於計算機學習尤為重要,原因就是計算機發展奇快,掌握了自學方法,具備了自學能力,才能應付計算機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

五、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課堂上,老師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後,佈置了一個課堂作業。讓學生盡情發揮你的想象力,用今天學過的方法讓小貓完成2個或2個以上的動作。這一要求既讓學生鞏固了學到的信息技術操作方法,又充分地讓學生髮揮想象力、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學生在操作中出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在完成任務後獲得成就感。

總之,信息技術任課教師應從提高自身素質、明確課程目的入手,處理好課堂中師生的關係,注意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樹立學生自信心,嘗試使用行進的教學法等。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2

隨着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人類進入了信息化社會,教育也面臨着重大的歷史性轉折。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作為教育系統的一種基本構成要素,並在教育各個領域廣泛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在這種情況下,教育也將在信息技術的強烈衝擊下,在教育目標、教育結構、教育內容、教育手段乃至教學評價等方面產生重要改變。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不斷完善,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反思教育信息化多年來的發展歷程,硬件和軟件資源投入逐年增加。有了好的現代遠程教育設施和優質教育資源,如果束之高閣,得不到有效利用,這些設施和資源也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同時也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要想使這些寶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就要面向學生、走進課堂、用於教學。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淺顯的認識:

一、培訓教師是關鍵

我們認為,教師在信息技術培訓中,應當是培訓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因此,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既要充分了解教師目前工作的難點和未來工作的需求,也應從教師發展出發,體現教師的個性化和專業化需求,進而確定針對性強的培訓內容、多樣化的組織形式。尤其是教師下載優秀資源,製作課件,使用多媒體方面加強學習讓現代信息技術資源在教育教學中綻放光彩。

二、資源積累很重要

我們要結合各自的實際需要,認真做好教育資源篩選、下載、存儲、分類和應用工作,充分利用這些教育資源為本校資源庫建設服務,為我們的教與學服務。

此外,我們要求認真做好對國家免費提供的教育資源的.下載、存儲和應用工作,並加大了對基礎教育資源庫、同步課堂、衞星數據資源建設力度,加快了資源徵集、引進、評審與整合的工作速度,通過現代遠程教育網、教育電視台和教育網站每天免費播發大量教育資源。

我們要結合教學實際,採取重點攻關、合作攻關等辦法集中力量自主開發教育資源,促進優質教育資源來源的多樣化。

三、學科整合是基礎

所謂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和學科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構建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過程的最優化,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應用,必須依賴於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程度影響着教育信息化的成效。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3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也相應的跟上了時代發展的需要,最終目的是實現教育信息化。在當前教學中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也成了一線教師研究實踐的一個重大課題。下面將結合幾個方面,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什麼是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有關數據與信息的應用技術。它是一種技術,一種手段。從教學的角度可以理解為應用於提高教學的一種技術手段,在教學中實現輔助教學,解決教學重、難點的方法之一。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是有了信息技術就可以拋棄一切常規的教學方法,以多媒體方式代替教師授課等。只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與各種教學手段協同互補,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應用反思。

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就是為了能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難點、重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老師們大多以製作多媒體演示課件來輔助教學。這樣顯得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單一化,而在有的課例中又顯得不太恰當。

利用課件輔助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種體現方式。教師應認真備課,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利用這些信息化手段解決教學問題。忌“濫用”,無論什麼課都採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如果這樣,不但不會提高教學效率,反而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對學生而言,只會耽誤他們的學習時間,學習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

不同重、難內容採用不同的`課件設計方式。有些抽象的東西在教學中利用課件來突破時就可以採用演示型課件,讓學生直觀的理解,不用繞彎子。而需要學生參與、合作完成的內容,可以採用網絡型課件,授課環境也相應到計算機網絡教室。通過網絡平台,師生一起完成教學任務。課件的設計應注重實效,儘量不要去追求的高技術性,能解決問題就行。

對於有些教學內容,學校已有教學資源的就直接利用。比如,學校有農遠工程配套的視頻教學光盤。教師可先觀看光盤內容,再進行教學設計,直接利用這些光盤進行教學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當然,這種方式也不能忽略教學常規,教師為“主導”與學生為“主體”作用發揮好,教師不是光盤播放員。

信息技術應用於學科教學活動,不是什麼高級產物,忌“穿新鞋,走舊路”,應走入教師的實際教學。不要認為信息技術是公開課、優質課中才能使用。這樣純粹浪費教學資源,更不能促進教學發展。

綜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先解決問題: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的信息能力,才能利用好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

當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個艱鉅漫長過程。要解決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問題才能促進教育信息化的進程。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4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5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各個高校相關的信息教學配備已經越來越好,並且有些設備的更新也很快,作為高校教師,我認為需要進一步引起重視,讓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與課堂教學技能深度融合。

首先,我認為教師需要充分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價值,切實找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路徑。第一,通過互聯網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縮小數字鴻溝;第二,通過改善教學終端,優化傳統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第三,通過互聯網、教與學平台、數字終端,改變教和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其次,事實上教育信息化沒有統一的模式,不同的技術有不同的價值,因而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生態就不同。因此,教師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種教學設備、教學軟件的核心價值,與課程理念相融合,創造性地使用技術,在熟練使用技術的過程中逐漸化技術於無形,並努力形成自己的風格。

最後,在技術使用上要克服三種思想:一是技術無用論,認為教育有自身的規律,憑傳統的手段和方法照樣能夠教好學,看不到技術對教育的深刻影響,結果是使育人目標落後於這個時代;二是過分依賴技術,認為技術進了課堂,一切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導致技術使用過多過濫和不合時宜,異化了技術與教學的本質;三是急功近利傾向明顯,一旦應用了新技術馬上就想提高效率。教育不同於其他行業,教育過程是一個緩慢而優雅的過程,信息技術對其的優化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潤物無聲的過程。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6

本節課是信息技術必修課的第一章的第二節,課程要求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含義及分類,瞭解信息技術發展的五個階段(語言的產生和應用、文字的發明和使用、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和應用、電報電話電視及其他通訊技術的發明和應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應用)及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同時,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重點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並能正確分析信息技術產生的影響。

由於本節課內容比較多,又比較雜,所以,不可能用一堂課把所有的知識都在課堂上細講,所以,在課程安排上,重難點知識點在課堂上要投入較多時間進行講解,其它的知識有的作為課外作業留給學生課餘時間去學習,有的則一提就過。這樣設計本課,從教學效果來看,能夠較好的完成教材安排的內容,有詳有略、有主有次的教學設計也可使學生減少學習負擔,學習興趣濃厚,不僅加深對本節課重、難點知識的掌握,還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回答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將信息技術的學習與學生的興趣合起來是本節課我重點考慮的問題。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在課堂知識歸納中,我儘量讓學生來總結,讓學生來表現。

其次,我在教學中儘量用一些學生容易接受並感興趣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一開始引入信息技術時,我用了一個手機求救的.案例,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過來,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

第三,在教學中我還用了一些起視頻來解釋一些學生理解起來感覺太抽象的概念。比如在解釋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智能化與虛擬化中,我用了三個視頻。其中兩個是機器人人工智能的視頻,還是一個是近來非常火的年度大片《20xx》中的電腦特技視頻,這個視頻很容易就讓學生理解了虛擬現實。

第四,我還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了辯論的環節,雖然由於學生開展這種活動的經驗太少,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比較多,但學生積極性還是非常高,學習效果也比較好。

當然,在實際教學中,還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由於不同班級學生水平不同,導致時間比較難以控制;又比如由於課堂教學內容還是比較滿,所以在學生閲讀、自學的地方還不夠放得開。希望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能進一步進行完善。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7

隨着我國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正在改變千百年來教師一支筆、一本書、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它生動形象的畫面、直觀趣味的演示、全新豐富的信息成為探索新型教學模式、改善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和突破口。但對於相對貧困的西部農村學校而言,信息技術在其實踐課堂教學過程中,有辛苦也有欣慰,存在技術問題也有解決方案。現就如何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的優勢,我作為“中歐項目”、“國家遠程教育項目”及“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項目”的技術支持人員,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略作歸納,願與諸位同仁共享:

一、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的特點和地位

信息技術以其豐富的界面、直觀的演示、生動的畫面給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僅彌補了許多滯後的教學觀念和手段,而且達到了傳統教學無法企及的效果,無論從理解和記憶的層面,還是從高效和激趣的角度,皆實現了完美結合。特別是信息技術中電子白板的使用,更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易操作性,真正實現了孔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成為教育信息化強有力的支持媒介。

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是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一味抵制和過度誇大都是不科學的。若教師一味追求課件的精美,花費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百度查詢和複製,不僅會限制教師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和教育靈感的發揮,也會使學生由“營養不良”異化為“消化不良”而厭學,造成師生創新能力的嚴重缺失,帶來的負面影響短時間內是無法修復和自愈的。因此只有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使用,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運用於課堂教學,才能使信息技術揚長避短,彰顯其應有的先鋒引領地位。

二、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遵循的原則

1、必要性原則

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之前,必須充分論證教材內容是否有必要採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實踐。如果盲目依賴於信息技術而將所有的教學內容和環節全部使用多媒體手段重現,那教師就會淪為信息技術的奴隸,其主導地位將蕩然無存。學生也將遊離於主體之外,成為旁觀者或局外人,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將無法充分調動起來,這種走馬觀花式的課堂教學,又有何效率而言?

2、主導性原則

高效課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是學生在特定環境和氛圍裏,藉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人人、人機對話和交流、討論、合作等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教師、教材、媒體四個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一味追求形式,離開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對象而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從而避免本末倒置、喧賓奪主的尷尬局面。

3、選擇性原則

在使用信息技術實踐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考慮到地方、民族和文化多元化的特點,有選擇地設計和使用媒體,避免不良信息的侵蝕和污染。教師還要對信息進行過濾篩選,取其精華,剔除糟粕,達到修身悦目,去偽存真的教學目的。

4、適度性原則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各種活動的發生和保持,是以一定的興趣為條件的,興趣對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具有支持作用。若過度使用信息技術將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疲勞和教師創造性的滯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採用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交替使用的方法,調控和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始終保持在適度的臨界狀態,從而達到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目的。

信息技術課堂反思8

三年級——《調整圖形》和《組合圖形》

本課是在上一課複製粘貼的基礎之上繼續對盆花進行完善,所以開頭先將一個畫好的盆花給學生看,這裏是利用光盤裏現成的東西,只不過那個畫的人不是完全照書上的畫的,他畫的只有四個花瓣,所以我便用另一個例子進行演示,今天講的東西不多,注意讓學生自己練,在那盆花中,我複製粘貼了三到四朵花,在粘貼完花後,既將位置移到位,又將大小弄合適了,再將方向調整一下,這樣就完成了全部的過程,在後兩個班,事先將原本擠在邊上的花通過剪切與粘貼的手法移到中間,並且放大了些。另外,在做顏色的時候,用了取色的工具,因為下面也用了幾次,所以作了介紹,在讓學生進行了練習之後,再談組合圖形,也沒有説太複雜,而是讓學生知道,如何將另一幅圖中的物體移到這幅圖上來,只是過來後注意背景的'問題,在本課,我先用畫圖程序打開光盤中的快樂家園的圖,然後將圖中的花盆用Delete去掉了,並且用取色的方法將背景補好了,然後再將另一幅圖中的花盆複製過來,最後也讓學生把這個練習了一下。

四年級——《插入影片和聲音》和《插入超鏈接》

由於電腦中沒有合適的影片,所以主要內容放在聲音上面,本課是從兩個方面來談的,一是普通的插入聲音,另一則是插入背景音樂,並對二者進行了比較,接下來又把超鏈接談了一下,談到這一方面,先打開一個網頁頁面,讓學生看看那裏的超鏈接,重點提醒他們看鼠標的變化,看完後然後再瞭解幻燈片中如何設置趣超鏈接,我在這裏用的是右擊,因為在這種界面中,找到插入超鏈接不是件太容易的事情,除用西遊記的文字鏈接網上的小説名,還用圖片、動作按鈕做了其他鏈接,讓學生有了一個簡單的瞭解。

五年級——《帶參數的過程》

感覺上這一課有數學中函數的味道,在上課之始,先同學生回顧上節課所談的編輯過程,通過edit命令讓學生觀看編輯的過程,接下來讓學生思考,如果不斷畫改變形狀的圖形,那應該怎麼辦呢,所以我認為本課是為了方便編輯過程而來,接着在黑板上寫了相關過程,這裏可以讓學生將前面的定義過程與這裏帶參數的過程進行比較,然後在電腦上演示,按書上的要求繪製了簡單的圖形,接下來談第二步,就是對帶參數的過程進行修改,如將四邊形改成了八邊形,這一修改我以前曾經設想過,只是沒有去做,這裏以參數的形式進行了修改,然後又畫了一些圖形,但書後的圖沒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