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選春節的難忘作文五篇

欄目: 春節 / 發佈於: / 人氣:1.38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的難忘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春節的難忘作文五篇

春節的難忘作文 篇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此處正是除舊迎新,喜氣洋洋的景象。和以往的春節一樣熱鬧……然而,20xx年的春節,卻不同尋常。因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其來,大家在一個個口罩的籠罩之下,讓這個春節倍感冷清,失去了往昔的新春熱鬧,然而我卻收穫了一個實在的“新年”。

雖然今年沒有往昔的熱鬧,但春節習俗一個不少,我和媽媽一起剪窗花,我們剪了連年有餘(魚),喜鵲登梅,福字等,然後我又幫爸爸一起貼春聯和“福”字,老人説貼完春聯之後就不能串門,説話也要注意忌諱。其實不論是剪窗花還是貼春聯都是我們大家對新年美好願望的寄託。最後是掃塵,我們三人一起掄起袖子大幹了一場,幹完以後無論是從遠處還是近處看,家裏都煥然一新了。真是乾淨極了。

終於等到吃年夜飯了,首先要祭拜祖先,拿起桌上的三支香點燃,接着雙膝跪地。再拿起桌上準備的紙錢燒化。最後端起桌上供着的酒和茶往地上稍稍灑一點磕三個頭,起身,作揖,就可以了。祭拜完祖先就是放鞭炮關門開吃,看着桌上琳琅滿目的可口飯菜,我和堂哥開始狼吞虎嚥起來,雖然吃的快,但我不會忘記吃年夜飯時要敬酒説祝福的話,因為這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吃完年夜飯就可以穿漂亮的新年服,然後收壓歲紅包,心裏別提有多美……紅包收完就是我最鍾愛的煙花了,我特別慶幸爸爸的老家在農村,只有在農村才可以放煙花,煙花像一朵朵有的像一顆顆流星,有的像一串串水晶,有的`像一朵朵菊花,真是美麗極了。煙花雖美麗,但終究是曇花一現。我希望這次的疫情也能像煙花一樣曇花一現,不留人間。也希望疫情過後的每一年我們都可以過開心健康年。

在這個新年我學到了很多的習俗,還了解了老家的傳統文化,更是參與其中,我受益匪淺,將來我也會更好的去學習和傳承這一切。

春節的難忘作文 篇2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元宵節,而我最難忘的是春節,因為可以放鞭炮。

你知道關於春節的故事嗎?我就來講一講吧。以前,有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年農曆12月30日就會下山吃人搶東西,人們害怕大叫:“跑啊,年會吃人的!”可是後來來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説:“我不怕。”當晚,村民們都避難去了,只有老爺爺留了下來。老爺爺把紅布掛在門上和窗户上,還把燈全部打開。年來了,老爺爺又把鞭炮扔到年身邊,年被嚇了一大跳,又看到了一大片紅色和亮光,它調頭就跑。從此大家就不怕年了。所以每年農曆12月30日,大家就會守歲、燃爆竹、貼春聯。

我最喜歡在春節放鞭炮。雖然媽媽很怕我傷到自己,所以只讓我玩一些安全的鞭炮。比如,像棍子一樣的,一點燃就會放出去。還有的像陀螺一樣的,一點燃就會在地上轉起來,還會有火花噴出來。還有一種最安全的,扔在地上就會發出“啪”的一聲的摔炮。因為我的膽子比較大,我甚至敢放在手上捏。

我看別人會放那種一點燃就會往天上衝,而且聲音超響的的鞭炮,那個就叫沖天炮。

這就是我過得難忘的春節,下次我一定要玩一些大鞭炮。

春節的難忘作文 篇3

時間過得很快,又是除夕。在這一天,人們被裝飾並聚集在一起。每個家庭都貼上紅色的幸運字符來迎接新年的到來。

晚上七點,整個城市都放滿了煙花空四面八方的鞭炮震耳欲聾。我的心開始發癢。我迫不及待地纏着父親陪我燃放煙花。

你看,猴子“嗖”的一聲飛向空然後像仙女撒花一樣散開了。還有一個降落傘,“呼啦”飛到離地面15米的地方。慢慢地,一個小降落傘在裏面展開,慢慢地降落在地面上。煙霧彈更有趣。不同的顏色折射出煙霧。沒有火花。站在中間有一種在雲端行走的感覺。

當我燃放完煙花回家時,我看見叔叔和爺爺正在做一頓豐盛的除夕大餐。我吃了我最喜歡的.紅燒魚和草莓。我忍不住嚥了幾口口水。我的唾液幾乎滴了下來。我真的很想摸摸草莓,然後放進嘴裏。為了不讓姐姐説我是一隻貪婪的貓,我不得不搬桌子和椅子,拿碗和筷子,最後飯菜做好了。當我正要狼吞虎嚥的時候,媽媽向我眨了眨眼睛。我嘿嘿一笑,然後站起來祝福每一個人,並祝願我的祖父母生活幸福美滿。我祝願叔叔和嬸嬸在一起生活幸福美滿。祝姐姐越長越漂亮。祝爸爸媽媽一切順利。然後,我悄悄地祝福自己,通過爬上一段樓梯來學習。這時,祖父舉起拇指,稱讚我“仍然是我的小孫女理解的”。我太高興了,我的心臟想吃蜂蜜。我媽媽讚許地向我點頭。這時,我的肚子在咕咕叫。不管怎樣,我要開始了。

吃完飯,我迅速跑到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有相聲、歌曲和雜技。其中,我最喜歡劉謙的魔術。他的魔法令人難以置信。他甚至把硬幣穿過玻璃桌子遞給另一個人。太神奇了!我在電視前目瞪口呆。

我喜歡這個除夕,這讓我暫時放下繁重的學習,讓我吃美味的除夕晚餐,讓我放上美麗的煙花...這真的讓我很開心。噓,讓我告訴你一個祕密。我已經長大一年了。

春節的難忘作文 篇4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這舉國歡慶團聚的日子裏,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説,是最喜歡的節日了。因為在這個節日裏,我們不光可以穿新衣服戴新帽,而且還可以吃到許多過年才能吃到的美食。讓我們更期待的還有大人們給我們派的新年紅包,每次都讓我欲罷不能,趕緊道一聲“新年好,新年好!”歡喜的接過紅包。這就是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新春佳節。

以上都是我們所有孩子喜歡春節的最重要原因,我也不例外。然而,真正地喜歡上春節,對於從小在西藏長大的我,從未感受到春節的濃濃氣氛,而這次被湖南老家春節的傳統活動深深地觸動了。讓我知道,原來這才叫“過年”。不光因為春節是喜慶的日子,更在於春節還是一種美麗而又悠久的文化傳承,我被這種濃郁的節日氛圍所折服。

大年七年級早上,“新年好!小傢伙,起牀啦”,在奶奶的一聲呼喚聲中我升了升懶腰,趕忙穿上準備好的新衣服,穿戴好後,急忙跑下樓,“哇!好漂亮啊。”我不禁發出讚歎。只見兩個火紅火紅的燈籠掛在大門的上方,兩個大大的鎏金的福字倒貼在門上,散發着墨香的對聯張貼在龍門兩側,每家每户門口都被紅紅的鞭炮紙屑渲染着,讓人感覺到人們的日子是過的那麼的紅紅火火??。 吃過早飯,所有人都像是有約定似的,不約而同的走出了家門,都來到村禮堂的操場上。我正納悶,怎麼了?難道有什麼事情嗎?突然,從遠處的田埂上來了一行人,只見他們穿戴整潔,排頭的'那人一身紅衣服着裝,頭上裹着一塊黃色方巾,其餘的人都穿着一身黃色的服裝,頭裹白色的方巾,從遠遠的走來已經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了。排頭的人手裏高高的舉着一根木棍,木棍頂端有一個圓球,後面的人手裏也都舉着一根根棍子,棍子上方都連接着一塊紅布??這時身旁的爸爸低下頭來悄聲對我説:“看到了嗎?舞龍的來了”,這隻有在電視上才看到的場景,此時正在我身旁悄然無息的發生,我驚呆了!

人們漸漸的走近了,只見一條栩栩如生的火龍騰空而起,“滴滴嗒?”一陣嗩吶聲拉開了舞龍的帷幕。龍身是火紅火紅的,龍身上還有一排排閃閃發光的金色鱗片,龍頭是那麼神武,只見拿龍珠的人左右開弓,龍珠像個頑皮的孩子跑來跑去,龍頭也毫不遜色,緊隨其後,像是要把它的龍珠奪回來似的,我不禁連連叫好。它開始轉圈最後頭仰了起來,再漸漸變回身體拉直,龍的身子卻開始搖擺起來,在操場上舞了幾圈後,只聽排頭的人大聲説“龍要給各家拜年啦”,隨後,在排頭龍珠的引領下挨家挨户的拜年,此時也不免聽到“恭喜發財!”以及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我們則跟着舞龍隊一起歡呼着,興奮的上蹦下跳,小手拍紅了身體也跳熱了,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村莊。舞龍隊準備啟程去下一個村子了,我們卻還跟着舞動的龍捨不得離開。舞龍者的身影漸行漸遠,漸漸地消失在田原上,隱約還能聽到嗩吶聲。

“舞龍祈福放鞭炮,期望來年會更好”。這首我自編的歌謠既概括了春節的習俗又充滿童心所以我格外的喜歡!

春節,元宵,中秋在中華節日的長河中年年上演,年年不同:有為國犧牲的屈原,登上月宮的嫦娥,有織女和牛郎的故事在節日中的長河中我更喜歡那報春的春節,快樂的春節,熱鬧的新年,蓬勃的春!我愛春節! 我愛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國春節!

春節的難忘作文 篇5

過春節,慶新春,年拜完了,親串遍了,肉吃過了,酒喝足了,還要盡情地玩一玩、樂一樂。人們對春節的興致一般要從正月七年級延續到正月十五夜晚,將節日的氣氛推向高潮。既然是夜晚,就要有光亮,必然要張燈。

小時候,過完大年七年級,便翹盼正月半。一俟到晚上,吃了圓子,便吵鬧着點上傳統的兔子燈,或在大人的陪伴下,或與小夥伴們三五一羣、四個一黨地上街玩燈、觀燈去了。

那時不像現在的燈,五花八門,高檔得很。記得佔據我整個童年的,是那隻爸爸做的裝有四個小木輪的紅彤彤的五角星燈,恰恰迎合了那個時代的時髦和取向。因每年僅有四五天玩的機會,所以五角星燈保存得較好,偶有破損,父親就用紅紙重新糊一下,又成新的了。如此年復一年的,從我三四歲起一直到國小畢業,這一"紅星"成了我的"唯一",但我卻感到非常滿足、自豪和威風。因為那時不是每家的小孩都能擁有一盞屬於自己的燈的,大多隻是用河蚌殼做的"歪歪燈",或學着冰心文章中做的"小桔燈",更多的是空着兩手跟着有燈的孩子後面奔跑、吆喝了。

那時的我,每每拉着紅星燈,昂首行進在小夥伴隊伍前頭,總覺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也在跟着我走。於是便很神氣,彷彿天與地、人與星已經融合在一起了。那神祕的氛圍至今還銘刻在腦海裏。

歲月在風雨中穿行。後來,當我也成了父親,一雙兒女蹣跚學走路的時候,每到正月,都要帶兄妹倆去買燈,但心境已經與我小時候有些不同。看兒子玩着"金猴",見女兒挑起"荷花",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燈嬉戲,心中湧起一股濃濃的欣慰。節日是永遠屬於孩子們的呀。

置身於元宵節街頭、廣場那燈火輝煌的海洋,觀賞着花樣繁多的花燈,不免感慨。民俗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積澱,有意義也有情趣。試想,正月七年級十三億人都説吉利話,都穿漂亮衣,舉止都講文明,這不正是中華民族內在凝聚力的生動體現嗎?千燈競放,遊人如織,鑼鼓喧鬧,火樹銀花,令人疑是走進童話世界。我不禁想起古代文人騷客所作的如"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等詩句。

民俗文化的沿襲與變更,也會刻上一個國家物質文明進程的年輪。譬如這元宵燈節,"十三上燈,十八落燈",為亙古的傳統;"上燈圓子落燈面",是久遠的食俗。我們小時候傳唱的"高燈圓子落燈面,今年吃了望明年"的.童謠,放到現在,孩子們就很不以為然。圓子和麪條,有什麼望頭?是啊,生活困窘的時代,一年能有幾次吃到圓子和麪條呀?那就只能藉助節日來滿足生存的慾望了!

又如,在古人信念中燈星互代,放燈即為迎來諸星,求得豐收太平。現在,大街小巷、商店門樓霓虹閃爍、張燈結綵,文化外延大大豐富了,它昭示着現代文明和社會穩定。至於人們扶老攜幼,上大街玩燈、觀燈,歡歌笑語從內心深處飛出,則彰顯出社會的繁榮與祥和。

元宵街頭觀燈,尋找童年的歡樂,追憶似水年華。現今的孩子生活豐富多彩,小點的孩童也許不再會痴迷於那些傳統的手工製做的燈了,長大的孩子也許正迷戀於電腦網遊……然而,在天下父母心中,孩子永遠是最明亮、最好看的一盞燈。所以,現在看滿街的兒童挑燈嬉戲,看店面彩燈如火龍歡騰,看孩子們手中各種異彩紛呈的燈,感到極其親切,心中似乎也點燃了那盞最明亮、最好看的暖暖的燈。

於是,我彷彿又回到童年,拉着紅星燈,行進在小夥伴隊伍前,覺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又在跟着我走……

作者介紹 倪道輝,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已出版散文、詩歌等文學專著9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