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除夕的故事(合集15篇)

欄目: 除夕 / 發佈於: / 人氣:9.84K

除夕的故事1

《年除夕的故事》講的是: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夕的怪獸在禍害人間,後來有一個名叫年的少年英雄把夕給除掉了的故事。

除夕的故事(合集15篇)

雖然我們知道根本沒有什麼怪獸,但是聽媽媽説以前人們還是很害怕過年。因為以前的人很窮,買不起年貨。不像現在過年能穿新衣服,還能買很多好吃的,最開心的事就是還能收到很多紅包呢。我們現在的生活多美好!

除夕的故事2

守歲簡介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因此,守歲是春節的習俗之一。守歲最早在西晉就有記載,百姓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受中國的影響,均有除夕守歲之説。

守歲由來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早在西晉周處的《風土誌》中便見記載:“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相傳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

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過,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

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傳説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着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七年級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裏,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裏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户户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裏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除夕的故事3

除夕的由來

除夕是春節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説:是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關於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説。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裏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裏,"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户户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裏,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後長輩發"壓歲錢"。接着就是張貼春聯和門神,並關上大門。到七年級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各地的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北京、台灣等。蘇州的除夕守歲時,都要等待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户時,就標誌着新春的來臨。無論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時,寒山寺中就會傳出這口巨鐘的洪響,民間稱為"分夜鍾"。這口鐘,已成為蘇州城鄉方圓數十里人民生活的時間信息。寒山寺鐘聲還出現在詩中,流傳最廣的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現在,每年除夕,蘇州寒山寺仍遵循萬古不變的古老習俗,擊鐘以分歲。姑蘇城鄉,到了守歲的最後一刻,會從廣播中傳出宏亮的寒山寺鐘聲,報導一年的開始。千家萬户,聽到鐘聲,爆竹齊鳴,使古老的寒山寺鐘聲成為了一種時代的象徵。

北京的除夕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儀式一開始,整個北京城便淹沒在一片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人們還在自己家院子裏,鋪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歲",取長命百歲的意義。除夕通宵燈火齊明,人們辭歲守歲。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各家的餃子也下鍋了,人們盡情的娛樂。

除夕在台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後,在廳堂神龕前上供牲體。到了晚上,閤家焚香叩拜,然後對長者辭歲。接着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桌上擺滿菜餚,桌下放置火盆。"圍爐"為除夕帶來高潮,遠在他鄉的遊子,除非萬不得已,再遠再忙也要趕回家團圓。年夜飯後,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得富壽越長,這是表示孝心。

除夕的傳説故事

(一)

夏曆臘月除夕,人們喜歡貼紅對聯,放鞭炮,這也有個來歷。

傳説,很多很多年前,森林裏有種非常兇惡的野獸,叫做“年”。每年夏曆臘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制服它。為了躲避“年”的災難,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夭殺豬宰羊敬供年,讓它脹滿肚子,才不傷害人畜。

有年臘月除夕這天,人們忘了殺豬宰羊來敬“年”,“年”一來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們沒法只好關上大門,爬到竹樓上去躲着。“年”從這家走到那家,到處轉來轉去找東西吃。它見到處空空蕩蕩的一無所得,不由氣得發瘋嚎叫。這時,鄰近一家的竹樓失火了,火勢很大,燒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亂響。“年”聽到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嚇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樓上的人們發現了這個祕密,以後每到臘月除夕這一天,便去砍許多竹子來燒,竹子“劈劈啪啪”一爆響,“年”就被嚇跑了。同時,人們還發現“年”拍鮮紅的顏色,於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紅色,掛在大門的兩邊,這就是批符。以後發明了鞭炮和紙,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紅對聯代替了批符。

(二)

相傳,遠古時候玉皇大帝為了一統天下,特派灶神菩薩長駐人間瞭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稟。有年夏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薩向玉帝回稟道:“人間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得是粗茶淡飯。每日辛勤勞動,從不歇息,長此下去,我擔心庶民們會因過度疲勞累壞身體,不能生產,必將影響貢獻。”玉帝聞奏即命羣臣共商良策、大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師下凡,給百姓們吃些人藥,叫他們慢慢地發起病來,自然就會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師下照此辦理。

夏曆臘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師就偷偷在百姓們的飯鍋裏丟下了瘋人藥、藥一下鍋就變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顆顆,百姓們吃了,果真慢慢地“瘋”了起來:女的縫新衣、繡花鞋,男的殺豬、宰羊,都不想下地幹活。過了臘月二十四日,瘋人藥藥性大發。人們就東家情人吃飯,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臘月三十日中午,百姓們都拿出各種好吃的食物,圍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來。從正月七年級起,男女老少不僅光吃好的,而日穿紅着綠到處玩耍。有的畫着花臉,敲鑼打鼓四處遊街;有的邀邀約約帶着禮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薩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們全瘋了!光吃光耍,一樣活不幹,這樣下去,如何得了。”玉帝聞奏,十分驚詫,即命羣臣再議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瘋病,可令藥王菩薩設法。”玉帝准奏,即令藥王菩薩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藥王菩薩就將百姓的夜餐變成了湯元,裏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劑,百姓們吃了,第二天早上瘋病全好了,家家照舊男耕女織,恢復了往常的勞動。

(三)

傳説,很早以前,出了一個妖怪,名字叫“夕”。這傢伙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兒,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後還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對它很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

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他喂的那條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鬥。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帶起那條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夕”平時白天不出來,太陽落了坡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後又不見了,也沒人曉得它住在哪兒。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夏曆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大,人多,姑娘也多,説不定“夕”要來。他就找鎮上的人們商量,説“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守在家裏,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

這天晚上“夕”果然出來了,它剛闖進一户人家就被發現了。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這家一敲,整個鎮子也跟着敲起來了。“夕”嚇得四處亂跑,結果被七郎看見了。七郎放出獵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這時“夕”有點鬥不過,想逃跑了事,哪曉得後腿被獵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從那以後,人們就把夏曆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四)

相傳,古時候有個文人叫韓文玉,他年輕的時候,家裏很窮。有一年夏曆臘月三十,左鄰右舍都歡歡喜喜地過起了年,他卻窮得沒肉下鍋。鄰居的娃兒出來耍,手上拿着油膩膩的香雞臘肉啃;他的娃兒見了,哭着回家向他要肉吃。他的妻子沒辦法,只好到鄰居家借了兩坨肉來煮。誰知肉剛下鍋,鄰居的當家人回了,怕韓家日後還不起,硬叫韓夫人去把肉提回來。韓文玉哄着娃兒,一家人有勉勉強強地過了個素年。

天快黑了,鄰居早已點亮了年燈,全家老小圍着火堆,説説笑笑地開始守歲了。而韓文玉這時還在山上砍準備燒火守歲的柴。他妻子縫了一下午破爛,又去房後撿煮飯的柴。一位好心老太婆看見了,對韓夫人説:“我們還有一堆辣椒杆送給你,還可以煮幾天飯。”她謝過這位好心的老太婆,就去把辣椒杆背了回來。這時韓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個大樹頭撈了回來。

韓夫人燒辣椒杆煮飯,煙子嗆人得很,吃飯後生火守歲,她又用辣椒杆做引火柴。這時正是亥時,天上的凶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間降災,陰司中的無常鬼也奉了閻君之令到人間給人們定生死。凶神出了南天門,剛到凡界,辣椒味嗆得他們直打噴嚏,眼淚水長淌,凶神説:“凡人真歪!我還沒下去,就整得我夠受,要是真下去了,不知我還有沒有腳杆迴天庭呢!”想到這,嚇得躲到天上不敢下來。無常鬼也縮在陰間不敢出來了。

再説韓文玉挖的那個樹頭,原來是根萬年沉香樹,着火燃,香氣四溢,直衝天庭。玉帝聞到沉香大喜,讚揚凡人竟燒如此異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減了天下人七分罪,並且遍灑甘露,降福人間。同時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韓文玉考上狀元

第二年,天下果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們過上了好日子.韓文玉也考上了狀元。從此,人們每逢過年守歲,到了亥時,總先要燒一陣辣椒杆,希望能驅逐凶神免災。然後又燒沉香樹頭,希望善神降福人間。

(五)

傳説,從前,有個蠻乖的公主,經常揹着父母到民間玩耍。有天晚上,她在一個棧房裏住下來,半夜的時候,城隍老鬼摸到公主的房裏吃掉了公主的心子。第二天早晨,店老闆來到公主的房裏,見公主硬邦邦地死在鋪上。案子報到官府,三個月也沒有查出個名堂來。

有一年恰逢京城考試,遠方來了個進京趕考的公於和一個書童到客棧裏住宿。這家棧房自從死了那個公主,生意就一天比一天淡泊,特別是公主死的那間屋子更是沒哪個敢進去住。捱到的人説,那間屋子裏每到半夜紅光閃閃,還看到一個小姐的影子在梳頭打扮。

主人看到這遠方的客人,心裏好生高興,就把他們安排在那間屋子裏。一來欺他們不曉底細,二來也想證實一下那間屋裏到底有沒有鬼。公子二人不曉得內情,晚飯後早早就關門就寢了。到了半夜,那間屋裏突然“哇”的一聲響,接着像是有人開門走動。公子從夢中驚醒,一下從鋪上坐起來,點亮了油燈。只見鋪前跪着一個漂亮的小姐,很傷心地哭着,弄得公子莫名其妙,痴呆呆地看着她。這時小姐傷心地説:“三年前,我揹着父母私到民間,晚上就住在這屋裏,哪曉得困到半夜的時候,城隍老鬼從窗子鑽了進來,把我的心吃了,使我無法還生。沒想到今晚上公子引來了書童,我只好借用書童的心子復還正身。哪曉得書童的

陰魂不放我,還要我還他心子.望公子幫忙,把我引見給父王。説明情由,捉住城隍老鬼,還我心子。那時我再把書童的心子歸還於他。”公子見姑娘這樣傷心,雖説疼愛書童,但又同情小姐,只好答應下來。

第二天正逢夏曆大年三十,大清早公子帶着小姐走路,書童的陰魂也哭着追上來了。公子趕忙上前擋住,勸回棧房,還一再給店老闆説要照看好書童,三年後一定把心子送來交還他,使他重返人世。接着,公子又親手做了一盞紅燈掛在店門正中,使四方邪魔不敢入店來欺負書童的陰魂。

從那以後,人們每逢過年都要在門口掛一盞紅燈避克驅邪。這樣點年燈習俗就傳開了。

除夕的故事4

天快黑下來了,佳蓮不停地往門外望,盼着老公林強早些回來。一早,林強就回鄉下老家去了。雖然林強的父母都謝世了,但要過新年了,族裏的長老們得回去見一下。臨走的時候,林強説自己會早些趕回來,和佳蓮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佳蓮不安地在房間裏忙碌着,一邊逗着剛滿週歲的兒子濤濤説話。整幢樓,除了他們家,其他所有的人都回家過年了。獨自走在黑漆漆的樓道里,佳蓮有些害怕。剛搬進來的時候,佳蓮曾聽鄰居説過,這樓裏鬧過鬼。

一想到樓裏曾鬧過鬼,佳蓮不由打了個冷戰。突然響起了敲門聲,佳蓮以為是林強回來了,趕快打開門,門外站着林強的同事門崗老範。佳蓮聽林強説過,這老範因為孤身一人,每到過年,看廠的差事就由他一人承包了。老範走進門來,笑眯眯地給正在玩耍的濤濤一把包着紅紙的糖果,説自己剛在廠裏巡查了一遍,現在上家屬樓來看看,大家都回家過年了,這安全得注意些。佳蓮趕快給老範搬張凳子放在爐火邊,讓老範坐下歇會兒。老範在爐邊坐下來,一邊逗着濤濤一邊對佳蓮説:“佳蓮呀,這火爐還是搬到外面吧,放在屋裏不安全。”佳蓮邊切菜邊説:“那怎麼行,天這麼冷,孩子又這麼小,屋子裏不生火,要凍壞人的!”

包好餃子,炒好菜,林強剛好也進了門。一看老範在,林強趕緊從櫃子裏拿出酒,非要拉老範坐下來吃飯。老範本來是想要走的,被強子硬拉着,便不客氣地坐下來,幾個人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一直待到午夜時分,老範才起身告辭,走的時候,老範又對林強説:“小林呀,還是聽老叔一句話,把火爐弄出去吧,樓上就你們一家了,大過年的得注意安全……”一聽這話,佳蓮頓時不高興起來,大過年的,這老範説話也太不吉利啦!看佳蓮的臉色不高興,老範就閉了嘴,下樓去了。兩口子收拾了一番,也休息了。

不知過了多久,佳蓮和林強被一陣“砰砰”的敲門聲驚醒,林強支起頭問是誰,門外卻沒聲音了。以為是聽錯了,兩口子也沒在意,又翻身睡了。誰知剛睡熟沒多大一會兒,又被一陣敲門聲給驚醒了,林強一肚子不高興,扯着嗓門問:“誰!”門外又沒了響動,夫妻倆面面相覷。林強悄悄地下了牀,躡手躡腳走到門邊,拎起門後放的一根棍子,然後猛地拉開門。門外是黑漆漆的走廊,一個人影也沒有。佳蓮頓時想起鬧鬼的事,心裏害怕起來,直埋怨那個老範,大過年的説什麼安全不安全的話,看看,把鬼引來了吧!

到了九年級,回家過年的人陸續回來了。佳蓮把大年三十鬧鬼的事繪聲繪色地講給鄰居們聽。正從外面回來的林強笑哈哈地説:“不是鬼,是老範,剛在樓下看到他,他對我説的,那天晚上敲門的是他……”

林強的話還沒説完,佳蓮就生氣地叫起來:“這老範,怎麼這樣啊!虧我們還熱情地留他在家裏吃年夜飯。”林強歎了一口氣,告訴佳蓮,有一年,老範留廠值班,大年七年級回家的時候,老伴已經煤氣中毒死了。從那時起,老範最害怕的事,就是看到別人在屋子裏生爐子。除夕晚上,老範擔心林強屋子裏的爐子,一夜他都沒睡好,隔不多時就上樓敲敲門。佳蓮聽到這裏,感動不已。

除夕的故事5

除夕的習俗1、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餚,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後,人們才開始享用。

除夕的習俗2、壓歲錢

古人對壓歲錢非常講究。所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有的穿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有的則穿成鯉魚、如意、龍形等吉祥形狀,取“錢龍”、“錢餘”之意,以期帶來吉祥如意。除了長輩送小兒“壓歲錢”之外,有的地區還有送“壓歲果”的習俗。除夕夜,長輩會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邊,取“吉利”寓意來祝孩子來年大吉大利。隨着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壓歲錢”更為直接純粹,一般都用精緻的紅包裝上紅紅的票子,然後分給孩子,討個紅紅火火的好彩頭。

除夕的習俗3、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餘”同音,有“年年有餘”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髮菜、蠔豉等,因為“髮菜蠔豉”與“發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餘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除夕的習俗4、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後焚香拜祭,三日後方可開蓋複用。

除夕的習俗5、踩歲活動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除夕的習俗6、守歲

除夕夜守歲也是一項流傳久遠的習俗,早在西晉《風土記》中就有明確記載:“終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歲。”傳説守歲是為了防止一種獨角獸的侵害,而這種獨角獸最怕火光、紅色和聲響,所以人們就在除夕夜穿紅衣、點紅燈、貼紅紙、放煙花炮竹,焚香祈禱,徹夜不眠,也就有了“守歲”習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高燒銀燭,暢飲鬆醪,坐以達旦,名曰守歲,以兆延年。”

許多地方也稱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説吉祥話,不可説晦氣話、髒話和不敬之語,否則一年都要倒黴。因此,歡歡喜喜、和和氣氣、團團圓圓,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題。

除夕的習俗7、開燈睡覺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只能到年七年級天亮才能關燈。除夕整個晚上,家裏一般都不關燈,特別是供養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關燈。

除夕的習俗8、忌打碎器物

除夕還有忌打碎器物的習俗。民間認為如果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則意味着新一年會有“破運”。有時不小心在這天打碎杯盤,長輩會抓緊用紅紙包起來並口念“歲歲(碎碎)平安”等吉祥語來補救。民間認為,將紅紙包起來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災難。所以,人們在除夕這天為了博個好彩頭,都會慎言謹行,以求得一個吉祥如意年。

除夕的習俗9、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屬於楹聯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人為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貼春聯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源地是南京。現在江南地區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

除夕的習俗10、貼年畫

年畫,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着雕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裏,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除夕的習俗11、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除夕的習俗12、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福”字究竟該怎麼貼沒有統一的標準。

除夕的習俗13、零點必須回家

團圓的年夜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吃完,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或者到親戚家串門聊天,但必須在零點前回到家。一到零點,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歲”,當鐘錶的指針走過12點後,人們就會燃放早已準備好的鞭炮,慶祝新年的到來。

除夕的習俗14、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除夕的故事6

除夕到了,喜氣洋洋,張燈結綵的,熱鬧極了!我和夥伴們盼望的除夕終於來臨啦,高興得手舞足蹈!又可以和夥伴們還有家裏人一起吃團圓飯啦!這樣,就可以瞭解瞭解家裏人的情況了。

我們邊吃邊聊,吃完了,還在聊,由其是我和我的夥伴們聊的津津有味,長輩們都説我和我的夥伴們不僅關係很好,而且也很愛聊天。我們覺得自己口乾舌燥了,連忙跑去自己的房間裏喝水,突然,有一個夥伴説,咱們喝完水,一起去買春聯來貼,好不好,我們異口同聲的回答那個夥伴:“好。”買回來了,我們都把春聯貼在自己家門口,長輩們大吃一驚,問道:“這……這是誰貼的春聯呢?”我和夥伴們回答道:“是我們貼的呀!”長輩們知道後,拿起手鼓勵我們,我和夥伴們心裏甜滋滋的。

除夕的故事7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它的習俗有許許多多:吃年夜飯,貼春聯,放爆竹……

大年三十,是辭舊迎新的日子,到處洋溢着春節的熱鬧氣氛。我和爸爸媽媽姐姐姑姑姑父爺爺一大家子一起去飯店吃年夜飯。

一進飯店大門,紅彤彤像柿子一樣的燈籠映入我們的眼簾。一隻神奇的大公雞矗立在門前,昂首挺胸引頸高歌,彷彿報告着春天的喜訊。人們爭先恐後和大公雞合影,我和姐姐也按捺不住,也與它合了影。樓上,人來人往,無數個燈籠把走廊照得燈火通明。走道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小吃攤上琳琅滿目,所有的廚師忙得滿頭大汗,每個人的臉上都喜氣洋洋,手裏拿着嘴裏吃着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整個人都投入到濃濃的年味中,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了。這時姐姐急忙拉着我説:“走!我們去看放煙花!”只見保安叔叔拿來煙花,小心翼翼地點燃導火線,不一會兒,就開出一朵朵金色的花,它到處盛開,有時是紅色,有時是銀色,就像一隻變幻多端的蝴蝶在低空中翩翩起舞。再次點燃煙花時,那火星直衝上空,又散落下來,既像美麗的噴泉,又像朵朵開放的白菊。

煙花隨着人們的倒計時聲越來越響,在天空中越來越多,鞭炮聲響成一片。望着夜空中灑下的滴滴金雨,地面上開放的朵朵銀花和滿面春風的人們,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難忘的一年就要過去了,新的一年即將開始!我們歡呼着,共同祝願春節好!

除夕的故事8

在河北省滄州一帶,年年夏曆臘月,家家户户都從二十三這天一直忙到三十。三十晚上還要熬夜,叫做“守歲”。這個風俗,跟灶王奶奶有關。

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賢惠善良,很同情天下的窮人。她偷偷地愛上了一個給人家燒火做飯的窮小夥子。玉皇知道後十分惱怒,就把小女兒打下凡間跟着窮小夥子受罪。王母娘娘同情女兒,從中講情,玉皇才勉強地給窮小夥封了個“灶王的職位”。窮小夥成了家家户户的“灶王爺”,玉皇的小女兒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了。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孃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窮百姓們。玉皇本來就嫌棄窮女婿和小女兒,又聽説小女兒從天上往回帶東西,非常生氣,就規定只准他們每年臘月二十三日迴天宮一趟,其餘時間不準迴天了。

第二年,眼看快過年了,可是窮百姓們還是缺這少那的,有的連鍋蓋都揭不開了。灶王奶奶看在眼裏,疼在心裏。臘月二十三到了,她打算回孃家去給窮百姓們要點吃的東西回來。可是,自己家裏連點面星星也沒有了,路上沒幹糧咋辦哪?百姓們知道後,就你湊一把我湊一把地弄了些面,烙了兩張餅,給灶王奶奶帶着上路了。

關於除夕守歲熬年的傳説故事介紹

灶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講了人間苦情,可玉皇大帝不但不同情,還嫌女兒帶回一身窮氣,讓她當晚就回去。灶王奶奶氣得立即就要走,轉念一想,不行,兩手空空回去怎麼向百姓們交待呀?再説,也不能便宜了狠心的父親。這時,正好王母娘娘也過來相留,她便順勢説:“俺不走了,明天扎把掃帚帶回去掃掃窮氣。”

二十四這天,灶王奶奶正在扎掃帚,玉皇來催她快回去。她説:“催啥哩,眼看要過年了,家裏沒有豆腐,明日俺要拐豆腐哩。”

二十五這天,灶王奶奶正在切豆腐,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説:“催啥哩,明天俺還要割肉哩!”

二十六這天,灶王奶奶剛割了肉,玉皇再次催她快回去。她説:“催啥哩,家裏窮得連只雞都養不起,明天俺還要殺雞哩!”

二十七這天,灶王奶奶正在殺雞,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説:“催啥哩,路上帶點乾糧,明天俺還要發麪蒸饅頭哩!”

二十八這天,灶王奶奶正蒸饅頭,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説:“催啥哩,過年要喝喜酒,明天俺還要去打酒哩!”

二十九這天,灶王奶奶剛打酒回來,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兒回去。她説:“催啥哩,俺們一年到頭連頓餃子都吃不上,明天俺還要包餃子哩!”

三十這天,灶王奶奶正包餃子,玉皇大帝大動肝火,要她今日必須回去。灶王奶奶準備的東西差不多了,就沒有多説話,只是捨不得離開王母娘娘,一直捱到天黑才離開天宮。這天夜裏,家家户户都沒有睡覺,等着灶王奶奶回來。

人們一看灶王奶奶回來了,還帶回好多過年的好東西,就都點起香火、紙碼、鞭炮迎接灶王奶奶。這時候,正是除夕夜的五更天。

人們為了紀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曆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裏不睡覺,叫做“守歲”。也有叫做“熬百歲”的。這是為了等着迎接賢惠善良的灶王奶奶從天上回到人間來。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除夕的故事9

上古時期,有一個怪物叫:“夕”,每到臘月三十都要出來禍害百姓,他讓灶王爺送來吃的,不然就要吃人。灶王爺又要保護百姓,又鬥不過夕,於是就請來了神農的孫子——“年”。

年是個咱們這麼大的孩子,他有兩樣武器,一條紅綢,意志爆竹。他可不怕夕,他的本領可大了!

剛一見到夕,年就跳到夕的頭上,夕左顧右盼,就是找不到年,年又攀上樹枝,夕往上一撲,年跳到地上,樹被夕撲到了,砸在他的頭上,夕疼的哇哇直叫。年掏出紅綢,在空中一抖,紅光迸現,夕立即倒在地上,而後跳起來跑了。

年以為勝利了,就跑到灶王爺跟前報喜。這個時候,夕又回來了,他推到百姓的房屋,百姓四散奔逃,突然,幾個爆竹打在夕的身上,夕疼的蹦起來,他顧不上傷人,調頭就跑。原來呀,年聽見房屋倒的聲音和百姓的求救聲,就趕過來,這次,年沒用紅綢而改用爆竹,夕的背上失火了,他趴在地上動不了了,終於被大火燒死了。百姓得救了!

大家為了慶祝這次勝利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為了紀念年代功績,就把正月七年級就年。大家的風俗一直流傳到目前,不過燒爆竹變成了放鞭炮,紅綢也變成了對聯了。

除夕的故事10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即陰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春節前一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

相傳古時間有個可怕的怪物名字叫夕,平時隱居深山,但是每到臘月三十那天,他就會跑出來,到附近村子裏吃牲口、吃人。人們想了許多辦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後來老百姓忍無可忍,只好去求灶王爺。

灶王爺深知夕的厲害,自忖不是夕的對手,於是決定借臘月二十三迴天宮述職的機會上天庭搬兵。可是玉皇大帝本着多一事少一事的態度不願意管這件事,旁邊的諸路神仙也都犯懶不願意抻頭。灶王爺就設法討好玉帝,因為身上也沒帶禮物,只有隨身帶的幾個糖瓜(我們都知道灶王爺最愛吃糖瓜),就拿出來給玉帝吃,説是人間特產。你別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這麼原生態民俗的小吃他還真沒吃過,結果一吃就把牙給粘住了。玉皇這個急呀,想着趕緊吧牙上的糖瓜弄下來嚥下去。灶王爺趁這個時間跟玉帝説搬兵的事,玉帝這時間哪有心情管這個事呀,也不管灶王説什麼,一概點頭。你想他牙被粘住説 不出來話呀。他點頭那意思就是你説什麼都好,趕緊把這玩意給我弄下來是真的。灶王爺一看玉帝點頭了,趕緊給玉帝端了杯熱茶,趁機問:“您既然答應派兵了, 那您看派誰去呀?”玉帝喝了熱茶,把糖瓜泡軟了,總算張開了嘴,一張嘴頭一句話就是説:“黏呀!好黏呀!”旁邊那些神仙正害怕玉帝點自己出這趟差呢,一聽這句話,又拿犯壞的,就趁機抓住話頭説:“玉帝有旨,派年隨灶王一同下界除夕。”

敢情天宮裏還真有個叫年的。這年是誰呀,乃是神農的小兒子。灶王爺一看,還是個小娃娃呢,這怎麼打得過怪物呀。孩子不高興了,説你還別拿豆包不當乾糧,是騾子是馬咱拉出來溜溜。灶王爺也沒辦法,奉旨只好帶着年回人間。臨走,這年還帶了兩件玩具,一塊紅綢子、一個竹筒。

三十晚上,夕又來搗亂了,年和夕展開了一場大戰,年就拿出紅綢子和竹筒。原來這不是一般的紅綢子和竹筒。年在天上的時間和託塔李天王的兒子哪吒三太子是好朋友,這兩件法寶就是從哪吒那裏借來的,紅綢子是哪吒的混天綾,竹筒是火尖槍變化而成,能夠噴火。年用這兩件法寶把夕趕跑了。

為了防止自己走後,夕再來作惡,年把紅綢子剪成許多小條分給大家帖在大門上。又教百姓們做爆竹,點燃後跟噴火竹筒一模一樣。從此夕被嚇得再也不敢 到村子裏來了。為了紀念這件事,百姓們把臘月三十這一天叫除夕,就是把夕除掉了的意思,而把正月七年級叫年。漸漸地,民間有了過年的風俗。每年臘月三十,家家門上貼紅綾,後來變成 貼春聯,另外還要放爆竹、穿新衣服慶祝。過年民俗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除夕的故事11

除夕的故事今天,我一看日曆“除夕”,我想除夕這個節日是怎麼來的呢?

我正在絞盡腦汁地苦想,正好看到電視播放《除夕的故事》,終於明白了“除夕”這個節日是怎麼來的:

在古時候有一個怪物,人們都叫它“夕”,它無惡不做。每到一年的最後一天(就是農曆12月30日或29日),這個怪物“夕”都要到人間為非作歹。

某年的這一天,一個小孩和他的爺爺騰雲駕霧地來到人間,他們是神仙。小孩聽説有怪物在殘害百姓,決定要消滅它。怪物出來時,小孩拿出一條紅絲帶,他用紅絲帶一轉怪物的眼睛就感到一陣劇痛,痛得它滿地打滾,趁這時,小孩跳上怪物的頭上狠狠打,最終把怪物打跑了。這時人們把樹枝點上火在慶祝勝利,樹枝發出“噼哩啪啦”的聲音。可人們擔心怪物又來時沒法對付,小孩説:“那就每家每户都有一件寶物。”説完小孩的絲帶變成一段段的,帖在了家家户户的門上,變成了紅對聯。就這樣大家都管每年農曆的最後一天(就是農曆12月30日或29日)叫作“除夕日”,火燒樹枝演變成放煙花爆竹了。

這就是“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故事12

每次想到那次餐桌上的事,愧疚就會一下全湧上心頭,壓的我不能喘息。

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在房間寫作業。到了中午時,傳來一陣敲門聲。“別寫作業了,現出來吃飯吧”媽媽喊道。“知道了”我放下手中的筆,剛準備走出房間。“轟”傳來一聲巨雷響。剛剛天氣還很晴朗,怎麼一會就變得這麼陰暗了呢?儘管心中很疑惑,但還是走向陽台,關緊了窗户。

我剛走出房間,就看到客廳裏有一個熟悉的身影,我揉了揉眼睛再次向那個身影看去。沒錯,是他“混世大魔王”。我連忙跑向廚房向媽媽問道:“他怎麼來了?”“你姑姑今天有事,你弟弟在我們家吃午飯”。姑姑有事,我再怎麼不情願也得忍着。唉,想到這,我不由得歎了一口氣。這時,傳來“嘩嘩”聲,我看向窗外,原來下起了大雨,就如同我的心情一樣糟糕透了。

終於開飯了,看着坐在對面的表弟,我的思緒飄到了以前。“混世大魔王”也就是我的表弟,小時候總仗着比我小,搶我的東西。搶不到,就哇哇大哭,弄得家裏雞飛狗跳的,最後我還是得讓給他。

想到這,我不由得加快了吃飯的速度,只想趕快離開餐桌,畢竟眼不見心不煩。看到盤裏還有一塊紅燒肉,我立馬夾了過去,誰知表弟也夾了過去,我們倆同時夾住了那塊紅燒肉。媽媽看到後,對我説道:“你吃了這麼多了,把這一塊讓給你弟弟吧,他比你小,做姐姐的要讓給弟弟。”我抬頭看向了表弟,他的嘴張了張。我心裏冷哼一聲,又想哭,算了,這塊肉不吃了,沒必要為了一塊肉,享受“魔音穿耳”。

我剛想收回筷子,表弟卻先一步收回,説道:“我不吃了,還是姐姐吃吧,媽媽説,有好東西要學會分享”。説完後,還用筷子顫巍巍地夾到我碗裏。看着弟弟的動作,我心裏的愧疚感一下都湧上來了,我看像弟弟,他臉上的是這麼燦爛,我卻低下了頭。

回到房間後,天已經晴了,出現了美麗的彩虹。

除夕的故事13

相傳,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賢惠善良,她愛上一個窮小夥子。玉皇知道後十分惱怒,把小女兒打下凡間跟着窮小夥受罪。多虧王母娘娘從中講情,玉皇才勉強封了窮小夥“灶王”一職。玉皇的小女兒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孃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大家。玉皇對此非常生氣,就規定灶王爺夫妻一年只能在臘月二十三迴天宮一趟。

為了能從天上多給人們帶些東西回來,灶王奶奶是想盡辦法收羅,今天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後天蒸饅頭,大後天打酒,一直到除夕晚上,才將東西收羅的差不多。為了人們能過個好年,灶王奶奶連夜趕回人間。家家户户的人們則是一夜不睡覺,點起旺火、香燭、燃響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返回人間。

守歲為何又叫"熬年"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七年級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裏,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裏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

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户户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裏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除夕的故事14

除夕守歲的小故事

古人認為除夕這一天是一個人長一歲的界日(指虛歲),而這個晚上又是舊歲已過、新年到來的一夜。人們舉家歡慶,徹夜不眠,圍坐守歲,辭舊迎新,以求新的一年裏大吉大利,這一習俗即謂除夕“守歲”。

關於守歲,有一個遙遠的傳説:

傳説遠古時代有一個被稱為“祟”的小妖怪,它長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卻是雪白的。每年春節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間害人,專門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腦門。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過的小孩就會生病,莫名其妙地發高燒,整夜説胡話,等到十幾天高燒退去後,小孩就會變成痴呆瘋癲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這一天,家長們都怕“祟”來傷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燈,陪孩子一起玩,不讓他們睡覺。這在當時叫做“守祟”。

後來,人們覺得説“祟”這個怪物有些晦氣,又因為“歲”與“祟”諧音,於是人們就慢慢改“守祟”為現在所説的“守歲”了。

如今,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內容,特別是春節電視文藝晚會(即“春晚”)的興起等,使除夕之夜過得更開心、更熱鬧。

延伸:大年三十習俗有哪些?除夕夜的習俗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幾年沒有三十,只有二十九),中國歷史故事網全體同仁,恭祝大家節日快樂!猴年大吉!

除夕,漢族傳統節日。指陰曆十二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這一天有許多古老的漢族民俗活動,如包餃子,吃年夜飯,燒金紙、放爆竹等。

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春節的高潮是“大年三十”。大年三十的民俗內容主要圍繞的是“閤家歡聚”,這也正是中國人為什麼把大年三十看得那麼重要的原因之一。

大年三十貼春聯

在大年三十到來之前,對於每家每户來説,別的門飾可以忽略不計,但一定要貼上一副紅彤彤、喜洋洋的春聯,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也預示着來年的好兆頭。

大年三十包餃子

大年三十包餃子是中國的傳統,大年三十這天一定要吃餃子,所以家家户户都會早起包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隻帶有花生或其他果仁的,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着在新的一年裏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大年三十點燈籠

大年三十都要在家門前掛上紅彤彤的燈籠,春節期間都要徹夜通明。從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不能關燈,這意味着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大年三十吃年夜飯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閤家團圓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每家每户的年夜飯都置辦得非常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

大年三十看春晚

全家團圓最少不了的就是收看每年一次的春節晚會,春節晚會已經逐漸成為大年三十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全家老小聚集在電視前收看春節晚會,這種喜樂融融的氛圍可是任何節日都難以比擬的。

大年三十燒鞭炮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也是迎接未來一年新的開始,大年三十晚跨年的那一刻就會響起“隆隆”的鞭炮聲,預示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紅紅火火。

除夕的故事15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世間出現了一個名叫夕的怪獸。夕平時躲在洞穴裏睡大覺,可是一到陰曆臘月的最後一天,就跑出來找吃的,到處行兇作惡。夕的胃口大極了,恨不得把所有的豬、羊、馬、牛一口都吞了,甚至連人也不肯放過。

人們很想把夕制服,可是想了許多辦法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所以每到臘月最後一天,人們都十分懼怕夕的來臨。

後來,人們終於想好了一個辦法——

臘月二十三這天,家家都做又黏又甜的糖瓜兒,請灶王爺吃了,去天上求玉帝派神仙到人間來除夕。

玉帝從灶王爺那兒聽説了夕在人間造的罪孽,就把除夕的事交給了神農辦理。

神農最小的兒子叫年,年聽説爹爹領命去人間除夕,便對神農説:“爹爹,你年紀大了,除夕的事交給我好了。”神農一聽非常高興,於是取來兩件寶貝交給年:一條紅綾子和一個竹筒。

就在臘月的最後一天,年持着兩件寶貝,跟着灶王爺直奔人間而來。

太陽落山以後,夕又來到了人間,正當它又要行兇作惡的時候,被從天而降的年碰上了,年與夕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搏鬥。

年一面躲閃着夕的進攻,一邊悄悄摸出紅綾子,用勁抖着。紅綾子放射出一束束耀眼的紅光,刺得夕眼睛什麼也看不見了,慌忙逃去。

這時,年趁機走遍村村寨寨,將一條紅綾變成了無數條,散發到千家萬户,告訴人們要是夕來了,就趕緊把紅綾子掛到門上,夕就不敢進門了。人們紛紛照年的囑咐,把紅綾子掛到門上,又點起了一支支紅蠟燭,等着年和夕的搏鬥。

夕不甘心敗在年的手下,到河邊洗好了眼睛後又回到村裏,一看年手裏沒有了紅綾子,便兇狠地撲了上來。這時,年不慌不忙地從懷裏掏出竹筒,對着夕點燃起來,隨着劈劈啪啪的爆響,竹筒中噴出濃烈的煙火,燒得夕在地上直打滾。

夕想逃走,可是村裏的人們把它包圍了,有的拿着紅綾子,有的拿着竹竿,有的拿着趕牛的鞭子,一齊向夕打來。當火紅的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夕終於被年和人們除掉了.

從此,人們為了慶祝臘月的最後那天晚上除掉夕的勝利,就把這一夜叫年除夕,把正月七年級叫做年。家家掛紅綾,爆竹筒,甩響鞭,拜年慶賀。

後來,人們把紅綾換成了紅紙,並寫上吉利的話,貼到門上,演變成了對聯;爆竹筒和甩響鞭也演變成了放鞭炮。

Tags: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