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幼兒教師教育反思(集錦10篇)

欄目: 幼兒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72W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教師教育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教師教育反思(集錦10篇)

幼兒教師教育反思1

打擊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打擊樂就和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在活動中,幼兒手、眼、腦、心並用,使大腦建立起復雜的神經聯繫,讓頭腦變得靈活聰慧。我覺得小班打擊樂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和良好的聽節奏的習慣。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內容,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這節課我設定的目標是:

1、幼兒在教師引導下,認識並表現音色。

2、在教師幫助下,幼兒探索樂器與故事相匹配的`方法。

3、要求幼兒在集體演奏時學會控制樂器,不隨便發出聲音。

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能積極地配合我開展教學活動,對於樂器與故事非常感

興趣,下面,就本節活動《玻璃瓶的小老鼠》做一下初淺的反思。

1、教師準備充分,教態親切,但是在語言上有教頻繁的口語出現;

2、活動個環節清晰,目標設立明確並在活動中逐一體現;

3、本活動為藝術領域的音樂活動,貫穿、圍繞的是音樂的主題,但教師在實際組織活動時卻沒有穿插使用背景音樂或其它音樂。

4、環境佈置可以再豐富些,體現音樂活動的音樂性、情景性。

5、我覺得我在講故事的時候應該在誇張一點,還可以請配班老師跟幼兒一起參加遊戲,更好的完成教學與遊戲活動。

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內容,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通過這節課,我體深刻地會到,好的課堂需要把握好它的精髓所在,融合新的打擊樂教學理念,相信以後打擊樂活動我會上得越來越好!

幼兒教師教育反思2

歡喜的爆竹離我們遠去,伴隨着濃濃的祝福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年,幼兒教師工作反思。在新的一年裏我將總結過去的經驗,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取長補短,爭取在20xx年將工作完成得更出色。

回首20xx年是忙碌的一年,耕耘的一年,收穫的一年。本人能夠出滿勤幹滿點,嚴格遵守幼兒園的各項規章制度,盡心盡力為教學一線和各位老師服務。工作認真負責,工作有計劃性,充分利用工作日誌記錄自己的工作,不遺忘遺漏各項事情,保證各項工作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與彭老師通力合作,保證幼兒園的帳務清楚、規範。積極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各項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反思自己的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年初和年末是會計最忙的時候,在各種工作撞車的時候,自己往往控制不住自己急躁的情緒,心裏一急躁往往工作中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小錯誤,範文《幼兒教師工作反思》。雖然現在是小錯誤,如果不及時調整好心態,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粗心的毛病,今後工作就做不好。人都有喜怒哀樂,但是不能將自己的壞情緒帶到工作中,應該學會及時地調整,用積極上進樂觀的態度面對每一天的工作。

今年我還曾經忘記過上報申請額度用款表,每一個月幼兒園的經費都要提前申請,如果不申請教育局將不會撥款,也就是説這個月就沒有錢花了。當我發現自己忘了上報用款計劃時,是郭主任多方協調幫我找人説好話要來了當月的經費。事情雖然過去了,但是我深深的自責,反思自己工作的不細緻。今年我將把工作的重點繼續定位在精細上,工作中一定要細緻細緻再細緻,爭取不出現粗心造成的錯誤。

20xx年我要多學習一些與業務有關的`書籍材料,通過學習更加深入地瞭解我國的會計法規政策,指導自己將會計工作做得更加規範。繼續堅持記錄工作日誌,繼續發揚工作高效、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風,將自己負責的保險、倉庫、人事等各項工作做好。服從領導安排,顧全大局。雖然崗位在後勤,但是我要求自己不能掉隊,在新的一年我還要積極參加幼兒園的各項活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再創佳績。對於自身的不足一定努力改正,嚴格要求自己。請領導看我的實際行動吧!

幼兒教師教育反思3

我們班的孩子非常熱衷於建構區的材料,每每區域活動時間那裏總是客流不斷,平日裏短短的過渡時間,孩子們也總要去擺弄、欣賞一番。男孩子喜歡搭建不同款型的軍事武器、建構各種堪比著名建築的建築物,女孩子則偏愛搭建無所不能的魔法棒以及能夠捕捉美麗瞬間的照相機。

在開始玩之前,他們會為自己的創作“儲備”足夠多的材料;在玩的過程中,專注於兩手之間的作品,完全不在意自己是蹲着還是席地而坐。我常常會被孩子強大的興趣和專注度所折服,但是問題也由此產生:孩子們過於的專注常常忽略自己在搭建時碰掉的玩具、急於把作品移至展示台卻忽略腳下被踢開的積木。在結束活動的時間,孩子們為了保護自己的作品都不捨得離開展示台附近,根本就忘記了還有積木被遺留在建構基地上。“不是我玩的”積木便由此產生。

當面對如野花般零星在地的積木,我們很難再辨識出這是誰拿到這裏來的,如果問“是誰玩的”,得到的答案無疑是“不是我玩的”,所以這樣的查案似的問題基本是過場話!前期,我們的策略是要求“但凡進入建構區遊戲的幼兒都要一起收拾”,但時間長了,便發現每次在那裏收拾的總是幾張同樣的`臉孔,有時甚至他們沒有去玩過,也會因着“喜歡收拾”而積極的加入其中,而一些真的玩了卻不想收拾的孩子便理所當然的不收拾了。對於此可以看出隨着孩子的成長,收拾問題是有着不同原因的。那些“喜歡收拾”的孩子多半是基於小班時良好整理習慣的養成以及滿足當下被老師認可而獲得成長滿足感的心理需求,而那些不收拾並推脱説“不是我玩的”孩子,

一是因為他們收拾物品的習慣沒有養成,

二是因為他們在對物品的歸屬意識上很明確,如“這不是我帶來的玩具!”,

三則有可能是他們責任感的萌芽相對晚些。由此,我所想到並實施的策略基於“行為後果法”產生的——把沒有被收拾的玩具送走!目的是讓幼兒感受不收拾玩具,玩具會越來越少,以至於不能玩充分玩的後果。一些敏感的孩子很快就瞭解了教師行為的目的,表現出不捨之情,但一些男孩子更關注教室裏還有幾箱玩具,這一點也體現出了幼兒思維方式的差異。所以,我意識到這一行動需要持續一段時間來進行!接下來,我期待着孩子們良好行為的出現,能夠有多一點對集體物品的責任感!

幼兒教師教育反思4

小班語言活動《水果寶寶去旅行》是我來到轉龍鎮幼兒園第一次公開教學活動,雖然以前也參加過此類型的教研活動,但是還是有那麼一點小緊張,在緊張的情緒中準備了此次活動。我設計這節課是希望通過兒歌欣賞,圖片展示,遊戲活動等活動來培養幼兒對兒歌的興趣,發展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創編能力,體驗兒歌和遊戲帶來的快樂。為了這一節課我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設計流程,編寫教案,下載音效,選配樂,製作課件等,本以為是胸有成竹的,但上完了課心情並未感到輕鬆,在反覆回憶活動過程及聽取同事們的聽課意見後,我對我的這節課作如下反思:

一.活動準備不夠充分。

教授者對課堂狀況應該有個預設,對幼兒的認知面應該有個預測。如我在問到"什麼是旅行?"的.時候,小朋友們都答不上來,最後在問幾個孩子未果的情況下,我就自己作出了回答,這樣明顯地削弱了課堂的氣氛,也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也就是説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既沒有預設也沒有預測,只是重點備了教材而忽視了還要"備孩子"!"備孩子"就是對你教授對象年齡層次,認知層次應該有個很準確地瞭解,這樣才能做到你拋下一個"包袱"他就能接得住,繼而一個接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繫,才能達到理想的課堂效果。而平時我們在和孩子交流關於旅行的話題時總是説"去哪兒玩的呀?"等等,沒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接觸一些書面語,導致了認知面的狹窄。這是我要在以後的日常活動中要注意加強的。

還有我的課件中西瓜爺爺沒有在火車頭上,以至於活動中幼兒發現後一直在強調誰來開火車,還差一個,這些都是以後我在設計時應該想到的,應該準備更充分些、考慮更周全些。

二.環節需要多推敲,語言需要多錘鍊。

有人説教無定式,的確,教學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教學就是一種駕馭的藝術,誰有較強的駕馭能力,那麼他的課堂就一定有非凡的氣場!但這種駕馭是基於一個很科學的環節設定而説的。比如説我這堂課的遊戲活動就沒有設計好,事前我想過用頭飾帶幼兒遊戲,可是我考慮到我班幼兒平時我們就會以角色扮演來遊戲,所以在活動中我也沒用頭飾,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我還是應該準備一些頭飾,那麼孩子會更感興趣,效果就更不一樣了。

一個擁有超強駕馭能力的人他的語言能力也是超強的,每句話都不累贅,每個問題都擊中要害。而活動中我發現我的語言有些囉嗦,太多的"嗯,呀"等象聲詞。有些地方過度不自然,比如在導入西瓜爺爺的卡片時就很含糊地帶過了,如果換成這樣:出示了火車圖片後就問"火車是空着的,要想讓他動起來必須有人來開呀,那他是誰呢?",然後亮出西瓜的圖片,貼近火車的駕駛室,再問"西瓜爺爺開火車去幹什麼呢?",然後就順理成章地導入第一句兒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這樣一來乾淨利落,毫無贅述,環環相扣,緊密流暢。

教育就是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地進步!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到這些存在的不足,做到充分備課,注重環節的科學緊湊性,平時的教學中還要加強語言方面的錘鍊,爭取做個有超強課堂駕馭能力的教師。

幼兒教師教育反思5

在教完一堂課、組織完一次遊戲活動後,教師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堂課的得與失,學習材料的提供、活動環境的支持、組織的方式方法,教學重點的把握、難點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長點或者遺留點等。然後,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和幼兒反饋的信息寫“修改建議”,如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或提出修改意見,或重點考慮某個環節應該怎樣處理才更有效等,從而使自我反思達到一定的深度。

在組織幼兒《吹泡泡》的`遊戲活動中,我進行提問:你剛才在玩吹泡泡遊戲的時候發現了什麼?幼兒一般比較關注泡泡的形狀大小和數量,這時我有意提問幼兒:那你們是拿什麼形狀的泡泡器吹的?發現泡泡是什麼顏色的?於是孩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由於幼兒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顏色也不同。另外有的幼兒在遊戲中是慢慢的吹出泡泡,因而發現了由於氣流不足,泡泡在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下未能癒合成一個封閉的球體,因此是橢圓形的。

課後,我進行了思索,我覺得在此活動中應重點培養幼兒的質疑精神,提出問題,進行實驗驗證,並要鼓勵幼兒敢於説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看法。此外,作為活動組織者和引導者的我,首先應掌握科學正確的原理,以免在活動中對幼兒的表現作出片面甚至錯誤的評價,誤導幼兒。其次還要創設寬鬆情境,這是讓孩子在活動中敢於提出問題,勇於發表意見的前提。同時,教師在活動中還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觀察,有意識的提出一些能讓幼兒有不同想法的問題,鼓勵並引導孩子積極思維,這是培養孩子質疑能力的關鍵。

幼兒教師教育反思6

“助跑跨跳”是幼兒園大班體育基本動作訓練之一。以往我們都是通過示範、講解和練習的方式教幼兒學習,幼兒既不瞭解學習的意義,又對單調的練習不感興趣,所以很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去年11月,受培訓的啟發,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體育活動目標,我班嘗試設計並開展了以學習“助跑跨跳”基本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學做解放軍”情景遊戲為主要形式的體育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播放背景音樂《小號手》――用雄壯有力的音樂和模仿動作激發幼兒學做解放軍的積極性

來到户外,我告訴孩子們玩學做解放軍遊戲,併發給他們一顆紅五星佩戴在胸前。孩子們臉上洋溢着自豪感。隨着節奏鮮明、雄壯有力的《小號手》音樂,孩子們自然地挺起胸脯抬起頭,精神抖擻地排好隊伍,開始了準備活動。在音樂的伴奏下,我帶領孩子們學着解放軍的樣子雄赳赳、氣昂昂地練習分隊走,按口令做敬禮、吹號、射擊、投彈等動作。情境逼真,具有鮮明特點的準備活動,激發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跨戰壕運子彈”――讓孩子在體驗中領會動作要領

我以班長的身份給“戰士們”佈置了“跨戰壕運子彈”的任務。這個任務需要跨兩道“戰壕”,為了保證成功地將“子彈”運回,我讓“戰士們”自選分成兩組,嘗試跨兩種“戰壕”。孩子們一聽跨“戰壕”,都高興地跳了起來,我的任務剛佈置完,他們就分組進行了嘗試。

助跑跨跳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學會用力蹬地,向前邁腿,這是我們在備課和親身體驗中摸索出的經驗。為了讓幼兒自己感受到這一點,我用纏上綠色皺紋紙的鬆緊帶設置了兩條寬窄不同的“戰壕”(一條是60釐米,另一條是75釐米)。

在初次嘗試中,跨窄“戰壕”的孩子多是對跨跳信心不足或能力弱的孩子,但由於“戰壕”比較窄,他們跨起來比較容易;跨寬“戰壕”的孩子們因為能力強,跨起來也沒有感到太困難。為了讓他們充分體驗跨越寬窄不同的“戰壕”的`方法,在第二次練習時我將這兩組幼兒調換了一下。這樣一來,一些較弱小的孩子就有些畏難。這時,我就鼓勵他們向解放軍叔叔學習不怕困難。看到老師鼓勵的目光,孩子們鼓足了勇氣站到起跑線後,聽到口令就向“戰壕”飛快地奔去。蹬地、起跳、邁腿,嘿!真棒,多數“小戰士”都跳過去了。

在試跳兩次以後,我及時組織孩子們進行交流,讓他們談談自己是怎麼跳過去的,跳寬的和跳窄的有什麼不同。他們總結了經驗,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悦。交流時,成功跨過“戰壕”的孩子們表現得既興奮又自豪。那些沒有跳過去的孩子聽了別人的經驗也受到了啟發,有的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但是,再次試跳時,仍然有幾個孩子跳不過去。於是,我又引導他們觀察同伴的動作,分析跳不過去的原因。孩子們觀察後發現,這幾個小朋友之所以跳不過去,有的是因為離“戰壕”距離相差很遠就起跳,有的是因為跑得慢,缺乏衝勁兒,有的是因為沒邁腿。在同伴的幫助下,這幾個孩子經過總結經驗,終於勇敢地跳過了“戰壕”。

幾次嘗試之後,幼兒自己得出了結論:跨窄的不用跑得太快,跨寬的要使勁跑,用力蹬地;跨窄的輕輕一邁步,跨寬的要邁大步。

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6人一組自由組合,分成4隊進行“運子彈”的比賽。比賽開始了,聽到口令後,“小戰士”就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快地跨過“戰壕”,陣地上的“小戰士”在不停地為自己的“戰友”加油,場面非常熱烈。可是,因為孩子們求勝心切,有的顧不上用力蹬地邁腿跨跳就掉進了“戰壕”,影響了動作的完成。於是,我引導幼兒重新調整了規則。新的規則規定,掉進“戰壕”的戰士所運的“子彈”不算數。這樣一來,孩子們將注意力轉向了跨越“戰壕”的動作,使遊戲真正達到了鍛鍊的目的。

“跨戰場炸碉堡”――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成功的喜悦

“跨戰壕炸碉堡”是這次活動的高潮。為了讓孩子充分體驗助跑跨跳的動作要領,在鞏固動作的練習中仍然感到有趣,樂於參與,也為了使大班幼兒的遊戲更具有情景性和挑戰性,我將大班冬鍛的投擲內容和跑的內容結合在這個遊戲中,以期促進幼兒上肢力量和全身協調能力的發展,讓幼兒在遊戲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我們用紙箱子製作了3個能倒塌的“大碉堡”,並安上了紙做的兇相畢露的大頭敵人,然後按照大班投擲達標的距離,在碉堡前拉起了一條1米高的障礙,以促使幼兒往高往遠投擲。

“碉堡”的出現,再次激發了幼兒遊戲的積極性。他們迫不及待地要求我趕緊發佈命令,於是,我又以班長的口吻命令“小戰士們”:“前方的陣地上,碉堡上的敵人正端着槍向我們瞄準,我們怎麼辦?”“小戰士們”異口同聲地説:“炸掉它!”“對!我們要跨過‘戰壕’,跑到封鎖線前,再投‘手榴彈’炸掉“碉堡”。一聲令下,孩子們拿起“手榴彈”輪流向“碉堡”衝去。當小朋友投出去的“手榴彈”炸倒了一個“碉堡”時,他們高興地跳了起來:“炸倒了,炸倒了!”為了增強遊戲的情境性,在第二次炸碉堡時,我又播放了《小號手》的音樂。“小戰士”聽到激昂振奮的音樂後,勁頭更足了。他們依次跨越“戰壕”,把“手榴彈”狠狠地投向了“碉堡”。“戰鬥”結束了,我與他們一起押着俘虜(拿着被炸壞的敵人的頭像)勝利而歸。

這次活動之所以得到了孩子的歡迎,並達到了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預期目標,我想,主要得益於我們在活動前,對該動作關鍵點、幼兒特點和原有經驗的研究和把握。試想,如果我們僅靠教師的教學經驗進行示範講解,又怎能設計出為幼兒喜愛並適合其發展的活動過程和適宜的教育內容呢?

幼兒教師教育反思7

20xx年5月,我參加了一個質量比較高的培訓活動,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例如,南京的任老師對活動過程中出現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上海的諸老師傳遞的有關“做中學”科學教育活動的理論和方法。

培訓活動結束後,我還專門向諸老師討教了有關“做中學”的問題,並查閲了相關資料。不久,我運用“做中學”的理論,組織了一次“有趣的不倒翁”活動。

活動前,我讓孩子們帶不倒翁

活動前,我讓垓子們帶不倒翁到幼兒園來,並讓他們圍繞“不倒翁為什麼不倒”的問題進行探索。通過觀察實驗,孩子們總結出了不倒翁不倒的原因:(1)不倒翁的底座是光滑的圓形。(2)不倒翁的形狀是葫蘆形的,下面大上面小。(3)不倒翁的底部有東西。

接下來,我讓孩子們進一步探索“不倒翁的底部有什麼東西”這個問題。我引導孩子們將上下兩部分可以分開的不倒翁拆開來看看。孩子們經過又一輪的觀察、研究,得出了以下答案:(1)不倒翁上面輕下面重,底部有個很重的東西。(2)底部的東西是不能取出來的。(3)底部的硬東西佔了不倒翁下半部分一半的位置。

然後,我給孩子們提供了製作不倒翁的材料:蛋殼、沙子、乳膠、紙片、顏料、剪刀、被稀釋了的漿糊等。同時引導他們討論這些材料的用途。孩子們紛紛説道:可以用蛋殼做不倒翁的外殼,把沙子從小孔中灌進蛋殼做不倒翁的底部,用紙片堵住小孔不讓沙子漏出來,用顏料裝飾蛋殼……但始終沒有人説到被稀釋的漿糊的用途。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所有的孩子都忙碌地製作起不倒翁來,有的孩子還和同伴商量着製作的'方法。很快,有孩子做好了不倒翁,但是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問題:不倒翁根本站不住,向哪邊推就往哪邊倒。

於是,我請孩子們暫時停下手中的工作,共同探討:“我們製作的不倒翁為什麼會倒?”我首先請他們回憶了剛才總結過的不倒翁不倒的原因,然後請他們從還沒有封口的蛋殼上的小孔中看看裏面沙子的狀態。這時有孩子突然明白了自己製作的不倒翁會倒的原因了,他們開始討論固定沙子的方法。很快,有孩子明白了被稀釋的漿糊是用來凝固沙子的材料:“可以把漿糊倒進蛋殼裏,等它幹了沙子就會變硬,就能固定住了!”

第二次的製作過程顯然比第一次要順手,孩子們很快就做好了不倒翁。經過一段時間等待,倒入沙子裏的漿糊幹了。孩子們懷着激動而又忐忑的心情進行了最後一步的實驗,成功了!他們在經歷探索、製作不倒翁的過程後,終於明白了不倒翁不倒之謎。

我深知,這次“照貓畫虎”的“做中學”科學活動,還存在很多問題,但我終於向前跨出了一步。今後我會不斷探索、不斷學習,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我會成為一名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的好老師的。

幼兒教師教育反思8

我們在進行主題活動《春天來了》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表現出對春天發生的自然現象很感興趣,但是圖片和老師的講解已經不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和興趣了,於是在設計這個教案時,我就注意到這幾天的天氣,一直是以晴好的天為主,所以我就設想了在室外上這個活動。開始上課時,我就很神祕地對孩子們説:“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外面上課,你們想不想去?”安排孩子在草坪陰涼的地方坐好以後,我就引導孩子説“你們抬頭看看,春天的天氣好嗎?”孩子們都説“好”,我套用歌曲的歌詞第一句話“春天天氣真好”引導孩子説話,我説“公園真好看,你看到公園裏哪裏好看?”引導幼兒説出“花兒都開了,楊柳樹枝對着我們彎彎腰”。同樣的方法我又引導孩子們説出第二段的歌詞“蝴蝶姑娘飛來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兒一跳一跳又一跳”。接着我就對孩子們説“春天真好,老師把剛才你們説的話,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後,問“孩子們歌曲裏你聽到了有什麼?”當唱第二遍時就請孩子們跟着老師輕輕的唱,這時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請孩子一起輕輕的唱,同時請孩子們跟我做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最後我就請配班老師放歌曲《春天》的錄音磁帶,我就領着孩子們一邊圍着草坪學蝴蝶飛,一邊唱。不知不覺中一節課就在我和孩子説説唱唱做做中結束了。由此次活動後我發現:

(1)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活動開始,就請幼兒去户外有陽光有樹蔭的地方,使得孩子對這個活動很期待。通過老師的提問和引導,孩子們會很欣喜的看到,原來歌曲中的內容竟然是平常看到的東西,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而且活動積極性也提高了,不是一節普通的音樂課所能達到的效果。而教師的作用也不再是簡單的教授知識的人,而是孩子們的玩伴,就在旁邊適當引導,把孩子説的話整理一下,然後編成完整的歌曲。

(2)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邊玩邊學。藍天白雲,紅花綠草,暖暖的陽光使孩子沉靜在大自然的和諧中,身心可以放鬆。老師改變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現在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祕的聲音,時而用歡快的聲音吸引着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沒有顧慮的邊做邊唱,不怕説錯,不怕唱錯,能開心地跟着老師唱起來做起來就已經達到教學目的了。

(3)選擇合適的環境很重要。

到户外上音樂課對於我們託班的孩子來説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的,雖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夠做到有始有終上完課,但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容易出現自由走動渙散的現象,所以除了要請配班老師做好配班工作外,場地的選擇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現,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幼兒教師教育反思9

最近班級一直在開展益智區的區域活動,開展的主題也多種多樣,涉及的領域也很廣泛,有涉及數學領域,藝術領域,語言領域等。

孩子對每次開展的主題也很感興趣,記得在《投紙球》的活動中,孩子能夠聽老師擊掌的次數,來投紙球的個數,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孩子的一個傾聽意識,孩子看到自己的紙球投進了小框中,讓孩子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孩子在《看一看,拼一拼》的活動中,我準備了許多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規格的圖形,讓孩子利用這些圖形來拼出不同的東西,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能夠根據老師的作品,來拼搭出一樣的,記得我拼搭的是人,孩子能夠明白各身體的.部位應該用什麼圖形來表示,並明白身體各部位的大小關係,但是,因為孩子的年齡段偏小,孩子的視野不夠開闊,接觸的東西有限,孩子的創新意識不夠,以後在日常生活中,在這一方面還得多多引導。

孩子們在這一個月的區域活動,看得出孩子的點滴進步,看到孩子不在是獨立遊戲,已經開始出現了合作遊戲,有了互相幫助、互相合作的意識,這樣培養了孩子的交往意識,給現在很多的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提供了一個交往平台,讓孩子更加明白同伴的重要性,更加珍惜自己的小夥伴,從而也可以減少幼兒安全事故的發生。

幼兒教師教育反思10

園裏每年一度的公開課觀摩活動又開始了。這次我們園進行的是“同課異構”研討。我報了“科學”。我本身就對科學類科目心生敬畏,加之平日少有接觸,所以很珍惜這次“練兵”機會。抽到的科目是新主題活動“我在馬路邊”中的“馬路上的汽車”。

可真把“馬路上的汽車”拿過來,腦海裏只出現了一堆生硬的機械。網上一搜,看到千篇一律的説教。難道科學課就要説教?連我都沒興趣孩子怎麼感興趣?毫無頭緒地做準備,讓孩子們帶車來。正鬱悶着,同事提醒了我。同事的.兒子可是“汽車專家”,於是我向三歲的“逍逍老師”請教,並借了有關車的書:《軲轆軲轆轉》《第一次發現》《汽車大全》等等。原來書的世界這麼有趣呀!車痴立即變身車迷。看《汽車大全》瞭解到男孩子們喜歡的工程車竟然有這麼多種類,剷車和挖掘機差別很大;看《第一次發現——消防車》才知道消防車有不同種類、不同作用,不同國家的消防服顏色不同,不同場合消防員的穿着不同;看《軲轆軲轆轉》,酸黃瓜車噴着酸氣,空中飛舞着小黃瓜,金蟲子到處藏身,一本正經的毛美麗警官急急忙忙,魯莽的皮皮狗橫衝直撞,熱心的全能鼠妹永不缺席,牙刷車、南瓜車、香蕉車、麪包圈車……單單在每一頁尋找金蟲子在哪輛車上就足以讓人人迷。有趣、有樂、有內容,大開眼界。看書的過程真是一種美妙的享受。

怎樣讓一節課也變成享受?總覺得一節好課應該像一本好書一樣快樂收穫,耐人尋味,僅僅一條線索就能牽引人不斷探索。可放下書仍舊迷茫。眼看要上課了,急急定了“認識”“分類”兩個目標,內容如指導用書。備了一節痛苦的課同時帶着無數疑惑:有太多內容很有趣,有太多點可挖掘,甚至一個“車”就能當一個學期目標來上,怎麼偏偏我這節這麼乏味?孩子們的興趣點始終沒找準;孩子們的認知水平沒摸清;怎麼總覺得內容這麼泛泛,偏説教,偏膚淺;孩子們帶來的那些車對這節課到底有多大用處……發現了問題卻找不到根源,願望很美好實現有困難。最後硬着頭皮上了課,結果可想而知,上了一節“糟糕的課”。

課後園長帶領教師們進行研討,在討論中我才恍然大悟:原來目標定位有問題。新主題開展之前進行這節活動,在認識內容上缺乏前期支持,在幼兒未能形成不同車的“類概念”之前進行“分類”難度太大,對孩子的認識水平沒能做深入瞭解;活動中投放車使幼兒把興趣點集中在了轉動的車輪上,這説明對孩子興趣點把握不準,選取的玩教具不合理;指導用書上的內容沒問題,問題在於我沒有根據孩子的經驗進行調整……此時的我心裏無比通透,鬱悶的心終於釋然。

課後不乏有同事充滿體恤同情地説“不管怎樣上完了”,有同事理解地説“終於可以輕鬆一下了”。可是對我而言,雖然作為老教師上了一節糟糕的課,但我更看重“糟糕”前後我獲得的充實,獲得的成長,以及為下一步前進認清的道路。我的內心充盈、喜悦。

一節糟糕的課會成為你通往成功的一級階梯,這就是“反思”的目的。我們往往看到一節“好課”總是簡潔清晰、充滿趣味,我們更應意識到,“好課”背後執教者有過多少失敗的經歷、糟糕的體驗和痛苦的取捨。只要擁有良好心態和反思精神,一次“糟糕”、多次“糟糕”都不可怕,不要忘了失敗可是成功之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