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端午節主題演講稿9篇

欄目: 端午節 / 發佈於: / 人氣:7.25K

演講稿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主題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主題演講稿9篇

端午節主題演講稿1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如火的石榴點綴着初夏的陽光,淡霧瀰漫成朦朧的温暖。順着時光的小路走向前去,我們觸到了五月——端午節。

這個古老的節日流傳了幾千年,前輩們將端午節交到我們的手中。它依然保持着古樸的外表,被歷史沖淡的憂傷凝固成堅定的曲調。

提起端午節,浮現在我們的腦海裏的,就是這樣一個屹立在浩浩蕩蕩的江中,他沉默地望着身後的山川,慢慢閉上眼睛,向蒼涼的世界告別,寫下了離騷的屈原,以這樣絕望的方式給自己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冷豔的句號。

隨着屈原投江的悲壯,端午節來到了中國孩子們的生活中。後人為了端午節的淒涼漸漸注入了愉快的氣息,彷彿想為屈原抹去生命中的哀愁心酸,祭奠着,惜憐着屈原短暫的生命。

然而,他的身軀落入汨羅江,變成了一泓至明至澈的水,他的靈魂,帶着對祖國的赤誠,對人民的責任,在中華的天空中閃耀。

愛國、責任、忠誠、堅貞——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因為端午節代代相傳,銘刻在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心中。

今天,端午節的氣息正圍繞着我們,屈原的靈魂在明朗的天空中停佇,向我們宣讀着的誓言,抬起頭,望向天,對着他堅定地眼神,讓我們也大聲呼喊:屈原你的品格讓我們敬佩,我們的人生,是你指明瞭方向。

我們對愛國和責任感並不陌生。

在四川地震中,全體中國人民行動起來,慷慨地獻出了自己的鮮血,給災區人民送去了温暖的關懷。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因為我們的心手相連而風貌重現。

北京奧運會,從曲折的火炬傳遞到精彩絕倫的開幕式表演,從國家領導到全體人民的參與,大家積極配合,為北京奧運會前絕後的精彩,鋪墊了一條奪目的階梯。

這是愛國、是責任,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具備的精神。

對祖國赤誠的心凝聚在一起,領導中國變得強大,責任使我們容光煥發!

責任存在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僅要對同學、朋友無微不至的關懷幫助,也是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對老師、家長殷切希望的答覆。

考試即將來臨,燦爛的未來正等着我們去探索、學習、奮鬥,汗水將換來成功的喜悦。

在端午節明媚的陽光下,伸出雙手,張開雙臂,深吸一口氣,向天空喊出自己的信心:不拋棄,不放棄!

向你的夢想邁出第一步,對你的父母、老師和自己負責!

端午節,是我們的節日,讓千古傳承的信仰,在我們花樣年華中永不凋零。

謝謝大家!

端午節主題演講稿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必不可少活動,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佩香囊,賽龍舟。今年的_月_日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也將迎來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據説,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情繫百姓,心憂天下,當他得知楚國被秦軍攻破後,就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就有了後來賽龍舟的風俗。百姓們把用楝樹葉包裹,外纏彩絲的飯糰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們現在吃的粽子習俗。於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月就被定為端午節。端午時節,千家品粽,萬户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佩香囊、賽龍舟、辦詩會,來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越來越多的滲入了我們的生活,這曾經最熱鬧的活動,漸漸被人們所淡忘,我們似乎不再眷顧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將更多的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些西方節日。當我們還沉寖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xx年,韓國卻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聽了這些,我們又是什麼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而如今,這個我們過了二千多年的傳統佳節眼瞅着成為了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是怎樣的尷尬與無奈。

中國的傳統節日異彩紛呈,文化內涵豐厚,它們留存着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須懷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大家共同傳承,並且發揚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神州大地徹徹底底的輝煌起來!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五月五過端午》。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_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説很多,主要有: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和紀念曹娥説;據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今天我就給同學們介紹一下屈原説: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流放。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蛟龍水獸喝醉暈倒,就不會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説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吃黃鱔吃麪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着,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吃打糕吃煎堆等等。我最喜歡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風俗習慣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鹹,大的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我吃過咱們四川樂山產的肉粽子吃,黃澄澄的糯米里夾着臘肉,肥而不膩,吃起來一股花椒和竹葉的清香,口齒留香,味道悠長。最可貴的是價格低廉,每個重有八兩,才二元五角錢。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從20_年開始,我國為宏揚民族文化,保留民族傳統,將五月初五列為法定節假日。

端午節主題演講稿3

同學們,你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節日嗎?

也許,你能早已經習慣了聖誕節的狂歡,習慣了在“父親節”送給爸爸小禮物,習慣了在“母親節”向媽媽表達感激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許多印有“中國”標籤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國文化,象徵着豐富的華夏文明,閃耀着龍的傳人無窮的智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追溯到端陽,午日節,重五節,女兒節,天中節,龍日等。民間紀念端午節的習俗很豐富,較普遍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還有懸鐘道像以驅邪,掛艾草以避邪驅瘴,佩香包驅瘟等。每一項端午習俗背後都藴含着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獨特的文化記憶。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出自當代詩人文秀筆下的《端午》,道出了端午節與屈原的淵源。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籤。然而今天,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同學們,下一週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了。你們想用什麼方式紀念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節日呢?讓我們從今年端午節開始,重新拾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關注,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傳統節日習俗,讓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畢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端午節主題演講稿4

“五月五,是端午”,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可是,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且聽我來解答吧!

秦朝時期,一個楚國的臣子,名叫屈原,他是我國最早的愛國詩人。在秦國吞併六國的前夕,屈原被楚王流放,且忍受不了楚國即將滅亡的情況,悲憤交加,報石投淚羅江以身殉國。江邊百姓知道了屈原投河自盡的消息後,紛紛划船去打撈屈原的身體,這就演化成了賽龍舟的習俗。因打撈未果,為了不讓那些小魚小蝦把屍體吃掉,人們把飯糰、五穀雜糧投進江裏,好讓它們吃飽了不去吃屈原的身體,這就演化成了現在的吃粽子的習俗。説起吃粽子,這不今天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了。媽媽會包四角形的粽子,還向我炫耀,我也躍躍欲試。我先拿出粽葉,包成一個錐形,把花生、蜜棗、紅豆放進去,再放入米,把粽葉一合,繩子一綁,成了!一個奇醜無比的粽子映入眼簾。我想:雖然不好看,但也是我的“作品”,相信多包幾個,離成功就不遠了。

包好之後,等待煮粽子的時間很漫長,不知道過了多少個小時,粽子還是沒有出鍋。此時的我就像等待千層麪出爐的加菲貓一樣,恨不得立馬就能吃到粽子。突然,我聽到了聲響,粽子出鍋了!我立刻去看粽子了,它們被爸爸一個個的夾出來,泡到了涼水當中。隨後,爸爸不緊不慢地將粽子夾到碗裏。我伸手就去抓,結果被燙得嗷嗷叫,手紅得不得了,差一點就腫了。看樣子,我還是得拿筷子去夾呀!我從粽子裏挑了一個夾到我碗裏,剝開一嘗,一股甜甜的味道頓時停留在我的舌尖上,讓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既能品嚐美味的粽子,又能瞭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體會和感慨屈大夫的滿腔豪情。

端午節主題演講稿5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端午節現在是中國的法定假日,這充分證明我們應該更加重視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眾所周知,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門口放滿了艾,香香滿滿,吃粽子,灑白酒,把龍舟下水。這些都是端午節最熱鬧的活動。但是,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在意流傳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把目光轉向了“聖誕節”和“愚人節”

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温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國外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説,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為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説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主題演講稿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戰國時期,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倍受楚懷王器重,但是屈原的主張卻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使得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0xx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

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聆聽!

端午節主題演講稿7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楚國在列強環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現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沒有改革的鋭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後面。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採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裏,他對當前的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胸前的紅領巾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掃淨了自片戰爭之後瀰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端午節主題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你們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傳統節日嘛?對,是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便把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據説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後來,為了防止飯糰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提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粽子的原型。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學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最後,預祝大家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謝謝!

端午節演講稿三

同學們,今天6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們對這個節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節是愛國節,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園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並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淨化空氣。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和雄黃的香囊預防疾病。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國際體育賽事,也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端午節還是美食節,以為我們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花色品種繁多的粽子,可以讓你一飽口福。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浸潤着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着一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做好準備。

端午節主題演講稿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紀念傳統節日傳承傳統文化》。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説法,最常見的説法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的國家楚國被侵略,屈原跳江身亡,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划龍舟,往江裏投飯糰、雞蛋等,不讓魚吃屈原的身體,飯糰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粽子。

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到底有哪些習俗呢?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傳統習俗。粽子皮是樹葉做的,粽子餡有很多種。吃粽子的習俗還漂洋過海流傳到國外呢。同學們,我想問幾個問題,你吃過什麼餡的粽子?你包過粽子嗎?怎麼包的呢?對,最常見的就是糯米、大棗包的粽子,你喜歡吃什麼口味都可以自己調,也可以包肉粽子呢。我記得,在幼兒園的時候,端午節前舉辦過包粽子活動,當時我和姥姥都參加了。每逢端午節,社區也會組織各族居民一起包粽子呢。

端午節賽龍舟也是一種習俗,每年電視上都會演賽龍舟。

我聽媽媽説,她的家鄉在端午節有很多紀念活動。比如,清晨用艾葉洗手洗臉,門上插着艾草、彩色葫蘆,用香草做一些香包,給小孩子戴五彩線,煮雞蛋,包粽子等。一派喜氣洋洋。總之,這個節日很重要,是民間的一個大節日。

以前端午節是中國的女兒節,每年人們都會拿五彩線團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後一個雨天,人們就會把五彩球扔到下雨的地方,傳説這樣會帶給人們一年的好運。

我們國家一直重視傳統節日。近些年來,端午節列為法定節假日,全國人民歡度傳統佳節。在這裏,我特別想説的是,現在有很多人忽視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卻喜歡外國的洋節,比如説:聖誕節、愚人節、萬聖節,這是不能提倡的,我們是中國人,每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每過一次傳統節日,身心都受到洗禮,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同學們,屈原的故事離我們很久遠,但他的愛國情懷離我們很近。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需要我們每代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