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熱門】重陽節的作文合集十篇

欄目: 重陽節 / 發佈於: / 人氣:1.02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熱門】重陽節的作文合集十篇

重陽節的作文 篇1

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重陽節是用來想念不在身邊的親人朋友的,好比想念的人也會在自己身邊。

家鄉的重陽節,我們都會一起看菊花,今年的菊花好像比往常更好看,更大、更多,也更嬌豔。

到了晚上,我們家人一起坐在一起插茱萸,這個時候外婆哭了起來,因為舅舅在外打工,全家都很想念他。

希望,舅舅可以早點回家來,這樣我們全家就可以團聚了,舅舅,你聽到了嗎我們都很想念你。

重陽節的作文 篇2

九九又重陽。尊老助老這一傳統的話題,在當今時代顯然有着更為迫切的意義。面臨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挑戰,我們不僅需要弘揚美德,更需要以實際行動養老助老,讓老人安享幸福的晚年非常希望關愛老人不僅僅在重陽節這一今天頤和老年公寓特別熱鬧,有綠城社工陳站長親自組織社工及各界愛心人士,歡聚在頤和老年公寓為百歲老人過生日,九九又重陽。

尊老助老這一傳統的話題,在當今時代顯然有着更為迫切的意義。面臨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挑戰,我們不僅需要弘揚美德,綠城社工劉維琴老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幫忙老人給老人捐了一百元錢還給老人子女買了書和光盤,傳播、敬老、助老、愛老精神。

劉維琴老師幾年一直在關注我們頤和老年公寓,不管老人什麼事情她都會幫忙解決,比如今年她知道一位老人子女一直拖欠老年公寓費用並不來看老人,她知道後特別生氣,她跑前跑後協調,協調辦事處、協調法律援助中心,通過法院幾過月終於在重陽節前老人拿到半年生活費,老人特別高興,老人見人就説感謝我好’女兒”l劉維琴,比親女兒還親,解決我的生活問題,可能沒有知道這件事情,還有很多像劉維琴老師這樣關注我們頤和老年公寓的老人,在此我代表所有老人們對長期默默奉獻頤和老年公寓的各界人士表示非常感謝、祝福他們節日快樂,全家幸福好人有好報。

天,在此對那些長期默默奉獻老年人事業的表示非常感謝

重陽節的作文 篇3

自古以來,中國便把“九”這個數字視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聚,便把這天定為“重陽節”,又因為“重陽節”是老年人過的節日,所以,又把這天稱為“老人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家人相聚,一起登高望遠,插茱萸葉子,飲菊花酒,在歡笑聲中度過這一天,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王維的《九月九憶日山東兄弟》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都給我們描述了的先輩過重陽節的温暖幸福的情形。但是是,今日的重陽節,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儘管日曆上鮮紅的九月九日下面清晰地標註着“重陽節”,但是是絕大多數人家中卻沒有一點過節的氣氛的影兒。不少老人依舊呆在屋中,洗衣做飯,替兒女子孫分憂。巍峨挺拔的大山上寂靜無聲,只有偶爾傳出的幾聲風吹樹葉的聲音記錄着昔日重陽的歡聲笑語。學生父母們口中吟誦着“遍插茱萸少一人”,最後卻連“茱萸”到底為何方神聖都不知道;孩子們像寶貝一樣捧在手裏的東西不是獻給老人們的一杯清茶,而是一本厚厚的語文書……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告訴華夏子孫正在淡忘這個中華的傳統節日。

如今,已經邁入信息化社會的我們,是否真的不再需要傳統社會的習俗了呢?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重陽節……這些為我們身邊最親近、給予了我們最多關愛的人所設立的節日,真的不需要了嗎?恰恰相反,這些節日中所包含的親情倫理道德,這是我們這些人最需要學習的。孝敬長輩,為其分憂,是我們在重陽節這天最應該做的,也是我們每天的必修課。因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值得欣慰的是,在重陽節這天,仍有不少人還記得它——這個老人的節日。在大山裏側耳細細傾聽,還能聽見腳踩在落葉上的沙沙聲;老人的耳畔,還回想着女兒的祝福之音;在一些家人的陽台上,撒着兩三顆茱萸杆和黃中帶青的茱萸葉子;在一些孩子的日記本上,字跡中還能看見“歡度重陽,為爺爺奶奶做事”的記錄,在老人的牀頭櫃上,慢慢的茶杯裏飄出了縷縷菊花的清香氣息……

重陽節,希望在不久之後的九月初九,會重新飄起菊花酒的氣息,響起老人們的歡笑,拾起兒女的孝心,更拾起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和悠悠的燦爛的歷史文化。

重陽節的作文 篇4

重陽節那天,看到奶奶正準備包餃子,我靈機一動:做一次奶奶的小幫手。

説幹就幹,我馬上去幫奶奶擇菜了。我蹲在地板上,拿起一根又細又長的韭菜,把最外層的枯黃的韭菜葉除掉,然後輕輕地把那一層髒薄膜搓掉,再把每片葉子枯黃了的尾部都去掉。幹了半個多小時才完工,我感覺腰痠背痛,手指痠麻。看來,平時奶奶做飯是很辛苦的。

開始包餃子啦!我經常看奶奶在包餃子,以為那是小菜一碟。我拿了一張又薄又精緻的餃子皮,用勺子舀了一些餡放在餃子皮上,三下五除二就把餃子包好了。可一看,唉,露餡的露餡,破皮的破皮,呲牙咧嘴的,一點都不像餃子,倒像個妖怪,真搞笑!我只好請教奶奶怎樣才能把餃子包好,奶奶説:“澤榮,做事情不能貪快,慢工出細活,欲速則不達啊!”

我靜下心來,先把餃子皮輕輕地放在手掌裏,然後用勺子把適量的餡放在餃子皮裏,最後把餃子皮合攏,整整齊齊地捏緊,一個精緻的餃子就出爐了!於是我就趁熱打鐵,又包了好多個,不一會兒,我感覺手都麻了,脖子也酸了,開始坐不住了。但我一想到今天任務特殊,不能半途而廢,便繼續堅持着,終於把餃子包好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大喊勝利!

雖然我包的餃子不是很漂亮,但奶奶還是一直誇我包得很好,整天都樂得合不攏嘴。其實,給長輩端一杯水,一聲問候,捶一捶背,他們都會很開心的!

重陽節的作文 篇5

看過有關資料得知,重陽節屬於老年人的節日。很久以來,我們民族就有九九登高的傳統。登高,應該意味着老年人的年齡步步高昇,帶有祝福老年人健康長壽的內涵。

可是,在我的家鄉,送九月九的習俗恰好和傳統習俗相悖。在這個節日裏,並不是子女孝敬老人,看望老人,卻是老人看望孩子。特別是當年過門的媳婦,在重陽的前一兩天裏,村裏年齡最大而且手最巧的婆婆,就提前忙開了。由孃家請村裏的年齡大的手巧的婆婆們幫忙製作一種稱為“糕”的大饅頭。首先將麪粉分成數份,用各種顏料上色。再動手做成各種麪點花卉,和各種花鳥蟲魚的麪點模型,造型精緻,色澤豔麗,形態逼真。然後用細竹棍挑起來,放到鍋裏蒸熟,再到太陽下曬乾備用。

糕由三層大而扁饅頭迭起,直徑大約有四十公分,總高度約為五十公分。最上面一層饅頭裝點得非常漂亮,有淺褐色的核桃,深紅色的棗,再將各種麪點花卉逐一插在上面,這時的糕就像一個漂亮的花籃。到了九月九這一天,將糕放在一個篩子裏,周圍圍上一圈新鮮的紅柿子。再從村裏關係相近的人家請一位年富力強的小夥子。用扁擔將糕和其他的果品挑起,由媳婦孃家人帶路,要一直步行擔到夫家。

擔子剛剛出門,就會被本村的大娘大嬸們攔下,她們要首先一飽眼福,除過大加讚賞以外,一般很少有人提出意見,因為製作糕的人都是在村子裏受人尊敬的老人,人們都在私下裏評論哪一家的糕更好。

當擔子行到夫家所在的村裏時,就有街坊鄰居大娘大嬸大嫂子大妹子等等圍上來觀看。如果當年村裏娶了好幾家媳婦,人們就會相互比較,看看哪家媳婦孃家人的糕做的不但樣子好看,顏色鮮豔,而且氣派。哪家的媳婦在村鄰眼裏就會越發受人尊敬。這一天,夫家人提前就準備好了各種酒菜,要款待親家和幫忙挑擔的小夥子。家裏也因親朋好友聚集而熱鬧非凡,絲毫不亞於結婚的那一天。

重陽節的作文 篇6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秋高氣爽,菊花怒放的季節迎來了今年10月21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也是中國傳統的老人節。在這一天是讓老人們登高休閒更是為了讓人們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我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師,學校在這一天給她祝壽,不僅安排了精彩的節目和慶祝禮儀,還送給她一個精美的大蛋糕呢!晚上,奶奶請全體家人一起到“老家”吃頓團圓飯,也順帶着過重陽節。18:00左右,二伯、二伯母,哥哥和我的一家都到齊了,晚餐開始了,奶奶燒了一桌子她拿手的好菜,有紅燒雞肉,糖醋昌魚,陽澄湖大閘蟹等……

餐桌上是色香味具佳,看得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忍不住不客氣的先吃起來了。大家邊品嚐美味的菜餚,邊談着一些天南地北的三海經,説説笑笑,有多麼的親熱又是那麼的和諧啊!接着我們舉起酒杯,為奶奶慶祝生日。

大家酒足飯飽後,一起在大廳看起有關重陽節的電視節目,我和哥哥可閒不住了,為了能使爺爺奶奶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我們負責給他們捶捶背。過了一會兒,奶奶把大家又召集在餐着前,猜猜我們要幹什麼呢?吃蛋糕呀!我把蠟燭先插在蛋糕上,哥哥把燈點關了,然後由二伯把一個蓮花式樣的蠟燭點着了中心,“啪!”,那朵蓮花奇妙的開放了,大家都被嚇了一跳,但緊接着美妙的生日歌音樂響起來了,家人個個笑逐顏開的隨着音樂唱了起來,奶奶露出了激動的神情,等蠟燭吹滅,二伯母親手把大蛋糕切成一小份的分給大家吃,甜蜜的奶油香濃的蛋糕,真誘人啊!

哥哥一口氣吃了三快,還變成了一隻名副其實的:“大花貓”當然我也好看不到哪裏去。最後媽媽給奶奶和爺爺各做了一碗長壽麪,我搶先祝福一聲:“祝爺爺奶奶福如東山,壽比南山”。他們笑了,笑的那麼滿足,那麼慈祥,那麼快樂。

重陽節的作文 篇7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説: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裏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就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裏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裏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説: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裏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説。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説: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着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着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樑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裏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

重陽節的作文 篇8

金秋十月,我們迎來了重陽節。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稱老人節。

這一天,爸爸媽媽有事,我們未能回老家與爺爺奶奶一起相聚。我的心裏有些失落。我打通了爺爺奶奶家的電話,告訴她們:希望明年重陽節,我可以陪伴他們一起度過。我會一手扶着爺爺,一手扶着奶奶,與他們一起登山,一起觀賞美麗的秋天景色。在路上,我還會為他們唱我最拿手的歌謠,講好多好玩有趣的故事給他們聽。爺爺奶奶在那邊聽了,高興得發出哈哈笑的聲音,連誇我長大了。

聽到他們開心的笑聲,我的心裏也變得快樂起來了。爺爺奶奶,真心祝願你們身體健康,每天都開開心心。

重陽節的作文 篇9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也是我們國小生活的最後一個重陽節,同學們紛紛向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獻上一份最真摯的愛心,獻上一首最動聽的祝福歌,獻上最迷人的舞蹈

下午3點左右,我們從學校出發,邊敲邊隨着節奏走。你聽,那鼓聲彷彿越過了千山萬水,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都知道向自己的長輩獻上一份最真摯最淳樸的愛。到了敬老院,我們每個班都向老人們獻上了最關切的慰問話和祝福語,使老人們快樂的度過了這幾個小時,雖然時間很短暫,但是,那短暫的時間裏藴涵了我們對老人們的多少的愛和關心。

通過這次活動我感受到了世界上的人都是父母所生所養,無不都流淌着父母長輩最摯愛是心血,從你呱呱落地起,父母既要去工作賺錢維持這個家的生活,又要輔導你的功課,還要教育你怎樣做人。可能在你小的時候當你看見父母那粗糙的手時,當你看見父母的腳是那樣髒時,你可能會覺得噁心,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可能你只會皺着眉頭,捂着鼻子,説真臭真髒,你們知道父母聽了心裏會多痛多難受嗎?他們只會搖頭歎息説:“你還小,不懂我們做父母的苦心啊!”在這裏不由讓我們想起一首非常感人的詩歌《遊子吟》你們知道嗎?“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行動吧!——孝敬父母長輩,做個好孩子!

重陽節的作文 篇10

今天,是重陽節的前夜,我們家非常的熱鬧,來了三位客人他們就是我的家人——祖婆、祖公、和叔叔。他們今晚將在我們家住上一晚,他們從家裏拿來了許多的木瓜。 我聽祖婆説“那木瓜又香又甜,可好吃了”我當時聽了,心想那麼甜的木瓜,裏面的肉一定是紅的,然後,我就很感興趣的拿起一個最小木瓜,經過清洗後,我拿着刀,小心的把木瓜切開,頓時我傻呆了,裏面的肉的確是有點黃有點紅。切成小塊後,我拿起一小塊,放進嘴裏,狠狠地咬了一口,我一聲感歎“啊,真是美味啊!”那味道香甜濃厚甜津津、有點酸味,味道剛好恰當。我心裏美滋滋,很高興 通過吃木瓜,我感受到了祖婆種這木瓜是用了很多心血去培養才行,我從中知道了做事要認真才能有好的結果出來。

Tags:十篇 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