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優選】冬至的作文

欄目: 冬至節 / 發佈於: / 人氣:2.84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冬至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優選】冬至的作文

冬至的作文1

在特別的一天,清醒。懂得珍惜。——題記

外面的樹都已經凋零,只裸露着一根根的枯枝,沒有一點生機,天空下着牛毛細雨。天氣已經漸漸冷了,人們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襖……

忽然間想起了很久沒和外公説説話,於是就吵着要媽媽帶我去找外公。

今天也是冬至,湯圓是冬至的象徵,這是眾人皆知的。一到外公家外婆就急忙端出來一碗湯圓讓我吃。那湯圓在今天嚐起來特別的甜。外公看着那湯圓哀歎道:“哎。又多了一歲,都七十老幾了。”

外公生病了,説是背怎麼了。我是剛剛才知道的。看着外公走路還得一手叉在腰上然後在慢慢的挪着那重如千斤的雙腳。我真不敢相信兩年時間的力量竟是這般的無窮大。竟然將當七年級位健壯的外公變成了現在這般的弱不經風。我止住了腳步仔細端詳着外公,他滿臉是歲月爬過的痕跡,見證了他的滄桑,外公總是跟我們説他過去的生活是如何的苦,然後再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認真讀書。

外公的臉越來越瘦了,兩鬢都被白髮佔據……看着看着,晶瑩的.淚珠在眼眶裏打着轉,經過凸透鏡的原理不禁又把外公臉上的瑕疵又放大了好幾倍。外公見狀用他那慈祥的語調問:“敏兒,怎麼哭了?我此時心湖波瀾起伏,只是一味的搖頭:“沒事兒,沒事兒,外公您也吃湯圓吧……”

看外公站着的樣子好難受,我連忙攙扶着他到牀上躺着,然後坐在旁邊和他聊天,和他一起話家常,嘮叨着……其實這時我心不在焉,外公問我二胡學得怎麼樣了,我裝着很得意的樣子説:“拉得比你好了,過幾天我拉《化蝶》給你聽……”外公越聊越起勁,似乎很高興就唱起了薌劇。

窗外的雨依然不停的下着,如霧般輕煙繚繞朦朦朧朧,一切都籠罩在煙雨中,把我眼裏的世界變得模模糊糊的。

一直唱着,唱着……我此時想起了已經逝去的爺爺……一想到爺爺心中就存有一絲的遺憾——一定要懂得珍惜現在擁有的……

外公的聲音如太陽,又照亮了我那顆背歲月打敗的心;如雨露,滋潤了我那顆久逢乾旱的心……作文

冬至的作文2

從小到大,我最愛家鄉的臘肉。

每年農曆冬至到臘月是湖南農家熏製臘肉的季節。家家户户把醃好的肉掛在灶台前,讓一日三餐的柴火炊煙一點點沁入肉裏,同時,松枝、椿枝和麥積杆混合着柴煙蔓延的氣息,任意穿梭其間,不斷繚繞上升……不久,那些雞肉、牛肉、豬肉也失去水分,慢慢地被一層黑亮亮的“盔甲”包裹,接着湖南的特色臘肉成型了。

臘肉有很多種做法,簡單的是放辣椒大蒜葉幹炒,也可以下火鍋或燉粉條,但我最喜歡吃的還是過年時外婆做的蒸臘肉。它的做法是先把整條臘肉洗乾淨過水,用菜刀切片,切好後裝盤,再把處理好的臘肉放進鍋蒸一蒸。只過了幾分鐘,從鍋中就散發出撲鼻的香味,讓人忍不住流口水,甚至不顧一切提前打開鍋蓋一吃為快。蒸熟後,盤中臘肉一片片肥瘦相間,是未經修整的`均勻。那肥肉呈半透明狀,透明得像薄膜,似乎能讓人能透過它看到一切。最後一道工序——淋上點點香油,天啊!肥的不膩,瘦的緊緻,十分有嚼勁,簡直是脣齒留香!那色,那香,那味必能讓五歲小孩至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挪不開眼、回味無窮,止不住地滿足、讚歎。臘肉上桌前,我們小孩子是一定要偷吃的——輕輕地溜進廚房,用手指拈上一片放入口中,偷笑着提前享受美味。可當我們再躡手躡腳地走出廚房時,總能被大人們抓個正着,因為我們的嘴邊還殘留着油亮亮的印子呢!

在我的記憶裏,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臘肉才是真的過年了。這時出門在外的遊子總會回家,吃着父母做的臘肉。大家喜氣洋洋、歡聚一堂,筷子上夾着一片剛出鍋的臘肉,嘴裏同時道着這一年發生的大事小事,訴説着對來年的期許和心願。我想,在享受家鄉風味食品的背後,我們最饞、最割捨不下的並非它本身,而是無法割捨的親情,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是濃濃的家與愛的味道。

冬至的作文3

過了冬至該是數九寒天了,我們換上冬裝,那菜園子的蔬菜做好過冬的準備了嗎?今天一大早,我就去自家的菜園子走一走,看看冬至的菜園是什麼樣子的。

剛走出家門,我就打了個冷顫,雖然穿了好幾件厚厚的衣服,仍然感到寒氣的侵襲。我攏了攏衣服,繼續向前走去。只看見道路兩旁鋪了一層厚厚的落葉,梧桐樹上只剩下三三兩兩的幾片葉子了。我覺得菜園子應該也是這般的`冷清吧!

可我一到菜園子,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哇,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放眼望去,碧綠碧綠的青菜地像鋪了一塊厚厚的綠色地毯,綠得那麼油亮,那麼美麗。而大胖子芋艿呢?挺着自己紫色的大肚子,仍舊撐着它自己的綠色大傘,一點也不把冬天放在眼裏。菜園子裏還有一種奇怪的菜,它全身紫色,紫的那麼鮮豔,媽媽卻叫它紅菜薹。這時,我發現了菜上的小洞,媽媽説這是蟲子乾的。我便尋找起它們蹤跡來。我找了找,居然在菜葉子的背面發現了小青蟲,可能是它怕冷吧,吐出白白的絲,把自己包裹在裏面。翻開土塊,一對鼓起的眼睛突顯在眼前,原來是一隻青蛙蟄伏在下面,我趕緊把土塊按原樣蓋住,小青蛙你就在我家的菜園子安心地過冬吧。

再往前走,可以看到一排拱形的小房子,房頂蓋着黑色的塑料網。感覺好神祕啊!我把腦袋伸進拱門裏想一探究竟,只見碧綠碧綠的菜秧整整齊齊地排在裏面,像小朋友們在做早操一樣。它就是我們的“貴賓”芹菜寶寶。因為它有專屬於自己的房子。

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為什麼只有芹菜住在房子裏?”媽媽告訴我:“因為芹菜還小,這個黑色的房子是用來保持温度和濕度的,這樣芹菜既不會被凍死,又能使它快速地生長。”哦,原來種菜還有那麼多的學問呢!

我喜歡菜園子,即使冬天也充滿生機和歡樂!

冬至的作文4

二十四節氣中,要説哪個最温馨,那麼一定非冬至莫屬了。因為在那一天,家家都會圍坐在一起吃一頓熱氣騰騰的湯圓,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彷彿冬至不吃湯圓,就與中秋不吃月餅,元宵節不吃湯圓一樣,缺少了節日的氣氛。

每年的冬至到了,我都喜悦小滿懷。因為我都會想起那色彩繽紛,Q彈絲滑的湯圓以及它那撲鼻而來的香味,使我無法忘記。

一大早,我便從牀上爬起來,一溜煙兒跑到廚房。果然正如我所料,媽媽早已捧着一大個粉紅色湯圓坐在椅子上,笑眯眯地等着我。耶!又可以捏小動物啊!想到這兒,我三步並作兩步,衝到房間換好衣服。“叮咚!”門鈴響了,我哼着小調走過去打開門“呀!姐姐是你呀!來來來一起捏小動物吧!”我拉起姐姐走向廚房。

只見,媽媽已經開始了“手工模式”,漸漸地,一隻胖乎乎的小豬,經過媽媽這一番巧手打造出來,可我和姐姐還看得入神,陶醉在其中,還不肯“出來!”呢?

“我也要捏!”説着我就抓起一團湯圓搓了起來,一個歪歪的身子出來了,緊接着尖尖的小耳朵也“冒”出來了。再接着,不起眼的小眼珠也從胖乎乎的.臉中“鑽”了出來。大功告成!這時姐姐和媽媽一同笑了,我趕快跑去照鏡子:啊!我成了大花貓了!

“妹妹,四不像煮好了!”姐姐一邊笑一邊喊。“四不像”那是什麼啊!我湊過去一看,啊!小豬早就成了一團肉呢!哈哈……

“媽媽,冬至怎麼來的?”我一邊吃飯,一邊問媽媽。媽媽告訴我説:“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我和爸爸聽了,直誇媽媽學問大。媽媽笑着説:“要想學問大很簡單,多讀書即可。”我聽了直點頭。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一個節氣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特點。作為一箇中國人,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才對。

冬至的作文5

今天是冬至呢——雖然太陽很嬌豔,可是寒風中卻有一絲凜冽。一大早,同學們都在討論,説:“今天是冬至,要吃餃子……”餃子!我心頭一震。以前只有在新年的時候奶奶才會給我包餃子,有兩年冬至時,奶奶買了速凍餃子——豬肉餡兒的,沒有奶奶做的美味,也沒有‘温暖’的感覺。我苦笑了一下,心裏一陣發酸:今年奶奶一定又是買了速凍餃子。媽媽肯定不會回來陪我——唉……

“奶奶,我回來了!”

“回來的正好!來,剛出鍋的餃子。快點趁熱吃吧!”我一看,果不其然——是速凍餃子。“奶奶,這速凍餃子一點兒也不好吃!我想吃您包的!”我向奶奶撒嬌道。奶奶歎了口氣,略顯悲傷地説:“喜喜呀,奶奶老了!包餃子也沒力氣……你爸爸媽媽都不在你身邊,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你會不會生氣啊?”我苦笑了着説:“奶奶,我不生氣。我只是覺得太孤單了……我好想讓媽媽給我做一碗雞蛋韭菜的餃子,然後陪着我一起吃……”説到這兒,鼻子一酸,淚便湧了上來。我急忙低下頭,用胳膊蹭了蹭,不想讓奶奶發現。“奶奶知道你心裏一直很苦。你從小就……唉,算了,不説了,你快吃餃子吧……”奶奶的眼紅紅的,哽咽着説完,就上樓了。

我呆呆地望着奶奶單薄的背影,又看了看碗里正冒着熱氣的餃子——我沒有吃那碗餃子,因為—因為它不是用“心”做出來的,她沒有“愛”的味道……奶奶囑咐我吃了,可我真的吃不下,也咽不下……心裏的這種酸楚,別人是不會懂得。

冬至,一家人應該和和睦睦地坐在餐桌上其樂融融地吃餃子,笑着,唱着……那種“家”的快樂,“家”的温暖,“家”的.幸福才是我想要的……可是它真的好難好難,我怎麼也得不到呢……

專家點評:

本文“傷心的冬至”,細節描寫十分成功,懸念迭出,情節曲折,引人入勝,如“我呆呆地望着奶奶單薄的背影,又看了看碗里正冒着熱氣的餃子”。結構張弛有致,讀來輕鬆自然。

冬至的作文6

每年的除夕夜,就像在舉行一場盛大的演出,而餃子,則是演出的壓軸大戲。因為啊,它是最能體現年味,也是最吸引我的菜品了。

三鮮、白菜、大葱、蝦仁、瞧瞧這些餡料,簡直就是百吃不厭啊,想到白花花、圓滾滾的餃子冒着熱氣,整齊地躺在盤子裏,在燈光的照耀下,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咬上一大口呢。

大家都知道很多地方包餃子都喜歡包白菜餡的,這是為什麼呀?是因為它最好吃嗎?當然不是,這個也是有原因的——白菜和“百財”是諧音,所以到了新年時,人們尤其愛包白菜餡的'餃子。都希望未來能發財吉祥。白菜,自然也就成了餃子餡兒的最佳人選。

提到餃子,你們一定會想到新年,不過可不光過年的時候會吃餃子。還記得那句俗語嗎?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記起來了嗎?冬至也要吃餃子,不過話説,吃餃子真能治耳朵嗎?那就要從這個傳説説起了。

你們知道張仲景嗎?他是漢朝的一位神醫。相傳,他有一年冬至這天回家鄉,看到窮苦的老百姓們又冷又餓,很多人的耳朵都凍傷了,很是難過。於是他就支起一口鍋,煮了很多羊肉、辣椒,還有一些驅寒的中藥材。哇!簡直是香飄十里呀。吸引了很多老鄉過來。張仲景非常聰明,他為了節省時間,也為了大家吃的方便,就用麪皮把這些料包起來,煮熟了給大家吃。面捏成的形狀就像耳朵一樣,這個祕方就叫“嬌耳湯”,又好吃有效,大家吃完之後渾身發熱,耳朵也不疼啦。然後大家就把這種做法流傳下來,“嬌耳”也就變成“餃子”了。

那麼稱為“國食”的餃子,真的是全民都在吃嗎?沒錯,不過還是北方人吃得比較多。我們北方還流傳着一句話:好吃不過餃子。雖然現在的我們可能覺得比和餃子好吃的美食多了去了,不過,在舊社會能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餃子,對很多人很多人來説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呢。

冬至的作文7

冬至是整個冬天最冷的開始,隨着一聲對不起,温暖了最寒冷的冬至。

——題記

八年級的冬至,格外寒冷,我趴在桌子上,享受着教室裏暖氣帶來的温度,然而一聲“生活委員,充卡!”將我從温室裏毫不留情的趕了出去。走廊裏有些冷,我不禁縮了縮頭,步伐變得快了些。

因為南樓樓梯背陰,又沒有放暖氣,四周變得像是冰櫃一般,即使隔着厚重的衣物,也能感受到絲絲縷縷的'寒氣正不斷地入侵。為了能快些衝完卡,一路小跑,頂着一身的寒氣直衝財務室。不知為何,今天充卡的人有些多,我只能排在後面慢慢前進。然而還有幾分鐘就上課了,耐心一點一點地被消耗殆盡。

好不容易充完卡,卻已經打鈴了,又急衝衝地往回趕,遠遠看見通道口被關上了一扇門,卻因為冷不願意將放在口袋裏的手拿出來,明明看見門後有一位清潔阿姨正從門口進來,卻還是因為急撞了過去。門有一點窄,阿姨手裏又拿着掃帚和撮子,儘管我們兩個人都側着身子,那尖鋭的撮子還是擠到了我身上,隨即就是一陣尖鋭的刺痛通過神經纖維傳遍全身。

“對不起啊,同學,真不好意思。”本該是我説的話卻讓阿姨先説了,一種愧疚感浮上心頭,“這麼冷的天,撞上一定很疼吧,沒傷到哪兒吧。”她的語調中夾雜着些許的急促,也許急着趕時間,也許心裏有些抱歉,只是這麼冷的天,她卻能這麼的耐心而又真誠,愧疚之中又不免有些感動。我趕緊回了句:“沒關係阿姨,不要緊的,是我太不小心了。”她朝我微微一笑,嘴裏説着:“沒傷到就好,沒傷到我就放心了。”便急匆匆的朝前走了。

身上不再那麼寒冷了,很少有人能把對不起説的如此真誠,尤其是這樣冷的天,讓我在寒冷的冬至中化解身上的寒意,讓星星點點般的温暖入住心間,成為冬至中最堅固的屏障。

冬至的作文8

我和許多小朋友一樣,只吃過麻餈沒見過麻餈是怎麼做的。

今天晚上,在鄉下老家我終於看見別人怎麼做麻餈了。我們在爺爺家吃晚飯時,有一個爺爺的朋友來串門,告訴我們他們晚飯後要“搡麻餈”。爸爸説等會兒我們去看看,讓我去見識一下,也能讓我瞭解家鄉的風俗。爸爸很興奮地説他小時候爺爺家每到冬至前夕,都有“搡麻餈”的風俗習慣,那時爸爸和他的同伴一起圍着大人們“搡麻餈”,等待享受這香噴噴的麻餈,這是爸爸童年的美好回憶。

吃完晚飯,爸爸興高采烈地帶着媽媽和我奔向村裏那户打麻餈的人家,一進那户農民伯伯的家裏,我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看見火爐上正用木桶蒸着熱氣騰騰的糯米飯,過了一會,他們把蒸熟的糯米飯倒進石臼裏,幾個大人輪流用木槌擊打這個糯米糰,一個大人的手一邊沾着水一邊不斷的翻動着這個糯米糰,直到把這個糯米糰打糊了,才把這個糯米糰放到竹匾上,我還發現竹匾的底面上鋪了一層粉,爸爸説這是玉米粉和黃豆粉,兩個大人迅速地用雙手把這個糯米糰攤成薄薄的一張大圓餅,然後在上面灑了一層芝麻和紅糖,再用菜刀把大圓餅切成一塊一塊的麻餈,主人很客氣的把多放了些紅糖的麻餈分給傍邊的小朋友每人一塊,我也分到了一塊香噴噴的'麻餈,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比上次媽媽買來的麻餈好吃多了。

專家點評: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冬至我們搡麻餈”的情景,敍事條理,娓娓道來。人物形象突出,“兩個大人迅速地用雙手把這個糯米糰攤成薄薄的一張大圓餅”栩栩如生。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多用口語,富有生活氣息。

冬至的作文9

當香味裊裊升起,灶火漸息,用那雪白的糯米粉包裹的湯圓啊!

那甜甜的,黏黏的,熱氣騰騰,幸福滿滿的湯圓呀,滿是我們同學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今天是冬至,學校竟然安排我們做湯圓,真是意想不到啊,大家都開心極了,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學校裏做湯圓。老師先幫我們分好糯米糰和麻心,再把我們每8人分成一個小組開展活動。好,湯圓開做啦!

我們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球,然後壓扁加入少量麻心,像包餃子一樣,把皮粘合在一起搓成圓球。當然,我遇到了問題——總是不能把湯圓搓圓,總是有一個一個的“小尖角”。裝着餡的湯圓裏頭似乎有許多調皮的小人,像是把腳一隻一隻翹出來,形成一個一個尖尖的角,真是難看。哎,都是軟軟的糯米粉惹的禍,任我們怎麼努力搓都沒用。後來,我乾脆等“湯圓們”幹一點了,硬一點了再去搓,裏面的“小人”安心了,不會再動了,真是“軟的不服,得來硬的”!

再看看其他組的同學——瞧,有的同學把餡放得太多了,結果成了“黑煤球”;有的同學沒放餡,湯圓就成了“實心球”。施捷仁同學在做的`時候,禁不住鮮美的麻心餡的誘惑,往嘴裏一點一點的塞,引起了同學們陣陣笑聲。一節課過去了,我們的湯圓做得差不多了,一個個白白的“胖娃娃”整整齊齊地擺在桌子上,像“孩兒兵”排着隊伍等隊長檢閲呢!

做好了,當然少不了吃這個環節。嗨,熱氣騰騰的湯圓來啦!

湯圓冒着熱氣,在盆裏等待我們品嚐。“咦?這湯圓湯的顏色怎麼跟在家裏吃得不一樣?”哦,是湯圓的“餡漏”了!後來我們知道,原來“罪魁禍首”是xx。他做了一個“黑煤球”湯圓,外頭是餡,而餡的裏頭才是糯米粉,所以,我們的湯圓湯全被它“污染”了。雖然湯圓包得不是很好,但我們吃得津津有味。一碗碗熱熱的、親手包的湯圓,一碗碗承載着同學們歡聲笑語的湯圓,在寒冷的冬天散發出陣陣暖意。

冬至的作文10

打年糕

臨近冬至,外婆家到處洋溢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嘍!

到了冬至,北風呼呼。這一天,全村的孩子就像得到雞毛令箭似的,不約而同地從向了村頭。幹什麼?不錯,打年糕開始了。

百來斤米粉在一個個打糕能手中,漫天“飛舞”着,不一會兒,便成了一桶桶和好了的米粉。這一手絕技讓圍觀羣眾驚奇不已。米粉和好了,被一個個抬上灶蒸,上灶後,老師傅往蒸桶裏慢慢加米粉。

不多時,聽得師傅喊了一聲:“出鍋嘞——”人羣中一片騷動,小孩子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米粉被倒入米臼之中。“可以了,開動!”話音剛落,孩子們就一擁而上,你敲一下,我捶一棒,到處洋溢着歡樂,一片喜慶的氣氛。年輕人也不甘示弱,挽起衣袖,拿起木錘使勁砸。孩子們玩着鬧着,一不小心,變成了一個大花臉。有些小饞貓們狼吞虎嚥地當場啃了起來,而此時,卻沒有一個大人大聲斥責。因為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今個,那些平時文皺皺的“孔乙己”也不甘寂寞,跑過來湊熱鬧,結果出了洋相,惹得大夥捧腹大笑。當然,那些“後勤部隊”婦女們,在這種重要場合也不會閒着,呵,你瞧,一個個都信心十足,想必一定都是勝券在握咯。

夕陽西下,可大夥兒還是沉浸在歡樂中。兒童銀鈴般的笑聲,年輕人興奮的笑聲,老人欣慰笑聲,久久盤旋在黃昏的上空……

年糕出來了,咬一口,香滑軟酥,“啊,好香——”不知是怎麼回事,自制的年糕就是比那機器加工的.有韌性,好吃。冬至全村打年糕,它似乎已成為外婆村裏的一種傳統活動。品嚐着軟酥可口的年糕,感受到鄰里之間的那份温馨,感受到鄉里鄉親的那份情誼。

如今,冬至那天打年糕的隆重,在全村人心裏,可以與過年相提並論,這個特別的活動就這樣年年相承。我看者外婆家給送來的那年糕,聞着那種熟悉的味道,那一幕幕便會在我的腦海裏回放。

這不,外婆又來叫我們全家今年去那兒過冬至,我期待着與它再一次重逢!

冬至的作文11

冬至快到了,每到這時,我們總會聚在外婆家,一起做麻餈,那香甜的味道總是令人難忘。

燈光下,我們都加入了做麻餈的行列,我的任務是把上好的糯米洗淨後放在一個特大的蒸籠中蒸熟。不出二十分鐘,屋裏就充滿了糯米的淡淡香氣。

糯米被端了出來,熱氣直往上鑽,它們被倒在了石臼中,一顆顆,一粒粒,雪白飽滿,令人饞誕欲滴。外公移出了一個特大木槌,足有十斤重。只見他把木槌放進石臼,握住手柄不停地轉動,這是在將糯米飯搗碎,加些水後繼續碾,直到米粒凝成一團,但依稀可見上面星星點點的顆粒。

接下來,就要最重要的一步了——搡麻餈,這個步驟非常考驗人的體力和速度,需要三個人合作完成。舅舅力氣大,擔任了砸米團的任務,爸爸則協助舅舅拎起木槌,而媽媽負責在這間隙中給糯米糰“翻身”,舅舅大吼一聲:“哈!”木槌就被高高舉起,重重地落在臼中,發出清脆的“砰”一聲,爸爸立刻伸手把木槌扶起,媽媽就在這時把雙手往水中一浸,飛速地把米團翻轉過來,媽媽剛把手伸出石巢,木槌就又一次重重地砸在了米團裏,真是有驚無險啊!這樣的動作重複了大約二三十次,糯米糰就打糊了,變得非常光滑,上面的米粒都消失了,水嫩嫩的,又白又胖,像剛出生的.嬰兒,令人喜愛,用手一摸,還挺燙手呢!真想捧起來咬上一口啊!但現在麻餈還沒有完成,還有最後一步,上餡!

我們把這個白白胖胖的米團放在一個盆子裏,在一旁涼一會兒,接着把黃 豆 粉 或 玉 米 粉摻上白糖上來,一家人齊心,均勻地撒在竹匾上,用沾了水的手,把米團往外拉,抹成一個大餅,最後把一些拉破的地方補好,一張圓餅製成了。白白嫩嫩的圓餅上又撒上了紅糖或芝麻,切成一塊一塊的,對摺,香噴噴的麻餈出爐了!全家人圍在一起品嚐這人間美味,咬一口,又軟又嫩也不沾牙,甜甜的滋味久久的洋溢在口中,個個都拍手叫好呢!

據傳説,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冬至吃麻餈也是人們對來年甜蜜生活的一種企盼吧!

冬至的作文12

當香味裊裊升起,灶火漸息,用那雪白的糯米粉包裹的湯圓啊!那甜甜的,黏黏的,熱氣騰騰,幸福滿滿的湯圓呀,滿是我們同學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

今天是冬至,學校竟然安排我們做湯圓,真是意想不到啊,大家都開心極了,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學校裏做湯圓。

老師先幫我們分好糯米糰和麻心,再把我們每8人分成一個小組開展活動。好,湯圓開做啦! 我們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球,然後壓扁加入少量麻心,像包餃子一樣,把皮粘合在一起搓成圓球。當然,我遇到了問題--總是不能把湯圓搓圓,總是有一個一個的“小尖角”.裝着餡的湯圓裏頭似乎有許多調皮的小人,像是把腳一隻一隻翹出來,形成一個一個尖尖的角,真是難看。哎,都是軟軟的糯米粉惹的禍,任我們怎麼努力搓都沒用。後來,我乾脆等“湯圓們”幹一點了,硬一點了再去搓,裏面的“小人”安心了,不會再動了,真是“軟的不服,得來硬的”! 再看看其他組的同學--瞧,有的同學把餡放得太多了,結果成了“黑煤球”;有的同學沒放餡,湯圓就成了“實心球”.施捷仁同學在做的時候,禁不住鮮美的麻心餡的`誘惑,往嘴裏一點一點的塞,引起了同學們陣陣笑聲。

一節課過去了,我們的湯圓做得差不多了,一個個白白的“胖娃娃”整整齊齊地擺在桌子上,像“孩兒兵”排着隊伍等隊長檢閲呢! 做好了,當然少不了吃這個環節。嗨,熱氣騰騰的湯圓來啦!湯圓冒着熱氣,在盆裏等待我們品嚐。“咦?這湯圓湯的顏色怎麼跟在家裏吃得不一樣?”哦,是湯圓的“餡漏”了!後來我們知道,原來“罪魁禍首”是王子木。他做了一個“黑煤球”湯圓,外頭是餡,而餡的裏頭才是糯米粉,所以,我們的湯圓湯全被它“污染”了。

雖然湯圓包得不是很好,但我們吃得津津有味。一碗碗熱熱的、親手包的湯圓,一碗碗承載着同學們歡聲笑語的湯圓,在寒冷的冬天散發出陣陣暖意。

冬至的作文13

冬至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同時也是正午太陽角度最低的一天。冬至又稱冬節,為二十四節氣之一。

冬至是中國傳統節日,每年冬至前後都會有冷空氣頻繁活動,氣温下降。所以,冬至這一天,人們喜歡食用熱乎乎的食物,有的包餃子,有的做湯圓。而我們山城重慶,習俗就是喝羊肉湯。每到冬至日,外面寒氣徹骨,我家卻温暖如春,洋溢着節日的喜慶氣氛。

去年冬至節,我放了學回到家還沒進家門,一股香味就撲鼻而來。我來不急扔下書包,就問:“爸爸,今晚準備了什麼好吃的呀?”“羊肉湯鍋”,爸爸笑盈盈地説,“啊,羊肉湯呀!”我討厭吃那玩意,心情一落千丈。我撅着的小嘴,彷彿嘴上掛了一個小茶壺。爸爸將羊肉湯舀了幾勺在我的碗裏,淡綠色的`葱花在白得似牛奶的湯裏打着轉,好像在對我説:“快嚐嚐吧,美味着呢!”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我也一樣健康。”媽媽夾着一片冒着熱氣的蘿蔔念着。突然,弟弟叫了起來,“真好吃,好吃。”我看着鍋裏那泛白的羊肉湯,頓時讓我聯想到滾滾而來的奶油,羊肉一絲一絲,捲曲地富有藝術,那硃紅的羊血同碧綠的青菜為湯鍋添上了獨特的風彩。我再也忍不住了,端起碗,輕輕地小喝了一口。一縷香香的、暖暖的、軟軟的細流浸入了我的牙齒,滲入我的喉嚨,進入我的肚子裏的胃口袋中。啊,真香,真舒服,真可口,全身都暖暖的。此時,回家進門時的討厭情緒早已拋到九霄雲外,愉快的和家人享受着這色香美的羊肉湯鍋。我再也停不下來了,一口接一口,一碗接一碗……讓我不禁吟起偉大詩人蘇軾的詩來:“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在冬至,天氣變得更冷,人與人的心卻走得更近了。所以,我喜歡冬至。在冬至,我們收穫了很多。同時,也收穫了一份等待,等待春的到來。

冬至的作文14

湯圓,我非常喜歡。雖然不是常吃,但我的味蕾時常懷念起它的滋味。

又逢冬至,迫不及待一解味蕾相思。一碗浮着水汽的湯圓來了,刻着青花的瓷碗裏,四個白花花的湯圓靜靜地躺在裏面,奶白色的米湯環繞於四周,一種奇異熟悉的感覺頓時在心口迴盪起來,好久沒吃了。

我輕輕提起勺子,盛了一勺熱騰騰的`米湯潤潤嘴,然後挑了一隻兩角尖尖的豆沙湯圓舀在勺子中。白嫩嫩的、柔軟的湯圓在勺子裏,誘人!我先將湯圓身上兩個尖角啃掉,然後將湯圓慢慢放入口中,細膩柔滑的豆沙伴着可口的湯圓皮,混合入了喉中,紅豆甜滋滋的味道沁心潤肺,我不由自主的微笑起來,真好吃!再看那勺子裏剩下的半隻,白色的湯圓皮裹着豆沙彷彿雪地中央的篝火,緩緩流淌的紅色帶來心中温暖,我慢慢地品味着……

那橢圓形的是菜豬油味,一口咬下,濃濃的菜和油夾着甜甜葱香在齒隙之間來回穿梭,春天的顏色春天般的感覺,真美!

碗裏還剩下兩個湯圓了:一個頂着尖尖角的芝麻湯圓,一個圓鼓鼓的肉餡湯圓,媽媽説最有寧波特色的就是芝麻湯圓了。我雖然不是專業的美食家,但也深有體會,黑芝麻特有濃香配上清爽柔滑的湯圓皮應該是寧波一絕吧,不多想了,實在忍不住一口咬了下去,哇!又甜又香!無與倫比!此時的湯圓有着尖尖的兩頭,像一輪彎月,凹進去部分正吐露着無盡的黑夜,無數顆亮閃閃的星星不停地從裏向外湧現……太美了,我帶着幸福品嚐完了我的黑夜之星。米湯裏只剩下肉餡味的孤零零地躺在裏面了,還有一個了,我輕輕將它夾起,圓鼓鼓的身體不見變形,我放在嘴邊吹了吹,對準它的中間部位一口咬了下去,細細品嚐,肉香四溢,棒極了……

一碗湯圓不貴,卻是老少皆宜人間一美味。它的樸實純真,它填飽肚子的美好感覺讓我回味。

冬至的作文15

眾所周知,冬天裏最冷的一天就是冬至,冬至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餃子。

記得我第一次過冬至節,是在一個週末。

那天早晨,我還在牀上做美夢,姥爺叫我,説讓我跟他去買菜。我一骨碌就爬了起來。我們到菜市場後,姥爺又領着我來到一家豬肉店,我以為今天要吃回鍋肉呢,但姥爺卻讓賣肉的人把肉剁碎,難道今天要吃餃子嗎?不出所料,今天的確是要吃餃子。

我問姥爺:“今天為啥吃餃子嗎?”姥爺回答我:“寶貝,如果今天不吃餃子的話,你的耳朵就沒了,要不這樣,你和我一塊兒包餃子,不過,你自己包的餃子自己吃。”我這才知道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的,我很爽快地答應了,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包餃子。

話不多説,姥姥準備好肉餡和麪團,我們就要包餃子了。廚房裏,我學着姥爺的樣子,把餃皮放在手心,挖了一勺肉餡,放在餃子皮上,兩邊對摺,手使勁一捏,沒想到,餃餡全擠了出來,我看姥爺已經包好一個餃子,準備包下一個了,我想:如果我把肉餡放少一點,不就不會擠出來了嗎?我把餃皮打開,挖出一半肉餡,再捏在一起,可我一看,這哪像小耳朵呀,咋看都像月亮,我放棄了。後來,我腦子又有一個新的想法,我把一勺子的肉餡放在一個餃皮上,我又拿了一個餃皮放在上面,然後沿着邊捏住,一個像太陽的餃子大功告成了!

姥爺哈哈大笑:“你把餃子包成啥樣子,你耳朵就會長成啥樣子。”啥?我可不希望我的.耳朵長成太陽的樣子。姥爺看我還想包餃子,他就手把手地來教我,有“師傅”教,我自然很快掌握了“技術”,我不僅學會了包餃子,還包了十幾個呢!

那天,吃了熱騰騰的餃子,果然,一個冬天,耳朵沒有凍掉。我到現在喜歡過冬至,冬至是一個熱氣騰騰的節日,是一個有愛的節日,我們與家人相守在一起,包餃子,煮餃子,吃餃子,既暖心又暖身體,這才是最温暖的時刻。

Tags:冬至 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